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前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前培训范文1
对职工培训的重视,反映了我县“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参加培训的人员都很珍惜这次机会,早早地就为会议做准备。培训过程中,更是聚精会神,时而点头微笑,时而紧缩眉头,时而奋笔疾书,时而陷入沉思。有些人工作比较忙,但是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一定在总结,在思考,所以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尽管没有书面报告,但是仍然汇报的很精彩。
就象部长的培训上面说的:“毕业后找到工作后才是自己学习专业知识的开始。”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别人就问我,上大学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大学里面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变化,能接触到的世界宽阔了,视野也宽阔了,想的也就多了。回想一下,上了大学之后,我的思想一年一个大变化。”而到了民乐之后,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7天的时间,我的思想已经发生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在培训班的时候,慢慢的了解我县的经济,理解公司的我县文化的过程。从刚进培训班的不明白很多事情,到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慢慢的了解了我县的一些情况。现在我满脑子的问号,就象刚考上三支一扶的时候一样。现在,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仔细观察,希望能够尽快将满脑子的问号拉成感叹号。我急切的盼望那个时候的到来,那样我就能为县里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两件事:“做什么”和“如何做”。“做什么”是我县的战略,“如何做”是我县的管理。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我县的发展壮大,首先是得益于战略的正确选择,管理,结合老师说的今年“管理细化的一年”这个说法,那应该可以说的我县以前的管理非常大气:从管理决策权下放,到鲜明的县组织高压线(即,永远的诚信与坚决的反腐败)。那么,如何继续保持战略的正确决策?知己知彼: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管理水平、人才储备、资金实力等),充分了解外部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竞争对手等),然后制定伸手不得,跳而有获的发展目标。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在继续保持以前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等。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招聘来好材料,然后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县里早就送中高层领导外出培训,现在又有了第一次入职培训,对全体员工的在职培训也即将开始。大力对员工培训,是战略。如何做好培训?有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相信这次的培训一定会起到非凡的效果。
一周的培训,听了县领导的重要讲话,听了各位教授的认真授课,自觉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这次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理清加快发展思路,进一步找到加快发展的途径,进一步破解加快发展的难题,进一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更是推进企业实现发展的需要。
勤于学习,着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发展业务能力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要想站得高,看得远,不学习是不行的。学什么?就是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历史、党史、中国革命史,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会按规律办事;学习新的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方法,与时俱进强化企业各项管理;学习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增强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发展业务的能力;学习团结和带领干部职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企业大发展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成效的能力。怎么学?就是从省公司的各项决策中学,从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学,从山西改革发展的经验中学,从广大干部职工中学,并始终注重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抓住其本质,找到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确保勤奋学习,学以致用。
善于思考,着力寻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始终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局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举众人之力,去深化改革,开拓市场,强化公理,锻炼队伍,把企业的事业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绩。几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其中蕴涵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要着力寻找成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战略决策的力量,还是体制机制的力量,是和衷共济、团结拼搏,还是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人的积极性从哪里来,这些深层次的原因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同时,在我们的发展中,如发展也存在着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营销体系与建设成效亟待开发等问题,都需要对症下药,认真解决。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思发展之计,谋发展之策,一心一意想着如何在跨越发展的征程中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精于实践,着力推动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思路确定之后,关键是狠抓落实。一是深入调整研究,寻找发展成绩与差距。深入到全市各县(市、区)、各网点去实地调研,寻找发展中存在的好的做法与存在的不足。对于发展好的,要及时总结,并针对性地在全市推广,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于发展差的,要进行重点帮促,找到发展慢的原因,力求以面促点。二是深入市场领域,寻找业务项目。要实现跨越发展,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必须找到增量市场,寻求大的营销项目作支撑。因此,注重深入市场的各个领域,集思广益,力求开发出一些好的项目,并确保成功,有效支撑发展。三是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内部管理。加大与干部职工的沟通力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点抓好安全、服务、建议、技术支撑等各项工作。
职前培训范文2
职前教师又可以称为“准教师”,一般来说,他们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教师技能训练,并且已经完成了实习工作.但是他们并没有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也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是教师的“空白状态”.随着国家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究竟要培训什么样的职前教师,什么样的职前教师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提升“准教师”培训质量,笔者在吉林市某中学数学组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在此期间,对吉林某中学三个年级的数学组进行了调研,听课近百节,访谈教师8人次,参与教学活动12次,参与教研活动6次,得到了中学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一线教师认为职前教师应该加强的技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专业基本技能、教师基本技能、人际关系处理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指数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数学知识是成为数学教师的基本先决条件,拥有深厚的数学功底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数学教师,所以加强数学教学技能是首要工作.
教师基本技能是指粉笔字、教法、教态等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好的专业基础不代表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把知识讲出来的能力,这就要求职前教师有较好的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并能够以此为工具,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发挥出来.
人际关系处理技能包含两个方面: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技能.这不仅要求职前教师具有教学方法,还要求他们有工作智慧.
根据上述情况,我认为,可以考虑把“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教学工作,并且可以迅速成长的教师”作为培养方针.原因和建议如下:
1.督导建立合理的教师素质结构.其内容可以归纳为“底部宽厚,中部坚挺,顶部开放”.这种素质结构的特点是:结构的动态化、机制的良性化和教师个人反思意识的形成.就目前来看,很多准教师和这种素质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里底部宽厚是指教师应该具有宽广而广博的文化知识;中部坚挺是指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和优秀的学科专业功底;顶部开放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良好的终身学习愿望,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
2.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快速成长的渠道是提高教学反思意识.从中小学教师成长来看,中小学理科教师刚参加教师工作的3~5年为“新手走向胜任”期,10年左右为“磨炼自己的教学风格” 期,15年左右为“教学风格形成”期.一个教师从新手到成手需要较长的时间,那么如果能够更快地取得进步,快速成长,应该是各个学校最期望看到的.按照教师成长结构来看(如下图):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反思是现阶段公认的能够快速培养教师成长的方法,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案例+反思=教师成长”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师成长公式.调研中发现那些优秀的教师(年级组长、公认教课较好的教师)都会在上课后询问、研究自己的不足,也会讲解自己的授课思想,而年轻教师经常“熊瞎子掰苞米”,顾一头忘一头,无法系统地回顾自己的课堂,还有更多的年轻教师根本没有进行教学反思.因此,增强准教师的反思意识,学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课可以作为一个培养方针,开设专门的课程来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以便工作后学生也可以自己进步.能够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的新教师,往往可以更快地成长为称职教师.
职前培训范文3
【关 键 词】 职前数学教师培养;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现状;途径
现阶段,中学教育在不断改革,有教材方面的改革,也有教师培训方面的改革,但改革如果要真正地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能够让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梯队建设,就必须对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而在各种培养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要重视关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就调查而言,对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知识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国内的研究大多在宏观层面上探讨实践性知识的定义、特征、作用,而深入到中学数学学科研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培养很少。此外,国内也有部分研究关注到已经成名的职后教师身上。对于中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人们更加看重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所以,有大量的中学领导督促其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并且也想大量引进研究生和博士生到中学从教,他们认为只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就能使其胜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然而,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应在加强的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资深教师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才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培养机构也唯有将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联系起来,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才能让青年教师更快成长。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性,通过调查分析了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探讨了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的基本途径。
一、职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
就目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虽然教师中大多数还是师范生毕业,但数学师范生独占“数学教师”岗位的历史已渐成过去,一切有数学能力的人,均可在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之后,应聘到中学数学的教学岗位上来。
从中学近几年选聘新教师来看,很多师范生并没有展现出比非师范生更强的竞争优势。虽然师范生在大学的几年里学习了初等数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和中学相关的理论课程,并且在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的实习,但是通过对数学师范生实习以后的调查来看,学生普遍反映的是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中学教学差异悬殊、对课堂学生的突况无法掌控等,表现出对形形的学生依然手足无措,通过高等数学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与中学数学教育的初等数学课程结构难以对接。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习得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数学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当前,我国用“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说法的同时,仍用传统师范教育的思维做着教师教育的事,缺少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对待的实际行动。在数学教育专业中,为了拓展数学师范生的就业和发展渠道,高校比较重视数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述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属于专家型的培养模式,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教育类课程教学过多强调理论学习,课堂中任课教师与师范生之间缺乏思想上的互动和交流,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2. 教育类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实践类课程的指导教师没有或不能经常深入中小学校,不能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指导。在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中,一名教师往往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谈不上对职前教师的真正指导。大学的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是一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中学的协作教师也有类似的情况,许多教师唯恐实践指导工作会影响其正常的教育教学,不情愿做这项工作。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评没有真正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致使许多教师不重视教育见习和实习指导工作。
3. 在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考评方面,我们还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与制度,常常“凭感觉”行事。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在理论课程考评中,一般都有一些学生成绩不及格,但在实践类课程的考评中,一般没有学生不及格,而事实上并非所有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都达到了要求。
4. 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资培养责任由高等院校独自承担,职前教师到中小学实习是高等院校与中小学联系的唯一途径,但仅局限于“联系”而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虽然许多高等院校与部分中小学也签订了相关协议,将一些中小学列为实习基地,但没有专人负责,也没有建立起经常联系的长效机制,基地学校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仍然呈现松散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我们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问题,没有为职前教师习得实践性知识提供充分的支持性条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专任教师,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没有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致使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欠缺、工作适应期延长。
二、中学学生对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调查及分析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西南大学附中高一年级学生
重庆市第一中学(大学城)高一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
调查中以问卷法为主,主要涉及了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数学教学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要求。
调查分析结果
第一题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具备全面、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毋庸置疑的,课堂中,除了抓住要点和理解概念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能把握难度恰到好处,擅长创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则并不是主要的,对于老师自身,学生希望自己的数学老师是一个正派的人并且能与学生轻松沟通,相互尊重,乐于帮助指导每个学生。
第二题调查结果分析:数学一直以来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门很困难的学科,对于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数学成绩这一观点,很多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数学中不可缺的方法,并不是只要练量的题就可以提高数学成绩,数学作业量太大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布置作业应当挑重点、适量,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三题调查结果分析:关于老师下课拖堂问题,两所学校的学生态度相差不大,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适当延长上课时间讲完课时中未讲完的题目,而我们则认为上课把握时间也是教师业务素质能力的体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避免拖堂的现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休息好。
第四题调查结果分析:谈到了中学数学教师是否需要是数理化的全才,绝大部分同学相当敬佩这种老师,我们知道数理化这三门学科是相通的,了解物理和化学方面常识也非常必要,重要的是当学生开始敬佩你时,你就更容易开展各项工作,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并非强硬的需要数学老师懂得其他科目的知识,部分同学认为数学老师只要教好数学这门课就可以了。
第五题调查结果分析:时至今日,多媒体教学普遍出现在课堂上,虽然各个选项比例区分不是很大,但我们从结果可知,更多的学生则认为在课堂中教师的个人能力则是最为主要的,多媒体作为讲课的辅助工具,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便利,同时它也有本身的一些制约,只要教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就能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不会有速度太快而不能有效理解的问题出现。
第六题调查结果分析:以往的课堂往往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就沦为学习的机器,因此很多学生偏好于启发式教学,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问题设计得好,提得发人深省,问在点子上,问到要害又疑之成理、信之有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不过他们也表示不要一味地追求启发式教学,各自参半比较好。
第七题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于教师采用简单、粗暴、压制的办法对待学生这种现象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由此可见,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数学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热情、耐心地指导他们学好数学,他们对于用“简单、粗暴、压制”的态度,扼杀他们学习热情和创造性精神表示不满。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学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数学教学业务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应提高自己,以便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三、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途径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影响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处于教师专业发展基础阶段的职前教师培养,其对象虽尚未从教,加强实践性知识的培养,不但对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益,对其成为合格教师也是必不可缺的。那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职前数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途径。
(一)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1. 教育教学实习是催生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环节。教育教学实习使准教师超前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习中,他们成为很好的参与者,能够实践他们在大学课本中没有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这些真实的活动,将实习生放在教学真实的场景中,他们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在这里,真正和学生接触,使教育教学实习成为催生准教师很好成长的重要途径。
2. 在大学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各师范院校把教育实践时间纳入了教学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讲课实践活动,有指导地对师范生进行备课、小组讲评、大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模拟教学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职前教师训练,在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当中感受不同的上课模式,磨炼做教师的意志,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准确分析自己的教学素质,明确提高自己教学素质方向,逐步内化成自己的个人知识,进而习得实践性知识。
3. 在“家教活动”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家教活动”是大学生开展勤工俭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缺乏学校的组织与指导而变为学生的自发行为,这一活动对培养“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良好的课程资源,通过大学生与学生课程的辅导,能尽快熟悉中学教材的内容,和同学间畅谈活动的体会分析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活动效果,为更快熟悉中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案例教学”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总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具有非常明显的案例性。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同样也是促使师范生快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有关课程的教学中穿插案例的做法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实践性知识。
(三)在教师基本功练习中获得实践性知识
高校对准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作了深化教学改革,把教师基本功的练习作为提高师资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所以,准教师应加强老师的基本功培养,如加强黑板粉笔字,钢笔字的练习,加强表达能力的练习,加强对课堂控制力的练习。同学间应做到及时总结和推广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办法,以保证准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有效实施和目标达成。
(四)在各门课程的学习实践中习得实践性知识
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或缺乏实践性经验的数学教师常常感到在大学学习的各门功课之间联系不大,不能整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知识,特别是与中小学的数学教学的关系不大,因此,应加强高校课程和中学课程的一个很好的联系非常重要,师范院校已开设中学教育,竞赛等课程,准教师应加强各门课的联系,整合相关知识,从而在对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的整合过程中习得实践性知识。
(五)通过专家型教师的经验传授获得实践性知识
学校为了给准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增设了诸如请中学骨干教师到大学课堂讲课,教学叙事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平台,鼓励准教师主动去听名师讲课以及与其探讨,剖析自己关于教育教学的真实想法,彰显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引发其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思考,在交流与对话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瑞. 教师实践知识的延展地:课程评价[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
[2] 王传金,王林. 论准教师实践知识的习得[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
职前培训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英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92-04
近几年,许多国家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完善为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之一。英国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为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提供了保障。了解英国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有参考意义。
一、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
目前,英国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主要由大学教育系和高等教育学院负责。一般来说,大学教育系或高等教育学院设立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包括大学毕业后的教师证书培训课程(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简称PGCE)(与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相关的是PGCE中的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儿童、青少年及教育研究文学学士学位课程[BA(Hons)Childhood,Youth and Education Studies,简称CYES]和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士学位课程[Teacher Education(Early Years),简称TEEY]三类。下文将具体介绍这三类课程。
1 PGCE
PGCE是目前英国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主要以已获得学士学位、旨在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毕业生为培训对象,培训时间为1年(共38周,分三学期完成)。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为从事3~11岁儿童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目前,英国许多大学教育系和高等教育学院都开设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大致相同。以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开设的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为例。该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活动两部分。
(1)理论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专业研究三部分。
英语教学法、数学教学法和科学教学法属于核心课程。英语教学法主要包括儿童文学、儿童写作及儿童语言发展三方面内容。设置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激发儿童语言潜力的方法,探索儿童语言发展及语言运用的奥秘。数学教学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促使儿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科学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其学会正确引导儿童进行探究活动,尤其是学会引导儿童学习科学课程的方法。剑桥大学教育系通常通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上述核心课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成为一名自信的、有反思能力的、包容的以及聪颖的教师”。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艺术、音乐、戏剧、体育、历史和地理、设计、信息交流技术、宗教教育等科目。这些课程与儿童的发展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不仅可以获得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其中,艺术科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
专业研究主要包括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方式研究,包容性实践及跨学科主题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计划、评价与行为管理)等。专业研究模块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其成为具有包容精神和善于反思的新型幼儿园教师。
(2)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是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目前,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与本地多所幼儿园和附设学前班的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大量实习机会。一般来说。教学实践活动包含实习和见习两部分,通常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参加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前,学生用1周时间到住家附近的幼儿园、小学或是托育中心进行观察。第二阶段是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学生持续2周到幼儿园或托育机构观察其教学和日常活动。第三阶段是在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初,学生到幼儿园或托育机构中选择一个班级,完成正式教师30%~40%的工作量,并参与整个班级的教学活动,持续7周。第四阶段的实习在最后一学期,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持续8周的教学活动,承担正式教师所应承担的全部责任。除了在合作机构进行实地实习外,学生还需为自己建立一份成长档案,全面记录自己的实习情况。这也是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思型幼儿园教师作准备。
2 CYES
完成CYES后可获得早期教育学士学位。目前,英国巴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系为有意向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学生提供这一课程的培训。CYES的学时为4年,学习内容极为广泛。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儿童、教育与学校,研究方法,儿童、青年与偏差,精神与行为(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和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教育哲学,早期儿童教育与初等教育等课程内容。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内容,学生可初步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掌握相关的儿童教育、儿童社会学理论以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在第二学年,学生将学习一系列与教育学和心理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如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语言、交流与学习,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干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矫正方法),国际儿童教育等。设置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第三学年是教学实习时间。学生在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实习内容类似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实习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寻找自己的研究兴趣点,为第四学年的专题研究奠定基础。第四学年以专题研究课程为主,如儿童和青少年的当代议题、态度与社会认知、作为消费者的儿童和青少年等,通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工作需要选择专题研究课程。专题研究课程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3 TEEY
除了上述两种课程外。TEEY是英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另一形式,学时为4年。目前,英国一些知名学府,如威尔士大学、切斯特大学等,都设有TEEY学士学位。TEEY分为四大模块,即核心课程、职业发展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这四大模块均以专题形式进行,贯穿4年。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是TEEY的一大特色。
教学实践通常与理论课程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教学实践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到幼儿园或学前班组织教学活动,而且包括儿童学习情况分析、对全体或个别儿童活动的指导、儿童的学习环境创设等。此外,一些高校还通过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模拟实习机会,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由于教学实践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校通常会为学
生提供至少两所实习机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早期教育机构,提升其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目前,英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与上述课程挂钩,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须接受1年的PGCE培训,或者是获得早期教育方面的学士学位。
二、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主要特点
1 课程结构立足于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英国的早期教育机构日益多样化。为了满足不同早期教育机构的需求,英国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除开设一些普通教育课程和核心课程外,尤为注重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增设了大量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一特点在为期4年的学士学位课程(CYES、TEEY)中表现尤其明显。CYES开设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当代议题、态度与社会认知、作为消费者的儿童和青少年等与现实情境密切相关的研究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TEEY的每一个专题均与现实情境相关。在为期4年的学习中,学生需学习多元文化中的儿童教育、早期教育实践改革、当今儿童的价值及其问题等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题研究课程。学生学习这些与当代学前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不仅可以掌握当今学前教育的新理念,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 将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核心
教学实践活动在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综观PGCE、CYES和TEEY三种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体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教学实践活动的持续时间较长。如在为期38周的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中,共为学生安排了近20周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亲身实践所学理论的机会;CYES的第三学年是教学实习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将所有时间全部用于教学实习;TEEY的教学实践活动贯穿4年。其次,教学实践活动与理论课程学习同时进行。在学习TEEY时,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与理论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学习与儿童生活、儿童心理、儿童发展等密切相关的某一理论科目时,学生需要去幼儿园或学前班进行观察和教学活动。在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中,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从而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理论。再次,教学实践方式多样。除了传统的见习和实习方式外,一些学校还采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模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最后,教学实践内容广泛。教学实践不仅包括教学,而且还将儿童个别化指导、小组教学、课外活动、教研活动、儿童活动环境的创设等内容纳入其中。如此多样化的实践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幼儿园或学前班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
3 课程内容体现了文化多元性
2007年,英国学校培训和发展机构(TDA)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理解学习者的发展是如何受社会、宗教、道德、文化和语言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的;知道如何将知识有效地提供给学生,包括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面对多样化的群体能够进行全纳教学”。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内容符合这一标准的要求。如TEEY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文化中的儿童与家庭课程,以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儿童的家庭背景和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对不同种族的儿童有所了解,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考虑到每个儿童的兴趣和经验。CYES则开设了国际儿童教育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教育和儿童生活环境。这些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念。这一理念有助于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培养儿童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与接纳的精神。
三、启示
设置一套高标准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是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之一。我国虽也曾进行过这方面的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的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实践时间较少,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当代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1 增加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仍以传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为主,很少开设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有深厚理论基础,对现代学前教育发展有深刻洞察力的幼儿园教师。单靠学习传统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增设一些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当今儿童教育的主要议题、当今关于儿童教育的政策等,立足于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促使学生掌握当今学前教育新理念,提高专业素养。
2 延长教学实践活动时间
在英国,教学实践活动格外受重视。反观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安排的教学实践时间较少(一般为5~6周),教学实践方式和内容也较为单一。这种短时间的、形式单一的教学实践活动无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日常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真正提高。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我们可以考虑延长教学实践活动的时间,丰富教学实践方式。
职前培训范文5
本文将通过对美国伊丽莎白城学院基于TPACK理论的技术整合型职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及教训加以介绍,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实践提供参考。
项目设计与问题意识
伊丽莎白城学院是一所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伊丽莎白镇的私立综合性大学,拥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所服务地方的大学,它为市民提供职前教师培训项目,并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
近年TPACK的兴起对职前教师培训有很大的影响,并使职前教师培训的设计产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介绍的伊丽莎白城学院在实施职前教师培训项目时,深入参考了TPACK的理论框架,探索了增加职前教师TPACK的可能性,他们首先检查职前教师对技术的看法、信念和态度,然后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知识的建构,评价研究人员制定的独立技术技能课程的有效性,用定性的案例方法补充现有的访谈和课堂观察数据,其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师反响。
该项目在设计时基于下述4个问题展开设计:
一是职前教师如何看待技术在不同场合的角色?如在K12课堂、大学课程及个人空间等。
二是如何推动职前教师迅速完成将技术整合到K12课堂的准备工作,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及合作学习?
三是已经完成技术增强学习课程的教师,通过案例访谈和实习教师的课堂观察,可以洞察到哪些与技术整合有关的知识?
四是如何评价为加深职前教师对TPACK的理解而设计的技术增强学习课程的有效性?
项目实施的方法和过程
该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调查职前教师对技术的看法,数字工具如何作用于K12课堂、大学课程以及他们的个人生活;第二阶段,当被要求表述观点和K12教育中应用技术时,对在数据搜集与访谈中思考非常成熟的职前教师进行跟进观察和访谈;第三阶段,通过对问题的定性分析和量化前后测,评估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参与者深度理解TPACK的影响。
第一阶段:在多样化学习空间中探索技术和素养的实践
在两个学期的课程中,项目组研究调查了约40名本科毕业生对未来的教学和个人生活中使用的“技术”的看法和态度。随着对有关技术使用问题的深入探究,项目组发现“技术”这个术语的含义是多样和复杂的,视其语境而定。例如,在调查和访谈中,本科毕业生通过在初等教育和公立学校实习经历中对具体工具定义技术的使用,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软件,认为技术工具常见的作用是社交的一种手段。就素养实践(包括读写算和新读写算,后者考虑到了信息化的影响)而言,三种学习空间(个人生活、大学学术环境、公立学校教室)出现的技术工具有重叠部分,同时这三种空间也有明显的差异。利用重叠和差异,把技术整合到这些空间中,进一步编织个人知识,将有助于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创造性的、有效的教学实践。
为了区分使用工具的概念,项目组将调查很快集中在职前教师是否只学习某种特定的技术工具,继而,如果是这样,是哪个工具,为什么?抑或他们是否也明确地学习了如何从各种技术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及怎样有目的地教,如何培养个体合作、参与性知识建构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第一阶段的参与者都分享了他们使用技术的兴奋心情。
第二阶段:以案例研究方法为思维工具
利用上文阐述的方法,在第一阶段的大约40个职前教师中遴选了3人进行访谈。与他们的同伴相比,他们对调查问题的书面回答清晰、明确。然后,研究者跟随一位学生,进入她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学任务,观察其课堂实践,继续收集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资料。虽然是局部的、高度情境化的数据,但考虑到从职前过渡到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如何作用在培养技术整合以及技术环境中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如何时,它产生了深刻的、具有参考意义的意见。
在和案例参与者的观察对话中,研究者还发现了多种创新的、有效利用技术整合的方法。通过观察对话,参与者能够举例,并详细说明如何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推进其他技术的应用。
第三阶段:通过“技术强化学习”的经验迁移评价TPACK
此前,技术增强学习已经在欧美国家有了多年的应用经验,通过这些技术增强学习的经验和方法的迁移,大大加快了TPACK在职前教师中的应用和发展,并为设计课程经验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模型。技术增强学习利用数字工具让学生参与协作知识的建构,其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整合到K12课堂中,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二是明确教授的课程内容,模拟工具融合在该情境下的特定教育方法;三是提供利用数字工具设计活动的机会,体验和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实践。第三阶段基于此前的经验进行定量设计,借助Chai等人的“技术强化学习”和Schmidt 等人的TPACK在职前教师中发展的评估工具进行项目评价。评价方法包括课程体验,为职前教师提供模型和学科内容学习的技术工具,以及提供用数字工具设计课程的机会。
具体来说,作为评价工具的课程体验包括以下内容:
(1)发展一个整体的社交网站,允许参与者创作和分享个人网页、音乐、照片以及通过博客传递对课程主题的思考。
(2)写博客,书面表达批判性思考,接受同伴反馈,并在特定的课程内容主题上促进课堂对话。
(3)在学生学习规划过程中,通过他们所使用的各种数字工具,如在线视频流资源、移动设备、非正式评价网站和实时投票网站(http://)、多媒体文本(可以使用CAST提供的UDL或者Book Builder工具,http://),可以辨明学习者的数字工具使用光谱。
(4)为特殊学习者提供IRIS(全国地震研究机构,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研究联盟,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科学仪器使用)建设的在线交互资源和地方大学的教育网站。
(5)与维基百科开展输入内容合作,特别是与教学和学习的关联内容展开合作(如创建面向教育者的普适学习设计清单)。
为了测量这些课程经验对职前教师TPACK水平的影响效果,研究者基于前后测的结果,用多变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了每一个TPACK分量表的平均值。结果显示,在教学法知识(PK)分量表中,前测分数和后测分数有明显的差异。技术增强课程的参与者在技术知识(TK)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但这并没有阻止通过其他分量表表现出有意义的技能增长。另外,技术知识没有增长或许可以归因于课程设计。同样,学科内容知识(CK)没有重大的增长,这是预料中的结果,就课程内容而言它没有解决具体的学科内容主题。
项目实施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1.在学校之外的情境中,即非教学情境下,技术知识很少使用TPACK框架理解
职前教师在该教育项目中,参与者讨论了个人生活中多种技术工具的融合使用,如通过各种社交网站与学校外的家人和朋友分享的能力;通过工具搜集信息的能力;接收关于朋友和家人的状态、新闻或者娱乐更新的能力。但很少有人提到对技术在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的深层理解。讨论中很少有与“新文化”相关的术语出现,没有证据证明技术会成为变革教学法的工具,技术工具仅仅是培养学生兴趣和保持动机的一种手段。
2.独立的技术课程对TPACK的发展影响不大
当项目组分析参与者的反应时,课程的价值取决于呈现多少新奇的信息,以及与参与者先前的技术知识的兼容性。项目组发现独立课程上教授的工具,并不一定能在K12课堂上整合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研究者和职前教师要进一步研究自己的课堂实践,以增加TPACK发展的可能性。
职前培训范文6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俨然成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在就业大军中占据着很大比例,而在正式进入企业之前他们要接受企业的入职培训。入职培训作为大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和磨合的第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国有企业往往对应届大学生的入职培训不够重视,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认为新员工培训只要了解一些企业基本情况则可,所谓的培训也就是安排一天或两天时间,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参观企业、讲解员工手册与企业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等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内容和流程缺乏科学规划,忽视了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给毕业生们带来不少的入职困惑,同时也给企业后期的人才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在大学生入职培训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企业不重视培训
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往往掌握了一些垄断性资源或者具有社会优势的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造成高层往往不注重人力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或者至注重在任期内对其业绩有关系的建设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为:第一,管理者认为市场上劳动力供过于求,员工走了可以再找:第二,认为员工获得了知识和技术后,容易跳槽,培训只是给别人做嫁衣;第三,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认为培训成本高,企业负担太重。而放弃了培训;第四,认为新员工会自然融入工作,无需培训。“据统计,约有80%的企业没有对新进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培训,直接将其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去”。
2.企业培训方式单一
在培训方式上很多企业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式。企业大多是在较短时间内由人力资源部给大学生集中灌输式的介绍企业概况和规章制度,再带到相应的工作场所,进行简单的业务流程、人员介绍。培训中往往强调企业规章制度培训,忽略观念、意志、职业意识培训,因此在培训内容上主要以企业各种规章制度、薪酬福利政策为主,涉及观念、意志、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很少。
3.企业对培训计划理解狭隘
一些企业认为入职培训就是指进入正式岗位前进行的培训,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完成,一旦员工到相应的岗位上就职,入职培训也就结束了。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继续跟踪,或者虽然对培训效果有评估,但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一个简单http:///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
外企IBM在大学生入职培训中值得借鉴的方面:
IBM招纳员工注重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基本职业素质内容包括沟通技巧、计算机操作能力、英文水平及发展潜力等。其中,IBM非常看中个人发展潜力,因为IBM认为这关系到员工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关系到员工是否能够有所发展。
新员工进入IBM,首先要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IBM的历史背景、规章制度、技术和产品以及基本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技巧。培训采用课堂授课和实地练习两种形式。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获得结业证明;而不合格者将被淘汰。
在IBM看来,经过4个月的培训,只是使受训者有了一个IBM员工的基本概念。要成为IBM的正式员工,还要经过一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公司给每个新员工派一位师傅,一对一地进行帮带。而且,师傅和徒弟要共同制定一个实习计划,明确师傅教什么、徒弟学什么。实习期间,要定期向人力资源部和新员工所在部门反馈实习情况。
实习结束后,到了选择走什么路的时候了。年初,员工要做工作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提出继续深入做现在岗位工作或变换岗位的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如果决定继续做现有岗位,员工可以提出自己还需要参加哪些内容的培训,想参与哪个项目,也可以要求继续有一个师傅带自己。如果提出变换岗位,要说明现有素质能力及如何适应新岗位。
针对国企大学生入职培训的建议:
1.企业应明确培训目标
新进大学生岗前培训的目的有三:其一,是减低新员工的流失率,让员工适应工作,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帮助新员工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其二,就是展现清晰的职位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其三,是让他融入企业的文化,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
2.正式的培训
应届毕业生作为刚步入社会的新员工群体,对企业信息的了解欲望最为迫切,因此企业在提供正式培训机会时,应重视企业和岗位各类信息的传达。在培训内容选择上主要包括:公司历史、现状及发展和企业文化介绍;组织结构图及组织所在行业概览;福利组合概览、薪酬程序;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系统;安全培训;职业发展信息(潜在的晋升机会、职业通道,如何获得职业资源信息);参观设施和公司周围相关的服务;员工手册、政策、程序、财务信息;有关公司识别卡或徽章、钥匙、电子邮箱帐户的获取、停车位及办公用品使用规则;技术或具体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还有着装和工作外的活动。
3.企业应提供岗位轮训和独立工作的机会
由于初次接触社会,并不是很清楚究竟自己适合什么工作,抱着“先就I在择业”的心态。考虑到毕业生的这种心理,在确定岗位之前,提供员工岗位轮换的机会。员工有了“改变工作谈判”动机,可以加速企业与员工的磨合。同时工作中适当分派些具有挑战性的独立工作,让其在工作中成长,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培训”机制,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
4.企业应提供职业生涯设计。
在就业压力面前,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认识到在没有工作经验时,很难提高薪水,因此都把注意力放在发展机会上。公司应当在大学生入职后,及时为员工规划职业路径,以及帮助员工设定职业发展目标,是留住毕业生的有效方式
5.企业应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工作的枯燥无味是很多大学生所抱怨的,并最终导致其离职的原因之一。公司应当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告诉员工“我可以为你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生活”。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早的融入企业,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