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秦时明月汉时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秦时明月汉时关范文1
一、勇敢豪迈、一往无前、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
这类边塞诗歌表现的是戍边战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表达他们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即使是艰苦战斗,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例如陈羽的《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寒风劲吹、冻泥裂开,梧桐叶光、枝梢折断的景象,表现了极为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雪中红旗“直上”的动态描写,使画面生机勃然,展现了从军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除此之外,“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等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句都是这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二、久戍边地、思乡念亲的悲情
这类边塞诗歌描写的是出征在外将士的戍边之苦,表达他们无法返乡的哀怨,表现出战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例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苍茫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境界尤为动人。除此之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等句子也传达出相似的情感。
三、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和戍边将士的同情
这类边塞诗歌表现诗人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的观点对连年战事的厌恶之情,表达诗人同情百姓、忧国忧民的情怀。例如张乔的《河湟旧卒》:“少年随将讨河蝗,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残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故,使得他垂老无家。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加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是永远回不到家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诗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的影子。此外,高适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杜甫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柳中庸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等诗句和诗作都是这类思想感情的代表。
四、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范文2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范文3
作品原文: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白话译文:
其一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其二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秦时明月汉时关范文4
含泪等待一万年,谁来把它擦干?
秦时明月汉时关,我独倚剑斩楼兰。
沙场征战,马革尸骨砌长城,今生何憾!
叹!叹!叹!梦回处,千丈冰封万里雪辕门红旗不擎,天山雪顶雄鹰振翅直冲九霄穹。
秦时明月汉时关范文5
临近中午时分,白玉盘一样的太阳终于发出耀眼的光芒,从光球层里播洒出温热的光线,将空气中散发着的浓雾颗粒一颗颗的刺穿并且扎进地缝里,于是前路不再迷茫……
想着想着,我猛然抬起头望向夜空,一说起夜空,总觉得繁星满天,皓月千里,然而,我望见的,却是一片好像被浓雾笼罩着的一团火,那些星星是不是也被包裹在这团浓雾里了呢,总之,我是一颗也没有瞧见,至于月亮,莫非是神话传说中天狗咬下了一半之后没有吐出另一半?
想想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把酒问月,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操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几何”,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望见月如钩,李白唱“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张九龄想起海上生明月,便念天涯共此时,杜牧望见烟笼寒水月笼沙,诉说“夜泊秦淮近酒家”,李白忆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王昌龄也曾说“秦时明月汉时关”,那么,秦时的明月既然可以照到汉时关,为什么而今我见到的月亮完全不如“当年”呢?月亮从几千年前跨越到几千年后,差别怎么就像磁盘进入了木马一样呢,看来进化而来的不只是万物极人类而已啊,还有说是亘古不变的月亮啊!
常常写到月亮就会想到皎洁,可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没再见过什么皎洁的月亮了,更别说星星了,李白看到危楼高百尺,甚至手可摘星辰,走在小区的狭窄路上,四周的楼房也算是“危楼”了,只可惜,别说手可摘星辰了,能够目望夜繁星就已经是奢求了,还记得九岁那年在故土的葡萄架下,躺在藤椅上,仰望夜空,繁星啊,闪烁着它自己特有的光芒,那时候不认识北斗七星,只知道星星是串联在一条轨道上的,一直都想看看射手座,我想看看“射手”所射的星星在哪个方位,南方?还是北方?
曹操说“月明星稀”,月明才会星稀,而今,月既没有所谓的皎洁明亮,也没有稀稀疏疏的星星,我盯着泛红光的夜空仰望了好久,也没能找到一颗正在发光的星星,至于月亮,时隐时现,如果月亮能发言,不晓得它会说什么,暂且先称月亮为“她”吧,从秦时到汉时关,我想她应该是妙龄,还是位吧,而到了如今,她是不是香消玉损了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范文6
1、读诗可以培养人的诗性。诗人是人格化的诗性,他们比往常人更为敏感,因而更能体认一个时代的痛苦与危机。
2、读诗可以了解文学的兴旺衰落。诗不但是文学的源头,而且是微缩的文学。诗的凋敝映照出文学的衰落。能加强文化修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
3、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如:岳飞的满江红和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都有助于培养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4、丰富知识,增强智慧。如对农民种地的描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这盘中的食物,是用那些点点滴滴的辛勤换来的)。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