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幼儿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济南幼儿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济南幼儿园

济南幼儿园范文1

关键词:男幼师;发展;优势;策略

幼儿园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女教师”的天下,近年来,这样的观念逐渐被打破,男教师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对于幼儿园男教师的话题却从未停止。那么,男教师和女教师有什么不同之处,男教师在幼儿园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优势是什么?男教师在幼儿园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如何发挥优势,这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现状分析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有细心、耐心的个性特征。而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复杂影响,男女的确在行为和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很多男教师在幼教这个岗位上无法胜任,导致幼儿教育缺乏男教师的情况!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呼吁,虽然幼儿园男教师日益增多,但是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仍然失调。幼儿园对于男老师的出现,总是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样的新奇也让社会对男教师的话题越来越多,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这样的议论话题,往往是必须要面对的。而作为一名男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能冲破常规,把男教师的个性与能力展现出来,明确自己作为男教师的优势和发展策略,让男教师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优势分析

(一)男教师有利于平衡性别环境

一直以来,幼儿园以女教师为主,幼儿能感受到女教师的细心呵护,如同母亲一般,但是如果让幼儿长期沉浸在女性的环境中,缺少男性,这样性别失衡,对幼儿来说是不利的。幼儿的发展是社会性的发展,幼儿要融入社会,必须要学习社会经验,而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发展场所之一,一个缺乏男性的环境,无法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女性的温柔和细心需要幼儿学习,但是也少不了男性的果断和勇敢。所以,对于幼儿获得完整社会经验的方面讲,男教师的加入是不可或缺的!

(二)男教师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男教师的性格特征与女教师不同,男教师在处理问题偏向于抽象思维解决问题,不会斤斤计较,处事果断稳重、自主独立,这种个性品质是社会所需要的,更是幼儿所必须学习的东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完整个性的发展。

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偏向于选择难度高,有挑战性的活动项目,例如:攀爬、接力等,这样有利于幼儿养成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男孩子更具阳刚之气,这样男女教师的搭配,让幼儿了解男女的价值观,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男教师对于幼教职业的优势

职业优势一:男教师科目偏向不同。男教师与女教师相比,男教师科学、体育等领域比较强,他们往往能教会幼儿用科学理性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而女教师往往偏重于语言、艺术等领域,往往交给幼儿的是抽象梦幻的事物。

职业优势二:男教师以稀为贵。男教师目前还是很稀少的,对于幼儿来说,很多幼儿对男教师的出现都非常新奇,都愿意去接近男教师;对于家长来说,幼儿中出现男教师,也是对男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好奇,同时也会引起社会对男教师的认同感;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园也需要有男性的思维去管理和发展幼儿园,在稀少的男教师环境下,男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光明的。

职业优势三:幼儿更需要男教师的个性。男教师个性是活泼的,在教育中更多的是给予幼儿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正是幼儿所需要的;在以往,女教师往往是以约束为主,幼儿内心欲望无法被满足,这样来说男教师在这个职业上是受幼儿欢迎的。

三、发展策略

男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那么这些优势应该如何发挥,社会和男教师自身是否能够明确如何去发展的策略呢?

(一)社会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应该加大宣传,正面解析男教师的优势,让男教师为社会所认可,为男性幼儿教师成长和队伍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重视男教师发展。男教师的认可,这需要男教师具备与女教师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教学理念,社会应该加大对男教师的培养,让男教师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不断完善男教师的管理体系,探索男教师的培养方案。

(二)男教师自身方面

1.避免同化,适应幼儿园环境。男教师进入幼儿园,面临的是女性居多的环境,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男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环境,不能被女性环境所同化。男教师应该发挥男教师的阳刚一面,发挥女教师所没有的个性特征,如果被同化,那么男教师的优势就会消失,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

2.冲破传统观念。男教师不光要适应环境,还要在心理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相信男教师有男教师的一席之地,有男教师的教育理念,要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教师会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如果被传统观念所束缚,那么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男教师的优势将无法发挥出来。

3.更具自身优势,不断突破。男教师的优势很多,在这样一个男教师稀缺的环境下,男教师会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呼吁男教师的加入,正是为了让男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所有抓住自己在岗位上的优势,不断突破,才是每位男教师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济南幼儿园范文2

精细科学设计 有序有效实施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李雯

应急疏散演练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应急疏散演练,中小学幼儿园急需科学、明确的规范来指导实践演练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于应急疏散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对于中小学设计和实施应急疏散演练有重要指导作用。

《指南》按照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等三个阶段,对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清晰的规定,既明确了精细、科学的方案设计,又突出了有序、有效的实施过程。

《指南》从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演练前师生身体状况问询检查及其他准备工作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在演练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对于制定演练方案和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这两个方面的关键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在制定演练方案部分,明确规定了制定演练方案的依据、演练方案的各个内容要素和设计演练方案的几点具体要求;在成立演练组织机构部分,明确规定了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下设的若干专项工作小组的具体任务。

《指南》按照中小学幼儿园演练实施的实践过程,分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两个方面,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在演练实施阶段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这些不仅明确了每个环节做什么,而且明确了在哪里、谁来做、用多长时间等,对演练活动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了精准、精细的阐述。

总体来说,《指南》对于指导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应急演练活动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能够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实施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三是能够最终落实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紧急逃生和安全自护能力。

解读2

有序迅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吉林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处处长 卢林

学校安全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安全教育又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教育是一项终身受益的教育,同时又具极强的实践性。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素养,切实提高安全避险能力,则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目的。做好应急疏散演练,正是提高安全避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为学校做好应急疏散演练指明了方向。

编制依据是《指南》的法律依据;目的意义强调了应急疏散演练的灵魂是:发生紧急情况时,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安全。《指南》明确了适用范围,强调了“精心准备,科学组织;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明确目标,循序渐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四项基本原则。从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指南》就是应急疏散演练的教学大纲,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应严格遵循《指南》的各项要求。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有序和迅速的关系。应急疏散演练的核心是有序、迅速,目的是确保安全。有序强调约束、规律,是动态的,应急疏散决不能发生拥挤踩踏。迅速即速度快,确保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二是处理好实战与目标的关系。应急疏散演练的最终时间目标一般是2分钟左右,这需要通过常态化的演练来实现。演练要立足实战,模拟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通过实战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三是处理好演练频次与常态的关系。《指南》要求中小学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从根本上讲,应常态化。通过常态化的应急演练,真正做到熟能生巧、以不变应万变。

《指南》就是安全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要使参加演练的广大师生严格按照《指南》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精益求精,切实收到实效。通过应急疏散演练,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安全能力,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解读3

强化管理夯实校园安全工作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肖 英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幼儿健康成长的关注,是对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意识的强化。《指南》针对目前学校可能存在的危机进行预设,并指出避险和疏散的具体流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指南》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指南》的编写突出一个“实”字。时间就是生命,应急疏散演练重在实战,事故发生时在最短时间内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是关键。《指南》内容全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第五部分演练准备,《指南》列出演练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制定演练方案时,关于场所等的具体安排更是翔实具体,操作性非常强,包括如何保证应急疏散场所的安全性、如何维护应急疏散通道的畅通、如何科学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如何规范应急疏散用语、如何完善应急警报信号、如何科学规定疏散时间、如何制定应急演练次数等。学校应针对这些要求,进一步完善演练方案,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达到实效。

二、细。《指南》的编写凸显一个“细”字。如在制定演练方案时,分别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有不同的演练要求,把演练分为避险项目和疏散项目,细化了每一个项目的要求,如《指南》要求,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这些对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按照《指南》要求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夯实安全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解读4

科学规范演练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北京市西城区福州馆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王玉芬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为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全面、具体的指导,为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促进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南》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中小学幼儿园制定应急疏散演练应急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演习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了保证,让我们基层学校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基本原则中,《指南》从“精心准备,科学组织;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明确目标,循序渐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四个方面为学校组织者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任何演练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演练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际演练要保证安全,演练结束要及时总结,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目标,这是组织好演练的基础和保障。

《指南》不仅有明确的要求,最让学校受益的还有具体的指导。如从演练准备阶段:如何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方案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演练组织结构应该有哪些,主要职责是什么;演练前的安全教育应讲哪些;演练前应选择怎样的疏散场所,对疏散通道、疏散路线、疏散用语、警报信号、疏散时间以及演练次数,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细致的指导,非常有利于学校对照指南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演练方案。

特别是演练实施阶段,从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两方面,从宣布演练开始到结束,一步一步做什么、怎样做,对师生的要求、各个组织机构的分工,甚至口令说什么、怎么说,演练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什么,都非常具体地写了出来,给基层学校提供了一个非常翔实的范本。

纵观整个《指南》,既有明确要求,又有具体做法;既有科学规范的要求,又有全面细致的指导,为中小学幼儿园更有实效地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演练实效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供了一个实用、操作性非常强的指导性、服务性文件。

解读5

提高学校应急演练效能的“及时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徐美贞

学生安全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印发,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要求,为广大师生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指南》是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和评价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效果的基本准则。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应急疏散演练标准,各地各校的演练内容、演练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有些不规范的演练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使部分师生把演练当儿戏,产生了懈怠情绪,违背了通过演练提高师生防范能力的初衷。有了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可以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学校的安全演练内容,同时,可以把《指南》落实情况作为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指南》是中小学幼儿园提高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质量的重要指导。近年来,学校安全工作虽然日渐受到重视,但是许多学校的安全工作还停留在经验类模式上。无论是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还是一线教师的安全实践,都缺乏成熟的标准和指南进行参照,大家往往都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学校安全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指南》对应急疏散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演练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了从经验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提高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规范性。

总之,《指南》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在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它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是提高当前学校安全工作效能的“及时雨”。我们期盼着《指南》为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解读6

多方面具体规划布置应急演练

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保卫保密科科长 杨兴瑞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以国家出台的几项重要的安全事故条例、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蓝本,将法规中的条文具体化为富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指南,从几个方面对疏散演练的步骤进行规划布置,把这项工作的操作过程落到实处,从而成为一本实用性强的疏散演练工作手册。

《指南》对演练实操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做出了具体指导,对演练准备阶段的指导工作非常细致周全,对保证演练顺利开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做出周密部署。首先,对演练场所的安全要求。演练场所要通风开阔,没有安全隐患,疏散通道禁止不畅,教室与实验室、宿舍等逃生出口要禁止堵塞。其次,落实组织人员职责,提高对演练安全的保障。《指南》要求建立由相关校领导负责的演练组织构架,并将组织机构分设成组织协调、宣传报道、疏散引导、抢险救护等各个小组,分配专人负责,明确各组分工。再其次,对参与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使参与人员明确疏散演练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疏散程序、信号、路线、顺序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指南》重点对参与者在避险与疏散操作时的方式方法给予了充分指导。第一,避险实施阶段的安全要求。避险过程中,参与者要充分理解信号提示,听从指挥,根据险情特点做出相应的避险动作。第二,疏散实施阶段的安全要求。风险发生暂停后,参与者要根据指挥信号从疏散通道迅速撤离,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安全可靠的逃生路径。

总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各级各类的学校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校园安全宣传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从小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

解读7

建立机制注重实战增强安全意识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 余晓灵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特色部主任 吴宽宇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应急疏散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指南》要求应急演练建立机制、长效发展。《指南》要求中小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在实践中,应急疏散演练应该与学校升旗、课间操、大型聚会活动相结合,明确学生活动的集合程序、集合时间、集合路线,在每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应急意识,养成学生疏散习惯,建立应急演练长效发展机制。

《指南》要求应急演练注重实践、着眼实战。《指南》要求演练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实践中,各学校要结合不同的事故类型(包括火灾、地震、校车事故)、不同的天气状况(如晴天、阴雨天、冰雪天等)、不同的事故地点(如宿舍、教室、实验室、集体活动地点等)模拟紧急事件的真实情景,既要确保各个环节没有遗漏,又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生应急自救能力。

《指南》要求应急演练立足自身、不断完善。《指南》要求应急演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务求达到实效。实践中,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学生规模、校舍布局、单体建筑特点和室外空旷场地等具体情况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并聘请专业人员诊断演练的各个环节,及时解决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提高本校的应急疏散水平。

总之,《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能指导学校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解读8

让师生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

天津市教委保卫处处长 赵 璞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在提升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和管理应急疏散演练方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指导性、规范性和操作性。

《指南》强调“明确责任”的原则。应急疏散演练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编制依据中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当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所以,校长(园长)是落实《指南》各项规定的第一责任人。《指南》在演练准备阶段中强调,建立演练机构并落实,演练指挥部及组织协调组、宣传报道组、引导疏散组、抢险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都做出了详尽的规范。

《指南》强调“准备工作要细”的理念。《指南》对演练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出大量的规范:制定演练方案,强调了7项要求;建立演练组织机构,规定了指挥部和5个专业组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演练前宣传教育;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其他准备工作等。力求做到详尽无失,最终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学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拓展准备工作内容和具体措施。

《指南》强调“灵活机动”的原则。《指南》规定,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就餐、午休时间和夜间疏散演练,是要求学校在各种时间和地点进行演练,包括在放学等时段进行,有利于学校处理好演练与教学等工作的矛盾。

《指南》强调学校要“积淀安全文化”的理念。在演练实施阶段,规范了避险科目和疏散科目的7项工作内容,包括各类人员在科目中的临险态度、指挥口令、规范动作、处置办法,涉及安全知识和技能等。学校可通过大量的演练工作,培养师生的安全文化意识,培养师生的安全行为习惯,改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自上而下、师生是被动的服从,从而使师生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

解读9

基层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演练指导

浙江省教育厅校园安全管理处 潘伟川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明确了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的具体规程和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指导学校贯彻落实好《指南》谈几点想法。

一、加强对学校应急演练预案科学性的评估。学校应急演练预案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保证演练成功、达到既定目标的基础。实践中,应急演练预案和实际操作“两张皮”、应急演练预案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现象还是比较多的。有的应急预案设置得不科学,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过程中难以起到保护师生生命安全的作用。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应急演练预案制定工作的指导,学校在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演练预案后,应邀请消防、公安、防震减灾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对演练预案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定期修订预案,使预案真正符合“实战”需要,科学指导“实战”。

二、督促学校加强应急演练预案学习和模拟演练。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督促学校抓好应急预案的学习,各岗位人员要熟悉发生突发事件时各自的工作职责。在演练开始前要指导学校进行“纸上谈兵”,通过口头或模型模拟演练,使参与演练人员都能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各时间节点的工作任务。学校在开展演练前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各警示信号的意义、牢记各自的疏散路径和要求,教育学生在演练时不能嬉闹,确保安全疏散。

三、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观摩活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指南》的要求,定期组织多种类型和形式的应急演练观摩活动,提高学校应急演练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学校的安全应急水平。教育部门要重点指导学校针对易造成师生群死群伤的火灾、地震、校车事故等领域开展演练。

解读10:

定期开展演练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郑增仪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这是对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及时、具体的指导,也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每所学校都要拿出具体方案,实实在在地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逃生和自救、自护的能力。

济南幼儿园范文3

关键词:幼儿入园 适应 原因 分析 措施 对策

前言:每年新幼儿入园时,总存在着入园适应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使家长着急、担忧,也是我们幼儿教师很棘手的。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迈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孩子年龄小,适应新环境、新情况、新事物的能力差,所以来到新环境,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甚至恐怖的心理,从而产生不良情绪。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适应幼儿园新生活并喜欢上幼儿园,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产生幼儿入园难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了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的措施。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入园适应难的原因

1.幼儿对父母的高度依恋是幼儿入园适应难的首要原因。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对父母或其他直接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当依恋的对象突然不在幼儿的视线之中时,他会努力去寻找,找不到时便会不安地哭闹起来。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是幼儿入园适应难的最大障碍。幼儿在家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感情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幼儿对亲人依恋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其焦虑表现为不愿入园,哭闹着不愿亲人离去,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因为孩子在家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所以对陌生环境和人产生了恐惧。

3.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在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三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了逃避的心理。

二、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措施及对策

从家长的角度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预入园――做好心理准备。即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由家长带孩子预先到幼儿园参观。家长可带孩子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参观,并逐渐放开孩子让其独立活动;也可带孩子进入活动室参观或参与其他幼儿活动,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兴趣,家长可试着离开孩子视线,让孩子逐步适应;还可带孩子到种植养殖园看看,使孩子对幼儿园有直观的美好感受,有助于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生活。

2.做好生活准备。家长应在孩子入园前就培养其独立吃饭,教孩子学会洗手、穿脱衣服、大小便等自理能力。还应培养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午睡等好习惯,以免孩子入园时在作息时间上不适应或精神不好而影响孩子入园。

3.做好语言交往准备。家长会及早让孩子学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使孩子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因为生活中随时都有孩子学习语言的好时机。还应教孩子主动和小朋友交往,让孩子和邻居或朋友的孩子一起玩耍,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助精神,增强团结友爱意识。

从教师的角度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幼儿入园后,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情感转移,设法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首先,要为幼儿营造熟悉的环境。如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允许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到幼儿园,暂时保留自己的习惯,称呼幼儿的小名等。其次,要设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使他们觉得幼儿园好玩。再次,教师应以形体语言亲近幼儿,让幼儿有亲切感。教师要始终保持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话语和疼爱的眼神,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小脑袋、拉拉小手、抱抱他、说几句悄悄话等,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依恋感。

2.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关心、爱护幼儿。教师要时刻在新入园幼儿的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自己身边有老师存在。教师要做到充满爱意地微笑,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关怀,这样幼儿会感到安全些。

3.多进行户外活动。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入园的不适应,使幼儿感到愉快和放松是很重要的。幼儿大都喜欢户外活动,而不喜欢关在房间里。户外环境适合开展较多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有较大的活动余地、自由和点等等。还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心理准备。

总之,孩子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生活。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 主办 《幼儿教育》.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浙江教育报社出版,1995,(7.8)。

2.浙江省教育委员会 主办 《幼儿教育》.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浙江教育报社出版,1997,(7.8)。

济南幼儿园范文4

一、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现实情况

幼儿园“小学化”因其有悖于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被普遍认为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不仅阻碍了儿童的快乐成长,甚至会导致儿童丧失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成为未来成长学习和社会化的不利因素。因此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是长期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可以说社会早已注意并重视到这个问题,政府甚至出台行政命令对其进行管制。紧接着2011年教育部跟随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这一通知明确指明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构建了一套“去小学化”的全方位机制设想。在幼儿园办学上,详细规定了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得以兴趣班为名进行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布置家庭作业等措施;在整治已经“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上,不仅强调了园方的义务还强调了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主体作用;在监管上,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担负起长期监督测评还要尽到教研指导工作的义务,同时鼓励家长与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这一套机制基本覆盖了幼教各方参与主体,多维度多方位地为防止和整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制度平台和政策保障。此后多个省出台文件,较之教育部文件在具体规定上更为细致,在奖惩措施上也更为具体。

然而,直到现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实践上却没有减弱的势头。在政策强制下,大部分幼儿园遵守严禁“小学化”的相关规定,不教具体课程,但并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小学化”教育在私立幼儿园或者农村幼儿园愈演愈烈,不仅以教师集体授课形式为主甚至教授的是与小学课程完全接轨的科目,而提前进行小学教育仍然受到家长与教师的推崇,也助长了以课外特长班为名的辅导班泛滥的现象,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负担。“去小学化”尽管得到了社会认可并且也付诸实践,但在现实环境中社会响应和支持依然不足,实践成效并不显著。

二、幼儿教育“去小学化”难落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幼儿园“去小学化”开展了多种实践却收效甚微,归因在于各方主体行动动因不足。

1.家长之困

幼儿家长尽管是这一实践中最直接的利益主体,但却不是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有力支持者。尽管家长比其他任何主体都更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发展,但对于“去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家长普遍不认可。

幼儿教育课程严禁教基础知识,期望从培养德行方面给予儿童宽松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氛围以培养其学习兴趣,这是一种长期难见成效难量化的品质培养,无法从短期中观察得知。“去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使得家长无法衡量其好坏,甚至认为其毫无成效。大部分家长希望看到的是孩子今天认识了多少个字,会了几道算数题,会背多少首古诗这种直接量化的基础成效。游戏与实践活动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在这部分家长眼中“去小学化”几乎等于幼儿教育的不作为,幼儿园应当有“教育”的作用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托管孩子的场所。幼儿园“去小学化”被家长认为是一种不作为化。

另一方面,尽管也有部分家长理解“去小学化”对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益?。但由于当前整个教育体系都是以应试为目的,而传统文化也更重视实用,大环境下家长也不能冒险,接受“去小学化”的后果就是与同龄人相比“输在起跑线上”,即使明白其优势但因为社会环境无法改变,家长也难响应这种变革。

2.幼儿园之困

(1)幼儿教师之困。尽管幼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都不断在提高,但幼师的专业化水平总体上较低。少部分幼师专业训练水平有限,不认可新的教育理念也不具备开展整合课程的能力,复制小学教育的模式课程和教学是他们教学最便捷的方式,也是约束儿童便于管理的较佳方式。也有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认可“去小学化”的动机和益处并且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但“去小学化”后教什么怎么教就成为一个摆在教师眼前的问题。政策上提出了禁止行为却没有明确改进路径,不教具体课程,幼师应当如何设置课程,不进行集体授课教学,幼师应当如何开展教学活动,这些问题成为教师开展实践的阻碍。另一方面,难见成效的“去小学化”幼教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难以得到家长的肯定和园方的肯定,难以为自己赢得名誉和利益,这也是教师缺乏响应动力的原因。

(2)园方之困。我国幼儿园大部分是自负盈亏,生源多寡决定着幼儿园的生存发展,因此家长的诉求是幼儿园经营的重要导向。园方为了生存,倾向于迎合家长以争取生源,因此会选择更容易被家长认同和接受的“小学化”的办园方式。而一旦大多数幼儿园选择了“小学化”的办园方式,不采取“小学化”教育的幼儿园将极有可能在竞争中面临淘汰。即使是公办幼儿园,也不可能完全忽略家长的需求,园方一方面要迎合家长另一方面还要要面临政策监管,在夹缝中面临两难困境更加没有动因进行相应变革。而由于“去小学化”实践可能带来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进一步加重,因此园方不愿在自己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更会对实践产生抵触。

3.政府为主导的管理部门之困

可以看出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在这一问题上并非不作为。从政策设计上可以看出政府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引导者和监管者,这也应当是政府在幼教上?l挥的作用,但实际执行和实施中可能存在偏差。政府政策设计从上到下都有所涉及,国家政策层面只是提出了宏观性的要求,各地方也有更为细致的不同要求,有些因为缺乏调研和论证不切实际,反而会让幼儿园难以落实,而严厉的奖惩措施又让幼儿园无法拒绝,只能附和不符合幼儿园发展或者幼儿发展的教育政策。另一方面因为幼教现在还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全部公办和义务化显然也是不现实并且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

三、幼儿教育“去小学化”难落实困境的思考

各方主体缺乏响应动因或者自觉响应的动因,使得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一直在探索实践却进展缓慢,其中可以看到监管存在问题,教师素质不健全,家长存在实用主义的心理等多方面原因。

1.“去小学化”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理念应当成为共识

观念的改变才是关键。幼教“小学化”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与“儿童中心”的观点是不相符合的,教育应当顺应幼儿自然成长的规律,揠苗助长的行为都将得不偿失。关键是这种观念如何能被家长教师等接受,真正渗透到幼儿教育实践中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这种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的固化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的转变需要各方的努力,需要社会大众舆论转向与政策监管共同作用。这虽是个缓慢的进程,但应当明白这种观念的基础性。

济南幼儿园范文5

[关键词]平南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住院患者;季节性;变化分析

人类所患疾病看似突然,无规律可循,但是长时间的数据对比发现,疾病是发病率与季节变化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更加印证了季节性发病的情况。平南县地处桂东南,全县辖21个乡镇,284个行政村,是一个拥有近150万人的人口大县。以从事农业及外出务工人员为主,农业人口占比重大。2015年全院门急诊合计216471人次,其中儿科门诊和妇产科门诊业务量最高,占了全院门急诊业务的94.52%,2015年全院出院10580人次,其中妇产科7173人次,儿科3407人次。

1.季节性儿童疾病的种类

儿童由于身体发育不充分,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不如成年人,因此儿童疾病的发病频率与季节气候紧密相关。天气暖和的时候,儿童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也比较好,抵抗力也相对较强,此期间住院的儿童患者就比较少,但是如果气候变冷,孩子的抵抗力则变弱,也就成了疾病频发的时段。

对于成年人而言天气变化在身上体现的也许并不是很明显,然而对于小孩子而言却很是敏感,特别是温度的变化会对儿童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差异。春季时期温度开始回升,由于寒冷的退却使得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地增加,在这个时间对于小孩而言是麻疹、风疹、水痘等疾病的高发时间段;夏季时期由于天气较热加上儿童的外出活动量增加,致使夏季感冒、手足口病、痢疾、乙型脑炎、日射病等较易发生;秋天时节天气开始变冷,空气多变得干燥,此时期的小孩要多加注意哮喘;冬天最为常见,也最易发生的就是感冒,有些孩童因为耽误或延误治疗由感冒逐渐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出现病毒性腹泻并发症。

2.住院儿童患者疾病谱分析

根据对近5年来的住院儿童疾病构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是呼吸道疾病。由于小孩呼吸道自身抵抗力较弱,气候不好或环境质量不高时易感染呼吸道。呼吸道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威胁,且呼吸道疾病中肺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同时肺炎也是幼年患儿致死的常见疾病。据称全世界每年有400万儿童死于肺炎,在我国每年也有高达30万儿童由于受到肺炎的威胁而死去,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医院对肺炎患儿的诊治都要高度的重视。

在住院儿童发病统计中排名第二的是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儿童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也比较多,所以家长在孩子的营食方面也比较注重,但是却常常忽略了消化系统能否承受的客观实际,导致因功能紊乱而引起肠道不适等疾病,此类疾病属非感染性疾病;二是由于小孩子的身体处于发育期,各项机能并不完善,由于抵抗力弱等情况而感染病毒、细菌及真菌等引起消化道疾病,此类属于感染性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较为普遍,其出现病患多与饮食有关系,无论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虽然有时发病迅速,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并及时的就诊,治愈率非常高,且耗时较短,也不会引留有后遗症。

3.住院儿童患者数量及时间分析

(1)患者数量分析。通过分析2011-2015年的儿童患者住院记录数据统计,发现儿童患者的入院情况与季节有很明显的关系,从人数统计上来看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人院患者数量明显要比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患者多。而且从全年数据统计分析中发现第二季度是患者入院率最高的时段。第二季度以后患者数量明显减少,而且近5年发展趋势都是如此。从年份患者的数据比对上发现从2011-2015年同期患者数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2)儿童患者疾病年份、季节分布情况分析。从疾病统计表上可以反映出患病儿童数量明显的有季节性变化。平南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度比较暖和,但平南县的春季和夏季气候温热、潮湿,在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病毒、细菌易繁殖和传播,因此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患儿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而第三季度在季节划分上属于秋天,相对而言气候条件对细菌的滋生和传播起了一起的阻碍作用,因此下半年的患者总量总体较上半年少。以同期年份相比较发现无论是呼吸道疾病还是消化道疾病都是在不断地增加,引起患者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气候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有关系,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同时,虽然我们的生活方便了不少,但是环境条件却在不断的恶化,现如今空气中的PM 2.5数量较往年增多,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危害更大。

4.儿童患者季节性变化对医院的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确保人力、物力、财力。面对儿童患者的季节数量变化情况,医院需要根据患者门诊及入院治疗情况合理地调配相应的资源。1~6月患儿数量较多,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配备足够的医疗人员和设备,确保患者及时就诊或入院治疗,避免出现耽误时间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从近5年的数据分析上来看7~12月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且每个月数量较稳定,因此这时医院可以安排相应的医护人员休假,只要确保日常正常的运行资源即可。

(2)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任何机构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对于医院而言也是如此,尤其是妇幼保健院所面对的患者群体是比较特殊的。因此医院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势下,应建章立制对各科室,各环节的人员加强制度约束,并定期进行培训,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有时患儿所患疾病并非单一的一种疾病,如果涉及不同的科室诊疗时就需要加强科室之间的配合,由于儿童的心灵比较脆弱,需要医生更为细致耐心地照顾。特别是面对患儿就诊高峰时期更应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缩短患者在办理挂号、入院、缴费等流程的时间,确保患者在疾病还较轻时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3)强化医院保健效果。现阶段平南县妇幼保健院绝大多数情况都只是出于被动的治疗病人,即患儿在有病时才来医治,在事发前却对相关的注意事项一无所知。既然医院被定了妇幼保健院就应该在治疗患者的基础上强化保健作用。因此医院应加强对县区内的居民进行基本的医疗知识宣传,提高人员的医疗常识,对于常见的儿童类疾病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上基础医疗知识对于大部分常见的疾病还是足以应对,至少在面对孩子发病时不至于慌乱,可以先采取简单有效的措施,为孩子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济南幼儿园范文6

    据市公安局新闻办介绍,昨日清晨6时许,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群众报警:东城区北新幼儿园内一名值班女保育员死亡,一名在幼儿园全托的男童失踪。

    经过初步勘察,警方已认定,失踪男童已死亡。其死亡原因与值班女保育员相同:均在幼儿园中遇害。

    据透露洗衣机内发现男童尸体

    据知情人透露,遇害老师叫贺玉芬,44岁,死因为头部钝器伤,遇害男童小林(化名)5岁,尸体被发现于洗衣机内,全身没有发现外伤。

    另据了解,幼儿园刚进行过装修,没设保安。当晚共有7名老师和4名孩子在园内过夜,凶案可能发生在交接班时,随机做案可能性较大。但警方没有证实上述说法。

    家长称遇害老师“对孩子特别好”

    昨日上午9时许,北新幼儿园南北段均被封锁,警戒线内,十余位民警忙碌进出于幼儿园门口,不时取出各种证物放入警车内。记者看到的物品包括一块角铁,一扇铝合金窗户,还有更多用白塑料袋包着的东西。

    “急救车走的时候,一个男的还在后面追着。”据一目击者称,凌晨5时30分,999急救车赶到,约6时30分离开。家住附近的侯奶奶说,上午9时,她送孙子来幼儿园,迎接她却是一道警戒线。

    “一听说幼儿园出了人命,我就担心会不会是她。”侯奶奶所担心的“她”是幼儿园的贺老师,之所以有此预感,是因为这位老师经常值夜班。

    侯奶奶说,贺老师40来岁,这家幼儿园成立之初就在这里,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贺老师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黑,对孩子特别好,自己2岁多的孙子入托才两三个月时间,就跟贺老师特别亲近。

    于是侯奶奶拨通了贺老师的手机,电话中传出一年轻女子的声音,在核实侯奶奶的身份后,这位自称是贺老师儿子女朋友的人说:“阿姨,我姨已经走了。”

    侯奶奶对贺老师的离去惋惜不已,她更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小孙子交待:“贺老师走了,怎么给孩子说啊。”

    幼儿园已通知遇害老师家属

    昨日下午3时,东城区香饵胡同小林家中无人。邻居称,小林的父亲经营交道口一处报摊,早上就出去了,家里今天也没有来过生人。

    东堂子胡同贺玉芬的家是一处平房,院内一位自称是贺老师侄女的女子双眼通红,她说,亲属们是在上午知道贺老师遇害消息的,电话是幼儿园直接打来的。

上一篇带上她的眼睛

下一篇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