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科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护理范文1

精神病人,尤其是重性精神病人,由于症状特殊,他们的思想、情绪都是属于幻觉的行为。对于这种症状,除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已没有办法,药物虽然有镇静效果但明显有副作用,导致一些行为是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精神科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制约医院的综合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神科护理安全,进一步消除各种隐患,确保风险的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通过规范医疗行为降低不安全行为因素,避免病人和医护人员发生受伤,从而避免和减少病人,造成家庭成员和医院的经济损失,也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特殊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如严重的抑郁症,存在受害的幻想或者幻觉。因此精神病人,对现实缺乏认知能力,没有对环境风险的正确认识,超越正常思维强度,可能存在逃跑的强烈思想。

2.环境因素

环境和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之间有直接关系,包括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门窗的硬度、边缘和突出的岩石、棱角外露的管道、外丝、移动凳子、易碎物品、刀切断绳子、化学品、药物等,这些都可能对精神病人造成伤害。

3.护理因素

首先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和风险意识缺乏可能导致纠纷;其次是不准确的理解和评估:如果忽略或无法找到一些危险的精神病患者的潜在情感或精神症状,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不注重病人或者观察的技巧和方法的关键点不够,也会出现问题;最后就是,护理人员对风险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和病人的危险期不够敏感,时间如夜间。

4.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不到位

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必须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精神科护理管理系统涉及到环境安全管理,必须进行巡逻式的安全管理。

5.医院设施因素

医院的安全方面的执行:危险品的管理,医院病房的规范等。医院对美的追求可能引起的不安全因素,门和建筑物的窗户没有栅栏,洗涤池桌子太高,地面滑动扶手的缺乏,室内赤裸的线,没有特殊的搅拌室,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相关策略

(一)环境安全管理

精神科病房环境的安全性包括:1.室内无易碎物品,如玻璃;2.床、柜等大物件不易移动;3.无外露钉子和线;4.保护电源插座。

所有的门和窗门都必须按照病房要求来设计,不能让患者走出治疗室,要使用医学及其他专用门锁。

(二)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区域内必须妥善保管物品,且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

1.办公区,因为需要用刀、针和温度计,这些物品必须定量储备,并且使用后及时归还,每班交接。

2.患者用剪刀或者缝纫,一定在护士的监督下使用。

3.危险物品必须要有管理系统和监管系统,包括病人。外出返回病人或探亲回到病房里的病人要对其对物品进行检验,如发现危险货物应没收或统一保管。

(三)病人的安全管理

由于精神症状的特点,精神病人有安全隐患的准备,护士对患者安全管理,包括:

1.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2.根据病人和确定患者的开放程度和活动范围设定风险系数。对于暴力冲突、自杀和自我伤害等,应尽量远离风险。此外,患者应在活动中注意要受到护士的观察,并且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和行为。

3.患者外出检查应做登记。

4.应该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防止危险物品进入。

5.住院患者使用危险品或药物应在办公区。

6.注意对病人的安全宣传,包括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危险物品进入的规定。

7.建立风险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在护理工作中和风险管理过程中时刻关注精神病患者。

8.病房的高风险环节的安全管理:比如夜里,探视时间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单元。

9.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关键管理目标,确定安全管理的重点,密切观察,注重交流,使每个员工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是防止危险的发生。

10.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四)家庭管理

1.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告诉家庭成员不应带危险品来探望病人,在与病人接触时,应尽可能地避免语言和行为的刺激和避免患者情绪冲动和危险的行为。

2.除了患者,也要对其家庭成员做好相关危险行为的观察与指导,使家庭能了解一些病人的情况,协助调查发现,避免患者的一些危险行为。

精神科护理范文2

1 认真按精神科服药常规工作进行操作,确保治疗效果精神病人由于自知力的缺乏,不承认有病而拒绝服药,或由于对服药持恐惧心理等诸多因素而出现拒绝服药、藏药行为,所以坚持执行服药 制度至关重要。1.1按床号顺序排列药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操作前、中、后。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面容。一注意:一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后反应)。

1.2做好服药前准备:准备好温度适宜的温开水、推发药车、备压舌板,协助患者按次序排队,保持病区内安静,创造一个安全的给药环境;同时,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备药,核对无误后方可推发药车至病房。

1.3服药原则:先易后难,合作者先服,不合作者后服,如有疑义时,应立即核查,确认无误时方可服入,保证病人服下后再发第二位;对拒服药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有严重吞咽困难、意识不清或者兴奋不合作者,不可强行喂药,可改用给药方式。

1.4服药后检查病人的口腔、手部、水杯甚至衣服等,确保病人将药服下,防止病人长期藏药发生藏药自杀行为。重点病人服药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藏药方法巧妙而多样,在服药过程中往往有附加动作以掩饰。如病人将药放在掌心,趁护士不注意时夹于指缝,故服药后需要仔细检查病人的手;有如病人将要放入嘴中,喝水后并为咽下,而是将药藏于舌下或两颊后方,故护士必要时需要用压舌板仔细检查病人口腔;还有的病人在喝水服药时趁机将药吐于水杯中然后倒掉,故我们要求病人的服药水杯透明易于观察杯内情况;还有的病人会趁机吃药时将药顺便丢进衣领内、口袋内,故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必要时检查衣服[1]。

1.5 正确指导病人服药物:给药时工作人员维持好秩序,告知患者饭前药、饭后药、餐中药的服药顺序及注意事项,确保病人正确服药。

1.6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汇报医生并正确处理。

2. 掌握药物有关知识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1 精神药物的早期使用和维持用药:一般由小剂量逐渐增量直到症状稳定为止,当主要精神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最低量,待病情稳定后仍需长期维持。故护士应掌握常用精神科药物开始剂量、增加幅度、治疗剂量、中毒剂量等有关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工作。病人的

2.2 特殊精神药物的使用及观察:例如锂盐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当病人用量过大或进食不佳时可产生毒性反应[2]。故护士首先应密切注意病人血锂浓度检查结果。其次对有消化道反应的病人,要注意饮食情况,设法补充水分及钠盐,以利于锂盐的排出。注意观察有无锂中毒的前驱症状,一旦发生中毒反应时,要做好基础护理和各项对症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2.3 高度重视精神药物复杂的副作用:精神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因而会产生许多副反应,有些严重的副反应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或出现难以恢复的后遗症。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准确无误的记录和反映病情,采取积极的处理,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3 加强药物治疗中的基础护理 由于精神科药物副作用使病人生活自理受到影响,故应加强基础护理保证药物治疗的效果。

3.1 饮食护理 :注意观察病人进食情况,特别是兴奋或抑郁病人,应督促进食保证营养摄入。有些药物可以导致吞咽障碍,此时宜给病人进软食,进食进水不要催促病人,以免发生呛咳现象,当吞咽困难明显出现时,应绝对禁止喂饭,可采用静脉输液或鼻饲来保证入量,以免发生意外。一旦发生噎食,应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处理。

3.2 排泄的护理:尿潴留、便秘是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有排泄障碍的患者,应当对其耐心讲解,必要时汇报医生,从而缓解并解除其上述症状;平时向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饮水、排泄习惯,预防排泄障碍的发生。

3.3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头发面部手脚清洁,对于卧床病人应勤换内衣,保持床整并定时更换协助病人料理好个人生活。

3.4 睡眠情况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睡眠情况,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睡眠状态。对于夜不眠、早醒、嗜睡等情况均应认真观察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作出相应处理。

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护理复杂而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准确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保证安全、有效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从而保证病人病情尽快好转,进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范文3

护士与患者接触及与患者家属的联系比医生多,工作中与医生又必须密切合作,这些复杂得多角联系显示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护患关系好了,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积极的心理效应协调一致的行为,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人性化护理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要达到满意的人性化护理效果,需要医院及护士本身多方面的努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护理队伍的合理组建。首先,合理的人员配置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保证,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关键,能提高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故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据本院的特点,充实护理数量、质量,统筹部署,合理调配护理人力支援,才能让人性化护理落在实处,否则为一纸空谈。

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心理护理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护理工作范围将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护士应该在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整体的角度去观察病情变化。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等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尽快促进其角色适应。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人才能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实现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护理人员必须广泛猎取护理专业信息与边缘科学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才能及时有效的与病人交流沟通,从充分体现对病人的关怀照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病患为中心.

3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现代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现代就医环境对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患者提供充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方便、快捷、温情的医疗服务,让患者就医过程中体会到安全、温馨与被尊重的感觉。而参与诊疗的医护人员也要尊重患者,爱护患者。而护理人员体态端庄,优雅得体,着装整洁,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医院还设有意见箱,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精益求精。

4与患者接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4.1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多种需要,病人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个体化的需要。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如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均存在需要被承认、被尊重,他们往往容易强调自己的躯体不适感和主观要求,纠缠医护人员,以此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注意、接纳、承认和支持。此时护士要关心和体贴病人的心理需要和疾病的痛苦,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对护士有亲切感和信赖感。

4.2确保病人安全 确保病人的安全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它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护士必须做到坚守岗位,定时巡回,对重点病人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杜绝差错或事故发生。

4.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精神科护士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知、情、意障碍的精神病人在一起,接触密切,工作难度大,而且常遇到病人的病态辱骂或人格污辱,护士能准确对待和处理,使自己在工作中维护正常的心理平衡,促进病人的康复,这充分体现了精神科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耐心与容忍的心理品质。

4.4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建立信任安全感营造支持性气氛护士在心理沟通中起主导作用,有效的沟通不仅不以获取患者完整、真实的心理信息资料,还可在沟通过程中使患者体验到友好、尊重、融洽的情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之保持稳定情绪,有利患者更坦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精神科护理范文4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精神科; 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95-03

doi:10.14033/ki.cfmr.2016.22.050

精神科疾病一般比较复杂、独特,患者在患病后,缺乏自知力,很难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在住院期间,患者的行为和表现对自身或者他人产生一定的伤害,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1]。因此,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够顺利的接受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循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有计划的进行护理活动,通过循证帮助护理人员寻找证据、应用证据,并结合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护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2]。为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对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循证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7.8)岁;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14例,初中以上27例;婚姻状况:未婚6例,已婚35例(丧偶3例)。观察组患者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1±6.2)岁;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16例,初中以上25例;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36例(丧偶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躯体疾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既包括对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严格控制患者的精神状态,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给予精神兴奋、躁动患者采取积极地健康教育治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陪护,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3]。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1)循证问题。在精神科护理中,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人员要采取新的护理方法和知识来适应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认知、不能够主动诉说病情,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容易在住院过程中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精神科护理成为重点难点问题[4]。(2)循证支持。根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如医院的精神病科患者医案、百度文库、知网资料库等搜索相关资料,得到相关的理论文献选取有用的护理信息作为循证支持,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好的为患者的护理服务。(3)循证观察。在精神科患者的大脑功能区出现絮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自残、自杀或者伤人等不可控制的行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通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抑制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5]。同时在用药后严密监视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约束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安全事故。经过观察数据的分析,为患者提供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措施。(4)循证应用。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患者检查、用药、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6]。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认知缺陷,护理人员对一项工作内容需要反复的强调,并采取适宜的宣教方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宣教方法,有效的加深了患者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在循证理论的支持下,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患者的症状提出可行性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从而使护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及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习惯,同时向家属报告患者最新消息,使家属提高对患者治疗的信心,合理的配合和帮助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说服和安慰,有效地宣传精神健康常识,使患者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逐渐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经过有效地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精神疾病康复情况,并调查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延期出院的情况等。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干预方式后,观察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无延期出院者,对照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常表现出缺乏自知、情绪失控、行为表现不符合常理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不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加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在20世纪末期,医学上出现了循证护理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对临床护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7]。循证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以及循证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持续护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操作,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技能,同时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前,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关精神疾病方面的治疗和护理理论,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针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明确精神卫生的重要性,逐渐让患者提高认知,获得治疗、护理、用药以及检查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在循证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针对特殊患者采取特殊的护理方法,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宣教,为了有效提高宣教效果,护理人员应该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健康宣教过程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宣教,提高患者的理解和记忆水平[8]。总之,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的护理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护理的依从性,逐渐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在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将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经过护理,观察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无延期出院者,对照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效地识别和预防病症复发,促使了患者更快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精神科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燕,张蓉,詹少虹,等.三级护理评估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57-158.

[2]张华,蔡莹莹,潘玲.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73-75.

[3]韦海潮.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57-159.

[4]冉成华,刘玉兰,梁敏.重型颅脑损伤后循证护理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1):189.

[5]李元春.精神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3,9(20):604-605.

[6]庄淑萍.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2,10(15):289-290.

精神科护理范文5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91-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现存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探讨、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以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我院自对精神患者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在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如下。

1风险评估

1.1 精神症状所致的危险因素

精神患者由于没有自知力,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可出现暴力、冲动行为,威胁自身及周围环境安全,最严重的是自杀、自伤、伤人、走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引发医患纠纷。据本次统计此类事件占41.8%。

1.2 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1.2.1 起居环境

主要是指病室布局是否合理,人流物流是否交叉,地面是否光滑,厕所、走廊是否设有扶手,病房是否设有壁灯等。如住院环境嘈杂,流程不合理,秩序混乱,居住环境拥挤,空气污浊等使患者情绪不稳容易激发患者的冲动行为。地面湿滑易致跌倒摔伤。

1.2.2 危险物品管理

危险物品是指精神患者自杀或伤人、毁物的工具,具有危险性。其来源广泛,包括药品、器械、玻璃器皿、锐器具、绳带、易燃品等,如剪刀、指甲钳、针、火柴、打火机、保护带及各种医疗器械等。据报道,女患者的胸罩和长筒袜等也可当作缢绳使用而更增加了危险物品管理的难度。

1.3 服药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给药错误发生最多,精神科也不例外。同时,精神患者大多不承认有病,再加上精神症状的影响,藏药、拒服药物等不合作现象比较普遍,轻者被动不合作,重者冲动伤人或打翻治疗盆或损坏治疗车。最严重而危险的是囤积药物一次顿服而达到自杀的目的。还有的患者抢服药物,这些危险因素为精神科所特有。

1.4 实施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的常用治疗护理措施之一,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等暴力行为时,为保证患者及周围环境安全而最为常用。此措施带有强制性,患者及其家属不易接受或误解,加上患者多不合作,容易导致皮肤擦伤、肢体肿胀、关节脱位、骨折等并发症。使用不当,易引起纠纷。

1.5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主要是药物副作用导致,由于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遗传、体质等,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锥体外系副作用。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性低血压较常见,发生率3%-5%,可导致晕厥、摔伤和休克等,可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危险是噎食、恶性症状群。其他副作用如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也不鲜见。在患者进食少、体质差、伴躯体疾患时更易发生。

1.6 精神科工作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主要体现在保护性约束和性低血压的抢救过程中。如实施保护性约束时,不可单独约束下肢,采取四肢约束时,应先约束上肢,再约束下肢或上、下肢同时进行,以免患者伤人或自解保护带。性低血压抢救时应就地平卧,不能随意变换患者,更不能由卧位突然变换为坐位或立位,以免病情恶化。

1.7 护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丧失理智的特殊群体,其受精神症状支配,谩骂、伤及护理人员、冲动毁物等事件时有发生,若护理人员没有良好的素质和水平,处事不冷静,也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

2干预措施

2.1 做好危险因素的评估

做好危险因素的评估是降低风险和提高质量的前提,其程序如下:病史中有无幻觉、妄想,自杀自伤、冲动毁物史,在外游荡史无常规护理, 有进一步评估语言信息,情感信息,行为等危险先兆无常规护理,进一步评估行为方式、强度,预测危险性密切监护+相应措施同时履行好告知义务,把精神症状导致的潜在危险告知患者家属,取得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精神科病室布局易结构简单、整齐,既安全可靠又不易损坏且危险性低。床位勿过分拥挤,床距至少1 m以上。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卫生间周边设防滑垫。室内保持整洁安静。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及时处理兴奋躁动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冲动因素。走廊、厕所最好设有扶手,为老年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方便。同时,严格危险物品的管理,加强安全宣教和检查。经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其认识到安全检查对精神科病房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理解与配合安全管理,防止危险品带入室内。交接班时均要清点实物,一旦缺少及时寻找。

2.3 认真做好服药护理

给药时仔细核对,认清面貌再给药。服药到口,看服下肚,严格检查舌下、面颊部、指缝等处,防止藏药或囤积药物。发药时护士不能离开发药车。以免患者抢服、打翻药盘或损坏服药车。对有冲动、毁物、拒服药物者,最后给药,便于集中精力照顾,防止意外。

2.4 谨慎实施保护性约束

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履行保护性约束制度,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使用前要履行告知义务并填写知情同意书。使用时注意力量均衡,不可过猛,保护好肢体,以免受伤。严格交接班,将约束原因、执行时间、保护带数目、患者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上,并详细观察,是发生纠纷时的有力证据。

2.5 仔细评估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

用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体质、饮食情况如何,是否伴发躯体疾病。用药后,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对年老体弱、伴有躯体疾患、饮食差及用药量大的患者要重点观察、重点照顾,注意患者的饮食、主诉、表情、动作及T、P、R、Bp的变化,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2.6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一般情况下,工作流程是根据制度确定的,操作要有前后顺序,不能随意颠倒,必须遵守操作流程。在抢救和其他应急过程中如果顺序颠倒,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2.7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

面对精神患者这个特殊群体,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同情关心患者。掌握观察患者言语、表情、动作和行为的基本功,给这个特殊群体提供最佳的护理照顾。

3讨论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最初最关键的环节。精神科是护理风险的高危科室,在临床工作中,危险因素随时存在,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如不及时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意外事件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就会增加。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逐一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意外事件及医患纠纷的发生,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危险因素,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 唐玉平,沈莉,王爱华,等.加强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8.

[2] 李银雪.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研究[N].现代护理报,2008,12-6.第2版.

精神科护理范文6

[摘要]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纠纷发生;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设计完善的专科护理表格,规范护理记录;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精神卫生专业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在护理工作中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

[关键词]精神科;纠纷;安全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02-02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执行和举证倒置原则的采用。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患纠纷是当务之急。精神科的护理工作由于长期以来的特殊性,人们对精神病人既存在很大同情心,又存在偏见,很容易发生其他医院所没有的护患纠纷。

1潜在的护患纠纷

1.1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病人应该享有生命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自主权、隐私权。对住院的精神病人,护士往往认为跟他们说不清道不明,在入院时有时未能将其病情、治疗风险、疾病预后等详细告知家属或告知不全而达不到效果,一旦发生意外则不能理解或否认已告知,而发生纠纷。

1.2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精神病人比其他患者蕴含有更多的隐私,有的因为诊断、治疗护理的需要,把一些个人隐私如有关婚姻及性生活的内容告诉医护人员,而护士却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侵犯了病人的隐私权和保密权。一旦泄露病人的隐私,可能对一些痊愈的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导致严重后果而产生纠纷。

1.3专科护理知识不足

忽视病人心理护理,缺乏整体护理知识,护理人员识别精神症状和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缺乏,不知如何针对病情实施心理护理。在与精神病人接触时,很多护士由于言语粗暴、态度生硬而导致病人病情突变而发生意外。

1.4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完整

由于护士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科表格设计不够完善,以及护理人员的专科记录水平不够等原因。对病人住院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处理经过、结果等多无记录。有的只着重对精神症状的记录,而忽视基础疾病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记录而导致医患纠纷。

1.5精神卫生工作的问题

观念上的滞后,也是引起纠纷的原因。除了精神科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缺乏外,病人的监护人对监护责任的认识缺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据沈均等的调查显示,住院精神病人因自伤、自杀等引起的问题,86%的精神病人家属认为医院应该负全部责任。

2对策

2.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护,自觉维护护患双方权益,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另外,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掌握危重病人抢救技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2.2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纠纷发生

在病人入院时医务人员即将病人的现状、诊断、治疗、用药、药物的副作用、所患疾病的转归、预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意外等如实、反复地向患者家属告知,征求其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在进行特殊治疗或参与科研、教学,对患者进行录音、录像以及病情不允许出院而家属强行坚持出院等情况,都应该在病历上让家属或患者签字,以便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

2.3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杜绝安全隐患

2.3.1严守护理操作规程

在既往的多数涉及精神病人的医患纠纷中,不论情况如何,医方总会败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医院无过错情况缺乏有效判定标准。因此,精神病院按照法律法规、遵守各项诊疗护理操作规程提供给病人正确的服务是无过错的前提。

2.3.2加强病人管理制度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订出更加具体、严格可行的医院规章制度,如“病人管理制度”,实践证明严格的管理会有相应的回报。我科设有外出病人请假本,避免了许多麻烦。

2.3.3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精神病房的设施应符合要求,医院承担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意外发生后,医院应当有证据能证明其没有过错,医院应当使人们相信,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方面,医院已经采取了必要的防备措施,证明意外的发生是医院所不能防止的,才有可能减免责任。

2.4设计完善的专科记录表格,规范护理记录

学习有关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护理观察要及时、准确,护理措施要具体落实到位。因此,科室应根据专科特点,设计出方便、实用的护理记录表格,以护理观察和具体的护理活动作为重点,及时、准确、真实、详尽地做好护理文书的记录。

2.5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