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家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家教育范文1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班级里的孩子,不管是什么性格,成绩如何,总可以从其家庭教育中寻找到相应的原因。近日,读了陈钱林著的《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我再一次认识到,最美的教育首先在家庭。
作者有一对龙凤胎子女,儿子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8岁获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女儿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陈钱林的家教秘诀究竟在哪里?还是先听听他的女儿与儿子是怎么说的吧――
女儿陈杳说:爸爸很少主动过问我的课业,却让我拥有难能可贵的自学能力;很少干涉我的选择,却让我学会努力去追求梦想;很少在我跌倒时扶起我,却教我如何站起来,并积极地看待绊倒我的石子;很少掩饰世间的丑陋,却让我感恩永恒的真善美。
儿子陈杲说:爸爸竖起的大拇指,让我充满自信;爸爸的幽默,让我洋溢着快乐;爸爸的放手,激励我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特别是爸爸引导我自学,让我免于作业困扰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在我的眼里,爸爸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家。
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孩子的身心发展状态如何。女儿与儿子的一番话道出了陈钱林的家教理念与实施方式,这就是以“三自”为目标,即自律生活、自主学习、自立人格,围绕着“三自”,陈钱林重点在12个方面教育孩子。这12项重点是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游戏、探究、志向、规则、幸福感与价值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还有10种家教妙法。这些就形成了陈钱林家庭教育的独特理念与实践。
二
陈钱林主张让孩子读“杂”书,不能只读文本的书,还要读“社会”这本大书。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陈钱林就注重给陈杳与陈杲尝试读《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后来读《环球时报》等。读报纸大大开阔了两个孩子的视野,使他们能客观地观察与认识社会,而且,通过讲说新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作文水平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到了高中时就更显示出优势。
在陈钱林的家里,一家人各自低头看报纸,几乎每天如此。朋友到陈钱林家,看到两个孩子居然在看报纸,感慨不已。
在陈钱林看来,以家规教育孩子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陈杳与陈杲小的时候,他就与孩子制订了一些家规,如按时睡觉、不能挑食、不能打架等等。陈钱林与孩子订的家规是动态的,是在两个孩子犯错之后总结出来的,这样的家规让孩子有体验。两个孩子因抢吃零食而争执起来,于是就一起商定了“吃零食时要相让”的家规;两个孩子吵架,陈杳关起门来大哭,家规中又多了一条“哭的时候,门不能反锁”;两个孩子曾在楼梯上玩时摔倒,后来就有了“不能在楼梯上玩”的家规。
陈钱林认为,制定与执行家规,不仅仅是规范孩子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规则意识,这是属于一个人素养的范畴。
在家教育范文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此外,由于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对孩子教育观念的差异,使幼儿的接受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行为习惯相去甚远,入园前行为习惯相差悬殊。此外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回到家后,则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诚相待,促进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一。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一味地用居高临下的方式指导家长,而应明确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我们应以诚相待,学会与家长沟通,虚心向家长学习,力求把家园工作做得更好。
在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教师应努力调整自身角色,注意自己的态度,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尊重家长。以往在与家长沟通时,总以为自己是孩子的老师,自以为说出来的话都是正确的,不顾及家长感受,只要求家长能够接受,所以家长工作总是做得不够理想。在教学上,配合的家长也是屈指可数。现在我明白:只有尊重家长,凡事都要站在家长角度上替家长多考虑,并有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有益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合作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巧妙使用语言。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在与家长交流时难免会说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表达,巧妙使用语言。平时我对孩子的评价原则是:好孩子给予表扬,经常鼓励能力弱的孩子。但在家长面前,我是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婉转地点出孩子的不足,并且避实就虚,不是马上切入正题。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交流的效果也很好,更能有效促进家园互动。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可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主题说明”、“幼儿活动”、“请您关注”、“保健小知识”等栏目向家长介绍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应让家长了解到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绢,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或者是通过电教手段请家长观看有关幼儿礼仪和幼儿行为规范的录像,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在家教育范文3
家庭教育是关于什么?大多数人包括一些父母会说,家庭教育仅仅意味着养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然而,家庭教育从来不应该是这样的。家庭教育的意义理应是比养育和教育更多。
在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对学前教育定义为“家庭教育是社会利用有目的和系统的教育去教育新的一代人”。这一定义就可以证明在这一段的幼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学龄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然而,家庭教育的定义应该需要扩展延生。家庭教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行动,它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或长辈在家教育孩子或青少年,而且还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中美关于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异
1. 家庭教育的概念不同
中美之间的不同教育理念导致两国子女接受到的教育不同。在中国,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是否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好工作,或者一个好的家庭。基于这些期望,许多中式父母认为他们对于孩子的责任仅仅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尽可能使他们的孩子将不必担心未来的一些事情。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式父母关心的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就是开发孩子们的智力。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和经验。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在美国,一旦孩子生下来,大多数美国的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从童年开始就应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意志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同
家庭教育的目的的含义是家长们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在某一些方面的发展。
中美两国在关于家庭教育的目的上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大多数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是希望他们的孩子成为一条“龙”,这就是中国教育理念下的“望子成龙”。但美国父母则希望他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对于中国的父母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做任何事情来支持他们的孩子,使他们能得到高分。这样明显对比,美国的父母给他们的孩子更多的是关于提高能力的培养,他们设法让孩子有能力适应不同环境变化和在生活中的独立工作能力。
3. 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不同的
中国和美国的观念和目标的差异导致两国的儿童需要受到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在中国的家庭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式父母通过控制和密封环境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中国的父母尽可能的为他们的孩子准备好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们也不必做任何家务。父母保护孩子,不允许他们参加过多的社会活动。中国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有着一个相当严格的态度。所以中国的孩子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更多。
关于美国的孩子们呢?让我们一起分析美国著名的电影《神勇老爸》的一些情节吧。在影片中,父亲沃尔夫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在他关心他的孩子们的同时,通过训练他的孩子们,让孩子们掌握了许多技能培训。所以美国的父母通过放任却不纵容的方法去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中美之间家庭教育存在差异的原因
1. 不同的历史背景
中国在它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独具其保守的可贵价值观,可这也正是缺乏的冒险和创新意识的精神。因而中国儿童更倾向于安于现状。相反的,美国是一个具有短暂历史的移民国家,在美国这个国度依然有着一些文化传统。随着在美国多元文化和追求财富意识的发展,这对于美国人民而言,接受新思像和文化是很容易的。美国儿童更富于拥有和接受冒险和创新精神。
2. 不同的经济形态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人口大国。因此,在中国这个国度,找到工作的机会又变得很少。然而又是在中国,有一个好工作,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此外,获得高分已经成为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美好的未来的必要条件。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经济状况比中国要好得多,所以在美国,人们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美国父母认为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他们的孩子能在社会上独立的生存,孩子的工作就有意义。
3. 不同的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也是形成中美关于家庭教育之间差异的一个因素。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良好的经济条件下,美国人有着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因此,美国人普遍认为当他们变老时,他们可以去老人之家去度过他们的余生。所以他们抚养孩子直到18岁,直到孩子成为独立的人。美国人根本不在乎孩子长大后有没有带给他们荣誉。
相比之下,中国的父母则认为孩子的教育已经和他们自己的老年时光紧密联系。因此,中式父母更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并要求孩子们为他们的年老生活负责。
4. 不同的思维模式
在教育孩子方面,中国的父母关心自己的声誉,并认为教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他们的成就。但如果孩子没有成就的话,父母将会感到羞耻。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美对家族制度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母的权威意识起着主导作用,而在美国的家庭中主要强调奋斗,平等,民主和人权,这是完全不同的。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美国的家庭教育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中国,应该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转变家庭教育中的传统观念。在我看来,一方面,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从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本质出发,汲取其中的精华,以促进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所以中国的家庭教育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摒弃陈旧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建立在教育监护人的法制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平等沟通。
3. 采用激励,引导的科学方法,并不断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4. 紧跟发展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进一步开放家庭教育的思想,增强开放意识;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有机合成,以及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和学会寻求知识。
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及时吸取和引进国外的思想文化的精髓,并进行中西方家庭教育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吸取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科学育人知识和方法,大力普及到千家万户,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专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神勇奶爸》 美国 博伟国际澳大利亚分公司.
在家教育范文4
2012年1月1日,一场特殊的“家长会”在郑州市政通路升龙国际2单元502室举行,可容纳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没有主持人,家长们按照事先领到的号牌自由发言。对于限时10分钟的发言,每位家长都无比珍惜。
“我女儿小学只上了三天就被我领回了家。原因是孩子明明交了作业,可作业本被老师弄丢了,老师坚持认为我女儿没交。然后老师打电话给我,劈头一句就是:‘你女儿不诚实!’等我到了学校,女儿一见我,哭得特别伤心。她老师的脸阴得跟什么似的,还重复那句话:‘如果你女儿坚持撒谎的话,必须受到惩罚,我们不欢迎不诚实的孩子。’我打断她的话,说:‘你不用费心了,我也不可能再把孩子交在你手里。”
说到这里,这位自称“星星妈”的女士落泪了,引起家长一片共鸣。
基于对学校教育现状的种种不满,也出于对个性化教育的追求,很多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在家上学”。这天,与会者全部是“在家上学”观点的拥趸。
这次聚会,家长们讨论的议题,已由最初的“要不要让孩子在家上学”,上升到“如何更好地让孩子在家上学”。一位叫“腾腾爸”的家长在发言中提出:“我总结了五个问题,咱们就围绕这五个问题来发言吧,如此,大家的收获可能会更大一些。这五个问题是:一、在家上学的教材;二、在家上学的学习进度评估;三、在家上学怎么获得家庭措;四、在家上学到多大年龄为止;五、在家上学与现行教育的冲突和融合。”百余名家长用掌声表达了认同。
像这样的家长交流会,在中国绝非个案。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虽然在家上学需要强有力的资金、精力做支持,可以说“不计血本”,家长所需的专业知识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热衷并关注教育的家长们,仍以城市为单位,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以互助方式实现孩子在家上学的计划。在“在家上学联盟”官网上,有4000多人注册,实践这种在家上学模式的有1000人左右。
作为教育的“小小支流”,“在家上学”的最大意义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它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要的是,对个性化教育实属另辟蹊径。
这,也是本刊深入了解“在家上学”这一教育模式的宗旨所在。我们希望给绝大多数还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及其家长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主动退学个案一:
主人公:许可,初中学生。2011年11月自己要求退学回家。
退学回家,我如释重负――许可
我曾是太原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我尊重学校教育,也明白学业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我认为上学与学习并非一个概念,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上学只是一种途径。而且学校里的事时常让我困惑。
2011年11月16日,那是一节语文课,老师正在批评我旁边的同学。见老师没讲课,我就把手机拿出来调整时间。很快我感觉光线不太对劲,一抬头,原来老师已带着一副强忍怒火的表情站在我身旁。她说:“拿出来!”我笑着回答:“我们下课解决好不好?”她瞪大了双眼“你别想命令我!”然后她返回讲台,又强调了遍:“拿出来!”
我卸了手机卡――卡上有一个孩子的小秘密,把手机交了出去。
不知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件再小不过的事,还因为我那不在乎的态度激怒了老师,她摔门而去。
我有些束手无策,追到老师办公室。我心里有点儿不安,更多的是一种歉意和不知该怎么收场的复杂情绪。用最诚恳的态度道歉后,我说:“要不您先给大家上课吧?我不想耽误大家的学习。”她说:“你少指挥我。”“您别生气,我知道错了,我真的不想耽误大家学习!”我站在那儿就像一束小小的火苗,旁边是一座巨大的冰山,我想用我这微弱的热量把它融化掉。
“我心情不好,不想上!”她开始拿起纸条折纸。
下课后,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她显得特别愤怒,让我在教室门外罚站。
当时我的思维已有些混乱,但我依然认为这错误不至于采用这种激烈的解决办法,我心里那把烈火燃烧起来,态度也显得强硬了不少。
班主任叫来了我的父亲。
我和父亲站在办公室里,两个老师坐着。我一直在思考:我犯了什么可十自的错误?班主任让我重复刚才发生的一切。我刚说几句,情绪激动的语文老师又是一挥手:“要是这态度,这事情咱们就不用解决了。你呢,道歉我也不接受。这不是家长也在?你家姑娘说她的事实,我说我看到的事实,至于信谁的就看你了。”我有种站在大瀑布底下被巨大水流撞击、包围、淹没的痛感。
师生的对话又回到我拿着手机在干什么的问题上,我说我确实在调整时间。可语文老师不相信。她的表情让人感觉我在做的事是很恶劣甚至很污秽的。我不懂老师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学生想象得那么恶心。我眼里的办公室,从墙角慢慢开出道鲜红的裂痕――不是房子在瓦解,是我的世界在瓦解,从这裂痕中渗出了丝丝鲜血,它很疼。
“别这样。”我真想说。这可是支撑着我精神信念的老师,老师对我来说,意义远远不止传播知识那么简单。
语文老师说:“老师想放弃一个学生还不容易?太容易了!”我感觉到世界开始坍塌。我究竟做了什么事,这样深深地伤害到语文老师,以致于她用这样的言语告诉我这些我曾不懂的道理?我不懂老师居然可以轻松地放弃一个学生。但对于学生而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不可以轻言放弃的。
我开始掉眼泪,为的只是我理想中的老师与现实的差别。
我下定决心去追寻我的文学梦想,踏上一条坚定而勇敢的路一我选择退学,结束我的校园生活。
我的父亲是作家,他对我的退学给予了支持。他知道我从小就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的孩子,虽然他对我这么小就退学回家心存顾虑,文科出身的他也难以全面辅导我的学业,但我们都相信,通过自学,我同样会很出色。
主动退学个案二:
主人公:李姗殷,14岁。读完小学后开始在家上学。
从校园“丑小鸭”到自信的“天使”――王小四
读小学时,姗殷在同学和老师眼中是非常内向的,几乎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即使别人主动找她说话,她也显得很紧张。课堂上,老师点她读课文,她半天读不出一个字,勉强挤出一句话,语词竟是颠倒错乱的。刚开始老师还会鼓励她,一两次之后便不管她了。
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姗殷明明在队伍中,可中途却失踪了。老师吓坏了,四处寻找,后来才知道她偷偷回了家。这让老师很头疼。老师渐渐对她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觉得她拖了全班的后腿。
因为她内向,同学们也不爱跟她玩,孤寂的姗殷常常一个人流泪,学习成绩也受到很大影响,总是全班倒数第一。
妈妈柏燕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姗殷勉强读完小学后,索性把她接回了家。于是,从初一开始,姗殷在家学习。
一开始,柏燕玲想自己辅导孩子,但因为工作忙,加之知识更新速度快,她力不从心。有好多次,姗殷指出了妈妈辅导出错的地方。她不想占用妈妈的时间,索性自学起来。没有同学的喧哗,没有外界的打扰,姗
殷很用心,也很用功,有时在书桌前一坐就是一天。不过,碰到难一些的理论和公式,姗殷就啃不动了。
柏燕玲为姗殷找了家教老师,但家教老师与学校老师一样,到了家里就讲课,姗殷理解得不对就严厉批评,这让姗殷接受不了。后来,妈妈为她请了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生当家教老师,这个女生就像是姗殷的姐姐,陪姗殷聊天、谈心、疯玩,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这位姐姐的辅导下,姗殷进步神速。
见姗殷找到了学习的路径,柏燕玲很高兴。但她还是有忧虑:“女儿脱离了学校,没有同学,没有交际,性格又内向,将来怎么适应社会生活?”这是柏燕玲把女儿接回家后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那天,柏燕玲和姗殷一起看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的惨状,姗殷哭了。她对妈妈说:“这些小朋友好可怜,我可以把平时不穿的衣服和吃不完的零食寄给他们吗?”第二天,柏燕玲和姗殷一起去邮局,寄了几个包裹给山区的孩子,其中有书本、衣服和食品。
柏燕玲告诉姗殷,她只有努力学习,把自己变得强大了,才有能力帮助这些小朋友。
于是,小姗殷开始勤奋学习,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并提前自学高中课程。
2010年5月28日,姗殷和妈妈从汶川回家后,萌生了一个心愿走遍中国100个城市进行募捐,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中国祈福。柏燕玲决定支持女儿完成她的慈善梦想。
姗殷将这一公益设想写成文字发在新浪博客上,一时间响应如潮。
2010年7月19日,姗殷从北京出发,历时近一年,于2011年6月9日,圆满完成“祈福中国,爱传百城”的公益征程。
姗殷就像一个爱的天使,给予他人爱,收获心灵的快乐。公益活动让姗殷变得爱说话了,而且说起话来有条不紊,头头是道。她经常在博客里写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她也因此赢得了很多粉丝。她变得越来越开朗大方。
现在,柏燕玲一点儿也不担心姗殷的未来了。虽然女儿没有文凭,但柏燕玲觉得,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多元的价值观,会让女儿将来的路走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在家自助式学习个案:
主人公:杨凡,9岁。上了半年幼儿园就回家了,至今一直在家上学。
现场直播:9岁孩子“在家上学”――梁冰
清晨6点半,郑州市雅美佳小区,记者与杨凡见面了。此时的郑州天微微亮,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杨凡正一个人在小区里晨练。每天早晨跑30圈。“刚开始是爸爸陪着,21天后,我就自己下来跑了。”
“身体是1,其他是零。没有这个1,其他零都毫无意义。”杨凡笑着告诉记者。在他还不大识数的时候,妈妈就把这句话贴在他房间的墙上。
杨凡今年9岁,3岁时只在幼儿园待了半年,便被爸爸妈妈接回了家。“爸爸妈妈觉得幼儿园的生活太机械化,更像是训练小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夫妻俩作了明确分工:杨凡的爸爸杨庆国是郑州一家酒店用品的生产商,负责挣钱养家;妈妈孔言曾是高中英语老师,夫妻俩都毕业于名牌大学,为了让儿子回家上学,孔言放弃了工作,专心做儿子唯一的老师。最初,杨凡回到家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由孔言一手完成的。
晨练结束后,杨凡回到家,洗漱完毕,开始做早餐――一杯自制的豆浆、一个煮鸡蛋、一片面包,还有一小碟辣白菜。面包和辣白菜都是杨凡自己动手做的。“做面包是妈妈手把手教的,辣白菜是上网跟人家学的。真正学成大概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浪费了不少面和白菜。呵呵!”
补充一句,为让记者真实地体验杨凡的一天,孔言给自己放了假,跟朋友约会去了,以保证杨凡这一天的所作所为完全出自他个人的所思所想。
早餐过后,杨凡打扫了一下厨房。他解释说:
“我和妈妈有分工,星期一、三、五我负责厨房卫生,她负责其他房间的卫生。二、四、六及周日再反过来。”
半小时后,杨凡做完家务,正好8点钟。
杨凡进了书房,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中国通史》:“今天该读后汉史。这是妈妈选定的历史教材。”杨凡介绍说,语文教材选的是人教版的,妈妈补充了一些经典阅读,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以及一些成语故事。数学则是用新加坡的小学数学课本,同时也从中国的小学数学课本中借鉴了一些内容。至于英语,则是妈妈从网上订购的美国针对“在家教育”的教材。
杨凡的书房令人赞叹,藏书不下万册,家里目光所及到处是书。他所涉猎的书籍除了传统的中文、英文经典阅读,还有天文地理、机械制造、财经等方面。妈妈特意为杨凡做了个“阅读银行卡”,上面详细记录着杨凡的阅读史。为了鼓励儿子阅读,扬凡每读完5本书,妈妈就会奖励他一个自主选择书籍的机会作为利息。
看完一章之后,杨凡在好多地方做了圈圈点点,然后上网查询这些令他困惑的地方。
查得差不多之后,杨凡利用网络,在网上与老外对话,练习了大概40分钟的口语。杨凡告诉记者:“我妈做过测试,我现在的英语口语水平跟高三毕业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我一点儿语法都没有学,一直采取情境法来学英语。我妈说,我现在走遍美国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参加笔试,是考不过初三学生的。”
关闭网络后,杨凡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的手工时间到了。”杨凡所说的手工,就是自己动手做轮椅模型。他说:“奶奶瘫痪在床,我想亲手做一张轮椅给她当生日礼物,可是研究了小半年,依然没有什么进展。”为了做这轮椅,杨凡多次跟妈妈去老年用品商店“偷师”。他说:“虽然很难,但这种挑战让人觉得挺好玩的。”
那天中午,扬凡做了两人吃的米饭和一个菜,是西红柿炒鸡蛋。午饭过后,他用原本午睡的半个小时时间与记者进行了一番交谈。杨凡告诉记者,7岁那年秋天,见小伙伴们都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心里也很渴望。后来,爸爸妈妈让他去学校体验了一个星期,让他和在家上学做对比,他觉得还是在家上学更自由、更有意思,就又回家了。杨凡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在校生6年的数学课程,每个星期的阅读量都在5本书左右。
“刚开始,小朋友们特别同情我,觉得我一个人在家单独面对妈妈,好可怜。可是,渐渐地,当他们见我一天到晚都在玩,而且是变着花样地玩时,我就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每到周六周日,有好多小朋友会来我家,有时我给他们讲故事,有时我爸爸妈妈会带着我们一起去郊区爬山或者种菜什么的。我最爱给他们讲影评,因为我看的电影多,加起来不下300部,而且每看一部电影妈妈都要我写影评。现在,看了电影我就特别希望跟人交流。”
当记者问杨凡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杨凡说:“我有好多朋友,都是在玩的时候认识的,大家经常在一起搞各种活动。我们最铁的5个人想尝试着拍些身边的纪录片,我们做了分工,编剧、导演、摄影、制片、剪辑,每人负责一摊,我是编剧,因为我文笔好。哈哈!我们以后组成一个铁五角团队,进军世界影坛。我妈说,我们的想法特别牛。”
杨凡很佩服妈妈:“我妈经常说,儿子,这事就交给
你了!然后我就觉得自己特别自信,无所不能。现在,每个周末出去登山、种地什么的,我妈都非常放心地交由我来组织。每次活动结束,她还跟我―起探讨细节上的得失。”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并不像一个9岁的孩子?”记者笑着问杨凡。他说:
“好多人都这么说。反正我对现在的自己挺满意的。呵呵!”
中午1点半到了,杨凡要坐公交车去上钢琴课。杨凡告诉记者,钢琴课是他自己选择的,做这个选择之前他听了许多种乐曲,最后还是觉得钢琴最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上完钢琴课后,杨凡说下午是他的自由活动时间。他通常会看一部电影,尤其喜欢纪录片。有时会去北方图书城,有时去看望奶奶,有时打网游,有时就是没有目的地逛街。他说,没有目的地逛街,反而会发现许多好东西。
傍晚5点20分。杨凡换上了运动服,他说上学的小朋友们就快回来了,今天有一场足球赛。晚上写日记、睡前阅读,“充实而愉快的一天就结束啦。”离开家时,杨凡满足地对记者说。
对话“在家上学”孩子的母亲
受访人:孔言,杨凡的母亲。原系高中英语教师,后辞职在家专职培养儿子。
问家长:你是否足够强大――梁冰
杨凡在家上学6年,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孔言经历了许多挣扎与矛盾。对于“在家上学”这种存在于学校之外的教育模式,这位亦师亦友的妈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家庭》: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最艰难的是什么?
孔言应该是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国内外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与教材,你会特别茫然。你不确信自己的理念和选择的教材是否真正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加之孩子又小,很难配合你。但当你选定了教材,安排好孩子一周的学习和生活,并以周为单位循序推进时,你的心就会静下来。你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状态作出调整,并能看到成效。成就感出来后,快乐也就油然而生。
孩子5岁前,我们母子的配合并不顺畅。我曾经多次想放弃,干脆把他送回学校算了。为此,我严重失眠。(孔言笑)但孩子到了5岁,最初的努力一下子在他身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现在选择在家上学,艰难程度没那么高了,有许多同道中人可以交流。从网友分享的信息看,在家上学也出现了各种模式有的家长辞职在家,一对一辅导功课.有的孩子利用网络资源自学,家长偶尔辅导i有的家庭采取互助式,几个家庭组成小组,定期给孩子交流的机会或者开设家长独自人无法辅导的课程:也有从“互助组织”升级为“互助学堂”,家长组成委员会,共同决定老师聘用、教材选择和教学模式:还有经验成熟的互助学堂转型成为现代私塾,面向社会招生。
《家庭》:记者通过这一天的体验,感觉到在家上学的资金需求相当于上贵族学校,并非普通家庭能承受。是这样吗?
孔言坦白地说,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保障,在家上学难以为继。因为夫妻中需要有一个人专门培养孩子,这样就少了一个收入来源。另外,在家培养孩子在金钱上的付出是巨大的。在我们家,光是书的投资就不下10万元。还有,每个周末带孩子出去玩,为他组织各种群体活动,许多道具都是买来的,或是买材料自己做的,再加上为他组织各种文体赛事,这些钱都没数。有朋友担心自己不会教,就送孩子去私塾,每个月的生活费和学费也要四五千元。
采取互助方式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但采取互助式也会受到许多限制,比如地域、家长认知程度、人际关系等等。
事实上,选择在家上学最关键的要看家长是否专业,或者说能否从教育资源的浩海里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独一无二的教育方法。如果你没有这种专业精神与心理耐力,最好不要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
《家庭》:儿子在家上学6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在牺牲自我来换取孩子的未来?
孔言:曾经有过。辞职回家后,以前的同事、朋友都渐渐疏远了,我的世界里只有小凡。后来,我结识了许多家长,在网上跟全国各地甚至美国的在家上学的孩子家长建立了圈子,并渐渐在这个圈子里拥有了发言权。我经常组织一些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包括郊游、音乐会、体育比赛等等。我渐渐在这个以儿子为中心的圈子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在家上学”对母亲的要求太高,既要有组织能力,又要懂得教育心理学,有很扎实的百科知识。我越学越觉得才疏学浅,也就自动地发奋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重新找到自我。
《家庭》:很多家长担心在家上学的孩子缺少交际,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孔言:你也看到了,杨凡根本不缺少朋友,网上有,现实生活里也有。网上的朋友,是他自己找的;现实生活里的朋友,是他上兴趣班、平时组织各种活动时结识的。我们有意识地为他组织各种群体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他的社交能力,给他提供寻找朋友的机会。
《家庭》:你对杨凡的未来有何打算?是正常参加高考、出国,还是其他什么?
孔言坦白地说,刚开始我希望他出国。但6年下来,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希望由杨凡自己来选择。他今年9岁,但我感觉他完全可以像大人一样跟人交流。他很有主见,所以,他的人生为什么不交给他自己来做选择?不管他选择什么,哪怕是不拿任何学历,只做一个快乐的厨师、一个靠写影评为生的、一个拍窄众纪录片的导演,我都不会反对。只要他开心,懂生活,他就会很成功,这就足够了。
《家庭》:在家上学有弊端吗?
孔言:这个问题我很仔细地想过。可能会造成他的生存环境太理想了吧。他的朋友几乎全是与他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人。有时我会担心,在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环境里长大,他将来能否应付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会想办法弥补。
《家庭》:对于没有条件在家上学或者不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你有哪些想说的话?
孔言:6年来,我最大的自豪就是我跟儿子都很快乐,他在跟着我学习,而我也在跟他学习。他经常对我说:“妈妈,你今天好像没有什么进步啊!”我们做家长的,其实也要经常问自己:每天都进步点的习惯,我有吗?只要你是一个开明的、快乐的、求知的家长,那么,不管你的孩子在家还是在校,你们都会产生一种非常棒的亲子关系,然后,会产生非常好的相互学习效应。
“在家上学”终究要回归学校
“在家上学”并不是什么新观念,而是最早的学校教育的雏形。
“在家上学”的孩子由于能受到良好的个性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会比在学校的孩子表现得更优秀,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会表现得更有竞争力。但是,家庭为此付出的经济与精力方面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在家上学”到一定的时候还是要回到学校去,而不是一直不去学校上学。读大学时,由于成绩比一直在学校里上学的学生要好得多,因此这类学生的文凭会更好而不是更坏,这也正是“在家上学”在欧美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许多名校毕业生只有一张大学文凭而没有中学、小学文凭。
在家教育范文5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10年,那时有个叫杨临风的年轻人正在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里读计算机专业。或许是受到美式思维的影响,还在读大学的杨临风和他在杜克大学念书的好友朱若辰(主修生物学,辅修教育心理)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做点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从2008年起就开始研究“E-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的两人觉得他们或许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祖国农村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于是,他们共同发起了一个名叫“阳光书屋”的公益组织,致力于向K-12(编者注:教育类专用名词,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年龄段的农村学生推广数字化学习,并希望通过该组织提供的数字化的学习工具系统性地帮助农村学生提高学习体验和效果。
2011年初,“阳光书屋”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向农村学生和教师提供一款数字化的学习软件。这款软件不仅要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把知识学懂,还要在教师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帮助到学生。本来,他们想捡个现成,找点市面上已有的相关软件。可是,选来选去却发现,这样的软件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学习动力,不可能会通过一个软件进行自主学习。面对自己的公益项目,他们决定自己开发这样一款软件。
针对用户需求的小而精
要自己开发产品,那就需要专业人才,一个开发团队必不可少。于是杨临风和朱若辰找来了另一个好友,创新工场第一个孵化项目“点心”的高级技术主管李诺,三个人一起成立了光合新知公司,正式着手开发被命名为《洋葱数学》的在线教育产品。
为什么只选了数学,而不是像一些在线教育公司一样做出一款大而全的产品?面对这样的疑问,杨临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知识学习中,最底层的逻辑都是相通的,但是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不太一样。如果产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觉得有趣并能够在没有老师介入的情况下“学懂”,就需要把学科体系挖掘得非常深入并讲出精髓,同时产品的学习主线也要围绕学科特点设计。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一旦成功就会成为产品壁垒,所以他们集中力量从单一学科切入。
有了明确的产品方向,接下来就要找准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痛点”。这个痛点在哪里呢?在查阅过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求学经历后,团队认为他们要攻克的痛点应该是很多学生“怎么学也学不懂”的问题。在K-12这一年龄阶段,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小学到初中知识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也可能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没有从知识的原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和怎么思考,学生觉得枯燥。更有可能是学生不论是在课堂面对老师,还是在家面对家教,都会心情紧张,怕出错,没有信心……。
经过讨论,团队认为,想要较好地解决目标痛点,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点学生从完全没接触过,到精熟并且能够举一反三,需要哪些认知环节。只有围绕这些环节,并结合用户的年龄特点,才能设计出最适合的学习流程和内容。例如针对一个章节的兴趣引入、基础概念和一类题型的思考方式,一种数学思想(比如“整体带入的思想”)、拓展的内容(比如“为什么负负得正”),这些环节都需要制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设计产品体验的时候,产品的目标也必须是做到“高效、有趣、有启发”:高效是知识吸收的高效;有趣是通过产品体验和课程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真正的美;有启发是每一个教育者希望达到的终极目标,要让学生习惯问为什么,习惯系统和多角度的思考,最终能够达到认知的最高层级―创造。只有经过这样整体设计出的产品,并把所有木桶的短板都补齐,产品才能实现零到一的变化,学生才能够愿意自发地拿出业余时间在线学习,“根本停不下来”。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产品逻辑和视频课程前后各了三次,团队终于构建出了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体系和内容,产品初步成型。
要能解决在线教育的核心问题
今年9月,《洋葱数学》开始进行市场推广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团队发现他们的用户数量增长很快,移动端用户的次周留存率在40%左右,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长10~20分钟。《洋葱数学》不仅成功进入App Store和小米应用商店的编辑推荐首页,还有大量用户给出了五星好评。而且,团队还与包括北京十一学校、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等名校在内的众多中学进行了合作,用户分布学校达到一万所。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解决了“用户不信任”这个长久以来困扰在线教育领域的难题呢?
杨临风认为,他们之所以没有受到类似的问题困扰,产品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用户不信任在线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没有效果,没有效果既有可能是因为产品根本没有激发起用户的兴趣,也可能是由于课程质量不高,用户学无所获。如果用户在体验之后发现产品足够有趣,学过之后意犹未尽,而且确实能够受到启发,这样的产品一定能够黏住用户并形成巨大的口碑效应。正是由于《洋葱数学》专精一门,将学科体系挖掘得足够深入,才能被用户所接受。同时,团队在《洋葱数学》上线之后还发现,无论是用户黏性、评论还是口碑传播率,都证实了纯粹的在线教育在体验达到了一个阈值后,能够完全甩开“用户不信任”这样的“劣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持续巨大的投入,需要永远不满足地对“学习”这件事情本身的探究。
而且,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事,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参与。在这点上,《洋葱数学》也得到了足够多的认同。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有一千多所学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性地使用《洋葱数学》,或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或作为课后复习的工具。团队为老师们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后台,能够追踪班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在未来,学习一定是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会有机地相结合在一起。《洋葱教育》在线上帮助老师们完成更多的“输入性”工作,从而让教育工作者们节约时间,做真正教育应该做的事情―在线下带领学生“输出”:解决问题、探究、讨论和协作,以及针对学生个体和地区的差异做有针对性的辅导。
未来,越来越靠近教育的本质
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市场已是一片红海,创业者和巨头的入局让不少在这一领域耕耘多年的老牌企业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一个创立不到3年的创业型企业,杨临风和他的团队对《洋葱数学》又有哪些期望呢?
在杨临风看来,虽然在线教育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围绕单个学科的深度学习这样的垂直领域还很少有人去做。而且由于“深度”这个高要求,大部分人也不愿意去触碰相关内容的开发,这就给了《洋葱数学》机会。教育这个领域本身很复杂,每个垂直的细分领域都有很广阔的发挥空间,一款大而全的产品是不能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的。所以,杨临风相信,未来用户的在线教育是需要许多产品协作才能满足的,而不是一家独大。《洋葱数学》在未来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成为K-12线上深度学习领域的标杆,不断定义这个领域的产品,并且在取得市场成功的同时把产品打造得越来越靠近教育的本质。有一天从真正意义上让农村学生也能免费享受到科学有趣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简单传递资源给他们。
在家教育范文6
【关键词】班主任;家庭教育;有效沟通;家校联手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未来建设者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家庭对自己的子女成才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与此同时,有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凭经验教育孩子,缺乏科学的有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作指导,甚至在有些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理念和方法上的误区,如果此时班主任能对学生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和指导,大力配合学生的家庭教育,则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当前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
(1)家庭教育理念有偏差 有许多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忽视孩子的思想和个性发展,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智力教育的延续,认为家庭教育就是配合班主任,督促孩子在家中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作业即可;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家长只要照顾好孩子的吃穿问题,学校才是对孩子学习、品德各方面进行教育的主阵地,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把孩子托付给学校了,孩子此后出现学习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就向学校和班主任问责;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不需过多过早对孩子进行教育等等。
(2)家庭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比如有些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孩子比较 ,或者常摆出家长权威 ,不容孩子质疑,或者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如果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不停地批评他,或者是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满足,忽略孩子思想方面的需求,或者溺爱、庇护孩子等等。
二、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中的配合和指导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孩子最好的途径就是帮助父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一般只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管教孩子,而不大懂得家庭教育的规律,相对来说,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大多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并且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绝大多数家长乐于倾听老师的意见,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这是班主任老师参与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个先决条件,那么班主任可以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供哪些帮助呢?
1.班主任要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信息 ,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
班主任可以通过校信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家长提供一些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和活动情况的信息,反馈家长的家庭教育在学校中对孩子的影响信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思想与精神状态,可帮助家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方法,有的放矢,更好促进孩子向前发展。
2.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理性地爱孩子
作为班主任,要学着指导家长理智地爱孩子,要帮助家长树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观、评价观、教子观等新观念,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孩子是人,是生长发育中的人,是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做父母的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理性地爱孩子,科学教子。
3.班主任要帮助家长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改变错误的家教态度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家长只有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从全方面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足,常常是事与愿违。比如,在自己的孩子十分专注于自己爱看的一个电视节目或者一本故事书时,家长常常要问他作业做了没有,或者干脆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让他去做功课,经常如此,会让孩子因此而失去一次次的专心致志投入做某事的机会,还会使孩子把学习放在了兴趣的对立面,同时,孩子也会因此对父母产生一些烦躁、不满或是抵触的情绪;还有些家长不懂得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而过多地唠叨,埋怨,蛮横管制,造成有些孩子拒绝接受家长教育,拒绝与家长沟通;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常让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造成孩子自卑、压抑的个性等等。
三、班主任推动家校联手的具体措施
1.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充分利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和家长调查问卷形式,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班主任按照学校的要求并结合班级的特点,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各位家长展示学生近期的学习成果和生活、活动表现情况。班主任要向学生家长发放其子女写的“今天,我想对爸爸、妈妈说说什么”一封信,让家长了解近期孩子对父母有什么看法和需求,了解孩子近期思想动态,同时,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形式和家长写的“孩子,我想对你说几句“活动,了解家长对孩子近期在学习、生活方面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生,这样,既增加一个亲子交流的机会,又切实增强了家长和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不仅使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又使孩子们能够理解父母,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2.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鼓励学生家长走进班级,参与班级活动
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请家长走进班级,参与班级活动,让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比如请家长观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主题班会,如“我的青春我做主”,“我要长大”,旁听辩论赛“孝敬父母时,物质和形式那个更重要?”邀请一些愿意参与班级活动的家长为近期作业完成较好或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团结认真的小组成员颁发一些橡皮、作业本等文具,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些对班级建设有益的建议等。通过参与班级活动,使家长们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思维发展等情况有所了解,使家长对孩子今后的教育会更具针对性。
3.充分利用校信通交流平台,传输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加强家校交流互动
利用校信通这个现代交流平台,班主任定期精选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向家长发送,或根据近期学生的思想动态,向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单独与学生家长交流孩子情况,家长也可以通过校信通向班主任反映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惑,通过校信通这个现代交流平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家长是否具有科学教育思想和有效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除了做好学校和学生的工作,还应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才能为家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位班主任都爱自己的学生,从孩子和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角度来看, 家长和班主任就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并肩作战的战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们撑起未来的天空吧!
参考文献:
[1]余本祜:《家庭素质教育》,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叶立群:《家庭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