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教风学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风教风学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1

要想形成良好的“三风”,需要院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统筹协作和师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但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部门之间、院系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这也是导致“三风”建设无法在深层次开展的直接原因。并且,有些部门领导对“三风”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导致“三风”建设无法持续推进,有的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和巩固“三风”建设成果[1]。

2“三风”建设的方法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三风”建设对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重要意义。第一,“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三风”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校职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去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三风”建设关系到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良好的“三风”有利于老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增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第三,“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三风”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凝聚力,使得他们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地提高学校法的科研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2.2练好内功、提高素质第一,领导要注意自身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这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干部身处高位,影响着“三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指挥、协调着学校的科研、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活动。第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服务学生的情怀,不断地强化在专业的领域的学术修养,修生养性,成为一个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立德修身的垂范,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公德上都成为学生的典范。第三,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言行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风教育,鼓励学生在学识和技术上大胆专研,为他们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2.3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三风”建设,组建“三风”建设小组,制定总纲领,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和指挥,而各部门、各院系制定的计划方案,经建设小组研究通过后,再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次,各部门、各院系在实施计划方案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根据“三风”建设的总纲领,积极主动地向其他部门学习、相互促进,既要完成自身的目标和任务,也要注意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三风”建设的拼图[2];最后,部门、院系之间工种的中心是其制定的计划方案能在师生间得到顺利的实施,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师生在建设“三风”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三风”的建设的主力军。

2.4建章立制、巩固实效针对“三风”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一,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对对规章制度进行删减和增定,尽量使各种章程合理规范;第二,建立强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奖罚明确,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一视同仁;第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树立先进的典型,促进师生拼搏进取精神的形成;第四,把“三风”建设纳入到院校部门职能、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学生操行的评定中,不断细化考评规则,增强考评的操作性,保证公平公正。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2

地方高校是高校力量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重点高校对地方高校的冲击越来越大。地方高校要生存,质量是关键。高校办学质量主要以教学质量来衡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狠抓教风、学风。

一、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优良的教风、学风是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是这一主题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作为学生,是参与者和代表者。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才能创建积极向上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增强。优良的教风给人以启迪,优良的学风给人以熏陶。优良的教风引导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促进优良的教风。

优良的教风、学风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市场化,高校招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招足招好学生,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竞争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就对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差,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削弱所培养的人才的竞争力,影响学生就业,从而危及学校地位,影响招生数量和质量、办学规模和效益。地方高校本身和重点名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中,地方高校的生存更是岌岌可危。因而优良的教风、学风不但是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且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当前教风、学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虽然各地方高校想尽一切办法,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但是当前的教风、学风建设还是存在认识上的、操作上的诸多误区。

1.认为教学质量问题是学风问题,忽视教风建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教学质量主要是学生的因素、学风的缘故,从而忽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教学效果如何,往往通过学生成绩来检验,由于生源质量、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补考甚至重修。学生成绩差、科研水平低,作为管理部门、管理者普遍认为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忽视过程的管理与职责。

2.认为抓学风问题是思政部门的事,忽视教师的关键作用。学风建设离不开思政部门的教育和管理,但又不仅仅是思政部门的事。从职能部门看,学风建设既有思政工作系统,又有教学管理系统;从实践人员看,既有专门的教育管理部门,又有全体教职员工;从涉及的领域看,既有全体校园人的因素,又有校园文化、环境等物的因素。所有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而人的因素中,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3.重视以学风促进教风,忽视教风对学风的推动作用。多数高校由于在师资水平上参差不齐,而且学生的授课教师来自不同的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在抓学风、教风的时候客观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存在以抓学风来促进教风的思想和行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师的学识水平、学术能力、道德品质、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教风和学风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考勤、纪律放任不管,不虚心接受学生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只教书、不育人。这样的师德师风严重影响优良教风的形成。

5.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多学生由于没有了压力、管理与监督,缺乏自我学习的习惯,不可避免地放任自己,沉溺于网络、情感世界,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出现厌学、逃学现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修养。上课时迟到、旷课、收发短信、接打电话、讲空话、甚至谈恋爱已经屡见不鲜,考试作弊禁而不止。由于大量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学风日益削弱,教学质量滑坡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三、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要理顺教风与学风关系,多管齐下。教风和学风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密不可分。无论教风还是学风都要受到社会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就教学本身来说,学风主要是受教风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不能只抓学风不抓教风,或者希望通过抓学风建设来促进教风建设。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必须理顺教风与学风关系,认识到教风与学风的互动性。我们要切实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提高教师风范,树立教学相长、教风带学风的观念。教风和学风建设不仅仅是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学校党、政、工、团、学、后勤等所有的部门,只有各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多管齐下,做好教风、学风建设的工作,才能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要以教风推动学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学风主要是受教风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集中于课堂,而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能够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能不断调节教育外因与学生心理发展内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是认识的客体,主要是受教师的学识、教师的人格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在教风、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风的好坏,好的学风是由好的教风带出来的。

3.要严格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地方高校要坚持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构建和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对教师要严格整个教学过程,加强监督,特别强化课堂组织与管理,加强考勤。学院、学校教务部门、督导要及时检查、反馈对教师的检查评估信息,合理制定学生评教指标,合理利用学生评教结果。对学生严肃校规校纪,加强考纪考风,提高学生严守纪律、努力成才的自觉性。

4.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以精湛的技能带动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文化层次,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增加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如有些高校实行的青年教师导师制,作为具有教学、科研高水平的导师要尽心尽力指导青年教师,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不要流于形式;作为受指导的青年教师要珍惜机会,多倾听、探讨导师的教学经验,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不仅提高教学技能,更提升科研水平,完善人格。

5.学生要提升自身素质。学生要加强自觉性,学会自主学习,增加责任感。大学时代是人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这恰好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和自我成才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大学生要勇于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敢于接受市场经济的各种冲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自己的力量建设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宋改敏,吴仁艳.论高校教风的成因及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09-311.

[2]熊友华,钟丽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3]刘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推动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J].经济师,2006(4):99-100.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3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84-02

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各校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了实现创办国内一流民办高校的目标,在同类院校的相互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民办高校必须持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保证在市场经济中免遭淘汰,而学风建设正是综合实力竞争中至关重要的软实力。优良的学风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保障民办高校出口人才的顺畅和进口人才的旺盛,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

笔者多年在黑龙江东方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深入到省内同类民办高校调研工作,参加学习、培训等,通过所掌握的数据和材料,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从学习动机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适应社会,找份好工作。从课堂效果看,专业课与政治、数学、大学外语等公共基础课相比,前者更受到学生的重视;从课型上看,理论课与实践课相比,更愿意参与实践课,在参与实践课的学习中,学生更容易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与教师互动。从学习能力看,二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于三表学生,二表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做到持之以恒,而三表学生学习兴趣消退较快,努力程度相对较差。从年级分布看,一、二年级更有组织纪律性,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强,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考虑问题越来越多,落实到学习上的行动相对较少。

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状况极其不平衡。有些班级建立了良好的学风,学生勤奋向上,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较强,近1/3的学生能考上研究生,甚至以前几名的成绩考上“985”院校。而有些班级的学风与之相比就有明显的差距,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愿意学习、不会学习、不好好学习的问题。有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热情不高,上进心不强,被动应付学习;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效果不明显;极少数学生不好好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和制度,上课迟到、逃课,甚至考试作弊。

1.学习目的明确,但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从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反映的情况看,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学习计划的制订、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阅读、参与学术讲座等方面则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反映出学习习惯较差,甚至1/8的学生表示完成作业时偶有抄袭,并且很少阅读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籍。在课余时间分配上,用于主动学习的时间不足1/4,用于上网等休闲娱乐的时间却占到一半以上。

2.有学习欲望,但缺乏学习精力投入。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认可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个人也有学习的欲望,但落实到计划和行动上的精力远远不够,尤其受社会金钱至上、强调物质享受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表现出较明显的实用主义思想和对物质条件的挑剔。一些学生比吃,比穿,比用,讲名牌,求档次,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上,对生活条件的要求高于学习条件,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对学业追求的轨道偏离。

3.兴趣不高,比较浮躁,学习流于表面化。民办高校部分三表学生因看不到自己毕业后的光明前途,又缺乏良好的社会心态等原因,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较大,情绪浮躁,在学习上存在得过且过心理,对待知识不求甚解流于表面化。这种状态集中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对学业、生活缺乏规划等现象,即使有目标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部分大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有抵触心理,外聘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被看成是对他们的歧视,对成功有着不切实际的眼高手低式幻想,这种浮躁心态使他们对个人成功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这也是学风建设的一大阻力。

(二)原因分析

1. 从社会层面看。当前,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对学校和学生都有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往往很快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消解。

2.从学校层面看。首先,民办高校相对公办大学而言历史较短,缺少足够的培育优良学习风气的文化积淀,抓学风建设也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学风建设怎样抓和如何搞,缺乏必要的系统思维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例如,考试前泄题,考试中替考、抄袭,考试后求情加分等现象偶有发生,学生不惧怕补考,认为补考肯定能通过,这些客观上都对在校学生的学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师德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尤其是外聘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所授的教学内容不深入钻研,教案拿来就用,授课方式呆板,讲课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学习风气不浓,学术氛围不厚,难以形成良好的教风,甚至有的外聘教师在课堂上公然贬低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第三,民办高校对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时效性;辅导员人数少,覆盖面不足,现行的学生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各个层面全员参与育人的积极性不够高,责任感、使命感不够强,没有很好地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局面。

3. 从学生自身看。进入民办高校读书的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受益者,他们中的相当部分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条件较差的群体,所以在入学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心理素质上存在较多问题,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急功近利、被动应付式学习、有自卑感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抓好学风建设的路径

学风是指学习风气,泛指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等内容。从教和管的角度看,学风是学校中的治学精神、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从学的角度看,主要指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最终出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一)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一是思想教育引导学风建设。民办高校要立足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把学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使优良的校风学风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追求,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学好本领成人成才,回报父母,改变命运。学校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遵章守纪、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志存高远,学会做人。同时,把学风建设列入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学校要把培育优良学风作为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正面引导与严格监督相结合,以规范管理,促进习惯养成。通过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学风建设体系,为培育优良的学风提供制度保障。民办高校应从发展角度实行学业导师制度、班主任制度等,通过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学校层面看,要通过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手段,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针对一年级学生,帮助他们设定学习目标,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强化教育效果;针对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修订,主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作用,组成评价小组,分别重点督促大学生实施规划、评估行动效果、信息反馈,最终根据每小组学生出现的问题,调整工作方法,提出解决措施。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补充,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试能力

民办高校学生虽然是以三表为主,但作为90后,面对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的现实压力是相同的。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属于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这些都直接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和优良学风的形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

(四)以文化校园建设为依托,努力营造重视学习的文化氛围

优良的学习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组织学术报告会等第二课堂活动熏陶学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通过树立学习典型、学习型寝室和班级评选带动学生,让同学之间能够用积极的学习心态、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彼此影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强化过程管理,改革评价体系,避免“同一考卷学生答不同的分数”,要用“不同的考卷让学生都答满分”,要重视向高年级课堂要质量,以此共同营造一个大部分同学都爱学习、高年级带动低年级、比学赶帮超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新玲.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年回顾与思考

[J].思想教育研究,2005,(9).

[2]费鹤祥.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J].思想教

育研究,2009,(11).

[3]秦碧滢.民办高校学风建设浅析[J].今日科苑,2009,

(18).

[4]郑玲玲.现阶段民办高校学风建设探讨[J].学习月刊,

2010,(15).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4

论文摘要:高校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抓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成为众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着重进行了探索。

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于2002年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的高速发展对高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学校里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它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学校独有的文化内涵。

二、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态度方面不端正。主要表现在:(1)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大部分学生存在着重视专业学习,忽视人文学科的现象,只考虑到就业的需求,自身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过分懒散自由;另一些学生缺乏自制力,学习没有目标又没有足够的意志,平时懒于学习。

第二,教育目标与学生能力之间存在差距。我国已经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是教育目标的制定并没有考虑到这一方面,仍沿用精英时代的教育目标,从而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已经努力学习,可还是无法通过考试,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影响身边的同学,引发不良风气。

第三,教师的教学态度出现偏差。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上课马马虎虎,课堂纪律松懈。教师的教风不正,势必会对学习的学风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影响高校学风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 这是产生不良学风的主要原因。考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认为大学不需要在学习上多下工夫,导致部分学生思想上忽视学习,对大学生活没有规划,学习处于迷惘状态,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第二,学生不具备优良的学习品质,是产生不良学风的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入学门槛降低,相对于以往的精英教育而言,部分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这些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一遇到学习方面的挫折就会放弃。这也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因素

第一,管理制度不合理。高校自身教育管理和教学体制改革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高校教育资源匮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学校的教学资源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部分学校教学资源的扩充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教风的不良影响。大众化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多,这就导致教师要上更多的课,带更多的学生。这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去钻研教学内容,教学知识不能随学科的发展而更新,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改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社会因素

第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在不断摸索中,市场手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直接或间接折射到高校中来, 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社会舆论的影响。当前,校内外的各种诱惑和刺激使一部分学生心浮气躁,难以树立远大理想。短信文化、网络依赖等很容易令学生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再加上有些媒体的负面舆论引导,使得学生产生错误的学习倾向。

第三,就业压力过大。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难使高校对某些学生的吸引力降低,也使得部分学生学习心态错位,心理失衡,这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树立良好学习风气的对策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良好的学风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只有找到其根源,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校风气。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应该更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学风建设提供内在动力。

(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确立教学目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现在学生的接受水平;应该从生源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出发,制定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应该偏向应用性,从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应该形成的能力和素质结构;从市场的需求出发,配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同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

好的教师可以以身作则,让学生懂得和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教师教授知识的可信度与吸引力。如果缺乏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学风,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四)加强平时的教育指导

一般来说,学习目的越明确具体,越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就越能刻苦学习,不断追求上进。针对很多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不了解,缺乏长远的学习计划和将来的人生目标,进行教育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相关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多和学生沟通,告知学生以后的专业方向,让学生在校时期就做好相应的准备。

(五)加强就业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业素质不能只在毕业之前强化,而应该在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形成。因此,各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贯穿到大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提前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通过有效的就业指导,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意识到将来工作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和能力,可以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推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当然,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深化教学改革、因材施教的同时,需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架构,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长期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5

关键词:协同创新;地方高校;学风建设

大学生学风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精神和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特别是地方高校,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认真研究大学生学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

一、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最早给出协同创新的定义:

“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想、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工作的目标。”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我国研究人员陈劲又将协同创新概述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同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之间协同合作、资源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产生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中使总得效果优于单独之和,即1+1+1>3的效应,从而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绩效。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讲话别强调“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此之前,关于协同创新,国内外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有所提及,也见于国内地方或行业规划,但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及还是首次。因此,在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准确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借鉴协同创新的理念,对于学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当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

(1)大学生自身专业成才意识不强,专业思想不稳定

现在一些地方高校对于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使部分大学生存在专业成才意识不强、专业思想不稳定的情况。另外,部分学生在考入高校之前,对自己所填报的专业认识不到位或了解不多,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所填报的专业;或有的学生没有填报该专业而被调剂到了该专业;或有的学生是为了尊重家长的意愿而填报专业;或有的学生受社会上所谓热门专业的影响而填报专业,进入高校以后发现就读专业与自己的想象有较大的差别后,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对专业认知迷茫、对前途感到困惑等思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也导致专业成才意识薄弱。

(2)大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部分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考入理想的高校,然而他们进入高校以后,自身定位不清楚,对大学生活没有合理的规划,面对宽松自由的高校环境,不能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学习目标不明确,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动力不足,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学习效果不理想。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具有较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存在着追求所谓“实用”的现象,自己感觉“有用”的就多学,感觉“无用”就不学或少学,对感觉自己用处不大或没有的一些课程学习不重视、不努力,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忽视一些课程的学习,这对大学生个人的素质提升、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3)大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主动性不强

由于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方式方法等有较大差别,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不重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消化课堂和知识,盲目学习,学习不抓重点,为学而学,往往学习效果较差。有的学生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忽视理论课、人文素质方面的学习,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后导致所学的相关知识不能较好地在实践中应用。

2.当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大学生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其认识水平较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进入高校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质的重要时期,而错误地认为进入高校是高考紧张学习状态之后的一种放松。并且由于大学生较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缺乏吃苦耐劳、勇于钻研、勤奋学习的精神。特别是有极少数大学生被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虚拟世界所吸引,时常沉迷于其中,从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2)地方高校的原因

自从1999年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全国高校扩招以来,各地方高校扩招的步伐越来越快,人数每年都在递增,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各地方高校像在抢学生一样,随着招收学生数量的增多,学校相应的各项设施和师资力量未能同步跟上,部分高校出现了学生寝室、教室紧张的情况,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出现了同一个教师讲授多门课程的现象,同时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创新,不能满足专业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挫败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有些专业就业十分不理想,但仍然招收很多学生,导致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成才意识不强,以上种种都阻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3)社会和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大变革的时期,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不断增强,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特别是一些消极的、颓废的、错误的价值观念对高校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由于目前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些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风建设起了负面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长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现在有些学生家长在自己努力挣钱的同时,也教育孩子从小为挣钱而努力奋斗,对学生在高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等不闻不问,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还有部分家长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不是帮孩子找出问题的原因,而是采取简单的批评和责骂等方式教育孩子,使得学生对学习有厌学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的学风,也阻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1.学习纪律与科学管理的协同创新

学习纪律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保证作用,同时也是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有关学习纪律的各种规章制度。首先要制定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管理等系列教学工作制度;其次制定学生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校院两级《学习常规管理实施办法》,涉及学生课堂考勤、课堂纪律要求、课堂成绩考核等系列制度;最后,关键在于相关检查督促工作要落实到位,发现制度问题要随时进行修改完善。

与此同时,有了相关学习纪律的规章制度的保障,还需要依靠民主、规范、科学的管理,并且两者之间要协同创新。首先,校院两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学风问题,整合各部门的力量,统一领导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督促各基层系部建立健全优良学风的工作条例,并严格执行;其次,校院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协调的学风建设管理机制,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学风建设,以期营造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2.校园文化与后勤服务的协同创新

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所特有的文化气氛和精神环境,它不仅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校园绿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而且还包括高校的校风、学风等非物化形态的内容。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陶冶情操、智力支持、行为约束、规范协调等作用,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首先要努力培育和构建具有自己独特内涵的大学精神,通过大学精神的弘扬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钻研精神。其次,要搞好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学生特点,以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重要载体,以第二课堂为有效途径,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构建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当然,除了需要提升校园文化这个“软件”之外,后勤服务部门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优越的“硬件”条件。目前部分高校由于扩招学生的原因,出现了宿舍供应紧张、宿舍和寝室维修不及时等现象,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学校后勤部门尽快出台相应制度,快速反应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大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3.班风建设与教风建设的协同创新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同时,班级也是学校基本的单位和重要的组成部门,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是形成学校优良学风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从基层开始,落实好班级的学风建设。(1)由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带头,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公约,在班内进行量化考核,约束班级成员的学习不良状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式各样的新生事业教育,帮助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中里。(3)定期召开班级例会,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的机会,增强班级凝聚力。

除此之外,在学风建设中,教风与班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的班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优良的教风去示范和引领班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教风对班风带来的重要影响,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其次,要加强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听课;最后,要建立健全教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明确,真正用制度把教风管起来。

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创新

学校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大学生的成败与否。学校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完善自身。当然,学校教育与学风建设有很大的关联,但学风建设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参与,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不可能建设良好的学风,家庭教育对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的教育往往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因此,学风建设要开创新思路,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协同创新,关键在于建立家庭联系制度。首先,学校在发录取通知书时就应该把辅导员老师的电话通知给学生家长,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应登记好每名学生的家庭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在遇到特殊学生的时候,教师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其次,要时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每个学期至少要给每位家长寄一封信,将学生的整体表现情况和学习成绩告知家长,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共同创建优良学风,构建学校和家长的互动联系机制。

参考文献:

[1]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

[2]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J].科学学研究,2011(12).

[3]孙马.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07).

[4]祝殿平.一般高校大学生学风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1.

[5]宋志鹏.大学生学风评价及建设研究[D].青岛大学,2011-05.

校风教风学风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风 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市场化,高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招足、招好学生,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竞争力,成为地方高校关注的焦点,同时对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自1999年,教育部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从2001年的108万增加到2011年的675万。一方面,高校扩招给了学生更多的进入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扩招引起的高校师生素质下滑以及教风、学风不良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事,有人认为学风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行为,有人认为教风建设就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人认为教风建设没有硬性指标,没有明确目标。第二,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教师教学过程不规范、课堂教学组织不力,对旷课、不听课同学不闻不问,不注重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及时更新,管教不管学的现象较为普遍,课下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上完课就离开。第三,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学校的纪律制度。

2 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评价

国内外学者对于教风与学风方面的建设研究的很多,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教风与学风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本研究分别构建评价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的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

2.1 构建教风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教风评价指标体系时,按照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来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一级指标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业务素质、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科研水平等;二级指标体系由下至上设定,且与一级指标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教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风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一览表

2.2 构建学风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学风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选取一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便于量化处理的主要因素指标,同时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为基础来建立起反映学风建设水平的完整的、系统的指标体系。根据已有的研究,运用理论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按照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来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一级指标包括学校组织保障、学生学习风气、学校学风氛围、学风建设效果和师德师风五项指标;二层指标体系由下至上分别是以下几个单项指标,分别为管理工作、物资资源支持、人力资源支持、学生管理、学习成绩、学业规划、学风氛围、课外活动、基本技能、思想道德修养、综合效果、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师科研能力、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共计14个指标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共40项三级指标,并利用模糊评价法为各个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以体现各个指标对整个学风体系的重要程度。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学风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一览表

3 创建优良教风、学风对策

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此,各部门和学院应携手合作,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1 树立教风、学风双向互动建设观

高等教育要积极呼吁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管理,并相应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师生共同切磋探讨、开发知识,明确教与学相互依存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相互启发的教学风气。

3.2 应对扩招后的办学环境

扩招增添了教风、学风建设的难度,如学生人数成倍增加,而教师编制大体不变,师资队伍建设凸显薄弱,教师工作量增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难度增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个人心理、教育能力、授课质量和教学风气。

扩招后生源情况差异凸显,学生进校时的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相对降低,而他们对于学校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对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场所等“硬件”期望更高。教风与学风互动建设必须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3 抓好教学的重点层面和关键环节

一要抓好课堂、第二课堂、图书馆、寝室四个阵地。第一,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好的课堂教学风气。第二,要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成长、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建设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从而营造学生热爱学习、追求上进的浓郁氛围。第三,图书馆是师生自主学习、提升自我、多方面发展自我的良好平台。第四,抓好室风建设,真正把学生寝室变成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学生之家。

二要抓好作业、课外学习、考试、实习实践四个环节。第一,要保证作业数量和质量,严格作业要求。第二,要明确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指导,切实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答疑。第三,要结合大学学习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改进考试内容,优化考试设计,加强考试管理,逐步建立各主干课程试题库,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以考风促学风。第四,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践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实习、实践的效果。

教风、学风建设关乎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前景,涉及地方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地方高校只有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教学的重点层面和关键环节,才能营造优良的教风和学风。

参考文献:

[1]张贵.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构建的理念向度及着力点[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5).

[2]姜佳明.关于教风、学风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3]陈华辉.论教风学风建设经验[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

作者简介:李艳杰(1964-),女,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辽宁抚顺 113001

上一篇暑假随笔

下一篇初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