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上网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1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流行病学研究;学生;城市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699-02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学习、交流等便捷的途径。但人们在享受网络这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的负面影响之一。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动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在我国,青少年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因上网而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解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进行了此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将各省辖市市区内中学按照类型分为普通中学(含初中、高中)、重点中学(含初中、高中)、职业高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学校;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以所选取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12 860名,获得有效问卷12 64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3%,其中男生6 076名(48.1%),女生6 565名(51.9%);初中生5 080名(40.2%),高中生7 561名(59.8%)。年龄最小13岁 ,最大19岁。
1.2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成瘾行为是其中一部分调查内容。由经过培训的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班级教师不在现场,允许学生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予填写,并声明对学生填写资料进行保密,整个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根据Young[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1)过去7 d内,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 根据Young 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必须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运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上网情况 被调查的12 641名中学生总上网报告率为76.2%。男生上网率为82.2%,女生为70.7%(χ2=227.126,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有上网行为的占71.0%,高中生有上网行为的占79.7%(χ2=126.9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点中学(含初中、高中)、普通中学(含初中、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的上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62,P<0.01);按年级分组,随着年级升高,学生上网率有增加趋势。见表1。
2.2 长时间上网情况 城市中学生在过去7 d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 h的报告率为9.9%,2 h的报告率为7.2%,3 h的报告率为2.9%,4 h的报告率为4.1%。
2.3 上网目的 城市中学生上网目的中最普遍的是聊天,占70.1%;其次是多媒体娱乐,占66.3%;上网玩游戏占53.2%,通过上网浏览新闻或其他信息占47.6%,查阅学习资料的占43.6%;另外,利用网络下载软件、收发电子邮件、参加BBS论坛的中学生分别占23.9%,23.7%和20.7%;有其他目的的中学生占11.3%。
2.4 网络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2.2%,男生为18.8%,女生为6.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χ2=476.40,P<0.01);初中生为10.5%,高中生为13.3%,高中生报告率明显高于初中生(χ2=22.279, P<0.01)。
网络成瘾报告率为2.4%,男生为3.8%,女生为1.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102.162, P<0.01);初中生为2.1%,高中生为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6,P>0.05)。
2.5 网络成瘾各项指标出现情况 网络成瘾行为中,最高的前3项依次为“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上网的时间经常超过预期”、“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见表2。
2.6 网络成瘾和学习成绩的关系 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学习成绩好者为9.1%,成绩中等偏上者为8.3%,成绩中等者为11.1%,成绩中等偏下者为16.8%,成绩差者为22.2%。
2.7 不同家庭类型和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 父母健全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为11.9%,父母非健全家庭为14.8%(χ2=9.95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位居世界第2,网民年龄结构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网民中学生比例很高(36.7%),绝对数量接近6 000万[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的上网报告率为76.2%,其普及程度与合肥市高中生上网率(75.3%)接近[4]。
学生上网目的中最多是聊天,其次是多媒体娱乐和玩游戏,这与其他报道[5]类似。目前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更追求网络交友和娱乐功能,上网内容层次不高。如何丰富中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引导他们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使青少年学生更多地关注和应用对学习的辅助功能,从网上获取健康、科学的知识,是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2项指标,能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群体发生网络成瘾行为的特征。网络成瘾的报告率虽然仅为2.4%,但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高达12.2%,说明网络成瘾行为作为精神成瘾行为之一,对河南省城市中学生的危害还是相当高的,值得高度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中学生无论上网率,还是网络成瘾率,男生均高于女生,说明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同[6];网络成瘾行为已对城市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父母非健全家庭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成瘾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父母健全家庭的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已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受挫,甚至引起与家长、教师的冲突[7-9]。
综上所述,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上网行为已非常普遍,城市中学生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倾向者,并且网络不当使用行为的负面效应比较明显,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重视不当使用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危害,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对中学生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政府加强对网吧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及时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运用网络。
4 参考文献
[1] 林绚晖. 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4-76.
[2] YOUNG KS. Addition to the Internet: 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 Psychol Rep,1996,79(3 Pt 1):899-902.
[3]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8,50.
[4] 谢雯,方东玲,李晓驷,等.合肥市男女高中生上网情况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5-207.
[5] 江光荣,胡姝婧, 韦霞霞.武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21-122.
[6] 姚应水,高尘,周访华,等.大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44-846.
[7] 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9-280.
[8]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9-144.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2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1 2 3 4 5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1 2 3 4 5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 2 3 4 5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1 2 3 4 5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3
【关键词】使用网络;中学生;身心健康
当今,互联网在我国呈超高速发展之势,其社会影响力日益凸显。这一先进传播工具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有悖社会文明的负面因素。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时期,如何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挑战,积极地将网络这个时代的产物引入到有益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来,这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了解中学生使用网络及网络成瘾情况,探讨使用网络状况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人际交往、道德、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使网络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真正为中学生服务。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泉州市第十五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年段各100人,年龄13-15周岁。
2.研究方法。一是问卷调查法。对上述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300份问卷,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二是访谈调查法与经常上网的部分中学生访问交谈,了解有关情况。三是分析法。对调查结果,结合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有281人有上网的经历,占调查人数93.7%。可以看出,互联网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和使用网络的地点。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有32%(96人)玩游戏;18%(54人)找人聊QQ;17%(51人)查找学习资料;12%(36人)关注新闻;11%(22人)收发E-mail,10%的人选择下载软件。上网地点方面,43%(129人)使用手机,20%(60人)在网吧,21%(63人)在家里,16%(48人)在学校。互联网为中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一些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做作业,收集学习资料等等,但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将网络用于娱乐用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每周平均使用网络的时间及对网络的感受。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每周平均上网4小时以下的有43%;4-10小时的有29%;10小时以上的有8%。绝大多数中学生能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将每周上网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但仍有少部分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48%的中学生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凡事不可当真,而20%持相反意见,认为网络是真实世界的反映,不容置疑。介乎于其间的44%则认为真真假假,取舍全靠自己,也有少数的(12%)认为无论虚拟与真实,网络都只是一个情绪发泄的垃圾场。
4.学校和家长对使用网络的引导。调查显示46%的家长是约束孩子上网的;8%的家长则是不管不问;46%的家长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的东西。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量的网络信息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思想单纯的中学生难辨真伪,极易受到网络负面影响。如果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正确的引导,使用网络还是起积极作用的。
5.使用网络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据调查显示,79%的中学生认为长时间上网对身体有不良的影响,11%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玩电子游戏后感到眼睛痛的占81%;脖子酸痛的占68%;头晕的占62%。76%的学生觉得长时间上网会产生睡眠障碍,睡中多梦等现象,58%的学生因长时间使用网络接触电脑导致视力下降。
6.使用网络对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所需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老师。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网络上有不少中学生认为“我们是赞成使用网络的,作为学生我们不仅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更需要不断地补充课外知识。”不可否认,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使用网络是有好处的。但是,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显示“看”的接受方式,而淡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经本次调查显示发现:常“泡”在网上的学生,其写作文、分析问题、评论和欣赏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差一些。调查发现80%的中学生认为使用网络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15%认为没有作用,5%认为有副作用。在制作网页和小游戏方面,28%的学生回答会,72%的学生回答不会。49%的中学生表示在没人监控的情况下,不能自觉利用网络学习。11%的学生承认曾逃课去学校周边的网吧上网。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一是互联网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查对象中有93.7%有上网的经历;上网的主要目的依次是玩游戏、聊QQ、查找资料;上网时间基本控制在4小时内;46%的家长约束孩子上网。二是有79%的学生认为长时间的上网对身体有不良影响;80%的中学生认为使用网络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三是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了中学生的现代化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
2.建议。一是传播积极、先进的网络文化,引导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网络文明的建构需要道德自律、法律约束与技术保障这三方面的合力,即需要道德、法治及技术三个层面的一体化。同时加大网络德育教育力度,大力加强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正面网络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不断提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内容,满足他们对信息资源的渴求。通过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来开辟网络德育的新天地,引导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网络观念。教师应多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他们进取的精神,教会学生必要的使用网络常识,指导和教育他们正确的使用网络,安全使用网络,科学使用网络,高尚使用网络。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择友观,引导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加强对他们的精神关怀,让网络在中学生身心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对中学生进行安全上网的教育,消除中学生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掌握网络的使用和有关知识,能使其消除网络的神秘感,了解互联网作为应用工具的实质,“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几率就会大大减少。教师和家长要引导、教育中学生学会筛选有用信息,提高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使中学生不仅成为电脑的使用者,更要做网络世界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四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完善网络秩序。利用已建立的校园网络阵地,构筑我们自己的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孙银聪.中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俞国荣.试谈网络与中学生心理健康[EB/OL]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4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成瘾 时间管理
网络成瘾指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使用网络时时间感很容易丧失,因而网络过度使用与时间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十分必要。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与重要性
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它是从个体支配和利用时间的人格特质的角度提出来的,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2]。黄希庭等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模型,将时间管理倾向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3]。
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是个体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研究发现,学习成绩良好的中学生,其时间管理倾向也要好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尤其是时间效能感上的差异很大[4]。时间效能感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对自己时间的管理进行准确的估计。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管理特点
网络成瘾的中学生不良表现很多,与时间有关的如上网的次数超出事先的计划,每次上网的持续时间也总比计划的长,曾试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最终失败,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与网络有关的事情,尽管已经意识到持续上网对自己的影响但仍然花大量时间上网。因此,过度、持续地使用网络,会对网络产生依赖,导致网络成瘾,而从时间管理角度来看,主要问题是时间感的丧失和自我失控。
1.网络成瘾者的时间价值感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
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强迫性上网者的时间价值感差,其行为是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网络成瘾者整天想着上网,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改变睡眠习惯或通宵上网,不注重个人卫生;在人际关系及健康方面,由于滞留网上时间太长,忽略了原有的家居和社交生活,和家人朋友疏远,宁愿在网上与人交流而不愿意和身边的朋友对面交谈,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排解无助、内疚、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方式,忽视对家人、朋友、工作等的个人责任;耽误工作或学业,同时否认上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向亲人朋友等说谎以隐瞒自己迷恋互联网的程度和上网所花的时间,以及身体出现腰酸背痛或其他不适反应。
2.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监控观
时间监控观是指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和主观评价。
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观与网络成瘾有显著负相关。时间监控观念强的人通常会把每天的学习和活动安排成一个日程表,给自己制定目标,时间分配合理,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适时做出调整,经常对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进行总结,因而可以有节制地上网;而时间监控观念差的中学生则相反,无计划和目标,时间使用随意,上网无节制容易上瘾。
3.网络成瘾者的时间效能感
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
时间监控和时间效能作为自我监控在时间维度上的一种表现,对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由于时间效能感是对时间监控行为的信心和评价,因此时间效能感有可能通过时间监控行为影响网络成瘾的限度。时间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心和预期,反映的是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因此时间管理成为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改善网络成瘾状况
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的特点和价值,理解时间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增强时间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首先是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价值观。时间观念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行为,通过各种训练,使他们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改变不合理的时间观念,提高从事活动的效率。
其次是着重培养中学生的时间调控能力。过于僵化或严格的时间管理往往会引起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给予他们相对的自由支配时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技能。学校安排课程和家庭安排业余活动时,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提高调控时间能力。学习优秀者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就告诉我们时间管理与自我约束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帮助他们设置适当的目标,充分地合理使用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再次是对中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技能训练。通过专门的强化训练,使中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控制和管理时间,再将其迁移到网络应用中,实现对网络的合理、有节制地使用。
最后是鼓励中学生树立信心。学会运用时间管理技术来抵御网络的影响,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个体发展积极的应对策略,克服消极的网络使用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5
关键词:“网络成瘾” 调查 反思
网络成瘾是一种无限制的网络使用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障碍”或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人们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因过度沉溺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尤为引人注目。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了部分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变异,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本身所固有的诱惑、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只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必要条件,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人格特点及部分青少年所固有的心理障碍才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充分条件。
一、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我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有多少?历时六周,对610例在校学生进行座谈会调查,使用网络成瘾自评等心理测评量表,从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校学生网络使用的一些状况。
课题名称:《中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和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时间:2006年10月6日至2006年11月20日
调查对象:苍山一中的610名学生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座谈会调查
调查工具:
1、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上网次数、上网时间、上网浏览内容、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项目;
2、网络成瘾自评量表;
3、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
4、情绪--社交孤独问卷;
5、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6、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7、领悟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
调查结果:其中男性310例,女性300例,平均年龄16.27岁。610例有效被调查者中,未上网中学生161人,占26.39%。上网中学生共449例,占73.61%。其中,发现网络成瘾者7例(4男生,3女生),发生率为1.56%,网络成瘾倾向者72例,发生率为16.04%,正常使用者370例。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发生率为1.56%,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67%,女生发生率为15.41%,两者无显著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的中学生中网络成瘾只有7例,发生率为1.56%,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的差距较大。其原因可能与取样方法及测试人群有关。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网上调查方法,框定的是网上的特殊人群,这容易导致受测试人群缺乏代表性,往往夸大了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本文的调查采用了实名调查,克服了一些夸大成瘾的倾向性,但是也造成一部分学生掩饰自己网络依赖的倾向性及严重程度。
另外,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6.55%;二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4.60%;三年级的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18.86%。三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三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最高。
二、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因素的反思及个案分析
调查显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消极人格特质、社交孤独、对学校环境压力的适应承受能力及不良父母教养方式等五大因素有关。
因素一,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愈强。调查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学业的成就感降低,而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增加。幸福感的降低,使他们更加逃避社会,增加孤独和抑郁。
【案例1】缺少亲情关怀 迷恋网上游戏
我校高中二年级学生,男,17岁。他初二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刚开始还能克制,只在晚上学校熄灯或者中午休息时借机出去上网。中考时,勉强考取高中。但自上高中以来,迷恋游戏程度越来越深,常请假外出上网,周末通常也在网吧度过。该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没钱上网时,他就向爷爷奶奶以买学习用书之名骗钱。近一年来,该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困难,脑海里经常浮现网络游戏的场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了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抑郁、孤僻等症状。
因素二,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多具有消极人格特质。
调查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通常稳定性差,没有恒心,不能严于律己,缺乏自信,缺乏宏大的目标和理想,责任感不强,成就感缺乏,意志力较弱,克制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另一方面,还表现出敏感、多疑、沮丧悲观、易紧张等人格特质。正是因为自律性低等特性,使得网络成瘾者不能自拔。
【案例2】迷恋玄幻小说 争当新新人类
我校高中三年级学生,女,18岁。迷恋上网看玄幻小说2年,学习成绩下降。该女生个性腼腆,说话细声细气,不爱好团体活动,从小喜欢看科幻小说,是典型的《哈利波特》迷,只要有新版书籍发行,肯定要在第一时间买上一本,并要观看相关影片。但自高中以来,该女生又迷上了玄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说起《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著名玄幻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 “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
因素三,有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交孤独感。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中人际和亲情的缺失。而网上聊天或玩游戏又反过来使他在现实生活中更感到孤独,更远离人群。
因素四,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学校及学习的适应能力、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
调查显示,高一、高三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学习竞争激烈,高一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过重,以及生活过于单调等因素有关。部分学生面对压力产生失落感,因此借助网络来寻找社会隶属感,缓解压力,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最终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中学生上网率范文6
家长务必要提高警惕,加强对子女上互联网的监督,防患于未然。除了禁止子女在网吧逗留之外,如果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的话,家长还应加强对子女的管理,设定开机密码并由家长掌握,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允许子女上网并要适当控制子女的上网时间。据有经验的网民讲,青少年每次上网时间积累不应超过2小时,连续操作1小时以后,应适当休息15分钟。家长还应当告知孩子上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让孩子知道社会的复杂性,不要随便和网络中的人见面,如果一定需要,要由家长陪同;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泄露个人信息,在网站填写个人资料时应征得父母的同意。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二、学校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1.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学校建设校园网后,在努力丰富校园网资源的同时,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如,利用技术手段,使用“防火墙”防止黑客的入侵和秘密资料的泄露;使用过滤软件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制定必要的网上行为规范及奖惩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安装网络模拟教学软件,既让学生能学习网络知识,浏览因特网上的一些信息,又确保有效控制信息污染等。学校不仅要把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纳入德育课,而且要重视在其它学科教学渗透网络道德教育,信息技术课中尤其要指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领导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目前,形形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2. 重视学生的网德教育
重视对青少年网络知识的传授。网络能够带给孩子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绝不能因为网络存在问题就杜绝孩子上网。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变“堵”为“疏”,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学习幻灯片制作、发送E-mail、简单网页制作、设置电子表格,还可以让青少年见识网上精彩世界。学校还可以适当地安装一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轻松一下,同时使网络在他们的心里不再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他们在正态心理下使用网络。
学校要将学生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伦理知识引入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解决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中的“知”的问题。让学生清楚,互联网一旦进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活动方式,它就同现实社会一样,会产生出不同的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利益关系,因而也就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用相应的道德来调节和规范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更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网络安全有序,保证个体网络行为健康、文明、有益。如果只要技术支持,没有道德约束,网络就会成为潘多拉魔盒,诱发和滋生出比现实社会更可怕的邪恶和犯罪,最终危害人类自己。从而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和自律,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道德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的合作与交往,提高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逐渐确立他们“网络社会”道德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3.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青少年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及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同时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素质的教师,直接在网上与青少年对话,对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作出解答,使青少年因上网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