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妹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心妹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心妹妹范文1

她,四岁了。黑溜溜的小眼睛时时刻刻在不停地打转,好像是又想出了什么鬼点子似的;红润的樱桃小嘴老是不知疲倦地说说唱唱;她还留着樱桃小丸子的发型,显得更加淘气可爱。

她的第一大特色是机灵,讨人喜欢。有一次,舅舅和舅妈出差了,她就老缠着我妈要到我家去睡。我妈开玩笑地逗她:“我姑娘才能和我睡,你做我姑娘吗?”“做你姑娘!”妹妹大声说。“那你叫她一声妈。”我原以为这样可以难住她,谁知她真地大声喊了一声“妈”。你猜她后面又说什么了?“等我妈出差回来,你把我还给她,好吗?”瞧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我们忍俊不禁。虽然明知半夜她肯定要哭闹,但是妈妈拒绝不了可爱妹妹的天真请求。

她的第二大特色就是相当的爱臭美。穿衣服还要讲搭配,特喜欢抹亮晶晶的眼影。今年寒假的一天,外面下着雪,她居然把夏天的纱裙混穿在毛衣外。我一进门,她就嚷着:“姐姐,看我漂亮不漂亮?”我忍着笑说:“漂亮!就是不能光讲风度不要温度啊!”刚说完,就见婆婆拿着她的袄子追过来了“我的小祖宗呀,你冷不冷!”“不冷”妹妹边跑边说。我追上去一摸她的手,冰冰凉的。在大家的一再哄骗下,妹妹才把袄子穿上,还时常提醒我们:“我里面穿纱裙了,好漂亮啊!”

开心妹妹范文2

笔者仔细研读近5000字的《条例》全文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被专家们解读时所忽视。请看第三章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第15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虽然位列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之后,但政府立法首次把大众传媒写入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条款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至少预示着,记者针对政府政务信息所行使的新闻采访权变得有理有据。

去年的5月18日,解放日报政法部记者上海市规划局信息不公开案被法院正式受理,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国内首例新闻记者政府部门侵犯新闻采访权的案件”,后以原告记者撤诉告终。国务院《条例》的出台至少在理论上为“政府侵犯新闻采访权第一案”提供了可能及必要的“司法救济”。因此,这一见微知著的变化之于传媒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及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

美国立宪先驱麦迪逊说:“如果一个全民政府没有全民信息,或者说缺乏获取这种信息的途径,那么它要么是一出闹剧的序幕,要么就是一出悲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全民信息的传递通道依赖什么?大众传媒的作用必须得到强化与重视。尊重媒体、信赖媒体、利用媒体而不是一味简单指责或者压制媒体至关重要。一句话:信息公开要先开传媒通道。这实际上也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规定的应有之义。

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栏、政务公开手册,电子视窗、触摸屏、政务信息会、征求意见会、质询听证会、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办事窗口、新闻发言人制度等信息公开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增加政府行政成本,并且政府数字化手段在欠发达地区、在很多县级政府那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政务信息会、征求意见会、质询听证会新闻发言人制度等也都不同程度地需要媒体及时传递、广泛告知。

如果说以上是从纯技术层面上分析打开传媒通道的必要性,那么在成效层面上,开不开传媒通道,特别是在事关公共利益的突发卫生危机、重大疫情通报上正反两方面例子更不胜枚举。

开心妹妹范文3

我也曾因此而把夫妻间沟通不畅的原因都推到男人身上,而这样的想法在一堂心理课上被颠覆了。其实对方的听不进去或不接纳,是因为我说话的时候也一样带有指责和批判,只不过没有发觉罢了。有的“沟通”其实是一种讨伐:“你根本不懂我”“你不爱我了”“你就是不对”等等。当男人被指责的时候,也会关上心门,甚至破罐破摔,偏偏跟你反着来。

男人,女人,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女人感性,男人理性;女人重过程,男人重结果;女人爱用语言表达,男人爱用行动表达……沟通的时候,男人女人都要学会用对方的语言去沟通。也许你会说,这太难了吧?其实,有一种语言,行走两个世界无阻碍,那就是―赞美。

在心理课堂上,美女小编们两两组合,模拟伴侣间的沟通。按照正确的步骤,说话者要先赞美对方。美女们纷纷发言,“他这么让我生气,我还得赞美他?”“赞美啥啊?没啥可说的呀!”

的确,在进行针对某个矛盾的沟通时,我们不由自主就开启 “吵架”模式,彼此攻击,恶语相向。但“沟通”的目的不是逼对方认错、破坏和睦的氛围,而是两个人共同面对和处理不和谐的状况,进而让婚姻更美好。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并不是某一方的责任。即便真是对方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也不要抹杀对方为婚姻的付出,更不能否定对方爱你的初衷。

一片混乱中,有人生生说不出一句赞美。有人憋了半天,说出一句:“感谢你一直以来对这个家的付出。”结果“老公”不满意:“这也太敷衍了,不具体,也不真诚!”被否定后,这边才认真地思考,之后对老公在父亲节时给女儿写的信表达了感谢,感谢丈夫作为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这回对方感受到了诚意和肯定,满意地通过了。

还有一美女原本以为没啥可赞美的,可刚一开口,脑子里像过电影似的,闪过一幕幕老公为她做过的事情,边说边掉眼泪,把自己都感动得不行,原来老公对我这么好啊!原本要发出的攻击自然弱了下来,也许之前的“错”是老公的无心之举,有话就好好说呗。而对面的“老公”听了,心里倍儿爽:“看来我平时的表现,老婆心里都清楚着呢!要是我真伤了老婆的心,咱就改呗,总之,我确认我们是彼此深爱的。”

奇妙的赞美,就这样打开了沟通的心门。接下来,每个倾诉者都能心平气和地说出某件事中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希望对方能帮到自己什么。而聆听者则以接纳和理解的态度认真倾听,并作出积极回应。总之,沟通结束后,大家都觉得心里的重担消失了,看对方的各种不顺眼也消失了,之前凝滞的情感也“涛声依旧”了。

开心妹妹范文4

从2003年6月诞生到今天,人民网传媒频道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少年,从一个不为人知的专业频道,变成了在传媒业内渐有影响力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网上传媒家园。

屈指算来,时至今日,传媒频道共邀请近50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做客传媒沙龙,品牌栏目“传媒视线”推出66期深度报道,频道的专业性、权威性凝聚了一大批网友,日访问人数上万人,页面访问量也一路飙升。2004年10月推出的传媒视线第10期“55度春秋版面中追寻传媒足印”还获得人民日报当月好新闻一等奖。在创办两年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频道,发展成在传媒业颇有影响的专业频道,取得了如此的发展、如此的成绩,无不得益于传媒频道的准确定位、对原创品牌的悉心耕耘以及在频道经营与合作领域的全方位拓展。

定位:大气魄 大传媒

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以及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每天24小时滚动新闻。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网以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和评论性等特色,在网民中树立起了“权威媒体、大众网站”的形象。

任何一个权威的大众新闻网站,都不可能无视其自身所属的传媒业的发展。而人民网所具有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成为传媒频道得以创建的动因和成长的营养源泉。传媒频道根据传媒业的特殊性,以及母站人民网在传媒业中的领军地位,将频道准确定位为“大气魄,大传媒”。

“大气魄”:传媒频道在创办之初就确立了要把频道办成品牌频道和精品频道,办成传媒业界的权威资讯平台的方针。作为人民网40多个频道大家庭中的一员,传媒频道以自己的特色成为人民网的“主力军”。

“大传媒”:传媒频道的服务意识、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时时处处体现“大传媒”的理念。在服务意识上,传媒频道努力做到紧紧把握传媒业发展脉搏,与传媒业同脉跳动;聚焦传媒领域,快速准确传递各种传媒信息;在传播科学理念的同时,揭示传媒发展方向,记录中国传媒前进的足迹。

在服务对象上,“大传媒”理念既涵盖着服务于大众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期刊、杂志、网络,还涵盖着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传媒以及大大小小与传媒业相关的公司、行业;传媒频道不局限于仅仅服务编辑、记者、广告、经营、管理等传媒从业人员,还将传媒科研教育人士、传媒专业学子等囊括其中。

在服务范围上,传媒频道不仅将迅捷准确地传递提供传媒资讯、提供深度专题等作为服务的基本内容,还将“为传媒业办事,帮传媒业所需,解传媒人所难”作为服务的目标,将互联、沟通、开拓传媒界内界外,延伸传媒业内涵,盘活媒体功能作为频道努力的方向。

亮点:三大品牌悉心打造

众所周知,原创、整合与互动是互联网站的生命线。传媒频道在经营的众多栏目中,重点打造三大品牌栏目――注重原创报道的《传媒视线》、注重观点整合的《媒介批评》、注重网络互动的《传媒沙龙》。

《传媒视线》:用我们独到的见解吸引你的目光

这是一个注重内容原创的主打栏目,旨在对传媒业新近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全新梳理、诠释和解读。通过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将问题的实质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过滤出来,再通过编辑思想的串联,形成有一定深度和影响力的原创报道。从2004年7月23日推出第一期《韬光养晦奋斗不懈 邹韬奋的非常“生活”》,到2005年的5月17日,《传媒视线》已经推出了整整63期报道,期期都堪称精品。这其中既有对传媒产业的关注(如《中国传媒产业:敢问路在何方》),也有对广电节目的思考(如《〈面罩〉节目是与非 性谈话节目何去何从》、《〈实话实说〉怎么了?》);既有对传媒人才的呼唤(如《传媒人才:让我如何看清你》、《广电人才瓶颈,如何打破?》),也有对传媒业新兴事物的全面介绍(如《“拇指经济”奇迹还能再现吗?》、《网络电视引发“三国演义”》)。《传媒视线》栏目以文章的深度、厚度和原创性吸引了大批忠实的网友,同时还成为其他媒体,包括报纸期刊等竞相转载的对象。

《媒介批评》:助推学术批评新风尚

传媒业是一个成长中的朝阳产业,各种矛盾问题,各种新事物,各种争议、观点、质疑必然充斥其中。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协调这些来自媒体内部或外部“不协调的声音”?《媒介批评》栏目的设立,就是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通过青年学子对权威的质疑,通过批评与反批评的冲击,为促进传媒发展提供一个观点交汇的平台,营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监督环境,进而推动传媒学术批评新风尚的形成。

该栏目既注重不同观点的提供,也注重相关观点的整合。当一个新闻事件成为公众日渐关注和探讨的热点时,《媒介批评》栏目会整合关于该新闻事件的多方观点,并为网友提供自由发表评论的空间,以期受众对该事件有全面客观准确的了解和认知。例如已经制作了《透视“高露洁事件”背后的媒体两难困境》、《“说情风”袭来,媒体如何挡得住》、《名记者为企业树碑立传能真实客观吗?》等等。

《传媒沙龙》:构建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

加强互动交流,沟通情感与思想,为传媒人士开辟网上精神家园,这是传媒频道的第三大任务。2004年7月2日,网络互动平台――《传媒沙龙》在人民网传媒频道正式开坛。从开坛到现在,传媒沙龙一直秉承高品位、权威性、影响力的宗旨,不定期邀请嘉宾纵论行业发展全景、评析热点焦点话题。目前已有近50位嘉宾做客沙龙,其中不乏传媒业的资深专家学者、各大报社的总编社长、各大媒体的从业人士等。嘉宾与网友通过发贴,产生了一次又一次智慧的碰撞、观点的交流、知识的互动,同时还沟通了网友与嘉宾之间的思想与情感。

特色:经营与合作 开拓新领域

传媒业的发展步伐越迈越快,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媒频道依托人民网的权威影响力,积极参与举办各种学术讨论会议,加强与专业期刊报纸院校的合作,并适时推出有关征文活动,多方位地拓展了频道经营服务的新领域,成为不同于其他专业频道的特色之一。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传媒频道?怎样才能在传媒业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主办各种传媒学术会议不失为一个广交朋友,扩大影响的好办法。至今,频道已经参与主办或作为网络支持的会议有:中国传媒投资年会、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大会、中国第四届网络媒体论坛、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等。通过精彩亮相,传媒频道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频道实质性的飞跃。

优秀的新闻传播类期刊和传媒院校,成为传媒频道合作的首选目标。将二者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既可提升合作媒体、院校的知名度、扩大业界影响,还可丰富传媒频道的专业稿件来源。迄今为止,已有多家媒体和院校与传媒频道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传媒期刊秀”栏目,网友可以及时浏览合作专业期刊的最新内容。

此外,举办各类征文活动也是传媒频道扩大影响,拓展服务领域的主要举措。在第五届中国记者节期间,推出了“我是记者・我身边的记者”征文活动;目前正在进行的征文活动还有“新闻背后的故事”、“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两类,前者针对传媒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后者面向在校学子。这些征文活动不仅扩大了原创稿源,而且凝聚了频道人气。

开心妹妹范文5

人们常说,人只有在情爱和行旅中才能最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我想是不是因为其两者都是流动不居而又生生不息呢。因为唯有“流动”,才令人们感知其生命的存在,感知它的姿态与节奏、低徊与勃发、沉默与明畅。所以,你倘若看见飞鸟俯冲、春水东流、麦浪飞舞、列车北去、炊烟袅袅、扁舟摇晃、情网荡漾……恨不得也投入其中,因为这些和你一样也是流动的。一如你喜欢、热爱的诗篇、乐音,之所以长久地被人们所默念所吟唱,就是因为它们本身即似水流动、如风穿行,带着自身的韵味和节拍,亘古且长青。

也许回忆也是流动的吧,不然为何当我陷入回忆时也是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呢?记得那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城人满为患,我与自诩为“旅行家”的小号手莫尤塔随即展开了云南之旅,先到昆明盘桓了几日。当地一画家友人打趣说:此次小钟他们乃为“避运”而来的。我记得他说完这句话后,一个喜欢他的女生羞怯又开心,旅行家取出小号为大家吹奏了一曲诗人周云蓬的“不会说话的爱情”。一时间,寂静了,感受着爱情的流动和变奏。又过了两天,我们去了令人遐想的西双版纳。

莫尤塔自称旅行家,但他是个极其懒散之人,尤其嗜睡。许多时候他只是在梦里与我一道跋山涉水、拨云见日。所以,通常都是我一个人素履漫漫、离去归来。那些日子我常常借来旅店老板的自行车漫无目的、随兴所至。一天早上,骑着骑着就骑到了勐罕码头,奔涌流淌的就是一直流向湄公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上长久不息地流动着杜拉斯笔下的“情人”故事。渡口上人头攒动、拥挤嘈杂。彼时恰好汽笛响起,我连人带车上了船。后来才知,这边是傣族,渡船过去就是哈尼族。虽然隔江即望,但风俗人情截然不同。上了岸,豁然开朗,青山云雾缭绕、脚下江水欢腾,我骑车在乡间公路上,前行或盘旋,经过一片片景象一个个村落,遗忘了一切,唯有耳边呼呼而过的风喊着一个人的名字。

悠悠荡荡,暮色来临。想回到傣寨已是来不及。看见云山雾罩处有两间木屋,索性奔它而去。木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哈尼族看林人,虽然言语不通,但他甚是好心,见我疲累,让坐倒水给吃。又见我背着一把小小的五弦琴,叫我弹奏一段给他听,琴声在寂静的林子里环绕,我自己从未听到过这样的自然声响,仿佛不是自己手中奏出。音乐的流动,能够拉近所有人的距离,琴声又引来了在附近忙活的他的年已及笄的侄女。

那几天我没有回到傣寨与旅行家汇合,处在原始森林半山腰,他打给我电话也没有信号,一度他以为我不小心跌进澜沧江漂向越南了。看林人时常外出看护,留下两人相对无语,或出屋外上山寻猎及灵感,或留原地无言以对凭琴声呜咽――还没有分开,就开始在心里写信。信也是流动的,而思念是河。

开心妹妹范文6

犯的几个诱因

高发时段

据相关数据表明,每一起害案件背后会有6起隐案。那么,女性怎么保护自己不被害呢?我们总结出这么几条:

第一条: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触摸。

第二条:向黄色书刊坚决说“不”。

第三条:心里的委屈要告诉家人,不要独自一个人出门。

第四条:斗智斗勇相结合。

第五条:被犯罪分子侵犯后,要保存证据去报案。

防范害最重的是“一个观念和四个要素”,一个观念就是前面讲的这五条,而四个要素是时间、空间、氛围、技能。

我们要知道,一年中什么时候害的案件发生较多,害案发生的规律是:

较为平安一二三,

四月五月往上蹿。

夏天多发案,

冬季侵财到峰巅。

夏天是案案发最多的时候,气温每升高两度,案就会上升1%。为什么夏天的害案件多呢?

1. 女孩子穿的衣服紧、露、短、透。

2. 很多人睡觉的时候不关窗户、不关门,甚至还有露宿街头的情况。

3. 日照时间长了。夜长的时候,人们往往很早就回家去了。但到了夏天,七八点的时候很多女孩还在外面,这就增加了她们的危险性。

一年12个月,害案件的高发时间段是在8月;一天24小时,害案件的高发时段是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晨的6点。那么8月份的晚上7点到早上6点,则是双重高发时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陷阱空间

以前,一说到发生害的地点,人们往往想到的都是青纱帐、废旧的工厂、大桥底下等 “荒郊野外”。虽然现在这些地方仍是危险地带,但我要提醒大家的却是那些很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比如,放学路上、教室里,甚至很熟悉的同学家里。在这些环境下,要防止独自一人、要防止和异性独处一室时间过长。

有一个公式叫警惕性公式,大意是说,警惕性和信任程度、熟悉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人越信任,警惕性就越低;对一个环境越熟悉,警惕性就越低。

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越是熟人,发生害的几率越大。它提醒我们:不仅仅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对熟人同样也要提高警惕。

劫财与劫色紧密相连

现在有一个犯罪规律叫先劫财后劫色,很多案件往往是从劫财开始,到最后竟成了劫色。

我曾接触过一个案件:一个56岁的女人单独在家,犯罪分子进入室内进行抢劫,在抢劫的过程中,无意中把她的衣服给撕破了,结果犯罪分子兽性大发了她。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劫财与劫色有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女性外出尽量少戴金银首饰或者贵重物品,以防犯罪分子由劫财发展为劫色。

如何预防

在家时:

1.注意检查门锁、窗子;夜幕降临,拉上窗帘,以防窥视;

2.如觉得户外有可疑之人,切勿外出探看,可打电话给朋友或警察;

3.单身女性不可在阳台上晾晒女性衣物;不要在报纸信箱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4.如下班回家发现门窗有被撬迹象,切勿进屋,也不要叫喊。此时罪犯可能还在屋里,快到邻居家找人。

外出时:

1.不走人烟稀少的小路、近路或小胡同;不横穿空旷的地带;

2.夜行选择照明好的街道;

3.夜行应面对街道而不是前方,随时回首观察尾随;

4.夜行不佩戴贵重首饰,不穿暴露过多的单衣、不穿高跟鞋;

5.夜行不搭乘陌生人汽车,应有人接送;

6.夜晚乘出租车回家,请司机稍待片刻,目送自己进屋后再离去;

7.经常夜行者,应购买防身器具,如催泪器、高压电击器等;

8.手提包一定要靠近身体,以防被劫;钥匙要与手提包分开;

9.如遇抢劫犯,不要冒险抢夺,个人安全远比财产重要;

10.如遇汽车停在你前面威胁,沿着与车头相反方向奔跑,并放声大叫;

11.如感觉有人尾随,走向马路另一侧摆脱,如有必要,在马路两侧反复穿行,摆脱尾随;

12.如个人感到紧张、危险,马上向人多地方奔跑,如饭堂、电影院。不要往小胡同里跑,也不要往电话亭里跑,因为犯罪分子很容易把女性堵在里边。

女性防身用具

1. 电警棍。

以前,女性为了防身会带电警棍,但有弊端,比如,如果被犯罪分子抢过去,反倒成了对方的武器。后来产生了一种新型电警棍,它的电池装在女性的腰上,即使被犯罪分子抢走,可以很快切断电源。

2. 双截棍。

有专门给女性使用的双截棍,体积很小,可以装在口袋里。而且还有与之匹配的一套棍法。如果能练好三招五式,关键时刻还是能收拾几个坏人的。

3.尖叫报警器。

国外很多女性都会随身带着这样一个尖叫报警器。它的声音非常大,而且很难听,很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4.刀具。

有女孩问我,如果长期一个人在家,那么在枕头下放把刀有没有用。我说:“有用!小刀是在你的枕头底下,犯罪分子永远不知道。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说不定它能保全你的性命。”

另外,防范犯罪分子还有一些小招数:

1. 二龙戏珠。

就是女性在受到害的时候,可以用手去戳犯罪分子的眼睛,同时,用膝盖猛顶对方的下身,这就叫二龙戏珠。在一些农村,都知道这一招,这是父母教女孩子防身自救的第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