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范文1

[关键词]质量认证措施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即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在我国认证的依据是等同于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有关国家标准(GB/T19000系列标准)。它的作用在于能有效地提高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同时减少甚至避免了顾客对企业质量体系的重复检查评定,有利于顾客选择合格的企业。目前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已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部分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质量体系认证的热潮中,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

误区一:搞认证是自找麻烦

ISO9000族标准是一个家族,2000版的ISO9000族核心标准有四个,其中光是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及相关术语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0),就分成10个部分,给出有关质量的术语共80个词条,同时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表述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12个方面基础知识,ISO9000族其它标准所要求的要素则更多更繁杂。因此,企业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ISO9000族标准。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质量认证的正确认识,追求短期利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认为搞质量管理体系周期长,过于烦琐,歪曲质量认证的内涵,把通过认证说成是自找麻烦。

误区二:质量体系认证就是产品质量认证

企业认证的基础是有关质量体系的国家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9000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族标准。而产品质量认证是对产品做型式检验,同时对与产品有关的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供方的质量体系对其生产、设备、材料采购、检验方法等能否进行恰当的控制,能否使产品始终符合技术规范。

虽然两者都要求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但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的产品,而不是供方的质量体系。由于认证对象的不同,引起了获准认证条件、证明方式、证明的使用等一系列的不同,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可以在其产品和说明书上使用该标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不得用于所生产的任何产品上,仅适用于企业对外的宣传。

误区三:获得证书等于掌握了世界先进管理水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成员国的标准化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体。制订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ISO9000族标准就是由1980年成立的第176技术委员会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在英国标准BS5750基础上,吸收了美国军标ANSI/ASOZ1.15和加拿大CSAZ299等一些国家标准的精华,组织了15个国家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专家,历时5年,于1987年正式颁布的。它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是在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作为国际标准正式的。由于国情各异,能够被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共同接受的ISO9000族标准必定是相互协调、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标准实际上并非最优评价,只是满足顾客最低限度要求的通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合格”的标志,当然,获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更非获得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的质量认证。

误区四:选择认证机构时崇洋

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认证机构时,不加分析、不作比较,一味地“崇洋”。其实,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证委员会(CNACR)1994年参加国际认可论坛,1998年首批签署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IAF/MLA)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成为了IAF/MLA集团的创始成员,即由CNACR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就代表所出具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达到国际水平,具有国际等效性、互认性和等同权威性。而有些企业仍不惜花3~4倍的代价,舍近求远,请国外认证机构进行咨询、认证,这纯属误解。当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认证机构,在信誉、知名度等方面还是有差异的。企业在选择时还需要认真考察。

误区五:对标准生搬硬套全盘否定自己

每个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但是不少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不注重总结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过于注重质量标准的符合性,不能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甚至在编制文件时,聘请咨询公司的人员“闭门造车”,生搬硬套其它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严重影响了质量体系建立与运行的有效性。在运行质量体系时,又过分强调一切与标准要素相对应,全盘否定自己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程序,结果反成了“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误区六:认证就是评比和检查

企业贯彻ISO9000族标准,取得证书,其目的是让公正、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藉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取得顾客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然而,有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管理观念陈旧。本身没有通过认证的意愿,由于迫于竞争对手通过认证的压力,或采购方的强力要求,仅为获得证书而认证。结果要么照本宣科地套用其他企业的模式,要么花重金“购买”证书,一旦证书到手,就不按标准继续开展工作,没有认识到质量体系认证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高产品质量,保持顾客的持续满意,其结果只能是在监查和复评中被淘汰。

误区七:认证可以包治“百病”

目前我国为体系认证提供依据标准的主要有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它们各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ISO14000标准,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总称,目前我国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为GB/T2400系列标准,它侧重于产品或服务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该认证,表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OHSAS18000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规范”,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的解释,对企业生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达到逐步消除或降低企业生产过程的风险,使员工的健康、安全和企业生产的安全有完善的保障体系。

虽然这些管理体系都从设定目标,系统地识别、评价、控制、监视和测量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的系统,其运行模式都以过程为基础,用“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持续改进。但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同其他管理体系相比目的和评价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误区八:拿到认证证书就万事大吉了

质量体系范文2

通过几个月的实战运行,围绕过程方法,对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管理职责

1、成立了专门的质量体系贯标专班,编制了适宜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定了各种规定,各工种行业指导书,岗位责任制,形成了以文件为依据的质量体系管理。

2、调整落实了各部门人员的配置,使质量体系运行组织结构清晰,层次清楚,各部门质量职责明确。

二、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1、对所有管理人员和部分员工进行了ISO9000的专题培训学习,参培人数占全员总数50%以上,提高了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注意培养提高员工素质,使所有员工都参加了各车间、各部门组织的技能知识教训,通过考核基本能满足各岗位工作的需要。

基础设施

做到了生产设备、计量设备有专人管、有档案、维修有计划、运行有记录,始终保持了所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确保了生产的需要和产品质量。

工作环境

我公司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下属工公司物、料、设备实行定置管理,使物、料、设备等摆放有序、标识清楚,过道畅通。对各部门办公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通过环境的改善,对外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形象,对内使员工素质和修养得到提高。

三、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

1、对供方和需方,采购和销售部门都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审,所供物资和生产产品基本满足了我公司的需要和顾客要求。

2、建立和健全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的所有可追溯的质量记录。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了每道工序有自检、互检、专检,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3、财务部门对所管理的物资入、出库手续完备,各种物资标识清楚基本做到了帐、卡、物相符。

四、测量分析和改进

1、质检部门专检人员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了测量,每月对原材料采购,生产产品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对不合格品做到了有控制、有处置、做到了有纠正、有预防等必备的措施和手段。

2、销售部门对我公司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专访和测量,顾客满意率在95%以上,完全符合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要求。

3、5月5日进行了内部质量审核,涉及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及各部门,共发现3个一般不合格,各责任部门已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整改已得到内审人员验证。

通过几个月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战,质量管理在我公司基本形成了网络化、体系化,在我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质量体系运行在我公司是适宜的,也是充分有效的,但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还有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目标未对各部门进行量化、考核。

2、车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够,生产周期未能满足顾客要求。

质量体系范文3

关键字:物流、配送模式、评判体系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57-02

一、引言

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过程。而现代物流体系主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现代物流是一种主动式的服务,通过实施标准化服务,建立物流的信息实时追踪管理系统,构建全球性的服务网络,完成了物流的增值服务,使现代物流业有传统的离散状态变成了一个服务标准化、物流联动式、信息透明化综合物流体系。现代物流的发展迅猛,但是基本上形成了基础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和整体系统的综合化调控与运营管理。

现代物流业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主要包括: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等环节。在上数诸多环节中,配送环节处于物流链的末端,但是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影响和意义重大。物流业末端环节的良性发展对现代物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刚结束的“双十一”电商促销活动中,快递的数量预计在7000万件,中国物流配送企业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配送完毕。对物流配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现代物流末端环节的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和对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二、现代物流企业末端服务质量体系

(一)、现代物流企业末端体系现状

随着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配送环节全面发展和配套设施的升级。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配送方式:自营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

1.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本质上是传统企业物流部门的网络化运营。企业自建仓储中心和配送点,根据客户需求,由配送中心或配送点配货并送货上门。这种模式系统化程度高,物流配送效率高,商流与物流易于统一协调。由于配送人员同时也是企业员工,可以实时收集客户信息,提高企业的适应性。但企业自营物流需要大量前期投资,并要在运营中对物流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跨区域管理。在满足企业内部生产材料供应、产品外销、零售厂店供货或区域外市场拓展等企业自身需求方面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消费者地域分散、单笔交易规模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自营物流存在物流规模效应门槛、物流成本高的问题。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不需B2C企业进行物流相关设施的投资,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先进物流设施和专业经验进行规模化物流操作,商流与物流的分离使电商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针对物流企业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配送要求和信息技术等需求,能够凭借专业化运作,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

为了实现第三方物流的高效快捷服务,需要现代物流系统的通力合作,包括:设计物流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多项内容。与此同时,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拥有为物流企业提供满足潜在顾客需求的能力,从而使物流企业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与自营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现代物流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自主跟踪货物供应的准确及时和可靠性;不能掌控物流服务的质量和用户的认同感以及现代物流企业的美誉度等。

3.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模式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多个物流企业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配送。主要包括两种运作形式:一是由一个物流企业对多家用支持服务内容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运输工具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

采用共同配送模式,企业间可以分享几个方面的好处:达到配送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投入资源少,节约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使得物流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做大做强;同时,节省了大量社会资源,形成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保低碳的产业发展。但缺点是不同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有差异,在作业的协同和利益冲突上有待解决。

(二)、现代物流企业末端体系结构

图1 现代物流末端体系结构图

现代物流业末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费用支付形式的多样化,服务手续的便捷化,服务网点设置的合理化,沟通渠道的多样化,物品提货与配送的便利化等内容。

2、核心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处理投诉的反应速度,员工的服务质量,企业服务水平的稳定性,服务质量的安全性,对于临时性要求的应对性,服务内容的合理性,服务内容的时效性等内容。

质量体系范文4

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注重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全员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覆盖项目论证、技术装备基础建设与管理、原材料供应商的开发、进厂原辅料的检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外观质量的检查、成品内在质量检验、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企业并根据客户要求和产品应用领域的不同建立对应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控制规范。

长期以来,在质量建设上,质监、商检、工商等职能部门给予了公司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下,质量管理水平取得了稳步上升。

二、坚持技术基础投入

公司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改造生产和科研试验设备,为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研发实践提供重要支撑和保证。

公司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改造生产和科研试验设备,为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研发实践提供重要支撑和保证。

果浆(浓缩浆)车间引进目前世界先进的意大利FBR及德国SIG生产线。

浓缩汁车间引进意大利FBR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建有16000吨冷藏库,保证产品的贮存质量。

同时建设50吨的污水处理站,洁净排污,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三、坚持检测中心与能力的建设

公司注重加强各生产环节相关的检测实验中心和产品生产现场检测站的建设,专设原料水果收购小组及原料验收小组,从源头严把质量关;配备多种实验设备:环保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公司还对试验检测设备按照ISO10012标准进行溯源管理,有效保证了材料基础研究、产品试制和性能检测需要,满足了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各环节的检测要求。

四、按质量控制的检验、试验流程要求进行把关

首先在原辅材料上,对原料供应基地进行详细考察,专设原料水果收购小组及原料验收小组,对农药残留、微生物进行严格检测,从源头严把质量关。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生产设备、设备和生产工艺参数、过程中进行反复抽检。

成品阶段,品控技术人员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对每一批次的产品留样,检验数据进行档案分类管理,以保证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

五、坚持系统的质量专业培训

健全质量培训体系,企业全年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其中关于技术和质量的培训超3000人次。

六、建立基于数据数溯的售后体系

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并以产品工程技术人员为骨干,在提供售后服务的基础上完善对质量追溯后的数据收集,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分析,初步建立了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产品可靠性制度。

七、存的不足

(一)认识上的误区

通过自查,公司在质量建设上仍然局限于狭隘的产品质量管理方面,没形成全面质量的管理即TQM的高度认同,总认为产品质量是关键,没有将支持产品质量最终形成的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内部资源配置、制度体系、企业和谐等全方位要素全面纳入质量管理环节,公司将按照GB/T19580标准创建卓越绩效模式,推动公司整体质量建设的提高。

(二)能力建设的不足

公司在培训体系上虽然已较健全,人员的培训次数有了一定的保证,但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后的结果跟进力度不强,没有完全达到要求。

质量体系范文5

__x车间__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按照厂统一规划,今年是我厂“打造一流企业”的重要一年,年初,__x厂长讲话中提到:提高质量是重点。而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来保障,那就是管理精细化、作业标准化、制度严谨化、考核公开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质量体系的运行,他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生产,约束作业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产生不合格的因素,同时又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谋求深层次的发展,产品质量是生命线,它不能忽视,不可忽视,不容忽视。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我们规范质量行为的根本大法和有力武器,作为质量体系运行的生产部门,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应严格按照程序、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要求执行,深刻认识贯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规范各项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做到全员参与,确保职责分配合理,管理流程简洁,各系统有效、高效运转,力争“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为此,我们首先预防为主。

认真贯彻质量体系“预防为主”的思想,积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细致分析产品的规范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操作、质量记录、报告,确定预防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及其原因,预先消除可能产生不合格的因素。

其次,修改完善。

积极查找在贯标、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中存在的问题,使车间各项制度、管理规定、作业文件、记录等不断修改和完善,以促进质量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不断推进车间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有力保障车间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完成车间各项工作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苦练内功。

通过贯标工作,认真梳理工作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继续严控成本费用,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发挥车间自身优势,严格工艺管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做到“精于检、敢于管、善于控、有能力防”,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苦练内功,全面夯实企业基础管理,推动企业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临当前行业发展形势,企业推行以好文化和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十化”为辅佑的发展蓝本,目的很明确:铸常青基业,谋员工福祉。这就需要我们加倍努力、花大力气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它是我们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路和成功之基。值此__x质量体系建设动员大会之际,让我们紧密团结、携手并进、和谐包容、勇于创新,为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打造一流的卷烟加工企业再立新功!

质量体系范文6

关键词:效能监察;质量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030-02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实践表明,质量体系建设是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高质量的效能监察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以风险识别为重点的防范预警作用、以建章立制为目的的纠错防弊作用和以责任追究为载体的惩戒教育作用。而要生产高质量的效能监察产品,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笔者认为,效能监察质量体系建设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环节持续加强和改进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效能监察工作的成败与否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质量控制是否到位。建立健全效能监察质量建设体系,应着重从优化企业效能监察环境、优化效能监察模式、完善效能监察方法及技巧、加强监察队伍建设和完善以效能监察工作记录为主的量化考核激励机制五个方面入手,细化和规范效能监察工作,夯实发展基础,破解发展瓶颈,从而为推动效能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深入开展,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效能监察环境

效能监察环境主要是指效能监察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总和,对效能监察质量有着外源性的约束,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内部环境是指监察部门能够凭借自身的意志而形成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效能监察的价值理念、责任观、职能定位、行为准则、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外部环境是指不以监察部门意志为转移而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体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各级领导的支持程度和受检单位的配合与理解程度。优化效能监察环境,首先,应优化效能监察的目标定位,如果目标定位不准,效能监察就会无为或乱为,影响效能监察的质量和效果。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应定位于“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抓住高风险领域或环节,为企业改革发展献计献策、排难解忧”。其次,优化监察部门组织领导关系,提高监督级别,维护监察权威。最后,优化效能监察工作的体制机制,规范和整合企业内部各种监督力量,避免职能交叉、无功内耗,使之各有所长各有所专。从实践效果来看,效能监察工作越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越容易出成绩;效能监察部门的地位越高,监察威性和震慑性就越大,监察效果就越好;效能监察体制机制越顺,企业内部监督力量越协调、越能形成合力。

二、效能监察模式

1.调研与立项。实践当中,我们应把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作为效能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把投资的重点、成本控制的难点和经营管理的薄弱点作为监察重点,强化针对性,体现程序性。立项之前,积极向上级部门、平行部门和下属单位征求专项效能监察立项意见,汇总分析各方意见,根据项目重要程度排序,充分考虑监察部门力量,本着成本效益原则,选定项目形成立项审批表提请企业领导审批,然后施行。这样做有三个优势:一是集思广益,选择热点、重点领域作为监察对象的概率大大提高,提高了项目针对性;二是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性;三是立项审批程序严谨,提高了项目的可执行性。

2.检查准备及方案的制定。检查前准备包含规范依据的准备、人员的准备以及思想上的准备。规范依据的准备是指在项目具体实施之前,收集整理与专项效能监察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业务规范和流程,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把握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有规可依。人员的准备是指在项目实施之前,经过对受检领域或事项的初步调研明确检查所需的知识结构,合理组织选配监察人员或聘请专家,做到能查会查、查出成效。思想准备是指在项目实施之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对工作中需遵守的工作纪律、保密纪律和劳动纪律要清楚,保持警醒。

制定效能监察实施方案的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实施效能监察的纲领性文件,方案制定得详细合理与否是保证效能监察质量的前提条件,必须认真对待,因此在方案中应详述监察目的、监察内容、监察方法、时间计划、人员构成及分工、注意事项等。方案完成以后应提请主管领导审批核准。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效能监察质量控制最关键的环节,是保证后续步骤控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项目成败。其中,该环节核心的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保证以编制效能监察工作底稿为中心的调查取证工作高质量完成。效能监察同审计、案件监察一样,必须注重证据的可靠性、客观性、相关性、准确性,力求证据的证明力,因此要严肃取证规范,把检查在中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证据转化成书面证据,并以此为依据,将发现的问题在效能监察工作底稿予以客观准确的表述,从而做到有据可查、查有实证。这一过程最重要的质量控制资料就是效能监察工作底稿,高质量的工作底稿其基本的判定依据就是不同的检查人员能够依据工作底稿及其附件资料和支持证据得出同样的监察结论。除效能监察工作底稿之外,效能监察工作日志是实施质量控制的另一必要手段,工作日志能详细记录检查人员的工作痕迹,与工作底稿相互印证、相互稽核,加强对底稿和日志的审核和管理有利于强化对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4.整改规范和责任追究。整改规范和责任追究是效能监察工作对问题进行处理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最能体现效能监察工作的权威和效果。效能监察通过对发现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管理建议、督促受检单位建章立制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达到规范受检领域或事项、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教育防范人员腐败的目的,进而促进和强化企业的管理控制。可以说该环节的质量控制成败决定着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效大小。其对应的控制措施有:深入分析主客观因素,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合理选择评价依据或标准,有理有据、判定客观、处理适当;对监察决定、监察建议以及各种党政纪处分应严格依据行文规范逐级报批审核,语言精练、程序严谨规范。

5.效能监察报告。效能监察报告是效能监察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报告的编写应做到报告部门(或领导)正确、事实清楚、思路清晰、言辞精练简洁、结论中肯,它既是效能监察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监察结果的正式文件,又是整个效能监察项目的总结性成果。因此,对该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事实、依据、结论的复核以及文字表达的推敲。

三、监察方法和技巧

监察方法和技巧的完善、积累和创新,是应对受检事项的发展变化,有效实施质量控制的技术保障。不同的受检事项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自身特点,同类受检事项在不同时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水平也不同,因此要结合受检事项具体的特征找到切入点,综合运用顺查、倒查、抽查、详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方法取得实效。例如,笔者所在单位的效能监察部门通过几年的摸索,针对投资和成本管理普遍引入市场机制这一突出特点,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市场规律、适用于不同监察项目的“八步”基本监察方法。即把项目启动至项目终结的八个主要环节列为监察的风险点,从项目合同入手查起,并以合同为纽带,以法律法规和内部制度规范为依据,采取顺查与逆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合同开始向前逆查至队伍准入、向后顺查至合同款结算。通过对监察方法规律的总结归纳,为进一步提高针对性、提高监察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保证。

四、队伍建设

任何好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运作机制,如果没有高素质的队伍贯彻执行,其效能将大打折扣。效能监察工作也是如此,提高效能监察队伍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其主要做法是基于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每个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给他们提供指导、协助、和培训的机会,使其能够遵守和执行质量控制措施,高效完成效能监察工作任务。其中,指导是指部门必须对个人的岗位职责、必备技能和工作量予以说明和指引,帮助个人明确工作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协助是指部门在个人遇到工作经验、人际沟通等方面限制时给予及时的帮助,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培训是指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优化监察队伍知识结构,增长专业技能,提升效能监察的能力和水平。

五、激励考核机制

考核激励机制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灵活适度的考核激励机制是促进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效能监察工作整个质量控制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考量自身工作的努力程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能较大限度地激发部门或个人的潜力,使其具有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主动性。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激励考核,以往多以描述性的评价为主,常见的考核是以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为主的定性评价。笔者认为,应改良考核办法,转变成以效能监察工作底稿为主、以定性评价为辅的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对于能、绩的考核,效能监察工作底稿和工作日志为其考核提供了充实的数据基础和评判依据,从监察人员选取检查方法的优劣、取证质量的高低、管理建议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表述是否精练准确、揭示问题的深度、发现案件线索质量等等方面分级量化考核标准,全方位客观评价监察人员的工作。对于难以量化考核的德、勤、廉三个方面,应收集、参考监察人员监察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其的客观评价,以评分表的形式量化考核。

随着效能监察工作进一步实践,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其发展环境也会发生改变,质量体系建设也会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干部德能勤绩廉表现[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