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圣诞节的英语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手抄报范文1
笔者前不久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和Unit7 At Christmas为蓝本,提取主题Festival,上了一堂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的主题阅读课。以下是笔者在备课、磨课、上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围绕主题,精选拓展内容
主题确立后,笔者就围绕主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筛选与之相关的阅读文本,作为主题阅读的辅助材料,力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相似甚至相对、相反的文章,这样一个主题多个文本,阅读内容密度高、容量大,阅读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英语阅读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辅助材料的形式应尽量丰富,有文字、视频、图片、漫画等。丰富的阅读材料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味的阅读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遵循“趣、易、短、丰”的选材原则,笔者选用了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Festivals》一书。该书内容丰富,围绕节日主题,分三章介绍了季节性节日、我们的节日以及受欢迎的节日。每个节日介绍的篇幅都不长,百字左右,语言材料的难度略高于六年级学习者已达到的语言水平,具有“i+1”的特征。再加上该书配有大量色彩鲜艳、特点鲜明的插图,使学生容易理解阅读内容并坚持阅读。
另外笔者还剪切了电影《里约大冒险》中关于巴西嘉年华游行以及巴西桑巴歌舞的视频片段,使拓展文本中关于节日Carnival的阅读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凸显主题,课堂品读文本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围绕教学过程的基本脉络,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实现阅读后的知识构建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步首先围绕主题以教材作为阅读文本,抓住教材中的词汇、结构,反复品读推敲、理解运用,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这一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由词汇、句型到语篇结构,由浅入深,从而完成课堂阅读教学。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即辅助阅读材料学习。对于辅助阅读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快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挖掘文化内涵,使学生逐渐掌握英语阅读的常用方法,感受英语阅读的规律,从而充分感受到英语阅读的魅力,进而热爱阅读。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是这样设计课堂阅读教学的:
1.立足教材,激活旧知,完善知识构建。
(1)通过两个热身活动,启动主题
活动一:T:Listen to the sound,guess what festival it is.
活动二:T:Boys and girls,brainstorm,please.Say something about different festivals,such as symbols,dates,activities etc.
学生通过听歌曲Jingle Bells、Happy New Year,听音效“鞭炮声”,听诗朗诵《静夜思》等,猜测节日,继而快速调动知识储备,回忆一个个节日主题的单词、短语和句子。
(2)依托课前自主探究,参与主题
笔者在课前预先布置了查阅课外书并了解教材上已有的6个节日相关知识的作业。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语境推测、观察插图、查阅词典等阅读方法学习了新词汇,并使用寻读、跳读、略读等阅读技巧捕获了新信息。
在课堂上,探究相同节日的学生聚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彼此的阅读收获,相互补充,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节日信息,同时构建了“节日介绍”这一题材的写作框架(见图1),并派代表做小组report.
2.拓展阅读,渗透文化,抒发真挚情感。
(1)主题对比阅读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而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对人们来说意义也非同一般。它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人们的期望与希冀。笔者给出了两篇拓展文本,一是介绍春节的,一是介绍圣诞节的。要求学生比较中西两大节日的异同,展开以I lik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better为题的辩论。
学生因为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积累,从节日内容到写作框架,正反方发言均相当踊跃,气氛异常活跃。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两大节日的比较,培养了跨文化意识,认识到春节和圣诞节所代表的中西方文化都是向真、向善、向美的,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主题聚焦阅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有时却不懂爱、不会爱。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课堂上拓展了“感恩节祝福”短语,鼓励学生们制作贺卡,送给亲友和老师,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以贺卡为载体,用英语大胆表达内心感悟与感情,收获英语阅读带来的怡情之效。
三、升华主题,课外延伸阅读
英语主题阅读的最后一步是通过课后多种形式的实践内化知识,加深认识,开掘智慧,升华主题。
1.展览Festival手抄报,分享阅读。
教完这一课时后,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再改编出一份关于节假日的手抄报。学生为完成任务,需要自己通过阅读课外材料或上网去收集一些素材,并小组分工,统筹安排,找材料,做设计。(见图2)
2.创作英语小短文,提升阅读。
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英文写作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他们就能写出很好的英语作文。另一方面,学生写的文章贴近他们自己的生活,对其他同学来说也不会有很多生词,平实易读,自然就会深受同学喜爱,可以成为很好的阅读材料。
本课结束后,笔者班级的学生纷纷执笔写作,将自己心中最喜欢的节日用英语表达出来,其中运用了他们通过阅读自主构建的写作框架,以及很多新词、新句。然后班级内同学互相交换,分享阅读。因为读的是同学的作文,学生们都乐于写,也乐于读。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手抄报范文2
本文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重点挖掘了教材中的语言文化因素,从教学内容、情感教育以及创设文化氛围这三个方面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通过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阐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 情感教育 文化氛围 培养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是的,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英语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英语的同时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如英语对话中经常出现的"dear"一词在西方国家用得非常普遍,但在中国这个词一般只用于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将来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心态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才能最终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交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1 结合教学内容渗入文化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英语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文化意识"这一新内涵,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目标总体描述"和"内容标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有详细的描述。这表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中西方人们见面打招呼为例,我们在吃饭时间碰见熟人经常会用"吃饭了吗?"来打招呼,假如我们在中午吃饭时间见到英国人也这样问:"Did you have the lunch?",他们很可能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午饭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说明。
又如在广州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的课文中出现的句子"Good morning, Miss White!",我在教学时就及时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老师为"Sir、 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教师这种职业,一般不做称呼用语。再如,学习到"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型时,我就及时告诉学生:在西方国家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他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围绕课文中的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如我在教学广州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16 In The Market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购物,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模拟在市场购买东西,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当于市场里不同的摊位,每个摊位都有各自不同的物品,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任意的摊位上购买东西。首先,我请班里一个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顾客,示范如何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轮英语对话下来,学生们个个都听得很认真,接着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也来亲身体验一番。在学生们一轮又一轮的英语对话中他们真切体会到了西方的文化,如我们去买东西时,售货员通常会直接问顾客想要买什么,而英国人通常会说:"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学生们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西方的文化氛围之中。
2 在情感教育中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沟通氛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以至于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一个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如,节日文化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笔者则巧借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课前,学生自己去寻找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有哪些自己独特的节日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节日的来历、吉祥物以及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等。学生在寻找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在课堂中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等; 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在教学圣诞节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边唱着圣诞歌一边用圣诞树、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浓浓的圣诞氛围。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们各自介绍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圣诞的相关知识,然后我结合学生们所讲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再具体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和圣诞节有关的西方文化。课室里飘荡着悠扬的圣诞歌声,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纷纷抢着与扮演"圣诞老人"的我积极对话,与同学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我还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我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会吃新年大餐等等,然后从文化的角度去了解各自的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先是推辞一番,然后再表现出不情愿地接受,接受后也不会当面打开礼物。而在英语文化中,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会推辞,而是表示感谢,然后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一番。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受了西方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3 创设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努力创设文化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国家文化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的两点做法是:
3.1 巧设课室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我们大多数的课室布置都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气氛。课室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而英语国家课室的布置则像个小型展览会,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他们的经验,开设了班级英语角,在班级的英语角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张贴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的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是手工实物布置如toy shop, fruit shop, bedroom等;有的是英语手抄报展等等。通过小小的英语角认识和传递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
如在学习和"Christmas"相关的内容时,我通过英语角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有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面――关于圣诞袜的传说;有圣诞美食――教你做香浓美味提子蛋糕;还有圣诞祝福语等等。除此之外,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他们可以张贴英文书法作品、自制英文卡片、英语谚语,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等资料。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3.2 利用课外环境培养跨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去营造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如每周定时开办英语小广播,让学生们在课外也能够感受到西方文化;在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以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充实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课外布置学生多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只要我们肯用心捕捉周围和英语有关的生活现象,生活中就有取之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如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留意、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看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相关英语视频;找街头的英语标语;阅读简短英语读物;编chant等等。只有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演练,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令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导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英美文化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导入对英语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教学就好比语言课堂中的一道"营养大餐",它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长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 张会静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
[2] 朱媛 《小学英语教学也应渗透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
[3] 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手抄报范文3
一、激趣活动―视听感知――导入主题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幕”,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会产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便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阅读课的导入以激活背景知识、展示话题、激发动机以及语言和语音微格训练为主要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媒体带学生感知新语言材料,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好奇心,产生积极的、自觉学习的心理态势,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把语言的情境输入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常采用预测、头脑风暴、问题、发现等活动,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补充和激活必要的背景知识,为引出话题作铺垫,激发兴趣,促使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1)情景导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激发兴趣,启动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population时设置有关人口引发的交通、就业、医疗、入学一系列情境导入,贴近生活,学生易理解。
(2)视听导入:利用教学录像,录音,投影仪,图片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呈现,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效果,动态的展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形象思维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背景导入:对于一些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如教学Alice一课时,可以由相关故事内容、故事作者导入课文,学生对文章内容会更感兴趣。
(4)游戏导入:游戏是青少年所喜爱的活动方式,如猜一猜的游戏等。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学习,乐在其中,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5)问题导入: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思想波澜,引诱揭开 “ 谜底”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可直入主题,又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为课文讲述作了铺垫,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6)英语歌曲或chant导入:课前播放与所教学的主题相关的优美的英文歌曲,则学生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快速融入课堂。如教学一般过去时可以利用《Yesterday once more》导入,会起到好的效果。以chant促教促学,寓教于乐。例如:教“问路指方向”内容时,课前组织学生一起说turn left,turn right的chant,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英语课堂上来。
二、体验活动―阅读输入--探究主题
在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的求知欲后,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组织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来进一步感知与体会新语言,并逐渐达到熟练化的程度。教师依据对话或阅读素材内容,设置分层阅读任务,学生积累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1.策略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技巧完成阅读任务,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例如:
预测:主题理解(Pre-reading及题目、插图理解)
速读:大意理解,验证预测
略读:段意理解(分段、找主题句等)
细读:细节理解(W/H问题、选择题、填写表格等)
精读:语篇理解、语言知识学习(文章结构、遣词造句―对重点句子进行仿写、改写、释义)
2.快速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一系列理解课文主题思想目的的教学活动。在阅读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篇章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理解课文的目的,然后采用浏览和快速阅读来了解文章的大意,
略读:学生浏览全文,回答关于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大意的题目。通过快速阅读,捕捉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
查读:学生回答有关特定信息的题目,老师再精心设计整体理解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阅读策略。例如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问题,可整体设问也可分段设问。
3.精细阅读
学生默读文章,在查读基础上对含有关键信息的段落或句子进行重点细读,理解表意和内涵。精心设计一些深层理解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等,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可以让学生来讲解课文,转换教师讲、学生听的表达方式。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引导他们深读文章,使其发挥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
三、实践活动―说写输出―深化主题
在学生对新语言点进行了大量的体验活动之后,教师就要根据主题设计真实生活化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交际性的项目,即:语言的输出,使主题得以深化。在交际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但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情感态度都会有良好的取向。
(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体思考,内化吸收所学知识;
(2)以2人或4人小组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在老师给定的主题下进行发散思维,开展对话讨论,与全班分享所得;集结众人智慧,学习他人经验,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书面的写作输出练习,对课文进行巩固训练(针对段落改写,针对篇章写提要或缩写、写出故事线索或概要、改写、填空等),或结合主题与生活实际练习开展写作,提交全班展示;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展示和写作展示进行评价反馈,表扬优秀,发现不足,完善教学。
四、课外主题联动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大量运用课堂所学语言材料,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特长的有效途经。围绕主题组织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知行统一,活学活用,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乐趣,发展综合技能。
1.借鉴教材,源自生活
主题确定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心的话题hot topic,结合所学课本主题,如节日,朋友,梦想,音乐等,要有趣味性。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英语课外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如在活动中学生参加唱英语歌曲、游戏、表演对话,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审美能力,又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总结经验,评价改进
活动后教师及时和认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比,表彰在活动中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表扬敢于参与活动的后进生,鼓励在活动中口语有进步的学生。可以采取教师总评、组内互评、组间评价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初中生好胜心强,适当的表彰、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教师指出活动中不足的地方,以便完善今后的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一次以庆祝圣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如下:
(1)学唱歌曲《Jingle Bells》和英语歌曲PK活动;
(2)制作有关圣诞节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开展小竞赛活动;
(3)故事show:圣诞的起源和小故事(小组表演);
关于圣诞节的英语手抄报范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课堂 生活化
目前很多初中生害怕英语,不喜欢英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英语枯燥无味,平时不讲不用。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英语和理解英语,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感受到英语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情景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引入。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英语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8 What does your father look like?时通过大量人物图片以及描述外貌词语,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此时老师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汇报导入任务切入主题,为教学做好知识铺垫。引出本节课的大任务谈论你未来妻子或丈夫的外貌,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课堂参与意识。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将书本的理论融于生活经验中来,做到与生活紧密结合,降低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4 What is the best movie theater?这一单元时,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关于电影的海报,引导学生根据海报信息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学习的热情,还复习了旧知识,且顺其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学习过程“生活化”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心理学证明,学习外语如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生活情景,那么交流能力的形成会更快、更容易。如在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单词时,教师可通过模拟运动会使学生掌握football,basketball,等单词。接着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任务,学校运动会快开始了,请同学们快来参加,并且要求使用所学句型I like… but I don't like…教师发给学生报名表,当报名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告知学生:“运动会每班参赛名额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总是选优秀的选手参加。如果没能选中,你可以通过购买门票进场观看并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并选定几个学生来做售票员,其他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购买门票。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单词和句型,而且也了解了有关运动会的知识,使书本中生硬的知识活起来,赋予了生命,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学习的疲劳,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作业“生活化”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丰富、提高英语知识。因此,课外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畅所欲言。对此,英语教师可设计生活化的个性作业。
1.口头交流性的作业:在课堂外,要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之间用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学习了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时,可以要求学生把课上所学的制作香蕉、草莓奶昔的过程展示给父母,要用英语叙述制作过程。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彼此感情,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收集性的作业:我们缺少学习英语的直接环境,但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英文广告词、英文商标等。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去留心收集、摘抄,学生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英语而有成就感。在学习教材上,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前,可先让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这些节日的资料,并带到学校与同学共同分享。这样不仅预习了所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创造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内容或听力材料编写新的对话、编排小短剧,编制英语手抄报、为学校艺术节制作英语海报等,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表现机会。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ppt课件,来练习所学重点单词、短语、以及句型。既满足了学生使用电脑的愿望,也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和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得到表扬和赞美,会非常用心地去读、去写,达到了轻松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提高了协作交流的意识,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教师应遵循语言的特性,任何语言都是活的,每天都会发展,颠覆机械的学习,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 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