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角形的特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角形的特性范文1

一、明确目标

课前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默读并记住要点。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之后将要达到什么状态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将多元的教学目标综合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恰如其分,能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自查。新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就更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知识回忆

1.什么叫垂线?

2.过点A作线段BC的垂线,垂足为E。

设计意图:任何新知识的习得都是对原有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结果,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能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能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要善于从众多旧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坡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画三角形的高”的本质是过三角形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通过对“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一知识点的复习,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在三角形内画高的方法。

三、自学思考

自学课本第80和81页,独立解决以下问题,不会做的先打“?”号。

探究一:认识三角形。

1.观察实物图中的三角形,并填一填。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

2.画一个三角形,说出这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角、顶点。

概括:__________叫做三角形。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

4.怎样表示三角形。

用表示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如:以下三角形表示为__________。

探究二:三角形的高。

1.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从三角形的_______到它的对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底。

2.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中以指定的边为底的高。

探究三: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分别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学具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容易变形。

__________不容易变形。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合作,交流个人解决自学思考中所提问题的研究成果,组长记录组内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各小组分工展示学习成果。(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可采用口头汇报,投影仪上展示、板书展示的形式。)

五、质疑点拨

1.引导思考:“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中,什么是“围成”?能不能改为“组成”?

2.全班交流:画三角形的高应该注意什么?一个三角形能出画几条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用三角板画三角形的高的过程,强调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经过顶点,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所对的边重合,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即是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能画出三条高。

3.思考:怎样让四边形也不易变形?

设计意图:哈佛大学伯顿教授指出:“每位学生都应当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并允许他进行长久的尝试。”“学案导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完成“导学案”后,安排小组或同桌合作,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质疑解难。这样,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质疑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拓展新知。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六、测评

1.在三角形下面的括号内打“√”。

( ) ( ) ( ) ( )

2.说说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学案导学”强调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早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及时巩固和应用新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练习设计应讲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层次性,让后进生有收获,中等生有提高,优等生得发展,力戒随意性、盲目性,或过度增加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

三角形的特性范文2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6—8米、高2.4-2.8米、重5—10吨。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大型头颅,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大之一。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2.5公尺,可以达到整个动物身长的1/3。

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可长达1公尺。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大多数其它有角盾恐龙的头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龙的头盾则是明显地坚硬。

(来源:文章屋网 )

三角形的特性范文3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退学”,谈《校花三人行》,力求抛砖引玉、令人深思。

该小说描绘道:“羊秭、杜都凸、单臻u从源崃省高中毕业考入岫市XY大学,分配在同一个专业----‘信息工程’、同一个宿舍。初次碰面,她们又惊讶地发现三人竟是同年、同月、同地方出生,甚至拥有同样的爱好----沙画表演。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仨人碰到一起何尝不是呢?!羊秭早出生几天,是Oth fut(颠覆人类未来)沙龙的理事,又是ITF跆拳道黑带,文武双全、顺其自然被称之为老大。羊秭的第一道金牌:‘你俩都是我的菜,杜都凸就叫兔兔、单臻u便是豆豆。’‘羊老大,彼此彼此!’兔兔、豆豆拍手叫好。羊秭的第二道金牌:‘从今往后,要么不涉足,露面拿第一!’‘Yes----’兔兔、豆豆击掌赞同。她们一诺千金:学习成绩名列榜首,课外活动----敬老、爱老慈善服务、捐款等名列先进,琴棋书画等比赛力拔头筹,就连跳绳、舞剑、肚皮舞等竞赛,也是一展身手技压群雄。无论遭白眼、讽刺嘲笑也好,还是穿小鞋、恶言恶语也罢,她们在师生员工的喝彩声、以及羡慕妒嫉恨中,奋发向上、声名鹊起,三姐妹被人称为‘校花’……羊秭第三道金牌‘退学’的同时,提出‘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举办一场‘义卖义拍’的慈善活动……”

令人扼腕、费解的是,奋发向上的三朵“校花”竟然被迫“退学”了。这也就引出作品深刻的背景----

正是新华网曾经发文所指出的那样:“这些项目以‘国内名校、国外大学、低分录取’等为关键词,表示学生在国内、国外两所大学完成相应时间的课程,通过考核可获得中外两所大学的双学士学位。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简章避重就轻、项目设置突然变动、学费涨幅相对较高,不仅影响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体的办学信誉,也为报读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埋下重重隐患。”

据此“重重隐患”,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所谓“中外合作办学”也就是老婆当军、徒有虚名。就像小说中描述的:“豆豆读‘大二’时,豆豆妈有一天遇见在教育部门上班的老同学,告诉她说:‘岫市XY大学‘挂羊头卖狗肉’,已经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它在广告上吹嘘的‘国内名校、国外大学’等等,你可不能当真!它除了学费昂贵,其它方面都不如同类的理科大学。’豆豆妈回到家埋怨豆豆爸,说豆豆不懂事,你也跟着瞎起哄,去外地念这种不三不四的大学,每年10多万元学费值得吗?”

三角形的特性范文4

一、研究介绍

笔者随机选取了数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各年龄段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幼儿表演、教师单纯讲课、师幼互动、幼儿自主活动时,研究者若发现研究对象有干扰他人、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呆坐、东张西望、出怪声、走动等注意力分散行为时,就立即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终止与结果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注意力分散的行为表现

调查数据显示,幼儿注意力分散的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做小动作是幼儿最容易出现的注意力分散类型,大多数幼儿在课堂上都有玩衣服上的纽扣、带有彩灯的鞋等小动作。这表明,幼儿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很低。观察中还发现,当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时,邻座的幼儿很容易受其影响。如有幼儿带来了卡通贴画,邻座的幼儿就可能和他一起看贴画、分贴画、抢贴画、贴贴画。

2.幼儿在什么样的活动中容易注意力分散

调查显示,幼儿在进行师幼互动时最容易注意力分散。教师在提问时,有的幼儿在拉其他幼儿的衣服,跟其他幼儿说话;在朗读环节,有的幼儿东张西望,有的幼儿在翻看其他页。幼儿自主阅读和教师单纯讲授的过程中,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次数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呆坐和干扰他人。在幼儿上台表演期间,留在座位上的幼儿容易注意力分散。

3.教师对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处理

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之后,不同老师的关注程度及采取的办法不尽相同。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后多依靠自主恢复,也就是幼儿自己玩一会儿之后会觉得没意思了,便会停止注意力分散行为。相对而言,教师主动引导的比例不高,部分教师看到幼儿出现溜号时甚至不予理睬。

4.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在出现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孩子中,男孩的比例(占55.9%)要比女孩的比例(占44.1%)高。据观察显示,男孩的注意力分散行为多表现为左顾右盼和干扰他人,而女孩则表现为做小动作和呆坐。

三、教育建议

幼儿时期是注意力发展的敏感时期。教师应结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在实施各种活动时,科学设计活动,注重教学策略,使幼儿注意力能够集中。

1.把握教学时间,延长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长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力3~5分钟,中班幼儿可达10分钟,大班幼儿可达15分钟。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把握好教学时间,注重教学效率。

2.教师应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注

观察中发现,那些坐在角落或者位置靠边的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最多。教师应对这些幼儿给予较多的关注,并加以引导。同时,教师要关注晨检环节,对幼儿自带新奇小玩具、小卡片、小亮片等行为加以限制,必要时可代为保管这些物品。这样,可避免幼儿受到物品的干扰和刺激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也可适当减少安全隐患。

3.善于抛出问题,获得积极回应

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趣、轻松的课堂环境。在各类的活动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幼儿提供正确的答案,应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多采用提问的形式,鼓励幼儿假设与猜想,让幼儿自主选择,积极融入活动之中。

4.避免过多地打扰幼儿

在幼儿集中注意力从事某项有意义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打扰幼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幼儿集中注意力画画时,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想象、探究、发现,而不能过多地边走边讲或干涉某个幼儿,影响他们的思路。

5.科学提供对幼儿有意义、使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适量、美观、隐含教育价值的材料,可以让他们通过操作材料获得情感、认知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但材料的投放应注意其中的教育因素。比如,在建构活动中,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少,孩子不仅不能满足完整拼搭某种物体的愿望,还可能因为担心自己仅有的积木被别人抢去,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保护自己的材料上。而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多,则会让孩子们无所适从,他们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碰碰那个,根本无法注意力集中地进行某项工作。一般而言,幼儿年龄越小,投放的活动材料的品种应越少,但单类材料的数量应适当多一些;材料需周期性地加以丰富和更新;准备的材料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越大,孩子玩的兴趣就越大,注意力也就越集中。

6.教师在讲课时应注意音调的变化和音量的调节

教师在活动组织的环节中,应避免出现平淡、无变化的语音、语调,因为单调的声音容易使人昏昏欲睡。为此,在进行讲述时,教师可结合讲述内容不断变化语音、语调,甚至可以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并加上肢体动作,生动有趣地组织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三角形的特性范文5

【关键词】概率的性质;二项式定理;级数的和;发散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2013)

一、利用概率的性质推导二项式定理

设一个系统由n个元件并联而成,每个元件的可靠度(元件正常工作的概率)均为p(0

再把p=ab代入(1)式,同样可以得到(2)式.如果以b替换(2)式中的-b,(2)式将变为具有一般形式的二项式定理.

上述推导的依据是概率的加法公式及乘法公式,而概率的加法公式及乘法公式又可以由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推导出来,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二项式定理可以看作是概率公理化定义的一个推论.因此,这是二项式定理的一种有新意的推导方法.

二、利用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求和举例

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有多种,如裂项求和法、“q倍减”求和法、“倒序加”求和法等,盗星n项和也可以利用差分方程计算.级数的和有时可用幂级数的可导性与可积性求出来.有别于这些常见的求和方法,下面通过例子说明如何应用数学期望及方差的性质求某些数列与级数的和.

例题计算:

(1)∑nk=2k(k-1)Ckn3n-k;(2)∑∞k=1k6k(k-1)!.

解(1)设随机变量X~Bn,14,则

E(X)=n4,D(X)=316n.

从而由方差的简算公式得

E(X2)=D(X)+E2(X)=316n+116n2=116n(n+3).

相应地

E[X(X-1)]=E(X2-X)=E(X2)-E(X)

=116n(n+3)-n4=116n(n-1).

但是,按照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算公式,则有三、对二项式定理的推导及上述例子中一种特殊的发散思维形式的说明

本文中二项式定理的推导,和∑nk=2k(k-1)Ckn3n-k与∑∞k=1k6k(k-1)!的计算,它们的思路是相同的:对于某个数量A,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分别有A=B与A=C,从而得到所要的B=C.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发散性思维,须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展开联想,并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创造性思考.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如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微积分学中的二重积分的计算公式与格林公式、三角学中的和角公式、概率统计中常用的概率计算公式p{a

【参考文献】

三角形的特性范文6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底与高、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等。

2.通过对比了解三角形的不同类型。

3.通过观察、探究、操作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4.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空间观念。

本单元共用 6 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 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九1-4

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 例3课堂活动1题及练习十1-3

第三课时:认识三角形例4 课堂活动2题及练习十4-8题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例1及课堂活动1题及练习十一1-4

第五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例2、3及课堂活动2-4题及练习十一5-8

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 及练习

单元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的底与高。这是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等的基础,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发现和体会”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 3 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折、画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指出三角形边、角、定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例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的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例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认识底和高:检查方法: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

2、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例3: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课前准备好不同长短的小棒或吸管,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完成实验表格,在围成的三角形中,两边之和与第3边比较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例4:方法:1、通过量一量,加一加2、撕一撕,评一评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出示例1中的6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教师: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

1、将红领巾或小彩旗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1)两条边相等。(2)两个角相等。(3)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对折后都是这样的呢?请拿出自己随意剪的三角形,进行对折,看有没有这些特征。

2、教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例3 按要求剪三角形。

(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用量角器量30°的角。

(3)剪三角形。

(4)展开。

2、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形的角和边,也可以动手折一折或用直尺和量角器量量,看有什么发现?

3、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你是怎样发现的。

4、反馈:

(1)3条边相等。

(2)3个角相等,都是60°。

(3)是轴对称图形。

(4)锐角三角形。

教师:像这种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等边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