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小知识范文1
更正:火琰是和清月是青梅竹马,水兰是和御明是青梅竹马。
———————————————————————————
第五集《修炼被阻》
“啊啊啊~!”我们的小精灵们正在一旁打闹。“比比!住手!”“嫣儿,你在干什么?”“雨颜,你又把被子打碎了!”“你们几个!不要闹了!”我们几位小主人也头疼起来。
“叮咚~,叮咚~。”一震门铃声传来。紫燕打开门一看,是黑白双子。“哟!你们家怎么了?”白莫言望了望屋子里面说。“唉!你们它们几个去。”水兰指着精灵们说。
“今天守护者们要开会,你们快去吧。”黑清清提醒道。爱恋说:“我们要不要教她们法术啊?”“嗯……好吧。”我想了想说,“不过她们只能精灵变身啊。”“说的也是……”
这时,门铃又响了。“来了!来了!”水兰赶忙跑过去开门。“哟!水兰姐,好久不见了啊。”门口的那个男孩向我们打招呼,“火琰姐,御明哥,紫燕姐,爱恋姐你们好啊!”“唉?!清月!你怎么来了!”“呵呵,我是被国王特批的,本来我应该和爱恋一起转来的,结果准备走的时候国王又把我叫去所以我这才到。”清月笑着说。“你还是老样子啊。国王有什么事吗?”我冷笑了下说。清月依旧笑着说:“国王说你们魔法升级了(开心啊!终于升级了,呵呵,升级了就能打开翅膀了),所以让我来告诉你们,另外就是我带来了几个精灵,来教守护者们魔法。”(爱恋:正中我意~)“好啊,走吧,今天周末,你来跟其他人见见面吧。”
我们带着清月来到了秘密地下室,这里可以说根本不是地下室,就跟花园一样。“哇!好漂亮啊!”清月惊叹道。“是啊,呵呵。”对于我们守护者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
“小冰(冰清儿)!小月(月夜儿)!小惜(冰文惜)!你们好啊!”我跑过去向各位好朋友打招呼。“火琰,你来了。”“哟!你们好啊!请多指教。”我还没来及开口介绍,清月就先打招呼了。“哇!火琰,这是谁啊!长的好帅啊!”这些女生们惊呼。“他是慕容清月,是御明的弟弟。”“Hi!” 清月笑了一下。“啊!!!”“不是吧!一个微笑就被迷住了。”我无奈地说,“清月!干正事!”“OK!各位,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精灵,我负责教你们魔法,各位说好吗?”“好啊~!”
“冰文惜,你的精灵是凌璇(惜儿,对不起啊,给你减了一个,要不然对别人不公平),淇琴的是悦悦,雪璃儿的是雪樱,琉冰洁的是冰粒,凌雪樱的是薇薇,婕心沫的是夜夜。”清月一边说着,一边把精灵分给每个人。
分完后,我大声说:“我宣布,慕容清月和慕容爱恋成为守护者之一!”“祝贺你清月,爱恋!”其他人开心的叫道。“好了,好了。”我赶紧说,不然的话会乱成套,“清月,我们帮你,我负责教婕心沫,你来教冰文惜,爱恋教淇琴,御明叫雪璃儿,水兰教凌雪樱,紫燕教琉冰洁,开始吧。”
唉,教人魔法可真不容易啊。“小婕,你要用心去感受精灵仙珠的力量。你的变身咒语是‘羽翼盘旋,夜夜仙珠,夜’,明白吗?”“嗯!”婕心沫点了点头。“变身给我看看。”我说。“羽翼盘旋,夜夜仙珠,夜!”只见一道黑色的光芒闪过,婕心沫穿上了黑色的礼裙,很漂亮。“恭喜你啊,小婕。”我笑着说。“不愧是天使国的首席死亡天使啊,火琰,真有你的。”水兰笑着说。“呵呵,没什么,你们过奖了。”
“你是小惜吧,请多指教。”清月笑眯眯地说,“就像婕心沫一样,用心感受精灵仙珠的力量,你的变身咒语是‘羽翼盘旋,凌璇仙珠,灵(生命)’,试试吧。”“羽翼盘旋,凌璇仙珠,灵!”粉色的光芒闪过,冰文惜穿上了粉色的礼裙,一点也不必婕心沫逊色。“ 啊哈,明月天使干的也不错嘛。”我夸了下清月。“哪里哪里,和你比还是差远了。”
经过了半天的教学,她们总算会变身了。
淇 琴:羽翼盘旋,悦悦仙珠,声!变身后穿着深紫色的短裙,戴着一个淡紫色的发卡。
雪璃儿:羽翼盘旋,雪樱仙珠,雪!变身后穿着淡紫色的短裙,身后有一对紫色翅膀,头上有两朵樱花。
凌雪樱:羽翼盘旋,薇薇仙族,樱!变身后穿着淡粉色的短裙,超级可爱哦。
琉冰洁:羽翼盘旋,冰粒仙珠,冰!变身后穿着淡蓝色的短裙,带着一个冰一样晶莹的项链。
科普小知识范文2
这一幕真实的发生地点是位于中国消防博物馆的防火防灾体验馆,馆方以这种方式来检验大家真实的消防自救能力。“系统检测有6人次超过1m线高度逃生,0人次拨打119报警电话,0人次按下电梯按钮,0人次使用过灭火器材,综合得分20分。”这是消防检测系统给出的评价结果。从这些量化的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到,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同时说明消防安全教育应采用多样化、立体化的方式来加深大家的理解。这也是中国消防博物馆建立的初衷——普及消防知识,弘扬消防文化,发展消防事业。
普及消防知识
中国消防博物馆经过多年的筹备,自2010年11月9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是目前我国消防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主题博物馆,展陈面积近1万m2,由序厅、古代消防展厅、近现代消防展厅、防火防灾体验馆和临时展厅组成。其中在普及消防知识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防火防灾体验馆。
防火防灾体验馆位于中国消防博物馆的地下二层,在高9m、占地2200m2的空间内,综合运用了高清投影、电子沙盘模型、数控机械、光电感应、180°弧幕等多媒体展陈技术,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计城市消防规划、建筑消防设施、火灾体验剧场、火灾应急疏散、家庭火灾灭火、119电话报警、地震应急避险、地铁火灾疏散、消防救援结绳、心肺复苏急救等10个体验项目,集中反映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灾难和正确的逃生自救知识,为体验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灾难感受。防火防灾体验馆将科技性、知识性、互动性融为一体,激发体验者自觉地参与逃生自救知识学习、保护自身与他人生命的愿望。
比如体验地震应急避险项目,场景设置在一个酒吧中。在地震来临之前,体验者三三两两围聚一桌,或聊天,或观察酒吧陈设。忽然,大家感到酒吧房屋发生了轻微的晃动,正面面相觑时,耳边响起了博物馆讲解员的声音,“这是发生三级地震的感觉,三级地震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力,待会儿大家将感受到五级地震的强度,可与之对比。”果然,体验者感受到一阵比刚才更强烈的晃动,酒杯、酒瓶纷纷掉下酒架,花盆、桌椅也七零八落。晃动结束后,讲解员介绍了地震来临时自救的方法要点,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生命安全三角区概念。“当地震发生后无法向外逃生时,可以找一个比较坚固的外墙或物体,紧贴其一侧,这样上方的建筑倒塌下来时,在这个较坚固的物体上方得到一个支点的支撑,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三角形区域,这个区域在地震中的存活率会较高。”
在地铁火灾体验之前,讲解员强调说,由于供应地铁正常运行的高压电线分布在轨道两侧,地铁火灾逃生时,要尽量从地铁的前后门撤离,不要从左右两侧的门逃生,以免碰到高压电。文章开头提到的剧场火灾逃生,是通过体验者亲身参与逃生后的系统反馈点评,再次提醒:火灾逃生中要尽量压低身体,捂住口鼻;尽快拨打119报警电话;如果身旁有消防设施,并会使用时,可先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火灾逃生中一定不能乘坐电梯,要走楼梯。
传承消防文化
中国消防博物馆在承担普及消防知识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消防历史文化的使命。中国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介绍说,虽然各地(如青岛、上海)在2000年之后,陆续建立起一些消防博物馆,但各地的消防博物馆主要针对当地的居民,介绍本地的消防历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国消防博物馆是面向全国,无论是展陈规模,还是藏品数量,都更权威和全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消防博物馆。
中国消防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围绕人类识火、用火、防火、治火的主线,集中展示了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的消防历史演变,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遗存,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的消防历史文化、重大火灾事件、消防组织机构变迁等,是了解我国消防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在消防历史文化的展示形式上,中国消防博物馆将其与火灾预防、火灾警示相结合,利用幻影成像、电子沙盘、绘画、雕塑、模型、场景复原等手段,展示了千百年来有关火的传说、火与兵法、火与天文、火与文学等相关知识。还利用图表、视频资料,介绍了从古至今的重大火灾案例,并通过分析其原因、过程及危害,向人们阐明“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道理,使参观者从中认清火灾危害、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潜移默化地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中国消防博物馆使用模型按比例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潜火军兵”的历史场景,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官办的专业灭火军队,出现于我国宋代长安城内。博物馆按比例复原了当时长安城内生活场景的微缩模型,用400个彩色泥塑人再现了宋代“潜火军兵”生活、操练和救火的场景,场面动静结合。根据设计的安排,这一微缩模型还可运用灯光和投影屏幕等多媒体手段,按照失火、报警、出动、救火、灭火的剧情进行演示,生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城市消防管理。
发展消防事业
作为国家级的防火防灾教育基地,中国消防博物馆除具备一般消防博物馆的功能外,还善于就公众关注的一些社会公共安全知识加强宣传。周久经解释说,近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一些地震、火灾、车祸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这些灾难促使大家主动去学习、掌握如何在这些灾难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的技能。因此,中国消防博物馆还与国家地震局、国家应急救援中心等部门合作,共同举办更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或者在观众进馆参观时重点介绍地震、火灾等的逃生自救知识。
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消防博物馆还积极开展“走出去”的科普宣传活动。“我们不止是在灾难发生之后集中宣传,平时也坚持将消防科普知识带到老百姓身边,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周久经介绍说,自开馆以来,几乎每个月都要走出去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如针对青少年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开展消防科普知识讲座,发放可读、可写、可看的宣传资料,举办有奖知识问答赛,组织逃生自救演练等活动;对于社区内的居民,侧重讲解怎样设计家庭火灾逃生路线、怎样发现家庭火灾隐患并消除;对于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由于是青壮年人群,除讲解办公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扑救初期火灾、协助他人逃生等内容。
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进行“走出去”的消防科普宣传,中国消防博物馆还购置了充气式的火场模拟逃生屋、消防宣传车等方便带到百姓身边的科普器材。周久经介绍说,进行消防科普教育时,若用到火场模拟逃生屋,只需将其充气就可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大约是一间50m2的屋子,里面有烟雾、灯光、声音、逃生标识、进出口等,参与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可以亲身体验火场逃生的技能要求。而消防宣传车则是集高层缓降逃生、电器火灾扑灭演示等8个科普项目于一体的消防科普设施,消防科普演示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科普小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共《音乐欣赏》课;释放潜能;定位;思考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由资金、劳力密集型向知识、智力密集型转换发展,它对人才的要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的那样:“这次革命对人类提出的与其说是技术要求,毋宁说是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的新兴产业需要的与其说是物质准备,毋宁说是人才的准备。”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高度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人才的艺术感受、想像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艺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在我国,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智力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完善个性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普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开展音乐教育较早的清华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公式:“8-1>8”它含义是:从繁忙的8小时学习时间里抽出一小时接受音乐艺术教育,7小时的学习效率反而会大于8小时的学习效率。
美国哈福大学有个著名的“零点项目”研究计划,他们认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空间科学和尖端武器研究方面落后于前苏联不是科学技术教育的问题,恰恰是艺术教育远不及前苏联,才是造成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世界100强大学排名第7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自20世纪40年代起把正规的音乐课程纳入学科体系,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并在1997年开始把音乐课程列入了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美国《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也把音乐确定为学校核心课程。国内外的教育经验都显示出音乐对于人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所在。
在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众多的综合大学选择《音乐欣赏》课作为最基础的公共艺术课程来开设,是非常高瞻远瞩的,因为《音乐欣赏》课是提高艺术修养,步入艺术殿堂的一条捷径,更是挖掘学生的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的主要课程。但在近几年普通高校大量的合并和扩招的新形势下,要发挥公共《音乐欣赏》课对于人才培养的优势,亟需重新审视和完善对该课程的定位。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定位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1993年开始的普通高校的大量合并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更加普及化和大众化,但是通过调查显示: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令人担忧,据音乐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音乐素质存在“两多三少”的状况,即喜爱音乐的学生多,认为在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必要的学生多,但能识简谱的学生少(仅占2.6%),能掌握一种乐器演奏技巧的学生少(仅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生就更几乎为零[1]。据笔者调查了解大多国民义务教育的学生到初中二年级就没有音乐课了,在这之前的音乐课也被当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课时被为了升学和考试的所谓重要课程挤占和挪用。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的基础音乐教育几乎就承担了音乐教育的大部分工作,成为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中最后一个让学生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机会和平台。
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后,各高校纷纷开始把音乐列入高校素质类课程供在校学生选修,但课程教学目的是借鉴了专业艺术院校对学生的要求,然而选修的学生为而非艺术专业,这些学生的特点是:音乐艺术的底子薄,又痛失音乐技术学习的最佳时间。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热情而来,报撼而归的局面。为了实现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对于人的全面培养的教学目的,重新对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欣赏》课属于普及型的音乐教育,在当代音乐以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已经摆脱了技术和审美的狭隘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也从技艺的习得转变成了对文化的学习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公共《音乐欣赏》应成为以音乐文化为素材,以个体体验为途径,既对受教育者实施美育,又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想象力、改变传统的单一逻辑思维模式,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使大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的同时得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丰富人文修养的高素质人才的课程。
因此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定位应为——对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并在学习和传承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定位
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层面向大众教育层面转化。2007年以山东省“艺考热”为代表的各类社会音乐考级热潮席卷全国,各主流媒体的选秀类节目如“超级女声”等在全国火爆热播,这一系列艺术现象的出现造成了艺术复兴的简单表象,但笔者认为这些现象仅仅是貌似的音乐教育大众化,实则为应试教育对音乐艺术教育造成了实质性的侵蚀。人们只注意到表面的繁荣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其实是对文化的承载。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音乐教育限于传统和狭隘的认识,教学内容上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内容以专业音乐院校为范本,在当下对音乐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定位问题日益凸现。
当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程不仅要担负起对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还要担负起高等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责任。不仅要兼顾中西方音乐文化艺术,同时还比较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差别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如:在中国音乐介绍的时候加入富有中国元素的ppt图片(如建筑、绘画、服饰、文字、礼仪、武术等),通过介绍中国音乐的同时对中国文化进行传达和梳理,根据不同地方特色,选择独特的地方性戏剧或曲艺(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等)进行试听。也可以对照同一时代的中西方音乐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理解。
音乐不但纪录历史文化,也反映现实生活与情感。“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符号,是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个人身份的表达,是他们群体识别和社会身份的标志[2]”。当前音乐的传播途径也日益多元化、商业化,以及大学生审美心理的从众性及追求时尚等亚文化因素影响,促成了大学生对音乐的选择性偏差,在选试听内容时明显表现出对某一类音乐偏爱,为避免音乐审美的同一性危机、彰显音乐艺术的多样性,欣赏课内容上除了要选择传统的古典音乐也需要选择时代感强烈的,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各种音乐形式和内容,引导他们选择积极健康的现代音乐,如:歌舞剧、音乐剧、摇滚乐以及电视电影主题曲等, 例如通过对音乐剧:《猫》的视听,感受人性的选择和善与美的思考。教学内容设计上,让学生不仅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感受对人性中的善与美的歌颂,更要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美的过程释放和宣泄不良的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因此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定位应纵观世界音乐艺术文化的同时兼具中国音乐和本土(乡土)音乐特色,同时也要兼顾文化传承和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以现当代的音乐形式着手,透过音乐艺术现象和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作为文化载体的音乐艺术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传达人类情感。
四、公共音乐欣赏课任课教师素养的定位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后,公共《音乐欣赏》课成为了综合性大学的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音乐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技艺习得和培养,它更多地担负起了传承文化和健全人格的任务,这就对担任公共音乐欣赏课程任课的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定位的要求。
各高校的任课教师大多来源于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接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以前苏联的所谓“学院派”的传统教学体系为蓝本,由于人员来源单一决定了知识结构的单一性,表现在教学中有重技疏艺的特点,而普通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希望通过进行音乐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非常科学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和其他自然和社会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乐器制造与设计、材料化学联系紧密;声乐作品在表现上与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相互渗透;文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深浅各不相同。很多音乐作品创作和题材都受到经典名著、神话传说的影响,甚至是直接取材于当中的故事情节。因此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与技巧,还需要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对历史、地理和其他自然学科都要有所了解,还应具备足够的想象力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在高考艺术招生中音乐专业的文化分数要求很低,使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发挥创造新性教育的能力受到局限
为提高和完善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师的素养,首先应该从艺术师资招生的源头开始把关,并建立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加大非技艺类课程的课时量。如:在师范生的大学阶段课程学习中加入现代教学手段的培养,对在职在岗的现有公共《音乐欣赏》课教师进行有规律的针对性的在职培训等等。针对非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要求选配的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各类知识的能力,丰富的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不仅受到音乐美的教育,还可以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音乐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功能,达到超越音乐本身的教育潜能的释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纵观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高等教育中的公共《音乐欣赏》课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已是不言自明了,但在近几年普通高校大量的合并和扩招的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欣赏》课能否发挥最初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释放其潜能-----增强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关键取决于公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定位、课程内容的定位、任课教师素养定位的三个定位是否准确和具有可实施与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滕青. 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6(3).
[2]钱丽娟.音乐偏爱与身份建构——当代大学生音乐偏爱的社会学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1).
科普小知识范文4
自今年9月份“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开展以来,济源农商行克井支行积极组织、认真安排,围绕“普及金融知识、优化金融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活动主题深入开展该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两个月来,该支行共发放金燕卡548张,金燕快贷通卡332张,卡余额上升558万元。有效地加深了辖区群众对银行金融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提升了群众对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认知能力,增强广大群众对金融产品的消费信心。为该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李会玲)
农发行莒南县支行会计结算部提高业务素质
该行会计结算部采用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及时学习新制度办法、业务操作知识,并对上级行下发的《对账管理办法》、《检查辅导流程》等征求意见稿及时组织部室有关人员讨论提出建议,从而大大提高了部室人员的业务素质。
(魏茂树)
禹城联社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禹城联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强化信贷保障,增强服务功能,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该联社已与180余家小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贷款余额达11.7亿元,扶持领域涉及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有力助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马超 季海)
农发行商河县支行多措并举促全行和谐稳定
为确保党的十期间全行和谐稳定,为党的十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商河县支行通过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实现“六个坚决防止”的任务要求,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苏红)
农发行莒南县支行加强会计基础管理效果好
该行高度重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合规操作意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业务,把好柜面审查关,重点加强企业信贷资金支付和内部财务收支合规性的审查,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
(魏茂树)
禹城联社银行卡覆盖率达38.24%
今年以来,山东省禹城联社通过强化宣传、细分客户、优化环境等措施,实现了银行卡业务新突破。截至10月末,今年新发行银行卡75742张,发卡总量达187376张,覆盖率38.24%,居全市第一位。 (张春涛 张洪海 季海)
农发行商河县支行五举措扎实推进后勤“三好”活动
该行本着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提高质量、提升形象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开展了后勤“三好”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后勤服务水平的提高。 (苏红)
省行营业部银行卡特色支行实现发卡存款双丰收
截至9月30日,省行营业部银行卡特色支行新发卡83106张,排名省行第一,新增发卡12145张,排名省行第一,储蓄存款较年初增长9800万元,提前完成营业部任务,单点行排名前三,对公存款日均1.4亿,完成营业部序时任务的191% ,实现了提升竞争力改革以来的发卡存款双丰收。 (苏梅兰)
禹城联社努力做好十维稳工作
山东省禹城联社认真落实省联社、办事处关于做好十期间稳定工作的各项部署,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加”强流程建设, “减”少问题总量, “乘”十东风,消“除”矛盾根源,有效避免了“重信重访”问题的发生。 (王英明 张洪海 季海)
王屋支行实现定期存款稳步增长
自从央行调整存款利率以来,济源农商行王屋支行抓住这个有利契机,精心挑选出一些温馨提示语,制作成宣传横幅120余条,分別悬挂于王屋支行辖区内近43个行政村的显著位置。既丰富了山区百姓的节日生活,又提升了社会形象;增进了客户对济源农商行金融产品的了解,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既促进了业务的有效增长,又服务了一方百姓。从而使整个王屋山区的定期存款稳步增长,截止9月底,王屋支行定期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00万元,占全部储蓄存款余额的60%。 (王利君)
科普小知识范文5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理论基础
1.1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心理学基础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教学中强硬地对学生所学知识做预先的限定,并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且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体育课程中的影响强调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及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些模式的出现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以马斯洛及罗杰斯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全人教育和情感教育。马斯洛提出的内在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宜强制学生去学习,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我国体育课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更多的是注重体育的“三基”教育,对学生的情感及态度等关注得很少,而受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我国体育课程实施中开始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及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意表现。可见人不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新型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2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现象及规律的一门科学,大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教育过程中课程又是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学理论对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关于大学教育的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马克思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面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理论中还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所构成的,德、智、体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以马克思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等理论应作为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理论基础。
1.3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社会学基础
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教育的关系,如文化与课程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生成绩的关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等。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理论对体育课程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某些方面上说课程的目的是为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以及发展人类的文明,而大学体育课程要达到继承和发展体育文化就应该依据体育社会学的原理进行对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优化。其次,人的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并且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其人的社会化的本质是对人类长期发展的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与人的社会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能促进人的社会化,而体育促进人社会化主要是表现在通过学习后掌握体育的技能和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功能上,这符合开展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所以应把社会学作为大学体育课程优化的理论基础。
2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动因分析
2.1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外部效应驱因
(1)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蓬勃兴起。随着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纲要》的贯彻实施,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蓬勃兴起,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关系着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及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在高效的教学质量下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所以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与时俱进,加快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及优化,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世界大学体育课程先进理念的启示。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已趋向综合化、社会化及人本化的方向发展,在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上表现了较强的操作性,体育课程目标具体、清晰及准确,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在教学方面上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向学生的体育文化及体育理念的掌握上。普通高校应借此机会进行对大学体育课程的优化研究,以促进大学体育课程跟上时展的步伐,促进与世界文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发展理念相一致,以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以促进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2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的内部主体驱动
(1)大学体育课程功能的延伸。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施行,使得增强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了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随之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理念及成功体育理念等体育理念相继出现,并打破了之前增强体质、传授“三基”的体育主导思想,并且随着2000年新《纲要》的颁步使得大学体育课程开始重视学生体育意识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使得大学体育课程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大学体育课程也开始注重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及体育健身原理的教授,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得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内容范围不断扩大,促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
(2)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拓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如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心理疾病率则呈直线上升趋势等,促使身体健康成为了人们日益普通关注的问题,随之人们对于健康、娱乐、消遣等活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迫使大学体育的培养目标也应进一步的转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个性化方向的培养,而大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多样化拓展,必然导致体育课程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来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加奎.关于体育课程模式构建之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51.
科普小知识范文6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刚刚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由此可见,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是一个战略性命题。因为特色发展不仅是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千校一面”问题的有效办法,更是提升普通高中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是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打造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株洲市直高中学科基地建设扫描》,为我们解读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让每一所普通高中都办出特色、凸显个性,这是普通高中发展的当务之急。众所周知,所谓办学特色,指的是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既做第一,又争唯一”。近些年来,株洲市市直高中通过学科基地建设,为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一流高中“既不在大,也不在全,关键在有特色,并善于把特色发挥到极致”。
株洲市率先在市直高中建设学科基地,有这样两个背景:一是株洲是个新兴工业城市,企业办学曾占据城区学校的“半壁江山”。2006年前后,这些基础薄弱的企业办学陆续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如何提高其办学质量、打造其办学特色?二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种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譬如一部分老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是否内化为课堂教学习性与课堂教学行为,一部分新毕业的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否跟得上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形成,如何整合区域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等等。这两个难题成为摆在株洲市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十分紧迫而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市直高中“学科基地建设”应运而生。
三年内投入4500万建设14个学科基地(每个学科建设一个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的建设主体是学校;每个学科基地确立一名可以跨学校、跨地区组织学科团队的主持人;学科基地建在哪?怎么建?一线老师说了算;学科基地不搞终身制,三年内没能有效履行学科教师培训、新课程资源开发、拔尖人才培养的职责,没有起到立足本校、服务城区、辐射全市的作用,将被取消基地资格……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无不隐藏着教育局、学校和老师三个方面创建学科基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株洲市四中的艺体特色、株洲市二中的科技创新特色、南方中学的学科特色、株洲市八中的办学思想特色、株洲市三中的教学模式特色、株洲市一中的活动特色,已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
推动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使命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相信,如果全省各地像株洲市那样,扎扎实实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抓手,打造普通高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必将在湖南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