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趣味数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趣味数学

趣味数学范文1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始是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直接让孩子在学习中受用,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容忽视。

时不时听老师们谈及数学中的附加题、思考题、拓展题。说这些类型的题,一是没有规律可寻(即没有公式可用),二是即使有答案、也没有解题步骤及方法。说这类题教学既浪费时间,又难以给学生讲解清楚;说这类题一般不会考,即使考,占分比例也不会高,所以在教学中偶遇时要么绕道走,说这类题不作教学要求同学们能做就做不能做也不强求;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总之,不愿深究。

但我却不愿苟同,相反,我却会感到乐此不疲。很乐意在这些类型的题上去探索、去深究,因为引导学生去探究,就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情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主学习,自然也就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渐渐地学生的潜能也就会被挖掘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难题就会主动出击,而不卡顿;这样,不但教学不会费时,反而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无论是什么综合例的附加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们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上课时的“听 说 读 写”入手,对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十分重要,终身受益。

譬如,小学三年级有这样一道题:李芳与张林相邻,李芳的东面有25名同学,张林的西面有5名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经过思考有的同学还是能够回答:有32名同学。问及原因,都能说出因为李芳东面的25名同学加上他自己是26名同学,同样张林西面的5名同学加上他自己是6名同学,所以,这一排一共有32名同学。【25+1+1+5=32(名)】当问及学生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同学们都茫然了。接着,我告诉同学们,如果让张林与李芳调换一下位置,结果会怎样?同学们马上回答说:李芳的东面包括张林在内已经是26人,张林的西面包括李芳在内也已经是6人。如果我们不违背题意,保证李芳的东面有25人,张林的西面有5人,该怎么办,同学回答说:从李芳的东面26名同学中,除张林外抽出一名同学,同样也要从张林的西面6名同学中,陈李芳外抽出一名同学。于是,这一排同学一共只有30名同学。【25+5=30(名)】同学们一下子愕然了,怎么同是一道题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而且都对。

愕然之后,随之便是豁然明朗、惊喜。同是一个问题由于位置的交换,解题的方法与结果截然不同。从学生们兴奋的表情,跃跃欲试的举动。不难读出他们对新知的渴求,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经过数次的历练,我发现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不免动起了测试一下的念头,问:有一根木材,一分钟可以锯一段,要将这根木材锯成10段,需要几分钟?同学们稍加思考之后,即刻回答9分钟。问及原因,答曰:开始时,一分钟锯一段,最后一次可以一分钟锯两段。也就是说所需时间应该比要锯的段数少1.。所以,需要的时间是10-1=9(分钟)。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实验等活动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趣味数学范文2

在寒冬之际,躺在舒适的摇摇椅上,一起一晃,喝一杯暖暖的咖啡,闻着浓浓的香气,那是多么幸福,惬意,舒适啊!

顶着烈日,烈日炎炎之下,忙碌的身影,或许你在嘈杂的工地上汗流浃背的工作,十分辛苦,但一想到家人们拿着你的血汗钱时,高兴开心的笑容,如花,如玉,又如灿烂的太阳。这时,垂下腰的身影,又会如挺直的古松一般,生生不息,高大。或许你是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里,马不停蹄的处理着各种文件,档案,但是想到亲人们在家中做好香气腾腾的饭菜,满脸笑容的给你端上一杯浓茶。那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你会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继续工作。也许你会说,这是苦力活,算什么幸福,但我会坚定地告诉你,这就是劳动的幸福!

同样,如果你以白发苍苍,年老了,看着儿女们事业有成,纷纷孝顺你,孙子们学业进步,笑容可掬的拿着卷子给你看,你会微笑,会为儿孙子女们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幸福!

趣味数学范文3

一、将趣味数学渗透于游戏中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满怀兴趣地学习数学。

为了巩固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从中习得相关经验。建构游戏《造房子》中,为幼儿提供三角形、正方形立体积木若干,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组成,感知分成的排列规律。幼儿将三角形积木做屋顶,根据三角形积木上的数字,选择组成该数字的两个数的正方形立体积木做屋顶下面的柱子,搭成房子。操作中让幼儿比较、感知:数字越大,它的组成房子越高。又如“娃娃家”中,引导幼儿将碗、勺一一对应,餐后将碗、勺分类摆放,观察各种用具的外形、颜色。

二、将趣味数学结合在运动中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改编现有的体育游戏

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岂不是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现有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单个”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新的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知识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容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

三、将趣味数学体现在各领域教学中

新《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教师应在各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内容与其它课程整合,让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提高。

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健康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贝壳、花朵、蝴蝶、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将趣味数学体现于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趣味数学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92-01

幼儿教育纲要在数学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及游戏中理解数量关系,并由此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目前幼儿教学中趣味数学教学的开展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如何将数学知识寓于幼儿的游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满足幼儿游戏及其他方面需要的同时,又能轻松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结合幼儿日常活动,渗透趣味数学教学

在幼儿一天的生活中,活动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幼儿家长尤其重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老师精心的护理,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视,因此,如何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寓于幼儿日常活动之中,需要教师结合家长及幼儿的心理特点,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实施,以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带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感受事物的数学特性。

比如,在分生日蛋糕时,小朋友们对“吃”的兴趣比较浓厚,笔者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每一个小朋友,让大家吃到分量相等的蛋糕”。问题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他们想出了很多“妙招”:有的说,可以用小勺,每人分一勺;有的说,可以用刀子把蛋糕切成和小朋友一样多的相等的小块;还有的说用秤称一下,每人分重量相等的蛋糕……这个过程让小朋友们了解了等分的数学知识。在平时活动中,笔者喜欢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渗透趣味数学的学习。如在校园散步时,让幼儿数数周围有几棵树,有几颗柳树、几棵杨树等,强化幼儿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事实证明,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渗透数学教学,可以找到非常丰富的切入点,也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不可分,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趣味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数学兴趣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愉悦地发现问题、激活思维,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比如,在认识“1”和“许多”以及3以内的点数这一教学中,笔者结合“踢毽子”这一游戏,引导幼儿在踢的过程中,加深“踢一次”“踢了许多次”“踢了三次”的印象;又如,在教学“5”的形成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游戏开始时,播放歌曲《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歌声激发了幼儿找朋友的激情,笔者下口令让幼儿开始来找朋友,在恰当的时候笔者喊出5,1个小朋友找朋友,就必须立即找来4个小朋友和他在一起;如果3个幼儿找朋友,就立即找2个幼儿和他站在一起……在熟悉的歌曲声中,幼儿很顺利地完成了游戏任务,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三、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创设趣味生活情境

幼儿时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幼儿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创设趣味化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10元购物”活动,让幼儿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去“超市”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去付钱、去计算一下自己的钱减去购物的钱还剩下多少。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的角色也转变为幼儿购物中的陪伴者、参谋者,笔者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幼儿所购商品的质量、价格,帮助他们计算剩下的钱还能买什么商品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数学的学习融入了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使用钱币、如何进行合理消费等,使数学知识的学习生活化、具体化,激发了幼儿的数学兴趣。

四、整合幼儿教学内容,开展趣味数学教学

幼儿新纲要明确要求,幼儿教育活动要充分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生活体验和年龄特点等,各个教学领域的内容要相互联系和渗透,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由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数学教学,形成一个相互渗透,共同提升的有机整体。

比如,在手工、美术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感受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在幼儿科学常识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如何称重、测量、算数,让幼儿明白相关物体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等;在艺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欣赏美丽的大自然表现出数学之美的作品,如翩翩飞舞的蝴蝶、水中游弋的金鱼、南飞的大雁等,让幼儿体会到数学中所蕴含的和谐之美、秩序之美、对称之美。

趣味数学范文5

关键词 数学课堂;趣味教学;建构

让趣味充满数学课堂就是要创设充满美感和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在学习中感受欢乐,在学习后享受愉悦。数学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合理科学地运用一些策略,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趣味充满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兴趣调动起来,思维转动起来,课堂活跃起来,真正达到乐学、善学、好学。

一、趣化教材内容,学中好奇生趣

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通常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课题是《轴对称图形》。教师走进教室时,戴着不对称的墨镜,穿着扣错眼的上衣和卷着一只裤管的裤子,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接着他从自己这一身不对称的打扮开始,追问同学的笑因,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人体,说出哪些部位是对称的,现实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图形,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教学设计虽有点夸张,但能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识记所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几年,笔者听过一堂《估算》公开课教学,执教者把估算的方法“大估、小估、中估、凑估”形象地叫成“大姑、小姑、中姑、臭姑”。如估算:7.99×9.99与80比,哪个大?学生把7.99看作8,9.99看作10,往大数值估,估算结果等于80,实际的积一定小于80。执教者在总结的时候把这种估算方法形象地比喻成“大姑”。又如,“六年级有5个班,1至5班的人数依次为:41、42、40、43、43,学校小礼堂有200个座位,如果为六年级学生召开毕业典礼,需要加椅子吗?”此时,我们可以把每班的人数都看作40,5个班就需200个座位,由于每个数都往小数值估,当然得加椅子了。教师也形象地把这种估算方法称为“小姑”。又如估算56×20,可以估算为55×20,约等于1100,这叫”中姑”,估算48+28+54+75,可以用(50+50)+(30+70)来凑着估,又叫“臭姑”。多年过去了,执教者新颖的估算策略及诙谐的谐音命名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可见,趣化教材内容对吸引学生眼球,抓住学生注意力是何等的重要。

二、增加课堂活动,课中激发兴趣

增加课堂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到探究引趣,课中激趣。如在教学约数、倍数、质数、合数时,教师安排这样的教学活动:请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起立,请号数是12约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请号数是合数的同学举起右手,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双手……直到下课铃响了,学生都还沉浸在活跃的气氛中不愿结束课堂活动。有些同学还兴致勃勃地说:“再来,太有意思了。”这样的课堂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收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生活素材,授中探究引趣

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最能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并能激活学生的创造灵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教师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以教室为长方体模型,前后黑板间的距离是长,左右两边墙壁间的距离是宽,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高,因此得出上或下面的面积=长×宽,左或右面的面积=长×高,前或后面的面积=宽×高。这样把学生普遍觉得困难又麻烦的几何问题以一个具体的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问题转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现代数学的改革方向,我们可以以生活中一些和数学相关的实例为题材,设计一些有创意的数学题,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相联系,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让他们从成功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例如,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的习题,可以设计成:爸爸的体重是78千克,爸爸的体重比弟弟的体重的3倍还多7.5千克,请你帮忙计算一下弟弟的体重。这类题数量关系不复杂,但却是易错题。先把这种题型设计为与自己生活相关题,引起学生兴趣,再帮助学生制定出有效的解题计划。①找出数量关系;②用数字反映数学关系;③找出大数、小数、相差量;④列式。具体如下:

①爸爸的体重比弟弟的体重的3倍还多7.5千克

② 78 比 3X 多7.5

③ 大数 小数 相差量

④列式:78-3X=7.5(或3X+7.5=78、3X=78-7.5)

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打破了学生解题思路狭窄的禁锢,入情入境,化抽象为形象,使课堂教学趣味 无穷。

四、应用激励评价,评中增加兴趣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的正面激励,需要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数学这个科目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拿起表扬的武器,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课堂表现,多用激励的语言来对待学生的口头回答。对待低年级学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好,就可以引导全班学生用“棒、棒、你真棒”来表扬;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可以说“恭喜你,挑战成功”“解题思路清晰,答案完全正确” 等鼓励的话;学生对教师课堂的提问有困难时,可以用期待的眼光看学生,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再说说、再想想、再议议。如“说得不错,但还不够完整”“讲得很好,能不能再简练一些”“先坐下,想想还有没有补充”“没关系,下次肯定会更好”等。教师的激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不断挑战自我,不会因为失败而失去勇气。

趣味数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趣味性;高效

教学几年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喜欢数学,提不起兴趣,认为数学很难很复杂,究其原因可能是数学课堂的乏味性造成的。数学课不像语文课,具有美丽的图片、生动的文字、语句的可替代性等,也不像英语具有神秘和语感的流畅性,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模式性、高度抽象性、结果的不可替代性,而且逻辑严密。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呢?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数学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智力因素,构建趣味性十足的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力。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活跃课堂。接下来,我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抓住开头,有趣导入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为学习数学知识展现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在故事、游戏、音乐、幻想中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进行生动活泼的智力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把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让学生融入故事中,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故事导入新课,小熊要买蛋糕,它到了第一家蛋糕店,店长说蛋糕优惠百分之三十,而附近的另一家蛋糕店里的蛋糕打七折销售,这下难住了小熊,哪家蛋糕更便宜呢?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告诉小熊哪家蛋糕便宜吗?”故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教师把故事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贴近生活,多样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使数学生活化,尽可能地还原生活真实,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三、巧妙设问,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趣从疑生,疑自矛盾始。有了矛盾也就有了问题。教师还要善于抓住矛盾处质疑,不但要抓住明显的矛盾来质疑,而且要学会抓住不那么明显的、要通过前后对照、联系实际对比才能发现的矛盾之处来质疑,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老师要求学生“按小数的意义,分别把6角和3元5角改写成小数,应怎样表示?”学生回答:0.6元表示6角;3.5元表示3元5角。老师接着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呢?这时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老师又问道:你们去商店里买过东西吗?去买东西时,看过商品的标价吗?在老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说:他买过一本笔记本6角钱,标价是0.60元。老师接着再问:0.6元和0.60元都表示6角,可是却有着不同的写法,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每张方凳4元,商店标价却写着4.00元,为什么也有不同的写法呢?学生当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因为小数的这一重要性质还未学习。“小数的末尾加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对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教者围绕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启发学生说出“0.60元也表示6角”,这就使得这种表示与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产生了矛盾。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可以激起学生的悬念,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由于学生急切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能兴趣浓厚地参加到教者为他们安排的学习活动中来。

四、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必要。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学生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2)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3)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较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

上一篇未来新能源

下一篇相爱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