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活动记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外活动;实践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不仅是地理课堂的补充,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地理课外活动融地理知识和思想教育于一体,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走访家乡老城遗址、博物馆等场所,认识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分组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任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到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可以有室内的专题讲座、视频观看,也可以有室外的参观、走访调查;可以有个人的阅读、拼图活动,也可以有集体的模型制作、展板编辑活动,因而学生对地理课外活动怀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并把这种学习的热情带到地理课堂上,甚至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爱学、乐学。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但是初中生认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观察不够细致深入,易出现走马观花等缺点,于是地理课外活动把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着重培养的一个方面。例如,组织学生到气象站、污水处理厂参观,把要观察的内容具体分解成一系列问题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其在观察时做好记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看,主动询问讲解的工作人员,认真地记录思考,眼、手、脑、耳等主要感官都行动起来,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强化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2
一、历史课外活动在整个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课外活动是指在国家《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历史知识的教育活动,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另一种教学形式。历史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历史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各种活动都应有计划、有安排、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既要适合青少年心理上或知识水平上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尽量与当前学生的课内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开展课外活动的几种主要形式。
1.外出参观。外出参观是一项学生很喜欢的历史课外活动形式。参观的对象是各种展馆及历史名胜古迹。锡市是优秀的旅游城市,有蒙元文化苑、贝子庙等优秀景点,我充分利用这一地区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文物中了解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外出参观时我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①提前联系参观地点的管理人员,确定是否免费开放,确定开放的时间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参观时间,并且协商能否安排免费的讲解员。
②选择出行的交通工具。我会向学校申请校车出行,既方便又能保证学生的校外人身安全。
③出发前要跟学生强调几点注意事项:包括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出行人数、纪律、保护文物建筑、安全、文明礼貌等问题。
④在参观期间时刻注意观察学生,对学生攀爬、登高、打闹等错误行为及时批评纠正。
⑤带上照相机,保留学生参观的照片和留念的照片;参观结束后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整理活动材料和活动照片、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
⑥让学生写观后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在工作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很强,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联系参观地点和校车申请等工作,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观看历史电影、电视讲座、历史专题片、阅读历史课外读物。电影、电视、是视听艺术,直观性强,历史场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生动性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难以达到的效果。观看影视剧时我都是提前联系多媒体教室,下载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组织学生观看。观看期间要保证纪律,室内卫生,观看后和学生交流心得体会。阅读历史课外读物时我们会借助学校的图书阅览室里的书籍组织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3.历史知识竞赛。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时我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①参赛选手的选拔,以班级为单位组成代表队,每个班级选出三名参赛选手,各班自己制作班牌。
②竞赛内容,竞赛内容是同步课堂教学的内容,只不过知识面更广,题型更灵活、新颖,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
③场地布置,组织学生按要求布置黑板,摆放桌椅。
④活动的工作人员,从小组内部选择活动的工作人员,包括两名主持人,两个文艺节目的表演者,四名记分员。
⑤邀请仲裁席老师,竞赛期间,当选手的答案不够准确而主持人又难以确定时由仲裁席老师裁定给出分数。
⑥申请奖品,向学校申请购买活动的奖品。
⑦打印奖状和荣誉证书。
⑧准备照相机,留下活动期间的珍贵和精彩的竞赛画面。
⑨活动流程,竞赛流程是,一轮是必答题、必答题后安排一个文艺节目,记分员此时进行核分。二轮为抢答题,抢答题后也有一个文艺节目,记分员此时核分。竞赛结束后当场公布各队成绩,对优胜者进行奖励,颁发奖状和奖品。
⑩活动后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和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3
一、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由于课外活动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活动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活动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许多课外活动均为探索性实验,如七年级生物第一册(上)中的“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许多课外活动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外活动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活动,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课外活动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为了使课外活动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学生有所遵循;第二,实验过程中通过谈话、课堂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第三,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条件许可时,还可指导学生就课外活动内容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可以把有关教学探究的内容在小组活动中提前进行,例如:在探究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可以先在课外活动小组中进行相关的实验,利用他们的实验结果来进行展示,并引导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生物小组在学生中的带动作用。对于小组活动的成果要及时地进行展示,对小组成员的优秀表现要及时地予以表扬,通过他们的优异表现,来提高全班同学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4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外活动;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0.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62-01
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结合近几年来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三、教师的作用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3、作为指导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课外活动的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外活动的效果。教师本身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否保持满腔的热情,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外活动能否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标要求。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首先,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其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第三,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首先,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讲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其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5
关键词:课外活动;化学教学;初中学生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由于能力类型的差异,因而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常常各不相同,虽然完成的是相同的任务,但往往是通过不同能力的综合来实现的。
有鉴于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初中化学教师一种最为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如何培养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能力培养源自三个方面:一是积累。通过大量的学习,积累各方面知识,提高个人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重要手段。人只有在一生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汲取知识,就会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所谓见多识广。同时,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并加以分析,就会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学习知识犹如向自己的记忆仓库储存大量有用的东西,当你需要时,随时去取。二是实践。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运用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真正本领。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服务他人的胸怀,有助于综合能力的迅速提升。三是勇敢面对失败。人的一生也就是在不断地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矛盾或失败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经过多次失败的锤炼,人才更加坚强,经验才能更加丰富,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前的经验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最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呢?结合近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实践,笔者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强化课外活动的实效性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才智自由发展的天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其次,细化内容及组织,强化课外活动的规范性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学习绪言后,可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其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怎样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问题,可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5至8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观察能力、小论文撰写和小发明等。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可从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是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方式。
最后,突出教师的作用,强化课外活动的有序性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3.作为指导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课外活动的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外活动的效果。教师本身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否保持满腔的热情,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外活动能否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标要求。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势在必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历练,去面对各种突发的、实际的情景,去体验成功与失败,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升心智与能力,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课外活动记录范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外活动 实践
一、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
1.英语课外活动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
语言环境有两种:一种是课堂环境,学生在正规的课堂中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另一种是自然环境,学生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是潜意识的习得。课外活动正是重要的自然环境之一,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能够得到大量语言实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完成语言的习得。
2.英语课外活动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正规的英语课堂学习更强调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学习形式较单一,学习行为机械,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相反,英语课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的缺失。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更好地为课堂学习服务。
3.英语课外活动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英语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了解到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历史文化及价值观念等,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原则
1.趣味性与简单性。
兴趣是课外活动的根本所在,倘若学生对课外活动感兴趣,那么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在注重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实际水平,初中生的知识面还相对较窄,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简单可操作性。
2.针对性和层次性。
课堂教学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英语课外活动则可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在策划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层次不均进行分组,活动的设计也要有针对性,力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3.丰富性和灵活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不拘一格、灵活生动、丰富多彩,不能照搬课堂教学单一的模式。要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英语,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三、英语课外活动的设计形式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别,要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特长,通过课外活动的大量实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巩固和加深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1.面对后进生,设计基础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内容。
(1)写字和朗读比赛。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一般比较差,字写得马虎。因此在课外活动时间,可以让他们抄写课文中的重点短语,练字的同时可以记忆知识点;也可以让他们朗读课文,教师负责纠正语音语调,为九年级的口语考试奠定基础。
(2)简单的英语小游戏。所谓单词接龙,即看谁接上的单词最多,如apple-easy-year-run-not...学生想要获胜,头脑中的单词量就要多,可以激发学生多背单词。
2.面对中等生,设计知识性和提高性相结合的内容。
(1)结合美术。以八年级上Unit1“Friends”为例,学完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朋友的外貌,之后组内成员按顺序传递自己的画作,描述被传到自己手上的别人的画作。学生通过用短语、句式描述外貌特征及与情景相对应的品质特征等,考察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做到学以致用。
(2)结合音乐。以八年级下Unit1“Dream Homes ”Grammar基数词的掌握为例,学生只背单一的数字单词是枯燥的,而且不利于重点和易错单词的把握,叫学生加上音乐背会更有趣味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创造性地给“歌词”加上不同曲风,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必然会记忆犹新。
(3)结合体育。以八年级下Unit2“School life” Grammar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为例,让学生进行各项体育竞赛,然后将自己的比赛结果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说出来。如:“I ran the fastest in the race.I jumped farther than any other boy.”。如此操作,学生可以巩固课本知识并加以应用。
(4)结合表演。以七年级下Unit6“Outdoor fun” Reading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可以适当增加剧情,再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角色。课本剧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并增强英语的运用能力。
3.面对优等生,设计知识性和拓展性相结合的内容。
(1)英语广播。口语较好的学生做播音员,写作教好的学生做编辑。文字内容可以是自己写,也可以是收集校内学生的供稿加以筛选和修改。这样做可以为优等生今后走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优越的条件,同时有助于全校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营造好的语言环境。
(2)电影赏析。教师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给学生放映英语原声电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写一些跟电影有关的东西,如记录经典台词、撰写影评等,让学生了解语言的真实用法,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网上交流。网络是学生最喜爱的交流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博客、微博、朋友圈、QQ空间上写英文心情和叙事等,进行师生互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友谊,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出校园积累社会经验。
课外活动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得到培养;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