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孩不笨电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孩不笨电影范文1
教育成为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成为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让我们来看看小孩不笨里面的家长是怎么做的.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1世上没有笨小孩,不会读书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因为懒惰,可是一部分小孩要么就是天生智力发育有问题,要么就是因为环境的压迫变得不会读书。
电影中,国彬从小就具有绘画的天赋,喜欢画画,热爱画画,痴迷画画。只可惜,国彬不会读书,尽管他再怎么努力,每天晚上都要被妈妈训斥,鞭打。只因为生活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只因为他是em3阶级的学生?文福是个聪明又够义气的男生,但是因为要照顾弟弟,又要帮忙妈妈招呼客人,没时间忙自己的学习,包括自己的姑妈和表哥忠明也瞧不他。
国彬的妈妈说:文凭虽然只是一张纸,没有就是没有。我现在担心的是我的儿子,他将来能不能在一个只注重英语和数学的环境里生存。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也是有道理的,当时的社会注重的也只有英语和数学,只有这两个科目学好了,才可以在社会立足。而华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不好也没关系,中学还有个班叫华文b,都是给那些不会华文的小孩读的。我思考着:华文就这么遭新加坡人蔑视吗?华文仅仅是难学吗?
我们不是笨孩子,只是懒读书!孩子不是靠打骂出来的,而是靠心教出来的!爸妈并不是喜欢打我们,而是为了我们好!我们的闪光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每个孩子不都是全能的。我认为家长应该看清楚这个闪光点,不要剥夺孩子的自由与兴趣,别让我们盲目地走来走去,别给孩子的童年抹上一道黑影。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2“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在什么时候?
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在什么时候?
很久,对吗?”
这是《小孩不笨2》开场对白。这是新加坡影视才子梁智强自导自编自演的另一部电影。我喜欢梁智强的作品,因为他的电影没有港片般无理,或西片般飞檐走壁。他的电影恰恰反映新加坡(我认为也可以反映我国的现况)的社会、教育和家庭问题,为我们带来深思。
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讯息是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三个小孩之中,学谦及其弟杰利的家庭背景是相当富裕的,父母亲都是忙碌的上班一族。他们的父母亲以为给与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是等于为孩子好。很多时候,家长都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家长根本都不了解孩子。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在说个不停或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当孩子欲加解释,却被告以“顶嘴”的罪名。结果,往往孩子与家长的对话只剩下“哦、嗯、啊”。
手机的出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是,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戏中学谦及杰利的父母亲都一直以为有花时间陪伴孩子,可是每每忙碌的他们的手机响起,却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可能,家长都是疼爱孩子的,只是用错方式了。
在学校,这三位小孩都不是精英班,而被认为是不会读书的寄生虫。在学校老师的眼中,他们都是一粒粒的“烂苹果”。老师对他们失望,家长对他们失望,在一片的失望中,他们一度放弃自己了。
其中一位老师则说,我们需要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就是“多看学生的优点,少看学生的缺点”。如果把一粒烂苹果丢掉,那么什么都没了;但是,如果只是把烂的部分切掉,这粒苹果还是一粒好苹果。多称赞别人,多看别人的优点。你爸爸实在太爱你了,只是他不会爱你。这是戏里的其中一些经典对白。
小孩的要求有时候只是很简单,他可能只想要父母亲出席观看他的学校演出;他可能只是想要父母亲的肯定与鼓励;他可能只想要父母亲抽出一个不受打扰的一个小时。
难道,抽出一个小时真的那么难吗?JERRY为了买爸爸的一小时,不惜卖掉心爱的卡,每天省吃俭用,就为了存钱,购买别人以五百元请爸爸讲座的时间…TOM的同学成才,也一样和父亲有着沟通问题,因为成才的父亲出生卑微,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让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可是成才的成绩却偏偏差强人意,令他极为心痛!才父是个没学识的粗人,因而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的抗拒。才父并不懂得爱他孩子,里边最让我感动的便是才父对成才说:ILOVEU的时候…可惜他再也无法看见他孩子上学了…
希望每一个人都在鼓励中,赞美中成长…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3《小孩不笨》,感受异常深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孩不笨》观后感。这两部电影描写得太实在了,把当前教育容易走进的误区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反映:一、要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们,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一家人在吃饭,读中学的孩子的手机响了,父母说:“吃饭不能听手机。”一会,父亲的手机响了,父亲说:“如果我不听这电话可能要损失一笔重要的生意。”就听了,结果是一个问在哪里吃饭好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与朋友大声说笑,两个几子看得目瞪口呆。一会,妈妈的电话响了,妈妈说是一个重要的朋友打来的,聊逛街的事聊得得意忘形……这样的父母教育孩子有说服力吗?答案是否定的。二、要懂得称赞与鼓励孩子。“你有多长时间没称赞孩子了?”“不记得了,大概是孩子两岁时吧,观后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孩不笨》观后感》。”这是电影开始时的一句对话。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大人往往要求的多,但称赞的却越来越少,甚至动不动就打骂、喝斥。就像电影中的福成的爸爸从来都只会打,结果他儿子形成了反叛的性格,经常与人打架。三、老师要以生为本,挖掘学生潜能。华语老师,是一个敬业的老师(如,自己买字典让学生学习华语等),但他教育学生只从自己的方面想,总说学生不行,学会学,取用压迫式的教学方式,不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结果吃力不讨好,有一次在与学生的争执中还与学生打了起来。后来他改变了,变得会称赞学生、欣赏学生,后来他成为了一个不但敬业而且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电影结尾有一句话: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看了这话,我也想起了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4当看到这部电影中,那位得血癌的妈妈和他孩子的对话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笑了,当看到这部影片中的搞笑情节时,我和同学们又忍不住地哈哈大笑。
这部影片,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小孩子其实都不笨的,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能够做到。还有,我们要象影片中的那几个孩子一样,学习他们的机智勇敢,万一遇到了坏人,要想办法和他们巧妙的周旋。
影片中的三个孩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个因为成绩不好而想跳楼的孩子。在他心目中,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他其实是多么期望能够取得好成绩啊!我也想到了自我,我的成绩也不是很好,有时候粗心马虎,我以后也要端正学习态度,争取能得到个好成绩。
同学们,其实我们都不笨,让我们一齐加油吧!
这部电影写了国彬,文福,terry三个好朋友他们都读了em3(被视为无药可救的班级),他们都来自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父母给予不一样教育,也直接影响了他们构成不一样。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5当我看完《小孩不笨2》之后,陪伴我的,是长时间的沉默以及划下的两行泪痕。
“爸爸太爱你,但是爸爸太不会爱你”我知道,父母做什么,他们都是在爱着我们,他们习惯了用最平凡的事情去蕴藏最伟大的爱。可是我也不得不说,“爸爸妈妈,我太爱你们了,然而我爱的太辛苦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所做的事情在你们眼里都是不对,不好的。每一次我想拿出我最好的,可却永远换不来你们对我的赞许,你们总是要求我们更好,总是要我们更加努力。然而一次次的不能满足你们的期许,却让我对我自己越加的绝望起来。我就好像附在了峭壁上,遥远上方是你们给我们定下的希望,下边,却是望不到底的深渊。
渐渐的,我们忘记了彼此之间如何沟通,甚至有的时候我感觉彼此已经不再熟悉。我们之间的门,已经关了。
看着《小孩不笨2》,望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寻找着这些故事里自己的影子,体会着心中无法平息的感动。它和以往的教育类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讲述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也演绎了子女为父母付出的爱。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剧。
看着它,我不得不掉下眼泪。我为成才父亲对成才的爱落泪;为TOM为父亲买剃须刀修电脑却被否定而哭泣;为JERRY想让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为TOM妈妈为了儿子辞去工作而哭泣;为了TOM父亲为了儿子下跪而哭泣;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哭泣。
看罢这部电影我才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同时也明白了所谓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了解你”什么的只是一厢情愿。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
小孩不笨电影范文2
近日与家人一起观看了电影《小孩不笨1》、《小孩不笨2》、《妈妈再爱我一次》和《暖春》。这四部电影都让我感动不已,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了。
从电视中我看到的主要内容是小强的母亲秋霞和国荣相恋,但国荣的母亲嫌弃秋霞身世不好,所以让国荣另娶一个。之后,秋霞与儿子小强相依为命。几年后,国荣与妻子因习惯性流产及严重的贫血,不能生育了。秋霞知道后便把小强交回给国荣抚养。有一次,小强从父亲国荣家自己跑去坐车回到母亲秋霞家。秋霞说如果小强再私自跑回来就躲起来不见他。第二次,小强跑回母亲家却不敢进家门,他就到庙里度过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秋霞在这庙里看到了昏迷不醒的小强。当秋庙抱着小强走时却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滑了下来。结果秋霞变成了疯子。过了18年,小强找到了母亲,并在母亲面前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儿歌,秋霞才慢慢地清醒过来。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母爱是多么伟大啊!这训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们的母亲对我们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而我们却很少去关心我们的母亲、爱护我们的母亲、了解我们的母亲。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我们应从现在开始,好好珍惜我们的母亲,关心我们的母亲,了解我们的母亲,不要再给我们的母亲增添负担。
沙口路小学四年级:熊天乐
小孩不笨电影范文3
《小孩不笨2》观后感星期三,陈老师给我们全班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教育影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使我感触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孩不笨2》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们也有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走他的后路,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成长和回头。如果说父母打孩子还可以理解,但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颜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我觉得很残忍,我不赞同这样做。这样做也许可以令孩子取教训,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剧中也曾说过:烂苹果削去烂的部分,剩下好的还可以吃,全部丢掉就没有了。
正因为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我相信每一个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如天使般快乐
浙江台州椒江区下陈街道中心小学五年级:刘晨宇
小孩不笨电影范文4
一进教室,大嘴就把欧欧的问题抛出来。灿斯尼教授微微一笑,带着大家向山间小溪走去,这次,他要把小溪当作作文讲堂呢。
到啦!
清清的溪水叮咚叮咚地流着。突然,水面上漂来几只彩色的葫芦,上面还贴着“三字经”标签呢。
粉色葫芦―
毛豆手最快,他捞起粉色葫芦,标签是“照镜子”。
葫芦打开,里面是粉纸条和小镜子。纸条上写道:写自己一般要写外貌,自己的外貌怎样,照照镜子就明白了。
毛豆拿过镜子一照,镜子里出现了一张怪怪脸。“啊,我不是这个模样呀!”毛豆急了,原来镜子的反面是哈哈镜,他拿反了。毛豆把镜子正过来,这次,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帅气的男孩的脸:眉毛如剑,目似亮星,微微一笑,腮边还有个浅浅的酒窝呢。
“不照不知道,一照开口笑,俺原来这么帅呀!”毛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起来。
黄色葫芦―
第二个下手的是大嘴,他捞起黄色葫芦,标签是“问熟人”。
葫芦打开,里面是黄纸条和微型话筒。纸条上写道:写自己,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可认识自己是很难的,因此,可先问问周围的熟人,听听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这样,你就知道自己的特点啦。
大嘴赶忙拿起话筒去问米米:“请问,在你眼中,我是怎样的人呢?”
“你就是嘴巴大,爱吹牛!”米米说。
唉,俺在熟人心中的形象不咋地啊!大嘴长叹了一声。
绿色葫芦―
第三个下手的是欧欧,他捞起绿色葫芦,标签是“过电影”。
葫芦打开了,里面是绿纸条和小放映机。纸条上写道:要表现自己的特点,就要选择典型事例。可自己身上的故事太多了,需要“过电影”来回顾一下,然后“定格”出典型事件来。
欧欧开启放映机,童年里他做过的淘气事全被放了出来。他手指一按,画面定格―6岁时的春节,爸爸买了个猪头。他把猪头从厨房抱过来,用五彩颜料在上面画画,结果把猪头画成“京剧脸谱”啦!
欧欧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要不是这架放映机,他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典型的淘气事呢。
这时,灿斯尼教授把三个葫芦聚拢起来,说:“照镜子、问熟人、过电影,要写好自己,这三字经一定要牢记哟!”
“得令!”大家齐声说。
瘪嘴葫芦―
我是个小女生,今年8岁。我的嘴巴又小又红。我很爱吃樱桃。(选自《我是樱桃女孩》)
灿斯尼教授:这段文字就像一杯白开水,太平淡了,作文语言要活泼有趣才好。米米,你是女孩,请修改一下!
米米出手―
我呀,和妈妈一个性别,到今年为止,已吹灭过好多次生日蜡烛啦。我的嘴巴又小又红,像颗熟透了的樱桃。告诉你,我的樱桃小嘴特爱吃樱桃,为此,大家还送给我“樱桃小丸子”的美名呢!
塌鼻葫芦―
在河坡上,我采了朵狗尾巴花献给小姨,小姨说我是个笨小孩。(选自《我是个笨小孩》)
灿斯尼教授:“采狗尾巴花给小姨”,这的确是件笨事,选材很典型,但总共只有23个字,太不具体,写文章要把事情写具体才行。大嘴,你来修改!
大嘴出手―
小姨可爱花啦!
这天,我到河坡上玩,见有花在开放,便想:采一朵送给小姨,她一定高兴,说不定还会给我买冰糖葫芦吃呢!这样想着,我便采了一朵,献给小姨,小嘴甜甜地说:“小姨,祝你像这朵花一样好看!”谁知小姨不但没高兴,还点着我的脑门说:“你呀,真笨!”
“我给您献花,哪里笨呀?”
小孩不笨电影范文5
一、创设交流情境,锻炼表达能力
交流情境的创设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句型进行自编对话,然后,在互相交流中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Could you please do the dishes?Yes,sure;sorry,I can’t.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句型进行自编对话,对话内容自己确定。同时,也可以模仿教材中的对话情境进行交流,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二、开展演讲活动,提高表达能力
演讲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该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给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进行自由表达。
例如,在演讲活动刚开始组织时,我们就可以以最简单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演讲,比如:My hobby(我的兴趣),My family(我的家),My father(我的父亲),Myself(我自己)等等,引导学生先演讲这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语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作文主题进行演讲,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法,锻炼表达能力
借助多媒体教学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主要是借助其视频、音频的功能,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愿意开口说,进而,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英文电影,比如,I Not Stupid(小孩不笨),Forrest Gump(阿甘正传)等英文电影或者是英文歌曲等,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开口说的欲望,使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英语环境中找到“说”的动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以及英语素养的培养。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进而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应用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英语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孩不笨电影范文6
你看过电影《小孩不笨》吗?这是2002年新加坡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故事讲述的是三个就读EM3(差班)的孩子怎样应付学业所带来的困境。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它始终洋溢着让人着迷的温情,但那笑声中却有泪。影片中,导演借小孩子之口说出“这把钥匙就在你的身上”的话,也是我每次接待完家长的面询或者电话求助之后,内心最强烈的声音。
有一些家长由于长期受孩子的问题困扰,用尽了种种办法却找不到的破解之道,在旷日持久的焦虑感和无助感折磨之下,看到心理老师仿佛就像找到了救命的稻草,希望立刻找到一个彻底解决之道或者希冀一次辅导立即见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种迫切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让人遗憾的是家长们已然对自己的孩子丧失了信心,依然还没有厘清自己肩上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因为孩子有时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其根源往往在家里,是家长自身的人格和教育方式直接决定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特征,是家庭内部成员互动的信息与模式造成了孩子现有的状况。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绝对地忠实于自己的父母和家族。
一、家长要给孩子良好的角色示范
小A,高一男生,十六岁,因为假期里看了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想到自己对某男生过于依恋,内心产生了极度恐慌,担心自己是同性恋,每日思想无法集中,学习每况愈下,由此引发对母亲知道成绩下降和自己是同性恋之后没法估量后果的担忧,在接受了两次辅导之后仍然十分紧张和焦虑。在随后的陪伴中该生诉及家人以及从小成长的经历,隐约谈到父母之间常常发生争吵,自己对此深感忧虑,这让我意识到问题所在。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个学生,我约见了他的母亲。原来父母结婚之后,因为工厂效益不好双双下岗,无奈做起了小买卖。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母亲感到父亲懦弱无能,无论生意还是家族里的事都由母亲出面解决,主要是母亲在支撑着这个家。同时母亲看到自己的同学都混得不错,更加不满自己的现状,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高。从小学开始,小A每到周末都被要求在家写作业、做母亲买来的各种练习题、上特长班,几乎没有和同龄朋友交往相处的机会,更不知道该如何与同龄人恰当相处。最近一段时间家里事情多,生意不景气,父母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每次吵完母亲都是哭着说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要求儿子好好念书为她争口气。
青春期是一个人性别角色认同的重要时期,后天的生活经验、心理因素是形成性取向的重要成因。如果家庭关系中的女作用太强,男性作用不能充分显现,形成母亲决定一切的家庭角色分工,会使有些男孩出现性别角色心理错位,导致同性恋倾向。对小A来说,母亲的强势、父亲的懦弱以及父母关系恶化。是他出现问题的重要根源。他爱妈妈,所以要帮助妈妈,但自己稚嫩的双肩似乎又担不动这许多责任,实现那属于母亲的梦想,因而压力很大感到焦虑,同时母亲的强势让他看不到女人的温婉和阴柔,对女性美好的性格毫无所知,更谈不上欣赏女性。他深爱自己的父亲,但是从父亲身上似乎又找不到他可以效仿的男子气概,很多时候。常问自己这个生理上的男生,心理上也是吗?为什么那么多同学私下里议论自己“女里女气”。每每白天夜晚受困于种种百思不得解的思维困境,使自己濒临神经症的边缘。其实,只要父母在工作生活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给孩子好的角色示范,“爹是爹,娘是娘”,他的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
二、家长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
B女士,某单位领导,因为念高一的儿子反复逃学上网、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而求助。该女士称自己和丈夫都是大学毕业,各自在工作岗位上都算有些成就的人,不知家里怎么出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破罐子破摔,现在有时连家都不回了,夫妻二人彻底被他打败了。
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用“罐子”比喻人的自尊或自我价值。对每个人来说,“罐子”都是他最重要的东西。当“罐子”很满的时候,人会感到心情愉悦、充满活力、精神饱满、对自己的价值坚信不疑;当一个人感到疲倦、无聊、充满挫败感、觉得自己不受欢迎、无能的时候,其实是他的“罐子”空了。当一个人被用“破罐子破摔”来形容时,说明他在人的心目中已经很坏了,而且自轻自贱已成为他的习惯。
可是,有没有人想一想,他的“罐子”是怎么破的?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如何看待自己的经验,更没有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孩子的自尊,最初只是通过与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接触,根据家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只能起到增强或削弱在家庭中形成的自尊水平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有太多的家长意识不到自己平日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在装满抑或掏空他的“罐子”。上文中的B女士和丈夫,由于各自从念书到工作,一直都是佼佼者,心中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比别人的优秀,对孩子要求也很高,常常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不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常说:“你看看你,这都是怎么干的?!”“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将来还能干什么?!”这些话会使年幼的孩子产生内疚感和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没用”“无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受着各种“应该”和规矩的约束,行为不符合要求就会遭到指责,家长永远只盯着缺点。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家长要求,久了会得“习得性无助”,可能变得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也可能在成年之后表现为不遗余力地追求金钱、地位、权力等来证明自己,而无论拥有多少,仍然会觉得自己不够有价值,因为他的“罐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碎了。
自尊的培养需要环境和氛围。当孩子的个性特点得到赏识,优点和缺点都能被父母接纳和包容,犯下的错误被用来学习而不是批判,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自在地交流,家庭氛围和谐,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是和谐的,少有内在冲突或冲突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自信、健康、有能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常常问一问自己:我对孩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是在填满他的罐子,、还是在掏空他的罐子,或者因为无知已经把他的罐子掏空、搞破了呢?
三、家长要关爱自己的“内在小孩”,不断成长
C女士,医院大夫,为念高二的儿子求助。自诉孩子最近情绪抑郁,行为退缩,不愿意继续到学校念书。经过了解得知,该女士自出生就被多年未育的40多岁的养父母领养,深感成长的路上亲情缺失,就把自己满 腔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儿子,“我要把我没有享受到的都给儿子”,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丈夫地位也排在孩子后面。
这是众多辛苦的中国母亲之一。其实在各种教育理念不断被传播宣讲的今天,那一点伟大的味道已经渐渐淡去。溺爱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因为溺爱在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机会的同时,也渐渐让他失去建设自己生活的能力,造就“啃老族”“30岁儿童”,依赖、自卑、退缩、任性是他们的行为特征。
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从现象上看,溺爱的母亲,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拼了命地对孩子好,好得失去理性,其实是在内心对自己好的一种表现,不是因为如何爱孩子,而是在补偿对自己的爱。这位溺爱孩子的妈妈就是在补偿幼年的自己。貌似爸爸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缺位的,其实他是被家庭忽视的,被妻子忽视的。这位溺爱的妈妈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内在小孩”,让自己的“内在小孩”成长起来,这样才能分清那份爱是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