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种植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甘蔗种植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范文1

一、整地开行

1.整地:用大、中型拖拉机深耕深松蔗地,深45~50厘米,一犁一耙或两犁两耙,要求蔗地达到深、松、细、平。

2.开种植沟:行距110~120厘米,种植沟深30~40厘米,沟底宽约20厘米;沟底平整,保留5厘米厚细碎松土。

二、种苗处理

1.砍种:砍种时,砍双芽段,砍刀要锋利,芽向两侧,一刀砍断,砍成直面,不破裂蔗种;把虫芽、死芽节段砍掉;去除气根多且混杂的植株。选择蔗茎均匀、蔗芽饱满、不空心蒲心的种茎,老芽、嫩芽分开种植,提高种苗质量。

2.晒种:梢头留作种,因其含水分较多,需晒种1~3天至叶鞘略皱缩,可提高出苗率。

3.浸种消毒:用2%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10分钟进行消毒。

三、适时种植

兴宾区地处亚热带,春季天气回暖较早,春植甘蔗适宜种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1.基肥:每公顷施钙镁磷肥750~1050公斤、氯化钾150公斤、尿素225公斤,或每公顷施45%高效复合肥375公斤,或磷酸二铵225~375 公斤,肥料均匀撒施于植蔗沟底,并与沟底土壤充分拌匀,以防化肥与种茎接触造成肥害。

2.下种量:甘蔗健康种苗具有分蘖多、分蘖早特点,充分发挥群体和个体的优势,每公顷下蔗种茎3万个(双芽段,梢头约6000公斤),每米摆6~8个芽,单行排放。种茎平放,芽向两侧,用手轻压种茎使其紧贴土壤。下种后,如果土壤较湿润(手抓成团,落地即散)则不需淋水,如果土壤干旱则需淋水,摆好种茎后,对种茎淋少量水后立即覆盖细湿土,覆土呈龟背形,厚不超过5厘米。

四、喷施除草剂和覆盖地膜

1.喷施除草剂:喷施除草剂时土壤湿度要合适,每公顷用80%乙草胺1800~2250毫升兑水750公斤,均匀喷洒种植行沟,喷药后不能翻动土壤,否则会失去除草效果。

2.覆盖地膜:种植蔗沟喷施除草剂后,选用厚0.005~0.008毫米、宽40~50厘米的甘蔗专用地膜覆盖,盖膜时要拉直、扯平,紧贴地面,种植行露膜宽20厘米以上,盖膜后,在种植行间喷施芽前除草剂。

五、田间管理

1.苗期撩膜:甘蔗出苗后,部分蔗苗尚未破膜,要及时用小棍撩破地膜露出小苗,防止膜内高温灼伤蔗苗,造成缺苗。

2.施苗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及时施促苗肥,培育壮苗。待甘蔗幼苗长出4~5 片真叶时,每公顷施尿素225公斤、氯化钾150公斤,施肥后耙地盖肥,同时铲除杂草。

3.中耕培土:甘蔗苗分蘖达到基本苗时,进行中耕培土。一般在4 月底至5月上旬培土较为合适,结合中耕培土,每公顷施51%(25-10-16)复合肥1800公斤,保证甘蔗大伸长期所需养分。

甘蔗种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 体重指数;谷丙转氨酶;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067-03

Explor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y subjects′ body mass index and liver enzyme and fatty liver

LIU Xue-wei1 LI Xiao-e2 LI Yu-ting2

1.Intensive Care Unit,Wei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Weishan 277600,China;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Wei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Weishan 277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subjects′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liver enzymes and fatty liver. Methods 107 healthy subject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Their height,weight and liver function were measured and liver ultrasound was conducted.The health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based on BMI and the liver enzyme and fatty liver of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ison of liver enzyme indicators of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that only the ALT and GGT of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subject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ALT and GGT of the normal group.The rest indicators were not abnormal.The thre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n the fatty liver situation. Conclusion ALT and GGT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subjects increas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rest indicators are not abnormal.For obesity induced fatty liver,the changes of ALT and GGT are the earliest and most sensitive.As the body mass index increases,the prevalence rate of fatty liver rises and the severity degree of fatty liver rises.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Alanine aminotransferase;Fatty liver

脂肪性肝病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而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甚至比酒精更为密切。我国肥胖问题日趋严峻[1],据估算2008年全球>15岁人群中超重及肥胖人数达14.6亿[2]。肥胖可促进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发生[3]。本研究根据不同体重指数对健康查体者进行分组,对每组健康查体者的肝酶及脂肪肝进行分析与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5月的107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3例,平均年龄(47.83±8.35)岁。排除标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有烟酒嗜好者;明确心血管疾病者;肿瘤病史者;甲状腺疾病及垂体、肾上腺疾病者;已接受过调脂治疗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明确的慢性肝肾疾病者;年龄60岁者。

1.2 人体测量

门诊体重秤量身高、体重。测量时脱鞋、帽,限穿单衣、单裤。

1.3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入选者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各指标。

1.4 肝脏彩超

同一医师进行测量及评判。脂肪肝病变情况根据B超影像学检查分为4级。0级(正常):正常肝脏大小,回声正常,血管走行正常,无后场回声衰减;1级(轻度脂肪肝):肝脏大小正常,回声光点略增强,血管走行正常,无后场回声衰减;2级(中度脂肪肝):肝脏略增大或饱满,回声增强、密集,肝内血管走行变细,后场回声衰减不明显;3级(重度脂肪肝):肝脏明显增大,回声增强,光点密集呈云雾状,血管明显变细或显示不清,后场回声衰减,肝后缘线显示不清。

1.5 肥胖标准分类

按体重指数划分,根据2002年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分为3组[4]。肥胖:BMI≥28 kg/m2;超重:24 kg/m2≤BMI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脂肪肝情况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等级资料的多样本比较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情况及肝酶的比较

按BMI分组,超重者和肥胖者的ALT、GGT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P

表1 各组一般情况及肝酶的比较(x±s)

与正常组比较,*P

2.2 各组脂肪肝情况的比较

3组健康体检者脂肪肝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各组脂肪肝情况的比较[n(%)]

与正常组比较,*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者和肥胖者的ALT、GGT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其余指标比较无异常,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脂肪肝患病率越来越高,脂肪肝程度越来越严重。肥胖对肝酶早期影响主要是ALT及GGT升高。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各地报道差异很大,为14.7%~40.9%[5-6],可能与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不同有关。秦胜花等[7]的研究提示,脂肪肝检出率随体重指数增加显著上升。目前认为,肥胖的主要危害在于内脏脂肪的堆积。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的共同病理基础[8]。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主要与脂肪细胞来源的炎性因子和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有关[9]。相关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干预了脂质代谢,特别是三酰甘油的形成过程,胰岛素抵抗可减少肝糖原的产生,促进脂肪形成,而高胰岛素血症可增加肝脏合成游离脂肪酸,减少载脂蛋白的合成,导致三酰甘油在肝脏蓄积。迄今为止,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了解甚少,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一个理论是“二次打击”假设,第一次“打击”为脂肪,尤其是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在肝脏沉积,即肝脂肪变性,在此基础上引起慢性氧化应激,即为第二次“打击”,而后者增加了肝脏细胞对凋亡和坏死的易感性,进一步促进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胰岛素抵抗贯穿于“二次打击”的始终。胰岛素抵抗与高血脂及脂肪肝的形成可能互为因果,可能为脂肪肝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是否可以治疗脂肪肝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有约340万名成年人死于肥胖导致的慢性疾病。遏制肥胖及由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在我国的流行,已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Day K,Alfonzo M,Chen YF,et al.Overweight,obesity,and inactivity and urban design in rapidly growing Chinese cities[J].Health Place,2013,21C:29-38.

[2] Finucane MM,Stevens GA,Cowan MJ,et al.National,regional,and global trends in body-mass index since 1980:systematic anal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960 country-years and 9-1 million participants[J].Lancet,2011,377(9765):557-567.

[3] Park JS,Seo JH,Youn HS.Gut Microbiota and clinical disease:obesity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Pediatr Gastroenterol Hepatol Nutr,2013,16(1):22-27.

[4] 中国肥胖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 23(1):5-10.

[5] 阎志,杨诒均.不同职业人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5(22):349-350.

[6] 刘晓,曹群奋,徐萍,等.宁波市农村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7(12):598-601.

[7] 秦胜花,冯传艳,唐灵奕,等.14112例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14):87-88.

[8] Stern MP.Diabetes s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common soil" hypothesis[J].Diabetes,1995,44(4):369-374.

甘蔗种植技术范文3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CD4+细胞计数;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D4+ cell count in application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nursing i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AIDS.Method:A total of 113 cases of AID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Among them,5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ther 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D4+ cell count as the guiding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after care,such as the patient’s infection rate,mortality and life coefficient,etc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nursing care in two groups,the illness had been better,but the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5.0%,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5.3% of the control group,pain,energy,sleep,physical activity and emotional re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this study,CD4+ cell count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0/?L infec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higher,followed by CD4+ cell count for 51-100/?L,and infec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low CD4+ cell count for 101-200/?L,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P

【Key words】 AID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CD4+ cell count;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Heze Municipal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26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的一种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HIV自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HIV遭到破坏后,机体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该病在临床上致死率高,社会影响大,严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因此,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和避免机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L时,患者出现多器官、多部位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高,其病死率也明显增高[2]。目前,新规定指明当HIV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水平低于350个/?L时就可以开始治疗。故以CD4+细胞计数作为理论指导,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探讨CD4+细胞计数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113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AIDS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男29例,女24例,年龄34~65岁,

平均(48.4±5.2)岁,病程2~14个月,平均(7.4±1.6)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4例,中专及大专学历7例,高中及以下学历42例。观察组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32~64岁,

平均(48.6±5.4)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3±1.5)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4例,中专及大专8例,高中及以下48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诊断与分期标准。113例患者均表现出发热、乏力、食欲下降、腹泻、咳嗽、气喘、消瘦及腹泻等临床症状,且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精神疾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学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试剂采用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和OptiLyse C免洗溶血素原液(法国Immunotech公司生产);仪器使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 man Coulter公司生产);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做成被检测标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进行抗凝;将被检测标本置于SFM22000血球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根据所得的淋巴细胞总数×相应的T细胞亚群百分数,得出CD4+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值。

1.2.2 护理干预 11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临床相关检查和综合治疗,护理干预方面略有不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检测其CD4+细胞计数水平,根据CD4+细胞的数值,特别是当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L时(徐秀亮等研究认为,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L的患者,其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大),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开始实施,主要内容为:(1)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HIV机会性感染的相关知识,如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易感人群等事项,以及检测CD4+细胞计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护理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治疗效果。同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病毒载量等,以此来了解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早发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2)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关注自身的个人卫生,保持其皮肤、口腔清洁干净,做好口腔的清洁护理,每天使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2次/d;预防口腔、皮肤等多处部位、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不接触具有传染性的(结核、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患者;少食多餐,服用高蛋白、高维生素、足量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物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等,保持每天营养均衡。(3)心理护理,使用沟通、安抚、支持、理解等技巧,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评估其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接受临床护理和治疗;尽力为患者提供帮助和鼓励,不歧视患者,以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尊重对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及家属对疾病的看法、重视程度,指导家属多方面关心患者,满足患者对亲情的渴求;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调整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增强其适应能力,使其认识到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有生存的希望,也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中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性等问题,让患者从心理-行为上均能遵从医师的指导,顺利有效的实施抗病毒治疗,使其恢复正常。(4)管理药物依从性,督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向患者介绍抗病毒治疗的程序,强调治疗依从性达到大于95%的重要性和终生服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保证患者不因出现的不良反应而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若漏服,需尽快服用下一次药物,但不可加量。(5)门诊随访,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督促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同时遵循《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规定,已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患者在治疗第1年内:每3个月检测1次,治疗1年以上且病情稳定者每半年检测一次。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专人随访,做好护理延伸的服务;建立随访时间表,按照诊疗指南规定及时检测CD4+细胞计数,起到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的重要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如感染率、病死率及生命系数等,生命系数包括疼痛、精力、睡眠状态、情绪反应、躯体活动及社交隔离等相关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和病死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感染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观察组病死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命系数情况对比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系数中疼痛、精力、睡眠状态、躯体活动及情绪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同CD4+细胞计数水平对两组患者的影响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中,CD4+细胞计数水平以

≤50个/?L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CD4+细胞计数水平为51~100个/?L,而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为CD4+细胞计数水平为101~200个/?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艾滋病(AIDS)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世纪杀手”等,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其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是指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丧失了免疫功能,引起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的一种疾病,该病一般通过静脉注射、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3-4]。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统计全世界存活的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者270万,而全年死亡180万。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以非洲人为主;有专家预计[5],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转移到亚洲,而中国CDC预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约78万,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死亡2.8万。目前,我国面临AIDS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疫情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额省、自治区及直辖市[6]。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是一种变异型较强的病毒,而不规范化的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的重要原因[7]。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及印度等地均有发现,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大量研究表明,AIDS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病理中,人体感染HIV后CD4+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三个阶段:

(1)急性感染期:CD4+细胞数量短期内呈现过性减少,大多数患者未经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2)无症状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350~800个/mm3,此期会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8年左右;(3)有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再次较为快速的减少,多在350个/mm3以下,部分晚期患者则降至200个/mm3以下,并快速减少[8-9]。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而由于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极易造成机会性感染,造成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计数水平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患者细胞免疫状况,CD4+细胞计数越低,表明机体的免疫水平越低,其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越大[10]。故CD4+淋巴细胞计数被作为临床监测AIDS病情发展的指标,也是监测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估算病死率的重要参数,得到了国际的公认[11]。本次研究探讨CD4+细胞计数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其他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12]。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AIDS患者了解机会性感染的相关症状,发现异常时需及时复查,患者遵医嘱服药、复查,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CD4+细胞计数上升,免疫力提高,大大降低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D4+细胞计数还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机会性感染率、病死率均密切相关,更尤为重要;同时,在AIDS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全面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定期随访等方式,监督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重点是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最终达到免疫重建的效果。文献报道,经过多次的自我管理指导和知识教育引导,转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控制了疾病的恶化和症状变化,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同时,临床护理人员可以依据CD4+细胞计数水平及时修改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方案干预,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尽早发现和控制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感染、弓形虫、隐子虫感染、巨细胞病毒等机会性感染,从而有效的降低临床病死率[13-14]。另外,临床诊疗中,依据CD4+细胞计数进行病情评估,联合合理的检查和系统治疗,避免了临床治疗的盲目性,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感染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观察组的病死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观察组患者的生命系数中疼痛、精力、睡眠状态、躯体活动及情绪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CD4+细胞计数水平以≤50个/?L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CD4+细胞计数水平为51~100个/?L,而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为CD4+细胞计数水平为101~200个/?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玲,张丽,张金梅,等.护理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62-63.

[2]张晓蓉,樊安芝.CD4+细胞计数对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护理指导[J].重庆医学杂志,2015,44(21):290-292.

[3]李慧文,傅亮,胡雁,等.护理干预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3272-3273.

[4]甘庚兰,朱宇佳,吴登强,等.护理干预下HIV感染者/AIDS患者公开自身感染状况对其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45-47.

[5]文乐敏,谢志满,董文逸,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5):676-678.

[6]张惠,吴忠兰,杨东智,等.宁夏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417-424.

[7]傅亮,胡雁,鲍美娟,等.国内外艾滋病护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3,28(13):90-93.

[8] Williams A B,Wang H,Burgess J,et al.Cultural adapta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4):487-494.

[9] Akin S,Mendi B,Mendi O,et al.Turkish nursing student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patients with HIV/AID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2(23-24):3361-3371.

[10]刘伟,朱秋映,蓝光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0):290-292.

[11]陈晓,林光惠,陈小英,等.连续护理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3):54-56.

[12]陈昌枝,覃琼芬,梁世寅,等.210例HIV/AI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相关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45-47.

[13]徐艳,白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73.

[14]陆雪萍,卢柳青,石柳春,等.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8):49-50,52.

甘蔗种植技术范文4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105-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compliance.

Method: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 treated in author’s hospital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3 were selected,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mprehensive analyzed.Result:After targeted nursing,postoperativ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Maoming People’s Hospital,Maoming 525000,China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术后依从性对患者的预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笔者对医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5岁,平均(48.69±3.08)岁,临床症状:恶心、腹痛等症状。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46.94±3.87)岁,临床症状:恶心、腹痛等症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部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内无家属陪护,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手术效果。因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当患者对临床治疗存在疑问时,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向患者介绍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的遵医行为,还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质量,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了解术后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术后护理期间,可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治疗效果,使其认识到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1.2.3 饮食护理 行手术治疗时,患者的身体机能受到损伤,通常选择完全胃肠外营养,通过静脉置管将营养混入营养袋内匀速静脉滴注,为避免感染,营养液配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配制完毕及时用于患者,密切监护血糖和尿糖,并防止药液外渗。护理人员应先尽量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低脂肪的半流食,待患者的消化功能恢复后,再为患者提供低脂肪、低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和易产气的食物。对于存在不良饮食的习惯的患者,应督促其改正,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的几率。此外,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制定饮食计划,遵循少吃多餐、营养搭配的原则进行饮食护理,并向患者讲解饮食护理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术后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评价标准

(1)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结合日常护理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服药情况、复查情况、不良生活改善情况等。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较好、合格、较差,合格率=(较好+合格)/总例数×100%。(2)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疾病的认识、药物作用等,根据评分情况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未掌握,熟悉率=(掌握例数+熟悉例数)/总例数×100%。两组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43/4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72%(36/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病时期往往会伴随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会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3]。加上患者住在重症监护室,没有家属陪护,因此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易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造成患者出现不良预后情况[4-6]。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提供临床治疗质量,缩短治疗周期。

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干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心理护理:受到原发疾和临床不适症状的影响,很多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消极心理,部分患者还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期间,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临床治疗重要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2)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能够增加患者的对疾病的认识,对促使患者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饮食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期间,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下降,若未进行饮食护理,容易导致并发多种疾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干预,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芝.内科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14-115.

[2]韩云.急性重症胰腺炎46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133-134.

[3]李俊彬.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4):12-13.

[4]王德明.生大黄联合乌司他汀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21-22.

[5]戴胜群,梁海云.2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18-119.

[6]尹志蓉.护理干预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00-101.

[7]宋晓艳,陈影.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107.

[8]胡柳慧.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62-63.

甘蔗种植技术范文5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静脉剂型;搽剂;甘露醇注射液;跟骨骨折;肢体肿胀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005

Clinical research of different sodium aescinate formulations in combined treatment of limb swelling after calcaneal fracture operation WANG Jun-guo, XU Hui, WANG Yu-jing. Department of Joint Surgery, Qingdao City Haici Medical Group, Qingdao 2660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sodium aescinate formulations in treatment of limb swelling after calcaneal fracture 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1 patients with Sanders Ⅲ type calcaneal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ostoperative blank control group (group 1, 14 cases), mannitol group (group 2, 14 case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sodium aescinate group (group 3, 16 cases), external use of aescinate liniment group (group 4, 16 cases),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sodium aescinate + external use of aescinate liniment group (group 5, 21 cases). Curative effects for limb swelling after operation and skin complications of every group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groups 2, 3, 4, 5 and group 1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group 5 and groups 2, 3, 4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odium aescinate; Intravenous formulations; Liniment; Mannitol injection; Calcaneal fracture; Limb swelling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伤所致, 目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已得到广泛认可。临床上最常用的切口为外侧延长“L”形切口, 该切口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 如肢体肿胀, 从而使切口延期愈合, 导致感染、内固定材料外露, 甚至跟骨骨髓炎[1, 2]。所以跟骨骨折术后对肢体肿胀的治疗非常重要。

七叶皂苷钠是由中药娑罗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三萜皂苷的钠盐, 具有抗炎、抗渗、消肿方面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用于治疗骨科创伤或手术引起的肢体肿胀。作者联合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外用七叶皂苷搽剂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 即跟骨骨折中心的压缩骨块将关节内骨折分为3 部分, 共计81例。男66例, 女15例;年龄15~56岁, 平均年龄32.4岁。其中高处坠落伤72例, 车祸伤9例。损伤类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用药情况将其分为五组, 1组14例, 为空白对照组;2组14例, 为术后使用甘露醇组;3组16例, 为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组;4组16例, 为外用七叶皂苷搽剂组;5组21例, 为联合静脉使用七叶皂苷钠+外用七叶皂苷搽剂组。五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手术均为伤后7~10 d进行, 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 弧形角度约在100~105°, 皮肤与皮下组织一次性全层切开, 直至骨膜, 锐性行骨膜下剥离, 利用“不接触”技术, 暴露骨折, 复位后选择合适的钢板内固定。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基本治疗及用药情况:1组:术后未进行任何药物消肿治疗, 仅采取抬高患肢等基础治疗。2组:20%甘露醇注射液, 125 ml/瓶, 静脉滴注, b.i.d.。3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10 mg/瓶(武汉爱民制药生产), 取2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 静脉滴注, q.d. 。4组:七叶皂苷搽剂(武汉爱民制药生产) 涂抹手术切口周围, 4次/d, 以手术切口1 cm以外, 范围至足、踝部肿胀区域。5组:联合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七叶皂苷搽剂, 用法同前。疗程:用药至肢体肿胀消失。

1. 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上对术后功能判断:显效: 治疗后肿胀基本消失, 疼痛消失, 功能受限基本消失;有效: 治疗后肿胀、疼痛逐步消失, 功能受限有一定程度恢复;无效: 治疗后肿胀、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本研究两组均无痊愈病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3、4、5组的疗效与1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组的疗效与2、3、4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各治疗组疗效比较[n(%),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组 14 3(21.43) 4(28.57) 7(50.00) 50.00

2组 14 5(35.71) 6(42.86) 3(21.43) 78.57ac

3组 16 6(37.50) 7(43.75) 3(18.75) 81.25abc

4组 16 5(31.25) 7(43.75) 4(25.00) 75.00abc

5组 21 8(38.10) 11(52.38) 2(9.52) 90.48a

注:与1组比较, aP0.05;与5组比较, cP

表2 各治疗组皮肤并发症比较(n, %)

组别 例数 皮肤坏死 皮肤坏死发生率

1组 14 3 21.43

2组 14 2 14.29

3组 16 1 6.25

4组 16 2 12.50

5组 21 0 0

3 讨论

七叶皂苷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组含酯键的三萜皂苷[3]。其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抗渗出[4]:增加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分泌, 使PGF2α/PGE1 比值增大, 从而稳定微血管和细胞;②增加静脉张力, 改善微循环[5]:显著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静脉反应, 而且可以促进淋巴液回流;③抗氧自由基[6]:具有类似于维生素E 的酚羟基结构, 故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途径可能与维生素E 相似。由上可知, 七叶皂苷钠可以对骨科创伤和手术引起的肢体肿胀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相对于空白对照组, 七叶皂苷和甘露醇的使用均对跟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临床工作中, 甘露醇也是经典的脱水药物, 应用广泛, 其他脱水药物经常要与其进行比较, 以说明疗效。但是由于甘露醇是渗透性脱水剂[7, 8], 长期使用对水、电解质平衡和肾脏功能有一定影响, 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与甘露醇不同, 七叶皂苷钠同时具有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和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等作用, 而且对水、电解质平衡和肾脏功能没有影响[9, 10], 所以对于上述的特殊患者可以安全的使用。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 单纯的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和外用七叶皂苷与甘露醇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三者治疗效果接近。如果将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和外用七叶皂苷联合应用再与甘露醇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跟骨骨折术后发生的肢体肿胀, 会导致手术切口延迟愈合、不愈合甚至切口感染;一旦表浅皮肤的感染深入, 将会导致跟骨骨髓炎, 临床处理非常困难。本研究中, 作者通过规范化手术操作、强调术中软组织保护、采用不接触技术、正确关闭切口及放置引流管等措施, 尽可能降低手术创伤对皮肤软组织的损害。从表2中可以看出空白对照组的皮肤坏死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最高, 而联合用药组皮肤坏死率最低, 因皮肤坏死发生例数较少, 作者未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但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 联合用药组的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最低的, 进一步说明静脉滴注+局部外用七叶皂苷联合用药后, 对肢体术后肿胀的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七叶皂苷钠具有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和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等作用, 而同时副作用小于临床广泛应用的甘露醇药物。本研究证实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和外用七叶皂苷联合应用对于中重度肿胀有较好的效果, 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肢体肿胀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Al-Mudhaffar M, Prasad CV, Mofidi A. Wou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operative fi xation of calcaneal fractures. Injury, 2000, 31(6):461-464.

[2] Zeman P, Zeman J, Matejka J,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ment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 xation using a calcane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rom an extended lateral approach. 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 2008, 75(6):457-464.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43-45.

[4] Berti F, Omini C , Longiave D. The mode of action of aescin and the release of prostaglandins . Prostaglandins , 1977 , 14(2):241.

[5] Annoni F, Mauri A, Marincola F , et al. Venotonic activity of escin on the human saphenous vein. Arzneimittelforschung, 1979, 29(4): 672.

[6] 蓝旭, 刘雪梅, 葛宝丰, 等.β-七叶皂甙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 7(6):572.

[7] Shin KJ, Lee DG, Park HM, et al. The merits of mannitol in the repir of orbital blowout fracture. Arch Plast Surg, 2013, 40(6):721-727.

[8] Wakai A, Mccabe A, Roberts I, et al. Mannitol for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8):CD001049.

[9] 王关杰, 刘佳. 超短波和磁疗仪早期介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骨伤, 2012, 25(7):572-575.

甘蔗种植技术范文6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药治疗;感染途径;疗效;CD4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028-02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内的CD4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耗竭,感染者一旦失去了大量CD4细胞,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疾病危险。和静脉吸毒是目前艾滋病最主要的2个传播途径[1],有研究者称,经静脉吸毒感染的患者疾病进程较快[2],并且该人群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疗效较其他人群为低[3-4]。近年来我国采用中医药治疗HIV/AIDS,发现中药对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维持和恢复患者劳动能力,减少临床症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少见报道,为了解在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过程中,经和经静脉吸毒感染的两类患者,其CD4细胞的变化趋势是否存在差别,笔者展开了此项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通过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云南)临床资料数据库,取得2009年11月―2015年3月间在云南省入组接受中医药门诊治疗,经或静脉吸毒途径感染,并于治疗前及接受治疗第12个月时均做过CD4细胞计数检测的HIV/AIDS患者,剔除资料不完整或存在逻辑错误的数据,共纳入613例患者资料。

1.2统计分析数据采用Minitab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治疗前后CD4计数的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感染途径患者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纳入分析的613例患者数据,入组平均年龄(37.793±10.455)岁;性别:男345例,女268例;民族:少数民族211例,汉族399例,缺失3例;感染途径:经感染469例,经静脉吸毒感染144例。

2.2治疗前后CD4计数变化分析613例HIV/AIDS患者治疗前后CD4变化情况见表1,2种感染途径的患者疗后CD4细胞均值较疗前都有一定提升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感染途径n疗前CD4治疗12个月后CD4tP469400.7±189.6424.9±187.1-3.080.002静脉吸毒144334.4±185.8371.6±201.1-2.330.0212.3不同感染途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后CD4疗效评价比较参考《艾滋病中医药治疗手册》提供的生物学指标评价标准[5],笔者将2种感染途径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12个月后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分为无效(治疗后CD4下降≥50/μL)、稳定(治疗后CD4细胞变化在50/μl以内)及有效(治疗后CD4上升≥50/μL)3种,结果见表2。卡方检验显示,中医药治疗对CD4的效果与患者的感染途径无关(P>0.05)。

目前全世界对于艾滋病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案,但HIV/AIDS患者可以通过长期接受HAART及中医药治疗,抑制病毒载量、保护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从而长期带毒生存。而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吸毒人群可能由于社会支持、心理状态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与其他人群存在差异,导致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自行中断治疗的风险更高[6]。

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由于HIV的攻击对象正是人体的CD4细胞,因此CD4计数能够直接反映人体免疫功能,是判断艾滋病治疗效果和评估患者免疫系统损害状况的重要指标。就本次分析的数据而言,中医药治疗对于稳定/提升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长期治疗,HIV/AIDS患者能够从中受益,既往其他研究者报道的结论也与此类似[7-8]。另外中医药对HIV/AIDS患者CD4细胞的治疗作用未受到不同感染途径的影响,无论是静脉吸毒感染的患者,还是感染的患者,如果能长期坚持接受治疗,均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本次分析仍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分析的数据无法识别患者是否在中途接受过HAART治疗,得到的结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HAART治疗的影响。其次由于分析中纳入的样本为已经接受中医药治疗达12个月的患者,规避了吸毒人群中断治疗可能性更高的风险,而实际情况中,不能排外吸毒人群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更多依从性不佳,提前退出治疗的情况,并影响整体治疗的效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心理和实际情况,予以差异性的应对,以保障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得到预期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夏婧,王志红.云南、河南两省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学报,2016,31(3):309-311.

[2]黄宝浩,蔡卫平,唐小平,等.不同感染途径对艾滋病病人疾病进程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8(5):290-292.

[3]陆娟,刘中夫,马烨,等.62例静脉吸毒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6):569-571.

[4]陆娟,刘中夫,王凤英,等.少数民族地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2-5.

[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艾滋病中医药治疗手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58.

[6]CH Hinkin,TR Barclay,SA Castellon,et al.Drug Use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HIV-1 Infected Individuals[J].Aids & Behavior,2007,11(2):18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