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的经典句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一场雪的经典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一场雪的经典句子

第一场雪的经典句子范文1

一、品读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应该说字、词、句是文章表达的基础材料,更是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的基本功训练内容。每篇课文不乏好词佳句,都是值得学生积累的素材。如学习了《燕子》一课,教师让学生摘录关于“春光”的一段话:“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告诉学生今后写到“春天的美景”也可以进行模仿=如学习了《雾凇》之后,教师让学生运用课文中描写雾凇奇观的词语,如“缀满、模糊、弥漫、洁白晶莹、琼枝玉树”等,写一处雪景。一开始,学生无从下笔,都坐在那里咬笔头,绞尽脑汁也只逼出几句并不通顺的话语。于是我把作家峻青写的《第一场雪》里的句子抄给大家,并要求背诵。“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学生有了这段话的参考,写起雪景来就顺利多了。学生在品读优美的语言时,积累了更多的好词佳句,词汇更加丰富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也提高了。

二、品味精彩句段,感悟表达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感悟表达方法。

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对精彩的课文片段进行表达方法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尝试应用。如《荷花》一文。“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中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让人感受到荷花开放时的不同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然后让学生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个排比句。如教学《秋天》一课,当我们学完“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这段文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的特点,能不能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写其他农作物。学生稍微思考片刻,很快就写出了很多类似的句子:“石榴嚷着冷了,要穿红袄;梨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这样的教学,学生既有效地掌握了文本内容,又学会了采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品味精彩语段的同时,归纳出表达方法,并尝试应用,只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就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真正做到“悟、练”结合,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效果。

三、仿写经典课文,学习写作思路

茅盾先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在教学中,遇到精彩的课文,我们总要安排学生仿写。如《珍珠鸟》一课描写珍珠鸟外形的段落:“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首先揭示出此处是按照由部分到整体的写法,然后进行随文练习,用同样的方法写写平时熟悉的动物。如《天安门广场》第3自然段,按照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教师就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按照方位顺序写一写我们的学校、自己的书房等。《莫高窟》第2、第3自然段在表达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条理清晰,叙述具体,形象生动。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想象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体会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好处,然后模仿这一方法,写写“精彩的运动会的场景”“足球联赛的生动画面”等等。通过模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这样紧密地结合课文,对开拓学生思路起到了推动作用,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第一场雪的经典句子范文2

新课程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提倡改变传统单一的甄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因此,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富有诗情的评价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追求。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

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上的偏颇,导致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面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课堂评价现状的重新审视:

1.盲目鼓励

为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许多老师都拿出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为学生叫好。即使学生回答不精彩,教师也鼓励:“你真聪明!”甚至学生回答偏离文章主旨时,老师还评价:“真有创意。”这种盲目的鼓励没有对学生回答内容的思维含量加以辨析,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索欲,反而会把学生引向思维歧途。学生听惯了这种拔高式评价,就会形成浅尝辄止和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

2.言不由衷

“说得不错”“你读得真好”这种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已成为有些教师的口头禅。嘴上说着表扬的话,表情却暴露出老师平时很少鼓励孩子,因为教师一节课都一脸严肃。这样的表扬言不由衷,只不过在走形式,难怪学生对这种评价无动于衷,常以麻木之态对待。

3.模糊评价

课堂评价最大的特性是导向性,即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该如何调整思维。有的教师总是用“很好”或“很棒”等浮泛语言评价学生,让人不知“好”在哪“棒”在何处。这样的评价没有点明实质,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4.形式单一

一些老师的课堂总是以简单重复的话给予表扬,用久了,学生耳根生茧,课堂气氛沉闷。还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号令全体学生一起拍掌表扬。一节课掌声响了十几次,受到表扬的学生开始兴奋,接着习以为常,最后并不稀罕。这种表扬泛滥的方式机械无效,很少带有感情因素、激励因素、评价因素,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5.草率武断

有的课堂,当学生答出教师期待的答案时,教师就以高度的评价结束话题,对错误或不标准答案马上予以否定,很快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不同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看法,不同感悟。当学生的看法有分歧时,匆匆以即时评价结束,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展示学生个性。

二、有效性课堂评价的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达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是我们开展课堂评价研究的追求目标。以下结合本人的经验,就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观点:

1.实事求是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鼓励也有限度,不能一味表扬,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描述。对正确和具有创造性的回答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发现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要用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走向正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位老师教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让学生谈感受,一个学生说懂得如果想得到别人东西,别人不给时,要多动脑骗他,让他自动送上门。该教师听后还表扬学生的想法独特。这种只顾“独特”体验,不问“价值取向”的课堂评价,是失大于得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根基,教学评价要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导向。在该例中,教师可如此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值得赞赏,但你打不打算学习课文中的狐狸?” 这样的评价肯定了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主动建构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个诚信的人。在教师的探询下,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用这样的办法只能骗一次,别人以后就会不信任它。我才不会向它学习。”

2.贵在真诚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作者三者感情碰撞的空间,是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没有真情的教师,没有真情的评价,如何能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要用真心去感染每位学生,启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对待学生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都应出自内心地赞赏。教师善意的微笑,理解的眼神,激力的话语,不仅传达了关爱,还表达了信任和激励,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真诚和期待的。他善于从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加以评价。在他的课堂上随处可见他赞许的目光,肯定的微笑,随时可听到这样的评价语:“读得好, 声音响亮, 这是自信的表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了不起! 这是三个思想, 三朵智慧的火花”……这些弥漫着艺术气息的真诚评价扬起了学生进取的风帆。

课堂评价还要根据对象、场合及回答情况灵活使用。对成绩差的学生,应多肯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学习的激情。他们答错题,亲切安慰:“说错是正常的,如果都答对了,教师就要下岗了。”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夸道:“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对处于优秀、骄傲的学生,投入真情的激励应适可而止。

3.加强针对性

教学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路。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模糊笼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发展的。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及时鲜明地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改进自我。

孙双金老师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片段的朗读指导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老师出示句子:“我抬头望了望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一名学生读得没有感情,孙老师评价:“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一个字读错。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阶多,爬起来累就更好了。”这里,孙老师准确具体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又得体明确地提出教师的期待和学生改进的目标。又一学生读后,孙老师评价:“你的音色真好听!建议你今后去当播音员。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 老师真实感受的表达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当第三个学生读到“一千八百多级” 的时候,孙老师仰天长望,倒抽一口冷气说:“这天游峰可真高啊!爬天游峰可真累!”学生都笑了。这种联系语境的随机评价,是对学生读得有感情的肯定,掀起了课堂教学的。

4.幽默灵活

教师平时必须加强积累,增加知识储备,这样,运用评价语时就能灵活多样,幽默有趣,既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许多名师就非常注重锤炼课堂教学评价语,他们的评价语往往妙语连珠,让学生受到赞誉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懂得了道理。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第一场雪》时的“经典”评价语让人回味无穷。

师: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一生读得流利,但没感情)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笑声)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

(另一生再读课文,但也读得不好)

师:进去了吗?

生:(齐笑)没有。

师:是没有。可能是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

师: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师范读)大家往前走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支老师通过风趣的评价,暗示学生如何通过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这种幽默式的评价,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把评价有机渗透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

除了幽默的评价语外,教师还要根据课堂需要灵活运用丰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真不简单!”这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你能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这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赞扬;“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叫好!” 这是对学习的结果给予肯定……这些个性化评价语言,调节了紧张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5.延时评价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的见解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倘若过早对一种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运用迟延性评价,当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给学生充分探索新知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最后教师再评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

一位教师教《穷人》一文,就成功地运用了延时性评价。

师: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准确。外面寒风呼啸,在屋里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漏风,怎么可能温暖?渔家的屋子这样小,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哪里谈得上舒适?

师:你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让我敬佩!请大家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发现!(生读课文,一会儿又有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温暖而舒适”用得准确,外面狂风怒吼,而小屋即使漏风,也还生着火炉,跟外面比,家里相对来说还是温暖的。

师:你能联系上面的内容来思考,说明你已掌握了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舒适”用得准确吗?

生:渔夫驾驶的是小船,海上寒风呼啸,海浪汹涌,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桑娜坐在家里,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跟外面比,家里相对来说是舒适的。

生:那样一个在我们看来简陋无比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却算是“温暖而舒适”的,这更反映了渔夫一家生活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