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范文1
让素质教育亲近学生
9月2日晚8点整,三年级(7)班学生李津津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听老师说还有许多明星要出场,其中也包括他心中的偶像姚明,“姚明会怎么上这一课”,这让津津小朋友对即将开播的《开学第一课》充满了好奇的期待。
9月3日,学校再次组织全体师生集体观看。观看结束后学校召开了座谈会上,从教二十多年的袁卫琼老师说,“节目中巧妙地利用太空英雄、奥运冠军、模范人物的‘明星效应’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标杆,形式新颖,影响力也大。”校长晏廷学颇有感触地说:“‘开学第一课’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引导我们要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实施素质教育。”
在观看节目后学校决定在学校特色“开放教育”中继续深化对“美在你身边”主题的学习。学校将开展以下对接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一,学校在本期将开展“寻找生活中的美”系列学生活动;举行“美丽人生故事会、演讲会”;举行“最可爱的人”征文大赛;举行“最美电小学生”评比活动。第二,要求班级在美化布置教室时,将《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词的人生格言、教育箴言上墙,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第三,本月的教研活动探讨如何以“发现身边的美”与“开放的教育思想”结合,把美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文/晏 燕)
重庆市巴川中学
让学生明白,该做怎样的人
“从自然的大美,人性的真善美,到社会的和谐美,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在教孩子们认识美的同时,也开启了他们寻找美的心智。”初中的一位教师在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说。
学生们都津津乐道地谈起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初一(16)班的一位学生看完节目后,感叹道:“以前总是在抱怨生活,学习压力大,父母管教太多,这些抱怨都蒙蔽了我发现身边美的双眼。”
“在物欲横流、信仰模糊的当下,须用积极正面的榜样力量来感染社会,让社会充满正能量,也许很多孩子现在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道理,但能够通过人物的事迹来感知什么是真善美。这无形中回答了‘该做怎样的人’的问题。”巴川中学校长郭洪说。
为了深化“美在你身边”这一主题,各班主任根据《开学第一课》的内容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了专题教育。
“美的主题”也将继续在学校延续下去,学校每周还会坚持组织学生举行周末广场音乐会,在全面展现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同时,去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学校还将组织开展“美在我们身边”主题班会、扶弱助残献爱心、养护花草美化校园等活动,让美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
(文/李 杰)
重庆市南岸区
美是幸福感的源泉
9月2日晚8点整,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如期播出。南岸区天台岗小学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刘真真主任坐在电视机前,边观看边思考: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与去年的开学第一课,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教师发展中心李学伟主任认为:美育是培养自由生命、培养人的朝气与活力即生命力的一种教育。因此,“美在你身边”是去年“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的延续,探索美、创造美、传递美、和谐美是幸福感培养的具体体现。
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教师交流会上,江洋校长从幸福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如下观点:“美感、科学的理智感和符合社会发展标准的道德感都是幸福感产生的源泉。它们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科学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源泉,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源泉,也是养成健全人格的源泉。”
天台岗小学正在推进全国规划课题“西部城市小学幸福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开学第一课》的教师交流会,明确了学校幸福教育的工作思路:让师生身边的美育实践活动,成为通向幸福教育的桥梁。
学校现有“一校五区”,在美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美育价值得到认同的当下,天台岗小学将用多元的、优质的美育实践,落实“美就在你身边”的教育主题,让美成为幸福感的源泉。(文/李学伟)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
做最美蜀都人
9月3日上午,市、区领导来到蜀都小学参加学校开学典礼,并与师生们一同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看完节目后,有同学说:“生活从不缺少色彩与美,但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与心。给别人多一分宽容,多一点帮助,生活就会回馈于我们。”
每一位学生对美的见解不一,感受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发现美的活动之中,学校组织二、三年级的学生与家长一起写出自己观看节目后,对发现身边之美的感受,让美好的事物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四年级以上各班还举行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征文比赛。
同时,学校开展了以“做最美蜀都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开学第一课》传递的教育内涵与学校的“习惯养成特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一个美的发现者、创造者、践行者。
在活动中,传递美。学校组织毕业年级,开展了“爱心手牵手”活动,每个学生向一年级小朋友赠送了友情卡,目的是让高年级学生学会承担一份照顾和帮助的责任,也体现了同学间的关爱之美。(文/蜀都小学德育处)
重庆市巴南区鱼胡路小学
洋溢自信之美
9月3日上午,巴南区鱼胡路小学发动全校师生集体观看了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节目以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和谐美为线索,女航天员、奥运冠军“华丽转身”当起了主讲老师,与现场观众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美的感悟。观看结束后,各班组织了座谈会,会上同学们激动地讲述着自己的观后感。校长何朝忠说:“这种形式孩子们喜闻乐见,事例鲜活,有震撼力。从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励志、感人故事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大家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自己的小美去滋养大美。”许多同学认识到:“只要我们善于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就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美。”
《开学一课》虽然结束了,但学校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将“美就在身边”的教育继续下去。
学校将结合艺术团开展“写字之美、绘画之美、舞蹈之美、歌唱之美、跳绳之美、踢毽之美、乒乓之美、体操之美”系列学习展示活动,将校园打造成培养美、展示美的重要场所,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学校还将以科研课题“小学生自强教育策略研究”为龙头,新学年计划开展“最美学生”系列活动,即:一、二年级重点是“生活自理之美”,三、四年级重点是“行为自律之美”,五、六年级重点是“学习自主之美”和“活动自信之美”系列教育活动,从而达到鱼胡路小学所倡导的“自强之美”的培养目标。(文/杨 赟)
西南大学附中
从发现身边的美启程
开学第一天,西南大学附中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让同学们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完整地欣赏、领略了美。
新的学期开始了!对同学们而言,校园的一切既是熟悉的,又是崭新的。我们迎来了新同学,即将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只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就能发现身边同学、朋友间的互帮互助之美;就能发觉知识趣味、科技魅力之美;就能体悟承担责任、肩负使命之美。
认识到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才会懂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之美,才会更加珍爱环境,爱护校园,呵护家庭;领悟到道德行为的无形大美,才会懂得爱的传递之美,才会更努力去融合小我,成全大我。
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范文2
《少年强中国强》观后感500字左右
2020年9月1号晚上8点整,迎来了第十三届《开学第一课》节目的首播。我与同学们相约坐在电脑前观看这档节目。此前,我们已经知道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节目的传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
今年的主题设定与全民抗疫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立足于国家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参与者,没有什么比这更刻骨铭心了。看完节目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目立足于“担当”“团结”“科学”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钟南山爷爷用自己的故事来鼓励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他讲述了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自己从医的故事,让我的内心颇受感动。
张伯礼讲到了方舱医院的历史积累,对于生命,对于健康的思考,战胜病毒后才能看到看到人类的力量。
陈薇讲述了疫苗诞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故事经历,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只有坚信,才能成功。
张文宏着重提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通过简单明了的动画形式,提及了“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讲述了十点内容,时时刻刻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健康永远比其他事情重要。
时间一晃而过,《开学第一课》迎来了结尾。虽然只有短短的时间,但从中收获的东西却很多,疫情虽然无情,但人间处处是真情。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其中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吸收正能量,为祖国,为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少年强中国强》观后感500字左右
今天是一年一度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播的日子,如同往年一般,我依旧是准时收看了。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带给我的依然是很深的感触,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而我从节目上学到的,就是“英雄”两字。我所领悟到的“英雄”,跟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
所谓的“英雄”,应该是一种精神领域上的事物,这种事物可以是爱,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舍己为人等等。
当一位母亲含辛茹苦的将孩子养大,她难道不是英雄吗?正是母爱驱使着一个女人去照顾一个新生的生命,从孩子嗷嗷待脯到孩子长大成人结婚,期间母亲哪点不费心?因此母亲就是英雄,她对孩子的爱就是一种“英雄精神”。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和平的,我们之所以能够不受战乱的侵扰,无非就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些人对于我们来说,何尝又不是英雄呢?他们的精神就是英雄精神,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是英雄,我们也无时无刻的在学习着“英雄精神”。当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时候,难道不是在学习先辈们抵制邪恶的精神吗?当你有了孩子,并且悉心照顾的时候,难道不是在学习你父母交给你的精神吗?因此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英雄总是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无时无刻贯穿着英雄精神。当你遭遇困难,但是百折不挠的继续努力,最后获得成功的时候,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少年强中国强》观后感500字左右
愉快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到了开学的时候我都会非常兴奋,也许很多同学都喜欢玩,可是我更喜欢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因为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点。2020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
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范文3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简单,没有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加之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陈旧,缺乏独到的见解,也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及时批阅、讲评学生的作文,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象非常普遍。
显然,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作文教学需要重新思考!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这就为以往的写作教学模式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写作情境
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融于一体,以其图像直观,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感官、激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写作心理状态。
1.制作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
在指导学生写“雨”的作文时,我先用电脑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呈现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萧瑟、冬雪飘逸等不同景象,展示雨中的山村、城市、动物、植物,各种人事活动的场景;然后展示课件中师生共同收集的有关描写雨的诗词佳句,让学生诵读赏析。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观看着唯美的图画,品赏着经典的诗句,学生的创作激情很快被调动起来。在学生的笔下,我看到了雨中美丽的风景,听到了雨的诉说,感受到了雨中细腻的情思……信息技术的介入,使作文教学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有物可写,达到“我要写”的写作心理状态。
2.利用网络提供的“新鲜”素材,营造写作氛围。
父爱是含蓄深沉、不易理解的,往往被我们忽略。去年春晚晚会上,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最催人泪下的歌。筷子兄弟的《父亲》,引发我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父亲对我们独特的爱。在作文课上,我播放MTV、视频图画,激发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对亲情的体会。于是,学生泛舟记忆的长河,追寻成长岁月里的那些感动的瞬间,将至爱至善的亲情展现了出来。在他们的笔下,我看到了骑在父亲肩头上放风筝的快乐、拐弯处含蓄的父爱、手术前父亲深情地拥抱等真挚而细腻的抒写。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前必须对生活进行全面而仔细的观察,从而积累写作素材。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信息技术下,我们教研组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制作网页: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该网页共设置了六个板块:美文鉴赏、教苑天地、学生风采、互动论坛、写作点津、素材图库。
2.建立班级QQ群,让学生上传文章,关注群动态,参与各项活动。
3.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粘贴自己读到的精华作品。
4.学会写博客,每周抽时间欣赏同学的博文,并认真的回复。
5.将积累的素材按类收藏:名言警句、生动事例、文学人物、精美语段、写法点拨、哲理反思等。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互动评价
叶圣陶当年对传统作文评改感叹道:“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在信息技术下,如何改变传统作文评价中诸多弊端,实现师生的互动?
首先,我改变以往细读精批的批改方法,采用浏览式大体了解全班习作情况。从是否切题、语句流畅程度、感情渗透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我在初步阅读学生文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写作情况及本次作文要求,制定出评改标准和具体方案。再次,选取习作中的典型案例,借助投影仪展示,根据评改标准和方法,师生参与互动评价。最后,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小组成员习作的评改任务。每组选出优秀评改,电脑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点拨。
对于在电脑上的写作,我要求学生写完后将其设为共享文件,每个人随时都可以阅读,都可以跟帖评论。这既可以使每个学生参与互动评价,也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巧用信息技术,改过去老师埋头苦批为师生共同批改,这样,批改作文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巧用信息技术,传递网络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正能量,鼓励学生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每年九月份的《开学第一课》,其主题总是引人注目,从关注“安全”讲述“中国梦”,到注解“幸福”聚焦“身边之美”。围绕这些立意深刻的主题上好第一课,是我每年作文课的必修内容。通过观看影片,学生树立了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欣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楷模”颁奖词。聆听模范们的感人事迹,感悟他们用自己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执着信念、无悔付出,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通过观看,学生被深深的感动了,进而反思了自己的言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范文4
高中新课改增加的《文化生活》教材为我们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正因为《文化生活》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充分利用课堂、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教材资源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优势。《文化生活》教材中有许多可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容,例如,讲授文化对人影响之“潜移默化的影响”特点时,我先让学生上网搜集各名校的校园文化石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在课堂上他们把自己所查阅的资料相互分享,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展示,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也使人格塑造变被动为主动。再如,讲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我就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传统孝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首先要求学生要仔细辨别。对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仁”就是要将赡养父母与孝敬父母紧密结合起来;“爱”不仅包括“亲情有爱”,而且将“大爱无边”扩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对全社会的关爱,此即“新孝道”主要内核。为弘扬和谐文化,《论语》所倡“温、良、恭、俭、让”应成为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力量。而对于那些诸如愚孝等不可取的部分,我们的态度就是批判、摒弃,如“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通过大量的事例向学生分析、说明,明确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课堂教学就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人格塑造。
二、立足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如今,许多的独生子女在老师和家长的过度呵护下,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而且在升学的压力下,滋生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势在必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中我就结合前些日子热播的《温州一家人》的内容进行讲授。电视剧讲述的是温州人坚持梦想,实现梦想的艰辛创业之路,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重视偶像效应。据悉由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就香港、深圳初中生最崇拜偶像调查发现,周杰伦竟赢过微软主席比尔·盖茨与体坛风云人物贝克汉姆,与姚明蝉联第一名。所以在课堂上借用学生的偶像作为教学素材非常合适。我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穿插了“周杰伦中国风与民族元素”歌曲及相关内容的介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三、结合时政热点,感悟人格震撼
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平凡的事迹中,感受不平凡的力量。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一个个获奖者事迹,却震撼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大家,感动了华夏儿女。颁奖典礼,掌声、感动贯穿整个颁奖过程,学生在泪水中感受爱的力量。评审委员会给予获奖人物颁奖词,也获得同学们内心由衷的赞誉。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学生内心中那份震撼与动容已无法掩饰。有位同学的观后感这样写道:我们需要这样的感动,来唤醒心中的良知和激情;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在欣赏别人感动的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材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走出教材,走入生活,政治课教学将获得新的活力、生命。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课教学不能“空对空”,应该让“让事实说话”,那么对中学生来说,最原始、最亲近的事实,显而易见是身边的乡土材料,他们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所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
用具体可感的家乡人物形象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自唐初陈元光开发漳州后,中原文化传入诏地,之后诏安明贤才俊迭出。在家乡前贤的伟业和德行基础上扩展,选取了“忠、仁、仪、俭、孝、礼”等方面的故事,弘扬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涵盖了哲学、伦理、政治、修身诸多方面。据此开展了以“学家乡群贤、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名人、介绍名人、感悟名人的活动。这一活动过程中,名人的精神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和观念。
诏安风光秀美,胜迹众多。可谓“山野皆为画,溪流尽是诗”。有渐岳晴岚、九侯胜景、钟门巨浪、腊屿祥麟等24处风景名胜和腊州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明代石牌坊群、清代生土楼群和众多寺庙宫观、城堡关寨等58处文物古迹。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美化家乡的责任感,提升了心灵的思想素养。
书画艺术在诏安群艺中独领,古往今来名家辈出。1993年,诏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书画之风长盛不衰,源远流长。目前,书画艺术已从象牙塔走向民间,诏安处处丹青耀眼、家家翰墨飘香。课堂上,艺术家的一幅幅作品让学生们赞叹不已,同学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艺术家的刻苦、执着等品质也深深地教育着他们。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得共鸣、获启示,并且将之内化为自己的德行操守。
开展和乡土文化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诏安小吃漫谈”、“诏安乡风民俗”、“诏安民间文艺”、“承继传统,延续史脉”等系列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拓展视野,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高尚人格。教育即活动,活动即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是学生的是非观、责任感、鉴赏力、意志力、交往合作能力等这些人格要素升华的过程。
五、巧用网络影视,拓展人格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政治教学应该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合,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声、情、音、画、人完美的组合,利用网络影视,使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给学生情感的体验和震撼,从而实现情感的升华和内化,这也是我开发教育资源的一次实践。话再好听,也有听厌的时候;理再动人,也有无动于衷的尴尬。在讲“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时,我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是让学生观看了于丹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学生深深明白了:他们最需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人格力量,最重要的是怎样做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公益广告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绝好材料。特别是网络视听公益广告,如亲情公益广告——《家》(family,有爱就有责任)、《关爱老人——爸爸的谎言篇》、《关爱老人——妈妈的等待篇》、《春节回家篇》等多支“回家”系列公益广告,这是同学们在搜集孝文化公益广告的基础上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最有震撼力的公益广告。学生在搜集、赏析、评选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化的教育,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远比任何一堂《文化生活》理论课来得生动,来得真切,来得实在,来得震撼!这正凸现了《文化生活》课堂的育人价值。
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范文5
紧密围绕“以人为本搞德育,以校为主创特色”的工作方针,对照年初德育工作目标查漏补缺,针对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重点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德育的联动发展,育文化强德育,确保年初德育各项工作目标在下半年顺利完成。
二、主要任务
(一)育文化强德育,扎实推进以和谐、快乐、阳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东西,是决定教育是否成功的因素,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变革的核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要进一步突出德育的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和特色化,要更关注学生在关注什么?学生在关心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真正做到让文化成为学生幸福的有效载体。
1、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示范学校评比。一是反映学校教育内涵的《百舸争流---*区中小学校园文化手册》已经进入设计阶段,即将和大家见面,这是一本汇集全区学校文化建设综合读本,充分反映了各校的学校文化精髓,各校要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本项工作。二是下半年各校要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仑教〔20*〕79号)文件精神,继续营造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将在下半年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示范学校评比。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是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的优势,依托本地资源,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结合实际创设具有特色的体验项目,开展贴近儿童少年生活的体验活动。各校团、队组织要充分发挥“三校”在育人中的作用,定期举办学生队校、学生团校、学生业余党校教学实践活动,实施全员入队、推优入团、推优入党。中学团组织要抓好中学少先队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要积极探索“以团带队、团队一体化建设”经验。高中团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各校要加强学生会组织建设,培养和锻炼学生会干部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中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三是要依托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积极倡导学生在玩中学,鼓励学生玩起来,玩出成果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二)把培养学生的德性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学生对德育的感化、感悟,更要关心社区居民和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的反映。一是各校要把学生道德品性的培养作为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来落实,要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各中学要降低重心,谦虚学习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方法,从一点一滴做起,抓细、抓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把学生培养成一名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社会好公民。二是要立足学校积极推进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的联动发展。下半年计划由教育局关工委牵头,开展外来工子女学校间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全区外来工子女学校,特别是公办性质外来工子女学校要先行一步,早行动、早部署、早落实,多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三是要组织学生做好作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启动仪式的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于9月1日11:20至12:00播出的《圆梦20*》节目。
(三)把建设法制校园、平安校园作为下半年德育工作重点。
各校要在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全面建立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心理隐患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仑教〔20*〕72号)文件,让每位教师了解文件内容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要把文件中与学生相关的内容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传达,并根据要求开展行动,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寓法制教育于班、团、队活动之中,突出参观、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教育方式,帮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使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确保校园及学生平安。
(四)加强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
下半年各校要结合抗震救灾内容和身边的案例,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等,以尊重生命及个人的自尊、自爱为道德学习和教育的起点,结合禁毒反育大力开展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用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各校要按照教育部整体部署,在开学前再次逐条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完善安全预案,开学后集中进行新学期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演练。并组织学生准时观看《开学第一课》(9月1日18:55至20:55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五)区分不同群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
学生成份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德育效率的多元,也为我们开展下步德育工作提供了方向。一是下半年各校要全力关注后20%-30%德育有问题学生,学初我们将在各校进行一次“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有不良行为倾向学生”大调查。各校,特别是各中学要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一次清查,对有违法犯罪倾向学生和不良问题学生建立预警档案,主动和家长配合,以德育导师为载体,联合班主任进行重点关注。同时要加强与当地公安派出所联系沟通,要畅通信息反馈和吸纳渠道,共同关注有不良行为的中小学生,互通有关不良行为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学生以及违法犯罪学生情况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二是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要大力推动学校有一定内容的规范化心理咨询室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使校内执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发挥最大效用。三是要继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扶。①动员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帮扶活动。②各相关学校要按照区教育局《公办学校与外来工子女学校紧密型结对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公办结对学校德育干部要主动到外来工子女学校现场指导工作。③其他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行动。
(六)其他工作。
1、一个论坛。全区中学政教主任、小学主管德育校领导德育工作论坛(11月份)。
2、三个会议。①*区第六次少代会(10月份)。②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12月份)。③外来工子女学校家长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1月份、初定)。
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范文6
关键词生命 基础教育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1 基础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20世纪90年代末,生命教育的理念开始在我国内地出现。此后,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开始多起来。但迄今为止,对生命教育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般地说,‘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提高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过去,我国的基础教育过于重视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基础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很多学校都是把安全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环境教育看作是生命教育。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自杀、自残的事件时有发生,“自杀逐渐低龄化,已经成为我国15岁至34岁人口的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每年除了发生大学生自杀的时间外,我国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40多名学生。”这些自杀自残事件表面上看是由很小的原因引起的,但深层次原因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缺少生命教育,造成中小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稍微遇到挫折、打击,就会不加考虑地选择自杀。
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和评价方式,希望能促进生命教育在中小学的实施,引导中小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2 基础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基础教育阶段确定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本环节。我们在确定中小学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到不同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内容要体现生命的完整性,重视各门学科的联合。根据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状况,生命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命知识的教育和生命价值的教育。
2.1 生命知识的教育
生命知识教育是整个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就人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相关知识的教育,包含安全知识教育、生存能力知识的教育。这种知识都是陈述性的,需要学生知道、了解的知识,目的是让中小学生知道人的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爱护生命的意识,知道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过程,了解基本的日常生活安全知识。
首先,人出生以后,其生长发育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阶段性完成,从婴儿到儿童、少年、青年……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发展阶段的超越,在这种成熟与超越中,个体的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大脑结构慢慢完善,身体的动作日渐协调,产生了思维和语言。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生命知识教育也应涵盖这些知识,教师向学生讲解人体器官构成知识,解释生理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反应,平稳渡过青春期。
其次,向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在我国开展得还不够全面,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普遍进行过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邀请交警同志到学校来向学生进行讲座,教会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此外,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用电用水安全的内容,教会学生在遇到触电、溺水等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应对,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另外,饮食安全知识,在遇到台风、雷电、洪水等恶劣天气时,在遇到坏人坏事、火灾、瘟疫、地震等突发事件时该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安全逃生,这些安全知识的内容也是生命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生命价值教育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更加成熟。因此,高中阶段的生命价值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使其生命充满活力。要在使学生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生命情感,实现个体的生命意义。
首先,生命价值教育要引导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拓宽思维,滋润生命,感悟生命。这种关注生命意义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设计有意义的人生,提升人的生存价值,不断推动着个体向至善的方向发展。
其次,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加深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今天,人们不仅关注一个人是否有知识,更关注一个人是否有丰富的情感。“情感不是仅仅从情感自身中得到发展,它要融认识于己身。只有这样,人的情感才能从原初的本能性情绪提升为社会化了的,有知识的情感,情感发展的真正内涵是情感的理智化、道德化和审美化。认知的发展绝不是信息量的堆积,认知成果只有融入情感领域,才能被内化为‘人的’东西,不与情感融合的信息永远只呆在人之外,成不了人的素质,信息再多也不意味着认知的发展。”
3 生命教育的实施和评价
在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在实施上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来进行,以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鉴于我国目前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较重的情况,我们在实施生命教育时,可以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各门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并提倡家庭、社会联动,强化实践,在实际生活当中实施生命教育。
3.1建立以思想政治课为主,以其它渗透式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
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生命教育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应分别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为主,同时在语文、英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一方面,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的《品德与社会》中,设计的‘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我在成长’、‘我与家庭’;初中阶段的‘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高中阶段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板块较好地涵盖了生命教育、人文和人文意识教育,提升了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因此,以思品课为主题,以政治课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生命德育是必要且可行的。”另一方面,在其它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使之与思想政治课形成主辅搭配的课程体系。生命教育内容可渗透在语文、英语、历史等课程中,如人教版初一年级语文课文《斑羚飞渡》,这篇课文通过老斑羚为了让种群能够生存下来,而甘心情愿选择死亡的事例,展示了动物之间的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它们辉煌的生命历程,教导学生们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上海市的《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这套教材由28个模块组成,其中高一第一学期的模块一People, 高二第一学期的模块二Sports直接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关注;高二第一学期的模块三Animals andPlants,高三第一学期的模块一Man and the Earth表达了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整套内容丰富详实,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非常适宜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课程教学上,学校教研机构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研究体现生命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支持教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使课堂体现生命气息。
3.2 在实践中实施生命教育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学校来说,学校应努力营造一种校园人文环境,在教室、操场、宣传栏等处张贴爱护生命的宣传画或文字资料,校园广播站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播出关于人的生命的内容,引起全校同学的关注,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校园环境;学校可带领学生参观医学院校、敬老院、博物馆等场所,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脆弱与无助,感受生命的宝贵。在每个班级的班会中,教师可以在班会上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亲自讲述发生在自己生命中的故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加深全班同学的情感体验;从家长来说,家长应该是最早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人,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就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爱护孩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培养亲情关系,结合家长自己的经验,把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切身体会与孩子一同分享,讲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历和成长历程,教会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向上,积极应对。从社会来说,要改变功利、浮躁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大环境。教育部门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考试压力、升学压力、评比压力,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重视生命教育,社会各方面要配合学校开展好生命教育,充分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2008年9月开学时,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了“开学第一课――生命安全教育”专题片,并要求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观看,向学生讲述遇到危及生命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置,传授基本的生命安全知识;另外,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网络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工具,开设生命教育的专题网站,利用博客、QQ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进行生命教育评价时,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成群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推行发展性评价报告单,报告单从‘激励性评语’、‘学科素质・品德素养评价’、‘特长生评价’三个板块入手,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用百分制或等级制来表示,使评价起到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不够深入,还缺乏适合我国内地的生命教育方法,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各门课程中渗透得过于广泛,系统性不强。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与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培养他们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以勇敢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
注释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冉乃彦.生命教育课:探索教育的根本之道[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211.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0.
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7~168.
陈卫.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中小学生命德育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