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行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独自行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独自行走范文1

一切都在展示着自然的美好纯然。

独自一人漫步于公园僻静的小石头路。我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是单纯想走走。无忧无虑,享受着一个人的美好安然。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总是说要有朋友才心安。我只知道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很好。

我可以自由畅想,不用交谈。不用烦恼说什么会对别人造成误会或者伤害。我只需要一个人走,感受着风拂过面颊的清然,闻着花香的悠然,毫无压力的走走停停。

独自行走范文2

儿童自闭症是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的奇怪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出现这些行为倾向,若不及时纠正则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当前自闭症儿童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和关爱的群体。

孤独症五大类型

孤独障碍: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Rett氏障碍:是指一种病因不明的童年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为7~24个月),只见于女孩。主要表现为早期发育正常,随后出现手的技巧性动作障碍,以手特有的刻板性扭动或洗手样动作,上肢弯曲放到胸前或下颏前,并刻板地用唾液把手弄湿,手的目的性活动丧失尤为突出。

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综合征):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又称婴儿痴呆或衰退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原已获得的正常生活(如大小便自控能力)、社会功能及言语功能迅速衰退,甚至丧失,对亲人、游戏及相互交往等均无兴趣。

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综合征,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表现为社交活动的异常,以及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一般到学龄期症状才明显,但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

不典型孤独症(Atypical autism):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症状不典型(只能部分满足孤独症症状标准),或发病年龄不典型(如在3岁后才出现症状),可考虑此诊断。不典型孤独症可发生在智力发育接近正常或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多见于男童。

孤独症的早期症状

当前虽然还没有哪种一种症状能准确地确诊儿童患有自闭症,但当儿童表现出以下症状时,尤其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

社会交往障碍

大部分孤独症孩子在婴幼儿期就表现出对人缺乏兴趣,无法与他人目光对视,表情贫乏,被拥抱时无相应期待被抱的姿势和表情,甚至予以拒绝;呼唤名字,常常无反应。到6~7个月时还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年龄再大一点时难以与同龄儿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也没有兴趣参与同伴的游戏。即使被迫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

语言交流障碍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其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他们往往不会主动与人交谈,不会维持或提出话题,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还有的孩子表现为自言自语或哼哼唧唧,讲出的话怪声怪气,语言单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和感情,还可能有模仿语言或刻板重复语言。此外,而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手势、面部表情的变化明显比正常同龄儿童少。

单一、刻板的行为方式

这类孩子通常对普通玩具或游戏缺乏兴趣,而对某些特别物品或活动特殊迷恋,如非常尖锐的物体、废瓶盖、破木块等,常可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还有的则会用手指反复触摸或放鼻前反复嗅闻每一样东西,或常反复不停地捶胸、来回踱步、转圈走、用舌头舔墙壁、跺脚等。这类孩子常固执地要求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程序不变,若环境或某些行为模式被改变,则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

感知觉异常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对刺激感觉异常,包括对某些声音的反应特别迟钝,如一个突然的声响对于正常儿童会引起惊跳,而自闭症患儿则若无其事。在后面对他们讲话或呼叫他们时,他们往往无动于衷,但对某些刺激又会特别敏感,如当收音机或电视机播广告、天气预报时,音量即使放得很小,他们也会做出相应反应。

孤独症的治疗与干预

研究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弥补自闭症患者先天学习能力缺陷,减少其不适应、破坏的出现,并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目前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主要围绕三个原则进行。

宽容和理解自闭症孩子的行为

孤独症儿童最大的问题不会和人交流,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时,都是拉着别人上前指向这个东西,或通过哭闹、打滚,甚至自伤等行为去表达愿望和要求,容易以哭闹的方式或是自我伤害的方式表达。因此对待这类孩子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和理解孩子的需求,找出他们哭闹的原因,协助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如有时候这类孩子会因身体不舒服而大声嚷叫,家长请先耐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再问“怎么了?”“你想做什么?”,然后再去帮他或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异常行为的改变和变更

改善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尽量帮他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多用其他的活动或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无所事事,以免他觉得太无聊,一直重复同样动作。尽可能地为他找一些活动或教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尽量减少孤独症儿童的不正当行为的出现。另外,让这些重复的动作加以意义化,也是改善刻板化行为的方法之一。例如:如果孩子喜欢转东西,你可以教他玩陀螺;如果孩子喜欢摇晃身体,你可以放音乐,让他用不同的方式随着音乐摇摆身体。

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独自行走范文3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江苏无锡锡山区八士实验小学五年级:王敏婕

独自行走范文4

转型企业;制度管理;自主管理;愿景目标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企业在转型过程当中,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要是将员工的思想火花点亮,容忍员工的个性与风格,视员工为企业的宝。将员工看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把员工管理成工具,有效地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思想精神和培养崇高境界,不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挂在口头上,切实保障员工的一切思想能动,以人为本。大量成功案例和事实证明,自主管理已被成功转型企业和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同,被动的传统的制度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1.自主管理的内容

自主管理的本质就是自我管理,是管理组织的一种管理方式,就是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自我分析来解决问题,变被动管理为自动管理,是决策者将尽最大可能向下移,让基层拥有自,并做到责任权利义务有机的结合统一,使员工有参与管理的渠道,运用员工的约束性,提高责任感荣誉感,企业兴员工荣,企业衰员工耻,使员工从内心发出我要干、我要干好的愿望。以陕西铜川煤炭建设公司为例,企业曾有过50年辉煌的基建历史,在企业奋斗创业中员工出过省部级劳动模范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等老一辈的亲切接见,员工为此辛勤劳作流血流汗,几代的建设者如今要从父辈开创的基业脱离划转,思想情绪波动在所难免,普遍产生思想上认为划转是消弱企业实力,漠视员工感受的不情不义之举,故而就有了员工的去留、调离,思想上的恐惧不安,行动上的不思进取作观其变,抱残守缺,转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陷入难解难堪的矛盾局面。

2.自主管理的特征

自主管理要求组织管理结构要从公司的决策层到区队,项目部。中间层次少,上下目标有效沟通,让员工直接能体会到上面的决策思想和本质,上面能充分了解下面基层的动态,内部才能互相理解,协商合作,产生有特色,有效的创作力,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角色要从指挥、控制、协调中走出来。前沿科学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领导的角色就是设计师、服务员、教练员。自主管理要求员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管理问题,并自觉解决和改进,努力提高劳动技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领导重视员工的作用,积极引导员工为实现目标自觉投入,员工要做到敏学日新,从而保证企业在转型中各项管理工作健康向上。

3.从制度管理走向自主管理

华为老总任正非曾说过,“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制度管理走向自主管理的理念追求的管理最高境界,自主管理并不是天方夜谭,更不是不要制度管理,目无组织下的无政府状态,自主管理首先是建立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基本保证上,员工从自觉遵守到自主管理跟进,变监督、命令变为自觉认识和行为,通过有效的激励和引导,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员工的潜能,变传统的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是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制度,自然就看不到员工的自我,看不到平等和员工的参与,员工的责任和义务、权利。这种管理是将人等同于物,他强调的是人的控制,制度和规则,而不是平等和多样化,管理者的唯一手段只剩下了钱。使命,成长,责任,创新都不存在,我们知道缺少了使命感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4.转型企业员工产生思想矛盾的根由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员工的思想各异,在制度管理体制长期桎下,一部分员工思想狭隘,对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思路和经营战略缺乏理性认识,尤其是个别员工在突变的岗位人事环境情况下,一时无法接受集团化战略重组或转型,各个企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企业规模,员工结构,产品性质,经营战略等不同,以形成不同的价值理念,团体精神和行为方式,管理方式等文化传统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在片面的思想认识下,思想活跃或因一时无用武之地或鱼跳龙门。

5.自主管理的现实意义

推行自主管理顺应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在高层次的管理下,员工受到了尊重,每个人都能施展聪明才智,给能人提供了无限大的舞台,创造性被激发,真正体验到工作所带来的乐趣,从而引导员工将企业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率才能保障。企业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自主管理通过下移管理重心,充分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解决员工的自和后顾之忧,让员工不断学习,主动创新,自我发展,使员工的创造力凝结成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集团化重组或转型,以成为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下一体化经营的主抓手,战略性的重组或转型,是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势产业为主体,整合内部有发展潜力的共性产业,做大做强集团施工业务板块,为企业非主业寻求新的出路搭建更多更大的发展平台。

独自行走范文5

妈妈的心声“我的宝宝下个月就满一岁了,可是

还是没有一点要学走路的迹象。到底什么时候让宝宝学走路比较好呢?”

一般来说,正常发育的宝宝是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每个宝宝又因为自身发展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早些,有的晚些,在18个月前能独立行走都是正常的,家长不用过于心。

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不要强迫宝宝学走路。当他的肢体运动能力还没到达那个水平,家长干着急也没有用。当宝宝还不能扶着墙、桌子等物品独自站立时强迫他学步,容易导致负重过早而造成下肢变形,当孩子能较稳地扶着东西站立时(大多数在9个月左右),就可以准备教孩子学步了

就季节而言,穿衣比较少的春夏季比较适合宝宝学走路。有的宝宝虽然具备了学走路的条件,可是冬天穿得太臃肿,不利于迈开小腿。夏天的衣着轻松,甚至可以帮他取掉尿不湿以减轻负。

宝宝胆小怎么办?

“一岁两个月的女宝宝已经会走路了,妈妈的心声扶着东西或拉着大人的一个手指都能走得

非常稳,可她就是不敢独自放手走,一放手就坐在地不起来了,请问为什么宝宝会这么胆小呢?”

宝宝可以拉着大人的一个手指走得很稳,但是

放手就坐地不走,说明宝宝还是未能达到独自行走的能力,同日可还和大人常扶着她走路有关、这不是因为宝宝胆小,而是她的天生的自我保护,因为在大人的辅助下会有安全感、等这个阶段过去,宝宝独自行走的能力达到了,胆子才会变大。

那么还要不要继续扶着走呢?这个时候,宝宝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以扶着站立和走动了,家长可以减少辅助,让她自己扶着低矮的物品学走,如果她不愿意走,家长可以用她喜欢的玩具引逗她走,比如家长站在床的另一边,用玩具吸引宝宝自己扶着床边走过来拿到玩具

开始不要强行让宝宝自己直接走过来,这样不但起不到练胆量的作用,反而会给他造成挫折感,使他更不敢独自走路

刚学走路时,父母的搀扶,有利于锻炼他的肌肉能力,给到宝宝信心和安全感,为以后走路打下直接的基础。

宝宝可以独立行走而不敢放开手走时,妈妈可以用温和的口吻对他说:“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妈妈的表情和语气是宝宝勇敢的动力。当宝宝走到妈妈怀抱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大力为他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宝宝走路摔跤后,爷爷奶奶总妈妈的心声是忙不迭地把他抱起来,我和孩子

他爸都认为不要这么紧张本来没哭的孩子被这么一惯都哭了。”

学走路也是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品质的个良好时机,孩子在刚开始学步时,往往既紧张又兴奋,不敢迈出第步?这个时候,如果宝宝勇敢地迈出了第

步,他会非常高兴,也会喜欢上走路。与此同时,由于动作僵硬,宝宝特别容易摔跤,家长这时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摔摔碰碰,在宝宝学走路时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摔伤就行,而且一般学走路时的摔倒都不会有严重后果。家长如果露出心疼,紧张的神情,第一时间抱起宝宝,他就会感到受了委屈,因而影响学步的情绪

当孩子跌倒时,家长只需给予适当的安慰,并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存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尝到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品质,当然,家长也要注意保护孩子,以防止发生意外在学走路的环境中注意不要有尖锐的突起物,地上不要有杂物。

妈妈的心声

“宝宝走路有点内八字,这正常么,以后还会这样么7要怎样纠正?”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比如最常见的内八字,或者像小鸭子走路,这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奶奶给宝宝做了小布鞋,软软的底适合给学步期的宝宝穿么?”

不同月龄的宝宝,足部肌肉、骨骼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对鞋子的要求也不同。

爬行期和初学走路时的宝宝要多用小脚接触地面,如果室温适宜,可以让宝宝光脚,这样更有利于发展他的平衡感以及给宝宝的双脚更多刺激。但是天凉的话要给宝宝穿袜子,

一旦到了室外,鞋子底可以稍厚一点点,但也要让足部与地面够接近,可以用手先感觉一下,不影响抓地感觉就行。

选择前足位置容易曲折的鞋子,有利于宝宝起步,培养正确的步态这个时期的幼儿鞋需要有坚硬的后跟杯以及温和足弓承托,帮助控制脚形,令足部在良好环境下生长。

独自行走范文6

关键词:盲人地图;构建;教学应用

国内外有关盲人定向行走专家较为认同定向与行走是存在视力残疾人(国内一般简称盲人)需要进行教学与训练的课程。美国教育家思菲尔德1948年就指出:对移动能力的限制可能是视力残疾带来的最严重的直接影响之一。本文就盲人地图的意义、定义、构建方法和教学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一、构建地图的意义

让盲人在一定的区域独立自如行走,就必须把对盲人的移动能力的限制减少,那么建立心理地图是一个一个能很大程度上增加定向行走的自如度而减少队移动能力的限制。

二、盲人地图的定义

盲人能够使用的地图包括触觉地图、心理地图和视觉地图。

(一)触觉地图

触觉地图,指以特定符号和触觉线索为图示,专供盲人触摸而制作的区域地形图。盲人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校园触觉地图”或“区域触觉地图”深入了解和熟悉校园或某区域的环境。

(二)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指已熟悉的环境和路线在记忆中所形成的印象和图形。心理地图对盲人的定向与行走具有特殊的意义。盲人对某区域的环境和路线一旦建立起心理地图,便可在该区域内独自行走。心理地图虽然可以随着对环境的熟悉而自然形成,但通过教学要培养盲人积极主动建立和应用心理地图的能力。

(三)视觉地图

视觉地图亦称普通地图。视觉地图对部分低视人的定向与行走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她)们可以直接利用现成的普通地图熟悉某区域的地形、道路、路标、区域和范围,进而建立起心理地图,便可在该区域内独自行走。

三、盲人地图的构建

盲人要想安全有效地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必须在出发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怎样去那里?通过问答这三个问题,帮助自己制定行走的计划或在头脑中构思一个旅行路线图。如果盲人在行走前未能对行走路线在心理上形成一幅地图,明眼人应该制一幅触摸地图或带领盲人走一趟。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明眼人都要让盲人了解路上的重要路标和线索,如建筑物、电灯杆、特殊位置的树、邮筒、交通岗、特殊质地的路面及熟悉的声响、气味等,以便帮助盲人确定好方向,有效性行走。

行前熟悉环境是盲人心理地图的形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法是:

第一步,了解校园环境。其中包括了解生活区及其设施(宿舍、盥洗室、厕所等);了解教学区及其设施(教室、办公室、楼道等);了解食堂及其设施(食堂的位置、环境等);了解学校其他设施(操场、传达室、开水房、浴室等)。

第二步,带领盲人走遍校园的各个角落,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包括残余视力)来了解环境,增长他们的空间布局知识,正如瑞瑟等人阐述的:“把走过的距离和转弯在脑子里列一个清单,这无疑是视觉障碍者运用的最多的定向方法。” 盲人通过自身感觉,加上教师的描述,从而了解了所处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教学楼的读书声;操场的风和草地;食堂的油烟味和饭菜的香味;校外马路汽车的各种声音等等,这样,盲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尝试,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幅立体的,较为形象的地图。并通过反复的行走,使他们了解了各种建筑物包括操场,水泥路、水池等之间的位置、距离、方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盲人便能够清楚地知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经过哪些地方,有几条路线,应该如何行走等等。

第三步,制作触摸地图。在盲人建立一个基本的地形概念后,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校园的触摸地图。通过盲人的触摸,加上教师的讲解,使盲人进一步了解校园环境,原先在盲人心中形成的心理地图逐渐清晰,具体起来,为盲人的正确行走打下更好的基础。最后,还要利用课堂上的随机提问,使盲人进一步加深印象。

第四步,应用心理地图。从教学楼门口到宿舍,期间经过操场和篮球场地。那么,盲人首先要在门口利用声舌或阳光等判断自己的位置和宿舍方向,然后利用脑中的心理地图,了解要经过的路线,标志物,在行走时,首先是柏油路及两边的花草香,及两边操场的喧闹声,使他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当然,教学楼的声音也为他们提供了定向的标志,再利用食堂的香味到达食堂,再往前走,就到宿舍了。

以上的学习是在较为固定和熟悉的场地范围内进行,一但盲人走上社会去,进入大环境,对于盲人来说,很多情况是无法预知和熟悉的。所以处理定向行走的问题应会“举一反三”。另外,只要他们用心去记,努力、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环境,熟悉这个社会,形成一幅更大的心理地图,他们就会象在校园里一样,到处都可以通行无阻了。

四、盲人地图的教学应用

包括对盲生的背景分析、行前心理训练和各种地图的教学应用。

(一)背景分析

1、 盲人的视觉丧失程度及失明时间。

一般说来,残余视觉的充分利用可以提高视觉障碍盲人的定向与行走能力,视觉提供了环境的信息,而这种视觉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又依赖于视觉丧失的程度。视觉丧失得越严重,盲人的定向及行走能力也就越差。另一方面,视觉失明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后天失明的盲人在定向与行定能力方面要明显地差于先天性全盲盲人,其走向与行走的能力也就越不容易得到提高。

2、盲人认知能力。

盲人定向与行走的认知能力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盲人身体意象概念的发展;另一个是盲人的空间意识的发展。视觉障碍人士如果要达到有效行走与定向的目标,就必须具备精确的身体意象及周围环境的概念。身体意象是指一个盲人对自己身体部位、部位与部位之间的关系、各部位的功能及身体表面的前后左右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视觉障碍盲人还需要理解自己身体与环境的关系,诸如相邻、远、近、上面、下面、前面、后面之类的概念,通过理解这类概念,盲人就能理解一些有关空间位置的含义。掌握了这种物间与物体之间空间关系的知识,盲人就能根据一些言语的描述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心理方位的图像。

3、盲人自我身体意象概念认知程度。

身体意象概念就是指盲人对自己身体部位、部位与部位之间关系及各部位运动机能的认知。毫无疑问,盲人在进行定向时,同样需要一个参照系统,这个参照系统一般就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以此建立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果盲人这种具体意象概念发展良好的话,他的定向能力就比较强,反之就比较弱。

4、盲人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

盲人除了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定向的参照系统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统就是环境,盲人对环境中的知识了解得越多,他的定向能力就越强。利用环境中各种物体来建立自我与环境、环境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环境线索的识别和利用。

5、盲人对各感觉通道信息的协调综合能力。

除了视觉以外,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都能参与盲人的定向与行走的活动,这些感觉通道都能提供有关环境的信息。例如利用脚底的触觉就知道了地面的性质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是软的还是硬的。而各感觉通道信息的协调更能提高盲人的定向与行走能力。例如,当听见碗碟的洗刷声,同时又闻到一股食品的香味,根据听觉、嗅觉的综合信息,盲人就能准确地确定餐厅的方位。

(二)行前心理训练

我们在盲校的定向行走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做法:消除行前恐惧心理、行前熟悉地图、搜索路标和线索、构建路线

1、消除行前恐惧心理

盲人在入学之前的独自行走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碰撞或摔跌经历,也可能有一些家长出于对盲人的爱护,根本就没让盲人自己走路,导致盲人到了学校才自己开始学走路,因此,盲人在陌人的校园环境中,怀有怕摔、怕撞等恐惧心理是必然的。但是,这种惧怕的心理必须要克服,克服不了惧怕的心理,就永远都不能轻松的独自行走。

在行走方面,盲人如果总是害怕,裹步不前,很难走向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即使勉强行走,也会呈上体后仰,手臂半张前伸或侧身碎步移动的盲态。可以说,不克服恐惧心理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环境,更做不到轻松自如的行走。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向盲人讲清恐惧心理对独立行走的危害性。其次在盲人所熟悉的路段内反复独立行走,以便逐渐消除恐惧心理。

在盲人独自行走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出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强自我保护,鼓励盲人大胆行进,但要确保安全。适当纠正盲人的盲态,培养盲人正确的站立和行走方式。

另外应认识到消除恐惧心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训练就可以的,需要教师长期的耐心纠正与帮助。

2、自信心的建立

盲人由于视力障碍限制了他们探索外界的能力,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自如地探索外界,与外界接触和行动,因此他们会觉得自己能力低下,总是觉得无所适从,缺乏自信,容易产人自卑的情绪。因此在行动上,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沉默少动,,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过于依赖别人的帮助,甚至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愿意主动去做。长此以往,一旦失去别人的帮助,他们生活既不能自理,更不能自立,严重者还会患有自闭症和产人自残、自杀等行为。建立起盲人的自信心,对盲人在生活和学习、工作过程中,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学习当中,盲人首先应认识到清恐惧心理和自卑感的危害性。可能对行走越恐惧,那么出现意外和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外出行走前,还要通过身边残疾人的故事或事迹帮助盲人建立自信。

(三)各种地图的教学应用

1、触觉地图

(1)说明触觉地图的种类、区域和范围。

(2)具体讲解触觉地图的图示符号和触觉线索,盲人双手触摸触觉地图分类辨别图示符号。

(3)带领盲人在触觉地图区域内实地行走,每到一处让盲人在触觉地图上摸出该处所示的符号、路标、线索等。

(4)指导盲人以触摸的形式在地图上“行走”,并指出沿途的符号、路标和线索。

(5)提出目的地,先让盲人在触觉地图上找出行走线路,然后指导盲人实地行走。必要时,让盲人在触觉地图上判断自己的方位。

2、心理地图

(1)说明心理地图的定义、作用和形成方法。

(2)具体讲解建立心理地图的地形、道路、路标、区域和范围等要素、。

(3)带领盲人在实地行走,每到一处让盲人记住地形、道路、路标、区域和范围等。

(4)提出目的地,先让盲人形成心理地图,制定行走线路,然后指导盲人实地行走。必要时,让盲人在心理地图上判断自己的方位。

3、视觉地图(普通地图)

(1)说明地图的定义、作用和认识方法。

(2)具体讲解建立地图的地形、道路、路标、区域和范围等要素。

(3)认识和制作各种地图。

(4)带领盲人在实地行走,每到一处让盲人记住地形、道路、路标、区域和范围等。

(5)提出目的地,先让盲人形成心理地图,制定行走线路,然后指导盲人实地行走。必要时,让盲人在地图上判断自己的方位。

(四)盲人地图教学评估

在教学盲人应用地图后,教师需要了解教学效果,学生也需要了解自己学习效果,所以要进行地图应用的教学评估看图能力、构图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评估;评估学习效果分好、一般和差三个等级;评估对象应包括教学者、教学对象和其他相关人员,比如家长等。

参考文献:

[1]谢敬仁《中国视障教育》 2006第4期

[2]香港盲人辅导会《定向行动训练教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