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媒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媒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媒体

社区媒体范文1

"Winter really is coming!" from the end of 2008 to now,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been sweeping the globe like a growing snowball, all walks of life have felt the "winter" cold. Our imagination is far beyond the impact of the powerful "cold current" for advertising, which means that advertising companies and advertisers are facing an enormous blow simultaneously.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短兵相接

2008年度的广告主调查发现,广告主投放电视广告的比重下降了8.3个点,报纸也在下降,用于新媒体和直邮的广告投放预算比重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广告主已经质疑广告价格不断飙升的传统媒体,转向那些性价比更划算、目标受众定位更明确、传播更精准、互动体验性更强、甚至能直接带来销售的新兴广告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正在进行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短兵相接的战争,这是很多有预见的广告人和广告主所共识的。

然而,经济危机中新媒体的发展也不是坦途一片,由于各类资本的蜂拥而入,行业泡沫已经开始显现,多如牛毛的所谓的新媒体开始无孔不入,媒体主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发展,在圈地与抢占资源中畸形成长,泛滥成灾成为一种必然,这个年轻的行业承载了它本不应该现在就承载的重荷,盛极一时的分众传媒,因业绩不断下滑,最终在2008年底被新浪收购便是最好的例证。

广告主:拒绝“鸡肋”媒体

华纳菲克所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广告主对广告费的回报有着绅士般的宽容;碰上现在这样的金融危机,广告主们开始精打细算,不但试图知晓并遏制“这一半的浪费”,而且恨不得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掷地有声”,谨慎花钱、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已成为广告主们的选择媒体的“金科玉律”。对于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媒体,他们显得相当的果断,单纯的只赚吆喝、不见成效的品牌传播策略与方式已成为过去,广告主们需要一种可以带来销售业绩的媒体或者传播新模式,让他们挂在墙上的销售图表的红线可以一直向上。

互动・体验・营销终端媒体

市场营销实践表明,影响消费者的是体验而非眼球,体验经济已成为营销的关键。传统媒体单向、单纯的广告传播渐渐让消费者厌烦,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看不见、摸不着,他们更愿意通过互动,亲身体验,对于广告主而言,这种具备互动体验等功能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从而促进销售。DHA GROUP(HK8243)近年来努力致力于打造中国社区互动体验媒体第一品牌――安康快告,其出发点就是充分认识到中国户外广告与新媒体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到广告主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市场的需求,全力打造一个创新型、生动化、高科技、服务性的集传播终端、服务终端、体验终端与营销终端为一体的综合营销传播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联通的推广案例进行深入了解。

2009年年初,大贺集团巧妙融合商务部“双进”工程精神(便利销售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依托安康快告平台,成功帮助联通推进社区信息化工程,其内容包括116114惠民热线、C116114惠民购物网上商城、手机3G商城、社区DM杂志、数字报警系统、社区支付系统等。居民可及时了解政务信息、社区公告等资讯,拨打116114或登陆即可实现居家时尚购物,不用前往银行排队即可完成公共事业费缴纳等金融服务。

2月28日,“联通社区信息化暨星级示范社区启动仪式”的大型社区推广活动在南京某社区成功举办。活动前期整合安康快告社区媒体、116114网站、社区DM杂志进行线上线下的预热宣传,活动过程中利用安康快告的互动体验性,为居民现场演示社区支付、惠民购物等功能,促成居民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活动当天吸引了市委、区委及四面八方的居民达500多人,现场气氛相当热烈,从后期统计数据看,整个推广在安康快告媒体的费用不足同等传统媒体的30%,但达到的效果却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活动后一周联通的话务量增长了100%以上,116114网上商城的点击率增加了48个点,网上成交量上升了20%。

社区媒体范文2

有价值的空间在哪里?

最新调查显示,社区消费者占日常消费支出的67%左右,这67%的消费是在其居住之5公里范围内的商圈内完成的。

社区商圈,以及围绕社区销售惯性锁链的诞生,使各种产品、各个品牌的商家必须越来越重视社区的消费者。

而最有价值的空间必然是贴近人们生活的(高到达率)媒置,是最空白的(低成本)区域。最有价值的社区媒体渠道组成应该是集LED信息平台、平面广告平台、广播告知平台、社区网站虚似生活平台为一体的。

安康宣传栏(即“安康快告”)的诞生

“安康计划”与“春蕾计划”是由全国十九个部委和社会团体共同主办、中国儿童基金会承办的两项大型公益活动。其中,“安康计划”以“关注儿童、教育儿童、服务儿童”为出发点,是加强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阵地和展示儿童素质教育成果、让孩子们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的重要窗口。

“安康宣传栏”是“安康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全国妇联、国家工商总局等十九个部门联合下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安康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负责实施,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安装十多万个安康宣传栏,用于少年儿童安全健康教育。国家工商总局特批该项目可用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形式推广,以商业广告支持公益事业。

运作模式上,安康宣传栏项目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公益事业运营理念,集社会、企业、个人的力量,将公益项目进行适当的商业化运作。即广泛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捐赠辅助项目,以公益广告、商业广告、终端营销的方式筹集资金,促成项目的良性循环,最终以提供就业机会、宣扬科教知识、举办社区活动等方式回报社会。

很显然,安康宣传栏具备社区媒体的任一功能。而且,它可以更自然、更深入地直接将消费者的生活路径转化为与消费者点对点的接触,使社区商圈变得更具凝聚力。

狙击对手的优势

根据CTR调研显示,作为狙击对手的安康快告,其优势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如下:

(1)LED快告:滚动显示屏的规划是整个方案最匠心独具的部分。这种设置有几种优势,解决了滚动屏内容单一的问题,多种实用信息的,既能提高关注度,又能对媒体的口碑产生积极的影响。将广告活动与日常生活生动的相结合,是提升广告效果的有效途径。为客户接近、影响、渗透市场目标提供了有效工具。针对不同生活接触点中的价值空间,我们将沟通渠道选择为校园频道、小区频道、办公楼宇频道。

(2)灯箱广告系统是传统平面户外广告的延续,该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上的发展和进步,它首先具备了传统户外广告所具备的全部功能。

(3)广播系统是安康深度营销媒体又一独特之处,为媒体的功能化建设上台阶提供了全新的形式。而为广播电台提供落地平台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计时系统同样是功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强的实用性为招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当然社区媒体网络的定位决定了计时系统招商的市场定位。在招商工作中应考虑具体情况,避免作无用功。

(5)DM直投系统是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的又一亮点,规划中专人维护的投放工作结合数据库营销,实时、有效、准确、可控的DM直投服务具有极强的市场吸引力。

(6)社区SP/PR活动是整个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网络核心价值的终极体现。SP/PR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结合公益活动组织策划,现场展示及销售等。开拓思路,发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积极培养SP/PR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协调能力,是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网能否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体现。

安康深度营销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安康深度营销媒体所具备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体现,具体表现在:

(1)媒介形式创新性。广播系统声音吸引,石英时钟功能帮助,滚动字体动态提示,公益画面亲情传播,照明灯箱眼球吸引。

(2)媒体具备网络性。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社区。根据CTR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安康宣传栏网络建成后,每天可覆盖上亿人次。

(3)平台基础公益性。以公益事业为载体,进行部分商业化运作,进一步回馈社会。公益事业使该媒体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4)市场具有竞争性。与社区内的其他媒体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5)项目发展可延性。安康宣传栏作为儿基会安康计划的一部分,可与安康教室、远程教育、安康图书馆等项目配合,在社区开展公益和商业营销活动。

(6)投资运做优惠性。投资者和广告主可通过慈善机构这个平台获得税收优惠。

安康媒体与同区位的其他户外媒体相比,竞争优势也是明显的:

(1)较强的吸引力。媒介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丰富,与阅报栏、候车亭、灯箱等替代竞争产品相比,通过时钟的功能性,广播的提示性,LED滚动屏的动态性和画面的冲击力对过往行人产生极强吸引力。

(2)较好的亲和力。因为它具有较好的功能性和公益性,因而,广告具有亲和力,到达效果较佳。

(3)较佳的分众性。 社区媒体数据库的建立可实现广告投放和互动营销的分众化。可针对特定受众设置子网络, 覆盖特定细分市场。

(4)模式的创新性。(经营模式:与加盟商共成长;盈利模式:户外分类广告,社区深度营销)。

(5)较高的回报率。与竞争媒体相比,虽然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一些,但媒体收益相比却高出很多,因而,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

愿景及现状

2008年前,计划完成全国12个自营城市2.5万个安康宣传栏媒体网络建设;2010年之前,计划在全国100个城市以特许经营模式建设10.1万个安康宣传栏。目前北京、南京、广州、上海、天津等城市已经分别建设了2000、300、300、300、100个安康宣传栏。

社区媒体范文3

社区是基层,也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职能部门的关注点、落脚点。但是很多时候政府部门和居民政务信息沟通渠道单一,无法覆盖各个层面的社区居民。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活动内容缺乏互动且宣传面不广。而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参与和服务,融入社会和社区生活。

目前,《东南商报》在社区新闻报道领域已构筑起“一报一刊一网一活动两微博”的全媒体构架,广大社区工作者可以方便地使用全媒体平台社区资讯、与社区居民沟通,通过《东南商报》的全媒体平台的信息到社区居民实现零距离传播。

一报是《东南商报》每周一推出的《社区广场》周刊,一刊是多媒体电子杂志《宁波社区》,一网是“宁波社区网”(), 一项品牌活动是社区服务大篷车,两个微博分别是腾讯和新浪的“东南商报社区周刊”。《东南商报》创建全媒体平台实现了社区新闻无缝对接的传播效果。

一项活动:用服务让信息和社区居民零距离

宁波市老三区共有300多个社区,针对社区读者这一特殊群体的信息传播和服务一直是《东南商报》关注的一个重点,2007年起《东南商报》创办了一项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社区服务大篷车”,旨在搭建覆盖面广、互动性强、服务人群多样化、信息传递零距离的服务平台。

从2007年2月起,《东南商报》联合宁波市医学会、市律师协会、市心理卫生协会、81890志愿者协会等和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每周日进一个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包括:保健知识讲座、医疗法律服务、免费家电维修、趣味运动等多项服务项目。四年多来,《东南商报》“社区服务大篷车”不仅传播科普知识,还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倾听民意,收集提案信息。在每年春节前夕,组织年货直通车,邀请市民参观年货生产基地,让市民买到优质年货。

“社区服务大篷车”通过嵌入式传播方式使媒体联合各级职能部门共同走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和便民服务。媒体和社区都能够各取所需,达到共赢。

“社区服务大篷车”为各种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及志愿者,和社区以及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完成了政府职能部门政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传达,从而实现资源服务的最大化。一方面政府和群众的沟通渠道畅通,也使职能部门为居民服务有良好平台,数百志愿者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爱心,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截至2012年4月中旬,《东南商报》创办的“社区服务大蓬车”已进行了214期,《东南商报》利用这个载体推动队伍建设,鼓励年轻记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通过各种活动积极服务群众,提升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到目前为止,活动已进入了全市200多个社区,采写稿件500多篇,数万居民享受了服务。“社区服务大蓬车”活动开办至今,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先后获得了2008年度宁波市新闻名专栏、2010年度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等荣誉。

一本电子杂志:用多媒体手段使信息传播全覆盖

社区工作报道的难点扩大参与人群、调动参与热情。媒体应更好地利用新兴的传播手段,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针对中老年人,报纸可能是最传统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但是对于越来越多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更多样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是吸引他们的好方法。通过电子杂志的传播,可以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家门口发生的情况,不必通过家里的老人当“二传手”,减少了信息传播的失真,增强了亲身参与感和融入性。

2009年4月起,《东南商报》与浙江万里学院传媒学院合作创办了一本电子杂志《宁波社区》,这本多媒体的电子杂志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网站等多种载体形式和媒体形态于一体,集中报道宁波社区新闻、社区文化、社区人物、社区生活和社区活动,从而提升社区形象,增强社区居民自豪感,最终达到深入社区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目的。《宁波社区》每周日上线,每期时长5分钟以上,一般50—70页之间。固定栏目有“小巷总理”“社区宝贝”“社区人物”“社区好邻居”“劳拉小姐美食屋”“市井”“寻城”等。

《宁波社区》的制作在采编人员安排上,采用“1+N”的工作模式,即一名《东南商报》记者配数名擅长图文采制、广播制作、网站编辑的学生。记者的文字稿发给报纸,图片、视频、广播等发给相应的板块和载体。这样,社区新闻的内容不但发表在《东南商报》上,还集纳出现在电子杂志《宁波社区》上,在社区新闻的官方网站宁波社区网()上则有相应的板块和栏目,还每期制作成图片形式的流媒体图片(vimage),在全市100多个社区户外电子屏上轮番播放。每个新闻和活动都有社区新浪和腾讯官方微博及企业QQ号即时,实现了新闻内容产品生产的“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务、多载体传播”。平面媒体借助“电子杂志”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实现新闻信息的更广泛传播,提升了平面媒体受众的年轻化和对报纸的忠诚度。

《宁波社区》电子杂志一上线就受到了社区读者好评,点击率不断上升。到2012年4月中旬,《宁波社区》已累计出版156期,宁波市委宣传部对此表示肯定:“这是《东南商报》社区新闻报道从平面媒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运作模式上的一大创新,在浙江省内首开媒体与高校新闻专业合作先河,高校师生为报纸提供智力和人员支持,报社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平台和物质基础。”

社区媒体范文4

【关键词】自媒体;微信;指尖工作法;龙首原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社区的各项宣传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快捷以及高效的平台。同时,在自媒体的视野下,社区微信公众号承载着社区最新动态、及时反馈民情、表达民意的重要职责。社区服务工作与微信功能之间的关联耦合使得社区服务工作的推进在传统范式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构成互联网+现场服务的新模式。

通过建立社区微信群,实施“点对点”的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和社区居民及时交流互动,搭建起社区和居民交流的新平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运用社区微信,加强指尖工作法的创新,更好吸粉,进一步密切与居民之间的沟通联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自媒体时代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的由来

对社区来说,宣传活动、服务居民,仅靠过去传统的公告栏贴布告、院落门口派菜单、电话或者入户到居民家中通知等方式,已不能聚拢人气,且费时费力,宣传范围小,参加人员也少,综合来看收效甚微。而新媒体时代,开通了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只需动动手指,足不出户便可及时了解社区活动的具体情况、最新的政策通知等等,这无疑在节省纸质印刷材料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更可贵的是撬动了近在咫尺的居民热情。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服务,使得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迎刃而解,再次验证了通过用新媒体的思维方式,构建一个有声有色的现代社区“生活圈”,对社区工作的全面推进大有益处。

二、自媒体时代社区微信公众号指尖工作法的现状

社区微信号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般设有“政务公告”“公共服务(便民事项菜单)”、其他3个子菜单,主要包含党政廉政、卫生计生、养老医保、民政救助、工作动态、民生政策解读等相关板块,将最新的计生、民政、便民服务、生活常识等信息以及社区事务服务流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有助于提高社区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步提高群众的办事效率。以西安市莲湖区北关街道龙首原社区为例,其微信工作号指尖工作法常涉猎的范围具体如下:

第一,政务公告。政务公告包含社区简介、社区亮点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简介以及社区工作的最新活动动态,旨在让读者认识社区,对社区有更多了解。北关街道社区通过开设微信公共号,将社区办事流程及社区取得的重大成绩、重要活动等都详细展示出来,尤其是涉及居民利益的低保及贫困救助方案及最终确定人通过微信向整个社区居民公布,以真正推动政务公开透明化;

第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下设“通讯录”“个人查询”“办事导航”“生活指南”“群众反映”等栏目,通过提供社区热线电话、连接街道办的办事链接,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办事,关键是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办事所需的材料内容。此外,微信公共服务菜单下设置“互动问答”一栏,居民可以通过此栏问询相关事务办理规定,查询社区工作人员值班时间,及时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动态,以便于居民可以预约办理事务。

第三,其他菜单。其他包含“投稿”和“历史消息”两个栏目,一方面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为携手共建和谐宜居社区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可方便群众查阅社区的历史消息。同时,为了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工作人员还会每天在“投稿”一栏相关的社区故事与百家趣事,以供居民闲暇时间阅读。社区会在微信公共号上设置光荣榜,奖励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居民。

从以上观之,目前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涉猎范围还很有限,在宣传方式及宣传力度上都有待提升。在互联网+的时代,微信指尖工作显然应更“接地气”,更加多元化。

三、自媒w时代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的创新举措

创新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要从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上创新,深挖社区群众的最佳适应模式,拓展群众基础,激发群众社区微信交流互动的热情,并做好微信平台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工作:

第一,加强微信平台宣传工作的创新。社区计划开展一场主题为“慈母歌咏和睦情、爱子微孝全家福”的母亲节活动,旨在为辖区的妈妈们送去节日的祝福。活动采取社区微信公众平台活动策划、征求意见、报名方式,微信预约排号和制作电子相册的方式开展,并推送给大家展示的活动成果,为精心策划的活动增添了人性化的细节处理和电子影像留念的精神关怀。有关“两学一做”宣教方式的创新。比如,面对流动党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和宣传教育途径单一的情况,信息传递速度慢。如何创新服务途径?社区可采取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的方式,积极发动在家党员与在外务工党员踊跃参与其中,让大家逐渐形成每天工作之余进群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目的――使其成为党员的必修课。社区微信以定期推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小视频、听读等方式,结合的党员会专题研讨等实时活动信息等,与大家一道分享信息,学习进步。(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69页)社区微信学习教育平台的开辟,聚合了在家、在外的党员,拉近了党群关系,不仅方便流动党员学习,也确保了学习时间、增强了学习效果,努力做到不让社区党支部任何一个党员掉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第二,加强微信平台的舆情监测和分析。社区微信号可联合社区警务室开设动态舆情专栏,发动居民向社区提供辖区最新动态及社情舆情,也可向社区或警务室咨询各种政策法规问题,同时亦可要求社区及警务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获得更好推广,可采取奖励方式,成功加取微信号并向社区及警务室提供舆情信息者,可获取“红包”,提高居民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第三,强化微信指尖工作的“服务性”。根据社区微信公众号、各类微信群运作的实际情况,可推出微信订阅号,定时推送社区活动预告、社区工作内容、服务项目介绍等信息,初步形成以社区微信公众号为统领、社区各类微信群为支撑的微信工作平台。为了让居民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在微信里就能向社区反映问题,社区开通了“微信里的说事点”。只需点击“我有话对社区说”,填写《我要说事登记表》,就可以向社区反映问题。社区一接到问题线索,就会立即启动“全程一起办”或“人大代表为您办”程序,全程跟进直至问题解决,并会实时向反映人反馈情况,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稳定态势。社区一般常见的社会组织有合唱团、秧歌队、书画协会等,但很多怀揣兴趣爱好的居民朋友并不很了解,通过微信招募、报名、画作展示、科普大学开设相应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为社区建设和构建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添砖加瓦,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开拓微信指尖工作的服务范围。比如配合社区开展的“三官一律”进社区的活动内容,提供咨询调解服务,及时为居民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支持,力求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于基层,加强群众工作,深化平安建设,使司法便民服务进入微时代。社区微信号经常会收到很多居民想参加志愿活动的留言,为进一步发挥微信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诸多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创建社区志愿服务平台,可实现志愿者招募、活动组织报名等多种功能,使社区党员、居民人人都可“立下项目”,志愿者“一呼百应”,每个人都成为志愿服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通过社区微信号来搭建一座无形的“爱心桥”,将这些潜在的社区志愿者通过一系列活动慢慢挖掘出来,吸引更多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从而使社区与居民的沟通从“单向性”渐渐转化为“双向性”,更好发挥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壮大社区社会组织队伍。一是寒暑假时期,可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建立专门的“青少年活动微信群”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由于不少爸爸妈妈的加入,使得平日不熟络的邻里关系变得熟悉起来。二是鼓励支持社区居民自发建群,比如组建健康克“糖”,除病友之外,吸引专职医生进群,就糖尿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等内容在线进行互动。社区也可定期组织测血糖活动时,群组负责人第一时间告知微信群成员,形成合力,增进了联系和集体凝聚力,有助于形成和睦的邻里氛围。三是发动建立其他微信群,比如全职妈妈、跳蚤市场、以物易物等各类微信群,大大拓展了线下的活动范围,有力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不过,不可否J的是,对于社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来说,“微信”还比较陌生。所以在处理有关高龄老人的工作还是会采取比较传统的方式去告知。但自媒体视野下,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作为互联网+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群众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社区建立微信公众号,将指尖工作法活学活用,创新内容、方式方法,用最低的成本,实现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社区服务“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大大缩短了社区与居民互动沟通的时空距离,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实实在在为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微信平台工作法和传统工作法作为社区工作的两种基本工作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全方面做好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刚.指尖上的警民心连心――微信打开公安工作新局面[J].理论前沿,2014(11):344+346.

社区媒体范文5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介绍了广州创新公共传媒文化服务方式的做法及成效,总结了广州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探讨了公共传媒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指出要以公益性传媒服务为依托,发挥公共传媒在实现维护文化传承、促进民族认同、保障社会民主等方面作用,以增强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

广州市;公共传媒;社区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本文探讨面临机遇的公共传媒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作用。

一、先行先试――创新公共传媒文化服务方式

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明确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按照构建“数字珠江三角洲”的总体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区提出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媒体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数字化传媒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了公共服务传媒的数字化进程,以促进公共服务传媒处于技术制高点上,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实施基础文化设施覆盖工程,构建完善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到2020年,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创新公共传媒文化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并以公益性传媒服务为依托,实现公共传媒在维护文化传承、促进民族认同、保障社会民主等方面作用。广东省提出建设幸福广东,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为老百姓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产品,让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在政府和公共传媒的合力下,通过建立文化广场的形式,定期举办导向性、示范性、制度化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利用基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方式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创新文化服务形式,在全国首创的以“广东流动图书馆”、“广东流动博物馆”和“广东流动演出服务网”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络,盘活了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展览难等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在推进实施重点文化工程方面,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扩大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范围。

二、幸福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第一站

社区媒体范文6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我参与社交媒体行业的这些年里,听到了很多有关社交媒体的误解和深化,以下就是我所列出的有关社交媒体的5大误区:

误区1:社交媒体只适合某些品牌

经常会有人问我:社交媒体是否只适合网络服务或是那些比较酷的产品?答案是否定的。只要能够在特定的平台内找到自己的目标受众,并以有效的方式与之进行交流互动,社交媒体就适合所有的品牌。当然,为苹果制定推广计划肯定要比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更加令人兴奋。但是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媒体和博客推广方法,这两个品牌都将获得惊人的效果,包括:品牌认知、轰动效应、流量、用户忠诚度以及收入。

事实上,较为“乏味”的品牌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的推广通常是最好,利用社交网络进行推广后,这类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将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相对炫酷的产品反而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刚刚被软件公司Intuit以1.7亿美元收购的个人理财网站Mint就是很好的例子。Mint虽然并非最有趣的创业公司,但是却利用社交网络获得了很好的推广效果。它利用社交网络来为自己的品牌营造声势,并通过博客为用户提供许多小贴士和有趣的内容。此举也吸引了许多用户和博客读者自愿推广Mint的品牌。

误区2:使用社交媒体可以快速获得流量

社交媒体营销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一旦一个品牌进入到Facebook或MySpace这样的社交网络中,就必须要花费时间来建立自己的品牌社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Facebook的社区建设也是如此。如果想要获得有效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散发垃圾信息,就必须通过会话式的推广与用户打成一片。会话式营销的关键在于与社区交流信息,加强对用户偏好的了解,先听后说,而且还要根据用户的反馈做出反应。

有些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一个Facebook页面,就可以在一夜之间吸引数万用户访问其网站。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推广的品牌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的流量在稳步提升,原因在于,随着粉丝数量、相关Twitter信息以及博客文章的增多,该品牌在社交网络中的曝光率也在逐渐增加。

想要增加品牌在网上的曝光率有许多方法。例如,可以在网站上为用户创建强大的社交激励措施,以此鼓励用户为品牌做推广,从而加强品牌的公众认同度。但在吸引数以万计的用户访问自己的网站之前,首先要做好两件事情:1)忠诚度颇高的网络社区;2)一个强大的刺激系统以增强品牌认同。这两件事情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以我的经验来看,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使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效果。

误区3:使用社交媒体会丧失企业对品牌形象的控制

企业的高管经常会认为,一旦在Facebook上建立页面,员工就无法对局面加以控制,从而出现许多对品牌形象不利的信息。大企业的高管尤其担心这种情况。如今,不光会有喜欢某品牌的人发表的正面信息,还会有很多讨厌该品牌的人发表负面信息。实际上,建立Facebook页面本身并不会改变这种现状。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成为这种交流中的一员?如果参与到社交网络和博客中,就表明你的品牌在乎用户的反馈,而且愿意倾听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来举一个例子:我的博客托管方是Network Solutions,有一段时间,我的博客无法上传内容,我对此十分恼火,于是在Twitter中写道:“Network Solutions太烂了。”并且在其中标记了“@Shashib”,此人负责处理Network Solutions社交媒体的推广。过了一会儿,我收到了Shashib的回信,他表示愿意听取我的意见并帮助我解决问题,并承诺Network Solutions的代表随后会与我取得联系。又过了一会儿,我果然收到了Network Solutions打来的电话,而且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此一来,我便会永远成为Network Solutions的忠实用户。

企业可以通过Twitter等社交媒体实现实时客服,这是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Zappos和戴尔等企业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企业不应当害怕与用户在线进行真诚而透明的交流,反而应当害怕忽视了用户的抱怨,没有在事情恶化之前将损失降到最低。

误区4:社交媒体只能流行一时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社交网络只能流行一时。我会对这些人说:由于人类渴望与他人交流,所以社交媒体是一次不可避免的数字化革命。只要我们是人类,就无法摒弃这种交流的欲望。说社交媒体只能流行一时,就好比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流行一时。以下的统计数据或许可以帮助这些人改变观念:

1)全球三分之二的网民会访问社交网络,而社交网络的访问时间增速是互联网访问时间增速的3倍。社交网络的访问时间在互联网访问时间中的占比约为10%。

2)访问社交网站已经成为目前第四热门的网上活动,甚至领先于电子邮件。

误区5:使用社交媒体无需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