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詹天佑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1

一、题目补白,明朗含义

如《詹天佑》题目补白片断: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詹天佑》,如果让你在题目前面加一些词句你会说( )的詹天佑?生1:不怕困难的詹天佑。生2:不怕嘲笑的詹天佑。生3:一丝不苟的詹天佑。生4:聪明的詹天佑。生5:不辞辛苦的詹天佑。生6:爱国的詹天佑。生7:杰出的詹天佑。生8:杰出的爱国的詹天佑。师:同学们的解读都有道理,谁说的题目最能概括全文,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课题代替老师说话!让课题代替作者说话。“从课题入手”的教学方法,让我对小学语文“课题”情有独钟。牢牢抓住课题,准确找到题眼,明确“指出”中心,“布控”文章脉络,放手独立解析,老师适时引导。

二、背景补白,感受情感

如:《大江保卫战》背景补白片断:媒体播放歌曲《为了谁》,声音渐低。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那么为什么要歌颂他们?那是因为在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洪水泛滥,沿江几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歌颂在抗洪抢险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首歌,有多少人为它感动啊。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大江保卫战》。(板书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灾区,感受那里的灾情。(出示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老师让你们回去上网找1998年抗洪救灾感人故事,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在这个片断中,上课伊始,借助音乐和视频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震撼,让他们迅速走进文本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

三、意境补白,拓宽想象

语文教材是以一行行文字出现在学生眼前的,如果不展开想象,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就只能是词句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不会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果我们能在课文的关键词句处进行补白,就能够引发孩子的想象,把孩子带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使语文学习变得有情有趣。

如《荷花》教学设计片断:师:“文中写到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白荷花,你冒出想干什么呢?”生1:我想和停在我花瓣上的蜻蜓聊天。生2:我想一展身姿。生3;我要好好地欣赏岸边的风景。生4:我在水里憋得太久了,我也该露一露小脸了……

师:如果你是正在观赏荷花的游人,你想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呢?

……

意境的生成是虚实相生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想象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来对意境的空白进行填补,让学生将文本中在场的、显现的东西与不在场的、隐蔽的东西之间进行结合。通过想象体会到文本背后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想象在文本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一道桥梁。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还原文本中的意象,使之具有可感性。

四、中心补白,训练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蒲公英》一文时,在文章的中心处就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补白,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说:“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地开花成长起来——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这是提示文章中心之处。教师没有直接点出文章的中心,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补白——“假如你是落在沙漠里或湖泊里的种子,临死时,你想说什么呢?”这一提示,使学生立刻活跃起来。通过学生的发言,学生思维火花在绽放,不知不觉中领悟了文本的中心。

五、结尾补白,意犹未尽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讳的却是真的完了。”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给学生一个延伸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填补课尾的空白。学生或朗读,或反思,或查找相关信息,或改写续写等,对其作充分的扩展延伸。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如:《理想的风筝》可抓住结尾“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引导学生挖掘品味那些看似寻常,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钻研与揣摩,准确把握课文内涵,努力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拓展思维空间,进行补白,提高阅读质量。

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阅读教学;积极语用;语言训练

教育家钟启泉说:“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看是否能积极地“运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潜心引领学生积极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水平。积极语用课堂应该遵循言语运用规律,以“语言应用”为核心,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框架。

一、聚焦语言因素,立足词语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词语教学的内容应为:正确读写、理解词义和积累运用。词语教学的原则应为:突出重点、力求准确、注意通达和由点及面。在教学《石灰吟》“认识石灰”这一片段时教师出示“诗中哪几个词语简明地概括了石灰由石成灰的过程,找一找,画一画。学生便会找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再用“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动笔写一写,从而理解《石灰吟》“吟”的是石灰的什么精神。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言语活动,重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促进基本言语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对话重点句子,以语言带动内容

以语言带动内容即以语言应用为主线,以理解重点语句为载体,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阅读教学中需重点指导学习的句子有:内涵深刻的句子、表现主题思想的句子、内容和结构复杂的句子、生动形象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以及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这些重点句子的方法主要有:从抓关键词语入手;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抓主干理解句子;直观演示理解句子;落实朗读训练,加深理解,积累语言。这种“以语言带动内容”的教学策略是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

三、凭借文本语言,落实言语形式的仿写

教材中的选文多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对作家个性化言语的品味,除结合语境揣摩之外,还有进行形式仿写。例如,教学《安塞腰鼓》第六自然段时,出示“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一样,是……”让学生仿写。再如,《草原》有多处典范性的状物片段值得借鉴,像第二自然段描写草原美景时,语言清新明快、准确生动,条理清晰。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悟,了解本段的写作顺序和表达特点,完成“建模”;接着模仿迁移这一写法,学写一处景物。这一过程,力求将说、写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四、关注篇章教学,训练言语应用

篇章教学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我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这样落实篇章教学。师:请用用一句话概括詹天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生:詹天佑是清朝末年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詹天佑技术高超,很有创造性……师:再用一句话为总起句,从课文中寻找有关材料说一段话,要有说服力。在教师指点下,学生经过精心选择、组合和改造语言,巧妙地将其融入自己的话语情境中去了,从而流淌出精炼而又感人肺腑的言语。

在篇章教学中还可以依托教材进行适当的复述训练。复述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复述训练的形式可以有:改变顺序、改变人称、改变体裁、扩充内容等。例如,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引发想象、把握情节、学习语言、抓住主线来生动复述。学生借助故事框架复述这个民间故事: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老牛指点,结为夫妻;男耕女织,老牛诀别;王母知情,抓走织女;隔河相望,鹊桥相会。这样的复述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3

(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中心小学552400)

一、移情体验,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活泼。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教学《詹天佑》一文课,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再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首先,上课伊始教师还是采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和同学们作个小游戏:蒙上学生双眼让其去抓另一个学生。同时要求既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说话,还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求助,看谁抓住另个学生的速度快;其次,对被蒙眼的学生进行采访,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被蒙眼后的感受。从孤独无助、害怕惶恐,到不方便,受人嘲笑,学生们议得热烈,生活感受深刻。最后,教师导入课文,移情体验:“现在,海伦凯勒就像你们刚才被蒙上眼睛一样,而且是终生如此……”。通过这种游戏扮演,这种移情扮演,使学生对本文中海伦凯勒的处境及其难受理解理深刻,内化了文本,为后文理解海伦不屈不挠精神,作了完美的铺垫。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二、融于生活,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开放。

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在熟知中凝炼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教材自身特点,揣摩好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在学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时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的。

如:教学《黄鹤楼送别》,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几幅图片,几个送别的场景:(1)涕泪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3)潇洒拱手、饮酒告别;(4)送完就走。让学生体悟,根据自己生活体验,你喜欢哪种送别方式?如果送的是朋友,你选哪种?为什么?如果是两个大男人,两个大诗人应是哪一种?……选完后,让我们来看书,学文。其次,与学生交流,你们与朋友送别时会说什么,心情如何?再与文中李白与孟浩然的送别场景对比:体悟豪情。你还想起了几种送别或有关送别的诗?积累一下。最后,你是即将毕业六年级同学如何与好朋友、好同学告别?具体有什么想法和做法?这几个环节目的只有一个,把送别诗和生活中送别情景融为一体,学文更是应用,拓展更是熏陶。学生在学文中理解男人之间送别的豪情与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睦”相思送别的区别,更会把这其中送别诗,送别的想念诗,应用到生活中,达到物我两相合的境界。运用生活中的经验与文本交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方法,会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把学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

三、多重想像,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教材的空白,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文本表达的内涵,使教学活动更创新,更具生气。如教学《嫦娥奔月》一文。嫦娥奔月,大家为纪念这件事,即产生了中秋节。为什么要纪念嫦娥?文中只说了其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乡亲。但如何接济,文中只字未提,试想大家思念嫦娥,纪念嫦娥,其本来就应是“接济乡亲”的结果。于是,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让学生想象嫦娥是如何接济乡亲的?“×××病了,嫦娥_____________;××家里没有吃的了,嫦娥_____________;××家盖房缺钱,嫦娥________;×××,嫦娥__________;无论众乡亲家谁__________,嫦娥都_____________。”这种引导式想像其目的就是拓展文本内涵,丰富嫦娥善良接济乡亲形象,也是补足教材中对嫦娥被人思念的原因。这一系列想像,既达到了让语文课堂更丰富的目的,又加深了课文理解。其实,这种想像我们还可以经常应用,也有多种应用的空间。再如《船长》一文中,诺曼底号被玛丽号巨轮撞击后,人们“乱的不可开交”场面的想像也是一例。“乱得不可开交”就为船长指挥大家救人“井然有序”,产生鲜明的对比,并以此来烘托船长高大形象。因此想像“乱得不可开交”也属丰富课堂一类。合理的想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由于是自己的想像,带有自己个性化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丰富想像,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还能产生新的智慧火花。为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起了推波助澜和激荡回应的作用。

五、多管齐下,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4

目前,还有不少语文课堂单一封闭或千变万化,没有一定规则,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这与课标不相符合,也不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想打破这一现状,就必须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何创设灵活多变的课堂,提高学生主动意识,我想,具体的实践做法可从以下开展:

一、 移情体验,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活泼

小学语文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语文课也需要老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熏陶、感染学生,让其批文入情、移情入文,真正达到文人合一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移情体验和角色激情扮演,以达到“演出”中内化文体,移情熏陶,真正把文本内涵内化于胸,产生共鸣。

教学《詹天佑》一文课,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二、 融于生活,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开放

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在熟知中凝炼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教材自身特点,揣摩好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在学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时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的。

三、 多重想象,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教材的空白,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文本表达的内涵,使教学活动更创新,更具生气。如教学《嫦娥奔月》一文。嫦娥奔月,大家为纪念这件事,即产生了中秋节。为什么要纪念嫦娥?文中只说了其美丽善良,经常接济贫苦乡亲。但如何接济,文中只字未提,试想大家思念嫦娥,纪念嫦娥,其本来就应是“接济乡亲”的结果。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丰富想象,互相碰撞、互相启发,还能产生新的智慧火花。为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起了推波助澜和激荡回应的作用。

四、 读写结合,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其中除了强调要注重圈点勾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动笔写。读能陶冶性情,写方能抒其心态,光读不写,学生往往犹如蜻蜓点水,只能获得浮光掠影的粗浅认识。只有读写结合,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和独特感受,从而享受读书和审美乐趣。记得有一位教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沉痛而悲伤地结束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后,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溢于言表,而那位老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用电脑投影一首,刘倩倩小女孩写的诗《你别问这是什么》。让学生在配乐的情景中聆听诵读,再轻声跟读,读着读着,有的泪流满面,有的轻轻抽泣,老师没有劝阻,没有评价,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呢?拿出笔写写,让在天堂的小女孩知道你的心意”……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浓”,有不少学生仿写出一首首送给小女孩的诗,也有不少学生议论热烈,也有的想象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的欢乐情景等,学生写得真挚动人!写作文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读书就是要有自己的经验等等。这种读写自然结合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又调动了其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五、多管齐下,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生取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德育工作的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底层设计入手,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受到德育的培养。

一、德育的必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语文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灌输的基础上,其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育人,新课改以后国家更加提倡对于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受的教育工作更贴近生产与生活,而在现今社会拥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于学生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受到更多德育的熏陶。

二、德育的可能性

德育是整个社会层面以及受教育者本身的需要,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德育。德育的本质是生活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去学习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明白德育发展的真谛。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以及帮助,使学生在社会舞台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把握住自身的方向,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德育的方法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的德育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引导,通过教学引导使学校与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德育环境的变动中以及教育的多样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自身,学到更多德育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结合教学特点,适当安排教学

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课程改革以后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作为教育者应该改变自身的观点,逐步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围绕教学以及学生的需求去制订教学计划,最终使得学校和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完美的融合,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例如,针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梳理好学习的主线以后,让学生自己多加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重点体会“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接受任务”“修路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和“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这些语句。让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情景的模拟,让学生在自主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演”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更能体会詹天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完成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以及完成这一任务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在自主W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德育熏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心以及民族自豪感,这种德育的渗透无疑是成功的,后期的学习成果调查也显示出较好的学习成效。

2.长期坚持教育,建立有效模式

德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德育,教师必须针对现有的教学情景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学生能够长久地受到德育渗透的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更好、更长久的提升。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首先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建立合作,针对学生建立德育学习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准确的记录,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重要依据;然后建立学生的沟通机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状况要有足够清楚的了解,并针对学生的情况定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最后教师要改变对于学生德育考核的方式,将对学生德育学习表现的评价也纳入教学考核的机制中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评价的合理化。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德育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受到更好的德育,作为教师应该针对这种教学以及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这一模式下能够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学生制定更为有效的可执行模式,从而使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有迹可循,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受到更好的德育。

参考文献:

詹天佑教学设计范文6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古诗教学一直都困扰着语文教师,因为现在的学生对古人的语言根本不理解,即使能够背诵,能够默写,也仍然不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环境,内心的情感变化。此r,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冼炼明快。这么完美的一首诗,在学生眼中是那么的枯燥乏味,虽朗朗上口,但不得其意,虽意境优美,但学生体会不到。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直观这一特点,运用课件和动画的形式,将诗人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展现给学生,让他们身临其境,高山流水、鸟语花香、虫儿飞鸟儿鸣,诗情画意,多媒体立刻就让学生们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

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庐山之中,为教学创设情境。在开课前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曲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来到了哪里?当学生猜出来后,大屏幕出示优美的庐山风光视频。画面上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这样的引导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之情空前膨胀。

在庐山云雾缭绕的视频中,学生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享受大自然的空气清新,感受诗人心情舒怡,急迫想表达内心情感的真实内心情感。随着画面一转,红日东升,香炉峰云雾缭绕,仙境一般,出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学生体会美的同时,了解诗句的意思。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里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通过画面让学生理解第二句诗句的由来。“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画面展示时,学生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了,可见在语文课教学中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是多重要。

巧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互动反馈系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它使传统的课堂采用观察、问答、测验、作业等手段得以突破,以其高效的反馈效能,自如地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

例如:在教授《詹天佑》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连续按点。

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遇到了怎样的要挟?

(1)题干:选“要挟”的对象:选项①要求自己②要求对方

(2)题干:选“要挟”要求对方什么:选项①答应自己的要求②其他

(3)题干:选“要挟”在什么情况下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选项①利用对方的弱点②利用对方的优点

“要挟”的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要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这个连续按点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参与与深化,属于事实性知识和理解维度。这个连续按点设计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要挟”的理解。如果直接用单选题,答案就在选项中,不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三个选题的设计可以说层层深入,每个按点都由学生思考决定,最后将三个要点综合、概括、填空,自学中获新知,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效果明显。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教学首先是朗读教学,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很难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的热情,也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语文。朗读语文内容的基础上观看声情并茂的画面,朗读语文就会津津有味,绘声绘色,例如在《钓鱼的启示》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爸爸和儿子所说的话,笔者利用电教手段演示当时动画场面,学生立刻被这一情境所感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氛围下,学生深深体会了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自已的朗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朗读训练水到渠成,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