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动资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非流动资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非流动资产范文1

[关键词]非流动资产;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于1992年1月1日起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最早提出了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规定,但并没有对其作出强制要求。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取得了长足发展。2000年底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资产的本质,明确提出“资产减值”概念,并把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在资产减值计提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其适用的企业范围也不断扩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会,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建成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第8号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主要规范了企业非流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内容。

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观对资产进行了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因此,当企业资产的未来可收回金额或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是与资产计价相关的,是对资产计价的一种调整。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非流动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问题。企业在对非流动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后,若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则确认资产减值,其金额等于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差。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其历史成本。下面分析对非流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估计。

一、估计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基本方法

根据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规定,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非流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二、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

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通常反映的是非流动资产如果被出售或者处置时可以收回的净现金收入。其中,非流动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处置费用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但是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不包括在内。

企业在估计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首先。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非流动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的金额确定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这是估计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最佳方法,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这一方法。

其次,在非流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该非流动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按照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但是如果难以获得资产在估计日的买方出价的,企业可以以非流动资产最近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基础,其前提是非流动资产的交易日和估计日之间。经济、市场环境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最后,在既不存在非流动资产销售协议又不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处置非流动资产时。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减去非流动资产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在实务中。该金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非流动资产最近的交易价格或结果进行估计。

如果企业按照上述要求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以该非流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三、非流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

非流动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非流动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因此,预计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非流动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2、非流动资产的使用寿命;3、折现率。其中,非流动资产使用寿命的预计与《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等规定的使用寿命预计方法相同。

为了估计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需要首先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为此,企业管理层应当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非流动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企业的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并将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建立在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之上。预计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非流动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为实现非流动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和非流动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非流动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预计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主要有传统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等。

为了实现非流动资产减值测试的目的,计算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所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非流动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企业在确定折现率时,应当首先以该非流动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非流动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在估计替代利率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非流动资产预计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政治风险、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等。企业在估计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但是,如果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时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的,企业应当在未来各

个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在预计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基础上,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需将该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按照预计的折现率在预计期限内加以折现即可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PV)=∑[第t年预计非流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NCFt)÷(1+折现率R)t]

企业在对非流动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了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后,如果非流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

从以上我国非流动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中可以看出:

1 非流动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体现出企业将资产视为一项风险投资决策。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在确定非流动资产减值金额中,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当非流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高于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企业确定未来资产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非流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因为企业继续持有该非流动资产在未来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比现在若出售或处置该非流动资产所获得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金额更大,企业会继续持有或继续使用该非流动资产而不出售或处置它。所以,企业将非流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相反,如果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高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企业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作为非流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因为企业出售或处置该非流动资产获得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金额比继续持有该非流动资产在未来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更大,企业会出售或处置该非流动资产并将获得的现金流量用于其他投资,所以,企业将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作为可收回金额。

2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体现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观,从理论上能够科学地代表资产的实质――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企业持有非流动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企业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变现,较好地反映了资产的经济价值,同时考虑了资产的货币时间价值和面临的风险。

另外,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非流动资产减值进行计量,对统计分析与预测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判断;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独立收益能力非流动资产的减值不适合采用该种方法进行计量;要确定非流动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需要全面了解非流动资产的状况及对未来一定时期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的预测与分析,确定起来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非流动资产范文2

关键词:企业资产结构 生产经营 影响

问题提出

营利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可以描述为企业使用一定的资产来获得收入,并取得利润的行为。而这种活动可以细分为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经营活动两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是产品和要素市场,而资本经营活动的场所则是金融市场。无论是哪种活动,其目标都是要扩大产出进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企业产出的扩大取决于很多方面,包括外部经济环境,也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但无疑企业资产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企业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如可以按照所属权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可以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合理安排和调整企业资产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产出。为此,文章收集了中国上市公司1991-2009年的财务数据,建立Cobb-Douglas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对企业营业收入的实际影响。

模型说明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高鸿业, 2005),并构造生产函数实证研究这些生产要素对企业产出的实际影响。生产函数为我们研究有关生产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就一个企业而言,生产函数可以使我们注意该企业所具备的人力、设备、资源等生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方式(技术)是否完善,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企业的生产得以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里昂剔夫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其中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无疑能够较好地刻画和描述生产要素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以此函数形式展开分析。该函数的基本形式是:

Y=ALαKβu (1)

其中,Y为企业产出,A为综合技术水平,L是劳动力投入,K是资本投入,α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是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当α+β>1时,表示规模效应递增,即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产出增加。

当α+β

当α+β=1时,表示规模报酬不变,即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生产规模与产出基本无关。

这一函数是按生产要素的具体形式即劳动力和资本两种形态来分析它们对企业产出的影响,对于实际生产而言,生产要素显然不止这两项,因此在后来的研究中又有人对函数做了扩展,把管理以及技术等因素加入了进去。而在本研究中,我们把企业的所有投入划分成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种,因而函数形式雷同,但意义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Y=ACαNβu (2)

这里,Y依然为企业产出,由于企业的所有投入全部纳入了该函数,这里的A为企业的整体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技术水平、经营环境等,C是流动资产投入,N是非流动资产投入,α 是流动资产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非流动资产产出的弹性系数,μ是随机干扰的影响,μ≤1。而α+β值的大小依然表示了当前外部条件下,企业的规模效应情况,意义与前述模型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的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包括了1990-2009年中国大陆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其中营业收入取自于利润表中的营业总收入,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别取自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合计和非流动资产合计(该数据库的资产负债表中把资产按大类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三类。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贵金属、拆出资金净额、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短期投资净额、应收票据净额、应收账款净额、预付款项净额、应收保费净额、应收分保账款净额、应收代位追偿款净额、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净额、应收利息净额、应收股利净额、其他应收款净额、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净额、存货净额、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存出保证金、其他流动资产等24项,构成了流动资产的所有内容。尽管不同企业由于行业差别等原因的部分子项不存在,但一般而言,“流动资产合计”应为以上24项之和一项。非流动资产包括保户质押贷款净额、定期存款、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净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净额、长期应收款净额、长期股权投资净额、长期债权投资净额、长期投资净额、存出资本保证金、独立账户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净额、固定资产净额、在建工程净额、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生产性生物资产净额、油气资产净额、无形资产净额、开发支出、商誉净额、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等24项,非流动资产合计同样应等于以上24项之和。企业的资产合计应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其他资产三项的合计)。按照国泰君安的行业分类(金融业0001,公用事业0002,房地产业0003,综合行业0004,工业0005,商业0006),我们把所有企业分为6个行业,并做了初步分析。对一些存在问题做了必要的预处理。主要包括:

对于利润表中营业总收入小于项下各项收入之和的,以项下各项收入之和替代营业总收入;对于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小于项下各项流动资产之和的,以项下各项流动资产之和替代流动资产合计;对于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合计小于项下各项非流动资产之和的,以项下各项非流动资产之和替代非流动资产合计;删除营业总收入或流动资产合计或非流动资产合计为零的数据项。对于既未划入流动资产又未划入非流动资产的其他资产按照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划入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删除不合格数据后,各行业的数据情况见表1。

实证结果及结论

把经过以上预处理的数据代入模型(在sas运算中,需要把原有的模型加以转化,即把函数线性化,对函数两边分别取对数,转换后的函数变为lnY=lnA+α*lnC+β*lnN+lnu,相应数据也需要做相应的处理),在sas中运算,可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各行业生产函数的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拟合优度均较好。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从行业的外部环境来讲(以lnA的值来衡量,值越大,说明越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值越小越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六类行业中,金融的综合环境最好,其次为房地产业,最差的是商业,这与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一致的。因此,国家应考虑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公平各行业的运行环境。就商业环境而言,复杂的企业开办程序与昂贵的许可审批等制度环境;民间资本的培育;为保证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定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二是从行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下,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为公用事业、综合、工业和商业,而金融和房地产业则存在规模报酬递减,说明金融和房地产业的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其他行业则依然有通过规模化扩张发展的空间。

三是从行业的资产结构来讲,除金融和公用事业外,其他行业流动资产的产出弹性远大于非流动资产的产出弹性。这说明从企业生产的当期来讲,流动资产增加对产出的贡献度大于非流动资产,这也是企业更注重于短期资产投入的主要原因。但有研究表明企业长期资本的积累以及物化于长期投资的技术进步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贡献巨大。因此,要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性的高速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节。

政策建议

以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配套措施推动结构调整。根据不同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保证外部环境较好的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改善外部环境较差的行业,促进其快速提升。

大力推进部分产业的升级与改造,从产业实际出发,切实有效地推进传统产业走集约型道路。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长期以来,国内多个产业仍然以规模化扩张为主要目标,但是随着规模效益的递减,这部分产业的专业化、精细化应该成为未来的发展目标。

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企业生产经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最终归宿点。没有绩优的企业生产经营做为基础,企业资本经营很难开展起来。企业资本经营最终要达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果的提高,否则就不能算作绩优的企业资本经营。无论是哪种经营方式,企业的盈利增加都是最终目的,两者的平衡使用至关重要。

最后,从宏观层面来讲,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通过对融资租赁等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资本投入的短期化,从而实现国家和企业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有机匹配。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解学祖.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及证明.经济研究,2001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非流动资产范文3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出现了很多缺陷和弊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2013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及时做出调整,以积极适应新制度、新规定带来的变化。本文将对其中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总体比较简单,因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事业单位所耗成本、不利于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等。基于此,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一、原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相关规定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增加取得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根据各实际支出资金的列支渠道,分别借记“事业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专款支出”、“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在列支时必须进行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对于因报废、毁损、转让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的情况,先做注销账务处理,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残值变价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发生清理费用时,则进行相反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随其使用而改变。

 

二、新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相关规定

(一)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

就单位价值而言,一般设备由原来的500元增加为1 000元;专用设备由原来的800元增加为1 500元。对于以往旧账中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标准的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的“存货”科目,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转入新账中的“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情况,应同时一次性摊销其成本,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同时做好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

 

(二)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1.购入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量保证金的情况,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成本,按是否需要安装分别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取得固定资产全款发票的情况,应按照构成资产成本的全部支出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扣留的质量保证金,根据扣留期在1年以内(含1年)或扣留期超过1年分别贷记“其他应付款”或“长期应付款”科目;取得的发票金额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情况,应同时按照不包括质量保证金的支出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质保期满支付质量保证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科目,或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建造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科目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新制度中的账面价值,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科目,例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账面余额后的净值。账面余额,指某会计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修缮时,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按固定资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4.以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根据是否需要安装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或“固定资产”科目,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实际支付的相关税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定期支付租金时,按照支付的租金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非流动资产范文4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易错项目;填列方法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会计报表中最重要的报表。然而笔者发现,在会计实务中,其编制却比较普遍的存在着错填问题,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其错填问题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上。

一、资产负债表常见错填项目的成因及表现

“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项目的错填,主要原因是根据与上述项目名称相同的账户期末余额填列,按此提供的会计信息表现为:债权债务相抵之差或债务债权相抵之差,该差额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企业的债权和债务的真实信息。

“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借款等”项目的错填,主要原因是未从相关账户中扣除其中性质已转变为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部分,从而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的错填,按此提供的会计信息表现为:对内不利于企业组织偿债资金,极易产生财务困难,不利于企业合理利用经济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对外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之,作为静态报表的资产负债表,必须依据数据的经济意义填列,对外披露企业该时日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应承担的债务责任和所有者拥有的经济权益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估企业的变现能力、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

二、资产负债表常见错填项目分析及填列方法

(一)“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项目

“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余额应在借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权,但在用该账户替代“预收账款”账户时,会使应收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已预收但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预收款项,属于企业的债务,由于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其余额应在贷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务,但在会计实务中,预收款项一般会小于企业发售货物的金额,由此使预收账款明细账产生借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企业发售货物的金额抵扣原预收款项后的应收款项,属于企业的债权,由于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预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预收账款。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应收账款”项目 =(∑“应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预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按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预收账款”项目 = ∑“预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应收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二)“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项目

“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其余额应在贷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务,但在用该账户替代“预付账款”账户时,会使应付账款明细账产生借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已预付但尚未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预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权,由于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应付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余额应在借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权,但在会计实务中,预付款项一般会小于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由此使预付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抵扣原预付款项后的应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务,由于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预付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轧差额,而不是名副其实的预付账款。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应付账款”项目 = ∑“应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

“预付账款”项目 =∑“预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

“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由于它们到期或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符合非流动资产定义,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但是它们中有一部分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这部分已不符合非流动资产定义,因其符合流动资产定义,应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由于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的这部分,是从上列非流动资产中扣减出来的,所以称其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依前所述,资产负债表必须依据数据的经济意义填列,因此,应把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的部分,填列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项目中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内。

通过分析,上列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相关账户期末余额-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部分金额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项目=∑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或摊销部分金额

(四)“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由于它们的偿还期限超过一年,符合非流动负债定义,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负债,但是它们中有一部分将于一年到期予以清偿,这部分已不符合非流动负债定义,因其符合流动负债定义,应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由于将于一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部分,是从上列非流动负债各项目中扣减出来的,所以称其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由于资产负债表必须依据数据的经济意义填列,因此,应把将于一年内到期予以清偿部分,填列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项目中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内。

通过分析,上列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相关账户期末余额-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部分金额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项目=

∑相关账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部分金额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非流动资产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处置;长期资产;核算

2012年国家财政部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规定了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具体处理办法,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运用起来,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和教学工作经验,通过举例的方式,解析事业单位在新制度下如何处置长期资产,主要涉及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从而使广大会计人员对此政策能够熟练掌握运用,真正使新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关于固定资产处置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在新《事业会计制度》里已经规定的十分明确:对于报经批准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或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应当将固定资产先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原有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实际出售、调出、捐出时,按照处理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科目,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

出售固定资产过程中取得价款、发生相关税费(增值税除外),以及出售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都要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进行过渡,最后将“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余额转入“应缴财政专户款或者应缴国库款”。

当事业单位对所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处理时,一方面要将长期股权投资转入到“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另一方面要将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也转入到“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实际收到的金额和发生的处置费用,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核算处理,长期投资由此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具体来说就是应当按照事业单位处置长期投资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按照处置收入和费用两者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但如果是事业单位处置的是债券类的长期投资,则不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核算,而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投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同时将“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转回到“事业基金”。

例1.2013年7月18日,某事业单位购入一台需安装才能投入使用的检测专用设备,设备价款为800 000元,发生的运杂费为6 000元,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该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了价款及运杂费。该单位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资产可使用10年,不考虑残值。2013年12月末,某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处置价款500000元(含税),处置费用10000元,请做出相关的账务处理。

2013年7月18日购入设备时:

借:在建工程 806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806 000

同时:

借:事业支出 806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806 000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806 000

贷:在建工程 806000

借:固定资产 806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806 000

2.计提折旧

2013年12月31目,某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806000/10/12*5=33583.33)元。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3583.33

贷:累计折旧 33583.33

3.处置

(1)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772416.67

累计折旧 33583.33

贷:固定资产 806000

(2)固定资产报经批准予以核销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772416.67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772416.67

(3)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485436.89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 14563.11

(4)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1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

(5)借: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 14563.11

贷:银行存款 14563.11

(6)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475436.89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或者应缴国库款 475436.89

如果事业单位处置的是不动产类的固定资产,则要按照5%的营业税来计算缴纳营业税。

非流动资产范文6

【关键词】 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

引言

近年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市公司连续会计期间内频频发生。这种情况是否会对投资者判断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产生影响,已有的研究文献并没有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发生频率进行统计,并检验其中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价值相关性,旨在考察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

一、研究回顾

自1999年中国证监会制定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政策以来,国内学者主要从定性分析和实证考察两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手段、动机、程度、存在条件、危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李铁群(2003)、朱玉芳(2006)、周晓苏和李向群(2007)等定性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方式,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行为动机。蒋义宏和王丽琨(2003)、魏涛等(2007)等通过对上市公司不同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进行实证考察,均发现上市公司有倚重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与此同时,也有较少的学者关注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含量及市场定价研究,其中李常青、张兆伟(2003)实证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指标能够提供每股收益指标之外的增量信息;邓秋云(2005)在对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的相关性分析后认为2000年前投资者只关心短期利润而不区分利润的构成,而2000~2002年投资者逐步趋于理性。

回顾以上研究发现,以往的学者或单独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或单独考察非经常性损益与市场定价,缺乏考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对市场定价的影响。徐伟等(2006)分别考察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但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市场能对非经常性损益区分定价,未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本文考察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发生频率,以区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对市场定价行为的影响,为投资者判断股票内在价值提供依据。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统计分析

2007年沪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信息的有851家,本文以此为分析对象,参照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定(2007年修订)和2007年年报实际披露的项目的分类,统计各上市公司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项目,对所有上市公司发生的具体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分类汇总,进而考察不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面。统计结果如表1。“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各种形式政府补助”、“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和“企业合并产生损益”等项目出现的频率较高,公司影响面较大,其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和“各种形式政府补助”超过半数以上的公司都有发生。“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发生最为频繁,高达88.72%的发生比例,基本所有上市公司均有发生,因此该项目应重点关注,进而针对最近6个连续会计期间即2002~2007年度“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统计各年度发生该项目的公司数,以计算其占当年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来确定各年度该项目的影响面。统计结果如表2。结果显示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公司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且2002~2003年增幅较大。其次,按六年总计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次数分类,统计不同发生次数下的上市公司数,以计算各发生次数的比重,考察“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发生频率的分布。统计结果如表3。结果显示发生3次及3次以上“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的公司数为589家,达半数以上,其中6年发生3次、4次和5次的公司居多。分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统计口径大于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统计口径有关。上市公司便于使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的各项内容如股权转让等形成的损益调节利润,造成该项非经常性损益频繁发生。

下文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不同发生频率区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检验多次发生“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的价值相关性,进一步实证考察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定价行为的影响。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设计与样本选择

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采用的模型主要有价格模型和回报模型两类。价格模型相对回报模型而言对估值系数(Kothari and Zimmerman, 1995)的估计是无偏估计。本文通过检验估值系数以考察市场定价,因此选用价格模型。构造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price=β0+δ0Dmore+β1bvps+β2coreps+β3assetd

+β4otherineps+δ1Dmore・bvps+δ2Dmore・coreps+δ3Dmore

・assetd+δ4Dmore・otherineps+ε

其中,price为样本公司股票价格,选取报告年度下一年度4月末的收盘价;bvps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期末每股净资产;coreps核心收益,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assetd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每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otherineps为样本公司对应报告年度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后的每股非经常性损益。Dmore:虚拟变量,当样本公司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时取1,否则取0。

按以下步骤选取回归分析的样本: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剔除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性质的公司;剔除每股净资产未披露或披露为负的公司;剔除每股收益披露不全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披露不全,或以上两者均披露但两者相等的公司;剔除未详细披露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或披露为零的公司;剔除流通股股本披露不全的公司;剔除股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或股价与收益的比例处于1和99百分位点以外的公司,最终取得样本公司总数为654个。

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定义为在2007年发生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情况下前五年中至少也发生两次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反之则视为较少发生非经常性损益(该定义方法参考Black,Carnesvernon and Richardson,2000,但受数据采集限制不采用其使用的滚动时间段定义而采用固定时间段定义)。研究数据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信息是自上市公司2002~2007年年度财务报告手工采集整理,其他相关数据来源于巨灵数据库,使用Excel和EVIEWS5计量经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回归分析。

(二)检验结果及分析

样本描述性统计如表4。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均值和中位数差距较大,说明仅有少数样本公司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发生额具有重要性,多数样本公司的发生额较小。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公司核心收益均值高于较少发生的公司核心收益均值,但中位数情况却相反。与净资产账面价值相比核心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布不均,说明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发生频率与核心收益的大小有联系,可能与上市公司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调节利润有关。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多次发生对盈余信息环境产生了噪声。

OLS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正常发生情况下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估值系数β3为6.47,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后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估值系数β4为8.74,经济意义较为显著且两者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较少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具有相关性,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时,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的估值系数β3+δ3为15.54,检验结果也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企业价值由净资产和当期的剩余收益决定,盈余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与其持续性正相关。非经常性损益不具有持续性,投资者无法通过当期的非经常性损益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中控制净资产账面价值和核心收益后,非经常性损益与企业价值不相关,其发生频率也不应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股票价值的判断。以上估计结果说明无论非经常性损益发生频率如何,投资者均不能完全认识非经常性损益的经济实质。从虚拟变量与非流动性资产处置的交互项的估计结果看,多次发生时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估值系数明显增加,且多次发生与较少发生的差异统计显著。分析其原因,我国投资者尚不能完全正确认识非经常性损益实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仍然存在空间,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多次发生。这种情况增加了会计信息环境噪声,降低了盈余信息质量,使投资者不能合理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高估了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价值相关性。

四、研究结论

本文考察了2002~2007年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发生频率,进而检验其中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价值相关性,从而揭示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增加了盈余信息环境噪声,影响投资者判断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价值相关性,导致投资者错误定价。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对非经常性损益实质的认识。因此,投资者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应注意盈余结构,了解各类盈余的经济实质,从而减轻会计信息环境噪声对正确判断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伟,齐伟山,欧阳令南.非经常性损益、盈余操纵与股票市场定价[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12):490-495.

[2] 李常青,张兆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会计盈余指标的有用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14-121.

[3] 邓秋云.非经常性损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58-60.

[4] 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1):113-120.

[5] 杨模荣.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视角[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 Black E, Carnes T, Richardson V.The value relevance of multiple occurrences of nonrecurring item[J].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0(15):3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