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1

一、从读童话到编童话

要让小学生编童话,就得先让他们在肚子里装上几十篇乃至上百篇童话。为此,我们经常从《365夜》里选一些故事性强、有代表性的童话作品,如《老虎和黑熊》《聪明的小鸭子》《小兔乖乖》等让学生读,读后教师加以指导。如学生读了《老虎和黑熊》以后,教师便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黑熊的力气比老虎大,为什么老虎反而打败了黑熊呢?老虎、黑熊各有什么特点?你读了这个故事受到了哪些启发?这样读得多了,学生便能从感性上认识到童话的一些特点:如童话一般都采用拟人手法,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大象、老虎、狮子、狐狸、羊之类的动物,这些动物跟人一样会讲话、会思考,各有各的性格特点,如狐狸狡猾,老虎凶猛,狼残暴,羊温顺,孔雀虚荣爱美,蜜蜂辛勤劳动……又如,童话一般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经常用反复叙述的方法。虽然有不少幻想成分,但也必须合乎情理,有现实生活作基础。此外,童话故事还能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强是非观念,受到思想教育。学生有了这么一些感性认识,就为他们编写童话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从集体编到个人编

一开始,同学们会感到编童话故事有困难。为了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消除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讨论,集体编写。第一次指导编写,教师从大家拿来的玩具中挑了一只大灰狼、一只小白兔和一头大象放在讲桌上,然后问大家:用这三件玩具可以编一个什么故事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大灰狼在森林里要吃小白兔,后来,大象伯伯救了小白兔,打跑了大灰狼。

有了梗概,怎么具体地展开故事呢?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地展开想象。教师问学生:大灰狼是怎么遇到小白兔的呢?有的说,早晨,大灰狼的肚子很饿,到森林里捕食小动物,碰到了小白兔。有的说,兔妈妈带小白兔到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到处跑着玩迷了路,被大灰狼盯上了。在编到大象伯伯救小白兔时,有的说,大象伯伯趴下来,让小白兔跳到它的背上去;有的说,大象伯伯用鼻子把小白兔送到背上去;还有的同学说,还是大象伯伯把小白兔送到小河的对岸比较安全。

在指导学生编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比较合乎情理的编法。如编到大象跟大灰狼搏斗时,有的同学说,大象用脚踩死了大灰狼。有的同学则不同意这种编法,理由是:狼比较灵活,大象比较笨重,恐怕不易踩死狼。但大象的鼻子比较灵活,而且很有力量,还是编成用鼻子把大灰狼扔进小河里淹死了比较合理。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讨论,很快就把故事编成了。通过集体编写,大家感到只要开动脑筋,想得在理,编童话故事并不难。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他们分头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教师把同学们拿来的玩具经过搭配分给各个小组,让每个同学“各取所需”,边摆边编;童话故事编好后,就轮流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帮助修改、补充;最后再把自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三、从编童话到讲童话

童话编好后,教师还要求学生一一当众讲,但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而是拿着玩具边摆边讲。教师还鼓励他们添枝加叶,尽量把童话故事讲得形象些、生动些。在哪些地方添枝加叶呢?教师一般要求他们从三个方面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是什么样子,什么装束打扮;二想你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景物或陈设;三想在不同的场合,你故事中“人物’’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再创造。讲过后,教师要求同学们进行评论,或指出其优缺点,或提出修改意见。讲得好的同学,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祝贺。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使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指导学生“摆玩具,编童话”,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仿”与“创”的关系。初编童话,往往有“套编”的现象,这是正常的。正像学书法先临帖一样,学编童话也必须有一个摹仿的过程。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就能逐步摆脱

“套编”,从而编出富有创造性的童话故事来。

二是要处理好“摆”与“编”的关系。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虽有所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即使是他们的抽象思维,也往往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让学生一边摆玩具一边编童话,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把故事编得具体、生动些。反过来说,随着编的故事逐渐成型,学生又要不断地抽换或增减玩具,以调整、补充他故事中的角色或道具,从而使之更符合童话的故事情节。学生边摆边讲,就像是在演出童话木偶戏,学生自己是编剧,又是导演,同时还是解说员。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演示又解说,就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其创作热情。

三是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读童话是吸收,编童话是倾吐。没有吸收就没有倾吐。因此,抓好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在指导阅读时,不光是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领略作者编写的思路和意图,从中受到启发,取得某些编故事的借鉴。在指导学生编好童话故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编故事时是怎么一步步想的,编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别人什么。学生通过亲自编写童话,又反过来提高了他们阅读童话的能力。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2

一、教材分析

本着“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的原则。链接阅读童话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奠定基础。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部经典的英国童话故事。它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爱。绘本中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想尽一切办法用身体语言,能看得到的景物来表达对大兔子的爱,直到累得在大兔子的怀里睡着,却殊不知自己的爱远不及爱他的大兔子那般深厚。这个故事虽然简单朴质,但却感人至深。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及完成阅读此篇童话任务,确定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自读童话,理解童话的深刻含义,同时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了解基本的阅读方法。

3.情感目标:从通俗的语言及有趣的动作中感受母子之间的爱,使学生受到爱的熏陶。

三、过程分析

1.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画的色彩,夸张的人物形象十分感兴趣,但读书却毫无章法,常常东翻翻西看看就读完了。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关键的第一步。为此,指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通过观察初步了解阅读对象,通过下面提问质疑,对阅读对象产生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谁说的?”

“大兔子,小兔子什么关系?”

2.学生自读绘本初步了解阅读内容

要求学生读通读懂故事,扫清生字障碍,读后交流所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载体,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积累上。

3.读思结合,默读升华理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安排默读,在细细的默读中体会小兔子对大兔子的爱到底有多深,文中小兔子是如何表达爱的,大兔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带着问题,带着笔,仔细默读后填表(略)。

填完表后,学生深情并茂地将大兔子、小兔子的对话朗读成诵,从读中潜移默化体会他们彼此对对方一次比一次更深、更浓的爱,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4.读演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表演是小孩子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用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在张开的手臂中,在极力的蹦跳中,在花尽心思的动作里,爱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在有趣的童音里,在大兔子富有智慧的回答中,学生对爱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

5.读说结合,拓展说爱,将阅读融入生活里

“读”是信息的输入,“说”是对信息整合之后的输出。表演读后顺势安排了小小的交流会,说说在日常的生活中哪些人像大兔子那样爱过你,他们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爱他们的。并将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式迁移运用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运用下列句式大胆表达说爱:

“妈妈,( )有多( ),我就有多爱你”

“爸爸,我爱你就像( )那么( )”

由此将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四、教法分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朗读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总得读,如果没有读,那就不叫‘读书’,只能叫‘听书’。”因此,阅读教学读是根本。

此次阅读指导中,采用了下列阅读方法:“自读”―“默读”―“诵读”―“表演读”。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3

关键词:三年级 作文 教学指导 探究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58

当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作文要求就会提高。由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作文转变为真正的学生作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我们又称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为“起步作文”。因为没有任何写作方面的经验,所以,学生写起来总是会对作文心生畏惧,老是感觉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感觉到写作的好处,并且自觉地去练笔,去尝试写作,我想,不久的将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以为,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学会认识事物最基本的能力。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事物就必须要学会观察,没有对事物进行直观、感性的认识,就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了解和认识整个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才会对事物做出真实、有效的判断,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料,写起文章来才会感觉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写出的作文才会真实、感人。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章,就要先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在讲授《石榴》这篇课文时,我不是让学生先读课文,而是让他们先认真观察石榴的图片,然后告诉学生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景象,包括石榴花的颜色和形状,石榴子儿的形状等,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尝,从而增加学生对石榴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石榴》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怎样对水果进行描写等。讲完课文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特征,掌握写作技巧。

二、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基础和条件,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气。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仅要加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要想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根据自己玩玩具的过程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玩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想象玩具也是有生命的,想象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学生给它们编出好玩的故事来。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各抒己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完整。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主想象的空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引导和锻炼,写作兴趣浓厚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三、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由此可见,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化学量子结构告诉我们: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可以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质的提高。但是,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耐性,教师就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鼓励和引导,督促他们从小养成爱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储备量。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每天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教师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适当的加以引导、指正。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和资料。比如,《古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儿童诗歌》等,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并学会运用。为了调动学生的背诵热情,我定期在班里举办“小小读书会”和“经典诗歌朗诵”“成语故事接龙”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累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优美语言词汇的运用能力和印象。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以外,我还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去积累。比如,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查阅各种资料,通过旅游和实验,留心观察并记录。这样学生的见闻广博了,积累丰富了,语言宝库充实了,写作障碍减小了,作文能力提高了。

学生的词汇积累丰富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吗?如何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写作就显得尤为关键。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很多教师喜欢给学生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字数不能少于多少字,写作范围必须是某某方面的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种种限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畏惧感,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第二,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或者家里,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去挖掘题材,给学生创设情境,演绎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

第三,引导学生抒发创作情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抒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说说心里话》《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方面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4

关键词 培养;激发兴趣;发挥;创新

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是刚起步的阶段,小学生对于作文没有任何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面对这样一门功课,他们甚至显得茫然无措,继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而且作文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想让小学生写出好作文,其关键,我认为在于培养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作文水准才有可能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好学生作文入门,主要做好四个部分。

一、从拼音写作入手

根据现在语文教材,小学生在入学一个月之内,就基本上学会了拼音。孩子们凭借音节的认读和拼写能力,完全可以写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为了使孩子们走好第一步,从入学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孩子们学习作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口语优势,坚持先说后写。让孩子们说词语,说短语,说句子。激发孩子们书面表达的欲望。在说话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把说与写联系起来,让孩子们用拼音写词语、短语和最简单的句子。孩子们有了写的冲动,表达的欲望就更加迫切。

二、从写简单日记走入正轨

拼音为作文搭好了桥,学习写短小的日记就是最自然的事。因为日记正好把孩子们的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那么怎样走好第一步呢?

第一,低要求,早起步。一开始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能按基本的格式用拼音写清楚一两句完整的话就行了。话语不在多少,但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对此,教师要多加鼓励。教师做到勤批改,多讲评。为了提高日记质量,教师要坚持每天批改,每一个音节都要细看,同时要及时讲评,在讲评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第二,及时搞好学拼音到学汉字的过渡。注音是为了识字,教师要及时教孩子学习汉字基本笔画和汉字书写规律。在孩子学习拼音夹汉字的课文后,就要求孩子在拼音下面把已学过的汉字写出来,及时运用所学汉字。在孩子学到一定数量的汉字后,要求孩子写汉字夹拼音的日记。当孩子学会音序查字法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完全用汉字写日记了。

第三,要及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好奇。要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得到感悟。这样写日记就会日新月异,不会记流水帐。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把日记当作一面镜子,培养他们自我总结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充实日记内容,扩充日记的功能,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三、从喜欢的童话发挥扩展

因为日记要天天写,孩子们也会觉得实在无内容写的时候。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在日记中学编童话。好新奇、好幻想是孩子们的本能,他们对童话情有独钟。孩子喜欢听童话、讲童话,也喜欢编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童话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

1.用童话激发兴趣

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在童话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童话、表演童话、编写童话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让他们在对童话角色的亲身体验中去感受、去学习,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兴趣。

2.用童话点燃心智

教学时,教师除了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外,应把重点放在借助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孩子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地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这样的练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目的,又训练了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用童话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面对这些童话,孩子们往往将童话故事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这种强烈的共鸣心理,为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提供了契机。在童话教学中,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孩子们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果说,孩子在听、读童话的过程中如此,那么,孩子们在动手编童话的过程中,则更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因为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孩子则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必须完全把自己融入童话之中,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做好了以上的三个部分,我想,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就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也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总之,在充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数量,以求数量质量都能提高,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并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事实证明,其效果是明显的。

四、多导多练,让学生学会动笔

在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不管学生读了多少、记了多少,但要让他们将积累的东西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开始几次我都是采取“扶”着学生“走路”的方法,即老师要先考虑我们的生活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选材举例。我认为资料上许多范文中例举的事物与我们生活环境不符,甚至陌生,因此,我一般都选择我们农村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写范文,而范文又不能写全,只需为学生理清脉络,给学生留一些填充的自由空间,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可在课前阅读相关的习作例文,在老师指导时,一律不让学生拿其它资料出来抄写,因为我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作。在通过几次“扶”着学生“走路”之后,我就进行口头指导,写一些关键的词、句等,指导的面要广,要尽量考虑到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要放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在平时学习课文时,我就经常贯穿一些写作知识,本来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

当然,除老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练,在固定的习作之外,还应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训练。我从三年级上期开始,每周就让学生至少写两篇日记,先不要求他们的质量有多高,但必须要求他们去写,正如《课标》中所说:“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之后,我就对学生的日记字数提出了不少于100字、习作不少于200字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少数学生偷懒而提出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极个别写作确有困难的学生应放宽尺度,不让他们对写作产生恐惧感。

五、精评自悟,让学生感受快乐

在起步作文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在总体要求的大范围下,让学生大胆创新,学会自己命题,自己选材,因为在起步作文阶段许多习作的题目都是由学生自己拟定。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是五花八门,这又给老师批改带来了许多困难,本身批改作文就是一件“苦差”事,应该说这是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但又不得不去做。我认为,即使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再详细,如果不评讲,学生也许只是去看一下作文的等级而已,效果不佳。所以我认为重在评析,为了在评析中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在批改时最好是作好记录,因为我长期有一个习惯,学生每次交来的各种作业,我在批改时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两个“极端”的情况(即:优、差)我都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这样做我认为有两个好处:一是能督促学生认真作业、端正学习态度,二是以便老师评讲、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当然,我们要尽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他直接借用书上的某些句、段,只要他用得恰当,都应予以肯定。自然,文句不通、不知所云也大有人在,我一般是让学生自己读给我听,让他自己亲自感受一下自己的习作水平,学生一边读,老师一边指导,这样,实际上是在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深刻。当然,尽量把学生的缺点最小化,我常常对学生说:“你把这儿改一改就好了。”其实,与学生面对面的修改作文,不仅避免了教师单独批改的枯燥,还能让学生易于改正错误、加深印象,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正如《课标》中所说:“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尤其是起步作文的教学,这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要让学生尽快地摆脱老师的帮扶而学会独立“走路”,我们应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实际、育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大胆创新。因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红.作文教学要用“心”[J];教育艺术,2011年08期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内容;想象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31-03

一、想象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想象习作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一些难以解决或一时实现不了的问题,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把想象内容描述出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想象习作。如有位学生写了《未来的书包》,原文如下。

现在,小学生的书包有十多斤重,背起来十分累。那未来的书包是什么样的呢?这未来的书包真让人期待。

我一边趴在桌子上一边想。未来没有书包而是一只比手掌稍大些的平板电脑,各种各样的书只要照一下条形码,就可以将这本书存入电脑。比如:上语文课的时候,你只要告诉它上第几课,这课的课文就会显示在屏幕上。你不知道的问题只要一问,那它就会认真地讲解给你听。

平板电脑的用途还真多,当下课无聊的时候,你便可打开电脑听听音乐或玩玩游戏,可以轻松一下。但是平板电脑有时间限制,游戏只能玩10分钟,听音乐只能听15分钟,到了上课时间它会自动切换到上课内容。

上学或放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电脑放在口袋里或拿在手上,还可以把耳机插在电脑上听听音乐。作业也在电脑上做了,而且作业十分少,每天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各科只有一个作业,在30分钟内一定能完成。

那么有人会问,长时间用电脑眼睛不会近视吗?这不用担心,在电脑屏幕上面贴一层保护膜,保准眼睛不会近视。

我真希望现在这么发达的社会,科学家能发明这样的电脑,这样我们学生就可以扔掉沉重的书包,既轻松又方便。

这篇习作与一般的记叙文有点不同吧?读书怎么能不背书包呢?生活中没有这种事吧?是的,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是没有这种事,由于他走进了未来的生活,实行了大胆、合情、合理的想象,写出了对未来生活的想往和追求,这样的习作就叫“想象习作”。

而常规记叙文,则是记叙现实生活中的可能发生的真人真事,它要写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而写想象习作只要写清楚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就可以了。

二、想象需要大胆而丰富

习作一定要富有想象,没有想象就写不好习作,而“想象习作”便是培养学生大胆而丰富想象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天空海洋、宇宙大地、时空穿越……一切领域都是想象的广阔天地,尤其当代的学生,更富有幻想,因此,应该相信他们,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而作为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走进未来的生活,以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一)打破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首先必须打开学生的空间的想象思维。这里的空间是指上到宇宙、下到海底的所有领域,在这个空间中还未发生的人及事都可以作为想象的丰富内容。如在教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的《将来是什么样子的》习作训练时,在教学设计上,就可按打破空间的想象思维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建立空间转换的概念,例如,请学生说说现在房子存在的种种问题,大胆想象将来改进后又是什么样的房子。像学生在写《未来的书包》中所说,未来没有书包而是一只比手掌稍大些的平板电脑,各种各样的书只要扫一下条形码,就可以将这本书存入电脑。由于学生打破了空间的束缚,习作的内容想象是那么的丰富。

(二)打破时间

由于发生的时间不同,想象的材料也是各不相同的,而时间又可切分为时段,可以是一年二年,也可指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学生可以在不同时段上打开想象思维。当然,也不要总是停留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上,只有放开时间段,想象的思维才能发散,想象的素材才能源源不断地涌入脑海。如在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的《二十年后回故乡》一文中,之所以是“二十所后”是因为时间短,一、二年,你回到了离别的故乡是很难感受到故乡变化的,只有增长年段,与故乡阔别二、三十年之后,才能真正看到变化的巨大。可见,打破了时间界限,才能有充足的想象可能。

(三)打破地点

在想象时,由于受地点的限制,学生看到的只是学校、食堂、家庭,在他们的眼里再没有别的地方了。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地点上扩展,它可扩展到在国内、国外,也可在宇宙、海底等。这样,学生通过对地点扩展的理解,他们就能按不同的地点、人物来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在教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的“编童话故事”、四年级(上)的“写童话”时,学生打破了地点限制,所编故事的情节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如此,学生的想象空间才能更加宽广。

(四)打破身份

在写想象习作时,有时往往要改变本人的身份,也就是把现在学生的身份,改变成科学家、老师、工程师、医生、县长、省长、记者、作家等,有了这种身份的变动,才能产生与之相应的合理想象。如在教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我想变成……》时,则要求学生来改变身份大胆地想象。如有的学生想变成孙悟空,有的想变成科学家,也有的想变成七彩花,他们想变成的身份真是五花八门,想象十分丰富。

三、想象要联系生活,解决现实问题

但“想象”又不是胡思乱想,“吹”得天花乱坠。想象,不是无中生有,同样离不开生活真实。它是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一种追求和假设,学生的这种奇思妙想都是离不开现实生活。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丰富,在想象的过程中就感到没生活内容可想,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现实生活”的内涵、外延,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教师只有按学生的“现实生活”去发掘,然后把这些“现实的生活”改变成“未来的生活”,这一生活的转变,就产生了一定的想象内容,并把它们扩展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上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场景与事件。

(一)学习方面

如《未来的书包》这篇作文里,小作者运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须产生于没有书包的时代,所依据的又都是现实中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只不过小作者是通过“想象”,集中地表现出而已。由于这些材料比较有趣,又有比较浓厚的实用价值,所以我们读起来,就觉得亲切、自然,有一定的“真实感”,而不会感到作者是在无中生有地“吹”。想象,又是怎么获得的呢?再说得具体一点,《未来的书包》中的小作者是怎么会想到写这篇作文的呢?他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的。小作者在生活中一定有这种感觉:我们学生每天上学,总要背着沉重的书包,书包里那么多的书本,每天这么多课上下来,就会有劳累的感觉,就总想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要是世界上有这种书包,该有多好!小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想象”出这篇作文的。由此可见,“想象作文”同样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地“瞎想”。

(二)吃、穿方面

吃、穿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在现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过着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式的生活。学生就会一时感到没有难以解决的事情,因此很难发现可想象的内容。根据这样的现状,教师就可在生活的质量上,舌尖的健康上来进行引导。如吃方面:不安全的食品,造成病菌进入人体,也有一些难以医治的流行病,如禽流感、口足手病等使人们难以摆脱,这就要学生有大胆地想象,制造出疫苗或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来切实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写穿的方面时,引导学生可从穿暖、穿好等角度来展开想象。如针对在现实中的交通事故,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的存在,就想制造出能预防这些影响人类安全方面的衣服等。在教师的引导,学生想象的思路是可以打开的。

(三)住、行方面

住和行是学生物质生活的保障。在过着小康社会的生活中,学生是没有要改变这方面设施的意识的。教师可收集一些关于世界上由于海啸、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和人民无家可归的录像片,在写作前放映,让学生在观看中自然地产生出要解决这些难题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可收集一些关于在大海中舰船的沉没、天空上飞机的失事、陆上的交通事故等图片让学生观看,并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办法。这时,学生想象的火花就可能会喷发出来。

四、想象要有事实依据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让他们明白所想的内容一定要有现实生活的依据,一定要符合事实性。因为所想像的内容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一时难以解决,是或许能通过若干年的奋斗和努力变成现实的,因此,必须有真实性。

(一)符合生活实际

想象也要有一定范围,想象不是无边际、无依据地瞎想。因为想象不能离开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依据,否则,想出来的内容也是空的,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这里的“生活实际”就是指人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指吃、穿、住、行等。如文章中的书包,它是一台平板的电脑,而且是轻型的、多功能的。这种“想象”是在家用电脑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创造发明,在不远的将来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这样的“想象”是有科学依据的。由此可见,“想象”还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臆想,那样想出来的内容大多是不能实现的,甚至永远实现不了。

(二)符合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就是指自然现象遵循的规律,如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的更替,日出、日落、大自然中的生态现象等谁也不能改变它,阻止它。谁违背了这个规律,谁就会受到惩罚。想象也是如此,你想出来的事件、故事及情节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会让读者信服。如在教人教版小语六年级(上)习作训练中的“我是大自然的一员”时,搜集其中所写材料时,都要符合在大自然中生长的规律,符合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6

【关键词】数学教材 儿童化

一、动态化加工策略

儿童是好动的,喜欢动态的事物是他们的天性,而教材中很多内容是静态的,和学生的互动性不强。教师要善于化静为动,对教材进行动态化加工,使教材能够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认识分数”时,有这样一道习题:

先填一填,再读一读。了,但有些枯燥无味,有一种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教师可适时进行趣味化包装,改变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儿歌、童话故事等,让教材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让他们感到数学亲切生动,易学易记易理解。如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同时又是8和9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多少?”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此题改变成这样一首儿歌:“韩信来点兵,不知兵多少,六人排一队,不多也不少,八人排一队,不多也不少,九人排一队,还是不多也不少,士兵至少有多少?韩信把头挠。小朋友,猜猜看,你可知道有多少?”这样一改,童趣盎然,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人文性,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和欲望。

对教材进行趣味化加工,还表现在使教材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个体需要和智力感受,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生活化加工策略

教材是成人编出来的,难免带有成人化色彩,有的教学内容离孩子的生活世界太远,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就需要把它进行生活化加工,回归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去,变成儿童耳熟能详的内容,让教材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例如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的例题是这样的: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8棵;种杉树400棵,成活了380棵;种松树500棵,成活了485棵。哪种树成活的棵数所占的比率大些?我所教的班级孩子都是长期住在城里的,他们从来没有植过树,学生对此没有生活经历,没有感性经验。我在教学时,换成了这样一个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电视台少儿栏目组调查了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和《猫和老鼠》的情况:先调查了200名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的有170人;又调查了300名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有240人。《西游记》和《猫和老鼠》,小学生更喜欢看哪部动画片?”话题一出,学生便饶有兴趣地纷纷展开讨论,从而很自然地引入“百分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