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古诗

清明古诗范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3、《清明日》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清明古诗范文2

2、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出自于: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出自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自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于:高翥《清明日对酒》。

6、清明时节雨声哗。——出自于: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自于:温庭筠《清明日》。

8、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9、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清明古诗范文3

故乡的早春,寒意料峭,没几天,就刮起了大风,那大风像肆虐的野马,在空旷的原野上驰骋,它无情的撕扯你的衣袖,不停地在耳边狂吼,不住地掀起头发,不断地践踏你的意志,让你心绪不宁。

除了刮大风,天气预报说,近几日天气阴,有小雨。是啊,过几天就到清明节了,每年的清明时节为什么上天也那么准时有雨呢 上天也懂得人的哀思吗,那纷纷飘落的细雨,就是思念亡故之人的泪滴吗?

小时候,在故乡,一过清明节,我们就和母亲去野地里挖野菜,那种野菜叫“青麻菜”,“婆婆丁”。我喜欢没有风的日子,去挖野菜。野地里棕褐色的土壤,长出嫩绿的小草和嫩嫩的野菜。那里的土壤松软,湿润,散发一种泥土的清香,用脚踩上去,软绵绵的。母亲,没上学的妹妹,还有邻居的伙伴,挖着长出紫色小芽的“青麻菜”“婆婆丁”,那时,我们沐浴着美美的温暖的阳光,在野地里忙碌,无忧无虑的,很兴奋。

母亲是个勤劳,善良,节俭的人,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和别人的母亲一样,一天到晚,给我们做饭,洗衣服,操持家务,辛劳的很。虽然那时家里很穷,但,只要我们兄弟姊妹,无论哪个有出息,能上学她都鼓励,宁可自己受累,养猪,养鸡,给人家看孩子,也要赚钱让我们读书。母亲身体很好,她从不轻易吃药,有点头疼脑热的,感冒伤风,喝一点姜汤,驱驱寒,挺一挺就过去了。

母亲身材有些发胖,经常穿着肥大的衣裤,脸上常挂着慈祥的微笑。她很喜欢看古书,她没读过几天书,却认识不少字,母亲记性好,她读书的字,有些是自己慢慢学的,有些是跟父亲学的,因为父亲读过私塾。像《西游记》,《水浒转》,《三国演义》都读过,虽然有的字不认识,但能读懂大概意思,有时也喜欢听京剧,什么“铡美案”,什么“十五贯”,“杨门女将”等。

如果不读书,将来就不会有出息,母亲常常教诲我们。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的学校离家里很远,要穿过一片稻田,走过一段涵洞,我自己感觉上学不如在家玩,每天要早起晚归,很辛苦,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我没有上学,我逃课了。母亲发现我没去上学,她很生气,脸上怒容满面,她抄起一根黑色的烧火棍,就撵我去上学,我边不情愿地走着,时不时撅着嘴回头看她,她手里举着棍子,示意我快走,不然就揍我。我每一次回头,她都扬起黑黑的烧火棍,但没有打下来,她一直把我撵到那个涵洞一样的小桥,看着我低头走过小桥,弱小的身体,在稻田的土埂上变成一个晃动的黑点。从那以后,不知是惧怕母亲,还是自己醒悟,从不曾逃学。

母亲担心我会在外面受欺负,记忆中,她曾因为我,收拾过欺负我的孩子。

每一次放学,第一个奔进屋里,就是看看母亲在不在,要是不在,就到邻居家去找。有一次,我感觉很饿,放学进家,母亲不在屋里,我去锅里找吃的,一掀开锅盖,看见红红的高粱米饭,心中不免厌烦起来,为什么总吃高粱米呢?又涩又硬的,用勺子挖出一匙子放到嘴里,没有一点味道。但是,母亲吃饭时,她总是吃高粱米,有白面的大米,都让着我们,如今,我们也为人父母了,体验到这就是母爱了,她从来都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

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需要几块钱,但是家里没有,可当时的我确实很想去,孩子的心就是玩的心,去不成心里就难受,看着别的同学都报名交钱,自己心里很着急。母亲没说什么,她收拾一下出去了,不久她转回来,她手里捏着一叠钱,有十几块钱,但我发现,她手腕上磨得发亮的银镯子却不见了,她把郊游的几块钱放到我手上时,我的眼睛,渐渐潮湿起来,但我扭过身,怕被她看见,我在忍着,不会让眼泪流下来,心中却像压着一块石头,沉沉的。

那银镯子是她结婚时姥姥送的,在母亲的手腕上戴了几十年了,却因为我的一次郊游,轻易地当掉了,现在想起,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以后的日子,我也渐渐长大,后来考上一所学校,有助学金,再也不用家里负担学费了,等毕业上班,我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抽出几张大票交到母亲手里时,母亲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了。

母亲难得的高兴,让我的心有一丝稍稍的安慰,母亲喜欢看到钱,却舍不得花钱,她从不忘记,从贫穷里走过的日子。

不知哪一天,我看见母亲的头发渐渐花白起来,岁月的刻刀,无情地在她脸上刻起了皱纹,因为劳碌和生活的压力,却落下时常不自觉地叹气的毛病。

清明古诗范文4

诗歌表情达意往往是含蓄的,常常是用意象来增加诗歌的韵味的。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若能置身诗境,通过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感情,就等于拥有了打开古诗词“大门”的一把钥匙。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理解古代诗歌,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由“象”到“意”,反观诗人寄托于“象”上的“意”

意象是寄托作者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歌中蕴涵的感情,参透诗歌的意境,那么我们就必须先把握意象,从形式入手,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例如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写离别的词,写得婉约蕴藉。开头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引用了“寒蝉”“骤雨”这两个意象,它们都和离别的氛围相协调,暗合着感伤、离别的凄楚。因此,抓住“寒蝉”和“骤雨”这两个意象就可以初步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了。

二、把握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所在

诗歌中的意象有许多,不过一般来说,某种意象所含的寓意都已经约定俗成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因此,我们一看到某个意象就会想到它一般的意义了。比如“杨柳”这个意象,“柳”与“留”谐音,故此常用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为一体。当然,意象的含义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写作和抒情的需要,某些意象的内涵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一点需要注意。

三、理解诗歌的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对于读者来说,要品味、感受意境,首先要沉浸其中。应该暂时忘记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古人说过:“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品味意境,我们要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比如,我们本来有过某种审美经验,然而那是模糊的、潜在的,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它。忽然读到一首诗,说出了自己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于是置身诗境得到快慰。

四、发挥联想和想象,明确作者的感情

古人写诗时,通常运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意在彼,因此我们在赏析一首诗歌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放在诗歌的具体情境之中,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即我们要调动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把文字作为媒介和通道,还原诗人所作之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神仙世界的想象,就给人美的艺术享受,而这种想象则含蓄地表达了李白现实生活的不如意。

【阅读训练】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这两句是怎样写景的。

答:

2.诗人为什么说“只堪图画不堪行”?请简要分析。

答: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请简要分析“楚江微雨里”一句的作用。

答:

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答:

清 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①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出自《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②指介之推。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

江城子

赋梅寄余叔良①

[宋]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②冷澹:清冷淡泊。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

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答:

踏莎行

[宋]贺 铸

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③。

返照④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⑤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回塘:环曲的水塘。②别浦:水流的叉口。③红衣:荷花的红色花瓣。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④返照:夕阳的回光。潮:指晚潮。⑤骚人:诗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此词咏荷,词上阕刻画的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上阕最后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答:

清明古诗范文5

2、就在某一日,在大山中太子和介子推等人迷路了,出现断食的程度,介子推毫无犹豫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大家煮汤喝,暂解饥饿,太子等各位臣子都十分感动。这件事一直被晋国太子放在心里。19年后,重新回到晋国,成为了一国之君后。叫晋文公。当时很多帮助晋文公的臣子都进宫行赏了,可是却不见介子推来。

3、当时介子推并不想去,更没想到介子推带着老母亲悄悄的回到了老家,隐居山中。晋文公心里很不舒服,就去山中邀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并不想回去受赏。最后晋文公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火势太大把介子推其老母亲都意外烧死了。

4、十分后悔的晋文公深表歉意,十分悲痛,决定把介子推其母亲埋在柳树下,称为“介山”,就在死的那天不许百姓烧火吃饭,只能是生冷食物,表示纪念介子推,定为“寒食节”。从此以后再介山的介子推坟上每到这一天就会有人按时去扫墓祭拜介子推。

清明古诗范文6

关键词:丁玲 早期小说 青年女性 悲剧性

在丁玲的早期小说中,主人公多是青年知识女性,她们有着极为浓郁的悲剧色彩,其悲剧性主要表

现在爱情的缺失与生命的孤独上。

一、 爱情的缺失

在丁玲的早期小说中,真正的爱情是缺失的。

爱情是男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人的生命之源泉,是青年女性生命的有力支撑。深切关注女

性命运的杰出的女作家丁玲,在自己早期的小说中描写了许多青年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描写了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和热烈追求,描写了她们纯真热烈的爱情那无人承受、无与寄托的悲剧性。描写了她们生命中爱情的缺失。《梦珂》中的梦珂天真纯洁,见义勇为,向往着平等自主的生活,但却在纯真爱情萌动之际就不幸掉进了男人们的陷阱,被一些公子哥当作,最终只有默默地隐忍着。《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姑娘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也懂得爱情的温柔、体贴和浪漫而终不可得,最后吞火柴自杀身亡。《小火轮上》的节大姐追求自由的爱情,最终却既无工作也无爱情。《暑假中》的一群青年女教师正处于花一般的青春年华,胸中满是火热的情感,但却置身于缺少异的可悲环境之中,无可奈何之中只好转向畸形的同性恋,扭曲地消耗着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莎菲呢?那么敏感,那么聪慧,但却空有一腔热烈的爱情而无与寄托。懦弱的苇弟虽真心喜欢她却不理解她,不明白她的所爱所求,不理解她的所悲所苦,也就不可能得到她的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爱情。而有着一副丰仪外表的凌吉士虽然以自己的美貌让年青的莎菲难以自持,但其卑劣的灵魂却无法承载莎菲那真挚而热烈的爱情。在激烈的灵与肉的搏斗中莎菲终于弃他而去,将自己宝贵圣洁的爱情默默地收藏起来。满怀着爱意,有着一腔的激情,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寄托的对象,没有一个异性可以消受这份浓烈的情爱,这是怎样的不幸和悲哀?身为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最大的悲剧也莫过于此了吧?谁能说不是呢?

二、生命的孤独

生命是孤独的。我们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将孤零零地离开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

生命在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都是孤独的,而丁玲早期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又由于自己自身的特性而尤其感到生命的极端孤独,这种浓烈的孤独无情地默默地吞噬着她们的青春,不知不觉地摧毁着她们的精神和意志,甚至使她们失去了求生的欲望。《自杀日记》中的伊萨因极端的孤独而发出了自杀的呼号,《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与伊萨相比,其生命的孤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时代的重压、社会的黑暗、周围环境的平庸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重重隔膜,使莎菲陷入了难以忍受的孤独之中。从表面上看来,莎菲周围的人也在关心着她,同情着她的病痛,但实际上却并无一人真正理解她,她始终都是孤独的。在这种可怕的孤独之中,她一再发出呼号:“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莎菲的追求爱情,实质上是为了使自己免于孤独之中。罗素曾经说过:“我追求爱情是因为它能免除可怕的孤寂――在孤寂中人们站在世界的边缘,往下见到那无底的死气沉沉的冰冷深渊,便足以使他不寒而栗。”大学者大男人罗素尚且需要借助于对爱情的追求来免除那可怕的孤寂,更何况于开始觉醒了却又无路可走、看不见光明而又天性敏感的病弱少女莎菲呢?她更需要通过追求爱情来填充生活的空虚,更需要在爱情中寻求一股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即便这力量是如此的微弱、空幻而不可捉摸。但莎菲的追求注定要以悲剧而告终,她注定要在永恒的孤独中承受煎熬。这不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在她的周围,她看不到一个真正理想之所在,她找不到一个可以在同一地平线上与她一道前行的情侣,她那富于现代性的理想化的灵肉统一的爱情追求尚缺乏现实的基础,而且还因为她主要是想通过追求爱情来寻求心灵上精神上的知己,对爱情寄予了太多太多的奢望。莎菲渴望爱情能够拯救自己,希望这爱能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而这是爱情本身所难以负载的。无论男人或女人,无论拥有知识多与少,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独立世界,谁都无法真正走进对方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能是较为相投的同伴而已,再伟大的爱情都无法使我们免除心灵的孤独,所以,丁玲早期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们就注定只有沉浸于孤独的自我世界中了。

综上所述,丁玲早期小说中青年女性的爱情是缺失的,生命是极端孤独的,她们的青春有着浓郁的

悲剧色彩,其悲剧牵动了千千万万读者尤其是女性阅读者的心灵,让人感慨不已。

参考文献:

[1]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尼采:《悲剧的诞生》,李长俊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