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在家里做运动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和妈妈在家里做运动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和妈妈在家里做运动的作文

和妈妈在家里做运动的作文范文1

刘不是个普通的孩子,她是脑瘫儿,因为全身三分之二肌肉萎缩,从出生到今天,她从未站起来过一次。就是这样一个脑瘫儿,她又是怎么度过她12年的学习生活,走进大学校园的呢?

惊天霹雳。乖乖女成了脑瘫儿

今年18岁的刘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刘效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纺织企业做设备管理工作,母亲萧霞是另一家纺织企业的职工。

1988年3月,萧霞被送到安庆市人民医院临产,初次做母亲的喜悦早已让她忘记了临产痛苦。夫妻俩均是家中的老大,双方父母也都来到医院陪伴照料萧霞,全家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接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3月9日夜2时许,随着“哇”地一声啼哭,刘来到了人间。

奶奶、外婆喜得合不拢嘴,她们抱着这个长孙女亲了又亲。小刘似乎很懂事,不哭也不闹,总是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孩子满月后,双方亲戚来到刘效民家喝喜酒,有一位细心的亲戚总感觉孩子有些异样。孩子除了两只大眼睛不停地转来转去以外,四肢很少活动。她好心地提醒萧霞说:“这小家伙怎么这么安静?她的腿脚好像不愿意活动似的。”萧霞也早已注意到了这些反常情况,也感到小刘似乎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又不敢朝坏的方面想。经亲戚的提醒,她决定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

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初步对刘的四肢进行了检查,见活动明显异常,怀疑是脑瘫,但由于设备不行,无法做进一步确诊,建议去南京市儿童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什么?脑瘫?”萧霞疑惑地望着医生,在她的心中,脑瘫孩子应该是那种目光呆滞,头脑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人,而女儿的眼神那么有神,怎么会是脑瘫呢?“我只是猜测,不一定的。”医生连忙解释说。

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萧霞和丈夫特地注意到那些前来看病的脑瘫儿患者,见那些脑瘫儿患者明显智力低下,手脚不听使唤。萧霞再看看女儿,怎么也不相信女儿是脑瘫。然而,医生还是无情地告诉她:“你女儿是脑瘫患者!”萧霞还是不信,小心地问医生:“我女儿只是四肢好像活动不方便,大脑是很好使的,怎么会是脑瘫呢?”“没错,人的大脑一部分控制智力,一部分控制机体运动,你孩子大脑控制机体运动的部分出了问题,这种情况算是幸运的了,严重者智力和机体运动都受影响。”

萧霞双腿一软,无力地坐在椅子上,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乖乖女怎么会是脑瘫儿呢?这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啊。

随后,萧霞夫妇又抱着孩子走遍了南京的各大医院;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从南京回来后,爷爷奶奶听到这一结论,当即表示怀疑,小孙女这么可爱,怎么会是脑瘫呢。疼孙心切的奶奶私下里又将孩子抱到江湖郎中那里看,得到的答案是,小刘得的是重症肌肉萎缩症,不是脑瘫。奶奶这才高兴地抱回孙女,回家将儿子儿媳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然而,科学毕竟是科学,随着刘的慢慢长大,她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四肢显得无力,尤其是腿部,根本没有力量。别的小孩十个月以后就能站起来,而转眼刘都20个月了,还是无法站立,全家人不得不接受刘脑瘫的现实。

能呼吸就不言放弃,你是妈妈掌心里的宝

萧霞从医生那里得知,脑瘫儿是先天性的疾病,很难治愈,但后期训练对患者康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此,萧霞根据医生的嘱咐,制定了――整套训练女儿的方案。她的头脑里始终期待着这样一个奇迹出现:有一天女儿会突然站起来,朝着她走来,并且能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

小家伙一天天长大,奇迹并没有出现,萧霞很失望。唯一让她欣慰的是,虽然女儿的四肢依然不能正常活动,尤其是下肢,还是无法站立,但她的头脑正常,智力没有受到影响。她聪明活泼的优点也渐渐表露出来,最关键的是,刘自己并未觉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她每天快快乐乐地和上门来的小朋友做游戏。萧霞觉得,女儿的这一点一定要让她保持下去,这样,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她才能永远保持自信。

刘还特别喜欢听故事,妈妈下班回家,她总是缠着她要听故事。然后把这些故事“兜售”给其他小朋友,乐此不疲。

刘的这些举动,令萧霞看到了希望,这是不串中的万幸。她想到了开发女儿早期智力。

于是,每天上班回来,萧霞就从外面带回女儿喜欢的有关智力开发的玩具。为这些玩具,她不惜跑遍安庆的所有商店。再者,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以爱的名义,去向安庆市内的儿童教育专家、中小学老师请教。可以说,除了上班,她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培养女儿的学习上。

儿媳的努力感动了刘的爷爷。爷爷是航运部门的一位干部,早在1986年就已经退休在家。白天,爷爷陪着刘,教她认字,看书。

小刘特别喜欢认字看书,5岁的她已经掌握了幼儿园里该学的知识,此时的她已经认得一千多字,基本上能自己读懂故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脑瘫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她除了脑袋在发育成长外,身体其他部分几乎还是保持三四岁时的模样。更要命的是,由于体质差,小时候的刘,几乎每年都要在医院度过一段时间。在刘六岁的时候,由于受感染得了严重的肺炎,不得不再次住进了医院。医生对刘进行检查后;劝萧霞再生一个小孩。从医生无奈的眼神中,萧霞几乎要崩溃了: “你是要我放弃治疗吗?”“这孩子的病很严重,我尽力抢救吧。”经过抢救,刘从死亡线上挣扎着又爬了回来。当女儿―睁开眼,妈妈哭了:“不管是健康的还是病残的,女儿啊,你都是妈妈的女儿。”她抱起女儿,将脸挨着女儿的脸,喃喃地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是不会放弃你的,我就不相信,你就不是上帝给我的一个奇迹?妈妈就是再生一个孩子,也为照顾你而生。”

就在这一年,萧霞决定再生一个小孩,她知道,自己迟早要会老去的,以后刘的生活由谁来照顾?必须给她生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好让刘以后的生活无忧啊。

转眼到了刘上小学的年龄,刘全身几乎不能动,这种情况根本无法到校上课。怎么办?萧霞和爷爷商量后,决定将刘留在家里“上课”,由爷爷和萧霞两个人负责。可刘看到别的小伙伴背上新书包,当即就表示要上学。那天,经常来玩的小朋友们来到刘家告别:“从明天起,我们要上学,不能再陪你玩了。”“那我也要和你们一起去上学。”刘从伙伴们快乐的眼神中,感觉学校一定是个非常好的地方,她不愿一个人呆在家里,整天和爷爷在一起。

刘的这一要求让妈妈犯难了,孩子的双腿根本无法活动,双手活动也很费劲,连写字握笔都是件困难的

事情,如何上学读书呢?又有哪所学校会收留她?

但是,能够让女儿失望吗?只要女儿愿意上学,就是天天风里雨里背着她,也情愿啊。于是,萧霞来到迎江区小学,找到校长,将女儿的情况如实反映,希望学校能破例收下她的孩子。“您放心,所有接送的事都由我们家长负责。”“可是,不仅仅是接送啊,她在学校的安全问题怎么办?她的学习能跟上吗?”“孩子非常喜欢读书,就让她试读一个月吧。”萧霞几乎是哀求校长了。

最后,母爱打动了校长,刘终于成了迎江区小学的一名学生。

萧霞家离小学有一定距离。丈夫刘效民的单位在郊区,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接送女儿。爷爷虽退休,由于年龄大了,接送也不是很方便。于是,萧霞就风中雨中,背着女儿走上学习之路。如果遇上加班,爷爷只是临时接送一下。

见儿媳太累,爷爷为刘特别制作了两把椅子,一把放在教室里,一把专门放在自行车后座上,让儿媳骑自行车去学校。

从此,小刘的生活范围多了个学校,她的交往圈子变大了。

小刘上学第一天就闹出一个大笑话。小家伙早餐吃的是稀饭,上午十点多钟,尿实在是憋不住了,又不好意思喊同学帮忙,一下子就尿到了裤子里。等到妈妈中午来接时,刘的尿裤已经快要干了。发生这事以后,妈妈特地每天上学前将“尿不湿”塞进女儿的裤子里,任她尿也不怕。

可刘感觉那东西不方便,问妈妈有没有办法让自己定时撒尿。办法有啊,每天上午少喝水,少吃一点,定时大小便。从此,刘养成每天少吃、少喝水的习惯,并定时上厕所,渐渐地,她上课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次尴尬的事情了。

刘虽然肢体残疾,但她活泼的性格很快引起同学们的好感,大家课余时间都愿意和她玩。刘特别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很快就在班上占据了前三名,老师对她刮目相看,经常用她作榜样,鼓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

刘上小学三年级时,萧霞的单位因效益不好减员,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学习和生活,萧霞主动提出自己下岗,从此,萧霞成了女儿的“正式保姆”,几乎是每时每刻都陪伴在女儿身边。

为了解除刘的寂寞,刘的舅舅一有空就过来陪她玩。刘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舅舅在读高二,那年春季的一个星期天,舅舅和他的同学们相约到郊外去野炊,问刘愿不愿意去,刘一听就高兴极了:“好啊,我要跟你一道去!”妈妈担心舅舅骑车带着刘不方便,不让她去。“不嘛,舅舅车技好着呢。”萧霞只得找来一根棉布绳,将刘绑在她舅舅的胸前,舅舅一只手扶车把,一只手托着小刘,和同学们一道上路了。一路上,舅舅的同学耍着车技,有时双手放开车把,有时蹬着车飞快地冲去。看着大家兴奋的劲儿,刘也兴奋了,鼓励舅舅说:“舅,你也和他们比一比车技嘛。”“可是,我怎么比呢?”“没关系,我抱紧你,你放开手就是了。”说着,刘用那双萎缩的双手,紧紧地搂住了舅舅的脖子。舅舅受到了鼓舞,一会儿双手放开车把,一会儿单手扶住车把,和同学们比起了车技,只乐得刘一个劲地叫好。

到了郊外,刘快乐地享受着这无边的春色。

晚上回来后,刘将舅舅“勇敢”的表现讲给妈妈听。萧霞一听就急了,当即将弟弟找来臭骂一顿。

心有多高,脑瘫儿的舞台就有多大

2001年7月,刘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顺利地进入安庆市第三中学读初中。市三中早已得知刘的特殊情况,知道她四肢虽然萎缩,但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他们破例收下了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的身体还是保持着原来的那样,依然只有一米的身高,而由于长期保持坐姿,她的脊柱还产生了弯曲,身体上的变化并没有击倒刘,她学习更加刻苦了。她在日记中写道:“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以及同学们,对我真是太好了,我如果不加倍努力学习,怎么对得起他们呢?更对不起妈妈每天的接送和呵护,妈妈和奶奶、爷爷、爸爸以及所有的家人,都把我当作了掌心里的宝,我没有理由不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一天放学回家,刘在认真地做作业,5岁的小弟弟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刘让弟弟将课本递给她,小弟弟好像没听见,根本不理睬她。刘喊了弟弟三次,弟弟才将头回厂过来,见要他拿书本,没好气地拒绝了,继续看他的动画片。此时,正好奶奶从外面回来,见到此情景,将小弟弟臭骂一顿,随即关掉了电视:“姐姐让你拿书本,你为什么不拿?”弟弟被骂后,噘起小嘴溜一边去了,刘朝他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骂得好,骂得好。”刘陶醉在被家人的呵护中,更加勤奋地学习了。

2003年9月,刘中考分数线达到了安徽省重点高中――安庆市一中,由于学校离家很远,最后,萧霞和女儿商量后,还是决定留在市重点高中――三中读书。一来离家近,二来,刘和这里的老师们相处得很融洽,她已经舍不得离开母校了。

进入高中后,刘的成绩仍始终占据着班级的前十名,尤其是英语和语文成绩,更是出类拔萃,她多次参加学校及全市的英语比赛,总能取得名次。她的作文也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高二分科时,刘选择了文科,她的理想是发挥英语专长,将来做个翻译家,也好找到一条谋生之路。

萧霞依然每天骑着那辆特制的自行车,送女儿到学校。每当同学们看到刘时,都主动地上前帮她背起书包,而萧霞则抱起女儿来到三楼的教室,刘新的一天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2006年3月的一天,刘突然患了重感冒,不得不又住进了医院,这可急坏了萧霞。马上就要高考了,怎么在这节骨眼上生起病来?刘反而显得很冷静,不断地安慰妈妈说:“不要紧,我过两天就会好的。”老师和同学们得知刘重病住院的消息,带上鲜花和笑容,赶到医院来看望她。刘沉浸在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中,幸福的泪花流湿了枕巾。

刘病好后,紧接着就进入高考前的体检阶段。由于刘的身体根本通不过体检,被市招生办无情地拒绝在高考名单之外。这一次还真让刘着急了:“不让高考,那怎么办啊!”萧霞更是急得不行,一次次地找招生办反映情况,希望他们能特事特办,允许女儿参加高考。班主任汪庆老师找到了校领导,希望校领导出面,直接和招生部门交涉,希望高考的大门向每个人敞开,允许刘参加高考。经萧霞和校方的多次奔走和呼吁,招生办终于同意刘参加高考,鉴于刘身体的特殊情况,他们还特别批准刘单独在一间考场里完成考试。

刘自从脑瘫的病被确诊后,外婆买来了一辆轮椅车送了过来,然而,被刘拒绝了,她认为,只要自己一天不坐轮椅,就会有康复的那一天。然而,18个年头过去了,刘的双腿依然无法站起来,如今,马上就要进入考场了,今后将要独自面对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社会,要面对这个现实,不坐轮椅恐怕不行了。

2006年6月7日,刘让妈妈将那辆生了锈的轮椅拿了出来,她坐了上去,信心百倍地要妈妈推着她进考场。

这是一个特殊的考场,考场上只有一名考生,监考老师却是两名。“铃铃铃”,考试的铃声准时响起,刘拿起试卷,先通览了一遍,然后,只见她拿起手中的笔,唰唰地写了起来。窗外,酷暑难耐,室内,刘运笔如飞。20多分钟过去了,刘已做完了试卷的三分之一,这时,不争气的右手开始隐隐地作痛起来,并且,越来越痛,直至坚持不住了。怎么办?难道要放弃吗?难道让妈妈这么多年的心血付之流水吗?想起妈妈这么多年来背送自己上学的一幕又一幕,她紧咬牙,继续奋斗着……

老师见她痛苦的模样,心疼地给她的手做起了按摩:“孩子,别急,时间还多。”刘感激地看了看老师,说了声“谢谢”。

刘顺利地考完了所有科目,估计得分有540多分,妈妈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然而,紧接着又面临一个难题,如果真的考上了大学,会有大学收下女儿吗?萧霞在忐忑不安中又度过了十多天,她在等待着女儿的成绩。

在填报志愿时,刘第一志愿就选择了安庆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主要是因为这所高校在本地,还要靠母亲照料生活起居呢。

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刘取得了547分的好成绩,达到了大学本科的成绩。

12年啊,12年风风雨雨,母女俩携手走过。

成绩出来后,萧霞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之中,她寝食难安,担心安庆师范学院因为女儿的身体原因而不愿意录取她。她又一次来到刘的母校,找到班主任汪庆老师,希望他能和安庆师范学院作些沟通,以便顺利地录取刘。刘也一直是汪老师的得意学生,他非常佩服刘的精神,在逆境之中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不简单,他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放心吧,刘英语成绩这么好,学校没有理由不录取她的。再说,刘的学习精神早已感动了社会,我相信安庆师范学院不会无动于衷的。”汪老师安慰萧霞说。

果然,安庆师范学院被她在逆境中乐观的精神所感动,调取了刘的档案,毫不犹豫地录取了她。

8月2日,当邮政特快专递将盖有鲜红的印章的录取通知书送达到刘手里时,刘兴奋得脚往地上一蹬,奇迹出现了,刘竟然站立了短短的一秒钟。“妈,我被录取了!”刘大声地叫喊着妈妈。妈妈赶紧从厨房里冲了出来,刘脚一软,顺势扑倒在妈妈的怀抱里。

12年,终于盼到了今天,母女俩拥抱着,兴奋地欢叫着。

“妈,你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呢。”

“什么任务?”

“你还得抱着我上大学呢。”

“哦,那当然。”

上一篇爱情随笔

下一篇栽培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