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奠定学生作文写作的基础。如何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喜欢上写作,并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一、乐于表达,畅所欲言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作文教学不容忽视,起始阶段作文基础打好了,以后的作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教师要给学生定下诸多规矩,如作文时要紧扣主题、字数达标、语句生动等等。但两次作文练习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个别学生为了凑字数而在那里绞尽脑汁,而有些学生甚至对写作产生了畏惧、抗拒心理。教师开始反思学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于是,教师重新学习了“新课标”,结合“新课标”要求“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开始改变策略,大胆地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写作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期待上作文课,期待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应立足于让他们敢于表达、畅所欲言,写出他们的真实感受。少一点约束,少一点打击,多一点自由,多一点鼓励,才会使学生敢写,乐写。
二、学习模仿,以形塑形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写作,不知道作文怎么写,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模仿有很多种,可以是句式模仿,也可以是修辞模仿;可以是文章结构模仿,也可以是构段方法模仿。所以,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当适当渗透对该篇课文写作技巧、写作过程、写作经验的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优美的、结构清晰的文章,不仅川词精妙、内容丰富,而且许多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利用“总一分一总”结构,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文章结构非常清晰,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结构模仿。也可以模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还可以模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第一段中对翠鸟的外形描写。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积累和在作文中运用的。通过专项模仿学习,让学生逐一掌握、突破,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创,以形塑形。
三、活动体验,制造素材
学生们在写作文时,经常碰到确定了主题,但不知道如何展开、怎么来表达心中的情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素材的积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练习是写一写家乡的景色。但学生们却不知道自己家乡的山、水、桥有什么特点,四季又有什么变化。原来学生对家乡的景物特点一无所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和经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往往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的素材,当亲身经历一件事时,学生们定会对这个事件有所见、所闻、所感。有一次,学校组织做风筝、放风筝活动。事后,学生们将这个活动写成了作文,过程清晰、语句通顺。以下是一个学生对问风筝的描写:“开始绘问风筝了,两人一组。我们首先用铅笔描出想要的图案—一条小鱼,甩着大大的尾巴。然后老师把我们带到草坪上。我们一手拿着颜料,一手拿着颜料刷,开始兴奋地给风筝上色。我们把鱼尾涂成蓝色,把鱼鳞涂成黄色,用黑色来点缀小鱼的眼睛。你一笔,我一问,没过多久,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鱼就问好了。看着眼前的小鱼,我们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小鱼终于也有机会飞上天啦!”
四、留心观察,捕捉细节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三年级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是对事情不分轻重地叙述,缺少一定的细节描写,无法凸显事物的特点或性质,因此无法打动人。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三年级上册,有一次练笔是请学生写一种熟悉的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杜鹃花的:“杜鹃花是粉红色,一朵一朵的,像一个个红色的小脸蛋。”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注意到了花的颜色是红色的,并运用比喻句来描写花的颜色,值得表扬。但是他却只观察到花的颜色,至于花的大小、形状、香味等完全没有注意。他对杜鹃花的描写,显然无法突出花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只有学生亲眼看过、接触过,才会有发现和感悟,写出来的内容才会真实、打动人。因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至关重要。
五、注重阅读,积累运用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2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可以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或趣事,等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审题小橘灯】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从作文要求看,相当于写自由作文。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虽然不受时间限制,但是受空间限制,所写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展开,否则就跑题了。
【写作斑马线】
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写完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下笔闯迷宫】
你走进过乡村,饱览过田园风光吗?相信那里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神话传说,享誉中外的土特产品,与众不同的风俗人情。请你从乡村生活或田园风光中选择一个值得写的景、物、人、事,要先想好叙述的顺序和重点,再按照下列的思路动笔。
一、审清题意,选择合适的内容写
同学们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要根据家乡的地理位置,土特产品,风土人情,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美,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切真挚的爱,或体现家乡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例如可以写和小伙伴儿到村边的小溪捉鱼或捞鱼;可以写和大人到田间去参加秋收劳动、到果园里摘果子;可以写和乡下的小伙伴儿在场院里捉迷藏;可以写清晨被炊烟笼罩的小山村的美丽景色……
写作时必然以描写乡村的景或物或人为重点,把景(物、人)的特点和自己的热爱、喜爱之情融在一起写。
二、注意观察,突出乡村风光特点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因事物状态不同,观察顺序也不同。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静止状态下的时候,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或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构成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按事物不同特点进行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可以从杨梅的形、色、味不同方面,写出我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当我们观察的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时,也就是动态时,可以按事情发展变化的顺序,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或空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例如,《我爱家乡的小树林》,阳春三月的小树林和金秋时节的小树林景色决不会相同,按时间顺序写出自己对小树林的爱。
三、围绕题意,多种手法并用写具体
不但要将乡村生活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在描写田园风光的特点时,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为了写得更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
例如:看!那呼呼的西北风吹到脸上似刀割一样痛。然而,雪松并没有被寒霜冰雪所征服、所吓倒。它依然挺直身体,昂起了头,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选自《我爱家乡的雪松》
除此以外,适当地运用合理的想像,引用民间传说或谚语等也可以达到写具体的效果。
【写作禁行区】
本次习作的选材是以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描写为主,除此以外的内容不得涉及。如果你把香山红叶、颐和园写进了作文中就跑题了。但乡村生活或田园风光也不仅仅局限于小山村,只要是属于乡村生活的,无论是大都市的,还是小城镇的,均可以写入本次习作。
【素材集装箱】
春天到了,我看河里的冰雪融化,河边垂柳的枝条上吐出了嫩芽。慢慢地,那粉红色的桃花也探出了枝头。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飞翔。放了学,我们就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在铺满新绿的河滩上跳舞唱歌。
夏天到了,两岸的景色更美了。河堤上绿树成阴,河滩上瓜果满园。放了学,我们有时还到小河里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园里吃瓜。白皮的脆瓜,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有时我们还在岸边的树阴下,帮妈妈洗衣服,直到黄昏送走一天的酷热。
秋天到了,河里的鱼虾肥了,岸边的苹果熟了。秋假里,我总爱和爷爷去看果园。高兴了,又跑到河里捉鱼摸虾。河水映照着笑脸,秋风伴奏起丰收的音乐。
【佳作新登场】
家乡的蚂蚁河
文/魏阿文
我的家乡在哈尔滨市尚志市,这里有著名的蚂蚁河。蚂蚁河非常美,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蚂蚁河是一支快乐的歌,它常常回荡在我的耳旁。蚂蚁河还像我最好的朋友,和我在一起游戏。
春天,沉睡了一冬的蚂蚁河醒了,成块的冰排四分五裂,相互撞击着向远方跑去了。每年的三月,最先开放的迎春花在河岸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尽管花朵不大,但是很亮丽。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嗅到花香。还有许多人坐在亭子里说话,聊天,讲故事。
夏天,蚂蚁河沸腾了。这里成了大人和我们避暑纳凉的场所。每到三伏天,成群的男女老少都到蚂蚁河里洗澡;调皮的小伙伴儿因在河里嬉戏,有时还要挨大人的“骂”;女人还把家里的脏衣服带到河边来洗;我有时候玩累了,坐在岸边让水波冲刷我的小脚丫,偶尔有小鱼来亲吻我的小脚丫,痒痒的,舒服极了。有时,我眼疾手快,还能捉到小鱼呢!
秋天,燕子南飞时,蚂蚁河更美了。一片一片落叶飘落到水里,好像一只只小船满载着喜悦漂向远方。这时,蚂蚁河里虽然不如以前热闹了,可是淘气的牧童总是喜欢向河中心投入一块石子,微风一吹,河水激起的浪花,仿佛唱着一支快乐的歌,打破了蚂蚁河的宁静。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着,一夜的工夫就给蚂蚁河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棉被。雪停了,村里人一起涌向河边,有的在那里滑冰,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一阵阵笑声,打破了蚂蚁河封冻的宁静。
啊!蚂蚁河,你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我爱你,蚂蚁河。
作者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
一面坡镇中心小学学生
【轻松引导员】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农村中学写作农村生活情感体验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农村中学学习资源相对不足,图书、网络等信息手段落后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获得足量的社会生活信息。并且农村中学生大都是寄宿生,每天以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为一线,与外界接触较少,致使学生信息交流不畅,见闻受限,阅读量贫乏,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最终导致写作水平低下,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致使作文内容空洞。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积累生活,挖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思考和感受,做生活的“有情人”。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获得生活的真谛。写作是由深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的。只有当某种事物从内心深处触动了你,成为你的灵魂和意识,你才能敏锐地感受和概括这方面的人和事。叶圣陶曾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须失败的勾当。”真情实感,是作者对生活作出的热情地关注,积极地思考和分析,而不是闭门造车地瞎编造。只有关注、热爱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温馨。
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虽然农村中学生的见闻有限,但农村千姿百态的景物,春夏秋冬的自然风光,无穷无尽的趣事,淳朴多彩的民风等也是农村学生生活的一笔宝贵财富。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将大有效益。生活是创作之源。作文难,主要难在材料的积累选取上。积累材料就要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深入生活,融入真情,发现农村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一)留心观察农村景色,感受美的熏陶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学生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森林田野、落日晚霞、村落炊烟等这一切无不烙上了深深的农村印记。但是农村学生对此司空见惯,没有挖掘出对大自然的深厚的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丽,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既给农村学生以美的熏陶,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又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学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等,笔者让学生根据名篇的写作手法与写作特点进行拓展探究,家乡的四季有什么特色?四季不同的景色会给你那些启发?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熟悉的家乡景色,挖掘景色中蕴涵的感情。这样学生心中“有米”,自然“有话可说”。
(二)留心观察农村变化,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大规模扩建工厂侵占土地对农民的影响等等。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访问,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找根源求方法,扩展学生写作题材,真切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及土地的珍贵。
笔者举一个教学实例:学校组织了一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学生作文大赛”,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些身边的变化:不交学杂费了,免收课本费了,学校什么时候有了微机室?什么时候用上了多媒体?家里什么时候有了彩电、电冰箱?什么时候上学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这一切你感受到没感受到、知道不知道的变化,都归功于30年前党的的召开,从那时起,站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踏上了又一个新的征程。同学们可以采访家人、师长,听他们讲讲30年的变化和感受。也可以写你身边近几年发生的变化,既可写社会的变化,也可以写家庭与学校的变化。一个星期后,作文交上来了,非常成功。学生有的写自己书包的变化、自家家电的变化,有的写道路的变化,还有的写自家搬家的变化,吃饭的变化,都能够以小见大,感情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反映出改革开放的成绩,反映出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社会及生活所带来的新气象。然而最可喜的,不是丰富的作文内容,而是那一片热气腾腾的作文激情。这次作文竞赛给笔者最深的感受是:走进生活,生活会给你丰厚的回报。确实,农村有一片广袤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脚踏坚实的大地,向生活的深层次开采,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定会有金灿灿的收获。
二、学干农活,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田间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每到养蚕季节,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采桑叶、喂蚕宝宝;到农忙时节,教师要建议家长们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让学生参与其中,认认真真干一番,汗流侠背,腰酸背痛,他们才会亲身感悟“粒粒皆辛苦”,才会真正明白父母劳作的艰辛,真正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母爱。通过亲自参加劳动得到的果实,才会感到特别香甜、特别宝贵,真正感受到劳动最光荣。边学边做,边想边记,因亲身感受,言之有物,赞之情真。既扩大了写作范围、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生活是写作的沃土,观察是撒向沃土的雨露,做生活的“有情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才是写作的种子。离开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感受,生活将沦为荒原。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了感受生活,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他们也就具备了“开山取宝”的能力,“有米下锅”就不在话下了。
参考文献: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4
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让学生从乡土情感入手,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益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实不易。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也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最熟悉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从乡土情感入手,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 确定作文写作范围
确定作文写作范围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无论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确定作文写作范围去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确定作文写作范围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是贫困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们可拟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我家的楼房等,这类题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引导选材
选材的引导是布局谋篇的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明确的写作范围,学生就容易确定题目,但还应有老师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调,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一样。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开展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活动,平时也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
三 指导作文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位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我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我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橘子分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我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橘子!”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橘子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橘子”为话题的作文,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四 评讲
评讲是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又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适时把握,也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实现写作能力再提升。作文评讲应着重肯定学生写作成果,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次写家乡风景的作文,一位同学写了篇《山村风景独好》,文中他以饱含热情的笔调对山村四野风光进行大量描绘。其中写到一群村童在榕树底下以一块大青石为凳进行晨读,别有情趣。我在评讲时充分肯定了该同学的成功之处:通过描绘山村早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自然景色,文字流畅,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同时又提醒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写山村美景是成功的,但家乡可爱之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之美,作者如能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村童晨读’这一图面上,写出山村虽然落后(以天地为教室,大青石为台凳),但山村的人不甘落后,有着奋发图强的新一代,这才是山村最美的一道风景。这样构思文章的主题会更深刻,现实意义会更强。”听了这段评讲,同学们豁然开朗,在这基础上我借机组织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说出家乡最美的风景:一家有难百家帮的动人场面;赶集路上衣着崭新的村民;披红挂绿的致富果园等,他们都能从家乡某一角度的美景去把握时代的脉搏,从中看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总之,语文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时能够写出具有真挚情感的文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会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的写作火花。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也从二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发现农村习作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挖掘用好农村生活素材,农村习作教学同样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一、从四季景色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景色美
陈鹤群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是个多彩的世界,它没有城市的冰冷与喧嚣,有的却是多彩与宁静。在对城市的向往中,农村独有的自然美景常常被忽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农村四季景色变化,观察农村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农村“春有百花、夏有凉风、秋有收获、冬有白雪”的四季之美,从四季景色中挖掘和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景色的兴趣,点燃学生热爱家乡的激情,写出家乡的四季景色之美。
例如,春天来了,带领同学们来到田野上、小河边、大山里,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特点,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句段,为写好春天的景色积累素材。
如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这样写家乡的春天:“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大地上的万物都苏醒了,河边的小草变绿了,杨树光秃秃的枝头上开始有了指甲大小的嫩叶。桃花绽开了红彤彤的脸,柳树在春风中跳舞。山坡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绿油油的小草上,嵌着一滴滴清亮的露水,河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小鱼自由自在地游逛着……”
又如,秋天到了,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观察秋天带来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们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秋天?”学生们会惊喜地发现秋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我在田野里找到了秋天,到处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果实!”“我在果园里找到了秋天,那鲜美的水果真诱人啊!”“我在大树上找到了秋天,瞧,那一片片树叶都变黄了,变红了,有的还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呢!”“我在我家小院里找到了秋天,那盛开的真让人赏心悦目!”……站立在瑟瑟的秋风中,嗅着花香与果实的芳甜,欣赏着黄的谷、红的叶、蓝的天,什么样美妙的秋季描绘不出来呢?
二、从农村土特产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物产美
除了对四季景色变化的观察与记录,对农村土特产的描写也是习作时可以发掘利用的空间。农村土特产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是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表现习作“个性化”的极好材料。在老师的引导观察下,学生们会发现这些土特产的可爱、可写之处,包括土特产的外貌特征,生产、制作过程,以及土特产的价值等。引导学生从农村土特产中挖掘习作素材,介绍家乡特产,写出家乡的物产美,抒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是大有可为的。例如:教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老师就可引导学生寻找观察家乡的特有水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水果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如有一位三年级的同学在仔细观察了家乡的橘子后,这样写自己家的橘子:“……金秋十月,橘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橘子的大小和拳头差不多。它的表皮先是绿色的,渐渐出现了一点黄色,甚至橘黄色,表皮也不那么平滑了。橘子熟透了,像一个个小灯笼,仿佛在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你不要看橘子的表皮不太好看,橘子瓣可好吃呢!只要你轻轻剥开它的皮,只见里面十几个‘橘瓣兄弟’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取下一瓣丢到嘴里,轻轻一咬,就觉得果汁四溢,那甜滋滋的味儿,会一直甜到心里。”设想如果该学生没有亲自去橘园,没有认真观察橘子树,没有亲口尝过橘子,他还能否写出这样水灵灵的文章来呢?农村土特产自有其独特之处,学生在观察、积累、描绘中不仅积累了习作素材,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从农事劳作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田间的劳动美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从农事劳作中挖掘习作素材。课余可以叫学生去帮父母养养鸡鸭、放放牛羊;农忙时节,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田野,帮父母播种、插秧、除草、施肥、割稻、打场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通过身体力行,感受农民勤劳淳朴的美德,体会田间劳动的甘与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材料。只有生活充实了,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感情来,写下的习作也才会有血有肉,不会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而内容空洞。
农村学生还有很多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打柴、烧蜂窝、放牛羊;下田割稻、挖薯、刨花生;下河捉鱼摸虾、钓螃蟹、捡田螺;闲时烤薯、烧玉米、打弹子、游泳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素材,可以写成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四、从民风民俗中挖掘习作素材,写出家乡的生活美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出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更强劲的生命力。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不仅有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婚娶丧葬、祭祖踏青、起居造屋、龙灯庙会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物阜民丰的美好心愿,蕴含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这些都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好的习作素材,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从节庆习俗中寻找积极向上的风俗人情、人迁、思想变化、新风俗风尚,积累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习作素材,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如有学生在《清明节》一文中写她同妈妈剪青做清明团子:“……清明节来临前好几天,妈妈就带着我到田野里去剪青。一棵棵青在春姑娘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神采奕奕,好像在跳着欢快的集体舞。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大半个钟头就剪了满满一篮。”这样,通过对农村风尚的挖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是一座宝库,真、善、美就在生活中。
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写作技巧;认真审题;精心选材;布局合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16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96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成败。然而,考试的时候,由于受时间限制已经心里紧张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忽视附在题目下的试题提示和要求,草率动笔,造成文不切题、考试失误。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针对这种现象对学生进行目的的训练,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有法可依,在规定时间内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切题作文。在此,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尝试进行总结,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认真分析提示语、题目,确定人称和体裁
(一)认真审题
认真研读提示语,从中捕捉信息;准确理解题目含义,抓住题眼;研究题目内涵:探究题目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意义;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对于句子类文题在寻找题眼时要全面考虑。如《难忘的…… 》,“难忘”一词是题眼,它确定了写作范围,也决定了作文的选材;《妈妈的眼睛》,“眼睛”是文眼,“妈妈”是限制语,所选素材必须和“妈妈的眼睛”,通过妈妈眼神的变化来表现文章的情感变化和主旨。再如,《家乡的新变化》《我爱故乡的秋天》,既要紧扣“家乡”,又要抓住“新变化”缺一不可;只要认真分析题目就不会跑题了。
(二)明确人称
人称的选择是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学生往往采取第一人称,不敢也懒得去尝试其他的人称。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文题目选择恰当的人称,以更好的叙事和抒感。面对只能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文,比如《老师,你伤害了我》《我的烦恼》《xx,我错了》等,引导学生不必在人称上思考。而对那些有人称选择空间的题目,则要思考选择适当的人称,力求与众不同,比如,《xx,你伤害了我》就可以选择第二人称,以达到对面交谈、缩短空间距离的效果;《我们宿舍快乐多》则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写法,以追求表达的灵活,更便于议论抒情。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写作素材和采用人称结合起来思考,是写一个人,还是写几个人?写什么样的人(身份)和什么样的事,用哪种人称效果更好。
(三)确定体裁
从导语、提示语、文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确定文章体裁,明确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状物,作文题目里有“记”字的,属记叙文;作文题目里有“谈”“论”,属议论文;作文题目里有“说明”“介绍”等词语,属说明文。以上这些在动笔前都要认真思考。
二、精心选材
学生作文最大缺点是选材假、大、空、俗。阅卷教师批阅作文会不断发现选材类似的作文,且呈批量出现,导致分数越给越低,最终影响语文的总成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循以下原则去选材:
(一)以小见大
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的《散步》《有月亮的晚上》等文就是以小见大的例子,用小事情来彰显大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能打动人的小事甚至瞬间,并对其进行生动细致的叙述和描写,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或情感,以小见大地去表现某个主题。
(二)题材出新
写人的文章,还可避开写熟的题材(常规材料),把目光投射到文学作品中的名人:鲁迅、冰心、郭沫若、雨果、安徒生……或历史长河中的名人:屈原、魏征、海瑞、包拯、王安石……也可把目光投向当今名人,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这样不仅会增加文章的内涵,还能从侧面向人展示学生丰厚的积累和不俗的文学积淀,让教师刮目相看。如以“为喝彩”为例,横线上可以填“自己”,可以写自己参加演讲比赛的成功;也可以写自己参加成语大赛取得了佳绩 ,还可以写乒乓球赛取得了好成绩……横线上可以他人,可以填“陶艳波妈妈”: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陪读16年,儿子先后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与儿子同桌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理工大学的典型事例,赞美陶妈妈爱子之深、不懈坚持、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横线上还可以填“炎黄(张纪清)”,为了援助贫困儿童放弃自己已经很有成就的事业,27年来一直以炎黄的名义捐款,“炎黄”这个名字几乎每年都在“七一”前夕给祝塘敬老院汇款助老,也曾向中西部革命老区和希望小学,向无锡革命陈列馆、烈士陵园,向洪灾和地震灾区捐过款,但是从来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只留下了“炎黄”“黄炎民”等落款,而自己的住所却越来越小。通过具体事例赞美这位乐善好施的好心人。只有精心选材,就能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放飞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语文学习,也是作文创新的一大法宝。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让学生将其运用到作文中,比如,在写一个人物的时候,想象他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并力求通过描写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在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后,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菲利普夫妇偶遇成为千万富翁的于勒的场景。学生在课文的影响下,一定能有合理的想象,写得丰富而生动。
(四)抓住细节
精雕细刻,让文章增色生辉,让人物活灵火现,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精神风貌和情节发展等,提高文章的品质。
三、布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