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施蔬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施蔬菜

设施蔬菜范文1

蔬菜的冷害与冻害不同,冻害是指在0℃以下,植物组织结冰引起的伤害。受冻当时,组织硬化,解冻后发生萎蔫。而冷害一般是指温度尚未达到冰点时,低温引起蔬菜生理失常的表现。

各种蔬菜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多数叶菜类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强,如多种十字花科蔬菜、菊科蔬菜、伞形科蔬菜,在接近5℃~7℃时还可以生长:而瓜类及茄果类蔬菜的耐寒性就比较差,如黄瓜、番茄在这个温度下,就会出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事实上无论叶菜类还是果菜类,在尚未达到0℃的低温时,都会出现生理机能失常。特别是在保护地中,有些冷害是发现棚温过高时,过快地放风造成的伤害。

冷害的识别

常见的冷害按症状来分有:叶斑、黄化、萎蔫、花打顶、早花、畸形果及落花落果等七类。现将识别与预防的方法列述如下。

叶斑

叶斑即在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枯死斑。这种冷害引起的病斑,一种从叶尖或远离叶脉的部分开始,颜色发浅,或仅叶肉部分变白,是由于0℃以下低温入侵杀伤了细胞而引起。此外,保护地持续低温引起的冷害有时也可出现萎蔫或叶枯型的症状,开始时叶片萎蔫,缓过来后在叶片边缘或远离叶脉处的组织枯死。但是更多的叶斑型冷害症状,并不一定全与0℃以下的空气有关,而与环境中的温度骤然变化有关;特别是在阴天后骤晴,温室里温度很高时,突然放风,会使叶片受害。不少菜农称其为“闪着了”(图1)。这种冷害,实际上与温室内温度过高有关。

黄化

黄化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的颜色普遍的变浅、变黄。这种冷害往往是植株遭受到持续的低温、寡照,光合作用变弱或根系缺乏活力,整体缺乏营养所致。因此其症状表现与缺氦有些相似,常被视为缺肥。

萎蔫

骤然低温及缓慢低温均可以引起萎蔫。骤然低温引起的萎蔫多是发生在棚温较高时突然浇了冷水后,植株发生了萎蔫。这是由于高温时植株蒸腾量较大,浇入冷水使植株的根活力下降,使根部水分吸收受阻造成的。缓慢低温所引起的萎蔫,往往发生在遇到了连阴天的时候,这时气温并不一定降到0℃以下,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低温、寡照,根系吸收功能受阻。这种冷害往往表现为植株先变黄,当冷害持续时间长时植株自上而下逐渐发生萎蔫(图2)。这两种冷害在温度恢复正常时,一般植株仍可以成活。

花打顶

花打顶这种症状在黄瓜等果菜类蔬菜上最为常见。即植株的生长点被聚集的大量雌花或小瓜,植株停止生长(图3)。花打顶的出现是由于低温促使了花芽过度分化,使雌花数量增加。由于植株缺乏足够的养分供应所有的雌花生长,造成雌花聚集在植株的顶端,蔓不能伸长。

畸形花、果

这种症状在番茄上最易出现。开始表现为花的萼片数增多。正常的植株萼片数多为6个,而畸形花萼片多为7个~10个。结出的果实也与正常果不同,除了果实颜色变浅、变小以外,果实开裂或成为多头果,似如聚集在一起的小果(图4)。

有人会问畸形果出现时,往往看不到与低温的直接联系。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研究表明。畸形果是在花芽分化期,就开始形成。例如番茄的第一穗果花芽分化是从番茄苗处于两片真叶以后开始,如果此时遇到长时间的10℃以下的温度,形成的子房会分裂成多个,以后长出的果实就成了多头的。由于这种冷害往往发生在症状出现的很早以前,因此看不到它们的直接关系。

有时生长素使用不当,也会形成畸形果,不过后一种原因形成的畸形果,仅在脐部出现一个突起,俗称“状果”。因此将畸形果都列为生长素使用不当,是不准确的。

早花或早抽薹

早花或早抽薹这类症状多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即在遇到低温时,这类蔬菜过早地结束营养生长阶段,而开始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过早地现蕾开花,这就叫做“早花”或“抽薹”。例如青花菜一般应在长到18片叶时才

长出花营,这时长出的花蕾可使种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长出合格的产品。在遇到连续的低温时,植株便提前结束了营养生长阶段。即在叶片过少时,就早早的长出花蕾,由于它叶片的营养面积过小花球就长不大,失去了商品价值。人们通常将其称为“早花”(图5、图6)。又如甘蓝,正常的植株会采收期形成合格的叶球。而遇到冷害的植株,不等叶球形成,就开始长出花茎,抽薹开花。使其失去商品价值。这就是所谓的“早抽薹”(图7)。

不同的品种对低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一般所谓春性强的品种,对低温不甚敏感。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人们一般是根据品种的这一特点来安排适宜的播期。但是,由于不同年份的气候差异较大,在遇到倒春寒时,往往容易引起“早花”和“早抽薹”的发生,给菜农带来损失。

有的菜农把早花或早抽薹都归结为种子质量问题,是不合适的。应当对其作出科学的分析。

落花、落果

落花、落果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持续低温引起了整个植株营养缺乏,使已授粉的花或已膨大的果不能再发育,产生离层进而脱落(图8)。

此外,冷害还可以引起播种期的烂种:或因幼苗抗病力的下降,诱发出多种病害如猝倒病、灰霉病等,不一一类举。

冷害的预防和解救

预防冷害应贯彻在栽培的整个过程。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改进设施的保暖状况提高棚室的温度

这项工作应从建立温室时就要作好,即根据各地区的纬度选择适合的温室高度及棚膜的角度。尽可能地优化日光温室的光热效益。温室的覆盖物要确保有效,不可凑合。必要时向阳面的底角夜间应增盖一层草帘或安装热风炉提高棚室内夜间的温度。此外还要经常清扫温室棚膜表面,增加透光率。

掌握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根据中长期的天气预报,选择适合的播期和定植期

使用新品种时要认真阅读有关的种植条件的说明,最好通过试验再大面积的种植。在遇到特殊的天气时,尽可能的采取防寒措施,保护蔬菜不遭到冷害。育苗时采用变温管理加强抗寒能力的锻炼

在果菜类的苗期应根据幼苗的发育要求实行变温管理,培育壮苗。一般在播种后要提高温度,出苗后要将温度降下来,避免徒长;在分苗后再次升温,促进新根的生长,定植前再降温炼苗,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在培育番茄苗时,当植株处于花芽分化时(一般为两片真叶后),适当提高夜间的温度,使夜温尽可能地保持在15℃左右,预防畸形果的发生。

定植前要提前扣棚提高棚室的地温

在春季,往棚室里定植蔬菜(尤其是果菜类蔬菜)时一定要注意定植棚室的地温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定植的温室已闲置一冬,地温会与露地相同,在这样的温度下定植蔬菜(特别是果菜类),根系没有活力。在蔬菜地上部分随温度的升高,蒸腾量增大,而根部的吸收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植株的生长受阻。不光缓苗速度变慢,往往出现叶片黄化、萎蔫。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在定植前提前一周以上,将棚膜扣好,安上草苫(或保温被),白天利用日光增温,夜间利用棚膜、草苫(或保温被)保温,将地温提高到12℃以上。

做好蔬菜生长期的温度、水分及养分管理

设施蔬菜范文2

1增温措施

1.1火炉加温

根据棚室大小安放几个火炉,利用炉筒和烟筒所散出的热量,提高棚温。此法安装简便,费用较低,升温也较快,但离火炉近的蔬菜易烧伤,温度也不易控制,而且烟囱漏烟时产生的煤气,对作物不利。

1.2明火加热

在棚内直接点燃易燃、且烟少的干木材数堆,以提高棚温。此法加温较快,但注意火堆不宜太大、火势不要过旺,以防烤坏棚膜和蔬菜;而且要控制燃烧时间,以防烟雾过多,造成烟害。

1.3火盆加温

将盛有烧好的木炭或煤炭火盆,均匀摆入棚内或来回移动火盆加温,此法简单易行,较为安全,但增温效果有限。

1.4酿热加温

利用马粪、牛粪、米糠、树叶、稻草、麦秸等酿热物,加入适量的水,使其微生物繁殖分解,发酵生热,提高地温。酿热物的厚度一般在20~80 cm,含水量以70 %左右为宜。

1.5电热加温

利用电炉、电暖器、电热线等进行加温,此法加温快、无污染、易控制,但成本较高。其中,以在苗床下面埋设电热线升温效果最好,所用电力如按3.3 m2的加热面积计算,果菜类为250 w,床温可升高15 ℃。在使用时,要埋设在离根系较近较浅的地方。

1.6水暖加温

水暖加温是塑料大棚加温中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水暖增温多用锅炉加热,从机体送入热水,随其循环往复,提高棚温,最大优点是温度稳定,分布均匀,生产上极为安全。

1.7蒸汽加温

蒸汽加温是利用锅炉发生蒸汽,通过管道送入大棚,这种加温方式适于大型设施温室,小型大棚不宜采用。由于蒸汽较水暖摩擦力小,因此可以采用细长的管道输送,其发热量是水暖的两倍。

1.8暖风加温

暖风加温以热空气直接暖和棚内,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加温方式。一般的暖风机,小型简单,亦较便宜;大型温室则需要专门设置锅炉加热空气,而后通过暖风机送入室内。暖风加温由于是利用暖风循环,大棚病害较少,而且由于没有管道,有利于大棚作业。

1.9太阳能贮热系统

太阳能贮热系统由风机、管道和集风洞组成,将棚内上部日照时出现的高温空气所载热能,贮存于地下,当夜间气温低于地温时,贮存于土壤中的热能散发到空气中,可使棚内地温提高1~2 ℃。

1.10燃油热风机加热系统

燃油热风机加热系统,其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自动化程度高,温度调节快,但是投资较大。该系统主要由燃烧器、换热器、风机、电控箱、热风管组成。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器、风机等变成热风,再通过热风管把热风均匀地送入室内,提高棚内温度。

2增光措施

增加了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大棚温度也随之增加。常用的增光技术有以下几种:

2.1增大棚面角度

大棚建造时,要适当增大棚面角度,能增加透光率,提高光照强度。冬用型大棚底角30°以上,天角20°以上;春用型底角20°以上,天角14°~15°为宜。

2.2保持棚膜的透光性

保持膜面平紧,膜面清洁,及时清除膜面的灰尘、积雪等。普通膜要及时消除膜内的水滴,常用方法:一是拍打膜面,使水滴下落;二是定期向膜面喷洒除滴剂或消雾剂,普通薄膜喷涂SN防水滴剂后,膜上就不容易形成水滴,透光率可提高35 %左右。最好选用无滴膜,无滴膜水滴少,透光性好,升温快。

2.3利用反射光

2.3.1地面铺盖反光膜,不仅可增加蔬菜下部光照,而且还可保持地温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2.3.2在后墙面挂反光膜,可增加北部光照强度。

2.3.3将内墙面和立柱表面涂成白色。

2.4适时揭盖草苫尽量多采光

草苫要早揭晚盖,使白天温度保持在25~32 ℃,夜间保持在12~15 ℃,只要天不下雨,白天即使是阴天,也要全部揭去草苫,尽量增加光照。但久阴暴晴,草苫不可全揭,而应隔苫揭盖,以避免光照强,蔬菜中的水分蒸发过大而萎蔫、枯死。

2.5人工补光

连阴天和冬季光照时间短时,应用电灯和日光灯进行人工补光,电灯和日光灯搭配安装,―般按每10 m2用360 w左右配置灯数为好。灯具应离蔬菜和棚膜50 cm,避免对菜、膜造成损伤。

补光时间:晴天一般在揭苫前和盖苫后各补2~3 h;连阴天要酌情延长时间,使自然光照和人工补光时间相加保持在12 h左右。

2.6利用沼气增光增温

主要通过点燃沼气灯、灶来解决,燃烧时间为凌晨5∶30-8∶30。大棚内按每50 m2设置一盏沼气灯,每100 m2设置一台沼气灶。注意事项:

2.6.1点燃沼气灯、灶应在凌晨气温较低(低于30 ℃)时进行。

2.6.2不能在温棚内堆沤发酵原料。

2.6.3当1 000 m3的日光温室燃烧1.5 m3的沼气时,沼气需经脱硫后燃烧,以防有害气体对作物产生危害。

2.7使用冷光灯装置增光

冷光灯装置又称光肥仪,安装简便,效果好,能使蔬菜增产20 %以上。光肥仪的使用,晴天时,白天从早上6时到8时,晚上从6时到8时进行照射;阴天时,从中午12时到下午2时增加2 h的照射。还要注意切勿让秧蔓爬上灯管,以防止电源短路。

3保温措施

3.1半地下室式建棚

对喜高温,耐热力强,但决不耐寒的丝瓜、茄子等大棚内的地面要比棚外低40~50 cm,处于半地下室状态。这样即便是温度最低的季节,也能满足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3.2大棚后建挡风屏

在大棚北侧沿棚东西方向用芦苇秆、玉米秸秆等建成带有一定坡度的护风屏障,再加上一层旧薄膜,这样既有利于挡风又起到反光作用。还可加厚后墙,也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3.3大棚周围增设防寒沟

沟深、宽各为50~60 cm,内填麦糠、锯木屑、柴草、稻草、煤渣等并踏实,盖上塑料薄膜或地膜,然后覆土,可有效阻止棚内地温散失。

3.4采用多层覆盖

在大棚内加设两层膜,即在大棚下面拉上铁丝,在铁丝上搭上薄膜,夜间温度降低时,把薄膜展平遮满顶棚。或在大棚外覆盖地膜、塑料薄膜、草帘等进行保温。

3.5及时修补棚膜

要经常检查大棚薄膜,发现棚膜有破损,要立即用大棚粘合剂进行修补,以防漏风降温。

设施蔬菜范文3

【关键词】设施栽植;瓜果蔬菜;虫害防治处理

【中图分类号】F306.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100-01

一、设施瓜果蔬菜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设施种植栽培的瓜果蔬菜最容易发生及危害的害虫有20余种,其中蔬菜类容易发生的小型害虫有:烟粉虱、红蜘蛛、蚜虫等;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韭蛆、蝼蛄等。这些害虫均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繁殖非常快且发生的世代很多。

春季及冬季害虫会在保护的设施内继续繁殖与生长发育,这样会导致发生期的提早和世代的增多,很多害虫会在保护的设施内发生周年害虫的危害。

(二)害虫的寄生作物多。

害虫大多数为杂食性的害虫,寄生的农作物非常广泛且具有极高的适应能力。例如红蛛蛛、烟粉虱等都是可以危害到绝大部分的瓜果蔬菜。

(三)防治的难度高且部分害虫具有一定的抗药性。

由于各种害虫的混合生长,而导致在防治时期内的药物使用上增加了难度。而且现在在农作物的生产上过多的依赖化学药品,这种用药的频繁及药量的增加都会使害虫的抗药性明显提高,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二、制订害虫治理防治措施的依据

首先,制订害虫治理防治措施必须建立在以优化农作物的生态环境着手,要以农作物做为一个整体的核心,在安全的前提下制订高效、优质的生产目标。以此为前提再对所产生的害虫的危害性进行研究,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害虫防治处理措施。

这种防治需要的是加强生物防治处理,首先优先考虑使用生物源的农药,然后再以毒性低、效率高、残留少、没有公害的农药作为一种辅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大量降低农药的使用。从整体上建立一个具有立体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三、立体的无公害防治措施的方法与使用

(一)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地面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的农作物品种的种子。在选用农作物的种子时,应该选用优质的品种,需要农作物的种子具有较强的生长及适应能力。

(2)采用科学的设施种植栽培法。采用高垄的全膜进行覆盖种植,并且进行合理的科学施肥,这样做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改善农作物的生产生长环境,保证农作物在透光好、通风强的环境下生长,进行合理地密植种植;及时对农作物进行枝叶的疏理、及时去除病叶、坏叶、老叶等,经常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清理,采用科学的手段,损坏害虫的生活环境。

(3)科学合理的用药:①必须严禁使用毒性高、残留高的化学农药。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源类的农药,例如辣椒碱、苦参碱等与一些效率高但是毒性低、没有公害的农药一起结合使用。②对药物的实施方法同样需要改进。由于雾喷法会增加设施内部的湿度,给害虫的生长带来良好的发育环境,所以要尽量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来进行施药。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一些使用雾喷法不易杀害的害虫起到良好的效果,还能降低人们的劳动量,减少劳动强度。

(4)充分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对农作物的自然保护。

(二)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空间防治措施。

(1)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来防治害虫:可以恰当地使用挡阳网、塑料大棚、防虫网等具有科学性的设施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断害虫的传播途径。

(2)充分利用害虫的各种趋势性进行防治害虫的管理。例如利用蓝板可有效的诱杀棕榈蓟马;对蚜虫、烟粉虱等可使用在每个标准的大棚内设立长25cm宽5cm左右的黄板,可以达到防治这些害虫的目的。

(三)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地下防治措施。

(1)面对一些地下的害虫或在地下生产发育的幼虫,可以采取水淹、太阳热能等方法进行杀灭。例如利用在夏季农闲的时间段内,灌入适量的水后再将棚室密闭七天以上,这时的棚内温度最高可达到60℃左右,而大多数害虫都会在这样的条件下被杀灭。

(2)对农作物的生产环境进行及时的翻耕也可以达到杀灭多种类的地下害虫的效果。

(3)使用草木灰进行地下害虫的防治。将草木灰适量放于瓜果蔬菜的根部或周围即可。这种方法对防治韭菜、葱蒜等地下害虫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设施种植栽培的瓜果蔬菜虫害防治的方法有很多,但都是必须建立在对农作物无伤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进行害虫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设施蔬菜范文4

一是面积迅速扩大。从世纪年代开始,我国蔬菜设施栽培技术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近10多年来发展面积迅猛。年全国蔬菜设施栽培面积3750万亩,比年增长350倍。其中大棚1590万亩,中棚1275万亩,日光温室750万亩,加温温室和连栋大棚15万亩。我市大中棚面积目前有4万亩。

二是栽培方式多样。我国地域宽广,地形、地貌乃至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加之经济技术基础不一。因而,开成了不同的设施栽培形式,如地膜覆盖,塑料薄膜大棚,连栋大棚,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遮阳网覆盖栽培,防虫网栽培等。

三是南北栽培自成特色。南方地区夏季及早秋持续高温炎热和梅雨而导致蔬菜供应的“伏缺”,由于推广遮阳和防雨、防虫网覆盖栽培,加之选用相应的耐热、耐高温品种,解决了这一问题。北方冬季寒冷,光照充足,利用日光温室能有效地增加棚温,解决蔬菜的越冬及春提前和秋延迟栽培。

四是多品种、多茬次周年综合利用。由于防虫网、遮阳网的大面积推广运用,设施栽培除了冬季增温外,夏季还能进行防雨遮阳栽培,实现周年多品种、多茬次的栽培与综合利用。

二、设施栽培的类型和特点

1、小棚。一般采用毛竹等材料按-100cm的间距插成拱架,棚高50―cm,棚宽100―130cm,在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即成。其特点是生产成本低,晴天时升温迅速,缺点是夜晚降温快,加上棚矮小,不利于农事操作。在生产上一般和地膜覆盖相结合,主要适用于瓜、茄、豆和叶菜的春提早栽培。

2、中棚。一般1.5―1.8m,跨度4-6m,可在棚内进行农事操作,多为竹木结构,性能介于小棚和大棚之间。除用春提早栽培外,还可用于秋延后栽培和育苗。每亩成本约00元左右。

3、大棚。一般长35―50m,跨度6―8m,高度2.5m左右,拱架大多为钢结构。大棚具有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作业方便等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每亩造价约1.5万元。

4、日光温室。日光温室是一种北边为土墙,南边为竹架或钢梁、竹杆相结合的半拱型薄膜覆盖的建筑物,其北墙一般高2.6m左右,南北向宽10m左右,东西向长—100m。其特点是光能利用率高,升温快,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外温差能达到15℃,空间高大,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喜温型蔬菜的生长,在北方地区应用较多。每亩造价在3万元以上。

5、现代化温室。这类温室的特点是内部空间高大,温室顶高4―4.5m,设施的环境调控能力强,加温、降温、遮阳、灌溉、施肥等配套设施齐全,可以实现蔬菜的周年生产,缺点是设施昂贵,每亩造价至少在10万元以上,多用于高档果菜类的栽培、技术示范和旅游观光等目的。

三、主要茬口安排

茬口安排的原则:一要考虑不同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如不要将喜冷凉的蔬菜放在夏季栽培,同种同科蔬菜不要在同一块地上长期连作等;二要考虑错开与露地蔬菜上市的时间,如果设施蔬菜的上市时间和露地蔬菜没有区别,则设施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无法体现;三要考虑蔬菜的经济价值,对于露地能够生产的产量高、价值低的蔬菜如大白菜、包菜等,一般不用设施栽培;四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判断哪些种类和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最佳上市期如何,市场需求量有多大等因素,以此确定栽培蔬菜的种类和播种生产期;五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设施本身的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本地冬季阴雨天多,光照少,大棚不易进行越冬生产。

1、春提前。栽培的蔬菜以茄果类、瓜类和部分叶菜类蔬菜为主。茄果类蔬菜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育苗,瓜类蔬菜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育苗,两类蔬菜都在2月中下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收获。苋菜、茼蒿等叶菜1月上旬播种,2月上旬至3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

2、夏季防雨遮阳。主要是利用大棚的顶膜避雨,加盖遮阳网遮光降温,种植青菜等叶菜。

3、秋延迟。主要栽培番茄、大椒、茄子、黄瓜、西瓜、刀豆等喜温型蔬菜和茼蒿、芹菜喜冷凉的蔬菜。秋延迟的蔬菜播种期大多在7月上中旬,黄瓜、西瓜的播种期为8月上旬。

4、越冬栽培。越冬栽培是冬季寒冷季节在大棚内种植喜冷凉而且产值高的蔬菜,一般都是围绕春节上市,如苋菜、茼蒿、芹菜等,播种期在12月之前。

四、环境调控

设施栽培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为调控的措施,创造出更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光照、温度、气体和土壤环境。但设施栽培容易造成棚内温度升降过快、湿度过大、土壤返盐等问题。

1、温度调控。⑴选用保温性能好的覆盖材料,生产上大棚基本采用塑料薄膜作为覆盖保温材料。⑵选用合理的骨架结构,以减少遮光面积,大、中、小棚基本上都采用钢架结构或竹结构。⑶采用多层覆盖,为了有效的保持棚温,可以大棚内套小棚,小棚上盖草帘,小棚内铺地膜。⑷临时加温措施,如地热线、油炉加温等。⑸适时通风,在棚内温度高于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时要及时通风降温。

2、光照调控。⑴选用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进行冬季生产要选用透光性能好、防尘、抗老化、无滴透明膜作为覆盖材料,大棚膜最好采用新的醋酸乙烯膜。⑵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冬季在不降低温度的前提下,白天要尽可能对多层覆盖早揭迟盖,尤其是草帘。⑶采用人工补光,冬季如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可用白炽灯、钠灯等进行人工补光,既可弥补光照不足,又能增加棚内温度。⑷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冬季在棚内生产的果菜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叶和黄叶,改善植株中下部的光照条件。

设施蔬菜范文5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岛屿组成,以山区地形为主,南北纵向延伸较长,地处北纬20°-46°之间,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多数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湿热,冬季温晴,但是北部和临日本海一侧较冷,春秋季节日照条件较好。雨水充足,全年分布均匀,降雨量约在900mm-3000mm。日本农业用地面积约为480万公顷,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2.8%(2003年),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9%。

日本蔬菜生产的发展状况

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状况

过去10年间,伴随工业、建筑和道路用地面积的增加,农业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加之劳动力不足、生产成本高等原因,日本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面积从1997年的51.6万公顷减少到2006年的44.3万公顷,总产量由1436万吨减少到1236万吨(图1)。

由于受膳食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日本的蔬菜种植结构表现出与中国不太相同的特点。按照种植面积的大小,果菜类主要以甜玉米、南瓜、黄瓜为主,叶菜类主要为甘蓝、洋葱、菠菜,根菜类和茎菜类主要为马铃薯、萝卜和胡萝卜。

蔬菜进出口情况

根据日本官方的统计,其粮食自给率约为40%,另外60%的粮食要依靠进口。其中,18.3%来自中国,22.2%来自美国。近年来,由于日本国内生产能力弱化。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越来越多的蔬菜需要进口。20年前,日本蔬菜的自给率高于90%,目前只有79%左右。所以,近年来日本蔬菜的进口数量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241.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91.1万吨,增幅高达20.68%。但是,由于受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6、2007两个年度,日本从其他国家进口生鲜蔬菜和盐藏蔬菜的数量明显下降,进口总量减少,分别为278.7万吨和250.6万吨。

根据近年的资料统计,日本的生鲜蔬菜主要从中国、美国、新西兰、墨西哥和韩国进口,冷冻蔬菜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泰国和新西兰,而盐藏蔬菜主要来自中国、泰国、越南、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图2和图3分别表示近年来目本从中国和美国进口生鲜蔬菜和冷冻蔬菜的数量、比例及其变化情况。尽管2006、2007年从中国进口生鲜蔬菜的绝对数量减少,但中国在进口蔬菜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没有降低。

与进口相比,日本蔬菜的出口量甚少。2006年,日本蔬菜出口总量不足2.2万吨。其中,生鲜蔬菜近1万吨,以芋头、甘蓝、大蒜、胡萝卜、草莓等为主;冷冻蔬菜707吨,主要包括马铃薯、甜玉米、芸豆和菠菜等。

设施蔬菜及无土栽培发展状况

设施蔬菜栽培

进入21世纪以前,日本的温室面积一直呈递增趋势,1999年前后达到最高值,此后下降(图4)。2005年,全国温室设施面积约为5.2万公顷,其中,绝大多数是塑料温室,占95.7%,玻璃温室只有2262公顷。此外,还有约4.5万公顷的小拱棚和1.4万公顷的遮雨棚。日本温窒生产冬季有43.5%需要加温,主要采用燃油热风加温的方法。

目本温室栽培的主要作物是蔬菜(图5)。根据2005年的数据,日本蔬菜温室面积3.6万公顷,占温室总面积的69.4%,花卉温室面积占16.5%,果树仅占14.1%。温室内种植的主要果菜类包括番茄、甜瓜、草莓、黄瓜、西瓜等,叶菜类主要是菠菜、大葱等(图6)。网纹甜瓜和草莓主要来自温室栽培,其次是番茄、黄瓜和甜椒,生菜和南瓜温室栽培的比例很小(图7)。

无土栽培的发展

日本的无土栽培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美国驻军在调布和大津建起了面积达30公顷的水培农场,采用砾培生产洁净蔬菜,此后推动了日本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2003年,日本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1500公顷,约占温室总面积的3%,2005年达到1634公顷(图8)。无土栽培的主要作物是蔬菜,2005年的面积为1298公顷,其次是花卉作物,果树只有零星种植。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DFT栽培技术。20世纪80年代,先后引进了NFT和岩棉栽培技术,前者主要种植叶菜类,后者主要种植果菜类和花卉作物。过去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是DFT和岩棉栽培,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资源、成本等原因,以砂子、砾石、草炭、树皮、椰壳等为主的无机和有机基质栽培迅速发展起来,目前面积已超过DFT(图9)。

无土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包括番茄、草莓、三叶芹、葱类、黄瓜、生菜等。根据2005年的资料,番茄无土栽培面积占总面积的39.3%,草莓30.6%,三叶芹7.7%,葱类4.4%。由图10可以看出,过去10余年间番茄、草莓无土栽培面积增长迅速,已成为目前无土栽培的优势蔬菜种类。

日本蔬菜生产的几个特点

高产优质安全

提高产量依然是蔬菜种植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与此同时,他们对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保证产品安全更加重视。通过双层、低段、高密度栽培,番茄平均每年可种植3.5茬,产量达到48kg/m2。通过根域限制和肥水调节,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提高到8%-10%,从而大大改善风味品质,市场价格也大幅度攀升。利用生态、生物防治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蜂类辅助授粉促进番茄、草莓坐果以减少激素类物质使用,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品质(表2)。

省力化高效率

由于家庭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以及农业劳动繁重,年轻人对农业缺乏兴趣等,致使日本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平均年龄增大,劳动力成本升高。在此条件下,改变栽培方式和生产条件,研发推广各类机械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省力、省时非常必要。草莓高架栽培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多种蔬菜的生产过程,如洋葱、大葱、萝卜胡萝卜等,从土地准备、播种、定植到田间管理、收获和果实分级,不同程度的应用各种机械设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表3)。

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栽培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环保的国家,农业生产活动也不例外。蔬菜种植过程中重视有机肥施用,合理施用化肥,保持土壤的疏松和肥沃;设施栽培通过地面覆膜、铺草改善内部生态环境,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以太阳能、热水代替溴甲烷等化学物质进行土壤消毒;采用封闭式可循环无土栽培系统和肥水量化管理,减少废液向外界环境的排放,等等。这些措施均有效地缓解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节能低耗降低成本

日本的蔬菜生产由于起始和运行成本高,纯收益相对较低。加上世界能源危机、长期经济不景气等原因,无论是研究者还是生产者,近年来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增加产量、扩大种植规模、减少劳动力成本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以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设施栽培中温室结 构改良、新型覆盖材料和节能设备研发、综合环境调控和变温管理等措施均是为了实现低投人、高产出的目标。

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提高生产规模和市场组织化程度

日本的蔬菜生产多以家庭为经营管理单元,从而制约了规模的扩大,不利于发挥技术优势。就蔬菜温室种植而言,平均每户经营温室4个-5个,总面积不超过2000m2,规模偏小。近年来,通过土地合理流转,单位经营单元所拥有的土地面积逐渐增大,经营大户越来越多。日本蔬菜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生产―上市一批发一零售一消费几个阶段,进入市场以农协组织为主,增加了组织化程度,规范了市场秩序。同时,为促进蔬菜的合理流通,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蔬菜出售规格的标准化,规定了蔬菜上市所应具备的外观和内在质量。中国的蔬菜生产同样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日本的蔬菜生产和市场流通体制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

日本的蔬菜生产更多地体现了精准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日本的设施园艺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温室环境计算机综合调控技术、工厂化育苗和机器人嫁接技术、机械化生产和植物工厂等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或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立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他们又非常注重研究开发各种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设备,以解决实践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力求使生产过程指标化、数量化、省工省力、易操作。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蔬菜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现代技术的应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制定的各类技术标准尚有待完善并落到实处。

安全可持续生产应成为永恒的主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吃”的国家,国民对蔬菜产品质量要求颇高,安全性、新鲜度甚至来源产地都倍受关注。由于对来自国外产品的不了解或不信任,更多的日本国民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产品,即使价格相对要高出许多,这与日本蔬菜产品质量可靠、加工保鲜技术好有很大关系。所以,保障蔬菜产品安全,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市场信誉非常关键。饺子事件、牛奶事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带来了很大损失,而一旦造成这种负面效应又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中国蔬菜生产中的产品质量保障、安全认证和追溯监督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同时,必须将高效生产和安全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尽快建立起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生产体系。

设施蔬菜范文6

关键词 设施蔬菜产业;现状;优势;问题;对策;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00-03

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农业工程技术的突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程度高、环境设施要求高和技术操作规范、管理方法配套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蔬菜生产的优质与高产[1-2]。近年来,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使汉中设施蔬菜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对全市设施蔬菜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为汉中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基地面积不断扩大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自2008年“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实施以来,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快速。截至2012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6 166.7 hm2,产量32.4万t,产值10.04亿元。全市6.67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基地现已达85个,其中66.67 hm2以上的连片基地8个,33.33 hm2以上的连片基地24个,13.33 hm2以上的连片基地25个。

1.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蔬菜产业正在转型

在全国、全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契机下,汉中市大力实施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化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升级提档、发展转型。2012年,1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以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园区有2个,即洋县白云现代农业园区、留坝高江现代农业园区;2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中,以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园区有11个。这些省市级设施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引领了蔬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1.3 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民吃上“放心蔬菜”

全市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申报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全市现已取得蔬菜有机认证5个,基地7 400 hm2,产量24.67万t;无公害产品认证5个,基地866.7 hm2,产量1.52万t;绿色认证1个,产量20 t。食用菌有机认证产品12个,58 775架(袋),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认证13个,产量2 476 t。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监管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连续3年在省蔬菜农药残留抽检中合格。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市民吃上了“放心蔬菜”,促进了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

1.4 结合汉中蔬菜生产特点,完善产业管理模式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市蔬菜站组织全市蔬菜业务站开展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栽培生产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充分挖掘汉中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汉中设施蔬菜发展的产业管理模式。即以汉中军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首的龙头企业,发展“猪—沼—菜(粮、果)”生态模式,带动了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以城固县聚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首的专业合作社带动模式,促进了蔬菜基地规模扩大;以城固县陈丁村为首的专业村建设带动模式,实现了规范化栽培管理;以洋县白云现代农业园区为首的示范园区带动模式,推进了蔬菜产业升级提档;还有大户带动生产模式,发挥了科技辐射带动作用。种植模式上形成了七大高效栽培模式,即大棚早春洋芋—夏西瓜—秋延西红柿(秋延辣椒)、大棚早春洋芋—生姜、大棚早春洋芋—秋延西红柿(辣椒)、春提早黄瓜—秋延辣椒、春提早黄瓜/苦瓜—秋冬蒜苗、早春茄果类蔬菜—鲜食玉米—晚秋茄果类蔬菜、大棚西瓜—青笋—大棚洋芋模式。这些产业管理模式的形成,充分发挥了汉中气候资源优势,丰富了蔬菜供应品种,提高了汉中市设施蔬菜的种植水平,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同步发展[3]。

1.5 积极兴建蔬菜批发市场,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政府在引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兴建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蔬菜加工企业已达10余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蔬菜集贸市场12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9个,其中汉台区过街楼、洋县贯溪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已超过10万t,成为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共278个,蔬菜流通组织100多个,蔬菜经纪人3 500多人。2011年,市政府将中心城区蔬菜直销市场建设列为公开承诺的民生实事,投资1 000万元在新桥、西新街、叶家营扶持建设了3个蔬菜直销市场。这些惠民措施的实施,促进了蔬菜产、加、销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

2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2.1 产业政策优势

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将蔬菜产业列为汉中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促进农民增收的四个优质绿色产业之一。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省上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的发展机遇,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汉中市2009—2012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市政协、市人大也多次召开专项审议蔬菜产业发展的会议。市农业局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政策,结合该市实际,每年都制定下发《汉中市设施蔬菜项目实施方案》,各县区都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市县农业人员积极扎实地推进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2.2 气候条件优势

汉中市地处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带,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兼有我国南北两大气候特点。水资源丰富,野生蔬菜资源种类堪称全国之首,是多种蔬菜作物生产的适宜区域。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月平均最高气温26.4 ℃,最低气温2.5 ℃,年平均气温14 ℃左右,无霜期235 d,年平均降水量800~1 000 mm,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称。充沛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为多种蔬菜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3 科技服务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院校为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省市县蔬菜技术服务部门,指导着全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展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召开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及时将适用新技术普及到菜农、企业和基地生产中,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其中,仅汉中市蔬菜站每年开展科技宣传培训达80余场(次),培训师资900余人(次),发放各种技术宣传材料1 000余份。有效的科技服务力量的投入,为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肥、药使用不规范,质量安全有待强化

食品安全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而蔬菜又是人们每日必吃的商品,质量安全更需重视。汉中市虽然已在全市11县区的设施蔬菜基地上,大力推广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但基地外部分农户为了获得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在病虫害发生时,超量使用农药,采摘时不考虑农药安全间隔期,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不规范的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影响该市蔬菜的品质与安全,使得蔬菜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降低了经济效益,还会造成土壤板结、耕性变差,污染生态环境,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全部蔬菜生产区推广肥料、农药规范使用标准,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强化安全质量管理[4]。

3.2 专业化水平较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农村有知识的青壮年男丁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农民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他们对科技文化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近年设施蔬菜新扩大区域,部分稻区转变为菜田,原稻区的“粮农”,对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相对较缺乏,生产管理粗放,产业效益较差,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建菜区的菜农科技素质,开展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设施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菜农增收,产业增效。

3.3 技术发展不平衡,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重视蔬菜种子以及相关栽培技术的优先发展。尽管设施蔬菜种子和栽培新技术不断研发和推广,但在地区之间的发展的极不平衡。许多产区设施蔬菜种子种类过于繁多,不利于蔬菜生产的规模发展,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而且蔬菜单产低,品质差,档次低,距标准化、指标化、措施化的现代农业要求相差甚远。

3.4 产销对接不稳定,市场风险意识要加强

汉中市的现代农业园区与设施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销售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运往就近的批发市场;二是经销商上门来收。这2种销售方式都受市场制约,一旦市场上出现外地同种蔬菜,且价格较低,那么本地蔬菜价格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滞销的情况。如洋县出现0.1元/kg的菜花无人问津的现象。这2种销售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了产品销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增强蔬菜产销对接的稳定性,开展市场风险意识教育,加强产销信息交流,尽可能地降低蔬菜产业风险。

4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4.1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蔬菜生产效益的高低、产品竞争力的高低是蔬菜产业化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关键。只有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才有巨大地获利能力,蔬菜产业化经营才有活力。因此,要实施设施蔬菜品牌化战略,创立品牌农业,严格按照工厂化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分等)包装上市,亮出产品产地,注册商标名称,创出特色品牌。以打造设施蔬菜知名品牌,来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才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4.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技术培训

市、县、镇3级农业技术人员要结合农事季节,在蔬菜生产管理及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生产一线,在蔬菜种植基地、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实地规划、现场指导,定期对蔬菜种植大户、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多元、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得蔬菜生产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生产者的素质与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全市设施蔬菜的生产水平,保障全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坚持示范引领,促进提质增效

借鉴外地经验,更新发展理念,切实抓好汉中市工厂化育苗中心、设施蔬菜育苗点、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食用菌示范县、示范镇建设。把蔬菜产业项目资金集中向蔬菜产业园区投入,集中力量打造蔬菜产业新亮点,推进产业提档次,上规模。并加快推进蔬菜基地土地流转,促进蔬菜产业集中化、连片化发展,规模化、园区化经营,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5-6]。

4.4 加强配套服务,拓展蔬菜销售

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强化技术服务,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加快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把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蔬菜生产者易接收、好掌握的技术与模式。提高栽培管理技术与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搞好产销衔接,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以销定产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地优势,以订单形式统一组织园区、基地、家庭农场和企业进行生产与加工,降低市场风险。

5 参考文献

[1] 李敏,李占军.河北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1(3):137-138.

[2] 薛艳,王艳龙.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11(14):60-63.

[3] 李金霞.山西省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2(4):6-8.

[4] 王金圣.陕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西北园艺(蔬菜),20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