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范文1

中华民族向以“礼仪之邦”而骄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对他人的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有效手段,是自然人向社会过渡的基本品质。

宽容是一种善意,就是要人善意地去对待别人和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事,它不是用狭隘的眼光去揣度别人的心思,而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所以发生的理由,理解了就不会有极端的偏执态度,就会有一种“有容乃大”心态,就会用一种善意的方式与人达到交流和沟通。

一个班集体里,没有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没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自身对人宽容、谦让、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没有良好教育氛围的班集体,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一家子女两个以上,“大带小,大让小”的宽容意识在父母的教养下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兄弟姊妹之间的宽容,为后来我们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风尚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我们有了对宽容情感深刻的体验,也就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已成普遍,在家里,受宠娇惯颇多,几乎都像“小皇帝”,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滋长了他们娇气、骄傲、任性、固执甚至蛮横。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同学间合作、宽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们往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严重影响班集体和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碍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利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请看如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学生A、B均为独生子女,各自在原来就读的学校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二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编在同一个班学习。一天下课,A从座位走出教室,一不小心将B入学时刚买的新文具盒碰翻在地,笔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A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就弯腰去捡文具.这时B不由分说,跑到A的座位上,将其所有的书和文具全部丢在地上,这时,A一气之下将已经捡起的文具丢在地上。接下来两人便扭打在一起,对同学的劝阻置之不理,直到老师到来,才停止“战斗”。

镜头二:学生C准备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平常训练很吃苦,想为班集体增添荣誉。比赛的前一天,她叫妈妈买一双运动鞋,她妈妈马上答应了。可是她妈妈那天的工作很忙,一直加班,连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回家吃,晚上回家时也就没有为她买到运动鞋。她妈妈向她作了解释并请她原谅,保证第二天比赛前买到鞋,可她就是不理,还闹得不可开交!

镜头三:学生D从小听话,读小学时成绩优秀,家长和老师都说没操什么心。进入初犯中学习,他也深知竞争很大,没敢松懈。可几次测验下来,他对结果不很满意。此时老师也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鼓励他不要气馁,但他却大吼“我就是不能容忍自已的失败”。

诸多现象表明,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并升华为良好的人格品质呢?

一、鼓励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难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这时总会找朋友、同学、亲友、老师倾述。一个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述衷肠,这就有赖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谅解、直至互相尊重的情感得以磨合形成。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镜头一中的学生A、B,如果他们巳经形成了这种情感体验,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战斗”。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组织有特色的班会和其它活动,指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要谦让宽容,在交往中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二、教育学生培养自理能力,学会依靠自已的力量干好事情,理解和宽容他人对自已所求之事的局限和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每个人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也可能帮助别人。但是,一个人不能凡事都寄期望于别人,应当先立足自身,培养自理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干好。如果自已确实需要帮助,而别人又不能满足自己的所求之事时,那么还是应该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想想别人的局限和困难,进而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是子女对父母的正当要求因故未能实现,子女也应该多听听父母的解释。镜头二中的学生C就该首先想想买鞋这件事情是否自己能做,再认识自己对母亲无宽容、理解之心行为的错误。

三、帮助学生正确确立奋斗目标,让学生克服求全责备思想,培养他们的宽容意识。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学生能否正确地估计自已的能力水平并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事关个人奋斗目标的确立。目标太高或目标不符合自己的能力优势,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挫折,而此时又无宽容意识,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已的目标,往往导致更大的挫折。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宽容谦让的教育中,始终要与理想、前途、学习目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过程中学会宽容,懂得凡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镜头三中的学生D,如果他能认真与老师一起探讨自已的问题,找准自已的能力优势,宽容自已的暂时失败,重新确立奋斗目标,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要善于运用宽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对学生过失的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充分时间,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同时,教师的宽容也能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老师的教育方式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迹,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我们“苦口婆心”式的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

我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自她读初中以来,她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该生给我提及此事.,从她的谈话中,我看出她既恨父母,又离不开他们,时而也表现出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认为大人的事她不想过问那么多,只要自已努力学习则罢。该生脾气犟,对老师、父母的说教往往不予理睬。一学期过去了,她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了许多。新学期开学不久,我找到她谈心,对她的思想状况和成绩现状提出我的看法,表明我对她的情况的理解,并以她喜欢画画为切入点,介绍她到美术老师处学画。她的父母对此表示非常感谢,她也似乎懂得了点什么,每当她违背课堂和自习纪律时,不再需要老师太多的指点了。她这样写道:只要我找到自已应该做的事,就不会有时间去闲聊了。

学生教育范文2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在家可以称得上是“小皇帝”,可以说,这些孩子都认为什么都是父母应该给的。过生日要生日蛋糕,新衣服,可有许多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有生日,更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生日的日期;衣服脏了换掉,过几天就干净了,他们也不去过问是谁洗的,更不去过问是怎么干净的;父母让孩子做点小事,孩子却伸手向父母索要“工钱”等等这些。都是如今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往就是孩子的不识恩,不懂得这是父母对自己的一种恩情。但这种恩情恰恰就是我们父母没有教育孩子的,总觉得这本身就是父母应该做的,没必要向孩子说,说了孩子也不会懂,可恰恰就是不说,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自私。

而在这感恩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去认识恩情,体会恩情,最后去报恩呢?

一、认识恩情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其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应在教学中多用一些故事、事例、视频告诉学生,同时也要告诉他们,知恩图报也是一个做人的标准。学校也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家务、帮助妈妈洗衣比赛……,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恩,在学校教学生活中,我也常常对我的学生进行感恩方面的教育,如:学生在学校吃营养餐时,端着餐盘来打饭,打完转身就走了,我看到了这点细节,等学生吃完饭,赶紧叫学生进教室进行教育,首先我告诉学生,营养餐的经费是国家拨款,这是国家在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我们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这是老师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在这过程中应该感谢谁呢?有的同学说,感谢国家,有的说我们应该感谢老师。我又问:那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谢呢?有的同学说应该说谢谢,我笑着说对了,对于国家,我们应该用学习成绩来感谢,对于老师,我们应该说谢谢老师,你辛苦了。从这以后,这些孩子端着餐盘来打饭,都会高兴对老师说一些感谢的话。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可以从中教育学生如何去找恩,如何去感恩。认识什么是恩,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告诉他们,因为孩子小,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去教育引导。

二、体会恩情

也就是从认识恩情中去体会别人的爱。要让这些孩子在内心中去感受、思考,也是需要多方面的引导教育。对于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多,这就需要父母的合理引导,特别是父母一定要做到身体力行,因为孩子在父母的行动中,也是在学习,模仿,在学习模仿中让他们去感悟恩情。对于学校教育,老师要进行长期的感恩教育,多给学生学习一些好的范例,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开办相应的黑板报等等。而社会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电视节目中,播放感恩教育的公益广告,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等等。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从中去感受什么是爱,要让爱在他们心中长存。

三、感恩于行

学生教育范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2010-year sports education majors in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sports education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Key words: sports;profess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36-02

0 引言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习,了解教育改革动态,学习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的内容、特点和经验,从而巩固和提高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1 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1.1 实习的时间安排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为7周,把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前7周,一可以避开学生就业高峰期;二可以避开所在学校升学冲刺期,各项活动便于开展。

1.2 体育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 关于体育教育实习的形式,有不同的划分标准。目前高校采用较多的是集中与分散实习的两种方法,淮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习形式较单一,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回到生源地实习,便于毕业生后找工作。

1.3 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扎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专业适应工作岗位的前提,也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切实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学院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的工作,见习内容有校内听课、校外看课、校外教师讲座、师范生技能等等。无故缺席考核者,以不及格记成绩。虽然学校拥有具体的教育见习计划,但是实施效果并不显著。校内听课学生只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校外听课学校也只安排了一次,选择的学校也并不是很理想。

1.4 实习评价 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是对整个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总结。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育实习评价,不仅仅要评定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也要评定教育实习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优良评价方法有利于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影响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因素分析

2.1 学校决策者(领导)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实习的决策者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习形式的确定、实习带队教师队伍的组建、实习培训、实习基地的选择等问题的抉择中,领导起着决定作用。决策者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教育实习计划。这就体现了学校层面教育实习工作决策者(即领导)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影响。

2.2 教育实习监督者(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实习活动开展有学校带队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干预,即对实习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相结合。同时学校派监督小组不仅要监督、检查学生的教育实习,按照规章制度检查指导,也要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障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淮阴师范学院成立了检查监督小组,对10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检查。

2.3 指导老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是实习生的实际实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实习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实习生,并且实习生认为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对实习生的态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对实习基地的选择。

2.4 实习生 学生是整个教育实习工作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整个教育实习工作成绩的重要因素。实习生对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他对教育实习活动的兴趣及态度,而学生是否端正教育实习态度是决定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习教学过程困扰着实习生,几乎每个实习生都选择了“大学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实际衔接不够”和“自己实践教育教学的能力需要提高”说明大学课程改革仍滞后于中小学课程改革,我院应更加重视对体育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学校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度低,不遵守课堂纪律”对今后体育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如何上好课,如何处理与中小学生的沟通提出了新的课题。

2.5 实习成绩的评价 虽然淮阴师范学院制定了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但是在实际评分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的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实习指导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评分,都是为了照顾实习生把分数打的很高,还有些是实习生自己打分,后指导老师签字。至于带队老师如何评分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最后会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大家也都不知道是怎么样评分标准。实习生对带队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实习成绩评价之前,也碍于面子,因此实习生不能客观的对带队教师做出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采用一次性的集中实习形式,实习时间稍偏短。从实习生自身情况来看,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够,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导致实习时表现出来的实习生的体育专业基础素质薄弱,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较差。有一小部分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对于实习生成绩的评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随意性特点,有失客观和公平,影响实习生的积极性;另外对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体系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在实习前对学生师范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缺少教学方法、教态、口语表达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3.2 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建立“时间分散式”的全程教育实习新模式。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实习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3 选择多种实习形式共存,避免单一化 集中实习有利于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管理、控制,集中性地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找工作。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地域特点认真选择实习形式,可以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委托实习和定岗实习等形式相结合,避免单一化,以求教育实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就业。

3.4 实习过程的内容安排要合理 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安排的实习内容可以使实习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实习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体育理论课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少。高校应与实习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丰富实习内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5 加强实习指导老师的培训和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实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应该建立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一系列制度。

3.6 完善实习评价体系,建立客观的统一评价标准

为了改变教育实习中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使实习成绩公平、公正和公开,提高成绩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实习生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和高校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单影.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白清华.河北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刘春萍.长春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金晓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学生教育范文4

关键词 欣赏;发现;扬长避短;开发

在“赞赏教育”、“惩戒教育”之外,最近在网络上频繁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欣赏教育”。人们能够愉快地在这个星球上生活,就是基于欣赏的前提。是人们欣赏的眼睛发现了这个星球上的美丽,并赋予了美丽以应有的价值。是人们对欣赏的追求,才以创造性的劳动,让世界上的美丽更加灿烂辉煌。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没有欣赏就没有进步。

人,是自然界中最崇高的欣赏物化资源。他们既是美丽的欣赏者,也期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学会欣赏,是发现美丽的自然源泉,是快乐生活的精神食粮,是求知探秘的合成动力。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学会欣赏自然,用美丽的生活充实自己,丰富人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自然美丽和美丽潜质,使学生在你的欣赏下,逐步趋于完美。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赐予我们身边的各种美丽,学会欣赏人生。让孩子们以积极饱满的生活热情去发现美丽,而且学会展示自己的优秀、美丽。从主观能动上去发现和展示自己的光彩。

只有懂得欣赏的学生,才懂得优秀和美丽在人生中的重要价值,才会更加注重自己“美”的塑造,并将自己的优秀和美丽展示给他人和社会。进而养成自觉地不断探寻自然美或社会美的习惯。当这种探寻美的习惯养成之后,他就会在不断地进取当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对美的继续奉献。

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教给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为人处世的原则。因为,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在于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并能运用自己的潜能。一个会欣赏自己的教师,也需要教会学生的欣赏能力,教会学生去挑战更多的“不可能”,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老师的欣赏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欣赏的自我修养,是老师必须继续学习的重要课程。

欣赏教育的要义包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积极因素,并以艺术的技巧使学生向着自己的长处加以努力和发扬。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其前提是关注和爱,其核心是信任,其表现是对学生的“亮点”给予认同、肯定或赞赏。最终使学生逐渐获得对被欣赏行为的自我肯定,以及所期望价值的自我实现。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掌握欣赏的艺术:在实践中,老师应以慧眼识“马”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积极发现其“闪光点”、或“潜在能力”,以积极的态度给予鼓励或支持,让孩子们感受到欣赏与被欣赏的快乐。

(2)讲究真实性:教育素材不能失真,否则就成了无原则的“忽悠”。那样,只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实践中,要准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必要的赞赏或者激励。切忌牵强、臆测,以防让学生感到虚伪。赞赏也不能过度,不能娇纵,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产生自满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3)多方引导,培养学生自赏能力:孩子们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开垦潜能,一旦释放出来,就将成为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放手并予指导,让孩子们尽可能去完成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事情。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必要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赏,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的快乐,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

(4)营造氛围,创设欣赏教育环境: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欣赏的魅力,就能使孩子焕发激情,迸发活力,创造奇迹。教师要学会把更多的关爱、信任和鼓励给予那些后进的孩子。越差的孩子有待发展和进步的空间越大,也越渴望受到人们的欣赏,受到赞赏的效果也越好。

(5)强交流,用心理解;在教育实践中,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身心发育和心理特点的变化,在尊重、理解的前提条件下,学会选择在不同的环境或不同的氛围下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及时发现和了解他们的特质变化,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对其存在的错误要明确指出,给以适度的批评甚至惩罚,使孩子及时明确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有利于对其优秀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人杰:《用心良苦的父母们,不妨透过“万花筒”欣赏孩子》,(http:///20120719/n348517632.shtml.

[2]张路霞,孟祥辉:《浅析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年4月第10卷第2期.

学生教育范文5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经过我不断尝试,现在认为,换种方式来对待学生以及学生的问题或许更为有效,用心平气和来代替疾言厉色。其实想想,作为老师一味声色俱厉,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其实是自己尚未从心里真正意识到,天下哪有不犯错的学生啊?自己学生时代就不犯错吗?即便是老师,谁又能保证现在的自己没有问题呢 ?学生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内心都是希望老师能从心理上尊重他们,倘若老师能用和缓的语气,学生肯定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这种态度,当然就更容易接受他的思想与教育了。很多时候在我们指责学生时如果学生反问我们老师能不能做到时,我们都会哑口无言,这是事实,不管你承不承认,事实就是这样,只是有时我们自己不敢想,更不敢面对而已。

    其实我们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我们真的可曾反省过自己,如果把我们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我们所要求的我们自己是否可以做到,比如:我们经常说学生要6:00之前起床不应该迟到,我们自己早上6:00之前能起床吗,上班是否也迟到过,很简单,我们如果不能很果断的做出回答,那我们就不要轻易指责学生。我们自己都做不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会乐意接受我们的指责和我们的思想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可以做得就是不必那么生气,不要认为学生的错误都是不可理喻,不可宽恕的,真正从心理上理解尊重学生,用和缓,商榷的口气,因循诱导,让学生去体会老师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如何从心里上去尊重学生呢?

    第一,走进学生内心可以说是解决学生问题的万能钥匙。可是,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我们才能走进学生内心。单纯的把她当成一门科学用一些理论知识去解决是很困难的,极有可能事倍功半,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个性心理及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这一点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心理上会有不同的需求,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同学对基本物质生活上要求度可能高于精神方面,有的则相反,作为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管理者,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最主要的是要先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然后通过一些方法尽

    量不断满足他们这些不同需求比如可以用发奖品(物质),个别谈话(给他个凳子坐),或者全班表扬(精神)等方式。这样他们就能得到自我满足,而这一次的满足也会成为他继续努力的驱动,他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尽量的去实现自己,这样我们班主任工作就会越做越顺手,班级的班风学风也会不断优化。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在心理上肯定每一个学生,倘若班主任老师自己心理都对某个学生进行了否定,那学生又怎么会接受老师,怎么会与老师很好的交流呢,更谈不上走进学生内心了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

    第二,在对待学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换位,一定要把学生放在心理平等的位置,这是根本出发点。当然,如果新接受一个班级,对于班主任及学生而言,都必然会有个缓冲期,班主任可以把这个时期作为一个很好的机会。其实不管这个班怎么样,学生情况如何,在他们进入这个班级初期,心理上都还是有一种敬畏的。学生肯定愿意接受一个和蔼而又严厉的老师的思想,一味和蔼,一味严厉都不见得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在这个时机,用“严肃,活泼”来要求他们的行为效果应该不错。首先,在第一次进班要面带笑容,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尽快与学生进入交流状态,在交流过程中,又要通过对一些原则及细节的要求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严,比如可以对看到学生中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指正,及时要求,让学生知道“活泼不代表放纵”。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在日后会经常有意无意的注意自己的行为。然后

学生教育范文6

关键词:城市中学生;闲暇生活;闲暇时间;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的提出是以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为前提的,大量的闲暇时间,为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我国中学生(特别是城市的中学生)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已成为现实,加强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既是适应国际教育环境的需要,也与闲暇教育的性质相适应。

一、中学生闲暇教育的含义

对中学生而言,闲暇教育就是指引导中学生如何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活动,它的主体是中学生,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传授中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使其对闲暇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度过快乐和有意义的闲暇生活,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选择GG市某中学的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对这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的每个年级各发放50份问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为96.6%。笔者还通过对这所学校的20名学生家长和20名教师进行访谈,归纳出当今城市中部分中学生的闲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虚假性

调查表明,在周一至周五GG市中学生平均每天拥有的闲暇时间情况中有60%的中学生有2个小时以上的闲暇时间。但是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没有完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调查表明,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生活的内容比较单调,多数是在课程学习、看课外书、上网或者看电视中度过,没有完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同时,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生活没有计划,闲暇时间被课业所侵占,使闲暇教育的功能已被升学、加分代替。这就体现了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的虚假性。

2.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肤浅化

部分城市中学生仅把闲暇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不懂得选择闲暇方式。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场所的增多,使得部分城市中学生对选择闲暇生活的方式产生迷惘。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方式的增多和闲暇技能的缺乏之间的矛盾,使许多中学生仅把闲暇活动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活动。

3.部分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强迫性

在对GG市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闲暇时间主要由父母安排。父母安排的闲暇活动中课程学习或看课外书的占55%,体育锻炼的约占10.1%,参加各种培训班的约占20.1%,上网或看电视的约占6.5%,外出的约占5.3%,其他的约占3%。同时大部分城市中学生认为父母安排的闲暇活动不是自己喜欢的,认为对于城市中学生自己的闲暇时间,父母应该采取适当干涉的态度。

(二)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部分学校缺乏对闲暇教育的重视

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学校很难开展完全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教育。在调查中发现,约39.3%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比较不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约41.1%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不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约17.9%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只有约1.7%的城市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很重视学生的闲暇教育。这就说明了闲暇教育在部分学校中的虚假。

2.部分父母的闲暇教育观念淡薄,忽视对孩子的闲暇教育

部分父母的闲暇教育观念淡薄,忽视对孩子的闲暇教育,也是导致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对部分城市中学生的家长进行访谈中发现,有95%的家长表示不知道闲暇教育,仅有5%的家长表示听说过闲暇教育。许多父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所以父母关注的主要是孩子的学习,很少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在闲暇生活上。同时父母又大多数是双职工,平时为了工作很少能够关注到对孩子的闲暇教育。

3.城市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基本观点所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人们提供闲暇活动的场所越来越多。如果城市中学生涉猎的信息中存在过多的消极因素,则会影响城市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城市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4.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意识低

对GG市中学生的调查表明,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意识低,闲暇知识缺乏,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在调查中发现有56%的城市中学生没有听说过闲暇教育,28%的城市中学生听说过闲暇教育但对其不是很清楚,12%的城市中学生对闲暇教育了解一点点,仅有4%的城市中学生非常了解闲暇教育,他们普遍认为闲暇活动就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这表明部分城市中学生的闲暇意识淡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约89.4%的城市中学生认为闲暇活动可以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和开拓视野,约2.1%的城市中学生认为闲暇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消化课堂知识,认为闲暇活动对自己没有作用或者其他的只有8.5%,说明他们充分肯定闲暇活动的积极作用。

三、解决城市中学生闲暇教育存在问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