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回顾与展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回顾与展望范文1
一、回顾: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杂志社同仁克服人手少、任务重、事情杂等困难,超负荷运转,快节奏工作,按照年初制订的工作思路及要点,顺利完成以下工作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第一,编辑出版工作。全年共完成“理论版”“实践版”“教育家”各12期共36期480多万字的编辑任务,编发文章1000多篇。做到了按时出刊(每月定时出刊,保证读者能及时收到刊物),尽量不错(差错率明显低于国家规定标准,低于全国同类刊物),不断出新出彩(每年、每版、每期都有新意,都有亮点,都有“看头”,都有产生较大反响的栏目和文章),受到主管部门、作者、读者和同行的普遍好评。
据统计,2015―2016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江苏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72篇,转载量在教育类期刊中排第15位。其中,“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数学教与学”专题转载排名分别为第5名和第8名。
第二,宣传发行工作。在杂志发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认真召开年度通讯工作会议,加大杂志宣传力度,积极调整征订、发行策略,在确保重点订户的基础上,努力消灭空白点,不断减少薄弱点,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千方百计稳定订数。2016年杂志订数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刊物领先地位。
第三,催款清欠工作。由于体制和财务等方面的原因,部分订户的发票一直无法及时、足额开出,加上部分地区通讯员轮岗、换人,导致部分杂志款拖欠。2016年,杂志社积极配合院财务部门,加强对欠款的核查、清理,不断加大催款工作的力度。除专人经常性催款之外,采取“盯人战术”,建立重点联系人制度,把催款工作分解、落实到人。每个编辑不仅有编稿任务,还有发行和催款任务。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 2016年杂志款清收力度加大、效果明显,总体情况好于往年。
第四,评估年检工作。2016年8月,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开展了首次“江苏省社科类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共4大类12小类37项指标。这次评估的主要目的,一是“以评促建”,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二是“优胜劣汰”,警示甚至淘汰不合格期刊。这个评估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杂志的未来发展。我们高度重视这次评估,认真组织学习《评估指标体系》,统筹安排填写《自评表》,撰写自评报告,按时、保质报送评估材料,自评分与他评分基本一致,受到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好评。今年4月初,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布了评估结果,《江苏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类”全部期刊中名列第4,基础教育“教育研究类”期刊中列第1。另外,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每年都要对杂志进行年检,杂志社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顺利通过了2016年的年检。
第五,网站平台工作。根据工作需要,2016年启动“江苏教育研究网”的升级和重建工作。“江苏教育研究网”既是作者的投稿平台,也是杂志社的日常工作平台,每天都要使用,因此非常重要。@项工作历时一年,现在网站已经开通。同时,杂志社按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要求,高度重视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江苏教育研究微信平台”已经成为宣传、推广杂志和广大校长、教师推送、分享原创作品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很多教育工作者。
第六,其他各项工作。主要是院领导、院综合部和其他部门交办、安排的工作,大致有以下几项:一是配合院综合部、招标办组织并完成杂志印刷招标工作。二是相关人员参加江苏省期刊协会组织的全省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学时全部达标。三是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第三届北京教育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6年年会、2016年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院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
二、展望:2017年工作思路及要点
2017年杂志社的工作思路,我们经过认真、反复研究,提炼出下面这段话来表述: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的办刊方针,不断强化学术性与影响力、理论与实践、立足江苏与面向全国紧密结合基础上的创新,贴近实际,贴近读者,努力使刊物形成更加鲜明的特色,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不断扩大刊物的学术影响。
这段话里有几个“要点”和“关键词”,需要作一些说明。
第一个要点和关键词是:服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个服务”――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这是我们的办刊方针。长期的办刊实践证明,“三个服务”的办刊方针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当然,要根据杂志社的工作特点,找准服务的重点和抓手,更加精准、有效地搞好服务。要通过服务提高质量,通过服务扩大影响,通过服务留住作者读者,通过服务稳住订数。
第二个要点和关键词是:质量。在质量问题上,我们一直都说两句话。第一句话,质量就是生命。一本杂志,没有质量,就是死路一条,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生存下去。第二句话,质量就是形象。《江苏教育研究》是省教育厅主管、省教科院主办、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本学术期刊。从某种意义上看,它就代表了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形象。所以,在办刊质量方面,我们一直都抓得很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江苏教育研究》是一本有质量的学术期刊。一本杂志的质量,可以从它的发行量、覆盖面、转载率、引用率、认同度、影响力等方面作出评判。我们在有些方面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发行量和覆盖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覆盖全省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比如转载率,从2011年起,它就一直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再比如认同度,2014年,《江苏教育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为学术期刊(当时省教育厅主管的基础教育类综合刊物中,《江苏教育研究》是唯一首批被认定的学术期刊)。另外,这本杂志在江苏,在基础教育界,在教育学术期刊这个行业,在广大作者读者那儿,认同度是很高的,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可以说,《江苏教育研究》在发行量、覆盖面、转载率、认同度及编校质量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同类杂志的前列。我们也有短板和不足,但总体来看,《江苏教育研究》是一本有质量的杂志。当然,质量提升无止境,质量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对杂志社来说,年年都应该是质量年,月月都应该是质量月。2017年,我们要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聚焦于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
第三个要点和关键词是:特色。特色是一本杂志的风格,也是一本杂志的“名片”。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江苏教育研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比如学术性、专业性、地方性、实践性等等。2017年,我们既要注意原有特色的保持,又要注意新的特色的形成。特别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院领导最新提出的学术性和影响力的结合,二是多年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质量评估标准中提出的立足江苏与面向全国的结合。在三个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特色。力求做到《江苏教育研究》一到手,就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本学术的刊物,这是一本江苏的刊物,这是一本与教育实践贴得很紧的刊物,这是一本十分注重教育实践问题探讨和研究的刊物。
回顾与展望范文2
关键词:共享领导;团队绩效;团队互动;团队过程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06.18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06-0079-04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shared leadership. It found out the main three kinds of measurements of shared leadership, there were the questionnaire evaluation,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the behaviors anchored coding evaluation. And then, it studied on the antecedents, outcomes,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 of the shared leadership could focus on its causes, influences and system models, especially under the multilevel and crosscultural contexts.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of the Shared Leadership.
Key words:shared leadership; team performance; team interactive; team process
以往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个体领导来构建领导理论的框架[1,2]。然而,随着知识集成创新时代的到来,虚拟型、自我管理型的团队成为重要的工作单元,团队任务的复杂性和责任性也随之增强,只靠单个团队成员执行团队所需的所有领导功能,变得越来越困难[3]。因此,在团队任务复杂化的要求下,团队互动过程中涌现出的共享型领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共享领导(Shared Leadership)指的是团队成员为了达到团队目标,引导其他成员共同承担团队责任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4,5],具有团队成员之间集体协作、共享责任和为结果负责的团队属性[4]。2001年Pearce和Sims对共享领导理论进行介绍[6],随后关于共享领导的研究层出不穷,Nicolaides等人基于大量实证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探索了共享领导的影响机制[7]。众多研究者都广泛认同共享领导与团队有效性的紧密联系,及其对团队的积极影响效果[7~9]。本文从共享领导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实证研究结果等方面对共享领导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共享领导研究的未来方向。
1共享领导的概念
Gibb早在1954年就提出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享领导力有重要意义[10]。较早的共享领导的概念是由Locke与Schweiger[11]于1979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共享领导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地位或等级是没有区别的,成员间共享权力、相互影响[3]。随后,Grady等人认为共享领导是基于责任的,是所有成员都为提升团队绩效而进行的一种领导实践[12],其核心包括问责制、伙伴关系、平等和互动性。此后,Avolio等人强调共享领导是团队层面的概念,并提出共享领导是团队内部成员对彼此的集体影响,领导行为的效率取决于团队成员数量而不是团队内的单一领导[4]。随着共享领导研究的日渐成熟,Pearce和Conger 2003年提出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定义[5],共享领导是团队成员之间产生相互的、动态的影响过程;领导职责广泛分布于团队成员之间,而不是集中于某个领导手中,其目标是团队成员彼此引导,实现团队成就或达成组织目标。
纵观共享领导的概念,本文认为团队领导具有以下特征:团队成员间的权力平等、共享;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团队所有成员有共同的目标,集体协作,并共同承担团队责任,为团队结果负责。
2共享领导的测量方法
21问卷评价法
问卷评价法是共享领导实证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共享领导的问卷最早由Avolio等人以学生为样本基于多因素领导问卷改编而成[13]。随后,Pearce和Sims自行编制5个维度的共享型领导行为问卷[14]。并在虚拟团队和变革管理团队的研究中删减了厌恶型领导维度,保留了变革、授权、交易和任命4个维度。
后来,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开发了共享领导的问卷。Hiller从简明角度开发了只有10个条目的共享型领导行为量表[15],Cronbachs α值为089,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也有学者针对社会与健康系统下的管理团队设计了共享领导问卷[16]。近年来,Hoch从新的视角出发,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维度来测量共享领导[17]。该问卷的信度较好,3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92、087和087,其测量结构新颖,为共享领导的测量开辟了新思路。
22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
Mayo,Meindel和Pastor较早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共享型领导行为的结构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18]。随后,Carson等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社会网络密度(Social Network Density,SND)对咨询团队中涌现的共享领导行为进行分析评价[9]。社会网络密度是对群体中影响关系的总体水平的测量,是对团队中存在的所有关系数(或联结数)的总体反映[3,9]。因此,团队的总体分数随着成员间相互影响的紧密程度而升高,也就是说网络密度越高团队影响关系的总体水平越高,表明了团队中涌现的共享领导程度[3,9]。共享领导的社会网络结构图(见图1)能够形象地反映成员间的影响关系与共享领导程度。图1共享领导的社会网络结构图
Carson等人[9]在实验时采用影响力他评的测量方式,获得团队成员的评价得分,根据社会网络密度公式计算出团队成员间影响关系的水平[3],用公式可以表示为:社会网络密度(SND)=所有成员评价总分(Q)/所有关系数(R)。其中,所有成员评价总分(Q)为每个成员影响力评价分数之和,所有关系联结数(R)等于N×(N-1),N为团队人数。社会网络密度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也很广泛[3,9]。
23行为锚定评价法
行为锚定评价方法是由研究者按照行为锚定评价量表(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依据实验目的进行编码评价的方法。BARS与传统依据数值或形容词锚的评定量表不同,是根据实际行为来划分评价等级,往往伴随着量表、数字或形容词锚一起使用[8]。行为锚定评价量表能够给评价者提供锚定行为的详细描述,并对不同程度的行为锚赋予不同的效价,评价者依据行为锚对其行为进行判断,能够确保评价的有效性与一致性。Bergman等人采用锚定评价获得方法,对团队涌现的共享领导的典型行为进行锚定、评价,最终获得共享领导行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即共享领导的涌现程度[8]。
总之,共享领导的测量方式各有优缺点,问卷法施测方便但信效度参差不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整体把握团队互动,却容易混淆其他变量的影响;行为锚定评价法虽然能捕捉团队互动中的关键细节但却忽略了认知情感等因素。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在一个研究中,也可多种方法同时使用,如采用行为锚定评价法获得共享领导的行为指标,使用问卷法获得影响共享领导的内在认知和情感变量,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交叉验证。
3共享领导的实证研究结果
31共享领导的结果变量
研究者们对共享领导的大量研究表明,共享领导不但对团队水平的结果有重要影响,而且能够跨水平地影响个体以及组织水平的结果变量。
从个体水平的结果变量来看,共享领导不但能够促进成员的满意感[8],提升成员个体学习的效率[19],还能够激发成员工作动机、发展意愿[16],增强成员的情感承诺[17] 。从团队层面的结果变量来看,众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共享领导能够影响团队的直接绩效。如共享领导与团队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能有效地预测团队绩效(销量、质量等)[4,7,14,16],提升的团队学习效率[19],并对团队水平的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20,21]。此外,共享领导还会影响团队的周边绩效[22],Wood发现共享领导能够减少团队压力,提升团队的工作满意感[23];Bergman等证明共享领导涌现的团队能够减少团队冲突,获得较高的团队内部信任、满意感与凝聚力[8]。共享领导不但能够影响团队与个体绩效,还能够跨水平影响组织绩效,Ensley等在新型高管团队的研究中证实共享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绩效的解释能力要显著高于垂直型领导行为[24]。
纵观以上总结,有关共享领导的结果变量的研究,大多从个体或团队层面上表明了共享领导能够影响直接绩效与周边绩效,尤其是对直接绩效的研究较多,可见共享领导对绩效的重要意义。但却忽略了共享领导对团队过程的影响,以及对个体成员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者可以继续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关注。
32共享领导的前因变量
鉴于共享领导的积极效果,研究者对共享领导的前因变量也展开了研究。首先,团队构成和垂直领导对共享领导的影响受到较多研究者的关注。Wood证实了授权的团队行为、团队水平和团队结构都能够促进共享领导涌现[23];Hoch发现变革型、授权型领导能够促进团队共享领导的涌现[20]。此外,领导―下属交换关系也能够影响共享领导的涌现,并且团队成员的自我管理特性、内控性和积极的个性以及人格构成等也是影响共享领导的重要因素[20]。
另外,Carson等的研究证明共同目标、组织支持、发言权与外部指导是影响团队共享领导的前因变量[9];Hoch的研究认为,感知团队支持、信息和奖励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团队中的共享领导涌现[20]。此外,团队中的集体主义和内群体信任也是影响共享领导涌现的重要变量[16]。这些研究大多通过问卷来验证共享领导的前因变量,因此,未来可以关注共享领导的实验性验证。
33共享领导的中介变量
随着共享领导相关研究的发展,共享领导的影响机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共享领导作用机制的中介变量。
Day等证实了共享领导通过团队社会资源(如知识、技能、团队信息加工与学习等)的中介机制影响团队绩效[25]。而Wood等人在管理团队中证明,共享领导通过减少成员间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促使团队成员减少工作压力,增加工作满意感[23]。此外,研究者发现共享领导能通过知识信息分享作用于团队绩效[17,26]。一项跨水平研究证明,共享领导通过团队心理安全感影响团队与个体的学习绩效[18]。近年来,共享领导的元分析研究也受到了关注。Wang等人对多组以往研究的数据进行元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共享领导对团队有效性的促进作用,并且发现共享领导通过团队过程与团队涌现状态(认知、情感状态,如团队凝聚力、成员间信任等)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27]。随后,Nicolaides等人的元分析研究验证了团队信心的部分中介作用[7]。
对于共享领导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团队过程中成员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状态上,并没有从团队互动过程的动态视角去探索其中介机制,未来可以在研究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增强从动态视角关注团队互动的过程(行动过程、转变过程、人际过程)和状态(认知、情感状态)。
34共享领导的调节变量
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者尝试寻找共享领导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表1从不同视角,总结了近年来与共享领导的调节变量有关的代表性研究。
表1共享领导的调节变量及其相关研究
研究角度调节变量重要贡献重要研究举例团队属性年龄多样性在46个项目团队中验证了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受到年龄多样性的调节 Hoch, 2014[17]团队规模与
团队异质性在共享领导与团队学习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共享领导与团队学习之间的关系受到团队异质性与团队规模调节Huang, 2013[26]任期多样性在46个团队中证明了人口学多样性,如任期多样性调节了共享领导,通过信息分享影响团队绩效的中介机制Hoch, 2014[17]任务属性工作复杂性在元分析研究中发现工作复杂性调节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工作越复杂,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的关系越紧密Wang等,2013[27]工作多样性工作多样性调节共享领导,通过心理安全感影响团队学习绩效与个体学习绩效的中介作用Liu等,2014[19]任务依赖性与
团队绩效对共享领导影响机制的元分析研究验证了任务依赖性与团队绩效指标(客观/主观)的调节作用Nicolaides等, 2014[7]其他团队协作在管理团队中证明团队协作调节共享领导,通过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影响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模型 Wood,2007[23];Hoch,2013[20]外部指导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评价共享领导的研究发现,外部的指导训练调节了团队内部支持与共享领导之间的关系Carson等, 2007[9]注:根据相关研究文献整理
综上所述,共享领导的调节变量的研究,大多从团队属性和任务属性角度关注其对共享领导的调节作用。未来可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从任务属性(如任务时间压力)、团队属性(如信息多样化和虚拟化),以及组织环境(组织公平与价值观)等视角探索更深层次的边界条件。
4评价与研究展望
虽然共享领导及其与相关变量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共享领导的理论及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对共享领导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与系统模型的构建。已有有关共享领导的研究大多数侧重探讨共享领导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且多集中于在不同团队类型中验证共享领导对团队绩效的作用,而对其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且大多较为分散、不成体系。此外,研究者忽略了共享领导是在团队互动过程中涌现的特性,时间可能是影响共享领导发展的重要因素[28],研究者可以从动态视角出发,探索团队中涌现的共享领导是否会随时间变化对团队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开展共享领导的跨水平研究。共享领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团队层面,还会影响个体水平以及组织水平。近几年,尽管有学者已将共享领导的研究从团队水平扩展到个体水平与组织水平,但有关共享领导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十分匮乏。因此,未来对共享领导进行跨水平研究对共享领导理论的建构与在实践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关注共享领导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跨文化比较。共享领导的概念最初源于西方,且目前的多数研究都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展开的。尽管共享领导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但是其影响因素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差异,影响机制也可能不尽相同。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共享领导的效应究竟与西方有何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会对共享领导及其路径机制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Yukl G.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6.
[2]赵新宇, 尚玉钒, 席酉民, 等. 领导权力研究回顾与展望 [J]. 软科学, 2015,29(9):81-84.
[3]刘苗苗. 共享型领导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作用[D].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4]Avolio B J, Sivasubramaniam N, Murry W D, et al.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Team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M]. Shared Leadership: Reframing the Hows and Whys of Leadership, 2003.143.
[5]Pearce C L, Conger J A. Shared Leadership: Reframing the Hows and Whys of Leadership [M]. Sage Publications, 2003.
[6]Pearce C L, Sims H P. Shared Leadership: Toward a Multi-level theory of Leadership [J]. Advances in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Work Teams, 2001, 7:115-139.
[7]Nicolaides V C, LaPort K A, Chen T R, et al The Shared Leadership of Teams: A Meta-analysis of Proximal, Distal, and Moderating Relationships [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14, 25(5):923-942.
[8]Bergman J Z, Rentsch J R, Small E E, Davenport S W, et al. The Shared Leadership Process in Decision-making Teams [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12, 152(1):17-42.
[9]Carson J B, Tesluk P E, Marrone J A. Shared Leadership in Teams: An Investigation of Antecedent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5):1217-1234.
[10]Gibb C A. Leadership[M]. G Lindzey (Ed),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1954.877-917.
[11]Locke E A, Schweiger D M.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One more Look [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79, 1(10):265-339.
[12]Porter-OGrady, T. Quantum Mechanics and the Future of Healthcare Leadership [J].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1997, 27(1):15-20.
[13]Avolio B J, Jung D I, Murry W, et al. Building Highly Developed Teams: Focusing on Shared Leadership Process, Efficacy, Trust, and Performance [M]. M M Beyerlein, D A Johnson, S T Beyerlein (Eds).Advances i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Work Teams: Team Leadership, 1996.173-209.
[14]Pearce C L, Sims H P Jr. Vertical vs Shared Leadership as Predictor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hange Management Teams: An Examination of Aversive, Directive, Transactional, Transformational, and Empowering Leader Behaviors [M]. Group Dynamic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2, 6.172-197.
[15]Hiller N J. 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Shared Leadership in Work Teams[R].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 PA,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002.
[16]Konu A, Viitanen E. Shared Leadership in Finnish Social and Health Care[J]. Leadership in Health Services, 2008, 21(1):28-40.
[17]Hoch J E. Shared Leadership, Divers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Teams[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014, 29(5): 6.
[18]Mayo M, Meindl J R, Pastor J. Shared Leadership in Work Teams. A Social Network Approach[M]. C L Pearce, J A Conger (Eds). Shared Leadership: Reframing the Hows and Whys of Leadership, 2003.193-214.
[19]Liu S, Hu J, Li Y, Wang Z, Lin X. Examining the Cross-level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d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in Teams: Evidence from China[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14, 25(2):282-295.
[20]Hoch J E. Shared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Role of Vertical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Integrity [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13, 28(2):159-174.
[21]梅会英. 共享领导风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2]罗培. 领导模式对团队决策绩效的影响研究[D]. 中南大学, 2012.
[23]Wood M S, Fields D.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Shared Leadership on Management Team Member Job Outcomes [J]. 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2(3):251-272.
[24]Ensley M D, Hmieleski K M, Pearce C L. The Importance of Vertical and Shared Leadership within New Venture Top Management Teams: Implication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Startups [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6, 17:217-231.
[25]Day D V, Gronn P, Salas E. Leadership Capacity in Teams [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4, 15(6):857-880.
[26]Huang, C. H. Shared Leadership and Team Learning: Roles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Team Characteristic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tudies, 2013, 8(1).
回顾与展望范文3
一、2013年中国产业发展情况与总体特征
(一)农业保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产品贸易逆差有所减弱
农业生产克服南方高温干旱和北方洪涝灾害的等多种灾害考验,2013年实现增加值增长4.0%,比2012年下降0.5个百分点,农业增长稳定。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产1235.6万吨(247.1亿斤),同比增长2.1%,虽然较前三年的增速稍有回落,是自2004年来的第十年保持增产。土地生产率提高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2013年,我国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5376.8公斤/公顷(358.5公斤/亩),比2012年增长1.4%,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贡献率为68%。油料、糖料等农产品实现全面增产,畜牧业在经历H7N9禽流感冲击后企稳回升,渔业稳步发展,主要“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稳定。与此同时,受国际农产品供应充足、国内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2013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减少1.1%,农产品贸易逆差增速显著降低。
(二)工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改善
工业生产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持续较快稳定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比2012年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仍然增长9.7%。从全年具体情况看,受本轮“换届效应”启动较慢、企业“去库存”周期拉长和“去产能”进度迟缓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并没有延续2012年三季度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下的持续性反弹,工业增速前低后高小幅波动。从主要行业月度同比增速看,烟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下半年上升势头明显,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上游资源类行业工业增加值仍然持续走低。与此同时,工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上下游行业分化明显。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2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2个行业由上年同期主营活动亏损转为盈利。利润总额负增长的行业主要是采掘类等上游行业,其他一些下游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增长23.7%),医药制造业(增长18.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2%)等,都有较快增长。总体来看,工业行业大致形成了上游亏损、下游盈利的局面。
(三)服务业实现强劲增长,服务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
受工业较快增长、居民对服务业消费不断增长等因素影响,2013年服务业实现强劲增长,增速首次同时超过GDP和二次产业增速,同比增长8.3%,较2012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是三次产业中唯一止住连跌势头的产业。服务业内部增长存在较大差异。2013年1—3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但住宿餐饮业发展速度较慢,各行业的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2%、10.4%、10.4%、7.3%和5.1%,住宿和餐饮业垫底第三产业内增速。部分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以文化产业的电影业为例, 2013年电影票房收入高达21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8%。受惠于“营改增”政策范围的扩大、《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信息服务业、非传统金融业、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也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服务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服务进出口总额比2012年增长14.7%,其中,出口总额比2012年增长10.6%,增速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7.5%,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推进,产业转移继续有序推进
2013年是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达46.1%,比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高了2.2个百分点。工业领域,继续加大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治理力度,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推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继续在结构调整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2013年1—11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科技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深入融合,实现互补发展。以新通信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国家积极引导产业转移有序推进,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日益缩小。2013年,国家发改委在前期6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基础上,批复甘肃兰白经济区、四川广安、江西赣南等3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过区域差别化政策引导产业转移。2013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为10.7%和11%,分别比东部地区高了1.8和2.1个百分点。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耕地污染等农业资源安全问题凸显,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多发
我国长期奉行数量主导型发展模式,不惜代价提高产量,过度开发农业资源、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农膜、超采地下水、侵占湿地,导致地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安全成为影响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据2013年环保部的《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显示,我国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中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另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超过5000万亩耕地为中、重度污染。在河北等小麦产区,部分农业灌溉机井已经打到几百米深,而灌溉方式依然是大水漫灌,过度开采和浪费严重。在当前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滞后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多发。2013年我国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非法加工制售肉制品等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加重了人们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数量型增长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
(二)产能过剩问题依旧存在
2013年,国家加大化解产能过剩的治理力度,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产业([2013]892号),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但产能过剩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除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煤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外,一些近年来政府鼓励发展的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日显突出,已经引发企业破产倒闭等严重后果。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6%,是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其中,电石、焦炭、水泥、平板玻璃、粗钢、风电设备和造船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0%,光伏与电解铝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突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藩篱,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双过剩的新局面,不同于2000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能过剩”,也不同于2003—2004年和2006年前后在经济过热下产生的“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既是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落后产能和一般水平产能占较大比重的问题(“结构性过剩”);又有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彻底遗留下来的“体制性产能过剩”;还有因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导致的局部产能过剩问题。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尽管服务业在2013年实现了数量上的快速发展,但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占据服务业主体地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大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稳固。长期以来,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高居在13%左右,传统服务业中的餐饮、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占服务业比重高达40%左右。传统服务业一方面存在过度竞争问题(可以经常看到商场打折销售等),另一方面受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大(今年以来受国家政策影响,餐饮业影响比较大);现代服务业如电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信息技术、中介服务、文化产业、研发设计业等对服务业的贡献仍然不高。生产业发展较快,但总体占比仍较低且服务质量仍不高。现代服务业对服务业的贡献偏低,一方面是传统服务业的基数大,另一方面则是存在制约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许多因素(有些因素也制约了整个服务业的发展),除了我国工业发展素质有待提高,从而对部分生产业的需求拉动有限外,服务业税负较重,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部分服务业行业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较为突出等因素,制约了服务业大发展。
三、2014年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一)影响因素
1、外贸需求相比2013年有所好转
2014年,各机构的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将延续2013年的缓慢复苏态势。联合国报告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0%;IMF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达到3.59%,比2013年的2.9%高出0.71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2014年我国外贸需求相对乐观。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已经有所恢复,预计2014年还会继续加速。同时应该看到,2013年以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疲软放缓,需求偏弱。我国过去5年出口增量的43%来自新兴经济体。预期2014年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仍将不容乐观。结合来自国内的劳动力、环境、汇率等成本的压力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抬头、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偏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需求相比2013年有所好转,但整体上仍然难以有大的提高,部分出口拉动型产业如纺织、电子、机电等产业的增长相比2013年能够保持更快增长态势。
2、国内需求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投资需求有望保持2013年的增长水平。2014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动的背景下,我国公共投资包括在城市轨道交通、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多种公私合作模式的推广运用将极大地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城市交通运输、公共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目前投资基数已经较高,国家正在实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措施,而新的增长点长期技术储备不足,而且国家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投资成本上升,整体上看,实体经济的投资领域的需求并不强。具体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轨道交通、绿化安防、供气供水和污水处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管网等)、服务业(铁路运输业、邮政和物流业、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消费行业、光伏产业等)等领域投资空间较大,明年有望实现较快增长。而受制于产能过剩(《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部署)、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等三大关键问题,一些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将有所减速。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仍将保持平稳态势,但增速和2013年基本相当。
消费需求相比2013年将有所加快。2014年,我国就业形势比较稳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支出不断向社保、公共卫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领域倾斜,有助于推动消费稳定增长。而且,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消费需求增长和居民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加快。具体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201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消费需求总体保持旺盛态势,相比2013年有所增长。
(二)产业发展态势
整体上看,2014年的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相比2013年有所好转,产业发展形势将更为乐观些。
1、粮食增产难度加大,农业增速小幅回升
在连续十年增产后,我国粮食产量基数已经很高,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当前没有全局突破性、区域带动性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2014年全年粮食不具备大幅增产的基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果不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年粮食产量与2013年可能基本持平。与此同时,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势必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果不发生全局性极端气候事件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年农业经济有望继续平稳发展,增速也将有所回升,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实际增长4.2%左右。
2、工业增速将在下移中寻找新平衡,将保持8%左右增长
2014年外部国际形势有望逐步回暖,但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出口对我国工业增长拉松作用将较为有限。国内需求增速有一定增长,但也非常有限。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矛盾彻底化解尚需时日,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凸显使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仍需等待时机和时间。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工业经济效益和增速阶段性下移的趋势逐步形成,综合判断,2014年工业增长速度和2013年相当,或将在8%左右增长。
3、服务业发展空间较大,将实现 8.5%左右增长
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为标志,国家大力促进服务业改革,逐步开始探索“负面清单”的投资管理模式,并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信息消费等新的增长点,为服务业进一步大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年,随着国家通过逐步放开服务业的管制以及“营改增”政策覆盖行业的增多和实施范围的扩大,服务业有望进一步优化内部结构,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力量。预计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约为8.5%左右。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以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为重点,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制定农村土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尽快全面开展耕地污染治理,建议提取土地出让收入等筹集资金,建立土壤生态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指导农民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对污染的农村土地进行补救治理等。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农民土壤保护意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农艺措施,积极发展农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和分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排放限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快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另外,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综合施策,根治产能过剩问题
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分业施策、多管齐下,综合运用行政、市场的“组合拳”,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是对部分新兴产业的过剩问题通过采取完善消费环境等方式来扩大需求以缓解过剩问题。二是对于大多数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治理,则主要从供给角度加快推进“去产能化”来缓解。三是进一步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尤其是跨区域的重组,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使得相关产业在并购重组中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过剩产能。四是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尽快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的补偿机制及其实施细则,建立激励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是要加快完善政府考核机制。把反映能源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程度、社会全面发展情况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六是要加强信息预警制度建设,加大产业信息的频率和范围。定期公布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各产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各类资源价格差异以及相关的政策等信息,来引导和调节市场供求。披露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来促使产能过剩行业加快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以淘汰落后产能。
(三)加强体制创新,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
回顾与展望范文4
1、 射雕
从年初的射雕开始,人们的目光就盯住汰渍和雕牌。毕竟这是外资企业第一次公然宣布与本土品牌叫板。这种情况就连舒蕾红遍中国时都没有发生。
细心的消费者能够发现,在纳爱斯的旁边一定能看到宝洁的产品。“宝洁的产品是被要求放在纳爱斯旁边的。”超市的工作人员称,“会有人监督这种牌面的摆放。”
而实际上,射雕岂止针对纳爱斯,宝洁还推出一款新产品——9.9元的飘柔,它将宝洁的洗发水历史性地拉到了10元以下。这是宝洁改变市场策略的一个信号,在某些品牌上宝洁要实行低价策略了。这个产品最初只在几个城市试点,主要进入二三级城市,上半年几乎没有什么动静。很多人还评价是宝洁的一个失误。然而下半年9.9元的飘柔已经在一些市场的流通领域占据20%的份额,现在更是挺进一级城市,并辅以广告。这给以好迪、拉芳、蒂花之秀为首的广东洗发水军团不小的压力。
“推便宜的产品将是宝洁的一个趋势,宝洁在高端市场已经进入了饱和区,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但中低端市场对宝洁来说是完全空白的市场,进入这个领域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也不排除来自竞争品牌的压力。”关注宝洁品牌战略的有关人士称:“‘价格是关键’是宝洁策略转换的起点,以前宝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产品、投放广告方面,但现在,则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降低产品成本上。
2、 涨价
从2003年底开始,特别是2004年5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创下了21年来的新高,而日化行业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的衍生物或加工品,因此日化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
首先是塑料成本增加了60%,这一项成本占液体洗涤剂成本的三分之一。其次,表面活性剂价格不断上扬,纯碱价格也上涨了77%。尤其是今年5月正式实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严惩公路货运超限超载,导致日化用品运输成本猛增。严管以前,化妆品运费每吨在220—350元左右,现在化妆品运费每吨价格上涨至450元。其中玻璃瓶装与胶瓶装收费不一样。前者则要高出15%左右。
国产日化企业已经到了咬牙坚守的地步,但是没有一家企业敢轻言涨价。而面对宝洁等外资日化巨头趁势挑起的价格战,以及上游企业对上浮原材料价格的联盟行为,包括浪奇、立白、雕牌、奇强在内的国内四大洗衣粉巨头则形成价格联盟,下半年,包括奥妙、雕牌在内,洗衣粉价格开始微涨。
3、 降价
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却纷纷降价,全面反扑,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资品牌轮番降价,与本土品牌在二、三线的低端市场展开了对攻,同时以巨额投放广告于央视,构筑传播壁垒,采取高空打压、地面低价紧逼的战略全面渗透城乡市场,全方位压制本土品牌。
各大外资企业接二连三的降价攻略,让众多本土企业越来越感到压力巨大。
宝洁公司同时表示,原料与运输成本的上涨对宝洁造成了一些压力,宝洁化解上涨因素的做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规模效应,二是积极寻求可行的替代原料。规模效应方面,因为宝洁同经销商之间存在着长期、大量的供销关系,所以宝洁的成本可以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摊薄。而在寻求替代原料方面,宝洁可以通过原料使用的调整,使用一些相对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较小的原料,从而化解不利因素。
4、 终端
爱也终端,恨也终端。丝宝终端风靡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中国日化行业却再也难以离开终端这一模式。由于前几年所有企业齐上终端,造成终端资源短缺,费用上涨,而产品销量却没有同步增长,企业对终端望而却步。
但是流通衰退,终端为王的时代却是现实环境,终端是企业必须进驻的渠道。
我们看到,2004年有企业在尝试终端,如以流通为主的拉芳、飘影,也有企业在终端逐渐崛起,如李医生、采诗。但很多流通企业的终端还只是交给经销商做,自己对于做不做终端仍旧患得患失。
而采诗从2001年开始发力终端。2002年,采诗完成了第一步的历程,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企业模式:建立达到GMP标准的生产厂房;建立高标准的华南理工研发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销中心。2001年10月成为市政府推介的唯一护肤品牌,市场覆盖率不断扩大。采诗网络先后覆盖了全国各地,进驻了家乐福、沃尔玛、屈臣氏、吉之岛等连锁及本土的大型商场。2001年10月广州市政府向法国家乐福推荐全球供应商中,采诗成为唯一入选护肤品牌。2003年,采诗开始全面的市场整合,由以往的开发型向集约型发展。以提升品牌、产品升级为方向,生产了一系列附加值更强的产品,如激白无添加系列、男士护肤系列。
同样,美日洁宝也在探索终端模式的创新。一部分物流,资金流通过经销商去达成,企业则直接跟所有的零售商发生关系,产品的陈列、导购、终端都由企业自己完成。而销售数据的采集、零售客户的管理都由企业的销售代表去完成。美日洁宝现在管理的零售店有六千多家,在终端获得了教合理的陈列。第二个通路创新方式是强化终端,建立新的导购管理,包括日常的管理和培训。从1997年起,该企业就对所有的目标零售商场实行强化宣传。在1999年,实施“蜘蛛”计划,即数字化营销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异地互联互动。内容包括促销、零售数据、经销商发货数据等等。
此外,连续四年在国内染发市场占据第一的温雅也是终端的楷模。2002年1月,温雅率先在广州建立了第一家“美发店中店”,开创了现场免费染发、护发服务、传递美发资讯的先河。染发用品“美发店中店”,有效的提升了品牌形象,更新了营销的服务理念,让消费者享受到最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温雅“美发店中店”以崭新独特的“美发专家”形象出现,店中装饰设计高档,组合型货架和展台上不仅陈列着温雅主要的染发产品系列,同时还有焗油、营养、定型、洗护产品等一整套的美发系列;消费者安坐着享受免费的染发、护发服务;专业发型师在店中进行现场发型设计及染发指导……与超市中密集的货架陈列相比,形成了独特的“店中店”景象。消费者在这里享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周全服务,更感受到温雅公司专业的发质护理和高档的产品品质。“美发店中店”将染发场所移到商场里,在固定场所进行专业的染发、护发,向消费者当面展示染发、护发过程以及染护后的效果;同时将最新的美发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使其获得时尚美的享受,这种形式可以说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温雅公司为了保证“美发店中店”的高定位,显示“美发专家”的专业水平,还不定期地邀请专业发型师到店中店中现场进行免费染发及推出创意新颖的美发活动。同时,温雅公司要把“美发店中店”概念推广至全国,目前已建成了北京、深圳、福州等地的“店中店”,并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100间“美发店中店”。
终端要如何突破?一是攻克二三级市场。建立区域市场渠道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根据地。对一个想做长期市场的企业来说,建立根据地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要实现渠道专业化与信息化。企业不论是要完善物流建设,还是渠道建设,信息化是企业的命根子。第三就是要建立新型的厂商关系。
另外,建设渠道可以用中国的一句俗话来表述,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要善于发现渠道机会,怎样发现渠道是一种智慧;同时还要会设计渠道;而最难的则是渠道管理,特别是异地管理。
5、 商标
早期是使用一些外国著名品牌如皮尔卡丹、梦特娇、让古戎(丝润),这些行为主要是本着资源共享,能够利用国际品牌的品牌优势迅速建立知名度,但从目前看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
今年授权品牌又掀起一阵热潮,继姗拉娜生产SNOOPY化妆品,美国时代华纳也授权Tom£Jerry(汤姆猫与杰利鼠)在华生产,还有美国迪士尼与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据闻蜘蛛侠等一批著名品牌也将陆续进入。这从另一方面印证儿童市场的升温。
6、 收购
今年年初,一系列的日化收购案来得几乎让人有点招架不住,先是轰动一时的“欧莱雅全面收购小护士”、“欧莱雅收购羽西”;接着是一向走特殊功能化妆品路线的国内品牌“索芙特”收购了南京护肤品牌“金芭蕾”,意在从特殊功能的差异化产品做大到低端护肤类产品,以提升大众护肤品的竞争力;美晨集团兼并杭州牙膏厂成立了美晨集团杭州牙膏厂有限公司;飘影接连收购杭州孔凤春和南京真珠王;广州立白收购桂林汉高与四平汉高;5月上海家化又与COTY集团结成战略联盟,全面接手COTY旗下的adidas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系列,对中国男用化妆品市场寄予厚望……品牌收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布局某一市场战略需要,否则这种收购对企业就毫无意义。如欧莱雅在中国市场收购小护士,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中国市场低端化妆品品牌不足。通过收购小护士,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建立了非常稳固的品牌战略金三角。其收购羽西则主要弥补自己在特定细分市场品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国际品牌也正逐渐走上“资本并购”的变革路,宝洁高调送走和记黄浦,开始任意驰骋于中国市场。随后将对成都、北京等分公司进行调整。雅芳与美晨友好分手,走上独资之路。联合利华全球标识统一变脸,展现活力新形象,2005将真正实现独资。摆脱合资樊篱之后他们将更加自主的决定自己的命运。
此外其他资本也涌进这个行业。五粮液集团进军日化行业,成立普什互美日化有限公司,以日化线产品为主,开发功能性产品;北京同仁堂携手屈臣氏,正式进军个人护理用品市场;娃哈哈集团自2003年9月以来,已三次刊登招聘日化研发人员的广告;以轮胎为主导产业的山东永泰化工集团宣布,总投资3个亿,进入日化市场。这些形形的企业都在挥舞资本长袖以不同方式介入化妆品产业,试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尚不能对行业造成大的影响。
7、 儿童
从1995年开始,几乎每种消费品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儿童营销。这些行业有的看重的是儿童作为直接消费者的市场,有的看重的是儿童作为影响着未来消费者的市场,还有的看中了兼而有之的市场。作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其儿童人口的数量也是全世界最多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国0—14岁的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28%。而且这一庞大的群体大约影响了68%的家庭消费,这一数字高于美国的45%的水平。面对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如何正确认识儿童市场,如何正确理解儿童作为消费者的事实,如何认识影响儿童作为消费者的各种社会化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儿童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比如产品、商店和广告等相互关系,如何认识儿童市场营销中存在着的各种成见以及如何改变它们等等,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据调查统计,我国0—4岁的儿童有6897万人,5至9岁的为9015万人,10—14岁的儿童最多,达到了1.25亿人。其所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其中29%为城镇儿童,71%的农村儿童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尽管数量上农村儿童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城镇儿童护肤品市场容量有83亿元,而农村儿童护肤品市场容量只有60.5亿元,消费能力的高低将两者市场容量的差距不断拉开。
尽管一级市场的容量多于二、三级市场,但是由于强生这一国际品牌已经先入为主,在一级市场已经占有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因此国内儿童品牌的后起之秀主要进军二三线市场。
根据双飞公司的成功经验,对公司发展不利的渠道体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积极进军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市场,不断抢占城乡日化“士多”店,这才是国内儿童护肤品企业比较合理的扩张之路。从98年开始,漳州梦娇兰公司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网络的建设方面,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在全国70%的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点。在这样一个网络基础上,2001年公司适时推出了“小浣熊”系列产品,借助原有的网络将“小浣熊”作进一步的推广,目前已经建成的网点占全国市场的九成以上,“小浣熊”一跃成为国内知名儿童护肤品牌。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化妆品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产品系列化、多元化。现在几乎所有生产儿童、婴儿化妆品的企业,产品都在向系列化、多元化发展。如强生公司,从生产护肤品开始,不断开发新产品。各种儿童、婴儿用品从润肤露、洁面露、沐浴露、爽身粉到无泪洗发水、香皂,几乎应有尽有。
2、包装设计更趋卡通化、合理化。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已开始注重产品的包装。他们根据儿童、婴儿的心理特点和喜好设计出一整套迎合儿童视觉、手感的产品包装。这些产品以反差鲜明的色彩和形状可爱的外观包装,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儿童消费群。
3、香味水果化。在众多的儿童和婴儿化妆品中,香味的选择也从过去的香料型向水果香等自然香型发展,使用时所散发的阵阵香味使儿童犹如置身于水果世界。
8、 国际
国际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是外资进入中国,一是国产品牌开始国际化道路。
2004年 “大宝”突然发力,在推出中档护肤新品“雪肤”系列的同时,上市高档护肤品“雪晶”系列和洗发新品,大宝公司高层表示,“大宝”将坚守护肤品市场中低端,且不排除在护肤品市场高端上与洋品牌正面交锋。家化也在“佰草集”寻求更大突破。
但2004年更多的是国际品牌的动作,对于进入中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知名国际化妆品企业而言,2004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化妆品的市场化进程以来,很少有如此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的进入中国市场。如法国欧莱雅集团的Matrix美奇丝,Shu uemura植村秀;美国雅诗兰黛集团的Creme de La Mer海蓝之谜;美国强生公司的Neutrogena露得清;美国的Z.Bigatti哲.碧卡狄;日本的FANCL无添加;日本资生堂公司的IPSA茵芙莎;日本高丝公司的BEAUTE de KOSE美谛高丝;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INNISFREE 悦诗风吟。
这些品牌的进入主要是出于各企业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一是通过多品牌细分市场,巩固现有份额,提升整体销量;此次被引入的品牌大多是各企业在主要目标市场引入的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品牌。美奇丝,是美国第一大专业美发品牌,也是欧莱雅继欧莱雅、卡尼尔之后引入中国的第三个染发品牌,它对于巩固欧莱雅在染发以及美发领域内的领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露得清是强生公司引入中国的第三个个人护理品品牌,也是目前全球销售规模最大的一个个人护肤品品牌,它的引入与强生公司既有的可伶可俐形成互补,抢占青少年市场。(这里插一句,我已试用过,相当不错)二是通过对高端品的引入,创造新闻点,提升公司整体知名与形象;此次引入的许多品牌也是各企业在全球范围的高端、专业品牌。如苏菲娜是花王引入中国的第一个高端保养品牌,也是日本三大化妆品品牌之一。美谛高丝是高丝引进中国的高端品牌,对突现高丝的技术优势与专业权威感具有一定帮助。同时各公司围绕新品牌上市也举行了盛大的上市仪式,各种公关活动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曝光度,在消费者中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传播。
当然,国内品牌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2004年元月2日,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成立。这个研究中心由拉芳牵头,联合美国奥麒化工有限公司、IFF国际香料有限公司、道康宁有限公司、ISP国际特品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等五家国际性跨国公司与国内一流的化工科研机构合作成立。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的核心研发方向是:如何更好地将国际性的创新技术与中国的市场实际相结合,以实现 国际日化领先科技的应用化;同时进行最具前瞻性的绿色环保科技的研发,以实现绿色环保科技的应用化,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安全、绿色日化科技的需求。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是国内日化行业第一家成立的国际化研究机构,标志着国内日化行业与国际创新科技的深度接轨,预示着国内日化行业的国际化升级;拉芳国际日化研究中心通过开放性的技术合作使拉芳迅速跟上国际日化科技潮流,不断提升拉芳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实现拉芳产品质量标准国际化,由此引领拉芳集团走向国际化。而年中飘影产品走出国门,雕牌走进美国,亮庄明年也酝酿走出国门,这都预示国内企业将开始反思自己的低端形象,寻求新的发展。 行业篇
一、洗涤类
2004年1至8月,合成洗涤剂产量为282.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2%。洗涤产品总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近10家:浙江纳爱斯、山西南风、上海白猫、安徽全力、广州宝洁、联合利华、广州浪奇、立白、汉高等。
国内洗衣粉市场销售保持持续上升,根据对全国重点零售企业的统计;2004年1—8月洗衣粉销量同比增长24.4%。面对国外品牌、合资产品的重重包围,以雕牌、奇强、立白为代表的国内日化企业,取得一定成效。根据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监测,雕牌、立白和奇强三大国产品牌表现出色,其中雕牌一直名列前茅;立白后劲十足,2002年进入前十之后,排名稳步上升,2004年上半年升至第四位。洗衣皂粉将占据一定市场。前几年,以洛娃为代表的日化企业开发了皂粉产品。和洗衣粉相比,洗衣皂粉具有无刺激性等优点,吸引了部分消费者。今年雕牌利用强大的广告声势做市场宣传,采用大包装低价格的销售策略,再加上“洗护二合一,更适合洗贴身衣物”的口号,使其天然皂粉的知名度一再攀升。随着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洗衣皂粉将平稳发展,并将占据一定市场。
由于液体洗涤产品的迅速发展,皂类产品销售受到影响,销势渐缓。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香皂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6%。纵观洗涤用品市场,洗脸的有洗面奶、洗手的有洗手液、洗澡的是沐浴液、洗衣服的有洗衣液,这些液体洗涤剂以其浓缩、安全、无刺激,含有更多的滋润成份以及精美的包装,受到年轻时尚一族和白领贵族的喜爱,并迅速扩大领地,分流了皂类产品的市场。
洗涤用品市场销售特点则是:
1、销售渠道向超市、大卖场等现代业态拓展。随着国内零售业态的变化发展,洗涤用品等日用必需品和快速消费品由以往单一的传统百货店,向超市和大卖场等现代业态拓展。据对上海调查,50%的消费者在超市和大卖场的花费高于其他购物渠道,80%的消费者每周都光顾。除百货店、超市、大卖场外,其它如专卖店、药店和网络等销售方式也正在发展之中。
2、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由于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洗涤用品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国家统计局近5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洗涤用品的销售额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116.0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59.10亿元,年增幅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00年、2002年和2003年的增幅都超过20%。
3、洗涤用品销售地区间呈不均衡态势。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洗涤用品销售地区间呈不均衡态势,东部发达地区增长较快,西部及一些偏远地区则相对缓慢。据国家统计局2000至2003年的统计显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一直位居洗涤用品销售额的前五位,目前年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广东省排名上升最快,每年均上升一个台阶,从2000年的第四升至2003年的第一。江苏和浙江增幅逐年加大,2003年分别达到48.63%和68.32%。而上海则放慢了增长的脚步,2004年洗涤用品销售额比2003年下降2.44%,排名退居第二位。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洗涤用品销售额相对较低,但近两年也开始加快发展步伐。例如西藏地区洗涤用品销售额虽最低,但增长速度迅猛,2003年增幅高达95.25%,贵州、广西、内蒙等地的市场发展速度也不可小看。由此可见,我国洗涤用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挖掘大中城市的消费潜力外,更要加大力度开发西部偏远地区。
洗涤用品品牌竞争特点:
1、在品牌竞争中,品牌形象越来越重要。在品牌竞争中,越来越多生产商、营销商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在电视、杂志、公共广告牌等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其中电视广告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普遍的方式,虽然投入较高,但是回报明显。特别是近几年,广告内容已不像过去那样空洞的喊口号.而更加注重情感投入,一个小广告就是一段精彩的生活回放,充满了亲情、友情、或爱情,让人看后回味许久。如雕牌的亲情广告,还有舒肤佳,几乎全部广告形象都是一位温柔、和蔼的母亲带着她那或活泼、或可爱、或娇小的宝宝,通过殷殷母爱将产品特有的杀菌、灭菌性能极具说服力的留在了消费者心中。除了广告,也有一些企业将目光转向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比如纳爱斯集团2003年为白血病患儿捐款,2004年7月资助500万元支持举办第五届“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立白集团2004年8月出资组织“光明365”大型医疗扶贫活动,帮助十位患有眼疾的老人重见光明。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同样起到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2、明确深刻的品牌理念是品牌竞争的关键。明确深刻的品牌理念可以反映产品的核心价值,而核心价值是消费者产生购买需求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既达到消费的目的,同时产生精神上或心里上的满足。反之,通过产品的核心价值也可以产生对品牌理念的认知,这种认知具有长期性和准确性,并且根植于心,它是品牌存在的目的与意义。例如宝洁公司的香皂“舒肤佳”从一上市就开始诉求“除菌、抑菌”,先后播出的系列广告全部围绕这一主题,使得舒肤佳成了“除菌、抑菌”的代名词。相比之下,国内企业明确品牌理念的意识还有差距。在众多的洗涤产品广告中,常常可以听到朗朗上口的语句,虽然在感情上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但却体现不出更深的品牌理念,不能使人产生清晰的价值联想,也就很难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
3、品牌之间竞争激烈。由于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洗涤用品行业从产品竞争逐步走向品牌竞争,品牌之间竞争激烈。根据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洗涤用品的品牌监测,2003年合成洗衣粉前十位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总和比2000年下降6.2个百分点;洗发护发品下降19.26个百分点;清洁洗涤剂下降28.8个百分点;香皂下降26.39个百分点。品牌的市场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曾进入前十强的品牌先后退出,如合成洗衣粉中的活力28、熊猫、天津加酶,香皂中的罗兰等,渐渐被一些新品牌取而代之。
二、洗发水
整个二线洗发水从2001年几乎没有新品成功。二线洗发水竞争最激烈的表现在三个方面:1.省级媒体广告竞争,主要是电视广告;2.经销商的网络是否健全;3.终端促销。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中,各厂家占有的市场份额较为均等,没有最大最强,整体状况呈下滑趋势。近几年卖二线洗发水就等于是在赔钱,因为产品送达到下面网点还要承担运输费用、产品售后、县级以下乡镇城管、税务、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等等,在没有利润可图的情况下,都由商出资,无疑加重了商的负担。
所谓“唇亡齿寒”,经销商对市场抱怨连连,也导致许多厂家不好过。“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昔日曾响亮一时的二线品牌,已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也有个别品牌在今年体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就整体而言,整个市场显得有些不景气。
三、化妆品
2004年化妆品预计实现销售总额约为205亿元人民币左右。护肤品行业是日化行业最具市场潜力、利润丰厚的行业之一。而这个行业尚未形成品牌集中的情况,2004年前10位品牌的市场份额总和大概是在60%左右,销售收入总和约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近半壁江山。目前,国内还没有年销售额突破10亿人民币的强势品牌!
从护肤类产品销售总额来看,膏霜、乳液等占主体地位,其次则是洗面用品和沐浴露。护肤品市场由于起点较低,国产品牌中的大宝、小护士、隆力奇等都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但是也只限于中低档产品层面,档次有待提高。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批强势品牌脱颖而出,如玉兰油、大宝、小护士、旁氏、碧柔、可伶可俐、高丝、欧珀莱、采诗、羽西、资生堂、强生、丁家宜、李医生等。这些品牌分别在洗面奶、面霜、面膜市场崭露头角,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但是近两年来,外资品牌纷纷降价,进入中低档市场。
再看2004年的广东区域的行业销售来看,以采诗、李医生、丁家宜、雅嘉、雅倩、小护士、隆力奇等品牌占据相应市场份额!采诗仅仅广州市场就直冲3000万销售,在广东区域堪称一哥!采诗产品的卖点:祛痘,加特价的两片装面贴膜几乎把市场上所有竞争对手都抛在背后!终端的围追堵截,占据了一个又一个至高点,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单店单品销售的奇迹,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李医生凭借其专业皮肤护理专家的身份和不俗的包装,也卖出了很好的市场份额和许多的回头客源。
护肤品牌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欧莱雅集团: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兰蔻、碧欧泉、薇姿、理肤泉、 卡诗、羽西、阿迪达斯、小护士等。宝洁公司:玉兰油。 联合利华:夏士莲、旁氏。资生堂的欧珀莱、资生堂。雅芳化妆品公司:雅芳。安利公司:雅姿。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的郑明明。自然美(NB)集团的自然美。妮唯雅公司:妮唯雅等。
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品牌有:
上海家化:六神、清妃、美加净、佰草集。恒安丽人堂:美媛春。北京三露厂:大宝。丝宝公司:柏兰。南京珈侬公司:丁家宜。 珠海姗拉娜化妆品公司:姗拉娜品牌、喜肤。四川可采:可采眼贴膜。江苏隆力奇:隆力奇。广东雅倩化妆品有限公司雅倩、清逸、佳雪、玉丽。广东雅嘉:雅嘉。西婷公司:李医生。广州倩影:采诗等等。
从目前化妆品业态的状况来看,小厂的化妆产品没有后向整合能力和研发能力,主要是靠低价格优势在批发市场或小商品市场销售。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信誉度不高,品牌产品很少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出售,其主要的流向是广大农村市场,所以我们在农村可以看到很多的假冒伪劣产品。
2004年化妆品业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1、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面积大,客流大,批零兼营。品牌多、价格低、产品信誉差,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从厂家进货。
2、批发:无店铺,进货成本较低。从厂家进货。
3、百货商场:地理位置好,客流大,化妆品部一般设在首层,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综合经营各类化妆品,一般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信誉好。在化妆品销售终端中占主导地位。从批发商或厂家直接进货。
4、综合性连锁:连锁经营的大超市或大卖场。一般设在居住区,客流稳定。经营面积大,经营品种多,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以中低档、基础性化妆品居多。批零兼营。从批发商或厂家直接进货。
5、化妆品连锁店:以连锁经营形式拥有多家门市店。专业从事化妆品销售,价格优势明显。不同门店统一从厂家直接进货(化妆品连锁店的规模还比较小)。
6、品牌专卖店:店铺独立,由厂家投资开办,或由厂家特许经营,全面展示品牌产品,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直接从品牌厂家进货。
7、药店:以销售药品为主的零售商店。在药店承租柜台出售健康用化妆品。从厂家直接进货。欧莱雅公司旗下的薇姿(Vichy)品牌是世界第一个进入药房销售的化妆品。1996年进入中国,也开辟了我国化妆品在药店销售的先河,并已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成功,2002年薇姿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化妆品品牌第三位。
8、电子商务:无店铺。通过网络传递信息,降低信息交互成本。从批发商或厂商直接进货。
目前的化妆品行业主要以1、2、3、4、5、6四种业态形式为主,批发(第2种业态形式)仍是我国化妆品的主要通路之一,特别是针对广大的农村市场。零售终端现在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在化妆品行业里清洁、滋润化妆品,是发展较早的化妆品,就如市场上可以看到的几大品牌(丁家宜、碧柔、采诗等)。市场已经相对基本饱和,主要生产厂家在市场中占据相对稳定份额,产品竞争已经是以品牌的竞争为主,产品的分类更加细化。该类产品已经处在成长期的后期,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因特殊用途的化妆品(祛斑、祛痘、抗衰老、防晒等),在技术上要求比较高,同时又要接受特殊的审批程序,所以它的发展相对比较慢。目前该类产品的品种较少,产量较低,新产品开发风险相对比较大,因此该类产品目前还处在相对幼稚期发展阶段。
化妆品行业2005年预估:由于化妆品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小、市场细分明显、产品多样化的特点,使规模效益在生产成本上表现得不显著。新企业的资本进入壁垒较低,特别是在广东区域的化妆品的很多小工厂。开办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只需50—100万元,企业可以直接投资,还可以以OEM 的方式切入,但进入行业之后,资本规模直接影响企业在销售和研发上的投入,而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所以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太多的品牌在这个行业里陨落。
销售上的高投入可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研发上的高投入可提高产品差别性,提升产品外延或附加值,因此,产品的价格较高,市场占有率也较高,市场上看见的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而资本规模若太小,则不免在研发经费及营销管理支出等方面捉襟见肘,导致产品价格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竞争劣势。国内很多的小企业现在一年的全年销售还没有外资一些企业的研发费用多。 展望篇
一、 趋势
2005年的日化市场将存在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行业整合在2005年将显端倪。一个新的日化时代在明年将形成雏形,以宝洁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和以家化、隆力奇、纳爱斯等为代表国内日化企业,两派阵营将各自集中化,企业数量将急剧减少;
2、细分市场特性更加明显。整个大众日化行业将裂变成更多、更细的专业化分工市场,而这些市场的开拓和挖掘,将使得众多日化企业得以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3、市场资源的争夺加剧。以广告、终端、渠道商为主的争夺日益加剧,相关成本也一并提高;
4、市场重心重新回到农村市场。中心城市仍是跨国企业绝对优势的市场,但竞争的焦点将转向广大的农村市场。
5、是有部分国内日化品牌开始转向彩妆市场。
二、优劣对比
国际日化企业的优势:品牌创研力强;人才集中;产业经验丰富;管理规范。劣势:本土化程度不够;受到国外总部的压力;市场反应迟缓;人力及管理成本偏高。本土日化企业的优势:熟悉本土情况;人力及管理成本较低;市场反应快;经营自主不受制擎。劣势:管理相对落后;优秀人才匮乏;产业拓展经验不足;公司治理机制不足。
2004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国内大多品牌乏善可陈,国内品牌同时出现销售增长的停顿期,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信号。
首先是产品开始老化。宝洁、欧莱雅等巨头将自己的产品价格线逼近中国的本土企业,使得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中国的护肤品品牌大宝、六神、丁家宜、美加净等基本上都在50元以下。例如大宝,2003年在润肤品行业中,大宝的市场份额是17.79%,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但是价格在12~22元之间,现阶段的消费者主要是蓝领男性及年龄偏大的女性消费者。曾经非常有力带动市场的大宝SOD蜜,如今并不受年轻女性青睐,品牌开始老化。大宝出现和小护士同样的问题,产品缺乏创新,竞争力下降,开始走下坡路。大部分的本土护肤品品牌都在走中低端路线,可是向高端发展的路都在外国品牌控制之内,研发能力无法与之抗衡。例如欧莱雅号称拥有60年的专业护肤经验,本土品牌如何能比。
国内主要护肤品价格:
大宝
12~22元
小护士 14~68元
丁家宜 15~55元
旁氏
16~142元
玉兰油 39~199元
欧莱雅 65~180元
欧珀莱 90~190元
1999——2003年欧莱雅的研发费用(单位:百万欧元)
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 专利项目数量
1999 325
3.0%
2000 383
3.0%
2001 432
3.2%
493
2002 469
3.3%
501
2003 480
3.4%
515
更重要的是,本土企业的现金流容易出现困难,与宝洁、欧莱雅这些跨国企业相比,严重缺乏资金支持。
我们对宝洁、欧莱雅以及上海家化的现金流比率作一个比较,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包含利息与税负)比资产总额分别为26.55%、15.4%和9.92%。在上海家化2003年的年报中,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8.23%,远高于两大国际品牌,但是,现金流对比资产总额的比例却很低。研发费用在上海家化的年报中没有反映,但是,上海家化的年报中反映出集团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相当多。
许多本土企业最需要的正是现金,没钱如何做广告和产品研发,品牌又开始老化,越缺乏创新产品和营销,产品销售越难增长,终于陷入又一恶性循环。企业都想寻求机会上市、对外投资和搞资本运作,要冒的风险更大,被分去了不少精力。
证券分析员认为:本土日化企业能上市的不多,即使上市也不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行业,就算上了市投资者首先要看的也是主营业务的表现;如果靠多方面投资,一不小心也会碰个头破血流。因此,剩下来最可行的,还是收起急功近利的心态,镇静应对市场压力,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3年后能留下来的必定是另一番天地。
三、展望
首先,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特点迫使我们本土企业不断去学习与创新,熟悉国际游戏规则,并且从观念、人员、行为上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并且在某些品类上把握制高点,努力成为规则的制订者。
其次,实施品牌引力工程。利用我们中国东方文化的独特性与历史性,给品牌注入文化元素,创新传播途径与手段,全面提高品牌的亲和力、凝聚力与感召力,实施品牌引力工程,它区别于消费拉力,也不同于广告推力,它引导消费于无形,它无处不在,贯穿于企业的每个员工与每个环节中,它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最优化,它重视细节,注重消费者的点滴需求。它使消费者和品牌之间有更多的“联络点”或“接触点”,它使品牌与消费者形成无障碍的互动沟通。
最后,日化本土品牌的希望在哪,就是要比宝洁更加关注消费者,比宝洁更到位的服务,更贴心的呵护,这方面我们有本土的优势,就是要全面地关心消费者。当代的消费者的概念更为复杂,多角度地关心消费者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顾客满意变顾客忠诚,最终达到抢夺消费客户资源的目的。品牌与消费者间的心心相印,是一种情感的维系,文化的绵延,这样,本土品牌才能不断引导消费、激发潜在需求,营销不仅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更应该是引领消费者观念的过程。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销售策略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用心去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专业进取,纵向开拓,瞅准市场空白点,有效地细分市场,精耕细作,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拥有最大潜在利润的消费群体,这也是每个企业的目标利益之所在。
回顾与展望范文5
山西修路100多年,可分三个时期:
一、晚清至抗战前已修成通四省的F形主骨架铁路
1.正太铁路
1903年测量,1904年动工,1905年铺轨,1907年8月竣工,原长250公里,日伪时改名石太铁路,经百年变迁,今石太铁路:石家庄251公里太原北。其中晋段东起娘子关,西至太原北,长170公里,连支线专用线,约长250公里。
2.京包铁路
1905年5月北京200公里张家口铁路修成。
1909年测量张家口300公里绥远铁路。
1909年9月张绥路开工。
1911年修至阳高因停工。
1912年冬第二次开工,1914年通车大同。
1915年通车丰镇后因经费不足停工。
1919年8月第三次开工,1921年4月底通车归绥,1923年1月1日通车包头,今京包路(北京北790公里包头东)晋段:东起永嘉堡,北至五台洼,长147公里,连支线、专用线约长200公里。
3.同蒲铁路
同蒲铁路是山西纵贯南北的最长干线铁路,雏议至今已100多年,民国前期主要搞了筹办和测量工作,1933年5月23日,同蒲路在太原车站(今东站)举行开工典礼,1934年7月1日,太原140公里介休段通车,1935年8月1日,原平侯马段通车,约为全路3/5,1936年1月1日,又通车至风陵渡,1937年3月又北通阳方口,已占全路的7/8,只剩雁北未通车。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大同时只差最北的6公里(即十里河南北)没有铺轨。
同蒲干线长约850公里,连支线长约1000公里,当时山西的铁路略如下图:
1937年8月山西铁路图
形成F状,已通四省(即东北角京包线通察哈尔省,北面京包线通绥远省,西南角南同蒲的风陵渡隔黄河与陕西的潼关相望,东面通河北的石家庄。
已修成干支线共约1450公里,营运里程约1254公里,总延展里程约2000公里。
二、抗战至解放的12年
日伪时期的1942年,山西铁路曾通车1647公里。
日伪时期修的路少,拆的路多,如下表:
日军为掠夺山西资源,曾修了几条支线。
时期,山西铁路几乎有4/5不能通车,能通车的也是时断时续,各地都是在解放后才陆续修复通车。
1949年,山西新解放区约有250公里铁路通车。
三、建国后的50余年
1.“”前的17年
山西全境解放后主要修复和新建了以下铁路:
(1)石太铁路
1948年5月石家庄―阳泉通车。
1948年12月10日石家庄―榆次通车。
1949年4月27日全线通车。
(2)京包铁路
1949年5月1日大同解放后修复通车。
(3)同蒲铁路
1948年7月晋中解放,当月榆次―灵石通车。
1949年11月1日太原―临汾通车,同年底南同蒲全线通车。
1950年1月北同蒲太原―忻县―蒋村通车。
1951年7月21日北同蒲的大同―朔县通车。
1951年8月2日举行北同蒲全线通车典礼。
1959年4月18日动工,1960年9月16日介休46公里阳泉曲(属孝义)通车。
(4)太焦铁路(南段)
1957年10月5日―1958年5月1日焦作30公里九府坟通车。
1961年1月1日南段的焦作184公里五阳通车。
(5)京原铁路
1958年12月6日京原路动工。
1960年12月原平60公里枣林通车。
(6)1958年9月―1965年礼元―垣曲通车。
(7)1959年修张礼(属襄汾)20公里塔儿山矿区(地跨襄汾、曲沃、翼城3县)铁路。
(8)1958年7月4日故县(长钢驻地)78公里西安里(属平顺县龙镇)铁路动工,1959年通车,主要为长钢供煤铁。
“”前17年,山西铁路比建国时增加约1500公里,即达1800公里,年增约90公里,比建国前更增加了复线、电气化铁路。营运里程约为抗战前的1.5倍,即1800公里。线路总延展里程约为抗战前的2倍,即4000公里。
1966年山西铁路图
2.“”十年
(1)宁武95公里岢岚铁路1967年8月动工,1971年11月完工,军用,1973年办理客运。
(2)1967年―1971年1月北京(石景山南)419公里原平全线通车(晋境约220公里)。
(3)1969年4月1日太焦北段动工(修文209公里五阳1975年9月29日接轨),太原(修文)381公里焦作(月山)1979年4月1日全线通车。
(4)1967年―1972年侯马47公里二峰山通车。
10年仅增加500多公里,年均增加50多公里。营运里程约增1.16倍,即2100公里,总延展里程约增1.25倍,即5000公里。
3.“”后30多年
(1)太岚铁路:太原北55公里镇城底,1976年重点施工,1977年全面施工,1979年11月通车镇城底。
(2)邯长铁路:原为京汉路的邯郸103公里涉县支线,1974年向西延伸,爬太行山入晋,经黎城、潞城至长治北,全长为176公里,1981年11月铺通,1982年7月1日铁三局(临运)由长治北至磁山。邯郸37公里磁山67公里涉县109公里长治北,1984年4月30日郑州路局临运,1985年5月1日正式运营,成为全国煤运南通道(八横之一)的一段。
(3)侯西铁路
全线289公里,晋约79.6公里,1958年10月动工,后停工。1970年西段复工,1970年底阎良―韩城临运,1978年3月西段临运,东段1983年7月复工,1986年3月全线铺通,1985年8月16日20时―8月17日19时遭水灾。1987年3月临运,1988年元旦通车,成为全国煤运南通道(八横之一)的一段。
(4)大秦铁路
跨二省一市,长652公里(韩家岭―柳村南),晋境90公里。1984年1月开工准备,1985年全面开工,1992年12月21日建成西段,大同346公里茶坞1990年通客运,东段茶坞306公里秦皇岛1992年通客运。成为全国煤运北通道(八横之一)的重要一段。
(5)侯月铁路
侯马北221公里莲东25公里月山,晋境215公里。1990年1月开工,1995年通车。2005年1月又建成高显(南同蒲线站)10公里曲沃(侯月线站)铁路联络线。成为全国煤运南通道(八横之一)的一段。
(6)薛梅联络线
京原线的薛孤站通北同蒲的梅家庄站,长7.53公里,1984年11月―1985年12月建成运营。
(7)阳涉铁路
白羊墅199公里悬钟,晋境185公里,1986年动工,1995年建成。
(8)神朔铁路
神木北234公里朔州,晋境约160公里,1990年动工,1996年7月1日建成投运,成为神木―黄骅铁路的最西段。
(9)孝柳铁路
孝西116公里穆村,1986年动工,1992年建成运营。
(10)武墨铁路
武乡58公里墨镫。1987年开工,1994年修通。
(11)二沁铁路
沁县34公里交口,1988年开工,1994年修通。
(12)宁静铁路
宁武94公里静乐,1993年7月动工,1995年修通。
(13)朔黄铁路
神池南59公里港口,晋境约长250公里。1998年修通,成为全国煤运北通道(八横之一)的重要一段。
上世纪末即第九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山西铁路里程约达3400公里,总延展里程约6000公里,如下图:
2000年山西铁路图
2005年第十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山西铁路营运里程为3760公里(双线1653公里),总延展里程7079公里(正线4540公里)。如下图:
2005年山西铁路图
“十一五”工程
1.石太客运专线,长188.4公里,2006年动工,2008年建成。太行山大隧道,长27.839公里,国内第二长隧,是关键工程。将形成青岛―石家庄―太原快速客运专线。
2.太中银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经晋、陕、宁3省区,全长约800公里。晋境约200公里,即从榆次向西经清徐、交城、文水、离石、柳林等地过黄河入陕,经吴堡、绥德、子洲、靖边、定边5县再向西北至银川,向西南至中卫。吕梁山隧道(长20公里,仅次于石太线的太行山隧道)和黄河大桥是关键工程,2006年已动工,2009年晋段可建成,形成华北至西北的新通道。
3.北同蒲铁路,韩家岭90公里应县100公里原平,2006年冬已动工,2009年将建成,雁门关隧道是关键工程。
4.准朔蔚铁路,经4省(蒙、陕、晋、冀),全长400公里,晋境300公里,关键工程是河曲黄河大桥、恒山隧道,即从内蒙古准格尔向东经陕北府谷的北部过黄河,经山西的河曲、偏关到朔州再经应县、浑源、广灵到河北的崔家寨(属蔚县),接已成的沙蔚铁路(沙城140公里崔家寨),此线建成后,雁北各县都通了铁路(其中右玉未至县城,只达东南部的董半川)。
5.岢瓦铁路,岢岚55公里瓦塘镇(兴县西北25公里,西距黄河东岸的裴家川口10公里),将于近年建成。
6.侯济铁路,礼元44公里垣曲90公里克井20公里济源,即从礼元―垣曲铁路东延至河南济源,关键工程是王屋山隧道,估计垣曲90公里克井(在济源西20公里)新建晋境约50公里,豫境约40公里。尚未开工。
7.安长铁路,安阳150公里长治,即从已成的安阳45公里林县铁路西延至长治,中经平顺、壶关,须新修100多公里(晋境约80公里,西段可利用长钢专用线40公里),关键是太行山隧道。尚未开工。
8.岚岢铁路,即从现在太原北55公里镇城底(太钢专用线已修至娄烦与岚县交界处)再向西北经岚县接宁武95公里岢岚铁路,由岚县向东北接宁武94公里静乐铁路,需新修线100公里。尚未开工。
山西的铁路中心
山西铁路除太原为大中心外,还有五小中心:
即北有三小中心:
1.大同
2.朔州
3.原平
南有两小中心:
4.侯马
5.长治
山西铁路四通,东通冀,北通蒙,西通陕,南通豫。
二十达铁路即山西的铁路网将形成20条出省通道:
由北向南依次为
1.京包铁路,由河北怀安的西湾堡入山西天镇的永嘉堡,向西至大同,再向北由晋入蒙。
2.大秦铁路,由大同的韩家岭站向东至阳高的孙启庄出晋,至河北阳原的东井集直至秦皇岛的柳村南。
3.朔蔚铁路,拟由河北的沙城140公里蔚县崔家寨铁路西延,由蔚县的暖泉镇入晋,经洗马庄(属广灵)、浑源、应县至朔州。
4.京原铁路,由原平东进至灵丘、招柏,由晋入冀的涞源艾河站,东达北京的石景山南站。
5.朔黄铁路,由神池南站经宁武、原平、定襄、五台至盂县的滴流蹬,由晋入冀的平山猴吻站,东达渤海湾的港口。
6.石太客运专线,由太原向东至盂县经太行山大隧道(27公里)入冀直达石家庄。
7.石太铁路,由太原经榆次、寿阳、阳泉,由娘子关入冀直至石家庄。
8.阳涉铁路,由阳泉白羊墅站南下至左权麻田出晋入冀至涉县悬钟站,接邯长铁路,东至邯郸。
9.邯长铁路,由长治北经潞城、黎城过东阳关下湾站出晋入冀,由南站直至邯郸。
以上9条铁路都是由晋入冀。
10.安长铁路,由河南安阳西进林县站,再新修铁路出豫入晋玉峡关(属平顺),西延至常家池站(属壶关)接长钢专用线至长治。
11.太焦铁路,由孔庄站(属晋城)出晋入豫,经后寨站(属博爱)南下至月山,再东进达焦作、新乡。
12.侯月铁路,由侯马北直至阳城南下出晋入豫,经寺站达莲东站,再向南至济源、洛阳。
13.侯济铁路,由南同蒲的礼元站向东南至垣曲,再新修铁路东至垣曲的蒲掌镇,过王屋山隧道至济源的克井,接现有铁路。
以上4条铁路都是由晋入豫。
14.南同蒲铁路,由南同蒲的风陵渡站过黄河大桥至陕西的华山站达西安。
15.侯西铁路,由侯马西进至河津的禹门口站,过黄河大桥至陕西韩城的下峪口站,向南达西安。
16.太中银铁路,由榆次向西经清徐等地过吕梁山大隧道(长20公里),再向西经离石、柳林,跨军渡黄河大桥即陕北吴堡,越陕北至中卫、银川。
17.神朔铁路,由朔州向西南至神池南,再向西直达保德,过黄河大桥即陕北府谷,再西至神木北。
以上4条铁路都是由晋入陕。
18.朔东铁路,由朔州向西经偏关、河曲,过黄河大桥跨陕北东北角(即府谷北部),再向西至东胜。
19.北同蒲铁路,向北经京包线的古店、孤山、堡子湾、五台洼,越长城入蒙,经丰镇、集宁,再向西至呼和浩特。
20.大准铁路,由大同湖东站(大秦线)北越京包线,向北跨长城20公里,再向西经丰镇,直达准格尔。
以上3条铁路都由晋入蒙。
山西的铁路中心
山西最大的铁路中心是太原,这里铁路四通八达,形成辐射状,构成了大十字,即东石太、西太中银、南同蒲、北同蒲、东南太焦、东北新石太、西北太石岚、西南太清徐(即今西山线延长至清徐),再加许多支线和专用线,太原的铁路密如蛛网。
太原铁路枢纽图
太原大中心如果再修几条新线:太原―石岭关―忻州,太原―小店―徐沟―祁县,则北至石岭关,西至古交,南至祁县,东至榆次,除原来的太原、太原北、太原西等大站外又增加了太原南、榆次、祁县等大站,构成全省的铁路总枢纽。如上图:
大同是山西省的第二铁路中心
大同铁路枢纽图
这里是京包、同蒲、大秦、大准的交汇地。如果同蒲修新线,则老北同蒲(雁北段)则成为大同―朔州―神池―岢岚―瓦塘(属兴县)铁路,长达300公里,大同西面的几条支线如果再西延的话,加上专用线,则大同枢纽约有营运铁路300公里,总延展600公里。略如上图:
大同的南面是朔州,正南是原平,也是晋北的铁路中心。朔州现在是北同蒲、神朔、朔黄几条铁路的交汇处,如再修成朔蔚线、朔东线的话则如下图:
朔州枢纽(晋西北铁路网)
原平现在为北同蒲、京原、朔黄线交汇处,为干字形,如修成北同蒲新线的话为字形。如图:
原平枢纽
山西南部也有两个铁路中心,一为晋西南的侯马,一为晋东南的长治。侯马现为南同蒲、侯西、侯月3线交汇处,为十字形,如再修成侯济线的话,则成大字形。如图:
侯马枢纽(晋西南铁路图)
长治现为太焦、邯长、长钢专用线的中心,为 字形,如再修成长治―安阳线、长治―临汾线、高平―新乡线的话,则成 形。如图:
长治枢纽(晋东南铁路网)
由上可知,“十五计划”使山西的119个县(市区)中的90个县通了铁路,约占3/4,铁路营业里程2760公里,双线铁路长1653公里,线路总延展7079公里,其中正线延展里程4540公里。原省内的11个地级市中只有阳泉、晋中实现了县县通铁路,太原市的清徐,朔州市的右玉,晋城市的陵川,长治市的长子,忻州市的偏关,运城市的平陆、万荣、临猗,大同市的应县、浑源、广灵,吕梁市的交城、文水、兴县、岚县、临县、方山、石楼、交口,临汾市的浮山、古县、安泽、汾西、隰县、蒲县、永和、大宁、吉县、乡宁,以上29个县未通铁路。
“十”完成的话,山西铁路将达营业里程约4000公里,双线铁路约2000公里,总延展里程约8000公里,其中正线延展里程约5000公里。可使山西百县(市区)通铁路,即北部县县通铁路,南部五市尚有19个县未通铁路:长治市的长子,晋城市的陵川,运城市的平陆、万荣、临猗,吕梁市的石楼、交口、临县、方山,临汾市的永和、大宁、乡宁、吉县、隰县、蒲县、汾西、浮山、古县、安泽。临汾市17个县(市区)就有10个县不通铁路。
可见不通铁路的县集中在西部的吕梁山和中间的太岳山。
如果修以下几条铁路的话,可使山西省的119个县(市、区)都通了铁路,并可增加两条通豫铁路、3条通陕铁路。太原南又有两个铁路中心:介休、临汾。全省铁路成三纵九横,就像全省的高等级公路一样。
1.黄河东岸大铁路
由兴县的裴家川口修黄河大桥以通陕北神木,向东至瓦塘,再向南经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至茅津渡修黄河大桥以通豫西的三门峡市。由北向南14个县市,如修支线北通运城盐湖区则经15个县(市区),共长约700公里,在山西境内长度仅次于同蒲路。
2.岚县―临汾铁路
由岚县南下经方山、离石、交口、隰县、蒲县至临汾,支线交口30公里阳泉曲,过8个县(市),共长约350公里。
3.临长铁路
由临汾向东经浮山、古县、安泽、长子至长治,过6个县(市),约长200公里。向西新修约120公里,即经乡宁、吉县、壶口,过黄河至陕西的宜川,形成为横穿陕晋豫鲁(宜川―临汾―长治―安阳―日照)的与陇海路平行的大铁路,亦是全国运煤南通道(八横之一)的重要一段。
2015年山西铁路图
4.长治―新乡铁路
由高平向东南经陵川出晋入豫过新乡,晋境(高平―陵川―省界)约长100公里。
回顾与展望范文6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多元化 人民币“亚洲化”
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本文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并提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展望,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命币的国际化问题。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金本位制时期。在这一时期,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兑换,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金币内、外币值的稳定。“黄金输送点”规则也使得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由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从而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稳定。但是,随着黄金生产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缺乏严格的国际监管机制,加之黄金充当货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不可避免的面临瓦解。
(2)金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并存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金本位制崩溃。除了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度外,英法等国家实行金块本位制,其它大多数国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是一种“虚金本位”,使得本国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受到金本位制国家的控制和影响,是一种附庸货币制度。1925年、1933年英、美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各国组成相对独立的货币集团,各货币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强外汇管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在美国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了关于汇率安排和对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一系列规制制度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但又与金本位完全不同,这种体系是英美货币主导权之争的结果,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实质上使美国几乎独占了货币金融领域的游戏规则。但是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即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国际间将对美元的信心下降。所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美元危机,并宣布放弃维持黄金和美元的比值义务,其它国家纷纷宣布不再继续履行货币平价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4)牙买加体系时期。这一体系的特点在于:一是货币的大量黄金化为既定事实,美元成为未制度化的主要本位货币;二是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汇率调节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三是大国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货币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放任自由制度。这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体系的存在导致了如今世界性通货膨胀和区域性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
由以上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程的简单总结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须随之相应改变。那么,在现如今所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式,即欧美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的今天,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呢?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恢复金本位制、创立单一世界货币、创建超国际货币、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以上几种改革方案中,本文认为结合现实状况以及实施难度,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McKinnon(2002)所指出的,如果主导的中心货币的本身价值稳定,其作为单一的国际货币的自然垄断功能将得到加强,由于经济惰性和网络外部性,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突出作用将长期存在。①多支柱国际货币体系事实上是当前的默认选项,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改良方案,从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将大体遵循市场化发展的路径,其所遭遇的经济和政治阻力也会相对小很多,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也是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
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途径是实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又称货币集团化,它是在战后国际金融权力日益分散化、国际货币关系趋向区域化的背景下,一定地区的国家为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区域而进行的货币协调与合作,其最终目标是组建一个由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发行单一货币、执行单一货币政策的紧密的区域性货币联盟。②目前,欧元区的成立,美元区的开展都说明为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亚洲货币区是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人命币“亚洲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时机,而这一构想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保障:
1.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亚洲各国对中国的出口依存度都有数倍的增长, 其速度大大超过其他经济体之间出口依存度的增速, 这表明中国在区域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对于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 这一趋势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区域合作中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同时,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于亚洲, 这也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区域产业循环的重要一环。以上均说明东亚的货币合作必然要求中国的积极参与。
2.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对于区域货币合作而言, 无论是政策协调还是汇率制度合作, 如果参与者经济波动幅度过大,必然导致货币合作机制缺乏稳定性, 甚至招致恶意攻击。在这个意义上讲,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 使其有条件成为未来任何区域性合作的一个核心力量。如下图所示,中国经济的波动幅度远远小于亚洲的其它经济体。③
资料来源:日本《东洋经济统计月报》
3.中国丰厚的外汇储备有助于解决亚洲地区外汇储备不均衡的问题。如下图所示,随着中国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对外商投资吸引力的增大, 国际储备逐年增加。虽然外汇储备的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总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有大幅跌落的,而这巨大的外汇储备也将弥补亚洲各国外汇储备不均的问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综上所述,人命币的“亚洲化”是有一定的保障基础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中国在区域货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发挥仍然面临着不少障碍,如中国尚未成为区域中心市场、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与外汇管制降低了人命币的公信力等问题的存在还是阻碍了人民币“亚洲化”的前进步伐。所以,针对目前的形式,人命币“亚洲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通过对不利因素的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命币在亚洲,乃至世界中都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李稻葵,尹兴中,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2).
②李勇辉,吴朝霞,区域货币一体化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研究[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③李晓,丁一兵,新世纪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国的地位与作用[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参考文献:
[1] 李稻葵,尹兴中,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2)
[2] 李勇辉,吴朝霞,区域货币一体化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研究[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 李晓,丁一兵,新世纪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国的地位与作用[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