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艺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裴艺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裴艺阳范文1

裴艺阳范文2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相信并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在我检查预习情况时,一个女学生答错了,我没有责怪,而是说:“没关系,我们的这趟列车有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先上车后买票!”一句玩笑,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果然,几分钟后,她抢答了一个颇具挑战的问题,为自己挣了个满堂彩。这个事例告诉我: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课堂教学的活跃,在于教师不断地增添日常教学的“花色品种”。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进入课文,在表演中创造发挥,从而使课堂活泼有趣。如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学生们兴致勃勃,练习了一段时间,表演起来绘声绘色,极其精彩。与此同时,我还经常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影像资料供学生观看、供学生利用,以此来提高表演技巧。

    三、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1.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2.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象和大胆想象,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

    四、语文学习要注重培育美学意识1.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如果不能落实到运用上来解决的实际问题,那就相当于学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屠龙术”。因而,平时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在实际运用中积累基础知识,使学生实实在在从生活中学语文,也让语文知识方便和丰富他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地提高考试成绩,这样就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考试成功中水到渠成地发现了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美。

    2.语文学习要突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收获的同时欣赏美,感悟。

    学生梳理一种知识或探究一个课题,可以从教材所设计的几方面着手亲身探求,收获果实,感悟语文的魅力。因此,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教学“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就要指导学生从走近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角度展开探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等五个方面搜集有关例子,探究新词新语的来源,特别提醒学生要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搜集和分析例子。只有这样,才可渐渐地在严谨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举一反三去探究其它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收获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就会感悟并欣赏到成功学习之美。

    3.语文学习要切近生活,感悟语文课堂鲜活的人文。

裴艺阳范文3

 

目前,从国内外火爆十足的篮球比赛中看,队员的体力和技战术虽在取胜中占居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篮球意识、思维能力以及斗智能力才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1. 篮球意识的概念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篮球运动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称。简而言之,是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比赛规律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 篮球意识的培养

 

2.1 通过进攻训练培养篮球意识

 

进攻是篮球比赛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运动员进攻意识强,比赛的获胜系数就大。因此,在进攻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十分重要。应做到:①靠近球篮的方向移动,给对方以威胁;②为自己争得更大的活动范围;③尽量摆脱防守队员的防守;④帮助同伴从防守中解脱。

 

要让进攻队员在移动前想想自己的行动是否合理,而不盲目乱动,同时要运动员明确个人攻击要点:①要把防守者带到对他不利的位置去;②要对防守者最弱的地点进行攻击;③要在自己攻击性最强的地点发动进攻。要求运动员不断改变进攻方向,不要一味地一打一、两种战术配合,要声东击西,内外结合,在左、中、右轮番进攻。在进攻时,积极寻找对方漏洞,攻破其防守意图,当对方变换各种不同形式联防或综合防守时,运用拉开战术,扩大对方防区,采用移动进攻,有针对性地增加对方在局部区域的负担,以多打少;如果对方改用紧逼,则及时稳定阵脚,从容对付,耐心组织,利用掩护、传切、少运球和突分战术,使对方丧失信心。进行进攻训练时,除教运动员进攻配合外,还要教他们对付各种防守的办法,同时要允许运动员有创造性地发挥。

 

2.2 在防守训练中增强篮球意识

 

在进行防守训练时,首先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坚韧不拔、死缠紧防的意识。

 

2.2.1 使运动员了解训练的目的,明确概念,领会要求。例如,在进行有球队员防守训练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和手段,都要紧防,目的还是不让其随心所欲地传球,干扰降低其投篮命中率,并警惕其突破。因为他最有可能直接得分,最可能把球传到危险位收置。

 

2.2.2 使运动员懂得自己的职责与全局的关系。例如,在半场紧逼防守时,最怕对方在我“两肋”与“心脏”部位接球,一旦接到球,就有可能使全队防守体系崩溃。

 

2.2.3 使队员不仅懂得防守的一般原则,更要了解其特殊性。在比赛中,因为遇到的对手不同,特点不一,随时会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平时的训练中,就不仅要使队员能按照一般的原则处理一般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教练员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确定解决办法。

 

2.2.4 使队员会利用眼睛。也就是会观察。训练时,教练员要不断提醒队员注意使用自己的眼睛。

 

2.3 提高心理训练水平,培养篮球意识

 

通过有目的的一般心理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的反应速度,教练员应加强篮球运动员球感和临场感的培养,反应速度是指运动员意识活动的应答时间,缩短应答时间可提高意识活动的效率。通过赛间、临赛的心理训练,促使运动员的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

 

2.4 意志品质教育和顽强的战斗作风是培养篮球意识的保证

 

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体现。在现代运动竞赛中,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愈益接近,一场比赛往往到最后几秒钟才分出胜负,运动竞争更加激烈。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在极端复杂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与对手进行顽强斗争,并取得胜利。

 

3.结论:

 

因此,必须明确篮球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运动员须打好体能、技术、心理几方面的基础,意识的提高才会落到实处。从认识到掌握可分为初学阶段(教与学的过程)和掌握、熟练、对抗、运用自如阶段(训练过程),它是一个完整而连贯的过程。因此,在进行体能、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贯穿意识的培养,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裴艺阳范文4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造力 对话 学会发问

一、问题意识与知识的关系

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一个人对于现状敏感度的强弱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问题意识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其现实的土壤,而后不断地生长、发展。然而,知识与问题是不能等同的,知识是对某些已经存在事情的了解与掌握,问题意识则是主体对未知事物作出探究或对已存在的事实做出思考。知识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个“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都包含无比丰富的知识,如果你问的问题越多,问的越深,就说明越能增长你的知识,也说明了你的知识的丰富性。但是,知识与提出问题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一味僵死地储存知识,过分地依赖知识,则会限制和阻碍问题意识的发展。“如果不经过自己思考,使已有的知识得以改进、扩展和重组,从而应付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而只是一味僵化地积累知识,过分地依赖知识,就会不仅变成机械呆板的、无用的知识,而且会导致顽固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使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打破旧有的思维习惯,轻信已有知识的真理性地位,丧失怀疑的精神和能力,从而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有知识的人不一定会问,不一定善于问。在我们教学中,教师应当交给学生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教师是否应当交给学生如何发问呢?这似乎也非常明确,可是事实上教学生发问的教师并不多见,课堂上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们给出已设计好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不会教学生发问,就连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也不多见。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

1.问题意识培养前提——动态的师生观

在交流与对话中,教师的学生与学生的教师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在对话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倾听者,还是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常讲爱护学生,它所表现的是教师作为长辈,对学生的责任感,但仍包含有将学生看作是受动者的意味。因此,我们更要强调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动态的师生观体现在教育过程,体现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体现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2.学会发问

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会发问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问,甚至将教师问倒,就要发扬民主,让学生有问题敢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与课堂上的气氛有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才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力才容易被激发出来。平等活跃的课堂可以使学生放松紧张情绪,利于思维的驰骋。“学习过程的探究活动(亦可称发现活动)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步骤。这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否则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探究与发展。”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生会质疑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本身应该会发问的。“智慧遇不到智慧,是要发锈的。”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浅问题”充斥着课堂,许多教师以为只要提问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提问看作是启发教学的本质特征。其实,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发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形式性发问。形式性发问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比较机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于一个句子或一个命题或由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思想和结构,我们就针对着句子的关键词提问,如对着其主语、谓语、宾语提问。”例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语虽然省略,但却非常明确,我们对其主语可进行如下提问: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吗?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怎么做?对其谓语可进行如下提问: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吗?有哪些因素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有哪些因素会阻碍教师的培养呢?对其宾语提问:创造性思维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性吗?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众多因素中,哪些需要重点培养?可见,这么一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就大大丰富起来了。(2)联想性发问。联想性发问的初级形式就是替代式联想,可以用相似、相近、相关的词语去代替并作为问题提出。比如说,培养的相近词是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培养吗?我们可以替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教吗?联想性发问的高级形式是与事物的表面没有直接联系,根据事物的特征与内涵来进行的联想。(3)异向性发问。顾名思义,异向就是常常使用“不”、“无”等反面词。这种问题在教师眼里可能是唱反调,可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也许还是最重要的。仍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例,对它做异向性发问:不培养行吗?如果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会怎样?采用异向性发问还可以在一句话前面加上“假设”这个词,加了“假设”这个词,就表明这句话不是真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以此来激发学生新的思维模式。假设这个词特别有价值,它可以使事实无限夸大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可以歪曲事实,将组成事物的元素之间顺序加以改变来诱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当诱发刺激变得更加不切实际时,学生需要用不断成长的认知和情感的成熟来恰如其分地处理他们。”

发问还有许多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真正的问题应该具有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它能够影响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而不是以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目的,它应该成为学生不断讨论和追问的原动力。总之,好的问题发现应是一部系列剧,而不是一幕情景剧。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6.

[2]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40-43.

[3][法]拉梅特里.人是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5.31.

裴艺阳范文5

[关键词]医院;人才培养;加速人才管理改革;落实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58-02

1 医院面临的形势与医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1 新时期医院面临的形势

一方面是医疗卫生工作服务观念的强化。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重新明确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并提出医疗机构改革要“以病人为中心”,明确了医院的办院宗旨仍然是要体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实质内涵体现新时期医院的工作具有更强的服务性。另一方面是医院经营步入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的轨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医院发展的外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独立经营实体的医院,已不能再由政府统包,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由之路。医疗机构的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卫生区域规划的实施等,对医院的经营与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研究、开发医疗市场,注重管理,走质量效益之路,走规范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1.2 医院人才素质与定位

新时期医院人才的素质:品德、服务、技术、经营和管理素质。新形势下医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有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

(1)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其个性发展的作用巨大,一个重点学科、一项特色技术就能影响整个医院的形象,一名顶尖专家可以带动一门学科,一门学科带动一个医院的快速发展。着重从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重点人才等方面入手,瞄准“高、新、特”技术的发展优势,选送到本专业领域领先的国内外知名单位深造,加大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有发展潜质的准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一批学科发展。对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急需培养的人才,打破常规,优先选送培养,扶持开展专科技术,加速专科人才培养。对低年资的人员,以培养临床能力为重点,通过普训、统考、送学等途径,着力解决基本功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实施工程,提高医院学科人才队伍数质量,形成合理的人才层次,造就一批优秀学科人才群体,满足医院学科建设的需要。

(2) 医院整体技术要同步提高难度较大,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以发展重点学科和培养重点学科人才为突破口,来提高医院整体发展水平。实施人才分类评估,就是要改革人才管理模式,正确认识医院人才队伍的主流特点和现状。学科人才状况评估分为四个等:A类(有较好的发展优势,重点扶持)、B类(发展势头较好,可维持现状)、C类(状况一般)、D类(状况较差)。在评估分级的基础上,落实人才培养责任制,确定培养目标和实施计划,把人才培养列为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科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项目,增强培养人才的紧迫感。实行点与面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医院人才培养的原则之一应该是实行全员性培养。全员培养中应注意做到点与面的结合,点的培养,即指重点人才的培养,其做法一般是从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人员选择重点人才苗子,其后订目标,给任务,加压力,重投资,强化品德与学术的造就。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目的是使其较好掌握新技术,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使医院保持某方面的先进性。

(3)面是培养医院人才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其理由是:其一,医院人才结构是一种由高、中、初档次医学人才互补形成的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如临床学科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高职称医师的结构。只有各能级人才的合理存在,功能互补,才能发挥医院人才的最佳效果。其二,由于现代医学专业分工的精细化与病人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的复杂化,使得医院人才群体性特征更显重要。也就是说,疾病的诊疗过程常常需要多学科、多能级的医务人员共同的参与;医疗工作的完成有赖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有序配合。所以只有搞好面上的人才培养才能使医院功能得到正常发挥,才能提高医院总体服务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真正增强医院整体实力,提高医疗市场的竞争力。面上的人才培养应采取分层次培养的方法。初级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基础与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的是“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它是近年来对临床住院医师实行的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的全面、全程培养的方法,对医院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意义,这一制度将在各级医院推广与实施,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中、高级医院人才的培养侧重于使其掌握深、高、新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以及传、帮、带的能力。

(4)加速重点人才培养,带动整体提高。加速重点人才引进,实施优惠政策。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原则,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提高引进人才层次,把引进的对象瞄准在杰出的和知名度较高的专家身上,“两院”院士、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以上学术专业组织主任或副主任委员、重要学科带头人,以及医院急需的专业人才。拓宽引进渠道。发挥医院现有学科优势,以项目为载体,实行双向选择、自由流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情报档案,提供人才资源信息。实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优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引进,医院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条件,提供科研启动基金和安家费用,发放相应的岗位补贴,解决好住房、配偶安排和子女上学等问题。

(5) 加速人才选拔使用,完善竞争机制。大胆选拔任用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把优秀的人才配备到空缺的科室领导岗位上,甚至超配到一些重点科室的副主任位置上。对部分年纪偏大、发展受限的科室领导进行调整,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优化学科布局,把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配备到领导岗位上,为他们发展搭台阶,压担子,提供创业的舞台。走出能上能下的路子,为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和科技干部队伍的正常更替创造条件,改善和优化学科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结构,培养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推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择优竞争机制。

(6) 加速改善条件,营造人才成长氛围。创造健康和谐的内部环境。宣扬中青年人才中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先进事迹,老专家扶青荐贤、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正嫉贤妒能、互相拆台等“内耗”现象,创造健康和谐、团结进取的内部环境。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解决好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切身利益的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对重点学科人才,千方百计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为他们开展科研和新技术提供条件,用事业凝聚人心。加大经费投入,用于人才培养工作,为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提供经济支持。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报道、文化长廊、灯箱图片、电视讲座、科普文章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学科人才的宣传报道,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 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突出的服务性要求医院人才培养中必须改变重技术、轻服务的传统观念与做法,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专业技术素质与服务素质的服务技术型人才。服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两个“三基”的训练,第一是“技术三基”的训练,即通过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专业技术素质。第二是“品德三基”的培养,这可概括为:①道德基础教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民族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其事业心与奉献精神;通过群体意识教育,培养其集体亲合意识,个体互补意识,勤奋钻研精神。②法制基础教育。当前卫生立法已是大势所趋,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通过法制教育,尽快提高医务人员法律观念与意识,使之能自觉地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已成当务之急。③心理、社会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医学心理学与社会人文知识的教育,使之懂得病人心理因素的作用,社会联系的影响,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病人的意识与水平。

3 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医院人才培养应面向病人,面向临床,培养大批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临床医学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人才的成长周期较长,只有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直接沟通,严密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并坚持在诊疗工作中长期实践,不断积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或优秀的临床型医学人才。但近年来出现了种种不利临床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不良现象,例如,现代先进医疗仪器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为临床提供了便利的诊疗手段;另一方面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临床医师重仪器、轻临床,放松了临床基本功训练,一些医院因此淡化了严格临床培养的好传统。现行人事使用与职称评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了重文凭、轻实践,重外文与论文、轻临床的倾向,在有“文”则升,到点则升的误导下,出现了读研究生风、出国风、搞论文风等,影响了临床医疗梯队的正常建设,影响了临床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裴艺阳范文6

关键词:人文素质意义

近几年,通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系统的教育、增长了各方面的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认可,学生的就业渠道得以广泛开辟,就业率大幅提高。

1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果语言不能发展,思维的内容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表述,思维的内容也会贫乏,缺少多样化。思维能力的显现,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上。斯大林曾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通过“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训练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设定交际情境的条件下,对同一话题让每个参加者展开讨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教师逐一点评。这样,学生据事言理和据理说事等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都有所增强,口语表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口语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书面语言能力的增强。学生由原来的畏惧写作,变成敢于并乐于写作,使其包括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各种文体写作能力都有所增强。学生由原来的片面单一的角度认识问题,学会了全面客观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

2 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增强

我们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责任意识,教育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责任感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对自己负责,具体体现就是竭尽所能来提高素质;对家庭负责,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情;对社会负责,就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2008年四川地震后,学生自发组织,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受到媒体关注,得到好评;学生自发组织了爱护环境小组,义务清扫垃圾,美化了校园和社区环境,得到社区的嘉奖;帮助患白血病的同学筹款,扶贫济困,关爱他人,增进了同学情义;参加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比赛,克服各种困难,在强手如林的竞赛中勇当先锋、力拔头筹,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他们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以确立

我院的各种社团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团队,活动中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竞争是个人自我完善、提高的机制和途径,协作是团队取胜的前提和条件。我们贯彻孔子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思想, 实行“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在社团内形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团队协作精神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适应社会的条件。

4 学生专业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学生社团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9年我省“专升本”考试,我院报名181人,录取101人,录取率为56%;个人最高分为149分,全省第一。我院无论是录取率,还是最高分,都是历年最好的!对于我院而言,高职生“专升本”属于应届毕业生另一种形式的就业,对学生而言,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有梦想就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做到升学有路,就业有望。

5 学生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持久、创新、严谨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在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和就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几年,大庆职业学院的学生参加省、市的各种比赛都取得很好的成绩。2002年在“大庆市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上力挫多所本科院校的学生代表队,获得冠军;2003年在全省“大学生知识竞赛”中,获得亚军;2007年在哈尔滨“世界冬季大学生运动会”冰雪使者选拔中,击败众多本科院校的选手,我院的一名同学荣幸地成为16名“冰雪使者”之一;2009年在大庆市环保演讲比赛中,获得亚军;学院连续多年取得了全省大学生文艺汇演第一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文学鉴赏”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大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协会”指导老师的系统辅导训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008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 94%。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是长期积淀、常抓不懈的结果。概括起来,其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二是团委主抓,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三是指导教师选择正确,保证了素质教育活动的高水平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明涛,王莹华. 试析当前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