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护公共设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1
我发现有的人喜欢破坏公共设施。我感到非常生气。
有一天,放学时间到了,妈妈还没有来接我,我只好去电话亭打电话。见到电话亭,我呆住了,只见电话亭孤单单地站在那里,里面的电话早已不翼而飞了,电话亭好像在说“我是为大家服务的,大家却不爱惜我,这是为什么呢,人们为了贪玩,竟然破坏公共设施,难道就不觉得可耻吗?”
公共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方便,可是却有许多人故意破坏它。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起来,奉献我们的爱,共同来爱惜它们,我们的城市就会更加美好!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决战两大平台,促进三区互动,加快城乡一体,建设经济强区”以及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开展以尊重环卫工人、尊重城建工人、尊重交通警察和以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秩序、维护公共设施不受损害、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三尊重、三维护”文明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文明素养,加大文明施工的监管力度,着力改善市政公共设施,为“三尊重、三维护”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三尊重、三维护”文明道德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局上下形成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浓厚氛围,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秩序、爱护公共设施、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全面提高文明素质和塑造城市文明形象。
三、工作措施
1、尊重环卫工人,开展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秩序活动
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建筑单位从业人员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便溺,不随地乱扔果壳、纸屑、烟蒂、口香糖,不从高空和建筑物内向外掷物、泼水,不乱张贴、乱涂写、乱设广告牌。加强在建工地文明施工管理,车辆运输垃圾、余土、散落物料及废弃物应当密闭、覆盖,不得泄露、遗撒。建筑施工单位应在出口处安装上下水设施,并将运送余土车辆冲洗干净后才能上路。不得在主次干道和施工现场堆放建筑垃圾。保持主次干道、公园广场、人口密集区、人的流动区的干净、整洁、舒适。
2、尊重建筑工人,开展维护公共设施活动
引导和教育干部职工、建筑单位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设施不受损坏。爱护公共电话、邮箱、路灯、座椅、窨井盖等公共设施,严禁采摘、攀折公共花木,践踏草坪、攀爬栏杆及雕塑,严禁在广场、公园楼台亭榭处灯饰、树木、墙体等乱涂乱画,爱护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发现人为破坏及时制止,既要做城市的建设者,更做城市的“守护神”。保持城市完整、靓丽、温馨。
3、尊重交通警察,开展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活动
积极参加全区“守路口,上路段”文明交通整治行动,文明劝导“彬彬有礼”过马路。引导教育干部职工、建筑单位从业人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车辆不超速、不超载、不违章、不乱停乱放,变人让车为车让人,保持城市交通顺畅、安全、有序。
4、成立市政公共设施督查组
由区市政园林管理所成立市政公共设施督查组,对全区市政公共设施进行清理检查,发现破损毁坏的及时修理、恢复。每天出巡检查,对主次干道的园林绿化、公共草地、广场公园的公共设施进行督查,制止破坏行为,对蓄意破坏的责其赔偿、修复。
四、组织机构
为使“三尊重、三维护”文明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取得成效,成立区城乡建设局“三尊重、三维护”文明道德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五、实施步骤
主题教育活动时间为2013年5月下旬至2013年12月,共分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5月下旬)。召开全局“三尊重、三维护”文明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墙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层层动员全局干部群众和建筑单位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来。
2、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5月下旬—12月)。围绕”三尊重、三维护”主题,按照区划分的责任地段,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在集中整治活动中发现典型、树立榜样。
3、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12月)总结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开展“三尊重、三维护”文明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是我区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3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某个人向地上吐痰的时候;当你们看到某个人在美丽的公园里随手折花的时候;当你们听到某个人在那安静的阅览室里大声喧哗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这是一个道德的行为吗?你们还会觉得他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个合格的公民是一个讲文明的公民,一个爱护公共设施的公民,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将是道德的挑战。”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合格的公民就是一个有道德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争创条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华社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一个文明城市,能给市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建设一个文明城市,需要社会各界和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建设一个美丽、富饶、文明的延吉城,我们每个青少年有着光荣的义务和神圣的责任。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4
你们好!
我是小学部的一名学生,和你们一样共同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学习、生活。
绿树成荫的小树林,春意盎然的桃林,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如茵的草坪,再有星星点点的小花点缀其间,更有那风景秀丽的“植物园”,它们组成了风格独特、朝气蓬勃的校园。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呼吸着甜润清新的空气走进课堂;傍晚,沐浴着夕阳的余辉在校园嬉戏、玩耍,对于我们这些孩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相信同为凤华学子的你们一定也深有同感。可是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却出现了一些很不文明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次,我们随着老师到植物园游玩,却在不经意中发现植物园靠边的草坪中到处都是奶袋、面包袋、一些零食的包装袋……植物园是封闭的,怎么会存在这些垃圾呢?我们的脑子中满是问号。后来经我们观察,有垃圾的地方紧靠初高中的女生公寓,垃圾是从女生公寓的窗户扔出来的。无独有偶,在一个周六的下午,老师带我们去校外郊游,又一次惊讶地发现校园外紧挨围墙的两边也是到处充斥着一些生活垃圾。毋庸质疑,这些生活垃圾是从我们校园的铁栅栏里扔出来的。还有我们学校围墙边的松树林里也存在着这些情况。另外,我发现有的学生还不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有的学生在打电话时还拿电话当出气筒。学校的电话已经坏了两个,可是还是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种现象像一个个极不和谐的音符,遍布在凤华的角落,让凤华这个年轻的妈妈为之黯然失色。为了让这位校园妈妈不再伤心垂泪,在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如果在公寓吃了零食,请把一些生活垃圾扔到公寓的垃圾篓里,不要再往窗外乱扔,让植物园重新恢复她往日秀丽的容颜。
二、不要把餐厅的食物(如奶、麻花、面包之类)带到校园,不要在校园内吃零食,时时刻刻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要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三、学校的公共设施不仅给大家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r而且还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毁坏公共设施等于给自己带来不便,请大家都能爱护公共设施。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5
公共自行车系统20xx年至今,不仅打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人们的出行变得便利,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让越来越多人习惯并逐渐爱上了“绿色出行”。
然而,在我们享受骑车出行的绿色与便利的同时,公共自行车遭到破坏、损坏严重等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们及广大租车市民。车辆的高损耗感到烦恼和无奈,市民因车辆损坏严重租车大受影响。而且,破破烂烂的公共自行车更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伤害。老化快、毁坏多,公共自行车不能总靠“更新换代”来解决损耗问题,保护公共自行车也绝非运营中心的事,而是要靠各方形成合力,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保护好公共自行车。
为此,我倡议广大市民朋友:
一、遵德守法,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做起,爱护公共服务设施,不损坏、不破坏,以自己的行为带动身边人,以自己良好的公德风尚影响身边人。
二、履行义务,监督规劝。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爱护公共设施,告别不文明陋习,严于律己,积极监督,对损害公共服务设施的行为进行劝阻并坚决制止,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尊敬的市民朋友,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体现。爱护公共服务设施是每一个市民文明素质和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反映。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有责任爱护公共服务设施。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监督、积极劝阻、勇于举报恶意损坏公共服务设施的行为,共同维护公共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文明。
城市是我家,管理城市靠大家。请自觉加入到爱护公共服务设施的行动中来。
保护公共自行车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
市区新投放的公共自行车,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成为我们生活的“亲密伙伴”,也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我们在享受出行便利的同时,更应该自觉爱护公共自行车。为此,我们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
做一名爱护公共自行车的参与者。自觉增强文明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处着手,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带头爱护公共自行车,不搞破坏。同时,坚决摒弃各种不良行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不闯红灯、不逆行、不横穿马路、不在机动车道骑行、不追逐打闹。
做一名爱护公共自行车的宣传员。一个文明学生带动一个文明家庭,一个文明家庭推动一个文明社区。因此,我们要积极宣传爱护公共自行车的重要意义,争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和倡导者,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身边的人,把文明意识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做一名爱护公共自行车的监督员。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提醒人们要爱护公共设施,及时劝阻、制止破坏公共自行车的不良行为。同时,提醒那些不符合骑行条件(xx公共自行车的租用对象需满16周岁以上)的同学不要骑公共自行车,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亲爱的同学们,你的每份努力,都会让我们的城市离文明更近;你的每份辛苦,都会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你的每份热情,都会激起更多人的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行动起来吧,美丽的xx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
爱护公共设施范文6
城市在不断发展,人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让人的需求逐层上升。在安稳的环境中能够衣食无忧地生活之后,人们会有更一步的需求,会渴望与他人交流、与所处社会环境互动,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与理解,这时社交交往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人们开始在小区、公园等城市开敞式户外公共空间中活动,本文就从社会交往需求出发,对户外公共设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社会交往 户外公共设施 互动交流
一、户外公共设施设计概述
(1)户外公共设施的概念
公共设施,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提供为满足人的公共需求而设置于公共环境中供人使用或享用的公共设备或建筑。当然,本文研究的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室外的空间。户外空间里的设施与室内设施有相同之处,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之处。相同之处主要在于无论室内或户外的公共设施都在完善城市的使用功能,让公共环境中的人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同点则体现在室内公共空间包括企业等上班地方提供以及商业区域中商家提供,相较于户外公共空间来说它又具有一定的小范围私有性。户外公共空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或地方,也就是说是大家(包括本地人和外来游客)共同享用的财产,虽然人人都有权使用,但是谁都不能占有。
(2)户外公共设施的功能
处于户外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设施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还要激发、促进城市形态发展。首先,户外公共设施设计不仅仅只考虑设计单一的产品,它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是清楚地了解使用者在公共空间的基本需求及设施在环境中的作用。户外的公共空间环境与室内环境不同,人们的各种不同活动行为促使设施应于周遭环境相适应,无论是从造型、选材、色彩还是空间需求来说,还应该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考虑社会发展和宣传甚至教育的作用。其次,设计设施的时候除了考虑其使用功能外,还要考虑给使用者带来美的享受。这就要弄清楚设施造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象征意义。再次,公共设施的设计还要考虑保护功能,主要包含对使用者的保护,如上下楼梯时设置扶栏,湖边设置护柱、公园摆放座椅、马路设置信号灯等。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不论是公园还是街边设置的垃圾桶,使用功能得到满足时,外观的设计要求需融入周围环境并不影响美观。最后,如今的公共设施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功能,开始了一物多用的价值形态体现,集多功能于一体,如广场售货亭旁边一定会提供人们休息的座椅、垃圾箱等;垃圾箱下面供人们扔垃圾,上面则会提供吸烟人士灭烟的烟灰皿;路灯在提供照明的同时,加上了可广播的音箱等。
(3)户外公共设施的基本要求与特点
公共设施连接着人与自然,并在人与空间环境关系中起着协调作用。因此它的设计内容既要包括它的第一视觉效果,即其造型、色彩搭配、体量大小、与周遭环境是否协调。还要拥有内涵,换句话说,公共设施设计需考虑文化价值的体现、使用形式的实用性及灵活性、不同的区域或民族的地方特色体现。作为户外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特点可归纳为:公众化、安全性、美化性、坚固性、耐候性、实用性、舒适性和醒目化。
二、公共环境中的社会交往
(1)马斯洛社交需求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认为人的需求能够决定人的交往动机,被称作”需要层次理论”,又称“激发动机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阶段,从低到高分别是:①生理需求②安全需求③社交需求④尊重需求⑤自我实现需求。只有低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可能渴望较高一级需求,随着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人的需求也就逐层上升。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知道,生理需求就是人们本能对吃饭、喝水、睡觉、住宅等的需求。当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人的生存就会被威胁。换句话说,生理需求是最强烈且不能避免的最底层的需求,也是人们行动发展的基础。安全需求意味着生活稳定、人身安全有保障、可以免于灾难等。安全需求的提出是以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每个人都会有对安全感的渴望。缺少安全环境的保障,人处于这种环境中就会不安、焦虑,无法正常生活。就像战争时代的人们,他们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的时候,是不会有安全需求。只有当他们认为自己能够不在动荡中流离失所,在安稳的环境中能够衣食无忧地生活之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社会生活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人就会渴望与他人交流,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关爱,这时社交需求应运而生。社交的需求也叫归属和爱的需求,是指个人希望得到身边朋友、同事、亲属以及集体的关心爱护与理解,是对友情、亲情、爱情、理解、温暖的需求,是期望在与人的交流中得到理解、尊重以及得到对方的回应与评价。社交需求的影响要素比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更为复杂,它与每个不同个体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行为习惯、性格以及等都有关系,这种需求没有一个确切的度量方式,是在生活日积月累中产生的,比较难以察觉。尊重需求可分为自尊、他人尊重和权力欲望三个方面,包括自我尊重、他人评价以及相互尊重。尊重的需求很难达到完全的满足,但是基本的满足就可以对个^产生推进力。最高等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拥有这种需求的人渴望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希望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渴望实现目标和取得成就。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意味着他们在不断努力地热爱生活和体验生活。
(2)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个人空间是人心理上所需求的根据人的移动范围状态而不断迁移的空间领域的最小化。个人空间领域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适当距离,从而使个人心理上的“完整性”不被侵犯,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最优化。人类有相互在空间上保持一定距离的心理需求,因此,个人空间也被叫作“身体缓冲区”。
当感觉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时,人们会下意识做出一些保护性反应,类似于用某些眼神、肢体语言或个人物品占有位置。这种保护反应常常是互相的。要想营创一个有效的个人空间,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空间范围,并且范围的尺度大小、特征决定了空间的性质。这里需考虑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生活背景等。比如女性的个人空间会比男性的个人空间小;儿童间的空间接近距离也会比较小;老年人的个人空间也会呈缩小的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研究人际交往中人际距离的选择规律,发现交往意义不同的情况下人们选择的人际距离范围也会不同,他称之为“人际距离带”,并将其划分成四种类型:①亲密带,通常是情侣、角斗、抚慰、护理等交往选择的距离,距离在0-0.5m之间,是一种表达亲切、温柔等强烈感情的距离。②个人距离带,是亲朋好友间交往选择的距离,相距0.5~1.25m之间。③社会带,是不曾相识或一般相识性质的交往关系,当人们缺乏亲切关系时,自然会选择社会距离带,相距1.25~3.50m之间。④公共带,是一种单向交流的距离,主要代表非正式的或者素昧平生的交往所选择的距离,或者人们只愿意旁观,无意愿参与的场所,距离为3.50-7.50m之间。
(3)社会交往中互动交流的意义
首先是了解与认识自我,无论是与个人还是群体互动交流,双方会因为各自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的不同而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沟通困难或障碍,不断地互动交流都是在不断增加彼此之间的认识,,收获互动交流中的对方的理念或思维方式从而有所感悟和收获,让自己更完整地了解与认识自我。社会互动研究者库利的“镜中自我”概念表明,个人的自我意识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人们都以他人为镜子来认识自我。我们要了解别人,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自己也是在不断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其次,是实现个人需求。在社会环境中的每一个单独个体都会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有的人无法达到自己的利益需求目标,而社会交往为其提供了与他人互动交流的联系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在他人的支持帮助下使个人目的得到满足,从而达到目的,实现个我。最后,社会交往互动促进了社会的形成。建立社会结构需要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基础,社会关系是在不断的社会交往互动中产生。社会交往互动是整个社会结构中形成的单元结构,通过个体之间的交往互动,产生互动效应,从而带动了一系列的社会中全体成员间的互动连锁反应,最终促进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三、社会交往与户外公共设施设计
(1)社会交往行为与户外公共空间的关系
公共环境与社会交往行为的结合构成了行为场所,满足人们需求,创造人性化行为场所,就需要提供聚集人气的合理小空间和必备的便于人们日常行为活动的设施。不论是独处行为还是交往互动的社会行为,都具有私密性和公共『生的双重社会特点。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会因活动内容以及目的不同,而呈现不同行为的特殊规律性,并拥有随机的不定性。人的户外活动可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这三种活动类型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对个人空间的不同需求,因此公共空间中设置不同的公共设施,依照设施的不同设置规划也不同。公共设施按照不同特征作用分类之后能清晰的掌握到每一个类别的各自属性,根据对社会交往特征分析可知,活动方式决定着人们在交往行为中所处阶段,即判断所使用的公共设施从属哪一类社会交往空间的重要标准。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空间形式拥有不同的空间感受,具体可分成四个行为空间即观看空间、交往空间、隐蔽空间、过渡空间。每个行为空间又会对应相对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和交往空间。如:观看行为空间的交往形式是观看,交往方式为个体交往,对应空间为私密的交往空间;交往行为空间的交往形式是参加,交往方式即为个体或群体交往,对应空间为公共空间或半公共空间,若交往形式是避退,则交往方式为个体交往,对应空间为私密交往空间;隐蔽空间,同样交往方式为个体交往,对应空间为私密空间。所以需要确定以促进社会交往为目的的户外公共设施在交往空间中的分布设置,同时将各交往空间的类型和尺度要求相结合对现有公共设施进行设讹
(2)促进社会交往的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处于户外公共环境下的公共设施是供广大普通民众使用,它们具有实用性才会有人去使用它。它的实用性除了具有技术和工艺外,还体现出整个公共设施系统的整体性以及与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程度。除了实用性,衡量功能性的指标主要还包括舒适性、安全性、卫生健康等。
2.绿色设计原则
绿色设计简称“3R”,代表着Reduce(减少)、Recycle(再生)、Reuse(回收)。坚持绿色设计原则就是坚持控制全过程的原则,通过降低能源材料消耗、减少排放有害物质,实现加工、使用、废弃、回收以及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3.美的原则
在人们处于充满生活情趣的环境中,使用公共设施,让公共空间成为人们愿意逗留和使用的活动空间,给人予愉悦、亲切的感受。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设计从视觉心理、风格、整体性、材质设置、比列与尺度、和谐与对比进行入手。
4.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之前没有的进行发明创造,另一方面则是对现有的设计进行改良。从使用者的需求及与周遭环境的相容性出发,将户外公共空间中设施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完美结合,引感共鸣。
5.人性化原则
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及设置始终要以人们对公共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既满足物质使用需求又满足使用者精神感受的需求。与其使用者相比,公共设施设计就要避免喧宾夺主,设计中心点应以人的行为和活动为前提,尽量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不便。针对不同的人群,应当考虑不同的要求。在公共环境设施中,还有现在一直强调的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是为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环境的空间,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对现有环境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平等参与的公共环境。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