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语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语教学

成语教学范文1

一、成语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具体、形象,这一特点决定了成语教学必须坚持直观性原则。因此教师在实施成语教学时,要把成语含蓄凝练的内涵,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积累。如欢天喜地、高歌一曲等,可以直接通过图片、动作、表情来形象地帮助学生内化。

2.情景性原则

有些成语的教学可以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成语。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文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生成体验。

3.生活化原则

一位外国教育家指出:“我们要带领孩子深入取之不尽的知识的源泉――大自然中去,在果园里、森林里、河边、田野,跟孩子们一道学习词语……”是的,只有让成语教学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成语才具有生命的气息,才能吸引我们的孩子。

二、成语教学特点

1.主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抽象、理性,成语教学更是如此。不能落入“读读、查查、背背”的老套子,必须走主动性、趣味性的教学之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这一特点。创设情景,虚拟空间,开展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预设,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亲身感受成语,使成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2.多元体验

体验就是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物的过程。当前的成语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而忽视精神的构建;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情感的体验。我们必须除去这一陋习,借体验把生活融进教学,把多元感受融进教学,促进学生主动体会,深刻感受成语的博大精深,从而形成学生学习成语的内驱力。

3.交往互动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参与者,当前的成语教学缺少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依然停留在传授―接受的层面,课堂气氛不好。因此,交往、互动应该成为成语教学的一大亮点,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注重师生角色转换,从而打造成语教学的活力课堂。

三、成语教学策略

1.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因其丰富而生动,只有在生活的背景下,在自然的氛围里,让学生感知成语,学生才能对所学的成语产生强烈的兴趣。苏教版教材中所安排的成语组块,成语与成语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如金风送爽、天朗气清、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等是对大自然气象的描绘;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等是对成功竞争、追求的表达;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都是寓言故事的浓缩;料事如神、胆大心细等是对人物风格的描摹……因此,将成语放到生活场景里,成语就会焕发生命光彩,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

2.体悟生活,加深学生理解

“语言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并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将成语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理解、感悟,才能真正领悟成语的真谛。以第二册练“读读背背”为例。首先,我们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自然生活中体验这四个成语。而后,我们安排了“畅谈春色”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春暖花开”的,如何欣赏“春光明媚”的,怎么知道“春意盎然”的,有没有捕捉到“春色满园”的镜头。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的说,春风拂面没有了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我们体验到了“春暖花开”;有的说,春天到处鲜花盛开,阳光灿烂,天蓝蓝,水蓝蓝,让人感到是那样的舒服,我想这就叫“春意盎然”吧;有的说,星期天到公园玩,发现公园里到处都是鲜花,我想这大概就是“春色满园”吧;有的说,他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小脸上洋溢着发现者的兴奋光芒……这样的设计,使孩子们在交流中,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成语教学从简单到多元,促进成语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

3.运用生活,实现学生积累

成语教学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成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释成语的办法

第一,首先要重视古汉语的学习,尤其是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的学习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对古汉语的学习,古汉语里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文章,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有许多实词是有生命力的,这些有生命力的实词解释和成语的解释往往是一致的。

如:“安之若素”的“素”怎么解释呢?其实我们曾在初中语文课文《活板》中学过:“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解释为“平素,平时”,与“安然若素”的“素”同义。又如:“置若罔闻”的“罔”作何解释呢?古文学得扎实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核舟记》中有一句话“罔不因势象形”的“罔”解释为“无,没有”,两者意思一样。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中的“否”和“否极泰来”的“否”同义,都解释为“坏﹑恶”。

第二,要重视形声字的结构,分清形旁和声旁

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分为两部分: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掌握了形声字的知识概念,可以使我们正确解释字的意思,从而避免很多错别字,能正确使用成语。

如:“病入膏肓”的“肓”,学生往往会写成“盲”,为何?就因为不懂形声字的结构,“肓”的结构是“上声下形”,大凡和人体有关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与人体有关,是指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分,即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与眼睛有关。

第三,重视音形相近,意义不同的字的对比

对成语的掌握,要求很高,学生往往不理解成语的解释而写错别字,所以对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进行对比区别,显得十分重要。

如:学生常常把“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搞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理解这两个字的解释,“骛”的本义是“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而“鹜”解释为“野鸭子”,经过对比,学生才能真正懂得这两个字的意思,“心无旁骛”也不会写错了。

二、在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教成语释义时,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从而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

2.用成语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流畅力。联想是一种活跃的发散思想,用成语联想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流畅力。

3.对成语进行归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变通力。从成语的内容上归类,可以采取将相近的类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区别他们不同的意义重心,培养其变通力。

4.设计成语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成语作文技巧练习,就能构成变化万千的新颖作文,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成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第一,要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第二,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成语,融会贯通

教材中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就应该把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四季的成语整合起来,集中进行理解,掌握。

第三,要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教材中有些不同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十二个出自寓言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小故事,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百步穿杨”、“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同时,我又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它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成语教学范文3

一、挖掘资源,直观感悟

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成语常常难以正确理解,倘若一味依靠教师的讲解或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象帮助学生自主感悟。

身在农村学校,面对开门可见的大自然,教师不妨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去感叹。一到春天,活跃在农田里、山坡上、农家旁的孩子们会发现春光一片灿烂,他们有说不完的关于春天的话题“满树的桃花、梨花、杏花开得正旺”、“油菜花漫山遍野,香气扑鼻”、“池塘里、泥沟中有成群成群的小蝌蚪游来游去”。然后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美术课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美好春光动笔画一画。“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尽在学生的画笔中,同学们徜徉在画的世界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接受成语的熏陶。成语中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同学们的画笔下,省去了老师烦琐的解释,何乐而不为呢?到了秋天,野一片烂漫,南飞的鸟从头顶飞过,学生闻着桂花的香味,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金风送爽”、“天朗气清”、“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带给他们的秋意。走出教室,把大自然带进课堂,这样的成语教学才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

二、故事入手,趣中求疑

成语言简意赅,教师把意思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只会剥夺了学生与成语交流的机会,他们将享受不到学习成语的快乐。趣中求疑便成了学生叩开成语大门的金钥匙,有趣的故事能唤醒学生对成语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中不知不觉地捕捉到成语生动的身影,发现原来成语就藏在有趣的故事中,它比故事更精华。“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以不甘落后、勇往直前为中心思想启迪着学生要勤奋好学,以满怀的信心、百倍的努力不断前进。而这四个成语都巧妙地贯穿在《龟兔赛跑》中。下面让我们从实例中感受一下故事、学生、成语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

(出示《龟兔赛跑》图,听故事)

师:想想《龟兔赛跑》的故事,你知道小乌龟的缺点是什么吗?

生:它腿脚短,跑不快。

生:小乌龟与小兔子比,当然跑不过小兔子啦。

生:小乌龟是出了名的慢性子,它只会慢慢地爬。

师:对了,跑得慢就是小乌龟的缺点,也就是小乌龟的“拙”。你有“拙”吗?

生:我知道“拙”就是我们常说的缺点,我的缺点是上课爱玩。

生:我的缺点是写字不好,总是得“良”。

(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拙”。)

小乌龟这一平凡、有缺陷的形象,会让许多学生有亲切感和认同感,而小乌龟的坚持不懈、勇于超越,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何让学生以小乌龟自勉,受到成语的熏陶,让学生进入角色,加深体验,理解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在以故事激趣后,教者紧紧抓住“拙”这个字眼,让学生用故事作比,以小乌龟的“拙”引出自己的“拙”,深刻地明白只有勤奋好学,不懈努力,才能补足缺点,有所长进。在故事的铺垫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勤能补拙”的生动实例,不知不觉中,把成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就在学生个体自我满足与愉悦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再探究,再突破,“笨鸟先飞”这个故事会被他们描述得合情合理。在学生丰富的自身感受中,真正达到了学习语言所要求的理解、巩固、积累、活用的目的。

三、生活为媒,以情动之

成语中不仅有精妙有趣的故事,启迪人心的常理,短短的字间还有感人至深的真情。“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是一组有关亲情的成语,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浓浓的父母之爱、孝顺之情从字里倾泻出来,如果死记硬背这16个字,不仅呆板无趣、毫无生机,而且词中的主题思想、人物精神在枯燥的教学中无血肉无情感,没有想象探究的空间,更没有深度体验的空间,一切与生动活泼的成语教学背道而驰。生活化的成语教学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种,让我们听听情感熏陶下同学们的心声。

(以观察“老牛舐犊”图为引子)

师:小牛正享受着牛妈妈的爱,还有许多小动物正幸福着呢。

(多媒体出示一组小动物亲情的温馨照片)

师:看着这么温馨的照片,你想到了谁?最想说什么?

生:我想到我小时候的一张照片,妈妈为我洗澡,我还在澡盆里玩小鸭子呢。

生:我想到每年爸爸、妈妈都为我过生日,却从来没为自己过回生日。

生:我生病了,最急的是妈妈,马上送我去医院看病。

……

师:老师被你们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就是送给你们幸福的一家子。(在学生深情讲述中,潜移默化地教学成语。)

情是思维迸发的先导,有了情的冲动,学生便有了说的举动。生活化的成语力图克服教学中机械生硬的弊端,从理性走向感性,从共性走向个性,以生活为媒介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成语中人物的呈现、事件的展开随着学生情感的迸发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感染力,而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是对成语最好的诠释。什么是“天伦之乐、其乐无穷”,如果光用空洞的语言去讲解,学生也许会一头雾水,或是一知半解,与其让学生囫囵吞枣,不知何味,不如为学生架起生活与成语之间的桥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在纷纷议论中,他们会说出许多自己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享受生活的例子,回忆中透着他们的快乐,言语中流露着甜蜜的幸福,这是教师用任何解释都代替不了的。

四、活动拓展,积累语言

成语的教学重在积累和运用,然而仅靠教材中这些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应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教师可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拓展学生的成语知识面。

1.借故事学成语。建议每个学生买一本成语故事书,这些故事如细雨、如甘泉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他们驰骋在故事王国中,所学的成语与日俱增,语言自然丰富了。

2.收集动物成语。成语王国里也有动物的世界,老师出示各种动物及成语填空,请学生为动物安个家,如:一箭双“雕”、井底之“蛙”、生“龙”活“虎”、对“牛”弹琴……也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动物成语,比比谁收集的成语多。

成语教学范文4

一、在专门性的教育活动中开展游戏化成语故事教学

为了让幼儿更亲密地接触成语故事,我园在每周二、四下午开设了专门性的成语故事教育活动。专门性的成语故事教育活动以完整的形态将成语故事呈现给幼儿,但同时为了避免专门性成语故事教育活动的枯燥性,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了几种游戏化的成语教学方式。

1.情境体验法

将成语故事教学内容寓于一定的游戏情境中,让幼儿通过多元的自主体验、直观感受,更能有效地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成语“百花齐放”时,首先向幼儿介绍一些场景,如,草地、花园、公园等,让幼儿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环境概念,介绍完场景“美丽的花园”后,分配角色,分别让幼儿来扮演“花”和“蝴蝶”,由一只“蝴蝶”围绕着“花”在飞舞,循序渐进到许多“花”开放引来更多“蝴蝶”飞舞,然后引出成语“百花齐放”,让幼儿共同来体验开花的情境。这样在情境游戏中,幼儿就能具体形象地理解成语意思了。

2.画面联想法

中国语言文化一直追求“诗、音、画”一体的艺术境界,很多成语就是这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文字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画面联想法”来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故事,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和幼儿一起学习成语故事“火中取栗”时,我先出示小猫与小猴看到盛有栗子火盆的画面,引导幼儿想象猜测故事的情节,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在验证猜测中出示小猫用爪子在火盆中抓栗子的画面,然后引导幼儿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表述,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又如,在引导幼儿学习“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成语时,我们设计了看图猜成语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边欣赏画面边在比较中用成语匹配。在妙趣横生的画面前,幼儿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在联想比较中学会了成语。

3.动作表演法

为了打破成语故事教学的静态模式,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让成语故事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们尝试在成语故事教学中采用动作表演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百发百中”“惊弓之鸟”“相亲相爱”中,我们一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一边配以形象的肢体动作来表演。尽管幼儿的表演幼稚简单,但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了玩得愉快,学得轻松。

二、让区角游戏追随成语故事教学

区角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同时区角游戏呈现给幼儿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自由。在宽松的区角游戏氛围中,给幼儿营造自主学习成语故事的环境是十分有效的。

1.创设区域游戏中的成语故事乐园

在专门性的成语故事教育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将一些关于成语故事的道具、教具、玩具投放到各个区域中,供幼儿在游戏时间自由地探索、操作。如,在语言区,我们为幼儿开设了“成语故事表演会”:小小故事表演会是幼儿学习、交流成语故事的乐园。有时幼儿是三五成群席地毯而坐,有时则是大半幼儿围成圆圈,“故事大王”们惟妙惟肖的讲述打动了所有的听众,一个个成语伴随着美丽动听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幼儿的脑海之中;在益智区,我们布置了一个“动物王国”,每个动物的家里都贴有动物成语填空,幼儿一到区域游戏时间,就会来到“动物王国”玩“帮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如,如“鱼”得水、指“鹿”为马、“狗”急跳墙、画“龙”点睛等。又如,大家都熟悉的十二生肖,我们整理了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通过说成语比大小,玩十二生肖的成语游戏;在音乐区,我们根据成语故事的性质,投放了不同的背景音乐,各种自制乐器,让幼儿根据成语故事情节来进行配乐、配器表演讲述。

幼儿在区域游戏成语乐园中,自由轻松地体会着玩游戏学成语的快乐。

2.挖掘角色游戏中的成语故事寓意

角色游戏给幼儿创造了社会小团体的交往环境。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一些角色行为蕴涵着成语故事教育契机。如,在角色游戏中,有的幼儿一会儿当水果超市营业员,一会儿当顾客到处跑,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不学故事中的小猫那样“三心二意”;在娃娃家,“爸爸”“妈妈”有时会因为一些游戏行为发生争执,这时教师也可以借机教育幼儿懂得“相亲相爱”的道理……

总之,角色游戏中,成语故事教育的契机无时无刻不存在,教师只要时常做一个有心人,就能有效挖掘角色游戏中的成语故事寓意,从而让成语故事来美化幼儿的游戏行为习惯,同时又能让幼儿深入理解成语故事寓意,可谓一举两得。

三、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渗透成语故事课程

成语故事教育的契机随处存在,关键看我们教师能否做一个“有心人”。为了让成语故事课程能够延续、提升,我们尝试寓成语教育于一日的生活游戏中。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游戏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有许多过渡时间段,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过渡时间段,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我们设置了许多随机性的成语故事小游戏。比如,在午餐活动前,引导幼儿玩比较安静的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心一意学本领……)复习成语故事;在午睡前,给幼儿提供些视听游戏:播放成语故事动画、CD等,让幼儿带着美好安定的情绪入睡,同时又有效地帮助幼儿复习了成语故事;在离园前,举行同伴赞美会,引导幼儿用学过的夸赞性成语来夸夸身边的小伙伴,互相学习优点,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2.用好大自然这本无字游戏书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是的,奇异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感知、体验、学习成语的无字游戏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泥土、石块都渗透着淳朴的灵气,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好大自然这天然的教学乐园。

春天,当万物苏醒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阳光的温暖、弥漫的花香、婀娜的柳枝、飞舞的蝴蝶,从而告诉他们这样的天气就是“春光明媚”;夏天,我们可以带幼儿在户外感受什么是“夏日炎炎”“骄阳似火”;秋天,当树叶飘落时,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观察果园里成熟的果子,从而体验“秋高气爽”“叶落知秋”的成语意思;冬天,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去亲临感受“寒冬腊月”“寒风刺骨”“银装素裹”的意境,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不畏严寒的勇敢精神。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幼儿身临其境学习有关“春”“夏”“秋”“冬”的成语,真是事半功倍、情景交融。

总之,在组织幼儿学习成语、成语故事时,我们始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游戏追随于成语故事教学。在多样化的成语教学游戏中,成语故事中蕴涵的意义无声地滋润了幼儿的心田,给幼儿增添了健康成长的营养。

参考文献:

[1]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03.

[2]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06.

成语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成语教学 策略

一、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释成语的办法

第一,首先要重视古汉语的学习,尤其是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的学习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对古汉语的学习,古汉语里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文章,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有许多实词是有生命力的,这些有生命力的实词解释和成语的解释往往是一致的。

如:“安之若素”的“素”怎么解释呢?其实我们曾在初中语文课文《活板》中学过:“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解释为“平素,平时”,与“安然若素”的“素”同义。又如:“置若罔闻”的“罔”作何解释呢?古文学得扎实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核舟记》中有一句话“罔不因势象形”的“罔”解释为“无,没有”,两者意思一样。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中的“否”和“否极泰来”的“否”同义,都解释为“坏﹑恶”。

第二:要重视形声字的结构,分清形旁和声旁

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分为两部分: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掌握了形声字的知识概念,可以使我们正确解释字的意思,从而避免很多错别字,能正确使用成语。

如:“病入膏肓”的“肓”,学生往往会写成“盲”,为何?就因为不懂形声字的结构,“肓”的结构是“上声下形”,大凡和人体有关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与人体有关,是指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分,即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与眼睛有关。

第三:重视音形相近,意义不同的字的对比

对成语的掌握,要求很高,学生往往不理解成语的解释而写错别字,所以对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进行对比区别,显得十分重要。

如:学生常常把“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搞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理解这两个字的解释,“骛”的本义是“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而“鹜”解释为“野鸭子”,经过对比,学生才能真正懂得这两个字的意思,“心无旁骛”也不会写错了。

二,在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教成语释义时,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从而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

2.用成语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流畅力。联想是一种活跃的发散思想,用成语联想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流畅力。

3.对成语进行归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变通力。从成语的内容上归类,可以采取将相近的类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区别他们不同的意义重心,培养其变通力。

4.设计成语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成语作文技巧练习,就能构成变化万千的新颖作文,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成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第一要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第二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成语,融会贯通

教材中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就应该把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四季的成语整合起来,集中进行理解,掌握。

第三要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教材中有些不同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十二个出自寓言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小故事,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百步穿杨”、“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同时,我又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它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四、成语教学时要注重浸润其中的儒家思想

成语教学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成语模块;教学方法

1.引言

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精华,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的语言精髓。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也非常重视学生成语知识的学习,在教材中为成语教学制定了专门的模块。但是,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在面对浓缩性较强的成语时往往不能够对其含义进行良好的把握。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成语教学时更多的是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抄写,远远达不到课标对于语文成语知识学习的要求。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转变以往教学方式,以创新性、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成语模块教学效果。下文对于成语模块教学应用的几个重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提高整个成语教学的成效,保障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2.小学语文中成语模块的教学方式

2.1趣味性教学

由于小学生具有着年龄小、好动性强的特点,这就使教师在实际成语教学时应当抛除原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创新性强、参与性强的方式开展成语教学,以此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更乐意、积极、主动的对成语进行学习。其中,表演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适合成语教学的方式,首先由教师将学生安排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根据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肢体动作的表演,而另一组学生则会根据其表演的动作对相关成语进行猜测。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在带给学生极大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其对相关成语的含义具有了更好的掌握。

除此之外,歇后语也是一种有效的成语教学方式,由于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方式,通过同成语间的结合性使用,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歇后语,并让学生根据歇后语的内容对其进行猜测,比如教师提问“唐三藏取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之后就会回答“好事多磨”;教师提问“最远的距离”,学生则可以回答“天涯海角”。除此之外,一些具有游戏性质的方式与成语分类、成语接龙等也非常适合成语教学。通过这一系列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将班级中气氛进行最大调动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阅读式教学

成语可以说是我国语言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具有着较强的阅读性,在对成语进行朗读时,不仅能够朗朗上口,同时还具有着很强的韵味。而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成语进行反复的诵读,在诵读时注重押韵性以及有序性,并在熟读之后以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继续寻找新的阅读体验,进而能够更好的对成语的意义、内涵进行把握。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来到讲台前对成语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毕之后让学生对这部分成语的意义进行讲述,并使其他同学对该同学的成语阅读、理解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使学生对于成语的读音、字义等具有了更好的掌握。

2.3绘画式教学

我国的成语一般都具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涵,很多成语都代表着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如果我们将一组成语展示给学生,往往就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卷。在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成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则可以安排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结合他们对该成语的理解将成语绘画到纸上,以此帮助其能够更好的对这部分程度进行理解、感悟。比如一帆风顺、海波不惊、烟波浩渺等一系列成语来说,都是非常适合学生在纸上对其进行绘画的,且这部分成语的字义相对来说往往较为简单,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基本的讲解之后则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该成语进行绘画,且在绘画完毕之后向其他同学展示、并解释其绘画的形式与含义,进而获得较好的成语学习效果。

2.4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现今各学科进行知识教学的一项有效方式,对于语文的成语教学也是一样。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上所具有的逻辑性还不是很强,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具体性以及形象性,即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会对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更好的掌握。根据这种特征,教师则可以在实际成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向学生播放一部分同本堂课程所学习成语内容具有密切关联的影片,以此帮助学生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对成语故事进行观察、体验,并更好的对成语内容进行理解。

2.5生活式教学

生活是人最好的教师,成语学习也是如此。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能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成语进行学习、积累。比如,如果当天天气较为炎热,那么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说几个同天气炎热相关的成语;如果当天天气有雨,那么则安排学生说几个同降雨有关的成语;如果快到过节、假期时,在可以安排学生说几个同节日有关、欢快心情的成语,以此增强学生成语的应用能力。

2.6号召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词汇量、开拓视野的一项有效方式。对此,教师可以每周都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并要求其在对文章阅读时能够有意识的从中摘录成语。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而让学生阅读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当假期结束之后,学生就应当在课堂上对课外阅读成果进行汇报与交流,进而在巩固课外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能够使班级中的其他学生也能够进行共同的学习。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成语作为汉语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重要作用。成语是我国的语言精髓,通过成语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与能力。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转变传统方式,以多样化、创新性、娱乐性的教学方式获得更好的成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咸喜.苏教版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