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环境范文1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
1.什么是自媒体
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了一份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报告,揭示了自媒体的基本特征:首先,自媒体应该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其次,自媒体应该是一种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媒体,其核心在于普通市民的信息自主提供与分享。因此,博客、播客、网络社区、论坛、BBS、E-mail等网络媒介形式,都属于自媒体。
2.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
自媒体是与大众传媒、传统网络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形式,其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公共信息的生产方式由专业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转向了一般的社会大众,即草根进行内容生产与自主传播。从拉斯韦尔建构的5W传播过程看,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如右上表。
3.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2)传播内容个性化、草根化。(3)传播过程自由随意,信息可信度低。(4)传统大众传媒与自媒体形成互动和信息共享。
网络流言传播模式分析
1.网络流言的宏观传播模式
在自媒体流言传播过程中,政府、网络自媒体、网民、公共突发事件构成了流言传播的四个重要支点。其模式如下图:
x
第一,整个流言传播处于复杂的危机环境中,突发事件是流言产生的源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一旦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意见就会以非正常状态出现,并且演绎与放大公众的恐惧心理,进而推动流言的传播。
第二,政府信息公开与否是流言产生的主要根源。在危机期间,政府的信息越公开,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对有关部门的信任度就越高,流言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第三,网民在流言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网民的不断互动形成网络议题和舆论,并与其他媒体形成互动效应,将危机信息影响力成倍放大。
2.网络流言的微观传播模式
在分析流言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中的传播过程时,笔者采用“六度传播模式”理论。该理论起源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
如上图所示,网络信息传播中每个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C),又是接受者(R)。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匿名查找、和接受信息。当然社会和心理因素会对每一个传者和受者产生作用,决定他们在网络上的兴趣和偏好,决定他们在网络上寻求什么信息,把什么样的信息输入到网络中。
以“蛆橘”事件为例分析
1.流言产生与传播的原因分析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的观点,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暧昧性之积成正比。根据本文的上述分析,不难推断“蛆橘”事件中“别吃橘子”流言大肆传播的原因:第一,传播内容的特殊性。内容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饮食问题,涉及身体健康这一切身利益,其实现程度关系到所有社会成员。第二,来自正规渠道的权威信息不足,推动人们通过网络寻求信息和答案,人们在网络中针对“蛆橘”事件交换意见,形成舆论议题,流言亦如附着温床的细菌般滋生。第三,传播时机的特殊性。时值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第四,传播途径的特殊性。网络自媒体是一种私人媒体,传播过程自由随意,且“把关”功能弱化。
2.自媒体在流言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第一,流言的始发地。自媒体的本质在于草根内容的生产,这种原创性已经让其成为公民自我表达意见的主要场所。
在“蛆橘”事件中,一部分人收到手机短信后,会把短信内容输入电脑,利用博客、论坛、QQ、MSN、电子邮件等渠道对信息进行再传播,进一步拓展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使得更多受众了解这一事件。同时,网络自媒体会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论证。
第二,流言的扩散地。流言在自媒体环境中的传播速度极快,网民能够通过各种相应的手段轻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于网民的大量介入、参与和互动,并利用复制、粘贴的便捷性和网络“把关”的弱化,“蛆橘”事件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影响力不断增大的议题。
第三,流言的接收地。网络信息传播中每个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C),又是接受者(R)。流言在博客、论坛、贴吧、QQ、MSN等自媒体之间传递并接受,再传递,形成了产生、传递、接受这样一个融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为一体的传播系统。
自媒体环境下流言传播的控制策略
第一,信息公开,是网络流言控制的基本方略。建立以政务公开为核心的信息传输网络。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为危机传播制订了基本的政策依据。
第二,打造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危机信息平台。在现代传播条件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可以形成组合信息渠道,从而为媒介融合创造条件。
自媒体环境范文2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皮皮精灵等。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境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
自媒体时代 主流媒体声音渐弱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
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提出过“媒介即信息”的相似理论。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在新闻事实还未明晰的情况下,各种不实信息开始传播,主流媒体声音受到动摇,逐渐变弱。
电视新闻的比较优势
尽管自媒体在慢慢扩大信息传播和覆盖面,并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作为新闻传播载体,自媒体仍然在真实性、权威性、影响力等方面存在弱势和不足,而传统电视新闻则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更多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源。
1、始终把握新闻真实性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综合了广播、电视、影像传播符号的所有的媒介的符号,就是这种多元符号,围绕着主体信息的综合性的优势开发。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传递出准确的信息。相比自媒体传播的随意性、主观性、分散性等特点,电视新闻始终固守着新闻的真实和严谨。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其拥有者也大多为“草根”平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随心所欲”的空间。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的部分民间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这就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低。
以今年4月发生的大陆女童香港小便事件为例,微博上第一时间出现该消息后,大部分网友的第一感觉可能是:大陆人果真是没素质,太给自己丢人。可是,随着关注度的上升,传统媒体深入采访,我们才得知小孩母亲用尿不湿接尿、家长抢相机内存卡是保护小孩隐私等信息,也引发了更深的港人与大陆人为何矛盾的思考和讨论。可见,自媒体的消息中简单的几句话和短暂的现场画面,远远不能涵盖新闻事件的全部内容,甚至由于自媒体带有个人观点,会使造成不适信息和假象。
2、全面占领权威新闻源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播客式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虽然便捷自由,却缺乏权威的新闻源。而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利用集团优势以及技术支持,方便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进行报道,占领权威的新闻源,这也成为获得深度报道机会和最终新闻事实的重要优势。
3、广泛拥有家庭收视受众群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电视的收视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安全感的环境。所以家庭式的传播对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都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而自媒体作为新兴的一种传播方式,年轻人是其主要传播主体和受众群,自媒体的传播覆盖面未能覆盖全部人群,而电视新闻则作为家庭收视的主要内容,覆盖了广大的受众群。
自媒体环境范文3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我国已经完全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所谓自媒体环境,即自媒体时代广大公众共同构成的一个用于信息交流、分享和传播的平台[1]。在该环境下,每个个体将可能变成微主体,其不仅是接受信息和知识的受众,也是信息和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以及发起者。自媒体环境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研究如何创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自媒体环境下,很多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出现了严峻问题,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媒体引入观念落后
在自媒体环境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但是由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实行时间较长,要想在短期内改变图书馆机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服务习惯的难度较大。
(二)自媒体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新媒体介质可以承受大量、异构的信息,这促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由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向数字化文献转化,由文本逐渐向图文并茂和声像结合转化。但是由于个别图书馆的自媒体平台建设还有待完善,从而导致客户还不能充分享受到自媒体平台带来的优势,在面临各自独立、缺乏关联的新媒体信息资源时,用户常常显得无从下手,渴望无缝连接、相互关联以及整合检索。
(三)图书馆服务意识淡薄
图书馆基本职责是为广大读者提供图书资料信息和服务。在自媒体环境下,随着读者对信息、知识需求不断增加,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要求服务的需求层次更加多元化。在人们更加追求效率自媒体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仅仅为读者提供阅读功能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诸多需求,因此很多读者最终不得不放弃图书馆。正是因为图书馆服务意识淡薄影响了其功能,阻碍图书馆的长久发展。
2 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自媒体引入观念落后的原因
导致图书馆自媒体引入观念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个别图书馆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自媒体还存在很多顾虑,甚至片面地认为自媒体仅仅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关系不大,这种思想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的发展。
(二)自媒体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的原因
导致图书馆自媒体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现代管理设备落后以及购书量减少等。由于现代化文献信息的数据不断增加,其内容具有重复性、交叉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检索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精、准地对文献信息的检索、整理和加工。通过运用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以及光盘检索等先进检索手段,对读者来说至关重要[2]。
(三)图书馆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
在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意识淡薄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一是服务人员的知识单一、缺乏对自媒体相关文化信息的深入了解;二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书为本的意识浓厚,很多图书馆人员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图书管理者高度,导致读者服务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三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求馆藏数量,不求馆藏质量。
3 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分析
(一)抢占自媒体市场,促使微阅读健康发展
在自媒体环境下,读者的阅读逐渐趋于碎片化、非经典化以及网络化,继而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等形势迅速抢占了大部分的阅读市场。在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要想创新自身为读者服务的能力,首先就需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中,这也是开展服务的基本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然后各级图书馆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借助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影响,也可以跟相关机构联合,积极宣传图书馆的重要性,从而向群众传达继续教育以及利用空暇时间为自己充电的重要性,从而让更多的群众能积极参与到图书馆中来提高自身修养;最后图书馆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类活动,逐渐把自己推向市场,让更多的群众知道,进而吸引群众参与到图书馆阅读中。另除此之外,针对经济发展落后或者偏远的农村地区,要根据当地农民的文化层次构建乡村图书馆,以便群众及时阅读,同时将乡村图书馆跟县城图书馆建立联系起来,针对农民所需但是乡村图书馆没有的书籍,可以由乡村图书馆代为借阅,从而便于群众阅读,逐渐扩大图书馆在农村中的影响力。
(二)搭建适合本馆的自媒体平台
图书馆应该通过数字化平台来构建新型图书馆,当对着想要阅读图书时,仅仅通过在计算机平台中输入文献的关键词,便可以迅速、准确找到阅读资料。另外,图书馆还应该建立电子图书导读体系,从而全面提高阅读的质量,有效避免了读者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阅读上。目前,有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手机短信或者通过微信查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从而及时掌握图书讯息,若想阅读的书籍不在馆内时,便可以通过媒体平台来预约该书籍。读者也可以通过网上图书馆办理续借。除此之外,电子图书馆系统还能够根据读者检索的关键词的定期重复率系统地为读者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文献[3]。
(三)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
由于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的文化单位,因此其主要任务是为全社会成员服务。正是因为图书馆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质,决定了其不属于盈利单位,不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因此图书馆开展的各项业务必须依靠国家拨款,否则其将无法生存。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图书馆的规模以及读者服务工作的现实需要,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和保证,应该随着书刊价格的不断提高相应加大经费投入,并保证投入比例的合理性,并将图书馆的购书费、业务费、公务费以及设备购置费等试行专款专用,不得以其他名义挤占,从而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实现图书馆现有应用服务的对接
在自媒体环境下赋予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开放的特性,进而提供了可供开发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而微博程序编程接口主要可以用于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对接,能够在某一个图书馆微博连接或者发起的话题讨论嵌入图书馆主页中,从而便于读者只需访问该图书馆的主页便可直接参与到微博交流中。跟微博相比,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程序的功能更为强大,能够实现跟新闻、数据库检索以及OPAC查询等多种图书馆服务应用的对接。通过该平台,读者可以设定自身的账号,只要登录该账号便可以查询自身的借阅情况和阅览座位的使用情况等,促使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更加便捷和高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但是因为各方面因素,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群众对图书馆的知晓率较低、图书馆的利用率不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单一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还需要积极探索出更多位读者服务的模式,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少贞.论“自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J].新西部,2014(36):101-102.
自媒体环境范文4
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图书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可。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范并思教授曾指出,阅读推广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是过去二十多年来图书馆事业的最大变化之一。国际图联( IFLA) 尤其提倡对阅读推广的研究,把阅读活动作为现代图书馆中与借阅流通和参考咨询并列的三大基本服务之一,并提出“以研究促进阅读推广”。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自媒体阅读推广的现状调查,以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图书馆为例,对基于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保障机制”的“新常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自媒体;图书馆阅读推广;保障机制;新常态
1 关于自媒体时代和图书馆“新常态”研究
1.1 自媒体时代
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要强调在社会阅读中的主导地位,需要靠阅读推广工作来推动实现,尤其是将新技术应用到阅读推广活动中,如手机移动平台、自媒体等。
所谓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是公民用以自己所见、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和 BBS 论坛等网络社区。在自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是互联网上内容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任何媒介都不再是信息传播的唯一载体和必然选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者,能在网络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自媒体的独特属性是公众自由话语权,用户在信息的同时可以接受其他用户的信息。
基于自媒体时代图书馆也顺应时代、推陈出新,将阅读推广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加入社交网络大军用自媒体服务信息,成为了社交网络“刷屏圈里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公共、高校馆、出版社,甚至中小型书店和文化传播公司的微博等自媒体,让书香透过屏幕,把越来越多的跨地域关注者改造成自身的用户。
1.2 图书馆”新常态”研究
关于图书馆“新常态”,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认为:“新常态,new normal,大概意思是,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适应如何在低增长或者零增长的环境中过‘紧日子’了。今天,‘新常态’已经成为我国各界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共同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换一种方式思考,换一种方式生存了”。
“新常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外。美国图书馆协会2012年出了一个特辑《2012美国图书馆状况: 美国图书馆协会报告》,在报告中称高校图书馆新常态的特点是停滞的预算 不持续的支出、增长的学生入学率、减少的工作人员,高等教育证明其价值的压力,在 2011 - 2012年有了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笔者认为新常态不仅只是指经济拮据,更是指在网络时代图书馆遇到的各种挑战已经成为常态。这些挑战包括用户信息方式的变化、读者信息素养的下降及读者的不断流失,经费下降及文献购置费用上涨。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几乎完全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往借助专业文献收藏所形成的学科文献提供能力和参考咨询能力,由于网络信息的普遍性、易获取性而荡然无存。图书馆正一步步沦为数据库商和它的使用者之间的中介和一个可供读者学习“空间。
因此图书馆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建应对新挑战的图书馆服务“新常态”。
2 基于自媒体琴岛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和保障机制
2.1 自媒体时代阅读特点
自媒体时代阅读具有以下特点:阅读手段多样化、阅读方式碎片化(一是读者群的碎片化;二是读者的经济能力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意识等日趋多样性、碎片化);微媒介的碎片化、移动微时代信息及信息的者也呈现碎片化的趋势、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内容越来越浅显化等特点。
2.2 基于自媒体琴岛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新常态分析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图书馆建于2004年,现馆舍2007年正式启用,并于2009年暑期完成了对图书馆进行了扩建改造工作。图书馆由图书馆主楼、国际交流中心的第三阅览室以及各系部资料室组成,馆舍总面积24200平方米。阅览座位2770余个。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源95万余册,报刊1370种。“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琴岛学院图书馆永远不变的宗旨,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现有的文献资源和设备的作用,加强数字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基本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复合型大学图书馆目标。
阅读推广作为服务读者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以图书馆为主体,利用书店、出版社等社会机构,针对各级各类读者利用自媒体工具进行阅读推广。确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关系,解决阅读推广的服务目标和价值定位,指导图书馆人自觉开展阅读推广。
(1)推送经典书目
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为此,琴岛学院图书馆将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目进行整理,定期推送以海报和微信的形式推荐给用户,并将部分精彩片段章节,为读者做了深入透析,从而吸引读者对整本书进行深入阅读,从而将碎片化阅读引向精读。图书馆员按照专业等标准建立了用户群,针对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群体进行分析,为这些用户推送专业的热门图书信息等。琴岛学院图书馆建立阅读群,通过这一平台,用户交流互动形成新的文化生态语境。同时,图书馆微信平台专门设置了“我的图书馆”等快捷回复,方便读者查询和了解馆藏图书,并向读者推荐热门图书。
(2)设立阅读推广人,举办读书论坛
学科阅读推广人每学期向读者举行各专业的阅读推广,利用读书交流的形式将阅读推广注入鲜明的草根性和鲜活的生命力,吸引阅读爱好者发表评论,并对其进行挑选和精心编辑,再向用户推送优秀书评。不仅调动用户的阅读兴趣,也丰富了读者阅读体验。利用读书论坛引领特色阅读推广,从而提升学子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效率。
(3)金秋读书节,提高阅读推广吸引力
琴岛学院图书馆每年都开展金秋读书节活动,比如专家讲座、与图书馆0距离、探索图之奥妙、朗读者等弘扬传统文化的各项活动,以其丰富视听信息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与此同时,琴岛学院图书馆还设立琴悦读报纸、琴苑之声专栏,通过纸质和电子的结合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读者记忆和思考,从而提高图书馆强化阅读推广的效果。
(4)开辟真人图书馆空间
自媒体阅读推广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开辟真人图书馆空间,实现真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隐性资源与琴岛学院读者的分享。利用自媒体,线下实体真人图书馆与移动真人图书馆共存的模式通过真人图书馆空间得以实现。根据当代大学和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邀请真人发表独具风格的人生经历、感悟,并将此链接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读者可以参与互动评论,互相间的理念共享和思想交流碰撞,从而实现移动真人图书馆。例如,琴岛学院图书馆利用自媒体公众服务平台邀请优秀毕业生写自己的毕业后的感受经历和当时在大学的故事等真人图书内容,组织实体听众用户群体交流,从而实现实体真人图书的阅读与共享。
(5)优化自媒体个性化服务
自媒体环境下,琴岛学院图书馆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开展数阅读推广服务,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用户个性化服务。用户通过微信、qq等咨询问题,获得自助或人工解答。馆员也可通过自媒体平台推送阅读内容及回答问题。此外分析研究用户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研究方向,提供优质个性化阅读新媒体服务。
2.3 基于自媒体琴岛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保障机制平台的建立
(1)创新理念,突出阅读推广作的核心地位
图书馆的价值体系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责任或使命的一种系统说明,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而阅读对于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事业,是社会公众选择的结果。 因此确立阅读推广在图书馆价值体系中地位和作用,对阅读推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突破传统观念,琴岛学院图书馆把工作重点由文献收集、整理、借阅服务等传统工作向阅读推广转移。图书馆书刊的借阅、归还,馆员的定点看守等传统工作已被阅读推广超越。放眼世界,成功图书馆的实践证明,开展阅读推广既提高了图书馆馆藏的利用率,也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更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阅读推广也从传统的新书推荐、阅读辅导等服务发展,升级为通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延伸和展现,且读者作为活动主体的特点尤为突出。
(2)多措并举,筑牢阅读推广的资源保障
阅读推广固然重要,然而如何整合资源,服务于阅读推广,为读者所用,是图书馆人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课题。随着读者规模的扩大和需求多元化趋势影响,单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只靠自己的馆藏力量满足读者的所有文献信息需求。利用图书馆联盟的资源、挖掘网上资源为本^所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选择。阅读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列措施加以解决。琴岛学院确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关系,解决阅读推广的服务目标和价值定位,指导图书馆人自觉开展阅读推广。建立以图书馆为主体,引进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利用书店、出版社等社会机构,针对各级各类读者利用自媒体工具进行阅读推广。
(3)抢抓机遇,抓实自媒体市场的主导权
阅读“碎片化、浅表化和非经典化”成为自媒体环境下读者的显著特点。阅读“市场”的大多份额已被网络阅读、移动阅读(以手机阅读为主)占据。以琴岛学院学生为例,学生为了升学、就业,进行考研、考公务员等功利阅读成分越来越大,而网络资料和在线模拟考试备受热捧,在200名受访学生中,使用过自媒体的比例为100%。因此,还要在更新观念、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媒体工具,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使阅读更健康、有效。琴岛学院图书馆每年新生入学后,都开展一系列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讲座、读书论坛、专家讲座、金秋读书节等,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课堂授课、现场参观、实际操作示范等外,还应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互动教学;利用微信公众帐号如何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知识,实现移动教学;利用QQ等实时通信工具,传递文献、回答读者的咨询。此外,还可把经典著作碎片化,以微课形式发至微信公众帐号,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阅读。逐渐占领自媒体市场,让更多的学生加入经典阅读、深层阅读的行列,引导大学生转变碎片化阅读、网络化阅读和浅阅读的习惯,扎下身子,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从经典著作和深度阅读中汲取营养。
3 图书馆开展自媒体阅读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当前,自媒体尚处于新生事物阶段,图书馆界尚未与之很好的结合,或者说图书馆界没有广泛重视,“自媒体+图书馆”模式没有形成。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图书馆面临的难得的机会与空前的挑战,图书馆人应该认清形势,把握规律,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使图书馆事业与互联网,与自媒体深度融合,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结合读者的爱好和习惯,开发文化品位高雅,娱乐功能齐全的图书馆特色自媒体,从而扩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文化饕餮大餐。
3.2 自媒体优势明显,制作成本较低、传播实效快、影响范围广,对于塑造专属品牌意义重大。建立自媒体专属品牌对图书馆的实际业务工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成效明显,同时对对于图书馆的宣传和推广也具有积极作用。
3.3 策划先行,提升节目的文化品位。对图书的推荐、话题的选择,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知识储备丰富的专家来进行前期策划自媒体节目。与此同时,可以在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时做一个图书的推荐或直接与他们合作。或者借助读者与社会力量,公开向读者或社会征求话题。
3.4 全程控制,确保制作质量。自媒体视频的录制、剪辑、等操行,在全程管控的基础上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然后,通过网站、微信平台等向主动关注图书馆的读者,还可以在一些交互性较强的社交网站例如大学论坛、百度贴吧等,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关注这一内容,并以此为话题,聚集各类人群观看讨论,扩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
4 小结
高校图书馆自媒体服务模式作为创新阅读推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图书馆作为公益性单位,承担着继续教育的社会责任,对全民阅读具有直接影响。在自媒体时代,图书馆应当以发展高新、适用技术为手段,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与网络科技的融合,科学利用这种新兴网络传播媒介的优势,通加强需求的自动采集与分析,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互动性、针对性与便捷性,过立体、互动、个性等多元化的服务推广,使读者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进而将图书馆打造成为文献资源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和图书馆事业中心和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大繁荣的强劲引擎!
自媒体环境范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教学
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再一次明确提出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行进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互联网内容生产力供给的源头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对数字媒体内容的消费需求空前旺盛,这就要求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和人才输出能够做出及时和前瞻的反应。
1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传播与体验
众所周知,当今的媒体和信息环境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的时代,并且已经以生态圈的形式渗入到文化、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如同历史上发生过的技术载体对艺术本体的影响一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必定也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传播工具和呈现工具的变革,数字媒体艺术中图形、图像、声音处理方式的改变,不断地给数字艺术本身带来新的内容,从而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改变体现在内容质量和传播速度上。随着移动数字技术和宽带条件的不断优化,以往对数字艺术内容和体量的限制逐渐变小,数字艺术对现实的反映、再现、思索可以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展开。以上作品的传播效率也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观众和艺术家之间能建立即时甚至实时的艺术创作联系。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能创造出更丰富的综合体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展现和应用场景延伸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这正是传统艺术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主题之一。传统艺术运用各种表现技法,或现实或抽象,都是希望观众能参与到艺术作品本身的表达之中和作品产生交流。而同时具备交互性、链接性、即时性特点的移动互联加上虚拟现实等技术,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在完成后实现作者和观众的互动体验,在创作过程中观众就能参与其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和作者极为一致的艺术情感体验。
2信息环境下技术手段与艺术形式的深度跨界融合
目前,在数字媒体教育领域内,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学科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大类。这种兼顾文理的分类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学科,从这点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在学科整合上的跨界性,对于这种跨界性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挑战:
首先是观念的跨界。在数字媒体教育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首先从观念上要跨界整合,虽然这两个分类看起来是横跨工科和文科两个大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不兼容性,但是,这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触类旁通、文理兼收的魅力所在。当数字媒体艺术出现的时候,我们认为打破传统意义上学科划分的时间节点已经来临,虽然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还不能从制度层面实现,但从观念上应该向前迈一步,塑造兼顾文理的复合性艺术人才,从培育兼顾文理感知能力的艺术人才人手,实现观念的整合。
其次是技法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现高度依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表现技法上是在传统艺术形式基础上的扩大和衍生。这个概念中要避免两个倾向,其一是唯技术论倾向,其二是唯艺术论倾向,无论偏向哪种都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最终艺术作品的畸变。因为现代媒体艺术是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从其表象来看,技术本身也已经是技法的内在基因,离开了电子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无从谈起,而离开艺术内容,数字技术又不具备艺术气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应当把所有信息技术手段纳入到艺术技法的范畴去理解和运用,才能真正从艺术创作的整体性上去宏观的整合技术与艺术。
再次是内容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诞生给艺术表现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也空前丰富。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内容已经在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基础上,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带入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领域,数字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对象也从传统文艺内容向精神和物质层面探索掘进。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感受距离在无限缩小,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已经能从互动的角度去和观众进行直接的艺术情感交流。因此,艺术家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人手,从全社会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内容去考虑,内容更为丰富,创作更为自由,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实现文化内容的跨越。
3培养具有媒体感知意识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当互联网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更趋丰富和广泛,媒介的途径和形式更加多元化,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界限日益模糊。特别是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对数字媒体内容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了拓扑式的加速效果。如今,大众对媒体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渠道的媒体定义,这也要求我们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和从业者,从媒体观念上有所转变,培养具有媒体感知意识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从形式和内容上契合时代需求,符合时代气质。
自媒体环境范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外语音像资料;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50-01
一、什么是网络多媒体课件
何谓网络多媒体课件呢?顾名思义,它的本质是课件,用于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它采用的是多媒体技术,即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音效与视频;它的特点在于结合了Web技术,与普通多媒体课件比较,大大增加了知识的交互性和共享范围。
二、网络多媒体课件与一般课件的区别
区别于一般课见,网络多媒体课件更符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由于课件的特点,学生学习更自主,交互性强,另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采用,能使课件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得到更充分、全面的多角度分析。结合Web技术,是使得网络多媒体课件从众多课件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使得课件可以在网络上浏览,全世界任何能上网的地方都能浏览,大大增加了课件的共享范围;而Web技术的另一特点就是它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
三、外语音像资料凭借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生动有趣的特点,对大学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各高校在外语音像资料购置方面存在着重复购置以及跟不上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辅助作用,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实践,对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发利用外语音像资料,构造崭新的外语教学环境进行了尝试。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开设大学外语网络平台
外语教师可使用此平台进行网上教学,与学生互动,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料,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网上测试训练等。教师还可以将网站上的音像资料用于教学中,鼓励学生选用视听说教材。补充教学课件、历年四六级真题、模拟题及听力测试题,通过网站提供给广大师生。
(二)建立多媒体资料库
由音像资料收藏、音像资料检索、资料室媒体资源查询、音像资料网上阅览等类型构成。为了提高音像资料的利用率,将现有的音像资源进行整理、编辑、上传到外语教学部网络平台上去。如:把影视资料和历年四、六级真题及模拟试题、外语报刊杂志书籍等的有声资料拷贝到网站上。音像资料包括VCD/DVD/CD光盘、录音带、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书/刊附盘、音视频点播节目等。通过网站提供给广大师生。运用网上音像资料库来进行外语教学,这种模式带来了一系列从课堂规划到教材设计的改革。音像资料库为英语教育提供新鲜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运用音像资料库手段于课堂教学,实现了大信息量,多维演示的立体教学和人机互动的学习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特色的服务。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资料库,多媒体资源(磁带、VCD、DVD、录像带等),并向广大师生介绍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学习所需的资料。
(三)共享校园网资源
高等学校如果能更有效地利用局域网络,实现外语教学网络平台上的音像资源与校园网络共享,无疑会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高等学校院系资料室面对的用户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中有研究生导师,也有本科生教师,学生中也分为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各院系资料室应根据本系的专业设置,收藏了大量的文献资源。以上现状充分说明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等学校图书馆、资料室应当适应信息时展趋势,尝试利用局域网络的优势,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使校内文献资源共享变为现实。这样可以把分散在图书馆、资料室的文献资源联成一个信息网,将各自的文献信息介绍到局域网络上来,并且能用统一的方法检索彼此的数据,力求各单位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供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期刊,让学生真正在现代化信息环境中学习。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对多媒体音像资料的开发和利用,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网上学习服务,构建了第二学习课堂,满足了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等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了音像资料对外语教学的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