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1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精心钻研,在教学设计中预设育人氛围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为了使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转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知识,教师除了要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之外,还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正式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中,应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结合教师的自身特长,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努力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知识与才能。

(二)灵活驾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德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它是直观、形象、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1、在导入新课中开启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教学第一关。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

2、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小伙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 教师在教学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且精读,把它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从而才能让学生了解安东那种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

(4)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5)在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中渗透德育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2

小学语文 课程创新 能力发散

在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最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人文精神起到关键作用。当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行创新是新时期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缺乏创新的原因

课程创新,具体是指教师改变过去单一念课本,讲大纲,出习题的授课方式,转而通过其他手段并采取不同方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而对学生施以正面教育和积极影响,让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获取新知识、熟悉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学科,人教版教材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若能有效运用,对于发展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课程创新还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没能完全发挥作用。具体原因:一是部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着课程创新的真正落实;二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教师性格的原因,导致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教育成为一纸空文。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让创新无从谈起;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保守,没能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观。在具体教学中一味强调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做到课程创新

语文是小学阶段众多课程中最核心和最基础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做到课程创新对于学生未来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其他发展能力优化将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课程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1.让质疑之声充满课堂,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要实施课程创新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观点: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因为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发散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更积极和主动,激发探求知识欲望,迸发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善于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质疑,如努力创设一种环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会首先让学生们看一段介绍桂林秀美的视频短片,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品读课文,最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秀美的景观?我们该如何去珍惜这些秀美的自然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尝试开展讨论,假设人们都没有社会公德,随意破坏环境,我们还能有这么美丽的山水风光吗?通过语文教育样式的变化来感化学生心灵,起到既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又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2.让教学设计充满个性,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创新应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并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并有开放性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能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再造,通过对图形的思维再造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中时,课本上就有赵州桥的插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在网络上找些桥的图片,并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回到虚拟世界中去感受赵州桥的魅力,进而引发思考,这样的课程设计,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想像、敢于想像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在小学语文课程创新中应该重视想象力的作用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限的。重视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创新中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挖掘教材中可能涉及的想象力因素,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如在进行《小摄影师》一文的教学时,由于课文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文章对小男孩是否还来没有做出具体的交待,这就给我们阅读的时候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学完课文后,我发现有很多学生还沉浸在故事结局中,这时,我展开话题讨论,鼓励他们展开想象,以“小男孩回来了……”为话题,让大家大胆想象小男孩回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并开口发言,这样便使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对课文的的想象延伸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凭借教材的想象因子,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就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程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课程创新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优化设计,改变旧有思维模式,精心组织教学,科学进行指导,大胆创新尝试,唯有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创新上才能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实践

新课程理念已经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纳。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有效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一、合作学习要把握的原则

1.成员搭配是前提。学习小组成员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成绩上中下)或同质小组(成绩接近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1人,记录员1人,汇报员1人。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记录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

2.养成习惯是必要。(1)要真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2)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习惯。在交流时,教师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创设情境是关键。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出和定向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某种认识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1)民主情境。教师用现代教育观审视课堂教学,调整师生、生生关系,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展开。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对话来相互沟通;教师应虚心容纳和接受。这种情与境的相融、心与心相碰,教与学相长,教与学相促的情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2)悬念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装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和要求。只有学生产生了急于求知的心理,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3)成功情境。“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惟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是主体参与不断深化和参与步骤不断升级的重要保障。成功,既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起点。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到成功不是轻而易举获得,而是在一定的思维强度下艰苦努力所得。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地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初中学生和语文特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采用任务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并把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工具书;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这与一般的课前的预习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找出学习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如,预习《赵州桥》时,让小组成员实地观察石拱桥,并通过信息的搜集后,进行整理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式等;还可以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课堂上和同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营造课前合作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课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例如,教学《赵州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拿来较厚的纸共同剪出不同形状的桥,从中理解“拱桥”的意思,还比较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从而理解“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了直观和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地评价小组团体表现,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的成绩的组成部分。

3.课后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应注意指导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之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的练习和体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动学生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学习。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垂径定理;激疑引趣

垂径定理是苏教九年级上册圆的对称性这一节的重要内容,它是圆对称的具化反映,是圆对称性的延伸与拓展,揭示了圆的弦与直径、弧与弧之间的几何关系和代数关系. 通过垂径定理的探究与运用,会向学生渗透“特殊―一般―特殊”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联系语文,激疑引趣

1. 语文课例: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同学们都学过“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文. 课文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位于河北境内现存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 大家还记得课文插图中赵州桥的样子吗?现在为了对这座古老的桥梁进行进一步研究,需要对其进行测算.

2. 问题引入:如图1所示,赵州桥是一座圆弧形拱桥,它桥拱的跨度为37.4 m,拱高7.2 m,问:桥拱的半径是多少?(注:跨度即为桥拱所对应的弦长,拱高即弧的中点到弦的长度)

赏析?摇 以学生学习过的语文课文为引子,有两点好处:其一,这是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在遇到自己熟悉的内容时往往会高度注意;其二,将语文与数学联系起来,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易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循序渐进,猜想定理

数学是一门猜想的学科,许多伟大的数学定理都是由数学猜想开始的.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我探究得到垂径定理,本课学习由猜想开始.

1. 旧知回顾,承上启下

观察图2和图3,并通过模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弦AB将O分成了两部分,说出每部分的名称.

(2)移动图2中的AB,使之过圆点(图3),此时O被分成的两部分各叫什么?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若将O沿着AB对折(图3),两者能重合吗?

赏析?摇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几张圆形纸片,并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先动手实验――将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对折,观察能否重合. (有些老师喜欢再用电脑去演示,笔者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因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已经得到了最直观的感受,况且电脑演示的直观程度比实物的直观程度低)通过学生的验证,我们得到了有关圆的最基本性质――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均是它的对称轴.

2. 运动变换,猜想结论

(1)变动中寻找规律

观察图4、图5和图6中弦AB的运动变化过程,分析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4中,AB和CD为O的两条直径,找出圆中相等的线段与弧.

②图5中,直径AB与CD相互垂直,图中相等的线段与弧有哪些?

③图6中,保持AB与CD的垂直关系,上下平移弦AB,圆中存在哪些相等的线段与弧?

④通过上面三幅图的变换过程,你能否从中找到什么规律?

(2)猜想中归纳结论

根据上述三幅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及探究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大胆地做出如下猜测:

观察图6,AB为O上任意一条弦,CD为O的一条直径,AB和CD的关系是相互垂直,发现在上下平移AB的过程中,无论AB处于何位置,都存在这样的关系:AE=BE,=,=,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这样的结论:在O中,AB为圆的任意一条弦,CD为O的一条直径,且ABCD,垂足为点E,则AE=BE,=,=.

赏析?摇 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抛出垂径定理的命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证明,这是以往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讲授法,但这样就缺失了学生们的自我探究过程. 教学设计中通过两条直径相交,到两直径垂直,再到直径与非直径的弦垂直,给予了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了足够的思维时间,体现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态性和发现性,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逐步探究,证明定理

1. 引导证明,归纳定理

理论的猜想需要严格的说理论证才能被运用于现实,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想,可对上述猜想进行更严谨的理论说明. 上述猜想可以转化成如下题设:

如图7所示,AB是O的任意一条弦,CD为O的一条直径,ABCD,垂足为E,求证:AE=BE,=,=.

分析?摇 要证明AE=BE,题设中已知ABCD,自然想到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因此需要构造三角形. 而弧相等可以考虑用圆心角所对应的弧相等或者用对称性来完成.

证明?摇 ①连结AO,BO,则AO=BO.

AO=BOABCD?圯E为AB中点?圯AE=BE.

②由①知OC为∠AOB的平分线?圯∠AOC=∠BOC?圯=.

∠AOC=∠BOC∠COD=∠DOC?圯∠AOD=∠BOD?圯=.

通过上述证明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归纳出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数学符号表示为:CDAB,垂足为ECD是圆O的直径,AB为圆O的弦?圯=AE=BE=

2. 巩固定理,探究变式

仔细分析垂径定理,可以发现它的构成包含五个要件:①CD为圆O的直径;②ABCD;③AE=BE;④=;⑤=. 那么如果知晓其中任意两个条件,能否确定其他三者呢?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

探究1?摇 在圆O中,AB为弦(非直径),CD为圆O的直径,且CD过AB的中点E,求证:ABCD;=;=.

【可概括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探究2?摇 在圆O中,CD为圆O的直径,AB为圆O的弦,且AB与CD交于点E,=,求证:ABCD;AE=BE;=.

【可概括为平分弦所对劣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探究3?摇 在圆O中,CD为圆O的直径,AB为圆O的弦,且AB与CD交于点E,=,求证:ABCD;AE=BE;=.

【可概括为平分弦所对优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探究4?摇 在圆O中,CD和 AB均为圆O的弦,ABCD于点E,且AE=BE,求证:CD为圆O直径;=;=.

【可概括为圆O的一条弦被另一条弦垂直平分,则此直线为直径,并且此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

问:通过以上四个探究过程,你可以找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垂径定理反映的是直径、弦和弧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任意选择垂径定理构成要件中的两个要件,均可以得出其他三个要件.

为了使学生明确垂径定理的构成要件,巩固所学知识,安排图8至图11四幅图让学生判断能否使用垂径定理或其推论.

再次向学生强调垂径定理的运用需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赏析?摇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应力促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然后给予启发,引导学生论证垂径定理. 接着,通过变换垂径定理的条件与结论,让学生自行论证,总结出垂径定理中的五个要件,且只要满足两个就可以得出其他三个这样的规律. 让学生完整无缺地经历垂径定理的知识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分析能力.

设置命题,运用定理

1. 联系勾股定理,运用于计算

案例1?摇 如图12所示,在圆O中,弦AB的长为24,点O到AB的距离为5,求圆O的半径.

分析?摇 这是垂径定理的使用,根据条件,点O到AB的距离为5,所以要作OCAB,满足条件之一垂直;O为圆心,满足条件之二,OC是过圆心的直线. 根据垂径定理可知C为AB的中点,故BC=12. 要求半径只需连结OB,利用勾股定理.

变式1?摇 如图12所示,OB=5,OC=3,AC=BC,求AB的长.

分析?摇 这是垂径定理推论的使用,根据题设知OC是过圆心的直线,C是AB的中点,满足垂径定理的两个要件,因此可知OCAB,再使用勾股定理可以求解BC,进而求得AB.

思考?摇 圆的弦长为2a,圆心到弦的距离为b,圆的半径为r,则a,b,r三者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分析?摇 a,b,r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半弦长、弦心距和半径,此三条线段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因此三者满足勾股定理,即a2+b2 = r2.

变式2?摇 如图13所示,在圆O中,AB=16,OCAB于点E,CE=4,求圆O的半径.

分析?摇 根据题设可知,题目条件满足垂径定理,BE=8,设圆的半径为r,则OE=r-4.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r2=(r-4)2+82,解得r=10.

问:现在你能解决赵州桥的半径问题了吗?(解略)

2. 联系几何知识,运用于证明

案例2?摇 如图14所示,在同心圆中,直线分别交大圆与小圆于A,B,C,D四点,求证:AC=BD.

分析?摇 隐去大圆,弦CD是小圆的一个非直径弦,过点O作OECD于点E,可以利用垂径定理,证明CE=DE. 隐去小圆,弦AB为大圆的非直径弦,A,B,C,D在同一直线上,又OEAB,利用垂径定理可得AE=BE. 两式相减可以得到AC=BD.

变式1?摇 图14中隐去大圆或小圆,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证明AC=BD?

变式2?摇 如果是三个同心圆,你能证明哪些线段相等?

案例2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这样一个事实: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是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5

锤炼教师能力的标尺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锤炼教师能力的一把标尺。

信息技术以它的直观、形象、高效以及较强的互动性,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觉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而是鲜活有趣。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的教师除了要有新知识、新理念,更应该具备熟练操控、运用IT设备的能力。

没有机械、死板的课程导入,更没有枯燥的概念讲解、试题演练,取而代之的,是一首欢快愉悦的吉他弹唱、一张张形象的演示图片、几段生活短片以及贯穿整节课的师生间轻松的互动,会让你以为走错了课堂。没错,辛华老师就是用这样充满趣味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畅游了数学王国。40分钟的一节课,在欢快的氛围下,让你不经意时间的流逝。

名师背后的“沃土”

北大附中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区核心区,与北大、清华、人大、中国科学院相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成为“英才辈出的摇篮、名师成长的沃土”的必然。

辛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无疑与北大附中建校5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育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办学思想紧密相扣,凸显了北大附中几代教师辛勤耕耘所形成的独特风格。辛华老师便是北大附中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她层多次开过市级公开课,尤其数学课被大家公认为很精彩、有特色!

课后,辛华老师谦虚地认为,华硕BX32作为自己的“好帮手”、“好助理”,为教学的顺畅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以至于效果非常理想。华硕BX32轻便、易于携带以及外观简约、大气,而且在备课、制作课件过程中使用、操控都很流畅。一直参与听课的鲍敬谊老师也非常认同,直言在教学中这个“帮手”的确功不可没。

在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魏玺郦老师的语文课《赵州桥》让我们耳目一新。

一台华硕BX32笔记本,配上一台轻薄精致的华硕平板电脑,再加上讲台右前方一块电子白板,这是魏老师本节课主要的帮手。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始建于1956年,于2008年10月10日更为现名,是中国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

谈到信息技术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主管电教的吴阳主任介绍,一直以来,芳草地国际学校已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今,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经离不开这些手段的辅助。

在信息技术切实应用于教育教学方面,芳草地国际学校已然位列北京普教领域的领先阵营,三年级魏玺郦老师的语文课就颇具代表。魏老师在教学中既重视了新技术的运用,又没有忽视对学生汉字基本书写能力的培养。例如“举世闻名”中“举”字的书写,魏老师先将该字放大投影在白板上,强调文字间架结构的同时,带领孩子们一笔一划地书写。最后评选“小小书法家”环节,魏老师用平板电脑将优秀的作品拍下,投影到屏幕上,让书写优秀的孩子接受点评及表扬。当前阶段,诸多电子设备的运用,使孩子们汉字能力大为减退,这种环境下,魏老师没有忽略对孩子文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可贵。

为突出文章主旨思想,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魏老师精心选择了多张赵州桥整体及重点局部图片,形象、逼真的效果,让孩子们对建筑艺术有了深刻感知。本节课中,不少词语意思偏抽象,不容易理解,但魏老师综合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在设置的多情境互动环节体验下,学生们理解并加深了记忆。

整个40分钟,魏老师的课给我们直观的感受是,不见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型,已明显地转变为灵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更多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的“帮手”

在风格大气的教学楼5层,邹爽老师的信息技术课正在进行。邹老师熟练地打开华硕BX32笔记本电脑,依次调出授课主题及演示图片,课堂引导内容清晰地投射在教室前方的幕布上,动作干脆利落、一气呵成,学生们已然进入情境。

《图像信息数字化》是本节课的主题,本以为很单调、乏味的内容,经由邹爽老师课前周到的准备,课中精心的设计,穿插视频、短片播放,师生间、学生间交流、互动,小组协调、团队合作,整个课堂逐渐热闹起来。

观摩本节课的海淀实验中学马晓海老师课后评价说,邹老师的教学设计很精彩,“借力”工作做得好,有效调动、使用了现场的信息技术资源服务教学,让学生们在特定情境中有了深刻理解和体验,“玩”中学到了基本的技能,顺应了新课改的主旨思想。

创建于1956年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是一所国内外知名学校,1978年即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办学指导思想。八十中注重改革创新,尤以课堂改革为重点,实施“和谐课堂”是她秉持不变的办学策略。

同样在史家小学分校进行的一堂普通的多媒体语文交流课中,几位课堂教学专家和市骨干教师深刻感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崭新的课程教学中的魅力,信息化在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震撼力量。

教师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得以快速成长。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是助其放飞梦想的最好推动力,而教育信息化无疑是史家小学分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先进数码产品并恰当应用于课堂,生动的课堂教学多了一抹亮色。

李平老师巧妙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在课堂结束后李平老师说,华硕的这款笔记本给我带来了意外和惊喜,本以为在制作课件时由于仓促,忘记了添加背景音乐,担心课堂沉闷,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想到这款ZENBOOK 本身附带的音乐功能,能伴随课件的播放自然释放出在所有超极本中最好的无与伦比的音效。

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对一位任课教师最好的褒奖,因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实实在在有了收获。在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方面,语文教研主任屈平老师坦言,史家小学分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这为语文教学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双元学习;理工科;课程思政;路径

1问题提出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指出,“其他各门课程要收到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然而,相比人文社科课程而言,理工科课程在思政融入的实践中存在更多困惑和难点。工程教育认证和OBE改革对课程提出要求的同时,理工科课程如何与思政理论课程相辅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文献综述

(1)关于二元学习理论。1991年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JAMESG.MARCH最早提出组织学习的两种方式:开发式学习(exploitation)和探索式学习(ex-ploration),双元学习成为研究焦点,此后学者将此引入创新领域并提出双元创新。其中,“开发式创新”指的是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在该体系内部挖掘新的知识,国内学者将开发式创新也称作“利用式创新”“挖掘式创新”或者“渐进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是指突破现有知识体系,颠覆过去的技术范式,进行创新活动,进而开辟新知识,国内学者也将其称为“突破式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2)关于理工科课程思。蒲清平(2021)认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发展逐渐深化,但也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能力、情怀等堵点。与人文社科相比较,理工科的科学性使得其更受社会大众青睐,然而,吴宝海(2020)认为理工科教师在开展理工科的课程思政的能力和素质上具有先天的缺陷,因此,如何提升理工科教师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能力和情怀等显得十分紧迫。双元学习理论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案例分析,将二元学习理论和BOPPPS教学方法融入理工科课程思政。本文将理工科教师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根据该理论专业课教师如何挖掘思政专业课里面蕴含的思政元素,有两个路径,一方面是深入挖掘本专业领域的新思政内容,打破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鸿沟;另一方面是学习和探索思政领域的研究课题,寻找思政中可以融入的专业课知识。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其本质都要求理工科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又要精通思政课程的内容。

3理工科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困境分析

3.1学科的专业化导致理工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出现

两极分化一方面,由于科技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和学科的不断细化,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也不断分化。教师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新工科的出现,课程思政的机会成本导致教师没有太多时间占用课堂时间开展隐性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理工科课程多为自然科学,意识形态基调薄弱,相关价值容纳度很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比较弱。

3.2理工科课程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难以兼容

从课程本身来看,理工科的课程很多实在实验室完成,有较多的数学推理,主要培养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的塑造。从教师的素养来看,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偏重实证分析和科学研究,养成了科学思考的习惯,对规范分析和价值判断缺乏研究。因此,理工科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很高的难度和挑战性。

3.3高校引进人才对专业要求的一致性导致理工科教师难以突破现有领域

理论上,高校的科研和教学都十分强调交叉学科研究,创新通常来自交叉学科;但是在实践中,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十分强调本硕博专业的一致性,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博士除非特别优秀,他们通常被排除在高等教育外部。

3.4高校招聘的教师大部分都不是教育学出生

一方面,大多数理工科教师进校前没有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分工和细化导致第四代教师都没有进行专业的教育学训练,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方面的联系;另一方面,时间的机会成本导致理工科教师把有限的时间都花在实验室做实验和技术上的攻坚克难,很难在思政上挤出时间。

3.5与人文社科相比,理工科教材内容的起源很多都是从西方引进

理工科专业的很多教材都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学者和科学家对中国的情况不太了解,例如马克思对没有研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感到很遗憾,因此,理工科的书籍里面很难有中国的元素,例如,材料力学课本中的阿基米德、胡克、牛顿、开普勒、莫尔、达朗贝尔、伽利略和哥白尼等人物小故事都是源自西方,没有中国人物和故事,导致挖掘中国历史元素存在困难,需要很多时间去调研和阅读古籍。

4双元学习理论对理工科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路径分析———以材料学为例

双元学习理论为理工科课程思政提供了突破口。双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有两种方法,在自身专业领域探索和在其他领域学习新知识,该理论体现在专业课程思政中表现为交叉学科的教学对教师对新内容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工科教师需要学习新的思政知识融入课程。下面以材料力学为例,采用双元学习理论寻找工科课程思政的路径。

4.1双元学习理论的开发式专业课思政元素创新

双元理论的“开发式创新”指的是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在该体系内部挖掘新的知识,国内学者将开发式创新也称作“利用式创新”“挖掘式创新”或者“渐进式创新”;其主要体现在挖掘本专业的历史:一是学习专业相关的中国古代相关建筑物的力学体现。例如,河北的赵州桥现存对古老的单孔桥,荣获吉尼斯世界巨鹿,其弯曲性的分析;山西应县的木塔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最高塔式结构,1305年山西发生的8级大地震以及四川汶川大地震8.4级,很多木式建筑倒塌,而这座塔没有倒塌,引入该史料让学生对其抗震性的用力学分析稳定性。二是挖掘专业有关的中国古代人物小故事,与西方进行比较。郑玄东汉(127-200)在《考工记.弓人》:“量其力,有三均”,其意为“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重量增加一旦,尺子伸长一尺,变形和力正比,比西方的胡克定理发现的时间早了1500年,遗憾的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再比如李诫(1035-1110)撰写的《营造法式》与托马斯.杨(1113-1829)的《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讲义》进行比较,发现高宽的比为多少,强度和刚度最大。比托马斯杨(1773-1829)的自然哲学和机械技术讲义中高宽与强度高度的关系早了700多年。

4.2双元学习理论的探索式专业课思政元素创新双元理论的“探索式创新”是指突破现有知识体系,颠覆过去的技术范式,进行创新活动,进而开辟新知识,国内学者也将其称为“突破式创新”或者“颠覆性创新”。其主要体现在重新学习思政专业的内容:(1)重新学习人文社科。文理交叉要求教师多读文学等,用人文学科的正确价值观引领各学科。自然科学包括工科和理科虽然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高于人文社科,但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价值观的引领,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否则可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理科的教育需要文科指导。例如,将中国古代优美的诗词融入材料学课程,清代郑燮(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象征着民族气节、翩翩君子风度、高尚正直、谦虚品格、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等,引入竹子与其他树种的不同,竹子具有外表的纤细和粗壮,截面的空心和实心,进一步引入竹子的稳定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思考竹子空心稳定性较好的原因。(2)重新学习时事政治。国家现实问题的交叉要求教师关注时事,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材料学中有很多类似的引用,例如,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的探讨;再如,中国的鸟巢以及作为中国四大名片之一的中国高铁,还有港珠澳大桥,将这些建筑物与大国工程联系起来;最后,中国远大集团向韩国出口的火神山医院和三峡工程等。进一步从哲学的思维思考经济发展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只有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与材料力学的发展相辅相成。(3)重新学习人文知识。人物故事的交叉要求教师关注中国大师,尤其是挖掘著名的学科创始人的故事。著名的材料力学之父钱伟长十分的爱国敬业。钱伟长是文学专业,考入清华后从文学转到物理学专业,原因是国家急迫的需要物理学专业,后来成为力学之父,大无畏精神。他曾经谈道:“回顾我这一辈子,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鼓励学生向大师学习,为祖国发展和富强竭尽全力。因此,课程思政教师可以关注《大师》的纪录片,将有关人物的爱国情怀课前植入进行交叉教学。

5理工科课程思政在BOPPPS教学模式的融合

BOPPPS源于加拿大的教师技能培训,是一种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由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教学环节构成。BOPPPS名称是由这六个教学环节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构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组织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其中,教学目标包含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对应的分别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课程思政主要属于价值塑造的部分,思政教学目标嵌入六个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入。(1)课前导入。预先给学生一些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含有思政元素的内容,避免占用上课时间,例如,天兴洲长江大桥、三峡、应县木塔、火神山医院、武汉加油、雷神山医院、赵州桥和如何出口一座医院等相关视屏,提前植入思政元素。(2)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中插入提升和塑造中国特色主义价值观,明确本课需要融入的思政教学目标,例如,在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保证建筑的质量。(3)前侧。课前测试融入诗词或者时事的内容,加入思政元素作为题目的背景,例如,福建泉州酒店倒塌事故发生前,幸运的人发现玻璃破裂的现象的玻璃的性质分析。(4)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中融入中国建筑企业的故事,彰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升自信,例如雷神山的板子和杆的材料的使用,远大集团对该医院的出口等案例,让学生参与进来分析该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5)课后作业。例如赵州桥的结构涉及中采用了哪些举措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再如,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福建泉州酒店倒塌事故发生。(6)总结。对本课的重要概念和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查阅文献以撰写小文章,多读报纸以关注时事。

6结论与展望

总之,理工科课程思政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都存在很多困境,但是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最核心主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双元学习理论为教师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本研究限于案例不多,仅仅从材料学的视角对理工科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了归纳,很难上升到理论层面,后期希望能够了解更多成功的案例,将其上升为理论层面。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2]李骏扬.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与情感[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20-23.

[3]JAMESGMARCH.Explorationandexploitationinorganiza-tionallearning[J].OrganizationScience,1991,2(1).

[4]邵剑兵,吴珊.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与双元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07):1-12.

[5]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