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公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公的故事范文1
关键词:高素质公估师的缺位保险人的越位公估公司的错位培养人才建立合作机制强化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保险公估人以投保前的风险评估、出险后的理赔定损为切入点的服务模式,逐渐得到了市场相关主体的认同,保险公估人的专业性和公正公平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保险市场中的不正之风,对拉动社会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促进保险人之间的公平竞争、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起着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保险公估缺乏有效约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着混乱、“失范”现象。
高素质公估师的缺位。保险公估人的存在价值在于以第三方的身份,在“客观、公正、公开、有效”的原则指导下,以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正确的技术路线、规范的操作程序,致诚、致信的服务意识与实际行动,为保险双方提供公正公平的服务。作为一个技术型服务行业,专业技能、诚信服务是保险市场对保险公估人的特定要求。目前我国保险公估现有的人才队伍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整体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保险市场的需要。一是在专业结构上,现有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专业特长比较单一,或者是保险专业型的,或者是纯技术型的,对于接受委托的大案,很难派出一个小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种攻克技术难关的合力;二是在人才层次上,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特殊人才及高精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三是在地域布局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人才资源较为丰富,公估公司可使用的人才选择性大,而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从事保险公估的人才数量则比较少。优良的服务是保险公估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公估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服务水平的高低,而服务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公估案件的委托及市场对公估公司的信赖程度。在一个最需要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约束的行业,高素质公估师的缺位其结果只会导致保险市场因对公估行业整体水平低下而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
保险人的越位。因为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出于业务压力和竞争压力,保险公司固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一般不乐于聘请保险公估公司对拟投保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和标的物的保险价值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厘定保险费率几乎不可能实施,而保险公司自己的所谓风险评估和价值评估只不过走走过场而已;在处理保险事故时,受自身立场以及利益驱动的影响,保险人越位干预公估人员工作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的甚至给公估公司施加压力,导致最终定损的结果偏离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公估结论失去应有的公信力。
公估公司的错位。由于资金、人才、管理的局限,公估公司的业务拓展一般囿于公司所在地一省范围,公估公司的业务范围大都集中于出险后的勘验理赔公估,公估公司的业务来源过于依赖保险公司的委托业务。且各家公估公司经营格局大体一致,造成同一领域竞争者数量增加。由于业务单一、来源单一,僧多粥少,结果许多公估公司在经营模式和方式上模糊了自己的位置,没有意识到保险公估人的职能在于以独立、公正的角色与保险当事双方沟通,在执业过程中独立性不强、公正性不够,变成了保险公司的“第二理赔部”,与其身份和地位极不相称。另外,保险公估作为有固定的场所、专业的人员、独立的管理体系的专业机构,尚未规定统一的在全行业公认的行业服务标准。各家公估公司的公估费用一般都自由订立,由于确定服务价格的因素有较大的差别,同一市场内价格水平难以达到统一,即使单个保险公估业务的价格水平在不同公估公司的服务费用也各有不同,在这种价格制定机制不合理又缺乏价格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打价格战的现象在保险公估业内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保险公估公司的经济效益。
在整个保险业倡导诚信服务的大环境中,保险公估市场的混乱无序及其种种非规范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非议与社会的关注,净化公估市场、规范公估行为,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公估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
保险公估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是做好保险公估工作的根本保证。大家知道,每一种执业资格都必须有特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技能,而这种专业技能应有大学相应的学科加以培养,而保险公估专业则在高校中没有相应的专业设置,无相应专业来构成学科形成对这种执业资格的支持,公估师的培养缺乏一种理论与实践氛围。因而这种资格要取得稳定的社会地位则完全是因为这种职业的社会需求。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公估人员整体水平,这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矛盾,也是在未来发展中公估业的生存根本。就目前而言,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胜任问题。保险公估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指保险公估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保险公估职业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以及保证通过合理措施完成保险公估业务的能力。公估人员的职业能力胜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从事职业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二是遵循保险公估经营的特殊原则,即公正诚信原则。职业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职业劳动的专门技术和能力。形形的赔案对保险公估人员提出了严格的专业要求,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或从业经验,并能正确运用形成该项业务的准确可信公估结论所必需的公认评估方法和技巧,才能出色地履行保险公估的职业责任,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由于保险公估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它的内容涉及到许多领域的知识?,对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从事保险公估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专业知识,应通过学历教育或继续教育,学习各类相关知识,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积累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和公估技巧,做到在最快的时间里出具最专业的公估报告,以此显示其优于保险公司的专业实力。
在保险经营过程中,保险公估工作的焦点是理赔双方在事故原因、责任认定、理赔金额等存在争议时,保险公估人以与保险合同双方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身份科学、合理、公正地进行技术分析、责任划分、损失理算,是解决理赔双方争议的核心,也是维护理赔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由于保险公估的金融性质、保障特点及其承担的特有社会责任,决定了保险公估机构要具备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诚信。因此,在执行保险公估业务中,必须加强诚信服务意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避免任何可能会导致误导或过失的行为。在提供公估服务时,必须秉持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只凭实事鉴定,不偏袒任何一方,充分体现保险公估地位超脱的优势。这是维持保险公估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三、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保险公估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国的保险市场面临全面开放,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也要求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在开放的背景下,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作为以风险管理的方式经营的保险企业来说,要想有效地进行经营活动、维持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就必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与效率,以此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与保险公估公司之间的全面合作是可能的,双方合作的条件和基础是客观存在和客观需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规模扩大,技术日趋复杂,客户投保的风险单位越来越大,标的的技术类型越来越高,一项保险活动可能会牵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保险公司的业务要求及经营特点决定了职能范围难以包揽保险活动环节的全部内容,而由各类技术人员组成的保险公估公司则大有可为,具体而言,在风险预测和防范工作中,公估公司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巨额保险标的的承保和续保前的风险检验、保险标的的现实价值评估,为保险公司根据标的物的风险程度、风险状态厘定保险费率、决定是否承保提供参考;在保险事故处理过程中,保险公估人可以通过对事故现场的望、闻、问、切进行权威的技术分析,并根据保险合同对事故准确的划分保险责任、合理的确定损失;在保险防灾防损中,保险公估人可以对其参与过承保或理赔公估的保险标的从保险的角度对多个生产环节、安全设施提出合理的防灾防损建议,以减少保险事故的发生。
保险公估为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增加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因此,双方应建立长期、可持续合作的机制。双方要有合作远景规划,克服短期行为,要始终把对方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树立那种“你发展了我才能发展”的意识。
四、强化管理,提高保险公估的市场竞争力
保险公估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规模小、经验少、管理薄弱。从监管部门对保险公估公司的监管重点看,侧重于企业的资质管理,个人的执业资格管理不健全,目前除强调要确保业务质量和诚信外,规范化的约束要求、标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保险公司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一般会与一家或几家保险公估合作。但大多数保险公司只要求公估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对事故定损,不管也无法对定损人员的服务态度做出约束。致使保险公估在实际服务中难有真正的约束,很容易违背公正、公平原则,引发服务纠纷,导致客户对保险服务怨声载道,严重影响整个保险市场的形象。为此,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保险公估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实行全面监督与管理,建立“保险公估机构及从业人员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公估公司及公估人员无视职业道德,不负责任等不良现象,对那些因无视职业道德而导致公估结果失真,损害保险当事人利益的,要坚决予以查处,真正维护保险公估市场的纯洁性和公正性。对保险公估机构而言,必须建立制约、激励、监督三位一体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并严格遵守保险公估人员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纪律,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不出具虚假公估报告,不参与恶性市场竞争,更不可进行夸大或有悖原则的市场宣传。需要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行业品牌意识,提高保险公估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公”作为经营的核心,以服务作为发展的关键,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保险的始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当公估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受到自律以及外界的约束后,公估机构及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保险公估的地位也就会随社会信誉的提高而提高。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中介市场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02(6).
关公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高压旋喷桩;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简介
该工程项目位于黄浦江边某处防汛墙边,原结构于2008年建成,为淤泥质土、流塑、粘性土、砂土等地基。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该区域周边兴建了若干大型建筑,并在该区域内形成了大量建筑垃圾回填区域。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使用荷载情况的变化,从确保安全的角度考虑,对该区段内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主要探讨防汛墙前方地基加固部分。
2 项目设计概述
经设计论证及对周边情况综合考虑,选定采用高压旋喷桩技术,对原防汛墙前方118米×10米范围内进行旋喷加固,置换率为30%。
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直径1.0m,有效桩长15m,施工采用二重管法,梅花型桩位布置,行间距1.8m,排间距2.0m,共计452根桩。
3 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案
3.1 测量定位
该项工作为前期准备,必须在正式施工作业前完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用测量仪、测量尺、水平尺、测斜仪等仪器设备,依据业主提供的定位图,根据定位图上的坐标控制点,将控制线引进场地内,并在两个方向同时设置四个控制点,形成井字控制网。做好平面基准点作为桩基施工阶段测量放线的基准控制线。测量技术人员按施工图放样,并做好明确标志,确保定位准确,放样误差小于5.0cm。
3.2 工艺流程
(1)定孔位:在施工轴线上确定孔位,编上桩号、孔号、序号,依据基准点进行测量各孔口地面高程。该工序应严格按照设计放样进行,误差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2)钻机就位:组装钻机,采用导轨法就位。主钻杆中心轴线对准孔位允许偏差不超过5cm,桩位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0%。
(3)钻孔:该道工序为关键节点之一,钻孔质量直接影响到成桩结果。施工过程中,采用双管法,泥浆护壁回转转进。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造孔每钻进5m用水平尺测量机身水平和立轴垂直1次,以保证钻孔垂直。
2)钻进过程中为防止塌孔采用泥浆护壁,黏土泥浆容重一般为1.1~1.25g/cm3。
3)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地层变化,对孔深、塌孔、漏浆等情况,要详细记录。
4)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孔内测斜,孔斜率不大于1%。
5)钻孔完成后及时将孔口盖好,以防杂物掉入孔内。
6)钻孔记录填写清楚、整洁,经监理、质检员、施工员签字后当天交技术组。
7)钻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压喷射注浆作业。
(4)制浆:浆液是形成高压旋喷桩的主要材料。制浆时应选用合适的注浆搅拌机,以保证其拌和能力应与所搅拌浆液类型和灌浆泵的排浆量相适应,确保连续供浆。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本项目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550kg/m3。外加剂采用木质素磺酸钙,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0.25%。
2)水灰比1:1,密度1.4g/cm3左右,浆液应在过筛后使用,并定时检测其密度。
3)每次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s,纯水泥浆的搅拌存放时间,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应少于2.5h。
4)浆液使用前,检查输浆管路和压力表,保证浆液顺利通过输浆管路喷入地层。
(5)试喷:该工序的结果及试验参数直接影响正式施工,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插入旋喷管前,应先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设备的压力和排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各部位密封良好,各通道和喷嘴内不得有杂物,喷射孔与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3)旋喷管下插到设计深度后,先进行试喷,确保一切正常后正式旋喷成桩。
4)试喷验收合格后,下入喷射管,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喷嘴堵塞。当喷射管下至设计深度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开喷注浆。
(6)旋喷成桩:该工序是成品是重要保证,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试喷确定注浆系统运作正常后,注浆泵开始输送水泥浆液,开喷送入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气、浆,待浆液返出孔口正常后,开始提升。
2)喷射过程中拆卸喷射管时,应进行下落搭接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0.2m。
3)喷射过程中因故中断后,恢复喷射时,应进行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0.5m。
4)开始冒浆后即可提升旋喷成桩,喷射过程中,记录每个高压喷射注浆孔施工时间全过程。
(7)拔管、器械清洗:每一孔的高压喷射注浆完成后,及时清洗灌浆泵和输浆管路,防止清洗不及时不彻底浆液在输浆管路中沉淀结块,堵塞输浆管路和喷嘴,影响下一孔的施工。
3.3 施工技术参数
(1)旋喷设备:SPJ-201型高压旋喷桩机、无锡30型钻机、BW250/50型高压泵、浆液搅拌器等;
(2)旋喷辅助设备:操纵控制系统、高压管路系统、材料储存系统以及各种管材、阀门接头安全设施等;
(3)工艺参数:经工艺试桩确定的施工参数如下:
高压泵:25Mpa,流量80~100L/min
气压力:0.6-0.7Mpa
提升速度:15cm/min
旋转速度:10r/min
4 质量管理措施
4.1 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1)对设计图纸的理解和控制
设计图纸是施工作业、现场监理、交工验收的依据,其对于施工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进场开始后,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对图纸充分理解、全面把握,对重要的检测指标、施工的可操作性、检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考虑,如果可能,还可以征得业主和设计的同意,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和总体部署安排。
(2)对原材料的管控
原材料和半成品都是决定建筑产品成败的关键要素。本工程项目中,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水泥。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不受影响,每一批材料都根据工期进度安排,提前安排进场,并在进场后及时完成了台账登记、材料复检等工作,以确保质量、规格、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产品及时做退货处理,合格产品保留并妥善做好现场保管工作,做好防潮处理。
(3)对施工过程中的管控
高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钻孔、高喷、灌浆、成桩各个环节均有若干检测指标。本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对各个环节的以下指标进行了实时检测和记录。
钻孔:孔序、孔位、孔深、孔斜率
高喷:喷射管下入深度、水压、水量、气压、气量
灌浆:进浆密度、浆量、浆压、孔口回浆密度、喷射管提升速度、摆喷速度、旋摆角度
成桩:旋喷桩桩径
(4)对异常情况的观察和处理要求
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突降或骤增、回浆量或回浆密度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提升和注浆,以防断桩情况发生。
注浆过程中应观察冒浆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喷射注浆的大致效果及喷射参数是否合理。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为正常现象。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当地层中有较大空隙引起不冒浆时,可在浆液中掺合适量的速凝剂,缩短固结时间,使浆液在一定的土层范围内凝固,也可在空隙地段增大注浆量,填满空隙后再继续喷射。若冒浆量过大,可通过提高喷射压力,或加快喷射的提升速度,减少冒浆量。
4.2 质量管理方式
(1)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施工作业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结合本项目,事前阶段完成了对设计图纸的掌握,按照质量要求完成了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技术文件编制,同时抓紧时间完成了第一批进场原材料的复验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够根据设计图纸,有针对性地完成各自的施工作业、检测指标检查。
事中阶段,主要根据具体的检测指标,从钻孔、高喷、灌浆、成桩各个环节设置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每一根桩均进行了质量控制,对孔深、孔斜率、进浆密度、进浆量、孔口回浆密度等重要的指标检测率达到100%。成桩结束28天后,对旋喷桩的质量检验进行了如下检测。
事后阶段,由于成桩结束距离成品质量检验尚有一定周期,在该阶段主要进行成品质量保护工作,确保各个阶段产品始终处于质量可控状态。此外,本着有据可依的原则,在该阶段还完善了现场施工记录整理及汇总、报告编制等工作,确保人员不窝工、成本不浪费、如期交工目标实现。
(2)加强作业人员质量目标意识
随着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进入市场,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人员管理能力。针对该项目,进场后根据项目总体实施规划即对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组织挑选人员进行培训,使之熟悉新的施工技术工艺,明确新技术、新材料质量控制要点,成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骨干力量,然后让他们在工作中有计划地向其他施工人员传授技术,使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熟练一些基础工种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制定了培训、考核机制,引导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并且有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动力。从项目实施结果来看,这种引导、培训、考核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紧张工期内项目顺利实施并验收通过。
结语
高压旋喷注浆法既可用于既有建筑的地基处理,也可用于新建建筑的地基处理,可以不损坏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且能使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时不影响使用功能。运用该技术加固地基,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结构耐久性好、料源来源广泛、施工设备简单等优点。
本工程项目中,结合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二重管法的采用、水泥与土的固结等三方面共同作用,配合陆地区域低桩承台,共同对防汛墙起到加固、保护作用。根据现场取样结果,桩体强度等均可满足设计要求,可达到满意的地基加固效果,且质量好、承载力高;从经济因素考虑,中、小型结构地基和既有建筑物结构地基加固采用此方法造价不高,较为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Z].
关公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缮;施工管理
一、前言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古建筑则是历史文化遗产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建筑文物的主要价值就是历史、艺术、科学三个价值。保护古代建筑,主要是保护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程、艺术方面的成就,作为今天的借鉴,向人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修缮中要保持现状和恢复原状。修缮古建筑的原则为保存现状和恢复原状。修缮古建筑既要以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坏,延长其寿命,更必须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而后者更加重要,如果因为修缮工作而损害了它原有的价值的话,这项修缮工作就毫无意义。所以一定要在修缮施工的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韵意。
二、施工原则
1.因为古建筑通常具有其自身古特的文化底蕴,在进行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是一定要认识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规定。由于文物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殊性质,在实施保护的工程中,不能对文物本身进行更新改造,不能追求焕然一新,金碧辉煌,而是要认真研究文物本体的原来面貌,找出修复的依据,去掉后世增加的与文物本体不相符合且影响文物整体形象的构件以及与此相违背的工艺做法,在施工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存构件,尽可能减少更换的数量,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文物本体的原状。文物保护工程的对象是文物本体,与新建工程不同,它是在施工前就已存在的。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前,所要做的工作要大大超过现代建筑,如要对保护对象文物本体进行详细的勘察测绘,认真的研究,精心的设计等。就施工而言,对文物本体维修部分的拆除、测量、绘图、登记,对拆除物件所采取的措施研究,报批等等都是现代建筑所没有的程序,也是我们进行文物修缮施工需认真对待的新课题。
2. 文物保护工程的实用性。文物保护工程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编制出自己的工作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在工作规范中必须尽可能详细地列出工作的具体要求,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有章可循。目前,我国参与文物保护工程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大多数队伍不明确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要完成好文物保护工程和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就要求我们的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各个具体工作对象的设计思想,熟知文物保护工程的修缮原则,对保护对象有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对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及各项工艺及做法能给予具体的指导,有些地方甚至还要能亲自示范、操作以便给各施工方做出样板,因此规范编写必须贯彻实用性原则。
三、古建筑在修缮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阶段是指对文物本体的修缮和复建过程,这一过程将直接关系到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也是整个修缮工作的核心部分,在文物修缮过程中会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出现,如发现新的文物遗迹或现象需保护和处理,出现新的结构或形式需要修改设计,甚至会发生对原来设计全部推倒重来的可能,如何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尽可能多地保留文物本体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成为这一阶段至关重要的工作。那么在修缮施工前就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1. 记录拟修缮古建筑的原貌,可采用拍照、摄影、绘画等记录手段。以原有的实测图为基础进行考查,将损坏的部位、损坏的程度绘记录下来。对建筑物的各个构件上出现的裂、腐、歪、错、脱、残等进行认真勘查。将装饰、照墙、地面等破坏情况可进行拍照记录。
2. 查阅拟修缮的建筑物的历次修建资料,确定历次修复年代,研究每次修理程度和修理后对原建筑的影响程度,为复原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对古建筑的损坏原因进行分析,在现场认真勘察损坏现状时,还要进一步分析其损坏原因,分析各种损坏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以便在重修设计时提供参考。
4. 根据维修设计要求制定维修施工方案。根据拟修缮建筑物的历史内涵、建筑风格、损坏程度等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尽量采用传统工艺、材料和传统施工方法,尽量缩小维修的范围,确保修缮质量。
四、古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古建筑中的木结构材料问题,古建筑修缮的一大难题是缺乏与古建筑匹配的干木料,我国建筑市场上的木材本身就供不应求,而且很多是现采现用,木材含水率普遍都很高。古建修缮往往工期要求比较紧,而且资金有限,客观上不能事先买进大量木材等待自然风干或全部采用烘干脱脂工艺,用湿木材来进行古建筑修缮不仅难以保证质量,还极易出现腐朽和收缩开裂等现象,达不到修缮质量要求。
2. 古建筑屋面砖瓦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砖瓦烧制工艺非常严格,而且全部是人工制作。而现在的普通砖瓦厂,若按传统工艺生产,势必会使成本提高,而且质量上还到不到原有砖瓦的质量。
3. 古建筑墙壁及屋顶的油漆彩画工程。大多数的古建彩画颜料多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如石青是用天然石头研磨而成,其化学性能稳定、色彩柔和。而现代颜料多是工艺生产。彩画中常用的青绿颜料逐渐被近代化工颜料的普通群青、洋绿所代替。这些均影响彩画的耐久性。
4. 古建筑的屋面渗水和漏水问题。中国古建筑将房屋的防雨功能和装饰功能完善地统一起来,有一套成熟的屋面作法,其中以明、清官式屋面施工技术水平最高。如何保持发展传统的材料作法以及采用现代防水工艺而不改变建筑物的历史内涵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针对这些质量通病,我们虽不能确保每个工程都非常完美的进行修缮,但可以采取如下一些防治措施尽量避免。
4. 1 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对材料采购有详细组织计划,对一些用量极少的材料和用量极大的材料,尽量提前组织货源,寻找质量合格的专业材料供应商或专业生产厂家。把不合格产品拒在合同之外;同时也要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建立材料采购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把生产厂家与工程质量挂钩。
4. 2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让操作工人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操作方法。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要集中讲解古建筑的传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强调细部做法,追求精益求精。
4. 3 对于木结构修缮工程应特别注意:①把好材料的检验、检疫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带有病虫害的木材进入施工现场; ②对大木构架中的柱、梁、桁、枋料等材料采用大棚自然干燥方式,对门、窗料、板类、斗拱及其它雕刻料等细木料采用烘干脱脂工艺,确保木材含水率在质量要求的许可范围内;③根据天气情况编制详细制作及安装计划,对大木构架进行快速安装,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屋面防水工程,尽量避免雨淋雪冻;④做好木构件的防虫防腐工作。
4. 4 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对于以及修缮完成的部位,特别是角、脊细部及油漆彩绘等部位,尤其要注重成品保护。
关公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短期股价变动;长期股价效应
一、引言
在我国,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推广,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已经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等国家期望通过管理者向所有者角色的部分转换,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一机制,就叫做股权激励。
与我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建设相对迟缓。以2005年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我国的股权激励机制经历了股改前的摸索试点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和股改后的规范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二、对股权激励与股价变动关系研究的分析
根据现有文献,专家学者对股权激励与股价变动的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上市公司宣布实施股权激励的短期财富效应,即短期股价变动效应(2)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长期股价变动效应。
(一)股权激励的短期股价变动效应研究
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股权激励的实施通常会引起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上升的预期的提升,在短期内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并买入,进而产生一定的股价变动效应。根据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该短期股价变动效应。
1.研究的起步和发展:随着市场发展的成熟而涌现的更高超额收益率
股权激励引起的短期股价变动效应研究最早开始于Brickley、Bhagat、Lease(1985)对美国175起股权激励方案的宣布效应的研究,然而研究者在研究中的任何一个事件日都未发现显著的超额收益率,即使是采用从董事会会议日到证券交易所提示日前一天60日的交易日为事件窗口,也只有显著的2.4%累计超额收益率。
Morgan、Poulsen(2001)通过对1992年至1995年S&P500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分析,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在[-3,+3]的事件窗口中能够引起显著为正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这表明股权激励计划确实能够促进股东价值的增加。Kato(2005)等通过研究日本344家公司的562起股权激励计划公告的股价效应,也得出同样的结果,且不论时间窗口如何变化,总是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
从早期到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来看,随着市场发展的不断趋向成熟,市场信息得以及时、充分地体现在股价变动中,相关研究也得以倚靠日趋完善的市场披露信息进行更加详尽的分析。由此看来,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是应当向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学习和借鉴的。
2.借鉴与创新研究:股权激励短期股价变动效应研究的中国化
在我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所等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对国内的股权激励计划宣布效应进行研究,但是由于我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探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且直到2005年国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随着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各种客观条件逐渐成熟以后,股权激励假话才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流行起来。因此,目前国内对股权激励的股价变动效应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蔡永锴(2008)将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影响分为短期和长期进行讨论,并在不同时期根据行业和股权激励标的物的不同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价在股权激励方案公告后普遍出现了上涨,这主要是由于公告发出后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与提升的预期。研究还指出,在短期内,股权激励的标的物的不同也将会对股价变动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二)股权激励的长期股价效应研究
1.利益趋同理论研究
利益趋同理论是由Jensen、Meckling(1976)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拥有的股权越多,他们与股东的利益就越趋同、冲突就越少,尤其是当公司高管就是公司控股股东时,这种现象表现得越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委托问题就越少,高管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不利于股东的决策的可能性就越低,高管努力提升公司业绩和公司的可能性就越高。
从国内研究来看,不少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研究经验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同样也发现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着正相关关系。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改善管理者行为,促进公司经营绩效增长,有利于公司长期股票价值的提升。
2.管理者防御假说研究
1983年,在提出利益趋同理论七年以后,Jensen、Fama又提出了管理者防御假说。该假说认为,高管持股越多意味着其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强,管理层受到的外界约束就越少,此时管理层就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作出有利于自己但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进而损害公司价值。
对于这一假说,Demsetz、Lehn(1980)对美国511甲公司的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Himmelber、Hubbard、Palia(1999)在研究中加入了销售收入、研发支出等新的控制变量,运用改进的方法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Morck、Nakamur、Shivdasani(2000)则对日本工业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确实会产生“管理者防御”,从而降低公司价值,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现出负相关性。
由此看来,管理者防御假说似乎也得到了历史研究的支持。在对当下股权激励长期股价效应研究时,应当适当考虑该理论假说,以便提出更加合理的回归检验模型。
参考文献:
[1]吕长江,赵宇恒.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J].管理世界,2008,11:99109+188
关公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安全事故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隐患事故预防
2008年初春的三月对于南京市政行业来说是不平静的开头,一个月内接连发生的两起工程事故到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一起是三月十日仙林大学城白象片区临湖路污水工程段沟槽南侧沟槽土方发生滑坡,沟槽内进行米砂回填整平工作的两名工作人员被挤压致死。另一起则是三月十九日下午,位于南京主城区中央路上的南京国际商城建筑工地发生砖墙倒塌事故,正在施工的人员中有三人被活埋,挖出后送医院不治而亡。这两次血的教训震惊了南京的市政工程行业,安全施工这一施工中的重点环节被所有人重新认识。虽然现在离那两起事故已经过去了四个月,但是却一直警示着我。
作为一名工程监理人员,我参与的工程与三月事故的两个工程有很大的共同点,所以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责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今后的工程中做好类似工程的预防控制措施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1.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进行土方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 支撑。基坑深度超过5m有专项支护设计。对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 支架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3. 施工中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
4. 基坑施工要设置有效排水措施,雨天要防止地表水冲刷土壁边坡,造成土方坍塌。
5. 人工挖孔桩,护壁养护时间不够(未按规定时间拆模),或未按规定做支护,造成坍塌事故。由于坍塌时护壁可相互支撑,孔下人员有生还希望,应紧急向孔下送氧。
两起相似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安全防范工作没到位,现场施工不规范和违章作业,从而导致了两起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混乱以包代管,监理单位未履行监理职责,现场安全监理不到位,工程总承包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思想极度麻痹,未制定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知道了事故的原因和防备措施过于被动,要重根本上做好工程项目中的安全工作,还必须就就专项工程做出专项安排,因为安全工作的好坏决定工程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施工单位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一、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安全组织机构在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中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施工法》的规定,也就是说工程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机构第二内容就是主要安全的负责人负责施工单位的的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机构的第三个内容是施工单位安全职能部门,工程项目的性质决定必须设立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安全施工工作管理监督和落实。
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齐全、针对性强,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制度应该体现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1.施工进场前教育
对于新开项目的进场前安全教育,首先是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教育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施工方针、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施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其次是对现场安全部门的专项教育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安全施工技术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安全施工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的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特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特种施工人员,除按一般性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施工单位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再就对季节性变化、工作对象改变、工种变换、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以及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后,应进行特定的适时地安全教育。
3.经常性安全教育
施工单位在做好施工人员进场前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各级项目领导、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施工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安全施工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反应安全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有利于加强施工单位领导的安全理念,有利于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就是经常性教育的一个缩影,
三、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
关公的故事范文6
Abstract: Based on actual proje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cause of partial pile and broken pile accident, and pertinently proposed the treatment program. The practic proved that it had a good treatment effect.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断桩;偏桩;处理方案
Key words: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broken pile;partial pile;treatment option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07-02
0引言
近年来,静压预制管桩在建筑工程桩基础设计中被大量采用,其主要优点是在施工过程中噪音小、无振动、无冲击力,桩长度易调整,施工速度快,压力值直观,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设计取值大,特别适合大吨位静载液压桩机的施工。由于静压预制管桩的工作原理是桩极限承载力越大,要求静载液压桩机吨位就越大,对场地条件、表面土层地质情况及桩身质量要求越严。因此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如不考虑到浅部断桩、斜桩等桩的质量问题,必然造成不可避免的事故发生。以下就某工程管桩浅部断折原因进行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场地位于长江漫滩,地基土主要为冲洪积、淤积成因地层。地层分布总体较稳定。浅部以软弱土为主,主要分布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淤泥质粘性土,下部沙土分布连续、稳定,自上而下颗粒渐粗,密实度渐好。场地原为菜地,地形简坦,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基各土层承载力参数列于表1。
2工程事故状况
桩基施工结束土方开挖后,根据现场测量和低应变检测,桩的平面位置偏差有部分超过规范允许值,桩身质量完整性有部分存在严重缺陷。
2.1 桩偏位情况总桩数152根,发生桩位偏差的桩计125根,其中正常允许偏位的桩计49根。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规定,三桩以下承台桩允许偏差100mm,大于三桩承台桩允许偏差1/2桩径。超过规范允许偏差的桩计76根,为总桩数的50%,分布如表2所示。
2.2 桩身质量缺陷总桩数152根,其中有2根桩因成桩桩顶标高下落,难以检测,实检150根发现I、II类桩92根,占总桩数的61.3%;III类桩19根,占总桩数的12.7%;IV类桩39根,占总桩数的26.0%。裂缝位置分布范围约在桩顶以下1.5~7.0m处,比较严重的有1根,可检测到上述两个集中区域上、下两道裂缝,桩位有倾斜、位移现象。
3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处理措施应依据受损实际状态并推断造成受损的可能因素,针对受损的实际状态采取技术措施。
3.1 原因分析该场地自然地面平均高程约为+5.6m,设计±0.00为+7.2m,桩顶高程为+3.7m。开挖深度约为1.9m左右,桩顶以下6.5m~7.0m厚为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状、高饱和、高灵敏弱土层,fak=60kPa其下③-1层稍~中密粉砂夹粉土层,fak=140kPa,桩在③-1具有相对嵌固作用,当挖土程序如有不当,开挖过程中,未开挖面对已开挖面形成高差自重压力,上部软弱土层对桩具有横向挤压作用;压桩机在施压过程中,桩机移位,反复行走、搓支,压桩机自重较大,软土层在竖向荷载碾压下产生对桩的横向挤压。此两种影响在软土层中对桩产生的横向挤压荷载应是上部(桩顶)最大,沿深度衰减,近似于倒三角形颁线性荷载,桩在③-1层较好土层内具有”嵌固”作用,桩类似悬臂梁,桩的变形应是挠曲型的、连续型的。小应变检测桩的裂缝分布范围在桩顶以下1.5m~7.0m,均发生在软土层内,III类桩26根有21根均检测出上下两道裂缝,可以佐证。即使IV类桩也有一根发现上下两道裂缝。
3.2 处理方案关于桩的缺陷,根据以上判断,采取内灌芯棒(钢筋笼)砼的补强措施。19根III类桩取土至缺陷位置以下2m处,IV类桩取土至缺陷位置以下2.5m处,取土后对管孔进行冲洗,回填50cm砂石混合料后下钢筋笼(主筋6Φ18、箍筋Φ8@100),浇注C40混凝土,在桩断裂处浇筑混凝土需延长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密实。关于桩的偏位:压桩过程桩的就位原始偏差,应已包含规范允许偏差之内,个别大偏位的桩不排除原始就位误差因素。主要偏位原因系因桩的横向挤压造成。统计桩偏位量分布,不超过1个桩径Φ500的偏位桩占总偏位的92%,在桩的承载能力满足的前提下,偏位对于独立承台,将会造成荷载忠与桩的组合形心偏移过大,发生附加弯矩,可以采取联合承台的方法加以处理。
4事故处理情况和处理结果
4.1 补强效果评价III、IV类桩采用内灌芯棒砼加固后,采用高应变检测承载能力。因单桩静载荷试验前未做高应变检测,即缺少高应变与静载荷试验相关对比资料,本次高应变检测对I、II类桩及采取补强措施后的III、IV类桩同时采用高应变检验,以期检测补强后的III、IV类桩与桩身质量完整和基本完整的I、II类桩,其竖向承载力是否存在差异或变化幅度。高应变检测10根桩,结果如下:
I类桩2根:42#,Ru=1803 Kn;66#,Ru=1999.7kN
II类桩2根:17#, Ru=2 069.5 kN 93# Ru:2057.3kN
补强后的III类桩2根:
41# ,Ru=2045.5 kN;138#,Ru=1983.6 kN
补强后的IV类桩4根:18#, Ru=2192.0 kN;19#,Ru=1820.5 kN;53#, Ru=1917.8 kN;130# ,Ru=1850 kN
I、II类桩共4根,其平均值Ru=1 982.4 kN
III、IV类桩共6根,其平均值Ru=1944.7 kN
两者差异仅为2%,可以认为,经补强后的III、IV类桩竖向承载能力已经达到I、II类桩的要求。
根据I、II类桩及补强后的III、IV类桩计10根综合分析:极差为389
4.2 特别加固处理对6根(88#、121#、147#、149#、150#)偏位大于500mm的桩,其中偏位最大的147#(偏位900mm)、148#(偏位1080mm),位置靠近,集中发生大偏位,因此对此2桩,补做了高应变检测,检测结果:147#、148#,承载力损失较大,建议在147#―150#桩附近合适位置于联合承台上预留2―3个锚杆静压桩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必要时做锚杆静压桩后处理补强,锚杆桩可采Φ19钢管。
4.3沉降观测经过16次的观测及计算,该楼累计平均沉降量为31.5mm,其中最大沉降量为33.3mm(位于1号观测点)。最大沉降量为29.6mm(位于6号观测点)。最后一次观测平均沉降量为6.15mm,最后一次观测平均沉降速度为0.053mm/d。根据规范规定建(构)筑物竣工验收的地基变形标准,其最后一次观测平均沉降速度、基础整体倾斜值、累计平均沉降量等指标均符合建(构)筑物竣工验收的地基变形标准。与相邻同类建筑相比,该楼的各项变形指标量都相对较小。在竣工交付时,对预留桩孔作了封堵处理。
5结束语
5.1 因PHC桩横向刚度较脆弱而不能受强烈的撞击或震动,故当运输或堆放不适时,易出现结构裂缝;同时在反复施压产生的拉、压力作用下,裂缝会有所发展并造成桩身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