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天使不在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天使不在线范文1
2013年6月20日10:04—10:54,在距离地面343 km的天宫1号,中国神舟10号飞船的3名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一课”。这堂课由王亚平主讲,其他2名航天员担任助教和摄像。活动过程中,王老师开展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5项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使中小学生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了对质量、重量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300名中小学生与中学物理教师在地面课堂听讲,并与航天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从首都北京到祖国的四面八方,8万多所中学、数千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航天员太空授课,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实验1:质量测量演示
“失重了,我们的身体质量是不是也没有了?”
失重环境下怎样测量质量呢?航天员用天宫1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法。他们从天宫1号的舱壁上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 kg。王亚平向同学们解释了实验原理后,还给同学们布置了1道课后思考题:除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失重环境下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2:单摆运动演示
“太空中的单摆小球松手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T型支架上,用细绳拴着1颗明黄色的小钢球。王亚平把小球轻轻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在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摆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中。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给小球一个初始速度,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
实验4:水膜演示
“天宫里有没有飞流直下的瀑布?”
王亚平拿起1个航天员饮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泻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1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与天宫1号舱壁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更显得美轮美奂。接着,她把1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1个漂亮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用力稍大才甩出1个小水滴。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1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些在地面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引起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连声惊叹。
实验5:水球演示
“用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变个‘魔法’!”
王亚平用金属圈重新做了1个水膜,然后用饮水袋慢慢地向水膜上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1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水球中还有一串珍珠般的小气泡,仿佛银河系中的繁星点点。王亚平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产生了2个标准的球形气泡,气泡既没有被挤出水球,也没有融合到一起。水球也没有爆裂。紧接着,王亚平又用注射器把少许红色液体注入水球,红色液体慢慢扩散开来,晶莹透亮的水球变成了粉红色,令人啧啧称奇。
宇宙无限,探索无尽,不知不觉中,航天员们要和地面课堂的同学们说再见了。他们每人都为同学们送来了太空寄语——
聂海胜说:“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
张晓光说:“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太空授课活动的策划与设计
电视和网络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体。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国家级电视台,是中国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从授课活动策划开始就高度关注、主动参与,并结合电视传播的特点对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很多建议。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了多角度的宣传,吸引观众的注意。授课活动中进行了同步直播,并组织了多个专题节目,邀请著名科学家对此次活动的内容进行全方位地详细解读和阐释,进一步拓展了授课活动的影响。中国众多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视频直播,全世界的观众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授课活动。网络传播使得授课活动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并得以持续和多次传播,使得很多没有及时观看电视直播的观众得以通过网络观看活动的视频。此外,很多报纸、期刊也对授课活动进行了及时且翔实的报道。
为吸引青少年关注此次太空授课活动,今年3—5月,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技知识竞赛”。竞赛组织专家围绕太空基本知识设计了竞赛题目。全国30多个省区2 000余所学校的30余万名青少年积极参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在授课活动前也举办了“我问航天员——太空授课大型问题征集”活动,收集中小学生对载人航天科技、航天飞行、空间科学及航天员太空工作、生活等领域的提问,征集到数千个相关问题。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授课活动进行了预热,激发了很多孩子对太空授课活动的好奇心,为授课活动作了知识上和心理上的铺垫。
这次太空授课是一次成功的科学传播活动案例。成功之处体现在:一是参与人数多。中国有6 000万名中小学生及公众通过电视和互联网直播收看了授课活动,总共约有1亿中国人观看了这次授课活动。中国以外的中小学生和公众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此次授课活动的视频。二是效果好。授课内容形式生动有趣,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航天员在太空中演示的5个实验现象是地面上无法实现的,展示了太空失重环境下的有趣现象,王老师的讲解轻松活泼,大大激发了中小学生和公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青少年热爱太空、探索太空的热情。
天使不在线范文2
一、两人对播 声音表现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演播方式中,很多的小说都是由一个人录制,这个人可能是男声,也可能是女声,现在听起来,难免会觉得声音单调,缺少变化,尤其是一些演播者对于小说情节和人物的把握过于自信,声音变化差别很小,再加上现在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演播总有一种让人听不下去的感觉,因而不再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几年,由于全国故事广播的不断发展,相互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就使得每个电台在筛选小说演播的作品时,对于小说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对听众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听一个人演播,更多的听众愿意收听男女对播的方式,这样的人群占到听众人群的60%,并且这个比例有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他们认为,两个人的演播,较之一个人相比,声音变化多了,色彩更丰富了,也就好听了。
比如,麦家的小说《风声》,就有一个人演播和两个人对播的不同版本,经过辽宁故事台的播出,就有了两个不同的收听率,成都台制作的叶欣和周同演播的版本,就受到了听众的广泛好评。在小说录制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播出是占有优势的。
二、多人演播 角色定位更加准确
在小说录制中,除了两个人录制播出的形式之外,现在越来越有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多人演播。
多人演播最大的特点在于小说的人物表现更加准确,角色的定位越加鲜明,让听者在收听的过程中,在短时间内,能够非常容易地区别各个人物间的关系,迅速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同时由于每个人物的声音各具特点,各有特色,使得整部小说听起来好听、易记、清晰,听众的思绪会跟随小说事件的展开而展开,引人入胜。
当下最受人欢迎的是小说剧。所谓小说剧,和广播剧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地方是小说剧也有多人的参与和演播,不同的是小说剧的制作比广播剧要简单得多,不需要广播剧制作那么纷繁复杂。
比较典型的是小说剧《天使不在线》,演播者有三位,有男声、女声和解说,每个人的声音各有不同,听起来很有特点,播出后,受到了听众一致好评。在收听率调查中,这部小说剧的排名在同时段名列前茅。
三、音乐音效 相辅相成更显精彩
在现阶段的小说录制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容忽视,这就是音乐。在所有收到听众好评的小说演播中,几乎都有配乐,还有更加讲究的制作里,很多都加入了音效。像敲门声、倒水声,水杯放到玻璃桌面等等这样的音效,几乎存在于每一部制作精美的小说录制中,这些音乐和音效的介入,再现或烘托了环境气氛,引起听众对时空的想象,揭示或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有着强烈的提示暗示作用,使得小说的成品听起来具有整体感,使得听者的眼前好似有了画面,让听者感觉身临其境,从而更加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例如:黑龙江台制作的小说《盗墓笔记》,其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和音效,加上演播者周建龙精彩的演绎,使得这部作品一经播出,就收到惊人的效果。收听率直线上升,整个播出过程,收听率几乎都是排在第一的位置。所以音乐和音效的运用,对于整部小说的录制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