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拉萨的天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范文1

【关键词】照顾差异 引导差异 发展差异 促进优化

“差异教学”是指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法。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运用“差异教学”进行操作呢?促进优化发展是差异教学模式必须达成的目标,优化发展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锻炼与展示的机会。

板块一:课前引入期待,照顾差异

解读:

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对基础知识能力的储备:能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够在预习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未知和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事物,而“拉萨”对于学生是好奇向往的对象,由此学习关注程度值得期待。课前播放富有浓郁风情的音乐,欣赏一幅幅美图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目的是让他们对拉萨有了初步整体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心理接受度。

感悟:

教材、网络与学情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本身就是尊重差异、照顾差异的一种方式。

板块二:选择以读代讲,引导差异

解读:

方式1:目的性引导

在词语出示中,有目的地选择了能够体现拉萨的天空特点的词语,然后再高要求,选择其中的词语说话练习,描述拉萨的天空,这个过程,孩子们的表现不一样,有的孩子在词语运用及概括上很擅长,但有的孩子就稍微薄弱一些,以强带弱,整体提高。抛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寻找答案,自我感知,通过不同层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再师生交流,希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朗朗的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交流预设一: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里,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蓝宝石,晶莹、剔透,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会是多么诱人呀。出示天空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美这湛蓝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因为它是一座――(引说:日光城)

师:拉萨的地理位置独特,海拔三千多米,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所以天空才会这样与众不同的湛蓝、透亮。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对于词语教学,本册教材第二课介绍了“无字词典”。在本课的生词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了“无字词典”的理念,利用了课件中的图片再加以教师的适当引导去理解。)

交流预设二: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天空是这么蓝,一切都被这蓝所浸透,所包容了,这天与地之间仿佛融为一体了。难怪人们会觉得伸手就能碰到蓝天。这不正是拉萨的天空带给我们的联想么。难怪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掬”是什么意思?――用双手捧。做做这个动作,(找出有对比的两个学生到台前演示)你看他们俩的动作哪一个更标准呢,对呀,这才叫做“掬”。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那蓝天就成了什么?(碧蓝的湖水)

当我们仰望这天空时,感受到的仿佛是一池碧蓝的湖水,可其实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神奇呀!请把你这样的感觉送入到这两句话中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帮助后进生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引导孩子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预设三: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这一段是这个课堂上的中心点,每一段的学习和朗读最后都会回到这一段,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朗读和交流,能使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在感受和情感上得以一次次的升华。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方式2:赏图精读,悟景悟情

解读:

集体欣赏图片,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朗读和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们能够充分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并获得言语美感。因拉萨的天空本身就是美的,所以学生读起来,这种语言美感自然就呈现出来;言语的形式也能体现美感,如:“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晶莹透亮的蓝宝石,怎么不让人觉得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明洁。”这又展示出语言的节奏美。整篇文章从内到外,无不透着美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作为情感线索贯穿全文,牵引着学生对拉萨的欣赏和喜爱的情感步步深入。

感悟:

尊重学生学习方式差异是尊重学生差异的关键,尊重差异的教学模式必须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只有学会自主选择,才会自主探究,从而引导差异发展。

板块三:创设练笔机会,发展差异

解读:

在学完课文之后,师生情感将有一个升华的过程,我设计了写小诗“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 )。”这样的环节,配以动人的旋律,灵魂仿佛已经到达这么美的天空下。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师:这首诗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题目就叫《拉萨的天空,我爱你》,一起朗诵。

(板书:我爱你,加在题目后面用红笔,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感悟:

差异教学模式必须达成的目标便是促进优化发展,优化发展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锻炼与展示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用懂得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创设练笔情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展示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上完了这堂课,我对差异教学模式有了自己更深的理解,也对以后的阅读课教学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在差异教学模式探索的路上,我相信,只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学生们便可以在语文课上,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中国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感受文章中包含的真情实感,让全班的孩子们都能体验到美的震撼,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拉萨的天空范文2

我爱你。

因为你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拉萨,拉萨,

我爱你。

因为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拉萨,拉萨,

我爱你。

因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

显得更加秀丽。

拉萨,拉萨,

我爱你。

因为河畔草地的对照,你湛蓝的天更加明洁。

拉萨,拉萨,

拉萨的天空范文3

为了传说中神奇而美丽的格桑花,为了梦境里圣洁而纯朴的古城拉萨,我在盛夏――格桑花开得最灿烂的季节来到雪域高原,找寻心中像阳光一样热烈的幸福。

列车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高原上的云朵像洁白的羊群,在天空中悠然地飘着,盛开的野花伴着和煦的清风,自由自在地摇着。天际线上有一只矫健的雄鹰,钢铁般的羽翼划出直直的轨迹,振翅消失在天的那一边。

这里的一切都是悠闲、快乐的。

我们来到了拉萨。这里和其他城市一样繁华、热闹,超市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咖啡馆里歌唱着雪域高原的浪漫,布达拉宫对面的喷泉广场有绚丽的灯火。

只不过,这里的天空比任何地方都纯净,阳光比任何地方都明朗,身边的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容。极目远眺,看得见重峦叠嶂的群山。这里是拉萨,传说中开着八瓣格桑花的地方。

湍急的拉萨河唱着山歌奔向远方,种满青稞的田野里,农民淳朴而满足地微笑着。绿油油的青稞地旁流淌着一条清亮的小河,清亮的水波映出一片明朗的蓝天。长着野果的树上坐着一个顽皮的孩童,小手一扬,一架纸飞机飞向梦里的天空。

我没有看见格桑花,却看到了一个幸福的拉萨。

我看到大昭寺摇曳的酥油灯的火光中,虔诚的信徒双手合十,向心中的神明祈祷;我看到蓝天下铁路边,慈祥的老阿妈摇着转经筒微笑;我看到公路边,小孩子们跳着热烈的锅庄舞。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简单、纯朴,也只有这些像拉萨河一样充满激情、清澈单纯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看见一片开满野花的广阔原野,我看见高耸的银白色雪山,看见念青唐古拉山的牦牛,看见扎什伦布寺的雄鹰。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的纯洁与自然。这样的冰清玉洁落落大方,是雪域独有的气质。

格桑花并不出众,它的颜色并不那样艳丽,花瓣也并不那么丰满。它之所以被称为幸福花,是因为它和幸福的藏族人民一样,是简单而朴实的。

拉萨的天空范文4

一、激发浓厚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我在教《家》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移动鼠标送小动物回家。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高高举起了小手,参与的兴趣很浓。我所提的问题,他们乐于回答,语言表达丰富精彩。当时,我非常惊讶,原来学生个个都很聪明,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创设生动的情境

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拉萨的天空》一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拉萨天空的喜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拉萨的天空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拉萨天空的“情”也难以激发。

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拉萨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我请大家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课件,学生听着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梦一般的画面,仿佛来到了神奇的拉萨,看到了湛蓝透亮的天空,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然后让他们睁开眼睛,看到大屏幕上一片蓝晶晶的天空,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学生都惊呆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拉萨。在优美的意境中感悟文本,教学效果怎能不理想呢?

三、激发思维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创设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乌鸦喝水》这一课,我播放了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很快体会到乌鸦的聪明。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没有小石子,你能帮乌鸦想出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把故事推向了,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经过讨论,有人认为可以给瓶子里插一根吸管或者空心麦秆,乌鸦用嘴一吸就可以喝到水;用嘴往瓶子里衔沙粒,水位升高就可以喝到水;用嘴在瓶子有水的地方啄一个小洞眼……

四、培养表达能力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学生能在这一情境中,交流互动,真正在“活动”中操练口语,学会表达,传递信息和情感。

在《小苹果树请医生》口语交际教学中,我边播放幻灯片边讲故事,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等我讲完了,让他们上台表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动作、语言、表情都十分到位,赢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同时,我的内心也被震撼了,享受着这份成功的喜悦。

五、拓宽视野

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亲自体验的。小学生年龄还小,不能每件事情都能立即尝试。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孩子实现梦想。我讲到《家》这首诗歌时,有这样一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要让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名胜古迹、地大物博,我播放课件:北京天安门、万里长城、秦兵马俑、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学生看得全神贯注,情不自禁地喊道:“哇,祖国太美了!”孩子的心中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为做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并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多媒体信息技术拉近了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世界之大,五彩缤纷。当学生没有时间和能力了解的事物,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体会,有如身临其境。

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有未来的发明创造。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会打开学生想象的心灵之门。

拉萨的天空范文5

一粒粒春的叶苞打开……打开

繁茂举起天空,麦浪摇撼着村庄,钢架拔高了城市

向上!向上!向上

热气勃发,热情绽放

中国,季节走进奔放

不再是憧憬

不再是幻想

路灯愈点愈亮

空调“上山下乡”

水稻酝酿着与玉米看长

“频临倒闭”拓开城市的广场

远方,高速路开辟荒凉

新闻播报:铁路抵达拉萨,冻土开阳

世界的眼球从此聚焦东方

这一切是那么美好

又是那么美妙

历史的影子曾在“洋油”灯下拖得好长……好长

萤火之光在机械的哼哧中闪得匆忙……匆忙

晦涩凝滞空气,蚊蝇肆扰乡村,无序作弄着城市

散漫!散漫!散漫

胸闷的中国张合着山川与河流

烦躁不安

渴望酣畅淋漓

乡村的水泵痛快地吐纳

工厂的流水线自如地挥洒

渴望惊天动地

飞船划开迷

惘与诧异

海尔站在华尔街很是帅气

战舰踏平汹涌

回头看,城市广场

——幼儿的手沾着晨露游戏,祖国和他一起

蒸腾而起

渴望有电,渴望有红色的讯号

从长安街到村庄,从心脏到神经末梢,从肌体到每一粒细胞

哦,我的祖国

大亚湾展开了长臂

三峡大坝屹立

太阳圆润如新

天空清澄如洗

哦,亲爱的人们

乌云压城的日子不再了

河流泛滥的景象不再了

听啊,太阳急促的鼻息

看啊,季风的示意

让炽热蒸腾我们的血流吧

让血流澎湃成黄河长江吧

推灵魂矗立成塔

拉萨的天空范文6

一、联系生活,感受情境

文章源于生活,能真实地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追溯源头,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理解文章的思想立意,体悟其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游》一课时,结合课文中“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的学习,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让学生认真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争先恐后地说着:“这朵像白兔,那朵像山羊”“这朵像马儿,那朵像小狗”……接着,又带着学生回到教室进行《秋游》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有了直接的体验,感受了生活情境,对课文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的情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真真实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绘画,再现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不但可以再现课文中的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教学《拉萨的天空》(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认真看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鲜明的拉萨天空蓝宝石般的形象: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映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在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中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

借助绘画不仅可再现情境,还可以凸显文章的深刻含义。如教学《这儿真好》(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好比是荒岛;然后在纸上先画一只小熊,一张纸上就只有小熊,也就是荒岛上只住着小熊一个,它显得很孤独;接着根据课文内容再画云、树、草、花、小动物们……于是,一幅充满生机、美丽的小岛图画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图中的小熊也不孤单了,这幅图就好比是小岛,学生就如同在岛上生活过一样,真实地体会到了美化环境、爱护环境的意义。这样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在快乐的绘画中领悟课文内容,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三、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籁之声。音乐与文学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许多大诗人以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旋律,每一首诗便如音乐般让人陶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王二小》(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时,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渲染情境,并让学生呼唤着王二小的名字,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使教学获得了情真意切的真实效果。

四、借助表演,融入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角色,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寓言故事也是情有独钟。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如教学《狼和小羊》(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时,在分角色朗读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头饰(凶狠的狼和温和的小羊),让学生戴着头饰一边朗读,一边表演,学生都非常有兴趣,争着表演、朗读。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表演融入课文情境,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充分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像狼一样凶恶的坏人要做坏事总是能找到借口的,对它们光讲道理是不行的的道理。

五、实物演示,强化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来演示情境,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课时,初读课文,老师和学生心中都充满疑惑,苹果横着切真的会出现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吗?为了揭开这个谜,学生分组带来了苹果,课堂上现场做实验,面对真实出现在眼前的五角星,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