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蜡烛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蜡烛课件范文1
>> 地图制作辅助工具Warcraft3Viewer 测量蓄电池辅助工具的研制 英语课堂的高效辅助工具 Photoshop中辅助工具的妙用 辅助工具:老年人的电脑伴侣 几款实用的在线小工具推介 车床偏心找正辅助工具 漫游WINDOWS辅助工具 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科技查新辅助工具的开发 发动机装配辅助工具的设计与研制 如何运用辅助工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几种教学辅助工具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妙用 辅助工具在ICU病人搬运中的使用体会 多媒体辅助工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驱动教育发展序列之:学习辅助工具的沿革历程 控制柜断路器辅助工具的研制与应用 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辅助工具 浅谈PS电脑辅助工具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Excel VBA高职院校教师薪酬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给煤机改造工作中辅助工具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多数老师能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课件用以辅助教学,但其动画效果单一,而且要安装PowerPoint才能编辑,而转换为Flash后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转化的软件有很多个,像PowerPoint to Flash、Conaito PPT to Flash Converter、PPT2Flash Professional等,大家可以在天空软件园等网站上下载使用。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也很简单,安装后运行软件,单击“添加”按钮,找到要转换的PPT文件,再点击一下“转换”即可得到相应的SWF文件了。
2.EXE课件转换成SWF课件
推荐ExeToSwf,软件下载地址是http:///soft/51/51326.shtml。
网上的大多数Flash文件都是SWF格式的,也有少数是EXE格式的,如果是EXE格式的文件,我们又想制作成Flash课件,此时就要用ExeToSwf软件来将由Flash生成的EXE文件转换成为原始文件SWF文件了,它的用法很简单,不需要进行安装,下载解压得到主程序后,双击即可启动。单击“查找”按钮输入要转换的EXE文件,程序自动填写好同名的SWF文件名,再点击一下“转换”即可得到相应的SWF文件了。当然,如果只要改EXE中的一些文字,这时可以用UltraEdit软件直接修改就行了。
3.把大体积的AVI影片变成小体积的SWF课件
推荐Konvertor4,软件下载地址是http:///soft/30/30688.shtml。
蜡烛课件范文2
关键词:克拉玛依 魁北线 铁路站房 边疆建设 时代特色
中图分类号:TU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537(2012)03-0148-03
浩浩于平沙,茫茫乎戈壁,巍巍乎钻塔,猎猎乎旌旗。
雄哉壮兮,克拉玛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是座年轻的城市,也是座充满传奇的城市。几代人的奋斗、奉献,不仅带来了经济的辉煌,更可贵的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文脉,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克拉玛依市地形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地区为戈壁滩,在海拔500m以下。
克拉玛依是我国解放后于1955年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译音,得名于市区东角一座天然沥青丘――青油山。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出油,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昔日的戈壁荒滩,已建成为一个具有勘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建筑、运输、机修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和科研、文教卫生、商业贸易、公共事业基本配套的石油工业新城。“油城无处不飞花,社区处处闻啼鸟。改天换地沧桑变,戈壁新城赛江南。”这是克拉玛依市今天的真实写照。
克拉玛依站是新建铁路奎北线的客运中间站,位于奎北铁路144km处,是奎北铁路建设的最后一项重点工程,也是这条铁路出奎屯后的第一大站。承担了克拉玛依市及周边城市的铁路客运业务,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强对外联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3月21日,克拉玛依火车站破土动工。2011年10月20日,中国西部石油城――克拉玛依的火车站正式开通运营,工程总投资3.1亿元,包括新建站房、雨棚、高架桥及相关配套工程。
克拉玛依站站房总建筑规模为15918m2,按照旅客最高聚集人数2000人设计,车站南北向布置,设到发线5条,500m长15宽旅客基本站台1座,500m长10.5m宽中间站台1座,站台设等长无站台风雨棚、进站天桥等跨线设施。
克拉玛依站整体造型飘逸舒展,蓄势待发,充分展现了克拉玛依市城市腾飞的形象,大气磅礴。流畅的曲线屋面突现出克拉玛依人朝气蓬勃、面向未来的精神面貌,从采油机独特的造型素材中提取出的个性突出的构造特征,形成别致新颖的列柱空间,结合工业化的构架与波纹金属板形成颇具时代特色、主题突出的建筑形象(图1)。
克拉玛依站站房的整体设计讲求更为舒适便捷的换乘、候车条件,高大、宽敞的站房建筑和候车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站房的特点和“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核心理念。
总平面布置:站房设计综合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五性原则。站房、广场及城市主干道的中轴线,三线合一,使得站场环境整齐划一。交通设计体现铁路“机场化”和“公交化“的模式,综合铁路客运站与城市道路公交之间的换乘关系,清晰的疏散各类交通流线,保证交通设计的流畅性。
站房功能布置:站房采用线侧平式布置,采用高进低出的客流组织模式,旅客由二层进站天桥进站、架空层出站地道出站。站前设高架落客平台,乘公交车、社会车、出租车的旅客可以直接到达站台层,经一层广厅候车、进站。候车大厅最大净高处达12m,高大、宽敞的候车空间使旅客更为舒适愉悦(图4)。
装修设计:整体考虑体现站房的现代化,在完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一个体现人文精神又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装修大量采用耐久性及防火性较好的花岗岩石材、玻璃及金属材质,完美的表现了站房高大空间的时代特点。VIP接待厅的设计简洁,阔朗,又具有些许异域风情(图2、图3)。
主要结构特点:主体结构为大跨度的空间钢结构(在新疆铁路站房中首次应用钢结构),架空层及裙房的结构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站房主体正立面的钢柱为三维空间的倾斜柱体,在结构设计中良好的处理了两种结构的相互结合的设计细节,具有很高的设计完成度。
克拉玛依站的建设对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奎北铁路从北疆线既有铁路奎屯区段站接轨,向北经克拉玛依、乌尔禾镇、福海县至垦区重镇北屯,新建单线铁路全长458km,总工期3年,投资55亿元,规划运输能力为每日开行客车12对,年货运能力2000万吨,新建奎北铁路将填补这一地区的铁路网空白,完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结构,是我国连接中西亚和欧洲铁路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蜡烛课件范文3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1.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物体,你知道它是由哪些材料组成?(板书:书、桌子……)
2.发现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而且这些材料都有一个特点,都能够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料。在科学上我们这些实际存在的东西叫做物质。换一句话就可以,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板书:看物质(实际存在).
3.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比如:出示“空气、电、火、声”这些是不是物质呢?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4.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的存在呢?有一个塑料袋抓空气,实际存在;电、火、声存在吗(打雷、点燃火柴、对话)?都是实际存在。(空气、电、火……)
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整个教室由什么组成呢?(物质)向外看整个世界什么组成呢?(物质)(板书:构成世界)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质,那么物质在不在变化呢?你认为,有没有一层不变的物质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板书:变化?)
同学们认为物质总在在变化,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相同的呢?如果让你来分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呢?
(1)活动一:
观察易拉罐被压扁和水结冰现象。(形状、体积、状态发生变化,组成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1.课件:易拉罐图(用什么物质做的),把易拉罐压扁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形状、体积发生变化)。
2.再看一幅图,一杯水变成了冰,什么发生了变化?(形状、体积、状态发生变化)。
3.易拉罐压扁、水结冰,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相同之处吗?(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易拉罐压扁前它的材料是铝合金做的,压扁后它的材料还是铝合金做的,还是原来的物质!水结成冰后,物质有什么发现变化,冰其实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水),物质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相同点就是物质都是没有发现变化)
板书:形状、体积发生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课件出示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2)活动二:
观察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现象。(产生了新的物质)
1.生活中还有一些变化现象,火柴会燃烧,铁钉会生锈。这两种物质的变化能在我们课堂上实现吗?(火柴可以,铁钉的变化需要在空气中长时间氧化才能实现)
2.同学们想做一下火柴燃烧的实验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课件:
①火柴燃烧实验:
点燃一个火柴,观察火柴燃烧过程中的变化。注意安全。
②
比较生锈的铁钉和没有生锈的铁钉实验:观察铁钉生锈发生的变化。
③
物质变化记录单
第(
)组
物质名称
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同点
火柴
燃烧的火柴
铁钉
生锈的铁钉
3.组长整理好实验器材,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他们分享的时候,我们其他小组应该怎么做
?
4.刚刚我们观察的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了新物质。(如果回答不出来,引导提问一根火柴由哪些物质组成?燃烧后它组成的物质还有什么?铁钉由什么物质组成?生锈的铁钉由什么组成?它们的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1)我们知道了物质是变化的,有些是自然的,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纸、蜡烛、火柴。你有办法让纸、蜡烛发生变化吗。
课件:让物质(纸、蜡烛)发生变化(实验)
1.
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和蜡烛发生变化
2.
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3.
提示: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各种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填写记录单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表
第
小组
物质名称
使用的方法
发生了哪些变化
产生新物质
纸片
蜡烛
(2)汇报
(3)总结,刚才同学们让纸和蜡烛发生了变化,并且知道了变化也是有不同。
蜡烛课件范文4
1 教育的使命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使命和本质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根据康德和苏格拉底的看法,教育的使命首先是人的完成,也就是说,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德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之外,教育还涉及审美品格的培养。在弄清楚教育使命的前提下我们就有必要思考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实践。在当今所谓愉快教育、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往往容易出现把顺导变成迎合的趋向。迎合的结果是使学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或者甚至降低其水平而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也就是没有起到一点燃火焰的作用。教育的使命同时还包括对受教育者德性的培养,德性的培养应当从、行仁义走向由仁义行,德性的培养仍然需要通过示范和顺导来实现。
在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少教师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变得丰富多彩。殊不知,使用多媒体只能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绝不能当做主要手段,使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变成无聊的看客。著名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它要求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而不是对学习者进行迎合、灌输。下面笔者举几个实例来说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当产生的负面影响。
2 多媒体使用不当实例
2.1 一堂高中语文课。
某校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胡同文化》一课时是这样安排的:由于这篇文章中采用了大量的北京地区的方言,所以教师首先用北京话的腔调进行了范读,然后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展示,课件的内容是从多部电视剧中下载的北京方言。最后结果则造成了许多学生装平说话时也说北京方言。笔者认为这样的多媒体使用与共说是顺导,还不如说是误导!其实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用意是想告诉中学生,方言也是写作的宝库。中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方言写出带有乡土气息的文章,而不是让全国的中学生去讲北京方言。
2.2 一堂高中化学课。
某校有一位高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具有灭火性时,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一个课件,点燃两支并排放置的蜡烛,这两支蜡烛一长一短,短的是长的一半,当同时点燃的两支蜡烛用一个小玻璃罩盖住时,长的那支先熄灭了,而用一个大的玻璃罩盖住时,短的那支先熄灭了,从而得出了二氧化碳具有灭火性的结论。而学生都将信将疑,他们认为不论什么情况下都是短的那支先熄灭。甚至认为老师是用多媒本技术忽悠了他们。这位老师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当堂做这个简单不过的实验呢?请问这样的多媒应用有正面作用吗?
2.3 一堂高中物理课。
有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讲授张力时,下载了这样一个课件:屏幕出现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面盛满了水,然后一位实验员不断地往杯中放回形针,并数杯口的水高高凸起,一直放到第一百零三个时,凸起的水才溢出。展示这一课件的用意是让学生了解水分子之间的张力。展示结束后,有一位学生当堂表示怀疑,说老师这是不可能的,您刚才展示的是一个魔术。不论老师怎么解释这位学生就是不相信。应当说这节利用多媒本辅助讲授的物理课是失败的。败因就在于简单的动手实验被多媒本替代。
本来理化等学科的实验是不应该被多媒体替代的,实验本身就是通过实践来验证已知探索未知。不少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喜欢新颖的心理,盲目使用多媒体。而其他学科也存在上述现象。
蜡烛课件范文5
[关键词] 实验 数据分析成像规律
中国分类法:G633.7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教学的核心,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部分是初中光学中数量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题目,给学生的理解和实验操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了一套在课堂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强化的方法。
一、 成像规律教学难点的原因分析
1.概念多、容易混淆,如:焦距、两倍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放大和缩小。
2.成像性质多,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整个成像可以分布在2f外;2f;f与2f之间;f;f以内,并且每个区域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都不相同。
3. 本节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初二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还不强,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4.现阶段的初中生比较缺乏耐挫能力。多数初中生在学习上又不能用理智战胜情感,主要靠兴趣,一旦有难题摆在面前无法攻克的时候,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导致兴趣骤降。
5.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安排,引导学生分析规律的方法等也影响着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初中阶段学生对实验探究还比较陌生,对其中的探究方法、操作步骤等都还处于起始阶段。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问题、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其原理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按科学方法的步骤与程式应用于物理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与实验、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形成其中的物理规律,并从中领略科学方法的真谛,实现科学方法的隐性教育。
三、教学策略
为了能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实验,从而能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笔者摸索的方法如下:
1、改进实验设备:在上这节课前,对学生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做这个实验由于受到实验室环境、实验仪器、还有蜡烛这些客观条件的影响,有时学生做出来,观察到的现象很模糊,在比较像的大小时,不能一目了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这些仪器不变,用发光的二极管做成“”形代替蜡烛。改进实验器材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在比较像的大小时,可以清晰地比较像的大小、正倒,使采集到的实验数据更加精确。
2、强调预习:布置学生回家复习:光心(O)、焦点(F)、焦距(f)、物距(u)、像距(v)、实像、虚像这些概念,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凸透像会成什么样的像?
3、精彩引入:
虽然已经布置学生回家复习概念,
但是实验前还是要帮学生理清各个概
念,为更好的完成实验做铺垫。因此
利用课件、提问和举例相结合的方式
复习概念,具体操作是:①、课件出示图(1)
图示(1):通过图示(1)提问学生光心、焦点、焦距的概念。②、课件出示图示(2):通过图示(2 )提问学生物距、像距的概念,并举例,例如:假如蜡烛放在刻度尺20cm上,凸透镜放在 50cm上,光屏放在65cm上,则物距、像距分别是多少?
图(2)
(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弄清在实验中怎样观察、记录数据)
4、实验设计引导
首先,要解决实验器材怎样摆放,通过提问让学生说说器材应怎样摆放?引导学生得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分别移动发光“”和光屏找到所需的最清晰的像。从而让小组讨论出实验的步骤。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凸透镜焦距f=10cm
序
号 物距 u与焦
距f 的关系 成像特点 物距
u/cm 像距
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 倒立 缩小 ___像
2 倒立 放大 ___像
3 正立 放大 ___像
表格设计完后,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记录找到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其次将对应的物距和像距记录下来,最后大家再一起探究物距 u与 焦距f的关系
5、精彩演示。
请学生说说记录的数据,教师在黑板上把这些数据在图形上标示出来。
例如:
请六个学生分别说出他们记录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物距:33、22、40、24、31、28。
教师用图示标出这些数据:
图(3)
学生们通过图示很快就可以发现,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物距都大于20cm ,即 u > 2f。 其它像的物距和像距的分析方法如上例所示。
6、引导分析结论: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归类、分析、对比数据中的共同点,把共同点归纳成结论,如图(3)的图例可得出: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物距都大于20cm ,即 u > 2f的结论。
四、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通过操作改进的实验器材,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倒成像的大小、正倒情况,印象深刻。他们再通过收集数据,并合作学习,把收集起来的数据用图例标出来后,每一种成像的区域即物距,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
蜡烛课件范文6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物理提高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可谓日新月异。笔者所处的深山区初中,尽管经济还很落后,但已实现了“班班通”, 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上课、上网。但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上,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教师上课随着课件被动走,师生都疲于赶进度,赶课件,无法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不出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这样的课以信息技术弱化课堂教学内容,存在唯技术主义偏向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平时不用,上公开课时才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花架子,搞的是形式主义,这些都违背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初衷。应用信息技术目的是提升教与学的效率。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信息技术于物理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对于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有着特别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创设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通过感悟和体验,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并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讨论,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例如在教学初中物理《压强》一节时,我制作课件《生活中的压强》,播放视频中北极熊妈妈在冰面行走时会跌进冰窟窿,而小北极熊却可以正常行走,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出示图片对比“人在雪上行走”和“人踩在雪橇上走”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陷得深,另一几乎没有陷下?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认识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这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两者关系的兴趣。课件还通过图片 “铁路的枕木”、“推土机履带”、“刀刃”,还有“楼房的地基”、“书包带”等,以及视频“平遥消防队员勇救跌进冰窟窿的人,先用竹筏不行,后用气垫救人“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就能很快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设计也很好的体现学以致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堂空间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拓展课堂空间、加大知识传授密度成为可能。传统物理教学中的教师板书、演示实验费时很多,影响了课堂知识传授的信息容量。这一缺陷已被现代教育技术所克服。计算机技术以图形语言、动画语言等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在新授课时学生已经做过实验,怎样在复习时上出新意呢?我设计的复习课件采用Flas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教师只要点击蜡烛,就可以拖着移动蜡烛,而蜡烛所成的像也同时移动,物距变化从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到小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像距的变化也一目了然,学生很自然的得出结论:成实像时“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原来两三节可才能复习完成的课,现在一节课就可完成。通过软件的高密度大信息量,使学生由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学反馈
师生互动,及时检测,及时反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计算机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可以使时空距离缩短,使师生间的沟通加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迅速搜集统计学生学习的相关信息,从而及时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电子白板将上课的授课情况进行录制,在课后让学生整理,这和“翻转课堂”应用有相似之处,我把积累的视频,放到邮箱里面,学生某一块知识不熟练,就可以观看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学,节省教师重复性劳动。还有在实验考试时,教师的演示学生不易全部观察,我利用摄像机全程录像,放到教室电脑里,学生对不会做的实验,或不清楚的,随时观看,节省课堂时间,针对性很强,教师的辅导压力减轻,也很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在复习课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当堂展示,直观性强,节奏快,这样做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解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控制教学的进度。
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