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课件

初中地理课件范文1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兴趣

初中地理课,特别是农村初中地理课,由于在中考中属于考查课,因此,学校不重视,任课老师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老师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数学、物理等统考学科上,很少有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地理课本;地理课时少,一半课时还被统考科目占去;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老师,即使有也不带专业课。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少得可怜,有些学生课上完了,连纬度、经度都不知道。某种情况下可以说地理课形同虚设。面对目前的现实情况,如何打造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成了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形成高效课堂创造条件

农村中学地理专业老师几乎没有,地理课大部分由主课教师兼代,这种情况下,只能选喜欢地理的教师来担任。教师选好了,态度端正了,一堂有效的地理课也就有了希望和保证。还须要求地理课不能干其他事,只能上地理课。同时,在年度考核中把地理课教师和统考课教师平等对待,让地理课教师有热情、有信心上课。这样,就为打造地理高效课堂创造了必须的条件。

二、教师要给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学生形成了一种惯性:认为地理课是副课,教师应付教,学生随便学;教师备课不认真,不扎实,有时甚至没有书面教案,课前随便翻翻书,课中大概读一读;而学生在下面或听或睡或干其他事;课堂无练习,课下无作业,一节课下来,师生脱节,各干其事。这样,学生能学会多少、学到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地理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备资源、备仪器等;同时也要备好自己,包括热情的态度、创新的理念、良好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上好一节高效地理课。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高效课堂创造氛围

1.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好的导语就好像一块磁石,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会被牢牢地吸住。而地理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因导语而活跃、流畅、精彩、引人入胜。如学习《日食和月食》一课,导入时我通过课件演示有关日食和月食产生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通过画面感知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有效课堂创氛围。

2.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要酝酿好情感,用真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让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与授课内容产生共鸣、共振,共同融入教学内容,以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中国疆域和内海》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结合中国的周边地理环境、地缘政治和当前的周边形势,首先通过课文内容和地图,让学生明确中国疆域的面积和几个内海的位置,然后,激情饱满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周边的严峻形势和海洋纷争。

四、充分利用地图册和课本地图为高效课堂提供条件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地图的习惯。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只有图文结合,才能使地理变得易懂,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优化高效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理课堂也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明确让学生参与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我的做法是:学生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探究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全班集思归纳,教师再补充完善。在这方面,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合理分配学生资源,优差搭配,男女搭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质疑问难,探讨交流。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比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这一节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每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先小组阅读交流讨论,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小组参与讨论解答,过程中采取抢答积分的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精心设计课堂反馈练习,提高地理课堂高效率

初中地理课件范文2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灵魂和本质;互动探究是基本形式,是为自主学习服务的;小组合作是学习共同体,是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的依托。实践证明,构建自主式地理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效率、效果和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习到有用的地理”,从而改变初中地理在初中学科体系中“小学科”的不利局面。

一、学案是载体

1.学案产生的背景:教案设计上只考虑到老师,对学生不开放,学生对课堂教学没有知情权。传统的教案设计,三维目标虽然明明白白写在教案上,但纯属摆设。传统教案的三种形式:一是“五不给课堂”。阅读感悟机会不给,分析理解机会不给,动笔操作机会不给,质疑释疑机会不给,出错纠错机会不给,全由教师包办。二是“跑课件课堂”。整节课跑课件,问题、过程、结论走马灯一样,过得快,黑板上什么也没留下,学生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三是“假探究、假合作、假结论课堂”。课堂环节多,容量大,难度大,节奏快,又演节目又鼓掌,结果是学生没兴趣,没动力,听不懂,学不会。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之一是“主动发展”,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是“自主学习”,教师一言堂是永远讲不出高效课堂的。于是催生了新的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学案、新型教案应运而生。

2.学案的概念:学案是师生共用的教学设计文本,就内容而言,是对传统教案的改良;就功能和方法而言,是对传统教案的彻底颠覆。学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案是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实现了教研组内优化设计;二是学案的环节、流程和操作方法设计能体现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三是学案把课堂教学的知情权和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教师的任务在于定位目标,抛出任务,指导学法,引导探究,真实反馈,适度点拨,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

3.学案设计基本环节:

3.1学习目标:必有,要最精准的知识目标。

3.2学习指导:关键环节,要明确任务、方法、时间和要求,核心知识探究分几个环节,就要设计几个学习指导。

3.3问题探究:核心部分,基本步骤是抛出任务,指导学法;独立自学,教师巡视;效果展示,汇集问题;交流更正,点拨总结。

3.4课堂检测:核心部分,目的在于巩固训练,效果检测,学知用知,反馈课堂。

3.5知识链接、积累、文本补充:可有可无,分课时。

3.6课后反思:必有,课后及时写,集体备课时总结交流,修改学案电子稿。

二、探究是方法

知识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抛出任务,指导学法:

自学指导:必有,主要针对新知学习,新知学习有几个基本环节,就要有几个自学指导。当然要尽可能合理整合、减少新知学习环节,避免知识“碎片化”。

①学生:学生默看,或一生读自学指导,掌握自学方法。

②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学指导中的任务、方法、时间和要求。

③目的:给学生的是任务,而不是知识,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长期坚持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会学。

④要求:自学指导一是要明确自学任务或内容,任务大都问题化;二是要明确自学方法,如看书,看学案,边看边写,与同桌交流等;三是要明确自学时间;四是要明确自学后怎样展示反馈。

第二步、独立自学,教师巡视:

①按照自学指导中明确的任务、方法、时间和要求独立、认真地自学。?

②教师:认真巡视,及时纠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要关注中下生。

③目的:使全体学生都在同一时间动脑、动眼、动口、动手,自主完成同一学习任务,学生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长期坚持,一定能培养学生课上自主学,课下会学,离开学校还想学,学生获得受益一生的学习力。

④要求:一是给学生自学时间一定充分,学生没有充分地自学,就不会有底气、勇气、把握去举手展示,如果在预设时间内学生没有完成,宁可延长时间,决不能搞假探究,出假结论;二是绝不能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探究;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关注中下生;四是有难度的地方,独立自学解决不了后,可引导学生组内交流一下,好生带差生。

第三步、效果展示,汇集问题:

①学生:学生以口答、书面表达、板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反馈;

②教师:要照顾到全面,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

③目的:反馈自学效果,最希望让学生把自学后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质疑、释疑、纠正,达到辅助差生培植优生的目的。

④要求:一是反对让优生展示,结论全对,这叫假结论;二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暴露问题;三是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第四步、交流更正,点拨总结:

①学生:学生纠错、质疑、讨论、释疑,得出正确结论。

②老师:一是收集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间解决问题;二是点拨问题,总结规律。

③目的:一是能培养学生纠错、质疑、合作习惯;二是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④要求:一是一定让学生质疑充分,不留疑问;二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解决。三是交流的问题一定是有份量、有价值、有难度的;四是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是两个层次,老师要力求搭好桥梁。

三、评价是保障

1.注重地理知识积累评价。自主式地理课堂改的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能以忽视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为代价。因为地理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地理科学,提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

2.注重课堂基本要求评价。课堂基本要求是:抛出任务导学法,没有自学不交流,暴露问题才点拨,抓住规律再总结。

3.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不管多媒体教学手段多么先进,它永远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合理使用电教手段,与自主式课堂相适应。

初中地理课件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整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8

一、提高地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开展教研、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而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促进初中地理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仅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教学水平,还要培养和发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进而为学生呈现出更加新颖、丰富的地理知识。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地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颖、先进的教学技术。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学软件工具与技术,进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有机整合。[1]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地理教学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全面激发,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理规律具有很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如果教师仅凭理论讲解或者是单纯的挂图,不仅难以让学生获得透彻的理解,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失去兴趣与信心。尤其是对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而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简单的演示原理动画,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课件时,就可以分开呈现我国地理区域的位置、气候和经济等相关要素,并结合教学需要,在教学中随时进行归纳与比较。这样不仅使教师讲解起来更加便捷,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 果。[2]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教学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发展、发生都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通常都难以亲临地理景观现场进行观察和体会,而教师也只能结合自身模糊的想象去为学生解释和描述相关的地理景观,从而无法使学生对其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而由于受到各种局限,相关地理教学内容往往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科学、灵活应用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教学不足。

比如,在讲解“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时,一些海地扩张、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地质活动才能够发生,而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往往难以获得透彻的理解。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相关信息技术,针对地球上的海陆变迁等现象实施模拟的动画演示,这样教师不需要再做出过多的理论讲解,学生就能够对这些地理现象有直观、深刻的理解。同时,初中地理课程中,类似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讲解的教学内容有“地球构造”“日昼变化”和“大气降水”等。

此外,在学习关于大洲、大洋等相关地理内容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与风光,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与综合学习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效整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件范文4

课堂教学低效主要受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1.1教学方式影响课堂教学低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部分老师清楚地认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口号,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输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等要求和目标,但是受传统初中地理应试教育和本位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自己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仅是接受知识的工具等观念摒弃。例如:在“全球气候带划分”知识学习过程中,课堂讲师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当有学生问:为何如此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老师就用这是某著名地理学家经验总结而来的予以解释,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受,并牢记于心以备应试之用,在本应紧张的课堂教学秩序中,学生的思考慢慢转化为记住老师的话语。

1.2老师教学目标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模板,学生是老师的模仿者,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关乎课程进度,还与学生学习效率息息相关。现今中国教育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需要教学结果,学生需要学习成绩,老师在无形的压力下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只看重地理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慢慢使初中地理教育变得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在课堂教育提问这一环节,很多老师发起的提问大多是教材原文中可以找寻的知识,学生每当遇到提问环节首先做的不是思考,而是翻找教科书,同时提问过程中由于学生直接将教材上的语句论述出来,不掺和任何个人思考,老师听到答案的时候为了赶课程进度,经常会中途阻止学生继续回答问题。

1.3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花朵,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课堂上只要专心听老师讲解,牢记老师的授课内容,对自己的疑问、观点等一带而过。部分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后,尝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始讲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时间浏览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然而效果并没有老师想象的好,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学生把这段时间作为课堂休息时间,有发呆看小说的,也有与邻桌窃窃私语的,真正看老师要求的内容的同学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新课改要求中的合作学习在现今教育过程中无法完全体现,课堂上,当老师要求分组讨论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老师所给的问题毫无兴趣,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为此出现部分同学组聊天,部分同学围绕并非重点问题的“重点”展开讨论和争执,慢慢出现极端化,对地理这门科目相对喜爱,平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积累的学生经常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展开激烈讨论,而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地理相关知识有所忽视的同学则把合作学习时间当成课堂休息时间,默默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

2.针对上述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2.1针对教育方式的解决措施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为了提供高质量教学,应摒弃传统教育中自己是“主宰者”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观念,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培养。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如经典教学视频、教学文档并结合自身经验,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知识点以更好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此从主观和客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目标解决措施中国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短期内无法根除,因此老师应该换个角度思考,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为了让自己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拿到优异的成绩,老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课程导入点上,短时间内有效使学生接受知识。除此之外,在课堂提问环节,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设置,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回答问题之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后重拾自信,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如讲解“局部气候”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讲解途中设置类似“中国气候类型分布与局部气候类型的相关性”等问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而且可以加强新知识点记忆。

2.3学生学习能力在课堂及课后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或者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应主动提出,并与同学一起讨论之后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直接与老师探讨。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用心学习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勾画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寻找答案,若不能在讲解中获取自己所需答案,可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自信心。除此之外,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自信,积极提出观点与同学讨论,同时,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出指导,必要的时候延长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老师可以随机提出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选题。如讲解“南北方差异”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类似问题:思考并讨论南北方有何实质上的差异?如果生活在南方会怎么样?生活在北方感觉又会如何?等等。团队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主题、任务分配和时机,团队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讨学习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件范文5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学里,特别是像我们这些贫困山村的学校,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的地理课,要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呢?

我认为,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条件进行地理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创造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发展思维、锻炼各种能力。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为例,可以通过地理实习和地理小制作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第一章第一节里,书本要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经纬线等。但是,在山村中学,许多孩子都没有乒乓球,而南瓜却随手可来。我们可以利用南瓜代替乒乓球,并在南瓜中心穿上木棍或筷子,标出五带的分界线,再演示地球的运动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使他们牢固地掌握和熟记老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又如,在第二章第二节中有关等高线的知识,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解这种很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等高线去判别地面的高低起伏。而我在教学中安排了配合制作“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的模型,取得良好效果。

最主要的是尽量考虑到就地取材,不受条件限制,使得人人可以参与,我选择的材料是洋芋、小刀、铁丝或竹签。制作过程如下:把洋芋切成片,厚度大体一至,取8-10片重叠在一起,用铁丝或竹签串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小刀切削,塑成山体的形状,并完成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形态。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这一特殊模型,把其层层拆开,描绘到纸上,可得等高线图。这样,学生就容易弄懂相关的知识,就可知道利用等高线来判别地面高低起伏了。

在这一制作活动中,由于要求比较高,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对该模型的应用也较难,对于应用,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身边大山的各种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全面的、精细的观察能力。把所绘的等高线图和实物模型相对比,区别出山脊、山谷、山顶、陡崖等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对比、观察,认识在地图上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

另外 ,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我在课堂讲授后,便把学生带到河沟边,利用河沙,堆砌成黄河的样子,再从上面往下放水,就可直观地告诉学生黄河是如何形成“地上河”的,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水面高于地面,就形成了“地上河”。

初中地理课件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81-02

地理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长期受升学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非中考科目、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总体效率低下等方面。要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就必须立足现实,从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入手,诱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显著提升。

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诚然,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统编的教材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的学生。要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精神,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反复研读、感悟、领会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抓住主干地理知识,根据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围绕地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教材整合,实现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做到“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确保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示范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对于“地图上的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我们把物理中的参考系融入其中,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概念,明确了地理方位的相对属性。

二、开展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关键的要素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展现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变革,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相对应的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相对静态的地理知识呈现出灵性和美感,以此触动学生的兴奋点,促进学生对地理的认知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对于“欧洲西部”的教学内容,学生由于少有接触,仅凭教师对教材的机械描述,很难引发学生的认知同感,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僵化。为此,我们以多媒体资料片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一边听着动人的音乐,一边欣赏着风光旖旎的西欧诸国的山川河流。绚丽多彩、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料将原本略显沉闷的课堂教学烘托得充满活力与精彩,从而有效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心理取向,更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引导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程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所以,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把“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能引发共鸣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就此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形成锐意创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地理,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地理知识。比如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探究问题:①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②为什么南极比北极更寒冷?③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④南极大陆地下有丰富的煤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就自然地将“讲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既促进了地理新知识的增长,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激励评价,愉悦学生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初中地理新课程教材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开创了学生学习评价的新篇章。我们应该明确学生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不断发展的个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份肯定、一个鼓励。所以,我们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学习特点建立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的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每个学生,以褒扬和激励为基本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自信学习地理的情感体验。当激励性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添了学生启航的信心和勇气时,学生学习的灵感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他们更积极大胆地活跃于地理课堂,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融汇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提高地理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汤成文.试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上一篇论语十则

下一篇中秋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