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尿微量白蛋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尿微量白蛋白范文1
一般疾病检测蛋白尿有两种方法,一是尿常规――定性。看看是阴性还是阳性,即尿里有无蛋白质。蛋白质有多少,即有几个“+”;二是24小时尿检查――定量,看看尿里蛋白质数量是多少。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白蛋白在尿里的含量早期很低,所以叫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常规检查肯定不行,因为尿常规发现蛋白阳性时,表明糖尿病肾病至少已到了四期(糖尿病肾病共分五期),根本做不到早期发现,所以没有太大的意义。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24小时留尿法留取24小时的尿样本,可同时计算肌酐清除率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率。
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肌酐比值,来检测尿白蛋白排出率。研究认为,随机留尿法计算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单纯白蛋白测定更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定时留尿法通常的做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
正常值 24小时尿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24小时尿白蛋白30~300毫克
显性白蛋白尿 24小时尿白蛋白>300毫克
尿微量白蛋白范文2
[关键词] 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104-02
Hypertension Urinary Albumin Detection Analysis
PEI Jingming GAO Qiuying
Xich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Beijing City,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e hypertension urinary albumin detection results,and to discuss urinary albumi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significance. Methods Selected 80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my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enter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select the same period to my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enter health examination were 80 cases of healthy control group,compared groups urine protein test results. Results Class Ⅰ patient’s hypertension urine protein test result is(15.34±2.51)mg/L,Ⅱ hypertensive patient's urine protein level test results for the(36.25±4.28)mg/L,Ⅲhypertensive patient’s urine protein level test results for the(59.49±5.46)mg/L,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5.44±1.38)mg/L,class Ⅱ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ypertension grade Ⅰ patients,Class Ⅲ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lass Ⅰ and Class Ⅱ hypertension patien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Hypertensive patients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early renal damage,urinary albumin as a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can be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early renal damage,convenience sampling,non-invasive method is simple,fast,hypertension,renal disease for early detec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reat value,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Urinary albumin;Detection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超过正常水平,是高血压肾小球损害的早期征象,是终末期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1],其发病机制也成为近年的来研究热点,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发现高血压病的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中心对2010年4月来本单位预约体检的80例社区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80例均为我中心2010年4月社区慢病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ISH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男48例,女32例;年龄36~71岁,平均59.5岁;高血压Ⅰ级33例,高血压Ⅱ级26例,高血压Ⅲ级21例;在受试前均停用降压药物1周。选取同时期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原发性肾脏病或尿路感染及不合作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早晨第1次清洁中段尿5mL,15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仪器为日立7180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检测试剂均购于日本和光纯药技术株式会社,各个项目以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参考值<20mg/L。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Ⅰ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为(15.34±2.51)mg/L,Ⅱ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为(36.25±4.28)mg/L,Ⅲ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为(59.49±5.4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4±1.38)mg/L。对观察组内不同高血压患者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1,P<0.01)。进行两两比较显示:Ⅱ级高血压患者显著高于Ⅰ级高血压患者(t=2.88,P=0.020),Ⅲ级高血压患者显著高于Ⅰ级高血压患者和Ⅱ级高血压患者(t=5.82,P=0.000;t=3.57,P=0.001),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是最重要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损害,还有增加肾脏疾病的危险。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始终或较长时间内无肾脏损害的证据,高血压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肾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几乎没有或极少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用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明确判断肾功能改变,只有在Ⅲ期高血压才明显出现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异常。
尿素氮和肌酐不能在早期反应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早期诊断灵敏度远远不够。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1,2],在临床蛋白尿出现前即可检测到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在生理状态下,由于分子筛屏障和电荷屏障的作用,分子量为69 000并带有负电荷的尿微量白蛋白基本上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一旦肾小球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引起肾脏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紊乱,造成肾小球的高灌注状态导致滤过膜电荷下降,使尿微量白蛋白漏出增加,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或阈值,尿中白蛋白浓度即增加而出现白蛋白尿[3,4]。因此,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临床上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屏障受损的重要标志。本次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中,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患者的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高血压类型的加重,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病情的轻重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成正比。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时肾血流调节紊乱,肾小球灌注增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强,因而高血压病早期就可出现尿微量白蛋白[5,6];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小球受损加重,尿中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逐渐增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早期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采样方便、无创伤性、方法简单、快速,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和群,李宓. 微量白蛋白尿、肾脏及心脑血管病变早期标志和治疗靶点[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26(1):10-11.
[2] 赵兴,姚成立. 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17.
[3] Jensen JS,Feldt-Rasmussen B,Strandgaard S,et al. Arterial hypertension,microalbuminuria,an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J]. Hypertension,2000,35(4):898-904.
[4] 梁旭,罗林杰,王新根,等. 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表达[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4):231-232.
[5] 于红梅. 高血压患者脉压对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9):84.
尿微量白蛋白范文3
[关键词] 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07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和饮食机构的重构,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类的摄入量均有显著增加,并且人们锻炼较少等都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为高血糖,随着血糖的升高患者会出现相应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严重者对患者的心、脑、肾以及眼睛和肢端等部位造成损害,其中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全身性恶性并发症[1]。近年来,肾内科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越来越多,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发病率非常重要,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预后。该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评估检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该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判定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龄在25~76岁,平均年龄为55.9岁,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在1~21年,平均为8.3年,其中68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2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症主要有消瘦、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口干和明显的体重下降;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龄在23~75岁,平均年龄为5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础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情况,首先在患者检查前要嘱咐患者进行空腹12 h,然后对患者进行第2天清晨的尿液进行采集,其尿液采集分为首次尿10 mL、中段尿两个5 mL,样本在进行检测前药进行4 000 r/min进行离心5 min,取上清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2],然后对其进行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检测,应用尿液分析仪和相关的测定试纸进行尿蛋白检测,另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检测[3]。
1.3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检查显示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个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一亿,并且有大量的高危人群存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为二型糖尿病,其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高发,与患者的环境因素、年龄、种族以及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4]。而一型糖尿病患者在各个年龄段可发生,并且起病较急,其发病原因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糖尿病本身对患者的直接损害并不多,但是由于患者处于长期的机体高血糖状况,患者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都会受到负面影响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5]。有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多,其中较为危重的是糖尿病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不完全明确,患者出现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更多的代谢异常,从而导致其肾脏受到损伤,其损伤机制相关通路包含肾组织局部的糖代谢异常、多元醇通路激活以及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和己糖胺通路的代谢紊乱[6]。
糖尿病肾病作为该病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加,临床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也明显占有更多比例。糖尿病肾病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首先在第一个阶段是肾脏的肥大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这些微小病变在该阶段并没有显著变化,也没有明显的病理组织损伤,在这个阶段进行血糖的有效控制能够缓解肾病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患者出现蛋白尿病症,并且会出现肾小球底膜的增厚,另外系膜区也会出现基质增多,患者在休息会机体基本恢复正常,第二阶段持续时间较长;第三阶段是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有所下降,同时肾小球出现病变,患者在运动后其尿蛋白非常明显,甚至会出现微量白蛋白,患者的血压也会有所升高,患者结合相关的药物能够减少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的病症;第二阶段则是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患者的蛋白尿病症非常显著,患者也会出现肾病综合症相关病症[7];在第五阶段患者则是出于终末期的肾衰竭病症,病理检查显示出现肾小球硬化,严重者出现尿毒症病症,患者需要透析治疗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病症,这个阶段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蛋白尿即患者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正常人体尿液中会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存在,但是尿常规检查并不能检测出,但是随着肾脏病变则会出现尿蛋白,这是检测肾病情况的重要手段。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则是对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压肾病中的肾脏检测的重要内容,在肾脏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尿液中会出现微量白蛋白,由于高血糖环境导致肾脏固有细胞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肾脏功能,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病症。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检查显示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何彦俐,王振楠,杨晓波. 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验结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5,35(23):70-71.
[2] 袁洪涛. 进行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4):12-13.
[3] 詹雪梅. 微量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病程的关系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5,6(30):114-116.
[4] 刘芝,杜玉君,孟帮柱,等. 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在传统医药临床试验设计中的应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1):224-228.
[5] Schlatzer D , Maahs D M ,Chance M R, et al.Novel urinaryp rotein biomarkers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albuminuria andrenal function decline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care,2012,35(3):549-555.
[6] 芝敏. 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及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脏衰老机制的干预[D].新疆医科大学,2014.
尿微量白蛋白范文4
【关键词】 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微量白蛋白尿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phase Proteins and Microalb urinary 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HU Mai-ying, LI Long-ping, ZHANG Hu et al.Yiyang Clinical Institute of Xiangya Medical College of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phase proteins and microal urinary 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The immune turbidimetry method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he urinary albumin in 1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ll 1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oalbuminuric and microabluminuric group based on the urinary abl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level, consisting of 40 and 60 cases respectively. The same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the serum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α1-acid glycoprotein (α1-AAG). And the correlations of hsCRP and α1-AAG with UAE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UAER, serum hsCRP and α1-AAG, and SBP were markedly higher in the microabluminuric group than in the normoalbuminuric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 difer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all 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reactive protein; α1-acid glycoprotein; Microalbuminuria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2],慢性轻度炎症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尿微量白蛋白已经被证实是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肾病并决定其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关系的报导较少。本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CRP)和α1-酸性糖蛋白(α1-AAG)进行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妊娠、肿瘤、外伤、急性感染、心、肝疾病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2组:①正常蛋白尿组(UAER0.05)。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禁食8 h,次晨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AG)、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油甘酯(TG)、总胆固醇(TC)及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等指标。血清hsCRP和HbA1c检测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由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提供。α1-酸性糖蛋白(α1-AAG)检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试剂由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FBG、TG和TC检测采用酶法,HDL-C和LDL-C检测采用直接测定法,试剂均由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提供。并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体重和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或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血清急性期蛋白、UAER水平及有关指标比较微量清蛋白尿组的UAER、血清hsCRP、α1-AAG水平和SBP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且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2型糖尿病患者UAER与急性时相蛋白的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UAER与血清hsCRP(γ=0.410, P
2.3 UAER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对所有入选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UAER为应变量,以病程、HbA1c、SBP、hsCRP和α1-AAG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α1-AAG和SDP与UAER呈独立正相关,均P
3 讨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性肾病病理基础,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NO)合成减少、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PKC)激活等有关。糖尿病肾病作为微血管并发症,其微量清蛋白尿的出现,反映了广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或)血管损伤。急性时相蛋白主要包括α1-AAG、CRP和纤维蛋白原等,是急性时相反应的标志物。而机体产生急性时相反应主要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3]。Giorgino等研究证实[4],UAER水平较高的1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而这些患常需要强化治疗干预。Bruno等研究发现[5],UAER是2型糖尿病患者11年后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主要独立预期因子。因此,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时相反应与UAER的关系可能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急性时相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与Gomes等的研究结果一致[6],这可能与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增高有关。α1-AAG是一种含糖约46%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特异功能尚未明确。α1-AAG由肝脏合成并释放入血,受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调控。Schmidt 等研究发现[7],α1-AAG增高可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Gomes研究显示[8],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和α1-AAG与UAER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和α1-AAG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且α1-AAG相关更显著,这与Giorgino等的研究结果类似[6],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鉴于本研究属横断面研究,且研究样本量较小,其结论仍有待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急性时相蛋白与尿微量清蛋白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参考文献
1 Vinik AI, Park TS, Stansberry KB,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ies. Diabetologia, 2000,43(8):957-973.
2 Navarro JF, Mora-Fernandez C. The role of TNF-alpha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 2006,17(6):441-450.
3 Gabay C, Kushner I. Acute-phase proteins and other systemic responses to inflammation. N Engl J Med, 1999,340(6):448-454.
4 Giorgino F, Laviola L, Cavallo Perin P,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to macroalbuminuria in microalbuminuric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the EURODIAB Prospective Complications Study. Diabetologia, 2004,47(6):1020-1028.
5 runo G, Merletti F, Biggeri A, et al. Fibrinogen and AER are major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11-yea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the Casale Monferrato Study. Diabetologia, 2005,48(3):427-434.
6 Gomes MB, Nogueira VG. Acute-phase proteins and microalbuminuria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4,66(1):31-39.
尿微量白蛋白范文5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体检健康人员、及住院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分别检测其U-MA及U-MA/尿肌酐比值情况。
结果:对照组(50例):U-MA阳性0例(0.0%),U-MA/尿肌酐阳性0例(0.0%);实验组A(50例):U-MA阳性15例(30.0%),U-MA/尿肌酐阳性28例(56.0%);实验组B(50例):U-MA阳性16例(32.0%),U-MA/尿肌酐阳性31例(62.0%)。对照组与实验组A/B的U-MA阳性率及U-MA/尿肌酐比值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X2=24.86,P
结论:总之,重视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U-MA检测,能够为血糖及血压控制效果提供新的参考标准,同时也能早期提示肾损伤,提高肾损伤的评估准确性,以便及时治疗。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U-MA)肾脏损害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33-02
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是肾功评估的重要指标[1]。现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多例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以及到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回顾性的分析、探讨U-MA在肾脏损伤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选取到我院的健康体检人员、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各5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组A和实验组B。其中:①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3~64岁,平均43.7岁。无任何器质性疾病,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及其它生化检验均正常,体检结果为健康。②实验组A:男30例,女20例;年龄35~67岁,平均42.0岁;病程1~2年,符合WHO关于Ⅱ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③实验组B:男27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4.3岁;病程1~2年,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非原发性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排除原发性或非糖尿病/高血压引发的肾脏疾病。
1.2方法。
1.2.1仪器及试剂。本次研究中,U-MA(U-mAlb)采用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金标斑点法定量读数仪以及配套试剂。尿肌酐(Cr)采用美国贝克曼、奥林巴斯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
1.2.2检测方法。三组均于晨间留取尿液,选取患者中段尿。采集尿液样本后,30min内进行生化分析。其中U-MA检测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法免疫试验,尿肌酐采用苦味酸法[2]。参考范围:U-mAlb正常范围(0~30)mg/L,若>30mg/L,则判定为阳性;U-mAlb/Cr正常范围(0~2.5)mg/mmol,若>2.5mg/mmol,则判定为阳性。
1.3统计检验。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分析,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P
2结果
2.1阳性率。对照组(50例):U-MA阳性0例(0.0%),U-MA/尿肌酐阳性0例(0.0%);实验组A(50例):U-MA阳性15例(30.0%),U-MA/尿肌酐阳性28例(56.0%);实验组B(50例):U-MA阳性16例(32.0%),U-MA/尿肌酐阳性31例(62.0%)。对照组与实验组A/B的U-MA阳性率及U-MA/尿肌酐比值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X2=24.86,P
2.2U-MA及U-MA/尿肌酐比值。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U-MA被认为是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其原理在于肾小球内微血管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平均孔径为5.5nm,表面带有均匀负电荷[3]。而U-MA也带负电荷,正常情况下是难以靠近甚至通过基底膜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此时人体内皮细胞分泌更多的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导致肾小球微血管张力增大,从而使肾小球处于高滤状态,进一步增加肾内压。病理检查中,能发现和诊断肾小球微血管基底膜的早期病变,但取样不便,不适于快速检查。U-MA的升高早于血液中尿素、肌酐等的升高,取样方便,适用于医院门急诊实验室及其他需快速测定结果的场所,辅助诊断早期肾损伤。在糖尿病基础上形成的早期肾损伤,是可逆的,但如果血糖控制不当,持续出现蛋白尿,最终形成肾病的概率高于健康人。而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持续过高会使得肾小球内压增大,使U-MA更容易过滤;高血压还可能造成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因此U-MA是糖尿病/高血压造成包括肾小球微血管在内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A和B两组的U-MA值、U-MA/尿肌酐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U-MA能够作为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同时上述两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发展的必经过程,而具有过滤作用的肾小球,其微血管病变,会导致滤过分数的增加,从而使得U-MA远远高于正常范围。同时笔者发现,病程长患者的U-MA更高,这也表示了肾损伤在持续加剧。
总之,重视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U-MA检测,能够为血糖及血压控制效果提供新的参考标准,同时也能早期提示肾损伤,提高肾损伤的评估准确性,以便及时治疗。因此U-MA检测不仅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引发的肾损伤,还适用于其它疾病引发的肾损伤,所以应当广泛推广到各类存在肾损伤并发症的疾病中去。
参考文献
尿微量白蛋白范文6
摘 要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代谢综合征(MS)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47个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统计患者一般信息。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将研究对象分组,比较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的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较增高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尿微量白蛋白 血压 回归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42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是由湖南省永州市科技局于2005年9月立项和资助的,面向湖南省永州市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征样的双盲、对照、随访分析的研究项目。患者被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执行的研究内容,经过本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数据收集:2005年8月~2008年12月共有175个患者参加本研究;共有28位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研究而中途退出;本研究完整收集147位患者的有效数据。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是28~83岁,女性患者52例,男性患者95例;其中50~6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总样本人数的52.3%。患者的身高、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致呈下降的趋势,而收缩压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他指标的均值在各年龄组的波动不大。
实验数据测定: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患者获取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血常规数据,生化数据、血脂数据和心电图检查数据。本研究由尿微量白蛋白量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成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mAlb≤20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lb>20mg/L)。
随访:每6个月随访1次,复查患者的一般信息、血常规、生化、血脂和心电图数据;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患病情况,将保持研究的连续性。从2005年9月研究项目开始至今,所有的数据由专门的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研究委员会验证、审查和保存。
数据分析:本研究设计为检测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检测的显著水平设为0.05和检测的统计功效为80%。在数据分析中,我们使用t检验用于随机样本的连续变量的均值比较分析,X2检验用于频数分布资料的独立检验。我们使用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法对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血压组分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多重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血压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预测模型分析。我们将排除Outlier的数值,其标准为超出均值±3倍标准差;排除Outlier数值后,所有代谢综合征组分数值服从正态分布。检测的显著水平是0.05,当P值小于此水平被认为具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报道的P值是双尾的P值。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使用微软的Office系列的Excel统计软件和美国统计学研究机构的专业的SPS统计软件Version 13.0。
结 果
代谢综合征组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
尿微量白蛋白和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的相关系数为-0.209~0.303,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呈强烈的正相关(P
我们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分别以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的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显示F=4.60~13.51,P=0.0001~0.034提示拟合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为中心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胰岛素抵抗也是目前公认的微血管病变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可衡量复杂疾病(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代谢综合征尿微量白蛋白是衡量心血管和代谢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衡量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子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了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探索,表明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预示病情程度更严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受收缩压的影响较大,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控制收血压可减少蛋白尿的发生,保护肾脏功能有益于代谢综合征患者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