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庆节所见所闻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庆节所见所闻作文范文1
1. 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如:《国庆节的晚上》一课,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象,尤其是描写焰火形状的几句话,焰火一个接一个,像一颗颗流星,像一朵朵,像一串串珍珠,像一挂挂瀑布……让人宛如置身在美丽的焰火中,大人看了也觉喜爱,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我就先让小朋友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再把喜爱的感觉读出来,挑战读,配上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学生融入了优美的文字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课堂上,我常引导孩子们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鼓励他们把课上积累的东西收集在《积累本》中。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交流,并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2. 背诵中沉淀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人读书,历来是读过来背过去的,读背得多了,肚子里装满了诗词文章,就逐步掌握了读写规律和方法。背书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材中的儿歌、短文琅琅上口,语言浅显易懂,通过背诵,让学生不断充实语言库存。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能力。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平时,我也经常进行情境训练,以便对背诵的内容进行运用、巩固。如《一粒种子》,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学生就把前一课曾经背诵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复述了出来:种子看到了在雨中穿梭的燕子;种子看到了绿色的柳叶,红色的桃花;种子看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曾经背诵过的内容顷刻间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如地运用起来,多么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巩固背诵,沉淀积累。
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诗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们的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在学生的耳边。长期背诵一些优秀诗文,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3.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相对于孤立的积累,在课堂上更适合运用这种随文积累的方法,就是随着课文出现及时理解记忆,并运用,如二年级下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里面好词十几个之多,成语“川流不息”“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等,我指导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理解了成语意思,并且要求用这些成语造句子,从积累到运用,一气呵成。还有类似“弯弯的月亮、蒙蒙的细雨”的词组,马上进行练习和应用,这种随文的积累会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4. 运用中内化积累
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沉淀积累。如古诗《所见》,插图上牧童坐在牛背上唱歌的图画,让学生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学生说一个小朋友坐在牛背上唱歌。于是我告诉他们像这种放牛、放羊的孩子称为“牧童”,他在干吗?我再请学生来说一句话,学生说得很规范: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歌。显然,他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5. 课外阅读中积累
5.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好、写好作文,功夫在课内,更在课外。于是我经常让学生在家阅读一些短小的故事。但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学完拼音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小,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速度特别慢,容易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看来,只是简单地给小学生布置下去阅读任务是收效甚微的。为了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又利用种种机会给学生讲些优美动听的故事。当学生兴趣渐浓常常缠着老师给他们讲故事时,我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课外读物告诉学生,老师讲的都在书里边呢,你们自己去看不是更好吗?等学生读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再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风采,这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越来越浓了。
5.2 背诵优秀古诗、文章。新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
5.3 学以致用,巩固课内外积累成果。
我经常利用语言实践课、练习课,通过语言、实物、 图境、游戏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说话、写话。使学生倍尝积累语言、应用语言的甜头,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和运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