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杨黎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杨黎的诗范文1
我是画册的读者,翻阅这些为数不多、发黄的珍贵照片,一张张永不褪色的笑脸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依然动人心魄。在已有些许模糊的照片后面,不知道还藏着多少精彩的细节、曾经的感动,还有多少伟大的平凡不为我们所知?
2007年岁末,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同样是由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高艳主编的《经霜的红叶――国际援华医疗队的故事》一书。该书在画册的基础上,将这一段沉寂了近70年的历史,通过饱含激情的文字和泛黄的图片,全面、详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竹子搭建的简易手术室里,“西班牙医生”用稀缺的药品、简陋的器械医治伤痛,抢救生命忙碌的身影;他们留在大山中灿烂的笑容;他们与贵阳的绵绵情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媒体对他们不间断的报道;如今依然健在的最后一位“西班牙医生”甘道扬话说当年的一腔豪情。国际援华医疗队是抗战中怒放在贵阳的一朵“战地黄花”,贵阳图云关是他们与中国人民、贵阳人民共同创造的生命绿洲。他们是反法西斯斗士,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更是贵阳人民的朋友。他们的无私奉献,永远闪耀着“红十字的光辉”。
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上,这支绕了大半个地球来到贵阳的国际援华医疗队的故事并不惊天动地,但却是一本关于理想、关于奉献的深刻之作。读完那一个个历史的片段,让读者感动于一颗颗高尚的心,触摸到那个时代最强烈的心跳。让和平年代的人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抱负和作为,看到在残酷的战争中人的生命线怎样从贵阳延伸,看到在国难当头贵阳人民作出的贡献。这些给后来者和青少年关于无私的价值、奉献的价值、生命的价值震撼而又长久的思考。
这更是一本关于贵阳外宣的精彩之作。在“西班牙医生”的故事中,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贵阳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世俗民情、奇丽山水,更为重要的是,贵阳因此书从默默无闻的历史深处走到历史的前台,讲述山水贵阳中的抗战贵阳、历史贵阳。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著名科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李约瑟博士也是在抗战时期,为了中国的科技事业来到贵阳。在他的著述中写到了“偏远、秀丽的小城贵阳”,以及在贵阳艰苦条件下仍然努力工作的中国科技人员。
在八年抗战中,因为贵阳特殊的战略位置,“历史选择了贵阳”,贵阳成为抗战后方和到重庆的大通道。当时国家的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命脉都在贵阳得以通畅和继续,留下了中国卫生、教育、金融、工业在战时特殊的发展轨迹,以及不少中国当代文化科技名人的足迹,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可以说,抗战历史,贵阳是不可忽略的篇章。《国际援华医疗队在贵阳》的问世,仅是这幅历史画卷展开的一个局部,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所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还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掘和广泛宣传。更精彩更长的画卷,还待一一展开。
杨黎的诗范文2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时下各学科都提出“核心素养”,但是具体到各学科又不能泛泛而论。《历史》是综合性人文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即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但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重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来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一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历史》其实就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它立足于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有关内容相互联系的节点,不失时机地凸显综合的意义”等观点来鼓励和指导我们以综合性知识内容为媒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通过多次公开课的实践验证与教师研讨,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以综合思维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历史》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比较多,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割裂地学习,肯定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新课标提出:引导同学们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学会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社会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所以在本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历史线索为主导从“古今综合”、“中外综合”、“时空综合”等三个角度来指导学生贯通知识,进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
1.古今综合
《历史》其中的“历史”就是古,学习历史就是汲取教训,学习长处指导当前的生活和学习,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古今知识联系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学习历史内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照地图来加深印象,还可以启发同学们思考对当前社会类似现象的思考,学习当前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参照古今大历史变迁来深刻认知。
比如唐代管理周边地区事务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同学们对比两汉时期在西域的都护府,还可以联系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为了加深印象,我们还可以制作成动漫视频,以渐变的形式将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展现给同学们。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刻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和历史更迭,还可以启发同学们结合历史进行综合分析,更加深刻认识到领土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几乎每一节知识点都可以结合古今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解,这样便于让同学们形成连贯的知识,更易于构建知识网络,生成综合能力。
2.中外综合
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所以在学习《历史》时我们要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舞台上,这样才能更清晰地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认知历史得失,进而为现实生活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比如,学习“丝路明珠”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结合可结合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来让同学们认识到丝绸之路是自古中外交流的纽带之一,让同学们全面了解这种交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的同时,认识到社会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 这就启发同学们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考虑问题要全面,要注意从多个视角,用不同方式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思考效果。
3.时空综合
时空综合顾名思义就是联系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历史发展是多样性的,但是又呈现一定规律。为了让同学们掌握知识并抽象、总结认识到历史规律,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得指导同学们结合时空进行综合分析历史线索。
比如我们学习“的路线” 的习题时,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毛 泽东的诗《》,然后要求学生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 的所经过的地区,最后让学生谈谈读这首诗的体会。 优点在于:(1)运用中国地形图比区域图更能直观地 帮助学生理解行军的艰难;(2)运用历史和地理知识 作为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例如诗中 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如果学生了解了 突破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两个历史事件,比孤立地背这首诗 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本文是笔者集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为契机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分析与理解。总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杨黎的诗范文3
也许,是因为很小的事情也在内心盘旋,太多的因果关系,没有办法做出一个最准确的论断,但是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要去理解别人的心情的。
如果有一天,我们和这些相处过的一些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也许就会发现一心由内而外散发的隔阂。有些话,你是不能轻易说出来的,因为你们本来就不是很熟,你的一句话,也许会让你们的关系彻底变坏。
不要总觉得自己多么不堪,自己多么不好。
也许,有的时候你会留给别人很好的印象,在他们心情当中,让自己和身边的每个人都受到影响。这就是很好的一个时期了吧。就好像我们也会在这里,我们去等待,每个结果,每个决定。
如果我们一直都在。
如果我们的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都去理解这样的生活,我们就不会觉得,那些色彩斑斓的生活,终有一日,也会和自己擦肩而过。可是你本来就不该如此柔弱。
杨黎的诗范文4
双桨划如飞,残阳下高树。”
这就是清朝初年的沈阳浑河的黄昏美景啊!当年,清太祖罕王努尔哈赤把沈阳定为都城,也是经过一系列考察的!沈阳之所以叫沈阳,是因为咱们的那条母亲河沈水,就是现在的浑河!凡是有历史渊源的都城,大都具有亲水性,水是一个古代都城重要的对外联络的交通枢纽。沈阳古名叫盛京。在古时候,老盛京有“盛京八景”的说法
:在晚清学者缪润绂的《陪京杂述》中所题八景为:天柱排青、辉山映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观鱼、万泉垂钓、黄寺钟声。
在沈阳浑河边上的“罗士圈生态公园”,那里就有我们的“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史料记载,罗士圈原来不叫“罗士圈”, 它是河与堤之间的泄洪地,居住着八百多户人家,绿树掩映下,像个小村庄,那么安详地依偎在浑河的怀抱中。因为浑河两岸南高北低,古时木船由南摆渡到北岸,岸边一片稀泥,无法卸货。老罕王努尔哈赤进盛京后,用蒙古作战时的骆驼将货物从船上运过稀泥地,至一平展地再装上马车运到城里,因而这儿便养了一群骆驼,便有了一群养骆驼的人,于是有了一群养骆驼的人家。后来,又过来些闯关东的人在这儿落脚,到清朝雍正时越发像了个村落。因之,人们管这个村子叫作“骆驼圈”;后来叫雅了,叫成了“骆士圈”,这几个字是这么写的:骆驼的骆,士兵的士;后来又叫白了,叫成了“罗士圈”,罗马的罗,还是士兵的士。如今,古渡口不复存在,骆驼也不见踪影了。原来的罗士圈就是沈阳的重要码头之一。现在沈阳八景——浑河晚渡,就刻在一个石头上立在罗士圈了,罗士圈原来是牲口圈子,因为这个码头卸货,必须要有牲口来驮,这个地方非常的繁华,凡是上面下来的土特产运到了罗士圈在这个地方卸货,有些东西出海,往山东江南,从南方运来的东西到罗士圈卸货,这地方想当初,客栈啊,货站啊,小饭铺啊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杂七杂八杂货地,现在就把浑河晚渡的景点立在罗士圈了。
头两年在罗士圈,相继发现了八根铁铸的缆桩,这个缆桩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我们在公园游船船划过来的时候,到岸边栓上,当时有人不理解,说这是什么玩意?挺大,圆的,直桶的东西,那就是栓船用的。后来又相继发现了六根,这就八根,当时又两根就被咱们文物部门拿去了,剩下几个就作为文物遗迹在罗士圈就留存下来了。现在的罗士圈跟过去相比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于2005年3月份开始修建生态公园,当年9月份正式向游人开放。
生态公园全场2.5公里,总面积是22.5万公顷,政府投资2.49亿,栽了5万多棵乔树、2万多棵黄灌木,都是人工栽种的。主要是依托着浑河,特点就是离着城市比较近,城市的市民休闲的时间,没有时间都上远处去,离着比较近就建了这个生态公园,就连在一起的。在这里栽植树木、草用很原始的栽法。现在浑河能够达到国家环保的要求,浑河的水也清了,鱼也有了,各种水鸟也是很多很多的。通过这几年的政府的投入,沿浑河岸边建这么多公园,在浑河岸边,建了沈水湾公园,罗士圈公园还有五里河公园,投入的很大,特别对水面上投入了很多,主要是为了恢复沈阳的自然情况,老百姓休闲的时候在这里钓钓鱼,玩一玩,能体现出来,一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还是涵养水源,在人为的控制之下,一个生态的单元。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很迷惑吧!浑河为什么叫“浑河”呢?如果说,以前环境保护力度不大,河里的水浑浊,叫“浑河”,那现在是不是要叫“清河”了呢?其实,浑河的名称还真有故事,它形成就是因为它水势湍急,沙土混流,所以叫浑河。过去有个传说,清代明清交战的时候,罕王努尔哈赤领兵从辽阳攻打沈阳,在浑河会战,那时候为了迷惑明军,那时候清军的力量很强啊,所以罕王努尔哈赤清太祖为了迷惑明军就把马粪撒到浑河里,所以人们就叫它浑河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
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戍楼。
这就是清朝初年的沈阳浑河的黄昏美景啊!当年,清太祖罕王努尔哈赤把沈阳定为都城,也是经过一系列考察的!沈阳之所以叫沈阳,是因为咱们的那条母亲河沈水,就是现在的浑河!凡是有历史渊源的都城,大都具有亲水性,水是一个古代都城重要的对外联络的交通枢纽。沈阳古名叫盛京。在古时候,老盛京有“盛京八景”的说法
:在晚清学者缪润绂的《陪京杂述》中所题八景为:天柱排青、辉山映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观鱼、万泉垂钓、黄寺钟声。
在沈阳浑河边上的“罗士圈生态公园”,那里就有我们的“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史料记载,罗士圈原来不叫“罗士圈”, 它是河与堤之间的泄洪地,居住着八百多户人家,绿树掩映下,像个小村庄,那么安详地依偎在浑河的怀抱中。因为浑河两岸南高北低,古时木船由南摆渡到北岸,岸边一片稀泥,无法卸货。老罕王努尔哈赤进盛京后,用蒙古作战时的骆驼将货物从船上运过稀泥地,至一平展地再装上马车运到城里,因而这儿便养了一群骆驼,便有了一群养骆驼的人,于是有了一群养骆驼的人家。后来,又过来些闯关东的人在这儿落脚,到清朝雍正时越发像了个村落。因之,人们管这个村子叫作“骆驼圈”;后来叫雅了,叫成了“骆士圈”,这几个字是这么写的:骆驼的骆,士兵的士;后来又叫白了,叫成了“罗士圈”,罗马的罗,还是士兵的士。如今,古渡口不复存在,骆驼也不见踪影了。原来的罗士圈就是沈阳的重要码头之一。现在沈阳八景——浑河晚渡,就刻在一个石头上立在罗士圈了,罗士圈原来是牲口圈子,因为这个码头卸货,必须要有牲口来驮,这个地方非常的繁华,凡是上面下来的土特产运到了罗士圈在这个地方卸货,有些东西出海,往山东江南,从南方运来的东西到罗士圈卸货,这地方想当初,客栈啊,货站啊,小饭铺啊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杂七杂八杂货地,现在就把浑河晚渡的景点立在罗士圈了。
头两年在罗士圈,相继发现了八根铁铸的缆桩,这个缆桩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我们在公园游船船划过来的时候,到岸边栓上,当时有人不理解,说这是什么玩意?挺大,圆的,直桶的东西,那就是栓船用的。后来又相继发现了六根,这就八根,当时又两根就被咱们文物部门拿去了,剩下几个就作为文物遗迹在罗士圈就留存下来了。现在的罗士圈跟过去相比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于2005年3月份开始修建生态公园,当年9月份正式向游人开放。
生态公园全场2.5公里,总面积是22.5万公顷,政府投资2.49亿,栽了5万多棵乔树、2万多棵黄灌木,都是人工栽种的。主要是依托着浑河,特点就是离着城市比较近,城市的市民休闲的时间,没有时间都上远处去,离着比较近就建了这个生态公园,就连在一起的。在这里栽植树木、草用很原始的栽法。现在浑河能够达到国家环保的要求,浑河的水也清了,鱼也有了,各种水鸟也是很多很多的。通过这几年的政府的投入,沿浑河岸边建这么多公园,在浑河岸边,建了沈水湾公园,罗士圈公园还有五里河公园,投入的很大,特别对水面上投入了很多,主要是为了恢复沈阳的自然情况,老百姓休闲的时候在这里钓钓鱼,玩一玩,能体现出来,一个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还是涵养水源,在人为的控制之下,一个生态的单元。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很迷惑吧!浑河为什么叫“浑河”呢?如果说,以前环境保护力度不大,河里的水浑浊,叫“浑河”,那现在是不是要叫“清河”了呢?其实,浑河的名称还真有故事,它形成就是因为它水势湍急,沙土混流,所以叫浑河。过去有个传说,清代明清交战的时候,罕王努尔哈赤领兵从辽阳攻打沈阳,在浑河会战,那时候为了迷惑明军,那时候清军的力量很强啊,所以罕王努尔哈赤清太祖为了迷惑明军就把马粪撒到浑河里,所以人们就叫它浑河就是那时候开始的。
杨黎的诗范文5
中世纪的羊皮纸,其实和纸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真正的羊皮。人们挑选皮肤光洁的绵羊或山羊,将它们的皮用化学溶液浸泡,去除羊毛和脂肪,耐心鞣制,然后用木框绷起来,温柔的阳光和煦暖的微风将完成接下来的工序。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人们就有了挺括、半透明、可以双面书写的羊皮纸了。
制造羊皮纸是个很脏很累的活儿,生产过程繁复,价格当然不便宜。当年一本普通的羊皮纸书,与一座房屋等价,而一本羊皮纸的《圣经》――那是中世纪土豪才能拥有的财产,则相当于一座葡萄园的价格。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座葡萄园吧――《温彻斯特圣经》。这本手抄于12世纪的英格兰《圣经》,是羊皮纸《圣经》中最奢华的一本,共用了468张羊皮纸。天哪!一只羊,两只羊……清点一下为此献身的羊儿,就能治愈一大群失眠者。一位字迹曼妙的抄写者,花了4年时间虔诚地完成了所有文字部分的书写,瞧这细心劲儿,那时候可没有修正液。至少有6位艺术家负责绘制书中的装饰图案,经过他们多年夜以继日的工作,这本《圣经》仍有大量绘图尚未完成。
谁发明了羊皮纸?这事可说不清。所有始于古代又说不清的事情,都算到古埃及人头上好了,反正他们也没法揭开布条为自己辩解。古埃及人从公元前3000多年就开始在兽皮上书写重要文献,羊皮是其中一种。羊皮纸真正兴盛则是在公元前2世纪,这是个很长的故事,要花10秒钟才能讲完:
始创于公元前4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进入欧曼尼斯二世统治时期。这位国王想扩大本国图书馆,要与亚历山大图书馆抗衡,还企图挖来对方的图书馆长。埃及人真的不开心了,禁止“纸草纸”出口帕加马王国。“纸草纸”可不是上厕所用的,而是当时最主要的书写用纸,没了书写纸,就无法誊写书籍。为了抵制这种封锁,帕加马王国开始大力发展羊皮纸,羊皮纸迎来了蓬勃的春天。
羊皮纸在欧洲流行了几百年,如果阿拉伯人厚道一点,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中国人很早就教会了阿拉伯人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阿拉伯人包着头巾露出憨厚的笑容,然后把这一神技隐藏了300年。欧洲人直到12~13世纪才学会造纸术,知识的传播从此变得轻便又廉价。
15世纪末,欧洲人基本停止了使用羊皮纸,羊儿们喜悦得泪流满面。但直到18世纪,欧美人还是习惯把重要文献写在羊皮纸上。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1789年《宪法》、1791年《权利法案》这三大奠定美国政治基础的历史文献都是写在羊皮纸上。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是的,羊对历史的贡献远不止烤羊排。
杨黎的诗范文6
一、这类题完全是素质目标的检测体现
这类题在课本中出现过多次,说明了这类题是要求小学生掌握的内容。起初学习了整数的简便运算后,只是出示了判断题,判断123-68+32是否与123-(68-32)的得数相等(见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47页第五题第3小题)。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并初步感知a-6+c和a-(b-c)的结果是一样的。之后在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课本第102页编排了第八题(见后)来让学生明白形如a-b+c=a-(b-c)类的算理。以上列举。旨在说明此类题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素质目标之一。
二、这类题委实为整数速算的延展拓宽
我们一起来回顾简算1111-998的算理,要从1111里减去998,就先把998当作1000来减,这样多减了2,要再加上2。用算式表示算理就是1111-998=1111-(1000-2)=1111-1000+2,再研究13/15-(1/3-2115),学生容易想到,13115减去1/3-2/15的差,可先把1/3-2/15的差当着较大数1/3来减,由于多减了2/15,因而再加上2/15。得出13/15-1/3+2/15,为使计算简便,进一步引导学生解读算式,13/15减去1,3后再补2/15,也可以先给13/15补2/15后再减去1/3,用算式表示为13/15-(1/3-2/15)=13/15-1/3+2/15=13/15+2/15-1/3,其算理歙是整数速算向分数简算的延伸和拓展。
三、这类题能够在生活情境中活脱呈载
现以四年级下册第102页第八题为例,题目为:储蓄罐中原来有11.42元,昨天我用了7.55元(原题中是7.5元,为更好的说明,将其改为7.55元)买了一枝钢笔,今天妈妈又给了我0.35元,储蓄罐中有多少钱?
学生不难列式:11.42-7.55+0.35,这是一个连续退位的减法,显然不如不退位减法好算。因此学生会想到用11.42+0.35-7.55,这样列式的理由是:假设妈妈先给“我”钱,后去买钢笔,这样交换了事件的顺序而实质未变。同时学生或许还能想到:由于妈妈后来又给了0.35元,可以当作在买钢笔时妈妈帮“我”付了0.35元。那“我”就只要付出(7.55-0.35)元,储蓄罐中的钱就是11.42与(7.55-0.35)的差了,从而产生了以下三种解题思路:
11.42-7.55+0.35 ①
=11.42+0.35-7.55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