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1
【积累•感知】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体验•探究】
五.课内语段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实践•拓展】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
②题:
③易:
④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_______________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2
一、营造平等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
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与学双向交流的重要前提,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得到放松。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使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能居高临下,要转换角色。通过表情、举止、言语等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改变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平等地进行双向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用协商、认同的口吻来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素,使其平等、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导入新课时,用亲切的语言,把学生当亲密的朋友,小组讨论,学生答题正确时,用赞赏的语言,学生答题错误时,不呵斥,用鼓励的话语,对一时答不上来的困难生,不急躁,且虚心听取,总之课堂上激励的眼神、赞美的口吻,热情的表扬和委婉的纠错。都能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兴趣、情感、意志。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到是一种请求和协商。而不是一种强求和命令,表现出一种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内心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在教师合作下自主地进行学习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设中也多次强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情激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是篇文言文,如老师先读文译文,初一学生就会不带劲,为此,我采取分步教学,先请学生齐读课文,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借助资料翻译课文;然后分组讨论:孙权是不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主要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这样学生很快明确了主要人物是吕蒙,描述吕蒙最精彩处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部分。紧接着老师让学生读、译、议对话部分,要求准确表达他们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色彩,讨论时老师规定将鲁肃、吕蒙两人的内容分开进行,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鲁肃却不乏调侃之意,也表现了两人关系的亲密。司马光主要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描写富于个性,情味深远,耐人寻味。由于教师分步引导得法,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方向,又使学生产生了自主求知的内驱动力,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学生自主能力也同时得到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归还学生自主回答权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问答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大家明白。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点评,主体激活,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认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安徒生的《丑小鸭》,我根据学生文化学习差异分为A、B组且让他们自己设计思考题,结果:
A组学生设计题为:《丑小鸭》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丑小鸭面对种种歧视和打击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大家赞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它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
B组学生设计题为: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为什么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以上做法旨在让A组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复述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特点。因为问题难度不大,教师稍作点拨,学生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让B组学生采用自主质疑、答疑,教师归纳总结,四人小组再讨论,补充明确答案。通过师生间这样的问答,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四、鼓励学生动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的渠道需要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需要多元化,语文教学中应多采纳图片、幻灯、录音机、表演、录像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力求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往往需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积极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上网下载或走访教师及同学,这远远优于教师的介绍,因为前者是主动学习,而后者是被动接受。自主性的主动学习学生无论是在思维还是在行动上都是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不仅锻炼了他们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教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我要学生在一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咨询相关科目老师,翻阅历史地理课本,去图书馆,上网等这些途径获取资料。教师充当幕后策划者,整个设计成果展示方案过程由学生为主设计、学生主持、学生展示。明确提询黄河的文化积淀和倡导环保意识这两大中心,要求主持人串词一律用班上同学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或古今诗词,让许多能力强的学生为班级制作课件,因为教师给他们搭架了展示的舞台。所以无论是唱黄河歌曲,说黄河故事,还是赛黄河知识,解黄河忧患都较为成功,令人感到学生自主的潜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能力。
孙权劝学的启示范文3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价值;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悠悠古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璀璨文化。很多民族文化精华都引入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古代先贤们的博大思想、精深智慧、精妙哲理,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面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结晶的文言文,究竟该如何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呢?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流行说法:学生学语文,文言文、周树人、写作文成为三怕。这三怕值得我们教师反思,在害怕和厌恶的情绪下学习文言文,那么文言文的学习效率何在?文言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何在?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文言文现状
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教法单一乏味,致使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更无从谈起。一些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字词疏通,字词句意思理解了,文章就基本理解了。他们只注重字字落实,上课花大量时间疏通字词,逐字逐句翻译。有的教师备课囫囵吞枣,草草了事,只知道照搬教科书和“教参”,根本忽视学情,僵化地套用一种或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文言文的人文价值、文化深意荡然无存,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没有感染力,没有生命力。
(二)学生学习文言文现状
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现在的潮时代,大家都说网络潮语,谁去学那些老掉牙的‘古董’(指文言文)?”所以很多同学认为应该多接触新鲜事物、时代流行语,如“也是醉了”“且行且珍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成为他们经常交流的语句。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他们不会也不屑去深究,于是就硬着头皮敷衍了事来学习。有些同学为了考试而学,那也是考前匆匆突击背诵整理,考完就完全放之脑后。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新事物的不断涌现,让90后、00后这一代赶潮流的学生越来越疏离文言文,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二、明确价值,激发学习内驱力
上述现象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清,缺乏学习的欲望和内需,这是影响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言文的价值所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就已经向文言文有效教学迈进了一步。
(一)引导学生发掘文言文的应用价值
首先,学习文言文可以促进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文化常识、习俗等都是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学习了文言文,对这些成语、俗语、文化常识会理解更透彻,运用起来也会更准确自如。如“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学生经常把“源”字写成“园”。后来学了《桃花源记》,明白“桃花源”是在溪水的源头处,因此“世外桃源”就不会写成“世外桃园”了。其次,学习文言文可以促进写作素养的提高。如写作素材的积累,像《孙权劝学》《隆中对》《陈涉世家》等就可以增加学生写作历史人物的素材;像《论语》《孟子》《礼记》及唐宋家的文章包含了很多治学为人处世的箴言,如果在作文中巧妙引用,那么学生的习作在文采和思想上都将增辉不少。积累一定的文言文也有助于改进写作中的语言表达。韩军曾说过,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
(二)引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文化价值
文言文涵盖了古代文化的精粹,是反映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好好利用,尽量多拓展课文相关资料,如写作的社会背景、作者经历、作者思想等,这样学生认识到的是整个古代的文化传承变迁,也能真正认识到古代文化精华对于现代人的意义。诺贝尔奖获得者曾提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可见世界顶尖人才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认可和重视。先秦诸子散文中,有许多传统美德精神光耀千古。也可以不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在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之下走向成功的人。如杨振宁先生,他曾说,影响他最深的不是他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思想,因为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他心中形成了不可磨灭的思想准绳,成为他日后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学生听了以后,惊讶的同时也感叹,原来文言文也有如此的影响力,这无形中就增强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动力。
三、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阐明文言文的价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教师也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常文言文教学有诵读法、质疑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那么是否可以探索尝试运用现代元素来促进文言文学习呢?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是否有实效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有学习主动性以及是否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肯定是能改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自愿主动地投入学习,让他们能自主参与到文言文课堂中,能丰富学习文言文的体验等。
(一)拉近古今的距离
文言文堪称中华文化的精华,只是学生觉得文言文同现实生活的距离太遥远,很难理解古人的精妙情思。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把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拉近文言文与生活的距离,让他们认识到经典其实很实用很有价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大家都知道于丹的《论语心得》,它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读者,就是因为于丹能尽量联系生活的事例来解读《论语》,把《论语》生活化了,拉近了大众和传统文化的距离。她的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如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我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去周游列国,在前往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这个孩子霸道地拦住了他的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能继续通行。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回话说:“那么,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它的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之后,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呀,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故事讲完了,我问学生:你怎么评价故事中的这个老师?他是谁?这样的导入首先给学生一个谦虚好学的孔子印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就会结合日常生活的事例,理解难度降低了,理解深度加深了。学完文章后,我又提到这一故事,问学生这一个事例证明了文章中的哪些格言。这就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联系起来了,学生对这两则语录的理解当然是更进一层了。然后追问学生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和这两则格言相符或相悖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经历和感受。这样学生自然就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无形中会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反思修正,“见贤思齐”就在课堂上产生了,岂不妙哉?
(二)运用网络流行语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网络已经非常普及,网络流行语、年度热词纷纷亮相,层出不穷,这些“流行语”“热词”成为现代人语言交流的“新宠”。在这样的时代,网络语言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如此看来,面对当前覆盖生活方方面面的网络语言,语文教师不能全部采取拒绝排斥的态度,而应该抓住时机为我所用,这在文言文教学中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如看了《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学生对张岱这一痴人很是好奇。我借鉴了网上最潮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大量介绍了作者的资料后,结合文章让学生理解张岱的“痴”,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现在的流行语瓜、雷、囧、呆代替“痴”,你会用哪一个,把这个字代进去读读文章,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对此极为兴奋,课上出现了好几个版本的“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而且学生对这些网络流行语都非常熟悉,解释起来颇有现代味道,这就把文言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难以理解的古人的思想也和现今社会打通了,学生自然印象深刻,自然也喜欢上文言文课了。学生在课后还抛出了一句流行语:师上的不是课,是寂寞。
(三)巧妙编演课本剧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有些叙事的文章,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活,很适合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如《陈太丘与友期》《邹忌讽齐王纳谏》《孙权劝学》《愚公移山》《陈涉世家》《曹刿论战》等。这里的课本剧不是指经过长期训练搬上舞台的,而是课堂教学中的小表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物有邹忌、妻、妾、客、君王等。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表演这一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分组编写好剧本,确定好角色,熟悉自己要表演角色的对白,想好一些环节的衔接,补充一些自己认为合适的情节话语。每组同学演完之后,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作点评,指出他们表演中的优缺点,评论他们的表演和课文的实质内涵是否一致,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建议等。这样的点评其实就是对人物风貌的良好再现、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人物精神的领略,这是在表演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合影视歌作品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提到语文课程资源可以包含电影、电视、广播等。由此可知,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影视作品这一教学资源的恰当运用。
1.合理引入影视作品
如今媒体飞速发展,电影电视已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深受中学生喜爱。这时,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加以运用,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的优点,通过形象鲜活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那个距离现今久远的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为了表演需要,影视剧对文言文作品要进行改编,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观看影片后与课文进行比较研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教学《隆中对》时,我引入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让学生认真观看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特别是主要人物诸葛亮、刘备。看完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指出和文言文原文相比,电视表演的优劣。学生纷纷扬扬讨论后,师生再一起交流总结。这时,很多惊人之语便从学生口中说出来了。有些同学指出了电视表演中的一些小纰漏,有的同学甚至能联系诸葛亮的其他事件来评价电视表演,达到意料之外的极佳效果。当然,影视作品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把语文课上成影视欣赏课,这就失去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2.巧妙结合流行歌曲中的“古风”“中国风”元素
“古风”“中国风”是近几年音乐界出现的一种风格,“古风”是指具有古代的风韵,而“中国风”主要是指在歌词中融入古诗词句或者化用诗词的意象意境。近几年,“古风”“中国风”元素在网络中非常流行,甚至网络流行起歌词和文言文的互译,让传统和流行巧妙结合起来。这也给我们文言文教学带来启示,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并不矛盾,流行文化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比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了解了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这首歌的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请你根据课文评价一下这一歌词创作。这个问题一抛出,有些学生马上精神高涨,因为他们对《愚公移山》这首歌很感兴趣,于是边回忆歌词边讨论。课堂其乐融融,学生非常投入,而且结合歌词,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愚公的不怕困难坚忍执着的意志力和精神。最后我让同学们共唱《愚公移山》歌曲,记住这个非同一般的“愚公”。这一节课没有传统课堂的追问、逼问下学生眉头紧皱、昏昏欲睡的情景,而是在非常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这和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有个人的独特体验是不谋而合的。
以上列举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实践,但任何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教学文言文时矫枉过正,过分追求形式,如滥用多媒体、滥用影视歌作品、随意讨论探究、放任自流美其名曰自主发现式学习等,片面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摒弃了传统的讲授法、诵读法、训诂法等教学方式。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低效学习,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学生似乎讨论得很热烈,但最终学生对重要内容却模糊不清一知半解,这是应该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的问题。总之,我们需要找到贴近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合适方法,加以灵活运用,巧妙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中,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体现文言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