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型企业环保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型企业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企业统计;意义;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现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运行机制是否有效,对企业适应市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而言,对于各项管理就如同摆设,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二)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三)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
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二.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二)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四)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根据调查,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生产型企业环保工作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新破难、加快发展”的要求,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发展循环经济新格局,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原则。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推动、依法管理、经济激励、教育宣传等有效措施,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工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二)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原则。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大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有利于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
(三)坚持重点示范、有序推进原则。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全面有序推进。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争取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重要特征的循环型工业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水资源、重要原材料和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有新提高,工业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更趋合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上新台阶。
(一)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力倡导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节约各种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通过不断改进工艺,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从源头减少废物的生产,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三)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对生产资源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建筑和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进行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
四、主要指标
力争到2007年,**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
1.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72吨标煤以下,年均下降8%;全市工业万元产值电耗(不包括天荒坪蓄能电站)下降到600千瓦时以下,年均下降8%;
2.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49吨以下,年均下降8%;
3.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下降到33吨以下,年均下降9%;其中万元工业总产值COD排放量下降到2.4公斤以下,年均下降7%;
4.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下降到3.2万标立方米以下,年均下降7.5%;其中万元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18.5公斤以下,年均下降9%;
5.制造业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50%;
6.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8%以上。
五、主要措施
(一)制定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制定《**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年度推进方案》,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我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规划。
(二)抓好区域循环经济示范。编制全市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计划,抓好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探索我市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办法和经验,创建各具特色的循环型区域、园区与企业,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工作全面开展。各县区都要按照本意见制订出试点方案。
(三)推动节约能源工作。制订《**市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意见》,全面落实节约能源的各项措施。大力推进节约用电工作,用电大户应实施以改善电能质量为重点的节能技术改造,推广余热、余压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和综合利用电厂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鼓励企业采用交流电动机调速节电、照明节电等成熟的节能技术,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对传统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完善能源监测机构,建立节能管理网络,重点对能耗高、管理差、设备落后的企业开展能源利用状况监测工作,加大对违法用能的查处力度。
(四)抓好全市清洁生产工作。以减量化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制订《**市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有步骤地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造纸、蓄电池、制革行业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工业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主要原材料、水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量进行统计监测。推广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培育一批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企业。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指导企业健全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制度,抓好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电脑联网开票试点,加强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可再生资源和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的生产企业,形成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发展散装水泥和新墙材的有关政策法规,抓好淤泥制砖,矿屑综合利用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的利用,加快新型墙材的开发应用;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逐步扩大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禁止范围,有序推进预拌混凝土的发展。
(六)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从供地、供水、供电、信贷等方面实施政策扶持。市财政对当年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节能项目和清洁生产审核项目,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给予补助和奖励;切实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并给予1:1配套,用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工作。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
(七)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力度。力争到2007年底,水泥机立窑全部淘汰,粘土砖瓦窑淘汰60%。根据我市工业发展现状,制定出台关停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小蓄电池等高污染行业规划,抓紧分步实施;加快地方热电厂的脱硫改造步伐,新建、在建的热电厂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脱硫设施;按照集中供热管理的要求,限期拆除现有供热小锅炉。
生产型企业环保工作计划范文3
美 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企业孵化器的国家。1956年,美国人约瑟夫・曼库索在美国纽约的贝特维亚建立了世界第一家企业孵化器。目前美国企业孵化器数量已经接近了1000家,位居世界第一。通过对MIT、哈佛等几所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考察发现,对于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各国来说,“美国政府”的一些做法对促进孵化器的发展很值得借鉴。比如:
(1)通过立法来启动企业孵化器发展计划,确保政府对企业孵化器创建和普及的资金投入。绝大部分州政府先后通过了发展企业孵化器的法案,并制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计划,拨出专款来支持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政府按其所肩负的使命,参与企业孵化器建设。
(2)确立税收减免政策,营造好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外部环境,激励私人机构等组织参与企业孵化器的建设。
(3)确立各种支持小企业成长的政策法规,支持小企业成长,在另一个层面上为入孵企业构筑了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4)在宏观上指导和调控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在微观上进行监管,使企业孵化器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美国孵化器的特点
美国的孵化器以硅谷国际孵化器模式及麻省理工学院孵化器为代表。
硅谷第一次赢得世人的注意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将闲置的8800多英亩的土地出租给初创公司,开办科技园区。一夜之间,加州的土地上出现近百家公司,它们的大多数构成了今天硅谷的核心。在硅谷建立的初期,高校模式的企业孵化占了主导地位,科技企业和高校集群形成了硅谷,科技创业者集中构成了硅谷独有的科技经济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在硅谷,创业者往往身兼多个身份,他们是商人,是企业家,是经理人,同时他们也可能是程序员、科学家、律师或者市场分析师。商业和科技的“两栖身份”、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赋予硅谷企业家高度的市场敏感性,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抓住机遇,推进新科技的市场应用。但是随着科技企业向纵深发展,由风险投资主导的企业孵化器模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与稳健的高校创业模式不同,风险投资制度更加得益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改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抓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武器发展的契机而跻身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间也逐步形成了“知识服务于社会,实验室的新思想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办学理念。MIT较早时就成立了“产品开发创新中心”,即我们现在一般称之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的机构。从而,促使形成了美国波士顿地区“128号公路”沿线10公里长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美国波士顿银行1998年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的一份统计调查报告显示,MIT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高科技企业的产值高达2321亿美元,超过了整个泰国的工业总产值。这些企业还创造了高达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并大多为高学历人员的就业机会。
MIT设立了一个题为“50K”的创业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前几位获奖者可以获得总额为5万美元的奖金。MIT的创业中心(E-Center)设置了29门创业课程,其中15门课程的高级讲师来自企业,这些讲师大多为MIT的校友,都不取报酬。特别是他们的e-lab课程,老师带着学生直接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企业的各方面发展。许多美国大公司(如惠普等)的主要管理者都经过MIT创业中心的培训。
美国孵化器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立法来启动孵化器发展计划,确保政府对孵化器的创建和资金投入建立在立法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州政府先后通过了发展企业孵化器的法案,并制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计划,拨出专款来支持孵化器的发展,政府按其所肩负的使命,参与孵化器建设,由州经济开发局来统一组织或相应机构实施管理,目的是促进孵化器的建立和确保孵化器的运行早日走上正轨。
横向比较各国政府在建立科技园区和孵化器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可以发现政府的职责举足轻重。研究科技产业专家认为在建立、完善科技园区过程中,政府应保持冷静,避免直接干预企业运作,也不要对初创企业过度保护。政府的职责是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鼓励科技园区经济开放,包括吸引海外的投资者和法律机构入驻。它提倡的科技产业多元化的概念避免了科技园区因为产业兴衰而过度震荡。另外,美国值得我们借鉴的还有就是当地政府在教育上的大力投入和对园区各大科技产业的合理布局。
英 国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一直以来英国都十分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英国孵化器大都依托大学而设立,主要有三个模式:牛津型、剑桥型和帝国理工型。
(1)牛津大学科技园的特点是高效率的科研成果转化功能。学校的老师只管技术成果研发,获得专利后老师将专利转让给学校,再由学校以一定的价格将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科技园内的公司,而专利的所有权仍属于学校。
(2)剑桥科技园的发展较牛津更为出色,园内共11个孵化器,1600个公司。剑桥孵化器的特点是在孵企业均以剑桥大学的科技资源为依托,设在科技园的公司大多为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原则上科技园不接收生产型企业入驻。剑桥在IT、生化、仪器、法律等领域比牛津更有优势,有8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来自于剑桥。
(3)帝国理工科技园的特点是按照企业生命周期演化规律进行孵化,帝国理工的孵化器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幼儿、少年、青年期,初办的企业属于幼儿期,需要照顾;然而幼儿期的企业往往又没钱,大都用产权来融资,所以孵化器帮助企业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尤为重要。其主要营利模式有:一、房屋租赁收益;二、增值服务收益;三、投资入股园区内的公司,股份收益。此外,园区还开展银行性质的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融资业务、企业兼并重组业务等。
英国孵化器的特点
不论以何种模式运行,英国孵化器的特点都是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依托大学的技术优势及资源,实现知识产权的转化,让研发老师、学校、公司均受益,实现多赢。以伯明翰大学科技园为例,转化成交额在10万英镑以下的,公司得总额的15%,剩余的,学校得25%,院系得25%,个人得50%;转化成交额在10万英镑以上的,公司得总额的15%,剩余的,学校得40%,院系得40%,个人得20%。
另外,设立在英国的两个中英科技园孵化器也值得关注。一个是中英科技创业园,2002年我国科技部提出在英设立创业园的设想,2003年5月批准建园方案,9月1日正式启动。另一个是位于曼彻斯特大学内的SINO-VENTURE,2003年11月设立。两个中英科技园孵化器的成立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促进了两国科技文化的交流,更有助于两国的企业互动,不但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还将吸引英国的企业来华发展。但目前孵化器内中国企业数量不多,只有十几家,主要问题是来自欧美的技术壁垒及较高的运营成本。
以色列
以色列地小人少,资源贫乏,90年代以色列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以科技立国,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经济国家。农业、工业、电子、通讯、军工和医疗工业水平较高,为世人瞩目。以色列全国共有高科技企业达3000多家,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企业已有120家,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以色列政府为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于1991年在工贸部设立了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政府每年拨3亿至4亿美元专项资金扶持科学家创业,开创了以色列新创企业孵化器(园区)。目前以色列共有24个孵化器,从南到北,分布均匀。其中13家是私有的,其它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投资的,成立孵化器须经以色列工贸部的审核批准。目前,以色列采取对孵化器总量控制的办法,不再新增孵化器,想办孵化器的机构或投资人可以采取与原有孵化器合并的方式进行。以色列做得好的孵化器有XENIA孵化器和ATI孵化器,前者是私营的,后者为地方创办。
以色列孵化器的特点
(1)以色列的孵化器由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负责归口管理。OCS的职责就是支持和鼓励以色列的工业研发,发展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开发以色列的科学技术资源,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促进以色列国内和国内的研发合作。以色列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在以色列国内开展的活动有:研发基金,磁铁计划,普通研发,种子基金,技术孵化器项目,创新企业促进计划等等。OCS按支持项目的阶段分为种子期、发展期、产业期。每年投入到种子期的资金约2500万美元,发展期资金4500万美元,产业期资金18000万美元。
(2)孵化器对企业入股。新创企业一般要经过OCS筛选后方能入驻孵化器。新创企业可在孵化器中运作两至三年,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财务、管理和市场方面的支持。在此期间,政府提供的资金可占企业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所有运作资金的7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5%。在两至三年后,企业要么因为产品没有市场而自行夭折,要么就必须自行面对市场求生存。另外,以色列孵化分为国有非营利孵化器和私有孵化器两种形式。无论国有还是私有孵化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孵化器对入孵企业都以现金投入的方式占有其股份,两者形成一种血肉关系。而孵化器投向在孵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OCS对项目的贷款,项目成功,还款付息;项目失败,不予追索。
法国
法国是欧盟大国,全球经济发达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在新经济条件下,中小规模的新型企业对于一个国家总体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1999年,法国国家研究部投入1亿法郎建设孵化器,2000年又投入1.5亿法郎孵化器专项经费。
在法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最早的孵化器。孵化器被称为PEPINIERE,原意是温床。法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了新技术最早的摇篮。很多大学设有社会发展服务部,统一管理项目合作的事宜;最初期的项目研发很多都是在大学里进行,创业期的企业才搬入孵化器里孵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再搬到其他专业科技园,如巴黎数字村、生物园等。
法国孵化器的特点
(1)政府的强力支持。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孵化器的投入,除了前面提到的资金投入外,还支持专门机构帮助孵化器的发展。比如1996年巴黎市政府、工商会投入350万欧元成立“巴黎发展署”,政府资金占65%,管理人员25名,3个顾问提供企业陪伴式服务。巴黎发展署的使命就是促进巴黎商业发展,吸引全世界的投资,培育和帮助创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巴黎的经济增长,促进大企业间及大小企业间合作,给予小企业初期帮助,经常组织一些研讨会,互相获取经验。在巴黎发展署下,有9个不同领域的孵化器,孵化器接受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另外,法国的科技园通常都加入一个名为IASP的协会,IASP给科学园的定义就是: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合作下,增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成长,促使企业成为专利知识转化的机构。
(2)小而精,可为企业提供陪伴式服务。以Paris’ Technological Cluster为例,孵化面积800平方米,只有18家初创型企业,400个工作岗位。由于企业数量少,孵化器为企业不仅提供场地、公共办公设备、通讯网络等服务外,还可做到陪伴式服务。孵化器帮助企业与政府部门、学校、大学及研究机构联系,互通技术与商业上的信息交流。以巴黎发展署下的9个孵化器为例,可以看出法国孵化器小而精的孵化特点。
德国
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三。工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大约2/3的工业企业雇员不到100名,众多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强,技术水平较高。
据德国科技园和孵化器联合会(ADT)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5月德国全国共有300余个科技园和孵化器,园内的企业共有7500多家,工作人员总计56万余人,入园企业的平均规模是75人。入园企业孵化成功率超过90%。著名的科技园区有海德堡科技园、柏林ADLERSHOF科技园、慕尼黑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
德国科技园与孵化器的特点
(1)与大学联系紧密,将产、学、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互动平台。
(2)政府一般免费提供给科技园建设用地,但是较少介入科技园与孵化器的建立与运营。科技园会委托某银行下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建设,房地产商不以营利为目的,将盖好楼后租给科技园使用,科技园再将办公场地出租给入驻企业。企业申请入园首先经过科技园的审批,然后再与房地产公司签订租房协议,技园服务公司负责整个园区的运营管理。
(3)完善的服务。德国的科技园会为企业提供办公房屋、会议室、财务、管理、营销、网络、实验设备、法律、甚至幼儿园等方面的服务,另外还定期举办讲座、论坛、公司之间的联谊会等活动,并承担着青少年科普任务。除一般性的服务外,科技园还为企业提供会议和展览服务,并为企业提供集中采购服务,以降低企业成本。另外,在孵企业在孵化期内购买的设备,政府给予20%的补贴。
瑞士
瑞士国土面积较小,人少,资源相对贫乏。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较少干预。瑞士的高科技企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瑞士的大学、科研机构或外国在瑞士设立的科研实体的科技转化中。所以技术转移中心在瑞士起到了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瑞士政府科研经费资助的国内科研项目大多具有国际合作背景,并且瑞士对参与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如欧盟科研框架计划)也设有专项经费,一般外国科学家在申请瑞士政府科研经费方面可以享受国民待遇。
瑞士孵化器的特点
(1)瑞士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起到的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其功能是:搭建平台、发放许可、支持创业。将创新的技术、软件、电子产品、技术秘密先进行评估、申请技术专利,然后与产业界联系寻找合作人,最终将技术转让或许可给他人使用,所有的转让、许可费归科技转化中心所有。同时苏黎士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也支持这些技术项目独立地成立为SPIN-OFF科技公司,并提供前期最基础的顾问服务(如辅导撰写商业计划书),并提供种子资金支持,企业培训,2~3年实验室,技术转让许可服务(如用股份代替付现)等。
(2)瑞士技术转移是双向的。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把大学里创新研发的技术应用到企业中去,走向市场;同时,大学又从企业了解市场的需求,从而指导大学里的研究方向。瑞士技术创新委员会CTI对大学及企业的帮助是自下而上的。先是大学及企业有需求,向CTI提出申请,CTI委托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接到评估项目后,先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两名专家对项目进行单独评议,然后提交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最后由技术创新委员会决定是否对该项目给予资助。
(3)瑞士将科技创新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孵化,这三个阶段是:创意阶段,这一时期的项目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资助;死亡之谷阶段,这个阶段的项目往往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公司正常滚动发展阶段。 瑞士技术创新委员会CTI为实验室的项目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项目在产品转化期渡过死亡之谷,并推动好项目的下一代研发,疏通好项目与大学及私人企业的合作渠道,使科技向市场成功转移,最终促进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
瑞典
瑞典位居北欧,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高科技产业发达,交通、通讯、医药保健、信息、环保领域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瑞典共有24个高科技园区,其中斯特哥尔摩市有5个。比较著名的是TEKNIKHOJDEN孵化器。
瑞典孵化器的特点
政府不论从国家政策还是国家战略上,对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和开发;从政策上制定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助的力度,专门设立科技园基金会。科技园基金会由瑞典皇家工学院、斯特哥尔摩市政府、斯德哥尔摩大学、卡林萨医学院以及其他四个基金会组成。基金会每年无偿资助科技园300万元瑞典克郎,而且不向科技园提任何工作指标,科技园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完全由科技园自己完成。
以TEKNIKHOJDEN孵化器为例,可以充分反映出瑞典孵化器的特点。TEKNIKHOJDEN的理念就是为企业家和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创新的商业环境,从项目计划书开始,通过半年的预孵化期和2年半的孵化期,最终帮助和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起来。TEKNIKHOJDEN评判项目的标准是:创新的商业想法、好的团队、创业的决心、产品有市场、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TEKNIKHOJDEN由科技园基金会资助运行。科技园自身对创业者不提供种子基金和创业资金,不占有企业股份,只提供孵化服务。科技园每年收入除基金会资助的300万元瑞典克郎外,房租节余约400万元瑞典克郎,还有少量会员费及服务费等其他收入。科技园每年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人员及管理费用,所以科技园为企业提供的大部分服务都是无偿的。
奥地利
奥地利是一个联邦国家,由九个州组成。奥地利是一个有着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传统的国家,奥地利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是科学技术为经济服务,经济依靠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领域。奥地利中小企业占97%,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是微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新材料与环保技术。为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奥地利政府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及技术成果转让中心。奥地利著名的科技园及机构有奥地利经济服务中心、奥地利研究促进会及维也纳生命科学园、中奥科技园。
奥地利孵化器的特点
奥地利拥有规范的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奥地利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鼓励大学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希望大学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也希望企业向大学提供经济支持。以因斯布鲁克大学为例,该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为三层体系,其中包括项目管理局PSB,技术成果转化公司TRANS IT和企业孵化公司CAST。
PSB是因斯布鲁克大学的项目管理部门,它是大学的一个职能部门,由副校长办公室分管,主要职责是:一、寻求奥地利政府、州政府及欧盟的各项资金支持;二、推动和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与研发,并提出项目建议;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四、项目管理和控制。
TRANS IT是专门从事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它架起了科学与商业之间的桥梁。TRANS IT的股东分别由因斯布鲁克大学(占72%股份)、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占14%股份)、及因斯布鲁克基金(占14%股份)三家组成。
CAST是专门从事企业孵化的公司,它们的任务是服务于那些想从大学和研究机构分离出来成立自己独立公司的企业家,CAST不仅促进激励学校的技术项目向工业界转化,而且帮助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走上企业家之路。CAST的股东由因斯布鲁克大学、大学医学院、TYROL州未来基金、因斯布鲁克商业学校、CONCENTRO风险投资公司组成。资金来源为:奥地利交通技术创新部45%,TYROL州政府35%,其他股东20%,资助期10年。
芬兰
据200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芬兰的经济增长竞争力排世界第一,商业竞争力仅次于美国排全球第二名。在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芬兰共有23个科技园,其中一半的科技园设有孵化器,主要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库奥皮奥地区。考察团参观访问了Otaniemi科技园和库奥皮奥科技园。
芬兰的孵化器,大多是非营利机构,每年的运行费用约400万欧元,其支出费用的一半来自政府资助,另一半来自孵化场地租金。
芬兰孵化器的特点
(1)政府支持,高科技战略
上世纪50年代,芬兰还是一个农业经济小国,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科技先进的工业强国。芬兰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大了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重视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和改善就业政策,促使经济稳定增长。诺基亚就是最好的例子。
(2)具有针对性的培养
芬兰孵化器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孵化方式是将在孵企业分成A、B、C三级,A级企业:成长快、团队强、投资人支持;B级企业:有待投入时间、精力、资金,使B级变成A级;C级企业:鸡肋企业。孵化器从一开始就把资源集中在A、B级企业上,帮助企业与大学及研究所合作,证实新企业的技术可行性;另一方面帮助新企业寻找风险投资人,从市场的角度对企业进行指导。
(3)紧密联系大学,产学研结合
以Otaniemi为例,其与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及芬兰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紧密联系。赫工大每年有1000个学位产生,芬兰技术研究中心有3000名研究员。芬兰的大学课程十分强调动手实践,就拿计算机语言这门课来说,芬兰更注重实际编写程序的能力。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UNIX操作系统最初就是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芬兰大学生开发出来的。芬兰的教育与工业界联系紧密,每年夏天都会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假期工作岗位,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孵化器与大学签订协议,大学的学生可在企业实习3~4个月。
(4)私人和公共投入都非常和谐
近二十年来,芬兰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高新技术的研发。1988年8月12日,芬兰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芬兰技术”的生日,并决定在这之后的十年内,在科技方面的投入至少要翻一番。2003年芬兰政府在研发上的投入为50亿欧元,占芬兰国内生产总值的5%。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工业界、高校、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局以及私有企业。近日芬兰政府又提出”科技芬兰”的理念,意即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经济发展中心。
(5)理性的全球化合作
芬兰做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己不生产的大量从国外进口,进行全球化合作,促成双赢的局面。在全球范围的合作化中,芬兰利用集群效应把科技园和企业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更大的项目带入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双向交流,注重国际项目合作,搭建国际关系网络平台,促进研发、投资和商务网络的形成。每年召开一次世界科技园大会IASP。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