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亚热带湿润气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亚热带湿润气候范文1
山西与陕西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山西,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位于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来源:文章屋网 )
亚热带湿润气候范文2
【关键词】读图技能 区域地理教学
从当前地理考试考题类型来看,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图考图,二是无图考图,地图无疑是测试的核心,因为它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如何读图、析图、用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之所在,区域地理在高中阶段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地图上的信息,分为显形信息与隐性信息,提高读图效率关键在于掌握挖掘地图隐性信息的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利用读图技能,挖掘地图信息的习惯。从读图技能培养方面挖掘地图信息,笔者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1. 塔梯设问法
即充分利用图中体现的信息进行层层设问,以问题的形式把重、难点囊括其中,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印度农业布局”时,图中农业类型多样,隐含的地理信息也多种多样,可设问的角度也就比较多面。
设问(1):在印度有哪些农业类型,大致各分布在什么位置?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格局。
设问(2):在印度,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农业是什么类型?农业类型的这些分布特点如何体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印度农业类型分布的区域差异。
设问(3):印度中部东、西种植作物类型有何区别?印度西部沿海的种植作物也有水稻种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可能种植在什么地形区?
设问目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影响水稻、小麦、茶叶等农作物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也有助于掌握地理环境区域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使用塔梯设问法应注意对地图的观察要体现整体性,设问的角度和方式要体现出地理事象的关联性。塔梯设问能够充分挖掘地图的隐性信息,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迁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和条理化。
2. 比较分析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分析法: 即将表达不同信息的同类地图整合在一起,或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性,寻求差异性。比较相同点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区域发展“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下面就从区域图和特征图两种类型加以比较认识:
(1)区域图的比较。在讲授亚洲时把欧洲作为比较对象,主要围绕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宏观上的比较。同时选择具有明显类比的英国和日本作为微观比较对象:如将”日本轮廓图”与”英国轮廓图”进行比较:从海陆位置上看,两个国家都是岛国;从相对位置上看,分居在亚欧大陆的两侧;从国家海岸线上看,都比较曲折破碎;从地质成因上看,日本主要是内力作用所致,,英国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从交通条件上看,两国都拥有优良的港湾和便利的海上运输;从资源构成上看,日本资源短缺,而英国自然资源则比较丰富些;从气候上看,日本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虽然都具有海洋性,但影响气候的成因不同,气候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从渔场成因来看,两国都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但北海渔场位于大西洋东北侧,北海道渔场位于太平洋的西北侧;从国家经济发展上看,两国都属于发达国家。
(2)特征图的对比。地理环境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差异性,影响差异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水分条件,影响气温和水分的因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等进行比较。所以比较时主要围绕地理成因、极值范围、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例如,将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进行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影响大,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较小,洋流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小,而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大;从分布上来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是东亚独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南美的东南海岸,澳大利亚东岸都有分布。
3、图层叠加法―加法
即将描述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地图,按知识的发展顺序与相关的原理图综合叠加在一起,找出内在联系。地图体现出的是地理要素信息,每一要素就是一个图层,把不同要素叠加在一起,可以从整体把握知识的脉络。例如,将“印度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相叠加,可归纳出不同降水条件下,农作物的类型不同―水稻广泛分布于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印度东北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棉花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的德干高原中部及印度河、恒河两大平原之间。将“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相叠加可以看出,工业城市的布局原则――加尔各答周围盛产煤铁,成为印度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同时周围又盛产黄麻,又是印度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交通便利,接近棉花主产区,棉纺织工业独占熬头。
亚热带湿润气候范文3
1、 杨梅树性强健,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生产成本明显比其他水果低,被人们誉为“绿色企业”和“摇钱树”。
2、杨梅树喜阴气候,喜微酸性的山地士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
3、杨梅原产我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与柑桔、枇杷、茶树、毛竹等分布相仿,但其抗寒能力比柑桔和枇杷强。
4、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
亚热带湿润气候范文4
南北方不是以长江划分的。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为秦岭-淮河一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实际上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虽然只有一线之隔,但是两地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比如: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坡,秦岭以南却是森林和盆地,这是自然条件的最生动真实的写照。
(来源:文章屋网 )
亚热带湿润气候范文5
【关键词】地理;历史;文化景观;气候
0.引言
气候影响文化景观,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不同,其文化景观也不同。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河南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大自然单元的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比较温和,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全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河南的文化景观与河南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1.地理环境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夏代禹时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州”、“中原”之称。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
2.自然景观
河南境内有奇峰耸峙、峻峭巍峨的太行山,重岩迭嶂、气势磅礴的伏牛山,岗峦起伏、溪流蜿蜒的桐柏山,树木繁茂、郁郁葱葱的大别山组成河南的四大山系,其间不乏许多名山奇观,如气魄宏伟、古迹棋布的中岳嵩山,怪石嶙峋、风景幽奇的鸡公山,景色秀丽的云台山,异峰突起、巍峨挺拔的石人山,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河南河流如网,水库棋布,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游览胜地。远眺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黄河,长天无垠、天水一色,给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感。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各具特色的珍珠泉、喷玉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情趣各异。目前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1个,总面积达0.1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岳嵩山、龙门山、鸡公山、云台山和王屋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公园55处。
3.气候概观
河南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
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9.5℃,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C。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6~8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45~67%,年均日照1140.1~2525.5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
河南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南北两个气候带的优点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长,适宜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我国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正好穿过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干流。此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此线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0%,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加上南北所处的纬度不同,东西地形的差异,使河南的热量资源南部和东部多,北部和西部少,降水量南部和东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气候的地区差异性明显。河南西靠广阔的欧亚大陆,东近浩瀚的太平洋,冬夏海陆温差显著,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季风气候对农业有利的方面是主导的,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60%。
4.历史、文化景观
除了有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河南还有很多丰富的人文景观。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河南大地上孕育的千古风流人物多如群星: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和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吴道子等都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留下的大量的遗迹遗物等,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鉴史、可以育人,可以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大作用。
5.结论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为后世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景观。河南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平均年总辐射量456~511KJ/c㎡,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10℃的活动积温4300~4700℃,年降雨量600~800mm,无霜期大多在200~220d,适宜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由于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界的边缘地区,所以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贯穿河南省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的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河南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的美称,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因为河南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河南在历史上和现在社会上都占着重要的社会地位。河南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景观,与其当地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周克前.河南历史气候研究.气象出版社,1990,07,04.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l).
[3]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04,中华书局,1986.
亚热带湿润气候范文6
1、黄山,简称徽或黄,安徽省地级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为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
2、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下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常住总人口137.37万人。2015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9亿元,比2014年增长6.1%。
3、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
4、黄山古称徽州,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派盆景等影响深远,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菜是中国菜系之一。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