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生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生就业范文1

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某些专业人才严重过剩,就业难度加大。其次,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许多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相去较远。表现为企业招人难与毕业生就业难并存。一方面表现在供需行业和专业之间的不匹配。比如营销岗位供给明显大于需求,供需比约为3:1,而文职类岗位供给却明显小于需求,供需比约为1:5。从毕业生层次来看,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偏大,在80%以上,高职类毕业生则供不应求;从专业设置上看,文史、社科、师范、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偏多,与工科类不匹配。

另一方面表现为毕业生素质技能与岗位素质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比如毕业生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的缺乏和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造成很多用人单位想用的人招不到。部分大学生择业观还存在偏差。由于对就业环境的担忧,毕业生求职意向更加趋于求稳,热衷于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选择意向较弱。而最需要人才的偏远地区的艰苦行业、基层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社团岗位无人问津。同时,由于缺少技能和勇气,多数学生也不敢尝试自主创业,从而加剧了就业困难。从政府就业工作自身看,也存在就业政策不够完善、就业服务还不能有效适应高校毕业生需求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加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1.进一步挖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特别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潜力,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扶持力度,加快制定出台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自主创业。

2.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好对接平台,会同各高校做好岗位征集、信息、职业指导及政策指导等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3.搞好针对。在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台账,实行“一对一”就业服务。

4.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要通过扩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规模,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让他们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5.大力开发服务基层项目、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岗位,用于援助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将享受城乡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范围。

6.落实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深入推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太原市创业扶持计划”,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工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服务、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毕业生就业范文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有关数据上显示,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毕业生的数量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与日俱增,而2015年则达到了749万。居高不下的数字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那么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便成为了就业指导的重中之重。

就业指导,就是对劳动者进行培训,使之有一定的从业能力,并搭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解决就业困难问题的工作。笔者针对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正确看待自己,应聘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升自身能力

自身能力包括专业技术、个人修养、语言表达等。

1. 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这个词并不陌生,每一个毕业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在选择就业方向的时候不一定就会选择自己所学专业,而且学校所学的知识如果不能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中,等同于没学。举一个例子,一个学习软件工程学的毕业生去一家软件测试公司面试,HR肯定会问他参与过项目没有。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你所学的知识能不能运用到工作中,有没有运用到工作中的能力。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岗位上,更不可能聘用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去培养,即使你是一个高等学府出来的毕业生。专业技术指的并不仅仅是学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将知识整合,运用到工作中的能力,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深造。

2. 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包括礼节、谈吐举止、着装、自身素质等,即给人的第一印象。要想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比如要整洁干净,讲究口腔卫生,说话要面带微笑,穿衣要注意搭配,化妆要注意得体。这里尤其要提醒男性穿深色西装,黑色皮鞋不能穿白色袜子,这是穿西装的基本规则。女性则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修饰自己,如浓妆艳抹,香气扑鼻,本想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却得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到企业面试的员工失败了,在走出公司时,因为顺手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而被录用。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体现出了一个人的集体观念与自身的素质。这并不是说到企业面试要低着头看地下有纸就捡起来,而是说明了细节也是决定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

3.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最简单不过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求职者到任意一个工作单位面试,第一环节就是要进行自我介绍,这是给人的第二印象。如何用精练的语言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对方?答案是你要找到自身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将其结合不夸大、不啰唆的语言讲述出来,并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憧憬,这样才能成为对方留下你的理由。

二、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就业动机的他们,想更快地融入社会,展现自我价值。但放眼望去,好多招聘单位往往都注明具有三年工作经验,参加过项目等等,有的人面试了一次又一次,灰头土脸,屡遇挫折。更有甚者,2010年3月7日,郑州发生了一起大学生因就业受挫跳楼的事件,一个在学校成绩优异的电脑高手,个人能力强,又勤劳肯干,就业时却处处碰壁,最后选择了跳楼。还有的人盲目攀比、喜欢从众,觉得同一个学校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他能找到工作,我找不到工作,他找到的工作工资比我高,福利比我好,嫉妒、羞怯继而失去了自信,认为前途渺茫。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呢?无论你是否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职业的发展,对于所选的职业标准也不要过于功利化、等级化,再有就是不要求安稳,产生求职一次定终身的想法。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一定要有一个择业方向,大学里学到的只不过是一些能力,想要实现就业,不光需要这些能力,还要客观地评价自我,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克服一次次失败的求职带来的失落感。并树立能吃苦,立志成才的意识,每个人的求职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过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努力学习才能在将来有突出的成绩和贡献。

就业并不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作为高校毕业生,只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完善自己,充满自信地面对每一次挑战,就能够成功就业,实现梦想。

三、高校毕业生应聘前后的注意事项

一是准备一份整齐的、精炼并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简历,当你的表述恰到好处时,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仪容仪表整洁,穿着得体,使HR第一眼能看出你这个人很阳光;三是面带笑容,充满自信,能让HR觉得这个人值得培养;四是注意公共礼仪,注重细节,一个粗心的人是不可能胜任任何工作的;五是成功并不代表一生,提升自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六是坦然面对失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在将来的道路上才能顺风顺水。

毕业生就业范文3

(一)校园市场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逐步发展完善的前提下,就业市场中校园市场的步伐也随之扩大,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就业实习基地数量逐步增加,而各高校为本校毕业生就业而建立的各种就业实习基地更为广泛。这些相关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相应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经验,也是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二)公益市场

公益市场一般指的是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就业市场,政府部门通过主办这种就业市场为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单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择业的机会,同时也能更好的落实国家和政府颁布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公益市场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公益市场一般分为省级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主办的相关就业市场和其他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主办的就业市场。另外,教育部、人事部门等相关部委也会参与公益市场的主办工作。

(三)社会市场

社会市场是指通过包含省市县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在内的社会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它们建立了面向全社会的各种类型人才就业需求的非公益性就业市场。不仅如此,社会市场还包含其他形式的就业,通过其他途径,例如公务员和教师等的考核,进入军队,毕业生自发寻找就业,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就业招聘信息实现就业都属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市场。社会市场的就业途径形式多样化,也有其相应优势,在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校园、公益和社会市场都属于有形市场,而现在网络市场是一种新的逐步发展开来的毕业生就业无形市场,这也是无形市场的主要模式。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更是迅速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市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如此,网络市场对于毕业生就业而言是其他就业市场的依托,而且其他就业市场形式也离不开网络市场的相关内容。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主要特点

(一)校园市场具有主体性、针对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要注意到校园就业市场的局限性

对于毕业生而言,校园市场是其就业的主要平台,通过校园市场,无论是毕业生的就业还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校园市场都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最为集中直接的途径。同时,校园市场是高校自身主办的,它的就业招聘和双选活动能够针对本校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方向,在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中更有效率,在毕业生的就业中有着重要地位。此外,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通过校园市场招聘人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岗位需要等来决定招聘内容,对于招聘更为方便高效,节省了招聘所需。而毕业生的就业应聘也会方便直接,也能节省其就业成本,校园市场对于双方而言都是高效的。当然,毕业生就业的校园市场也有它的局限性,校园市场的就业局限于本校的市场范围,对于专业性太强的高校来说,因为它的就业招聘和信息等都是在本校的的主要专业之间开展活动,不利于毕业生多方向就业和开阔毕业生就业范围。而且因为高校和企业单位之间会有合作,很多时候毕业生的就业集中在这些固定在该校开展就业招聘和双选活动的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而言,也是一种限制。

(二)公益市场

1.政府支持。

国务院越来越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每年都会专门召开会议和发出文件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地方政府也制定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系列政策。由于国家就业政策的支持,各省、市(县)级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省、市(县)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合作提供了大范围、高层次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寻找工作。

2.示范指导。

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的公益性、示范性作用,除了提供就业服务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外,还应在宏观上示范、指导校园市场、网络市场及社会市场的人才招聘工作。

(三)社会市场

1.范围广泛,持续性强。

社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参与众多的重要市场模式,这种市场的特点是广泛的就业范围、就业形式多样,持续时间长。

2.面向社会,竞争激烈。

各省、市级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社会人才服务等机构在毕业生就业高峰期及之后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给高校毕业生,不过这些市场都是面向全社会开放,使高校毕业生面对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环境,而且大部分用人单位招人时要求应聘人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也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3.适应市场,长期辅助。由于社会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多变的形式,所以能够满足社会多变的需求,并将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时反映出来,从旁协助其余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认识自己的就业方向,采取正确的态度面对社会竞争环境。

(四)网络市场

1.及时便捷、覆盖面广。

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单位、机构和个人认可和通过网上招聘、网上求职等网络服务寻求人才和工作,目前网络招聘会、网上考核、远程面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良好,网络市场的特点是效率和质量都较高。

2.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网络市场的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信息安全和真实性等隐患,要加强安全保密及资质认定工作,将审核标准规范化和统一化。通过这些方式才能既保护供求双方利益不被侵犯的同时创造出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安全可靠的网络就业环境。

三、努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发展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供求平衡机制

政府应结合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功能,营造自组有序的高校毕业生供求关系。虽然毕业生的供需也受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某种调控作用影响,但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甚至发生一些不好的情况。决不能任由高校毕业生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调节和发展,政府必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首先是信息调控。这种方式主要通过市场信息服务实现对人才资源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各行业间人才资源分布情况严重失衡,为了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必须将目前行业间的相互封闭情况加以改变,分享人才信息,所以我国一定要尽早建立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向社会各界定期公布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就业市场效率提高。然后是行政调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以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避免了市场存在的盲目性以及局限性,适当控制毕业生的流量流向和流速,使其供求达到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结构,并进行中长期人才规划,以人才预测的结果为基础对学校、专业门类、层次结构、招生规模进行安排,将社会总供求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二)尊重知识与人,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

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价格体系没有统一的模型,因而问题就被复杂化了,所以教育成本,直接经济效益,当地工资水平,间接经济效益等等因素都要纳入考虑的范围内,然后对基本价格进行估算,以此为基础,再因实际情况调整。

(三)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之下的规范市场

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规定为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开展文明合理的竞争,促使社会生产力和谐发展。有关部门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行规则。拟定实施《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条例》,并以此来规范就业市场,将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办法进行全国统一规定。加强监管毕业生就业市场,避免不正当竞争以及欺诈行为的出现,维护市场秩序,维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

(四)鼓励先进

建立以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行的激励机制,保护个人利益。首先参与激励,就是如同浪花与大海一样将个人并入到组织当中,与组织融为一体,以组织的利益为目标,作为一个主人翁为组织的事业奉献自己。此机制能够激发个人的责任感与危机感,使工作效率和个体意志得到提升,自我价值随之得到升华。其次是工作激励,促使人们以增加工作量的形式把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最后是环境激励,即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之中逐渐改变生存环境进而优化环境。

(五)优胜劣汰

毕业生就业范文4

为维护学院声誉和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协议书的严肃性,进一步规范我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工作,规范我院毕业生择业行为,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中所提及的就业协议书均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格式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第二条 就业协议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书。

第二章 协议书的制作和发放

第三条 就业协议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有唯一编号。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的发放范围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全日制普通招生本专科毕业生。

第五条 就业协议书的发放部门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协议书须加盖“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印章方为有效。

第六条 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时,一律以原件为准,复印无效。

第七条 协议书一经发放务必妥善保管,谨防丢失。协议书原则上不予补办,如因特殊情况遗失者,补办协议书的程序如下:

1、如学生本人丢失的,学生本人与毕业班辅导员联系,提供协议书丢失的书面情况说明,领取并填写《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毕业生协议书遗失补办审批表》,(附件1),经毕业班辅导员核实情况,学生管理分部初审后,上报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在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公告挂失,公示期三个月;公示期满学生到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新的就业协议书;

2、如用人单位丢失的,学生本人与毕业班辅导员联系,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相应证明(加盖单位公章)以及协议书丢失的书面情况说明(以上材料均需为原件,复印及传真件无效),领取并填写《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毕业生协议书遗失补办审批表》,经毕业班辅导员核实情况,学生管理分部初审后,上报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在新的就业协议书上填写用人单位名称后,发放给学生。

3、对于协议书丢失补办的毕业生,在其新领取协议书上加注“遗失补发”字样;因个人原因造成协议书丢失而违约或被用人单位追究违约责任等其他相关后果的,丢失者承担全部责任。

第三章 协议书的签订

第八条 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须在充分了解、全面考察、周密思考的基础上,慎重抉择。

第九条 毕业生应如实填写协议书中的相关内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前,应详细阅读协议书上所列条款,如与用人单位有其它约定,应当符合就业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并以书面形式确定,标注在协议书“备注”栏内,其内容视为协议书的一部分。违背就业政策或要求学院在规定以外履行某些义务的,学院一律不予承认。

第十条 每名毕业生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签订任何形式就业协议书的,学生个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 签约后毕业生应及时无误地将就业协议书送达用人单位。不送达用人单位,并以此为理由要求重新选择用人单位的,一律按违约处理;就业协议书未及时无误地送达用人单位,报到时用人单位拒绝接收的,所产生的后果由毕业生自己承担。

第十二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在一周内将协议书(一份)上交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进行全面审查,符合手续和规定的予以办理,并列入学院毕业生就业计划。

第十三条 未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有效,超过择业期作废,择业期为两年。

第十四条 未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使用协议书签订的就业协议无效。

第四章 违约协议的处理

第十五条 就业协议一经签订,所规定各项权利和义务即生效。三方在享有各自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十六条 学院监督毕业生履行就业协议,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手续;用人单位按协议接收毕业生,并履行协议所签订的其他内容;毕业生应按协议规定就业,按时到用人单位报到。

第五章 就业协议书各协议方义务

第十七条 各学生管理部门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对毕业生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对毕业生违约问题进行核查、教育和引导,降低就业违约率。违约率作为学院年度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十八条 毕业生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双方就已构成契约关系,毕业生因特殊原因终止与原签约单位的协议,必须办理解约手续。

第十九条 要求解约的毕业生,首先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毕业生解约审批表》(附件2),由原接收单位签署解约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新接收单位签署接收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经所在学生管理分部初审,向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交审批,学院按照“理由充分、流向合理、手续齐备”的原则进行审批,同时将相关纪录存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对于以下情况原则上将不予审批:

1、学生要求与来我院参加校园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解约;

2、学生要求与作为我院教学实践基地的用人单位解约;

3、无新签约单位或升学单位的学生要求解约;

4、学生第二次申请办理解约手续。

第二十条 未通过学院审批,学生擅自与原签约单位解约,不履行协议的,应当自行承担违约责任,学院将其《报到证》等相关就业材料发往原用人单位。

第二十一条 对于违约的毕业生,在其新领取协议书上加注“解约补发”字样。

第二十二条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如有以下行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不再为其发放就业协议书,亦不再负责推荐其就业:

1、

求职过程中恶意竞争,对学院声誉和其他同学求职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 2、与用人单位签约过程中,故意错误填写个人信息或不签字,并以此为理由要求解约的;

3、假称协议书丢失、损毁或其他理由试图骗领新协议书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专科学生

毕业生就业范文5

关键词:化学;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05-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它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成为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化学专业在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师范院校,如何培养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如何探索师范化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服务于广大毕业生充分就业,是我们学生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2009年至2013年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师范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措施和建设好化学专业的设想。

一、近五年来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毕业生就业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至2013年五年本科毕业生共912人。其中875人就业,年终平均就业率达到96.4%。统计表明: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良好。

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2009―2013年,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党政机关的2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28%;就业于国家事业单位的41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6.86%;就业于国有企业的44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03%;服务基层项目的109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46%;考取硕士研究生的9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0.29%;自主创业的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91%;入伍的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69%。统计表明:师范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依然以工作相对稳定的教育事业单位为首要选择,就业逐步向基层倾斜,基层就业项目成为就业热点,同时,为缓解激烈的就业竞争,考研升学也开始成为很多毕业生的主要选择,自主创业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2009―2013年,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云南工作的有66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76%,其中选择在昆明就业的有20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3.08%;选择在省外工作的毕业生有9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0.4%。调查发现,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以学校提供的招聘信息为主,部分来自家庭,绝大多数毕业生是在校园招聘会上寻求工作机会,“故土难离”的观念和信息渠道来源单一是影响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因素之一。

二、做好师范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培养过程综合成果的重要体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根本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是学校品牌的衡量标准之一。基于2009年至2013年近五年来近千名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以及未来就业市场趋势,我们认为对于师范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一方面教育行业仍具有较大潜力,边远地区和基层教育将需要大批量的化学专业毕业生为落后地区、边疆地区的基础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化学化工产业行业是化学专业职业需求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从事化学化工产业方面的人员,无论是科研人员或产品开发人员,都存在短缺,化学化工产业行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做好师范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化学专业技能。借助课外科技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活动促提高,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指导绩效。为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应从以下三方面不断完善和充实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专门工作机构;二是建设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人员队伍;三是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即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全员化、职业化、全程化”全方位地为培养学生就业力提供指导和保障。

3.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畅通就业信息渠道。认真做好毕业生信息资料库,动态完善数据更新,加强与各类人才网站的链接与合作,尽可能建立广泛的毕业生自荐平台,积极开展与校外各级各类就业服务中心、人才市场等单位的信息服务和联系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除举办师范专场招聘会外,积极组织广泛、细化、专业性的小型专场招聘会,如化工企业的招聘会,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

4.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业。近几年,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向,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2009年起,云南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为首次创业人员在省内自主创业提供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简称“贷免扶补”政策,鼓励自主创业。统计表明:师范化学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不多,学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业。

三、进一步建设好师范化学专业的启示

2009年至2013年五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912人,其中875人就业。从中可以看出师范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能比较好地适应社会对应用理科人才的需要,主流是比较好地,但从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出发,如何进一步建设好师范化学专业,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应当引起重视。

1.拓宽专业口径。按照发展趋势,随着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高校的毕业生要由“专才”向“通才”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结构上要实现大专业、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同时加大校级选修课程比例,加强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

2.优化专业课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是其专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要十分重视坚实的理论功底与扎实的实验动手技能,注重扩展知识面的同时,加强深度,发展边缘科学,探索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鼓励引导一部分的学生能够发展为科研攻坚人员,在此基础上主修课程基础化,选修课程模块化,优化专业教育课程,把专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3.加强实践课程。加强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易于鼓励创新、团队协作的氛围形成。尤其是师范专业,更强调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云南师范大学自2013年起,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原有的师范化学专业总课时从2745课时削减至2684课时,在第七学期安排了全学期的教学实习见习,从课时上保证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参与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技能。

4.改进教学方法。化学教学的内容应从学科导向职业导向演变,积极开展课题教学,采用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由“课题来组织”,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品质培养和锲而不舍、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形成。

参考文献:

[1]涂艳国,李伟.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教育与经济,2005,(3).

[2]边宏广,安静,王庆波.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3]詹萍,岑双庆,陈艳.师范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30(5).

[4]冯国涛,刘晓虎.四川大学2009届轻化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析[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0,20(3).

[5]李金芝,李倩.河北省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技向导,2010,(29).

[6]黎明,肖京林.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地方高师院校的课程结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

[7]李军湘.化学学院应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分析[J].阴山学刊,2012,26(2).

毕业生就业范文6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 高职毕业生 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21-02

近年来,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完善高教教育体系和满足人们受教育要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扩招后,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且愈演愈烈。国内经济形势近4年来连遭打击,这和我国经济体制、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观有关。据资料统计,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有超过680万,使社会和高校更加关注这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就目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例如,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借鉴先进的就业指导经验,实施就业指导可行性措施,让学生了解市场动态和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其社会竞争力。

1 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结合麦可思研究院撰写《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对2011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以下特点:(1)高职就业率略有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9.6%,比2010届上升了1.5个百分点;(2)工资增长缓慢,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0届增长了287元,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2011届月收入为2482元,比2010届增长了340元。与上一年相比,2011届高职毕业生收入最大的变化就是高收入人群略有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明显减少;(3)低就业人群不在少数,从事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最低的1/4群体被定义为“低就业人群”,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0%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处于低就业状态为14.6%;(4)就业满意度不到50%,具相关方面调查,在就业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中,有44%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

2 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SWOT分析

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借鉴管理学、经济学和竞争力理论而来的。目前人们所理解的就业竞争力,从一开始的就业能力转变到就业竞争。通常来说,就业竞争力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是就业者在就业过程中个人整体素质的表现。对高职毕业生而言,就业竞争力就是其在就业市场上战胜其他竞争对手、发挥自己才能以及展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体现。因此,高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基本内在素质:包括专业文化素质、诚实守信和有责任心。二是基本工作素质:包括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毕业生的学习能力。三是基本专业素质:包括要掌握学科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社会应用中去,还要学会掌握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且要学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应用。四是基本求职素质:求职过程中不仅需要应聘者具备相应实力,而且还需要应聘者具备一定的智慧和勇气。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要事先了解求职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会在求职过程中得心应手,让求职变的更加的有效简单,从而战胜其他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包括表达、决策、推销、抓住机遇和自我定位等能力。求职能力也是毕业生所要求具备的个人素质中的重要能力。

针对调查所反映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情况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

2.1 优势

(1)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面对市场需求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导向为教学目标。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目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其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高职毕业生要能熟练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校期间能基本完成上岗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各种准备,并以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解决生产工作实际中的问题能力为就业竞争的优势。(2)合理的就业定位。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高职毕业生要能清醒认识到就业的压力,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先求生存,再去发展”的观念已逐渐被高职毕业生所接受,这也是毕业生就业心态的一种趋势。(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一些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一项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够吃苦耐劳。据调查统计,约有62%的高职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开始工作,还有调查显示约有74%的高职毕业生想要自主进行创业。在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现在的高职毕业生工作已越来越认真,工作态度认真,服务工作安排妥当,对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眼高手低、工发抱怨发牢骚越来越少,这些都是高职毕业生在未来社会就业竞争中的一大优势。

2.2 劣势

(1)教育程度较低。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以大专教育为主,学生的学历普遍较低,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太明确,在专业的设置上也没有突出的地方。因此,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高校教育的调整和整顿。高职教育应根据市场需要开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将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寻找适合高职自身发展的道路。引导高职毕业生学习相关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并能动手分析、处理、指导、解决生产实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任务和难题,使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基本完成工作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2)实践经验缺乏。目前实践经验不足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障碍,用人单位和企业将就业者的实践经验看得越来越重。高级技工、熟练技工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缺人才,而高职毕业生缺少的正是社会的实践经验,这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就业倾向狭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首选珠江三角洲,其次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和城市。且认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好,有更多发展机会,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这是不理性的看法,因为这些地区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多,条件要求高,同时也是高学历学生的首选地,高职毕业生在这些区域寻找工作,将会与高学历学生发生正面的竞争,获胜的机会不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面向生产领域、服务领域、信息领域等一线工作岗位的人才,从就业战略来说,高职毕业生应该看清形势,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成功就业。

2.3 机遇

(1)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使高职教育逐渐走向培养综合型人才模式发展,树立生产第一、服务第一的高级应用型素质人才的目标,不断完善、提升更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的提供坚实的平台,未来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2)职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飞速发展,职业模式也由单一模式向复合型模式转变;由传统的工艺型向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转变;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随着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对服务人员、财务人员、技能人才、咨询服务人员、市场推销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的需求将日益增加,而这些职业正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专业内容,因此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4 挑战

(1)需求矛盾日益严重。国内经济形势近4年来连遭打击,经济危机迫使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降低企业的用人数量,一方面降低培养职工的培训费,减少开支。在企业进行招聘录取的时候也会对毕业生严加挑选,从中择优录取。经济危机给高职毕业生带来了就业压力,无论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还是经济发展的总量,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人数都是供过于求。(2)竞争对手日益增强。目前,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强,毕业生在就业时要面对学历上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选择录用本科生和研究生,而高职毕业生则显得有些冷落,与此同时还有技能较强的中专职业毕业生等。职场上竞争对手强大,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挑战越来越大。(3)就业能力结构不合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机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各行各业在选择人才、录用人才的需求上也在改变。

3 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人才培养定位的科学性。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面向社会、生产、服务和管理为一线岗位的综合型优秀人才。教学必须要围绕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始,要适应职业发展、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职院校而言,未来教育中的难题就是如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社会在不断前进和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想法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以社会、市场、就业竞争、和就业思想为知道的教学理念,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2)就业指导的全方位性。

根据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高职毕业生是丰富的人才资源。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针对高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帮助高职毕业生明确、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拟制相应的职业计划,建立适合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知道方案。针对不同的高职毕业生,要进行分类指导教学,建立一个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意象长期的任务,以此来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远远超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课程。职业道德包括规范性、多元性、实践性、稳定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因此,职业道德教学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指导方案,全方位、多元化的开展。首先,重视职业道德专业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要全面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其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修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传授了中国化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再次,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中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通过在校园开展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调查和校园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同时加强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在愉快的校园文化中学到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最后,丰富学生职业道德的内涵。充分调查现代企业对职工的基本素质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社会工作岗位上,都能让毕业生能够适应。本文系统分析了高职大学生就业基本现状,辨析了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过程中存在利弊、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案和措施,希望对于提高高职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能够取得好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1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