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机消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机消费范文1
调查人群及区域
由上述图表对比来看,对游戏手机感兴趣的用户往往年龄轻、收入不高。而根据常规来判断,这些人往往是工作时间较短,且有较多自由支配时间,可以通过游戏来娱乐。由于这个群体较为广泛,因而值得厂商注意。
由于本次调查还在ZOL全国76家分站进行发放,因而调查样本的地区分布范围较广。结果显示,前15大地区的用户累计超过8成。但调查整体分散,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样本分布也不是很集中,广东市场样本分布最多,超过北京区域0.7个百分点,达到11.7%。除了广东与北京两大区域外,其他地区用户样本分布均不足8个百分点,且彼此分布悬殊较小。
消费行为特征调查
1、用手机玩游戏的频率
ZDC通过分析得出导致频次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用户本身的时间等制约;其二则是手机内置游戏本身因素,其很多游戏如飞行游戏等过于单调、不能吸引人经常玩。因而要培育更多的人玩手机游戏,厂商需要提高游戏的丰富程度与游戏内容的吸引力度。
2、用手机玩游戏花费的时间
调查显示,54.9%的网友表示,每次玩游戏在10-30分钟,这在本次调查中占据主流的位置。还有19.3%和18.0%的网友表示,每次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分别在10分钟以内与30-60分钟之间。而每次玩的时间较长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小,在6个百分点以内。
3、用手机玩游戏的场合
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消费者用手机玩游戏的场合都是不确定的。其次是选择在工作休息时玩游戏的用户,因而针对这群消费者来说,益智类或者休闲类的手机游戏更适合。
公交车上也是很多消费者选择玩游戏的场所,这一比例达到11.3%。还有一部分学生用户表示会在课余时间玩手机游戏。
由于场玩游戏的场合存在不确定性,因而随时随地性成为游戏手机的一大优势。而由此来看。针对游戏市场开发的游戏手机有着PC游戏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可能成为消费者即时娱乐的主要工具。
4、喜欢的内置游戏对比
调查显示,18-25岁的用户喜欢的内置游戏倾向于竞技类,如赛车、格斗、体育等。而在益智类游戏方面,26-35岁的用户分布比例较高一点。
游戏手机市场前景
1、对游戏手机市场看法
调查显示,3/4以上的用户表示对游戏手机市场前景看好,这反映出消费者对市场较为乐观的现状。还有6.9%的消费者表示,并不看好游戏手机市场发展前景。此外,还有15.4%的用户持态度则不明朗,这类用户往往在市场上处于观望的状态。
2、可接受价位
调查结果显示,潜在用户可接受的游戏手机价位区间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所占比例达到54.4%。据ZDC的关注调查数据,此价格段也是目前市场上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区间。因而ZDC认为只有游戏手机逐步贴近市场主流消费群体,其才能在市场上得到迅速普及。其次是3000-4000元价格段,有26.7%的潜在用户表示能接受这个价格段。1000元以内、4000-5000元与5000元以上的用户分别较低。均在10个百分点以内。
根据调查来看,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1000-3000元之间的机型。因而ZDC建议厂商推出产品的时候,以此为参考制定出符合大众的价格。而如果游戏手机的价格高高在上,则其很难在主流消费群体中传播,更别提获得较大市场份额了。
3、品牌预购率分布
通过品牌预购率来看,可以发现游戏手机市场有向诺基亚集中的倾向,这反映出消费者对诺基亚游戏手机的市场认可度相对较高,尤其是诺基亚游戏手机N81在去年上市之后,很快入围最受用户关注产品排行榜。
诺基亚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同时也意味着其对其他厂商市场份额的挤占。因而对于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等厂商来说,如何提升细分手机市场份额,也将考验各大厂商市场拓展能力。
4、希望游戏手机具有的特征
手机消费范文2
国产手机销售形势喜人,但整体市场渗透率仍然偏低
据权威机构预测,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超过2亿户,新增用户将达到5500万户,年度平均增长率约38%。移动服务市场整体蛋糕正不断增大,同时也带动了手机的销售。国产手机年度销售份额大幅上升,由1999年2.5%,到2001年的15%,预测今年将达30%,TCL、厦新等国产手机更取代洋品牌跻身十大品牌。
在国产手机形势大好之时,我们要作出冷静的分析,国产手机只是在当年的销售份额中表现不俗,但由于国产品牌起步较晚,99年以前的市场完全为洋品牌所垄断。所以,国产品牌的市场总体渗透率仍然偏低。调查数据表明,拥有国产品牌的比例在3大城市平均为6% ,洋品牌占了9成多。(图1)由此可以判断,国产手机销售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新增移动用户。
谁是消费者的心头最爱,国产手机还是洋手机?
调查显示,44%的消费者最喜欢“诺基亚”,20%消费者最喜欢“摩托罗拉”,16%的消费者只钟情于“三星”;而对于国产品牌,分别只有1%的消费者最喜欢TCL、厦新和康佳。(图2)
至于消费者下次最有可能购买的手机品牌,数据显示,39%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诺基亚”,18%的人会选择“摩托罗拉”,16%的消费者会考虑“三星”,只有1%的消费者会购买TCL品牌的手机。(图3)
综上,国产手机在首次购买手机的移动新增用户中影响力较大,这可能是短期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活动所引致的。但在手机二次购买意向方面则明显处于劣势,这反映出来的是国产品牌并未能形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忠诚度偏弱,对洋品牌的原有市场难以构成威胁。据调查,手机的平均更换周期为3-5年,按此推算,99年以前购买了手机的用户,极有可能在近一两年进行二次购机。截止到99年的移动用户总数为4,324万,这些用户的绝大多数是洋品牌手机的使用者。这对国产品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千万不能错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国产品牌要真正确立稳固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拓展市场,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方向。
国产品牌行动一:把握时机,扩大胜果
据我们的调查,在没有手机用户群体里,有26%的消费者会考虑在下一年内使用移动服务。对于新增移动用户,国产品牌现时所采取的一些营销策略是较为有效的,如:打价格牌、强大的广告攻势(利用明星效应)、捆绑式销售、各种渠道的专场促销等等。相信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年度销售份额。
国产品牌行动二:塑造品牌形象及吸引力
一个品牌要有持久的盈利能力和扩张能力,靠的不只是价格战或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最关键的还是品牌的形象和吸引力。在以品牌拉动销售方面,几大国外手机巨头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是借助其技术上的强大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塑造技术领先者形象。产品更新是手机的生命,洋手机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掌握了手机的核心技术,如诺基亚平均每23天就会推出一种新型号的手机。
二是把握消费者需求趋势,注重开发个性化十足、设计与众不同的手机,时尚、新颖、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手机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彩屏手机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是重视转变经营思路、注重市场细分,每种产品都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比如在如何讨好女性消费者,西门子最近就大下工夫,一改过去的设计风格,推出一款艳丽的折叠式手机8008,声称专门为亚洲女性设计。
四是有效地宣传推广品牌和新产品。洋品牌较少花巨资聘请大明星做广告,反而是针对新产品的目标群体及风格特征,进行相对廉价的广告制作,目的是营造出一个贴近消费者的氛围。
国产品牌可以围绕以上几点取长补短,努力提升品牌的形象和深化内涵,将产品营销扩展为品牌营销。
手机消费范文3
关键词: 手机;影像消费;媒介伦理;技术想象。
新媒体时代的“手机多媒体”,正给当下中国带来无比深远的社会文化后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截至2009年2月18日的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手机用户已达6·4亿,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增长到7·38亿。[1]同时,新世纪令人炫目的高科技革新,使手机媒体的应用形式愈趋广泛。当下,以手机短信文化、手机游戏文化、手机音乐文化、手机影视文化、手机商业文化、手机生活文化等形式构筑的“手机文化”,正在信息消费社会中“成为身份、地位乃至时尚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文化符号表征”[2]。随着通信网络、媒介技术的日益完善,智能手机这一集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功能于一身的“万能终端”,必将全面渗入到个人消费、娱乐和工作等领域,成为当代技术文化、审美文化中传播信息和文化娱乐的媒介新宠。
一、影像消费。
正是在这种媒介文化与大众消费文化互相融合的多元语境下,各种流行媒介在当代影视审美文化中炮制了一道亮丽的媒介景观。电视、网络、手机、人肉引擎、电子邮件、MSN、ICQ、OICQ等就是时下如火如荼地繁复大众影视消费的重要媒介元素。在这种时尚诱人、蒸腾的媒介图景中,手机的视听博弈正赫然凸显,它不仅为当今影视市场开辟了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巨大的产业文化空间,而且给当代影视审美文化带来了无限生机,并以其“展示价值”(本雅明语)备受影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边青睐。
整体上看,在我国(包括),手机跻身影像消费勃兴自冯氏贺岁片,并以“植入式手机”(广告嵌入)与“道具手机”(构织叙事)的方式迅速漫卷偶像剧、惊悚片、反特剧、警匪片、科幻片等诸多影视类型。
首先,当下影视文化中日趋隐秘和柔性的植入式手机广告已悄然渗透着影像消费内容。从《天下无贼》《命运呼叫转移》《第601个电话》到《爱情左右》《非诚勿扰》,这种植入式广告已开始兼具商业与艺术的双重品格,并在强化故事主人公个性、气质与形象表达等方面,彰示出独有的影像诉求与视觉图景。毋庸讳言,早期“试水”之作中频频出现的手机特写,或搬出“机海战术”(让一排手机集体亮相)等低端策略,往往因自身的浅表性与暴露性而损伤电影诚意,招致“审美反感”。但随着植入方式的成熟与媒介自身品质的不断提升,时下的手机广告已日趋圆活流美,并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成为建构受众日常经验或理想情境的一部分。《爱情左右》
手机消费范文4
[关键词]消费 手机 多重对应分析
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武汉地区的6所高校,其中部属院校2所,省属院校4所。2007年10月~11月随机抽取大学一年级班级36个,发放问卷1260份,回收问卷1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3份。1083人中,无手机者90人,有手机者993人。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对应分析中,某一类别频数过少会带来对应分析空间图观察和解释的困难。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将家庭年收入类别5万元~10万元、10万元~20万元、20万元以上合并为5万元以上,将月消费类别901万元~1200元、1201万元~1500元、1500元以上合并为900元以上,频次也进行了相应的合并。
993名研究对象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0.6%、59.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分别为43.2%、56.8%,家庭在城镇与乡村的分别为57.7%、42.3%,家庭年收入1万元y以内、1万元~2万元、2万元~5万元、5万元以上分别为28.7%、30.6%、26.3%、14.4%,每月花费300元以内、301元~600元、601元~900元、900元以上分别为15.5%、53.8%、20.3%、10.4%,手机价格为500元以内、501元~1000元、1001元~1500元、1501元~2000元、2000元以上分别为11.1%、36.2%、29.2%、11.6%、12.0%,购买手机时偏重功能、款式、价格、质量、品牌分别为27.4%、22.6%、14.9%、27.8%、4.9%(缺失2.2%)。
为了保证多重对应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首先采用检验进行了预分析。对于所选择的最能反映消费差异的2个核心变量――手机价格和属性偏好, 检验表明两者存在明显关联。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年收入、月花费等4个变量均与2个核心变量存在明显关联,且4个变量之间也存在明显关联。将6个变量纳入多重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这2个变量只在一个维度上具有一定区分度,且在多重对应分析图上难以清晰看出它们与核心变量各类别之间有意义的联系,故最终选择家庭年收入、月花费、手机价格和属性偏好等4个变量进行正式的多重对应分析。采用SPSS对993名学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主要结果见图。
根据对应分析图对结果进行判断,其基本原则是:落在由原点(0,0)出发接近相同方位及图形相同区域的同一个变量的不同类别具有类似的性质;落在原点出发接近相同方位及图形相同区域的不同变量的类别间可能有联系。按照这一原则,从图1可以得到如下线索:
1.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内、月消费在300元以内、手机价格在500元以内、购买手机时重视价格属性存在联系。
2.家庭年收入为1元万~2万元、月消费为301元~600元、手机价格为501元~1000元、购买手机时重视质量属性存在联系。
3.家庭年收入为2万元~5万元、月消费为901元~900元、手机价格为1001元~1500元、1501元~2000元、购买手机时重视款式、功能属性存在联系。但功能属性离原点较近,显示联系较弱。
4.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月消费在900元以上、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上、购买手机时重视品牌存在联系。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收入与月消费、手机消费存在较密切联系。家庭经济收入越高,月消费就趋向越高,所购买手机的价格也趋向越高。来自较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的较低月消费比例趋向偏高,使用较低价位手机的比例也趋向偏高;来自较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的较高月消费比例趋向偏高,使用较高价位手机的比例也趋向偏高。这一趋向表明大学新生的消费比较理性。此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者对手机价格和质量较为关注,家庭经济条件中等者对手机款式、功能较为关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对品牌较为关注,显示了大学新生的手机消费也比较符合一般的消费规律。
使用上大学后购买的新手机者有632人,其数据的多重对应分析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其结果与图1中的分析结果较为相似,不再赘述。
三、营销建议
对武汉地区99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手机消费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手机消费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月消费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家庭年收入不同,他们所购买的手机价格也趋向不同,所关注的手机特征也趋向不同。
本研究对于手机营销具有启发意义。对于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面对来自于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内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500元以下的低端手机,突出廉价特点;面对来自于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2万元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500元~1000元的手机,突出质量稳定可靠的特点;面对来自于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5万元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1000元~2000元价位的手机,突出款式和功能的流行性和时尚性;而面对来自于高收入家庭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中高端手机,突出满足他们对品牌的诉求。
参考文献:
手机消费范文5
关键词:农民工;手机报;手机上网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手机用户在不断增长,手机在农民工当中的增长趋势更是不容忽视。仅在2006年,中国13亿人口的手机普及率为35.3%,而2亿农民工的手机普及率超过了50%。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到来,他们在价值观、消费观方面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着很大不同,为了解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手机消费特点,笔者以在南阳市务工的青年农民工为样本展开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4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9份,有效率90.46%。其中,男性占57.1%,女性占42.9%;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18-40岁之间,年龄在20岁以下占17.5%,年龄在20-30岁之间占44.7%,30-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8%。国有员工占25.8%,民营企业员工占54.9%,个体经营者占19.3%。所有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6.0和Excel进行处理分析。
一、手机消费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已成事实,手机占有率高达98.9%。由于工作流动性强、居住场所经常变动,加之工资收入处于城市最低水平,对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工来说,传统的生活用品——电视机是比较奢侈的,而手机却几乎是人手一部。显然,新生代农民工将手机看作是一种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手机使用年限上,一年以下占29.7%,1—3年占48.4%,3—5年占13. 8%,5年以上占8.1%。
在话费方面,农民工的手机消费不到50元的占33.1%,月消费大于100元的占26.1%,每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元之间,占40.8%。
二、手机消费的显著特点
1.手机报是农民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在手机报发展初期,无论学术界或业界对目标用户群体的定位都倾向于25岁~45岁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对资讯高度敏感的白领阶层”,然而我们的调查却发现恰恰是从未引起关注的农民工这个草根阶层成为手机报的忠实用户,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在手机报上的高普及率和高满意度上。调查中有63.2%的农民工已经订阅了手机报,30.1%的人打算订阅手机报,仅有6.7%的人表示不打算使用或不了解手机报。反映出手机报在农民工群体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对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等生活方面的信息满意度最高,61.2%农民工认为能从手机报中获知此类信息; 其次是时事新闻类信息,31.6%的农民工通过订阅手机报能了解到国家大事、体育赛事和娱乐新闻等,仅有6.2% 的人认为手机报不能帮助他们获取招聘信息。
2.手机上网成为多数农民工娱乐消遣的主要渠道
城市农民工大多从事着最累、最苦、收入最低的体力活,譬如保安、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 下了班之后,他们根本没有过多精力去网吧、也没有足够的金钱去KTV等娱乐场所,他们更愿意舒舒服服地躺下来,只需动动手指,通过手机上网来放松疲惫的身心。此外,手机因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易便携和上网的实时性和随意性等优势,迅速成为农民工们工作之余娱乐消遣的最重要媒介载体。
在笔者调查的389位农民工中,有283位使用手机上网,占总人数的72.8%,其中,使用包月上网业务的达到84.6% 。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方面,59.8%的农民工每天用手机上网多次。手机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为:40.5%打游戏,28.8%听音乐,18.7%QQ聊天,9%看小说,3%手机电视。这充分表明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多数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此外,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在 30 岁以下人群中,用手机打游戏与使用手机 QQ 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三、相关建议
综合以上的调查数据和分析,我们应该看到,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媒,完全可以在农民工和“信息孤岛” 、“城市边缘人”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我们现在仍未将手机报的客户群定位在农民工这一群体。因此,有必要开发设计出一款专门以农民工为目标客户的手机报套餐,设计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更具个性化的手机报信息服务,如有选择性的投放更多与民生有关的生活资讯类信息,尤其适当增加招聘类信息,以解决农民工在衣食住行、求职等方面遇到的困扰。如若开发得当,手机报将在农民工群体中激活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者处于相对低的社会阶层,他们的业余生活比较匮乏,精神压力舒缓的渠道比较少。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更是一种娱乐工具。手机上网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娱乐消遣的主要渠道,说明农民工是手机互联网的现实受众,。然而目前手机互联网发展还不成熟,如存在着收费高、垃圾信息太多、网速太慢等问题,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些需要引起手机互联网这一媒体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徐文婷:浅谈手机报的勃兴与发展[J].新闻世界, 2009(05):112-113.
[2]许 达:在京农民工手机使用现状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09):197-198.
手机消费范文6
[关键词] 品牌忠诚 手机 影响因素
自1987年广州市率先开放移动电话业务以来,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必备品。根据我国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5.47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同时据专家预测,我国手机用户在2010年将达到6.5亿。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加剧。目前,我国经过核准的手机生产企业有79家,产能达到每年5亿部,但国内市场的年需求量仅约为6000万到1亿部。对目前众多的手机生产企业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费者的转移与流失以及市场份额的不断下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防止消费者的转移与流失,如何有效地培育和维系忠诚的消费群体,成为众多手机企业创建名牌、争夺市场的关键之关键,故本文对手机消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
一、研究文献回顾及假设
自Copeland(1923)首次提及品牌忠诚概念以来,企业和学术界纷纷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见表1)。
本文在借鉴学者对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鉴于手机的特性,对手机消费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假设:
H1:产品的质量越好,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2:产品提供的服务越完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3:产品的品牌形象越好,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4:产品的价格越合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5:消费者满意程度越高,他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H6:产品提供的顾客价值越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
二、调研实施与实证分析
1.调查设计基本情况
本文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编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27份,有效样本率为90.8%。正式调查的时间集中在2007年2月25日至3月5日,调查地点集中在温州市区和下属的3个县市。
2.主要变量的统计分析
问卷设计的7个主要变量、共32个题项都按李克特五点尺度量表从完全不同意(或非常不满意)到完全同意(或非常满意)按照1~5分计分,其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由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皆通过向消费者询问多个问题得到的,为了验证影响因素体系的合理性,也便于后续分析方便,本文采用KMO样本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来验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并对因子旋转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经过因子分析,共剔除3个题项,保留29个题项,并提取7个变量,分别为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顾客服务、品牌形象、顾客满意、顾客价值、品牌忠诚。
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常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相关分析只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密切程度,一般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为进一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还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将各因素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3。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相关的(双尾检验)
三、研究结论
1.产品质量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质量越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对产品来说,质量就是它的生命,世界众多品牌产品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其产品质量的忠诚,只有过硬的高质量产品,才能真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金字招牌”,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Raj(1985)指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感知对品牌忠诚有所影响,Monger(1996)的研究中也指出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是建立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可见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一致。
2.顾客服务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提供的服务越完善,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一个品牌能否比其他品牌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独特的服务,已日渐成为一个企业能否营造其品牌忠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美国波士顿的福鲁姆咨询公司发现,顾客从一家企业转向另一家企业,70%的原因是服务失败,好的服务不能使劣质产品成为优等品,但优质的产品会因劣质的服务而失去顾客,顾客服务已逐步取代产品质量和价格成为竞争焦点。对手机的用户来说,他对手机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手机实体所具备的功能和质量,他还会对供应商提出除产品性能以外的服务要求,以解除其后顾之忧,这就不难说明顾客服务对品牌忠诚正向影响的研究结论是成立的。
3.产品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品牌形象越好,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对消费者来说,他对某一品牌的满意和忠诚不仅仅是出于对产品使用价值的需要,也带有强烈的感彩,品牌形象相当于一个“过滤器”,透过这个过滤器,消费者可以看清产品或者服务的技术质量,对于形象好的商品,即使面对一些问题,消费者也能体现出更多的谅解和忍耐,如果形象不好,即使是再小的毛病也会使得顾客产生很大的不满。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他愿意选择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好的产品,这样无形中他会认为自己的安全系数在增加。Aaker(1996)在其品牌权益中的研究,认为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的联想都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与提供消费者强烈的购买理由,进而强化顾客对该品牌的忠诚度,陈振燧(1996)亦指出正向的品牌形象才有可能产生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这就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具有普遍性的。
4.产品价格对品牌忠诚有显著影响,产品的价格越合理,消费者对该品牌越忠诚,假设得到验证
价格是企业营销中最重要、也是最为敏感的一个因素,产品的价格如何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它能使顾客立即产生购买行为,也能使顾客不购买。消费者对价格的认识,既希望价格能合理体现出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又要求其与同类产品之间具有可比性,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价格虽然不是影响购买行为的唯一因素,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定价在合理范围内才能被人们接受,价格过高,消费者会认为名实不待,从而削弱购买欲望,若定价过低,消费者会对产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也会阻碍其购买,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产品价格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5.顾客价值对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产品提供的顾客价值越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对于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他总是在一定的搜寻成本、产品和服务知识以及收入水准下,追求最大化的价值实现,若能获得期望的最大价值,则消费者易于产生再购买的意愿,品牌忠诚易于形成。Blackwell、William D.Neeel等人的研究表明,顾客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决定性作用,顾客价值越大,顾客越忠诚。对于一个手机的用户来说,他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会综合衡量手机给他带来的利益和他的各种付出孰少孰多,若认为该品牌的手机是物有所值,则消费者愿意继续购买该品牌产品,反之,他就有可能形成对该品牌手机的不佳评价并进而拒绝购买,本文对顾客价值和品牌忠诚的关系假设是有效的。
6.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和品牌忠诚有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越高,他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假设得到验证
科特勒(1999)指出,顾客的满意程度越高,则购买的越多,对公司及其品牌的忠诚越久。对每一位顾客而言,他在实施购买决策之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过去的消费经验、市场上有关产品的口碑以及企业的营销活动等因素,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期待。如果消费者感知的效果超过其期望值,消费者则感到满意,则会加强他对这个品牌信任和忠诚,反之,则相反。对目前的手机行业来说,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手机品牌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手机的信息收集也日益简便,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他对某一品牌不满意,他可以随时更换品牌,理论和实际都能说明顾客满意对品牌忠诚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1]林 青: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转换因素探讨.商业研究,第5期,2006
[2]陆 娟 张东晗: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财贸研究,第6期,2004
[3]裘晓东 赵 平:品牌忠诚度及其测评研究.现代财经,第10期,2002
[4]严浩仁:试论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与理论模型.商业经济与管理,第4期,2005
[5]07年中国手机普及率达41.6%.news.省略/,,2008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