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1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历史教学

新课程强调在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为了能很好地适应这些要求,我们的教师不光要能“授受知识”,还应能够“启迪智慧”,最终达到“润泽生命”的目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熟练驾驭教材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高效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思维开阔、见解独特、感官敏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搞清楚哪些知识适合视觉冲击,哪些知识适合听觉感受,哪些知识适合动手实践。此外,问题的设计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要避免形式花哨走过场。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耳闻目睹、口诵心思,始终保持他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无声无息中自觉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活用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一般比较长久,是对过往事件和相关内容的学习,一般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中,尤其是将面对高考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显得枯燥、沉闷。但是,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历史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藏于我们的心底。古人云“六经皆史”,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说“生活皆史”。现实生活蕴藏着历史的传承,历史是沉淀于现实生活中的。只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存在于现实就体现出来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学习宋代文化史,了解宋代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其南北的差异,就可以联系现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行参照。

四、善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与教材中相关历史内容有机结合,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地图中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空间状态的变化,进而明确其历史时期、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的原因。这样,学生可以借助历史地图进行形象、直观表述历史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幅历史地图反映了某一历史现象的特定时期的发展情况,相关的多幅历史地图则反映了该历史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其发展变化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既涉及时间、地点、区域、方向等基本历史要素;又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多种因素,以此培养学生历史阶段综合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这样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五、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历史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在课堂中展现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革命、战争等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构建真正的历史高效课堂就应去掉那些片面追求形式、甚至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彻底纠正轻视历史学科的观念,真正做到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脚踏实地地去研究、实践历史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2

关键词:历史课堂;电子白板;常见问题;对策

高中历史教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大量的历史影视、文件、图片、史料等需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展示,电子白板在此时走入中学历史课堂,迎合了这一需求,使高中历史课堂更加形象、直观、生动,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电子白板从产生到优势的发挥也需要一个过程,高中历史教师在电子白板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常见问题及分析

在长期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与同组教师不断交流探讨并充分调研,经归纳总结,不断反思,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一)操作生涩,影响效果

电子白板有一套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必须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刚安装上电子白板,教师经一两次短暂培训之后就仓促上台,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立刻调动出自己所需的东西,实现自己的教学意愿和教学安排,从而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流程的顺畅、教学目标的达成。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电子白板的培训不到位或时间太短;二是教师不具备在课下练习使用电子白板的环境。

(二)大材小用,“壮志难酬”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将其作为一种投影屏幕的工具使用,使用最多的就是播放PPT,白板的其他功能很少涉及。

目前,电子白板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将电子白板作为展示平台来展示PPT或者其他类型的课件;第二个层次是结合电子白板自身的特点,利用其配套软件,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课件;第三个层次,也就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层次,就是根据课件的教学设计,制作出相应的课件,课后再对其进行一定的评价,以便以后改善教学所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处于第一个层次,极少一部分教师专注于第二个层次的实践,对于第三个层次而言,能达到的更是微乎其微了。

(三)位置受限,影响视觉

大部分教室中的电子白板安装在教室中讲台的一侧,电子白板只是作为课堂上黑板的辅助工具,对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会在课前用电子白板做好课件,课堂上将这部分知识呈现给学生。位于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电子白板上的字,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盲区。课堂教学使用的电子白板大多数都是正投式,课堂上教师一般是位于电子白板与投影仪之间,影响学生的视觉效果。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培训,掌握技巧

首先要开展基本的电子白板使用培训,让教师明白电子白板的具体功能有哪些,分别应该怎样操作。其次要给教师创造练习电子白板的环境,可以在一间教室专门安装电子白板供教师练习、交流,只有不断地练习实践才能使操作更熟练。再次,要搞好跟进培训,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要集中解决,以期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更上一个层次。另外,还可在每个年级专门安排一个电子白板专业人员,及时解决教师的疑问、困惑并进行技术支持。

(二)充分挖掘,有效利用

电子白板自身具有很多人性化的特性和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学科科学地加以利用,使师生从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例如电子白板有一个聚光灯功能,当教师需要突出强调课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刻直观的了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聚光灯,将此部分放大至大半个屏幕,使学生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到此部分,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该部分的内容。电子白板自带素材库,教师可将上课所需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存到素材库当中,当讲课需要时,就用电子笔将其拖拽到屏幕上,再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组合。再有就是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当教师需要展示屏幕中的一部分,而想隐藏其他部分时,就可以使用拉幕功能,虽然此功能用PPT也可以实现,但是教师在上下左右拉的时候,学生可以直观、近距离地看到教师的动作,一改以往只有教师操作电脑,学生的注意力需在屏幕和教师之间转换的状态,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些功能都很有利于教学。

(三)服务学生,注重视觉

现在大部分教室安装的电子白板适合小班教学,在超过40人的大班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困难,影响白板交互功能的发挥,学校在购进电子白板的时候最好能考虑教室的大小与学生的数量,电子白板的尺寸要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清楚地看见电子白板的演示。另外,学校在引进电子白板的同时应该对教室的环境进行设置,例如,教室窗帘的配置要保证白板的周围不受强光的照射、教室座位的安排尽量集中在白板的正前方等。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3

关键词: 活力课堂 自主性 创新性 互动性 适时性

一、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

目前对于高中历史活力课堂的内涵还没有权威性说法。笔者认为,历史活力课堂指教师利用历史幻灯片、影像资料、投影、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真实的历史情境,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现象,关注历史问题,得出历史发展规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参与课堂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唤起学生的兴趣的活跃的课堂。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活力课堂的内涵。

二、历史活力课堂的特点

1.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他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并自主地学习知识、技巧和能力的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和意义主动建构的过程。个体要主动地建构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必须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2.创新性

新课标指出:历史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综合适应能力。历史活力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本着创新的原则,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设置方面,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些启发类或者是其他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既发现问题又提高能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3.互动性

师生互动是历史活力课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学生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学习体系中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也不能停留在自己的教学体系中一成不变。在历史活力课堂中,学生不是单纯地听老师讲,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参与课堂,通过听、说、问、练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时性

历史活力课堂重视评价的过程机制,让每个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倾听他人发言,参与他人合作,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用一些鼓励性语言或尊重的手势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积极意义的鼓励式课堂观察,既可以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又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为课堂营造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三、历史活力课堂的模式

1.导学式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取得循序渐进的学习成果的一种自主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源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但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相比,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创新,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这正好与新课程中教与学的要求相吻合;教师从认知的权威到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的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在丹阳地区生源较好,是活力课堂导学式模式的实验学校,该校的18名历史教师在杨明名师工作室的领导下对导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究,先后有《高中历史“导”与“学”》、《论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等十几篇文章在江苏省“师陶杯”和江苏省“蓝天杯”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开设一系列公开教学活动,学校近几年历史高考成绩都在镇江市名列前茅。

2.自然分材教学模式

自然分材教学简单说就是教学任务随学生的差异自然分化,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策略。该模式在教学中实施自学、互帮、点拨、测评四个彼此联系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可根据需要变换顺序。该教学模式还有一个特点,座位改变过去的一排排的摆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改变过去以控制学生为基础的“秧田式”座位,代之以学生合作为基础的“马蹄形”座位。这样,学生相互合作较容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也更明显。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是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该校历史组从2009年开始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周彬团队的教学成果,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课后作业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反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该校历史组也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

3.有效教学模式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知识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历史组有一支年轻的历史教师队伍,他们组建教案编制组、学案编制组、网络资源搜索组、学生信息反馈组等四个小组,由三到四名教师为一组分工编制教案和学案、搜索网络资源、进行学生信息反馈统计,等等。五中历史教研组每周都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并先由学生提出一系列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整改,然后实践,通过不断地整改和实践促使历史教学不断完善。

4.生本教学模式

生本教学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本体,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形式,精选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开展教师、知识、学生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课堂教学的活动与互动,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的教学”。生本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以讨论为基础的自主学习形式。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坐落于丹阳练湖新区,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该校有历史教师14名,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学校在荆志强老师的带动下,创立了丹阳市最早的生本教学模式。

四、历史活力课堂的研究价值

1.促进学生的发展

历史活力课堂能展现学生个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虽然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是现实中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仅仅定位为高校培养选拔人才,高考仍然是指挥高中教育走向的最有力的魔棒。活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展现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活跃思维和发展心智的过程。因此,活力课堂能满足学生需要,为学生的体验参与提供一个平台。历史活力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优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历史小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书写、图画、设计等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学生自己起报名、设专栏、编排设计版面,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并表扬办报特色,等等。实践证明,多数小报办得内容充实,图文并茂,设计美观,形式新颖。活力课堂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2.促进教师的发展

历史活力课堂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人格素养。教师的人格素养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工作和学生上。活力课堂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趣味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以一颗轻松愉悦的心面对教学,这样,教师就会将这种状态内化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历史学科中,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得尤为重要。

历史活力课堂的开展除了需要教师有广博的历史知识还必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教无定法”,学生也不可能“千生一面”,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各不相同,如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排除学习中的障碍,更是每位教师认真研修的课题。因此,在历史活力课堂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都能够使教师的角色加以规范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为教师提供一个“个体主动的、意识的、积极的心理体验”。给教师一种教育的成功感,从而体验教育教学的乐趣,增强教师自身的身份认同感,促进教师的真正成长。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4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借助于各种直观性的途径创设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有利于启迪学生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时、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数学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初中数学以大量的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为基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将情境教学应用于数学,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提高了,那么学习效果也就跟着更好了。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就是学习数学的最理想状态。除了以上两点,情境教学还有着许多好处,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等等。

二、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反思

情境教学在全国许多学校都得到了推广,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开始应用了情境教学模式,可是我们的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真正把握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本质,完全套用别人的模式,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创设情境。比如农村教师套用城市教师的情境教学模式、情境的实效性不足等问题。所以,我们在总结别人成功情境创设经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真正去把握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本质。“教无定法”,数学教学的情境的创设同样也没有定法。只要是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就是一种好的情境创设。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之我见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数学的抽象性及严谨的逻辑性让他们误认为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从而对数学望而生畏,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师应该及时地去纠正学生“数学是脱离实际生活的”这一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养成对实际生活现象耐心观察的习惯,利用实际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来创设数学情境。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小明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散步,突然想玩跷跷板,爸爸的体重有85kg,妈妈的体重是45kg,小明和妈妈坐一端,爸爸一个人坐一端,结果小明和妈妈被高高翘起,而爸爸着地。后面小明叫了一位重15kg的小朋友跟他们一起玩,还是爸爸一个人坐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翘起,小明这一端着地。让同学们思考小明的体重范围是多少?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不等式组意义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巧用多媒体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早已广泛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极具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些优点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教师通过制作PPT来讲解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时,就可以通过PPT制作出动态的图形变化和相关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并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5

关键词:高效课堂;巧妙导入;教师引导;突出难点;当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40-1

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这样定义效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的确如此,面对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效是基于相同条件下的取胜之道。而对于我们的历史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是服务于高效教学的重要平台,是获得扎实、真实和丰实教学效益的关键媒介。笔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躬耕于现实历史教学的土壤,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些许的体会,反思过去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就如何让历史课堂生动高效这一问题,谈几点拙劣之见:

一、巧妙导入,良好链接

由于历史自身的特点,很多学生直白地认为它是一门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功课。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很难提高。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读起来味同嚼蜡,这样的结果其实对于学生自己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对于教师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的教学实践。于是,在这迷人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平实详细的历史知识点之间,我们要寻找一条链接的桥梁,那就是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

高效课堂的导入环节应该是吸引人的以及精炼的,它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将他们带入教学氛围之中。当然它不能喧宾夺主,成为整堂课的主要部分,如同中药中的“药引”一般。而高效课堂的导入方式就需要从学生乐于接受的角度出发,图片亦可,视频也行,甚至诗歌、小品也可以。以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前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学生的目光很自然就聚集在上面,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便可以顺水推舟地实施教学任务。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历史高效课堂的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历史课堂提供的是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充当的是向导的角色,仅仅是给学生之路,却不是背着他们上路。低效的或者说比较失败的历史课堂里,学生往往是低头哈腰,似乎像是对历史教学充满着恐惧。无论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毫无眼神的交流,他们完成的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达成新课程中解放学生束缚的目的。相反,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教师的指导,畅所欲言所思所想,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及时提出其中的不明之处。从深层次的角度说,历史高效课堂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了他们的历史素养,而且是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人格上的尊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

学生在刚刚起步之时,对于历史定然是存在一些未知的恐惧的,因为他们是没有方法指导的。而此时教师就必须身体力行,以自身教学经验为本,辅之以简洁明了的步骤,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往前走,至少也拥有前车之鉴。这样,在一个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和再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加,其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以及思维能力都会有所锻炼。历史高效课堂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出发地与热爱历史的起跑线。以学习评价《梭伦改革》为例,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阅读一段相关的文本材料,“论”才“从史出”。总体评价这场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然后从经济、政治、生活三方面评价其作用,还要辩证地分析出其存在的缺点,如“这场改革带有强烈的折中色彩,未能从根本保护公民利益”等。教师在作出示范之后,就需组织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去评价相似的历史改革,商鞅变法可以,王安石变法也行。小组讨论完之后,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对其的评价,然后自由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对此再作出相应的点评,同时另外反馈给学生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后还可以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突出难点,重点解决

课堂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学生因此会望而却步,严重者会从此失去学习历史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进行重难点攻关。基于教师较为深厚的学识,再加上精准的调控,历史课堂中的块垒或者说学生心中的郁结之处,都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迎刃而解。对于某一个较为困难的单元,教师应该在学习之初从总体上作出概述,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单元的棘手之处,然后在课堂上作特殊处理,将其巧妙得化小化无。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知识点繁杂而且重点的历史文件和事件都有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把这一单元纵向上把握起来,作出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让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加深他们对此的理解。当然,教师在一堂课的结尾时也要有一定的总结,及时地回顾和评述该节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做到高效的记忆。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多媒体技术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相结合,有利于创设一种视觉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了解历史的强烈渴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同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将学生过去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当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并非那么完善。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缺陷

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很多便利之处。与此同时,也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虽然,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种生动化、视觉化的教学情境,然而这种历史教学情境是虚假的,会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重心无法集中到课本知识点上面,而是沉浸在虚拟的画面中;再加上教师需要制作相关的历史课件,会耗费大量时间,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教材学习中,对教材内容缺乏一定的研究,也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需要注意一定的适度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需讲究适度性

1.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不能对多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制作相应的历史课件,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以及主动提问。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课件,要有自己的教学节奏以及教学风格。还需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取得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以及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来制作恰当的历史课件。不能为了纯粹的画面感而忽视了课本重要的知识点。如果课件制作的太过漂亮,会造成学生沉浸在画面中,忽视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教师需要了解与重视教育心理学中相关的注意规律。课件不能太过花哨,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价值。与此同时,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足的一面,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相关教材内容,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适度性,以期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华章,2013,21(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