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母亲的短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母亲的短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母亲的短诗

赞美母亲的短诗范文1

【关键词】合唱歌曲;陆在易;《祖国,慈祥的母亲》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99-01

陆在易,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他在音乐领域具有极高的造诣,特别是在艺术歌曲和合唱创作领域表现出来的高超艺术水准,获得了音乐界广泛赞许。其经典合唱作品《祖国,慈祥的母亲》凭借独特的思想艺术性,被各音乐院校选入声乐教材。其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挖掘和思考。

一、永恒的大爱关怀

陆在易在改革开放之后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牵挂着伟大祖国的前途命运,而这也成为其艺术创作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虽然陆在易先生的艺术创作可以分为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期,其创作特征也有所不同,但是这种胸怀祖国的大爱关怀一直贯穿始终。这种大爱不仅表现为对山川土地的爱,更表现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这种大爱和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爱国情结可谓一脉相承。[1]

在改革开放之初,陆在易先生为了更好地表现其“大爱情怀”,他对创作的每部作品都要进行精心构思,以最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和音乐语言,塑造这一特定的“大爱”形象。当读到张鸿西先生所写的一首短诗:“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赞的赤子心灵,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闪光的美妙青春。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长江黄河欢腾着深情,蓝天大海储满着忠诚。”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激情,于是创作出《祖国,慈祥的母亲》。

合唱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是作者发自内心来赞美祖国的,真心为祖国的发展与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感到骄傲。每个人在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曲时,都会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爱戴与自豪。

二、《祖国,慈祥的母亲》的艺术特征

(一)结构与风格特征。《祖国,慈祥的母亲》从演唱风格来看,前半部分突出叙事性,后半部分突出歌颂性,前后两段具有明显和强烈的感情对比。从整体来看,该曲的前奏饱满而富于激情,在进入合唱之后,第一段声音浑厚有力,主要表现深情的倾诉;第二段柔美温婉,表达了赞美之情。此外,两遍演唱之间充满线条般的自然起伏,给人一种荡气回肠般的感受。[2]

(二)节奏特征。《祖国,慈祥的母亲》在节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的创造性应用。这种节奏型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作曲家的刻意而为,都是其抒发对祖国母亲深厚情感的重要方式。

《祖国,慈祥的母亲》在节奏方面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交替进行。三拍子连绵起伏的效果对歌曲本身的抒情性表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连续的“三连音”也使乐句之间的衔接更为流畅。这种交替出现的节奏类型还塑造出情感上的一种轻重缓急的交替,可以为演唱者和欣赏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反思与回味空间,使每一个人都能充分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深厚情感。[3]

(三)旋律方面的特征。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二度下行,然后再以三度、四度上行的音阶。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整个乐段朴实真挚。进入第二乐段以后,陆在易先生用一个半音阶八度级连续上行将整个乐曲推向四个乐句组成的。之后的尾声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顶针写作法,不仅再现了全曲的主题,还从情绪上对歌曲开始的疑问进行了确切、肯定的回答。歌曲的最后,作曲家采用八度弱音的跳进进行收尾,让欣赏者徘徊于无限遐思之中,给人一种余音绕梁、意犹未尽之感。

《祖国,慈祥的母亲》在曲调上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和声小调体系。从整体来看,和声组织以及柔美的旋律极大增加了歌曲本身的抒情性,反映出人们在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深深的爱国之情。

(四)钢琴伴奏方面的特征。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钢琴伴奏与歌曲旋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在易先生在创作《祖国,慈祥的母亲》时特别注意钢琴伴奏的设计,其展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同样值得我们深思。该乐曲钢琴伴奏的和声组织最能体现作曲家的艺术造诣。无论是三连音的运用,还是第一部分结束后的“回归体验”,都体现出和声这一音乐形式对作品内涵表达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祖国,慈祥的母亲》是利用西方声乐题材表达爱国之情的经典之作,是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陆在易先生是一位生活在现代音乐迅速发展时期的伟大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的伟大作曲家。他在艺术生涯中始终坚持歌唱性、抒情性和艺术性的创作原则,始终坚守那份对祖国赤诚爱恋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朱裔文.“传统中有发展,创新中有鞒小薄―《祖国,慈祥的母亲》之简析[J].名作欣赏,2011,30:175-176.

[2]骆定海.浅析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创作手法[J].民族音乐,2016,04:63-64.

[3]王秋诗.心底里流出来的天籁之声[D].沈阳音乐学院,2014.

赞美母亲的短诗范文2

我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曾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在培养孩子写话能力方面进行过尝试和摸索,初有成效。

一、确定主题,从关注孩子生活、情感、情趣入手

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画他们擅长的画,他们饶有兴趣地作完画后,往往急于向自己的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大作”,表达自己内心压抑不住的欣喜。此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笔写自己画了些什么?想把它送给谁?孩子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常闪烁出创新的火花,笔下流淌出美妙的文思之泉。由此看来,我们要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深入挖掘写话的题材。

二、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孩子任意选择角度去写

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孩子们走向自由,可以营造一种欢乐的氛围,孩子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表达的冲动、灵感将会一触即发。游戏还能有效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想,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表达的强烈欲望。另外,游戏本身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孩子们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记录,孩子们写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回忆的过程。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仿写,将阅读欣赏与写话结合起来

1.仿写课文短诗、长句。

2.仿写人物、画面、活动等。

3.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既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有大的收获,又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看图写话的创新

看图写话是培养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都曾在这方面下过工夫。我们在做这一类指导时,往往觉得孩子写出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血肉的。其实,细细观察,我们的孩子特别爱看动画片,往往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与自己的伙伴聊起动画片,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如果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那一定会非常精彩。

孩子们的另一大爱好是看漫画。他们能从画面人物的神态、动作中了解到故事的内容,有时暗暗发笑,有时哀叹声声。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作,孩子们定会笔下生花。

三、创设情境,记录人物对话

孩子们喜欢玩“过家家”,乐于扮演其中的人物。我们事前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进行表演,由其中人物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说话训练,之后,让孩子找到自己最好的伙伴,各自挑选喜欢扮演的角色,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记录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组合起来,形成人物对话片段。这一过程既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又能体现自己的语言特色,还能在此过程中享受到写话的乐趣。比如:教师家访中与家长的交谈、在奶奶带领下去医院看医生的过程、去超市帮妈妈购物与收银员的交流、在外遇上突发事件给家中人打电话……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说话处事有讲究。

四、根据词语编写故事

随意给出几个词语,让孩子们用这些词语创编成一个小故事。这既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孩子们在愉快的创作中锻炼写话能力。

五、改写童话,续写故事

童话是孩子们的乐园,它能让孩子的想象起飞。在阅读童话的基础上,请孩子们对结局和情节进行改写也是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情。

六、抓住时机,制作卡片,写上片言短语表情意

母亲节来到之际,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心意卡,写上对妈妈的赞美、问候、感激之词,既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渗透了亲情教育和人文关怀。

教师节前,教孩子们制作小礼物或写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用不同的语言夸夸每位任课老师,给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对制作精美、语言独具特色的作品可以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励孩子更加努力习作。

四季的更替、变化也将给孩子带来一份惊喜和欢乐,可以引导孩子以拟人的方式给春姑娘、夏哥哥、秋阿姨、冬婆婆写写信,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们难忘的记忆,引导孩子们及时记录校园趣事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七、大自然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观察大自然,写三句话日记

从一草一木的认识到小虫、小动物的生活习惯,既是孩子们要学习的,又是孩子们极其渴求了解的。把一盆花搬到课堂,从叶子的形状到花的芬芳,从花的名字到最初的产地,从生活的季节到养花的方法,都是学问。在教师介绍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对所知道的知识进行记录。

提倡孩子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每天(或每周)根据变化写几句话日记(周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便没有任何的作业压力,还能有更多的收获。

八、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同一主题的填空式的写句训练,将课文的教学与写话创新结合起来

例.教学《假如》一诗时,可以这样设计以下练习来进行延伸拓展:

假如我有 ,

我要 ,

让 。

这样的填空设计,既减少了写话的难度,又达到了发展孩子思维、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目的。

赞美母亲的短诗范文3

关键词:劳伦斯 诗歌主题 爱情 自然 死亡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等早已闻名于世,我国的读者对他的小说也十分熟悉。他的小说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实,劳伦斯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贯穿于他整个的写作生涯,在他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正如劳伦斯自己所说,他的许多诗歌构成了他的情感与内心生活的传记。劳伦斯的诗歌是他生活经验和创作激情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他的诗歌意象鲜明、寓意深刻、措辞巧妙,诗歌技巧可与叶芝、艾略特等著名诗人相媲美。劳伦斯的诗歌是他一生欢乐与痛苦的记录,是他思想感情、人生哲学的重要见证。劳伦斯的一生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现存秩序充满矛盾的一生,也同时是他与夫人弗里达成功婚姻的幸福的一生。诗人劳伦斯是与小说家劳伦斯同步趋向成熟的,而这又与他人生的成熟正相吻合。所以想了解劳伦斯复杂又多变的一生,就应该了解他的诗歌。劳伦斯的诗歌涉及面很广,他在诗歌中描绘了生命、爱情、自然和死亡,这也正是他曲折生活的反映。赫利・摩尔在《劳伦斯传》中说他“在诗中表现了画家的眼力,也表现了诗人的眼力,不仅抓住了事物的形象,也写出了事物的动态;并且具有动力美感的一面”。劳伦斯一生的诗歌创作共有十几部诗集,其中著名的有《爱情诗与其它》、《海湾》、《瞧!我们走过来了!》、《鸟兽花草》、《三色紫萝兰》、《荨麻》、《最后的诗》等。在诗歌创作中,劳伦斯大多以自己的经历、体验入诗,以抒情为主体,具有浓郁的自我色彩,他的诗歌特点之一就是展现了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心灵的内部活动。劳伦斯曾经长期是政治、文学、伦理等方面的争论焦点,也是二十世纪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英国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仍被查禁。不过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摆脱习俗的桎梏,从艺术上、思想上接受了这位作家。劳伦斯自己曾说过,他自己要在三百年后才能被人们理解。艾略特也曾说过“劳伦斯的作品是现代文学流派所呈现的艺术魅力的最佳范例”。

从劳伦斯的诗歌内容上讲,他的诗歌大致分为早、中、晚期三部分。他的早期诗歌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爱与恨、兴奋与恐惧、美好与丑恶等对立因素。爱情是他早期诗歌的重要主题,有一首题为《樱桃盗贼》(Cherry Robbers)的短诗中写道:

长长的黑树枝下,串串绯红的

樱桃像红宝石闪烁于

东方少女发间,宛若血

在每个发卷下滴落。

亮晶晶的樱桃下,有三只死鸟

翅膀紧紧扣着:

白脯画眉与一只乌鸦,小强盗

被染成了红色。

一个姑娘站在草堆下冲着我笑,

樱桃在耳际坠着――

向我献出她的红果:我得知道

她是否有眼泪。

诗人并没有着意对少女进行描写,而那三只企图盗取樱桃的死鸟却证明,她对爱情是多么的专一执著。贯穿全诗的意象是红红的樱桃,它代表着成熟,又象征着爱的奉献。劳伦斯与弗里达的爱情经历也生动地记载于他早期诗集《瞧!我们走过来了!》中。在这部诗集中,劳伦斯歌颂生活、赞美爱情,它是劳伦斯夫妇婚姻生活欢乐和痛苦的记录。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带有很大自传性的小说与他的早年生活很有关系,小说描述了保罗与母亲远远超出正常的母子之爱,这在弗洛伊德心理学上被称为“恋母情结”。这种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在他的早期诗歌中也有所反映,他的早期作品中《钢琴》(Piano)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首。这是首带有自传性的诗歌,劳伦斯青少年时期由于父亲粗犷暴躁,常与母亲发生冲突,所以他的感情渐趋向母亲,成为“母亲的劳伦斯”。因而他无法摆脱母亲的影响,无法独立发展自己的情感和人格。诗人这个时期中已无法摆脱的“恋母情结”及其带来的心理上的困惑正是《钢琴》的主题。

幽暗中,一个女人对我唱着柔和的歌;

把我引入回忆,直到眼前重现昔日情景――

一个孩子坐在钢琴底下,在钢弦轰鸣中央

依偎着母亲的纤足,听她微笑着歌唱。

……

此刻哪怕歌手突然爆发出喧声强烈,

黑色大钢琴也热情奔泻。童稚的日月

已经把我迷住,我的男子气概已没入

回忆的洪波,我像孩子似地为过去哀哭。

诗人感情激动,一任唱歌的女人牵引,身不由己的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先是被往事的洪流淹没,真实的存在被淡化,衬托出如烟往事的辉煌,诗人只能无助地哭泣以排遣陷入精神上的困境而难以自拔带来的愁绪。另外,两性之间的关系在劳伦斯的小说中是经常探讨的主题之一,在他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这一主题。他认为一对的男女,一对夫妻犹如磁铁的两极,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男女之间的爱总是充满着两个对立的自我,或者个体之间可怕的冲突和斗争。爱总是二位一体的,甜蜜和谐的爱与冲突尖锐的感官满足的爱二者共居与一个爱之中。如他的《爱的交战》中表现了爱的悲哀和爱情带来的失落感,在《农场之恋》中又表现了接近死亡的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伦斯经历了战争的悲愤、疾病的折磨以及他的《虹》禁印的不幸遭遇,他的诗歌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在这个充满神秘的自然界中,诗人凭借着对非人生物的一种近乎神秘莫测的洞察力,发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就在与它是一个神圣的历程。在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集有《鸟兽花草》、《三色紫罗兰》等。他的诗歌使人感到:植物有情,动物有智。他中期的代表作《蛇》(Snake)更是独具特色,诗中着意刻画了诗人面对蛇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心理,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表达了诗人对人和自然,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写道:

头慢慢地伸进那阴森森的窟窿,

他向前拱动着身子,舒展开肩头。

忽然,一种恐惧,一种抗议,把我笼罩。

他不该退向那个可怕的黑洞,

故意走向黑暗,把身子投入那深渊。

……

在我眼里,他恰似一位君主,

遭放逐的君王,流落在阴曹地府,

而如今正是他再次加冕的时候。

失去了解释一位君王的

天赐良机,

我要忏悔

为自己的渺小。

蛇在诗人看来就好像是一位神明,一位流落在阴曹地府的君王。蛇在这里是一个象征,一种神秘力量。总之,代表自然界的蛇与人类一样同为上帝造物,他们不是不可相通,没有共同之处的。诗人认为,人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是应当相互尊重和爱护。

劳伦斯的晚期诗歌则致力于对生命问题的探讨,他歌颂死亡,赞扬新生,告别现在的旧的自我,追随将来的新的自我。劳伦斯认为经过痛苦的死亡后,便会出现生后的欢乐,只有在死亡中才能复生。这些观点都在他晚期诗集《最后的诗》中有所体现,这本诗集是以《凤凰》一诗结尾的,该诗的主题与郭沫若的《女神》中的《凤凰涅》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描写死而复生。这种自焚,再由灰中再生的意象是该诗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在另外一首代表作《灵船》(The Ship of Death)中,诗人写道,秋天的苹果掉在地上腐烂,释放出种子来获得新生,灵魂也是如此。人死之后,灵魂逃离躯壳,告别自我,走向通往湮灭之乡:

该走了,向自我道一声告别,

从掉落的自我中

寻找一个出口。

……

造起你的灵船,造起你的避难方舟,

装上食物,装上蛋糕和甜酒,

为了通往湮灭的黑暗的航行。

在这里灵船的意象与凤凰类似,作者是借助于他们来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对死亡的期盼,以及对死后复生的向往,从而寻得心声,获得自我的实现。

劳伦斯在《新诗》序言中写道:“诗歌通常传达的或是遥远未来的优美缥缈的声音,或是过去圆润的声音。”他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的正是这种观点。他的诗歌是他人生的写照,是他思想感情的见证。在写作手法、艺术形式上,劳伦斯用惠特曼式的自由诗的节奏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劳伦斯说“自由诗是或应该是诗人即时即兴地直抒全部胸臆”,他还善于运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他的诗歌中,鸟兽花草、江河日月都能获得象征意义。劳伦斯极力避免他人的影响,遣词造句大胆新鲜、机巧明快、结构自由。简而言之,作为英国最独特又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虽然他的小说早已闻名于世,但他的诗歌人们却知之甚少,其实诗歌同样是他人生的写照。但愿读者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述能对诗人劳伦斯有初步的了解,了解除了小说家之外,他还是英国二十世纪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

参考文献:

[1]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辜振坤.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郭群英等.二十世纪英美文学研究.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

[4]王佐良等.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上一篇社会融资规模

下一篇相思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