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冬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冬古诗

立冬古诗范文1

1、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2、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3、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来源:文章屋网 )

立冬古诗范文2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则报道:在一家医院里,有一个虚弱的病人,他从不听医生的话,不吃药,不打针,对生命失去了信心。他认为树上的叶子落完了,也就是说我的尽头到了。当他自言自语时被女护士察觉了,于是,她爬上了树,用铁丝把一片发黄的叶子高高挂了起来,挂在了最顶端。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病人看到了树上只剩下一片叶子了,心里垂丧了起来,但几天过去,这片叶子还在寒风呼啸声中坚强的活了下去。病人看了,大吃一惊,发现叶子还顽强的生存着,他觉得自己要像这片叶子一样顽强。从此以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乖乖听医生的话了。过了一个月,他便出院了,走出了病房来到了那片树叶前,眼睛一亮,看到了树上有一根铁丝缠绕着,他这才明白了用意——让他坚强勇敢的活下去,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在生活中,在家庭中,鼓励也时时存在着。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汤圆”为了体现出自己的能力,所以要参加这次跑步比赛,但是她每次跑步测验都不及格。这次,又测了一次,还差一点儿就及格了,她哭了,哭的令人心疼,令人难过。我看到她后,心隐隐作痛,连忙跑上去,对她和蔼可亲的说:“不要哭,坚强的女汉子是不会轻易落泪的。泪水是珍贵的,有可能世上最后一滴水,便是你的眼泪。”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止住了眼泪。多了一会儿,她又开心起来,为了让她重拾信心,我答应她和她一起跑步,知道优秀为止。

正是因为有了鼓励,岸边的帆船才会勇敢的解开揽绳,抗起成功的风帆,乘风破浪,驻往遥远的彼岸;正是因为有了鼓励,窝里的雏鸟才会自信的挣脱妈妈的怀抱,拍着丰满的双翅,沐浴着阳光,飞向浩瀚的天空;正是因为有了鼓励,我们才会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立冬古诗范文3

【关键词】股权冻结 股权 股东

一、股权冻结的概念

股权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关于股权冻结的内容

股权冻结内容是指对被执行人在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股权进行冻结时,对该股权所包含的各项权能所作限制的范围。关于股权,《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权的特性是其是一种以共益权为手段,以自益权为目的的权利。自益权为财产性权利,包括分红权、新股优先认购权、股份转让权和剩余财产分配权。关于股权的性质,理论界历来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债权,有人认为是所有权,有人认为是社员权,有人认为股权是原始所有权或终极所有权,还有人认为股权是新的独立权利类型。司法界多认为股权是一种新的权利类型。股东向公司出资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经济利益,为能实现这一目的,股东需行使在公司内部相应权利才能使公司高效、安全运转,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因此法律配制了由股东依照一定方式行使的表决权、召开临时股东会的请求权、公司文件的查阅权、重大经营决策权、选择管理者权等共益权。共益权的行使是为了保证公司整体利益的实现,只有公司整体利益得以实现,才能最终保证股东利益的实现,也才能保证股东权益的保值、增值。目前,法律、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冻结股权的范围只包含了股权自益权中的分红权和股份转让权,而对股权所包含的其他各项权能未作涉及。

三、权冻结后股东的权利

股东基于出资享有的股权是集合了多种权利的。由自益权和工益权构成。自益权是股东专为自己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权、剩余财产分配权、新股认购权等。共益权是指股东未自己利益的同时兼为公司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提案权、表决权等。股权的冻结主要是限制股东从公司获取收益以及处分股权,防止股权收益的不当流失,达到财产保全的目的。而股权冻结并没有否定股东资格,也没有必要限制股东对于共益权的行使。股东基于股东身份可以正常行使共益权。在法院冻结期间,股东仍然可以行使共益权,包括股东大会召集权、投票权、参加权、选举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和股东代表诉讼权等。自益权中的新股认购权并不属于冻结的范畴,在股权被冻结的情况下,股东仍然可以试行自益权中的新股认购权。

四、股权冻结的效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查封、冻结等控制性执行措施可适用于无形财产,包括股权。依强制执行法理论,被冻结的权利是不能完全行使的。然而股权是一种复合性权利,本身既含有财产性权利,也有非财产权利。如果对股权的冻结效力按对一般有形财产(例如存款)的冻结效力来理解,那么在冻结期内,不仅股权不能转让,股权的法定孳息不能收取或支付,而且对股权持有人或所有人行使其他相关权利也将予以禁止。这将严重损害公司及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应立法明确规定股权冻结的效力范围,对股权冻结后,其非财产性权利的行使作出明确规定。股权非财产性权利的行使必将对股权的财产性权利产生重大影响,为公平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冻结后至转让股权前这段期间内,有必要在《强制执行法》中加以规定:股权被冻结后,该股东权利的行使应受一定限制。如在投票决定年度分红时应作赞成票处理(债务人的地位已决定了被执行人不能自由处置该部分资产);涉及影响股权价值变化的行为(如转移或出售公司资产)应向人民法院报告:对于故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股东会决议人民法院有权确认决议无效等。

五、结语

股权的冻结主要是限制股东行公司获取收益以及处分股权,从而防止股权收益的不当流失,以达到财产保全的目的。因此,股权冻结并没有否认股东资格。

参考文献:

[1]马万飞.股权强制执行的问题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2006.

立冬古诗范文4

清晨,无事的我一个人来到狭窄的小巷子里。无聊的踢着石头,也许是冬爷爷看出了我的无聊,于是派了许多冬天的小天使来陪我一起踢石头。

“呀!对不起!”我惭愧得说,原来是我把石头踢到了别人的脚下,我仍是惭愧得低着头。那个人犹豫了许久才回答我说:“没关系的,请问您可以买一盒火柴吗?”我听这个台词怎么那么熟悉,哦!我想起来了,是童话王国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猛地一抬头,原来真的是她,她穿着一条破旧不堪的连衣裙,上面还有依稀可见的缝缝补补的痕迹,而且还真跟童话书上写的一模一样,她真的只穿了一只破旧的不合脚的大拖鞋,左手上还挂着一个大竹筐,里面并且装满了火柴,披盖在火柴上的是一块掉色的粉红色的布,上面依稀还能看到一行字:妈妈永远陪在你的身边的。由于寒风的袭击,我眼前的这多花正处于凋谢阶段。

女孩用哀求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您就卖一盒吧,哪怕几根也好。”我感觉我的泪水已溢满眼眶,我强忍着不哭。急忙从口袋里找出了仅有的三个硬币,放在她的手上,她感激地说:“谢谢,谢谢你。”她顺手从篮子里拿出了一大盒火柴。

以火箭的速度消失在巷子里,正当她迈入拐弯口时,她突然停住朝我笑了一下,接着她又消失在雪中。我飞快地追上前去,可怎么也追不上,我嘴里还大声地喊着:“等一下!”“你怎么了!快醒醒!”怎么是妈妈的声音,我睁开双眼,原来刚刚那些都是在做梦。

立冬古诗范文5

【关键词】 股东异质性;两权分离;利益冲突

一、股份公司的起源与股东的形成

近代股份公司雏形发端于十七世纪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分别成立于1600年和1602年的英国和荷兰的特许贸易公司是现代公司的起源。据豪斯赫尔(1987)记载,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最初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在1601年2月按合股原则组织了远征队。那时的股东是为每一次航海出资,公司每航行一次就募集一次资本,每次航行结束后就进行结算,资本退还给投资者,获得的利润则按资本的大小在股东之间进行分配。这样每次航海的投资者都有所变化。拥有该公司1000镑以上的股东有500余人,但有决定权的股东数量非常小。

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公司,它具有近代公司制的一些基本特征:靠募集股本建立,具有法人地位,由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来经营。但在公司中,有支配地位的是商人寡头,只有主要股东才有可能成为经理,其他股东对于公司的经营毫无影响,只能享受到公司控制者随心所欲决定的分红①。在近代股份制企业的最初发展阶段,成为股东似乎是对成为合伙人的一种替代选择,目的是为了降低投资的风险。合伙人拥有企业的经营权,必须关注企业的经营过程;股东则已经脱离了具体的经营过程,成为专门关注投资所得的人。

现代公司从一开始就存在大股东同其他小股东之间的差别。前者有股东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后者只有看决算书的权力。因此大多数的股东不参与公司的活动,只享有对利益分配的请求权。比如当时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权力集中在股东大会手中,而只有大股东才能参加股东大会。荷兰东印度公司组建时共2 153股,56.9%的股份为阿姆斯特丹商会所有,其余43.1%面向全国招募;公司由大股东组成“主要出资者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主要出资者会”选出60名董事组成董事会,作为公司决策机构(梅慎实,2001。

二、股东的分化

近代股份公司在美国的流行开始于十九世纪,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1977)在其史诗般的巨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中,对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到美国最早的企业主、投资者和股东等角色的历史演变。

商业贸易发展中,商人们在个人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首先利用的是有一定共同经营利益的资本,公众股东是最后的资本来源,这种情况出现在纺织、铁路与运河经营等早期工业化企业中 ②。铁路股票的发行带来了近代的投机技巧,造就了第一批在全美国有名的股票投机商,他们是最早的公众股东,并控制了一些铁路公司,但对于公司的长远利益或日常经营状况丝毫不感兴趣,他们控制的公司后来都出现了管理和经营上的问题,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合并。一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前,其他工业界的人士可以从当地商业银行借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因此这时的“股东”基本还是关心或从事经营的主要投资者、家族经营者。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该世纪末的时期内,能够在董事会上派有代表并成为董事长和财务主管的投资者类型发生了变化。起初,投资人都是商人、农场主和制造商,他们为了改善其特定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利益而投资。当发展需要更多资本时,董事长和董事会越来越代表能筹集到资本的一般企业家。与经理和投资者不同,他们对自己的企业没有长远利益,并不打算经由服务的提供来取得收入,而是通过附带的经营,如取得铁路沿线的土地和矿产所有权,以及最常见的操纵股票的价格来赢利。

随着股东概念的变化,股东利益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本身经营利益的重要性开始逐渐降低,企业利润的使用也开始发生变化。私营铁路公司的股票投资至1859年已超过11亿美元,其中将近7亿美元是铁路公司在前10年中累积下来的;到1870年前后,投资者对于经营红利的关注,使得大规模扩建铁路的方案受到质疑,股东追逐的投资利益已经与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的经营利益出现偏离。

从股东的历史起源上我们可以看到,股东一开始就是不同质的,完整意义上的一致的股东利益实际上并不存在。一部分人是出于降低风险以及自身能力的考虑,不愿或难以承担经营责任,因此成为股东而非合伙人或企业主。一部分人则出于扩大经营的目的成为股东。不同的目的以及能力差异,使得股东在公司中有不同的地位,而真正能够起支配作用的只能是有能力的主要股东。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资本市场的活跃,公众股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股东的盈利方式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最初的关注经营收益扩展到关注股利收益以及股票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

三、股份公司中股东权利的裂变

(一)法人财产权的独立

现代企业的建立首先是一个原始产权与股票所有权的转换过程。股份公司的原始资本来源于全体股东的出资,全体投资者投入资产的总和形成一种特殊的资产――法人财产。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投资者让渡了原始产权取得股份公司的股东资格,依法享有公司法赋予股东的权力与义务。同时,原始产权向股票所有权的转换是不可逆的,鲁道夫・希法亭(1994)指出:“这种一经让出的资本,股东便不能再收回。他对这一资本没有要求权,而只是对收益的一个相应部分有要求权。”伴随着原始产权与股票所有权的转换,是股票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原始财产注入公司转换为股票所有权之后,出现了两种主体对两种财产控制的运行机制,即股票财产和公司法人财产,相应形成了出资者所有权(也即股票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并存的两种独立权利。

古典企业绝对意义上的所有权在股份公司里得到了现代意义的改造。所有权自身裂变为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并且法人财产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权力在股东和公司之间进行了重新分配,股东尤其是普通股股东获得了最终收益权(股息收益权、购股优先权和剩余索取权)以及间接处分权(包括股份转让权、表决权和知情权等),而公司则获取占有权、使用权、暂时收益权和直接处分权等。实际上就是,股东拥有公司即拥有财产的消极所有权,经营管理层行使公司财产控制权。

(二)股票所有权与公司控制权

图1-1描述了现代公司制度中财产与权力的分离。财产与权力分离的结果,是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可以任意处置其拥有的公司股票,但无权处置公司的资产。公司作为一个在形式上不依赖其所有者而独立存在的法人,可像一个所有者那样占有支配和使用公司资产,享受资产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与其他法人或自然人发生各种关系。

从本质上讲,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可以行使公司的一切权利,因此在股票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情况下,股票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是否也发生了分离,不是一个必然的命题。各个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股权的性质、结构和集中度不同,其次作为公司决策和监督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和作用不一样,再次外部审计市场、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市场等市场的发育程度参差不齐,加之政治、法律、文化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国家里,企业的控制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此对企业效率、治理结构的影响如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四、两权分离与利益冲突主体的演变

Berle and Means(1932)在他们的创造性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被称为“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命题。主要意思是说,由于股份公司中的股权充分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已转入管理者的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垄断阶段,一些大垄断公司纷纷通过兼并加强经济实力,伴随着公司规模加大和公司资产增加的是经济权力的集中。“经济权力,即对于实际资产的控制权显然具有向心力反映。与此同时收益所有权则呈现离心力反应”Berle and Means(1932)。因为股票所有权越来越分散,公开证券市场促使其易于转让,因此投资者购买股票越来越看中其股票自身升值收益,而不是在古典企业中唯一存在的经营收益。虽然从法律上公司股东大会可以行使公司的一切权利,但是在众多的、分散的股东之间,以合同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权力、义务和责任,意味着巨大的合同谈判成本和履约成本,因此股票所有权与公司控制权的分离是必然的。以“两权分离”为起点,上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经理人员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上。

到上个世纪90年代,学者们有了新的发现。最初是Zingale(1994)发现在意大利存在严重的大股东剥夺中小股东的现象。但直到Shleifer and Vishny(1997)著名的“公司治理调查”的文章发表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才引起世人的关注。La Porta et al(1999)分析了27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底规模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和中等规模的1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状况,他们发现,与Berle and Means(1932)描述的情况大不相同的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公司普遍存在控制性的股东,且家族控制和国家控制是主要的两种形式,而金融机构控股和股权分散的情况则不是很普遍。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式的控股或参加管理,使控股股东的投票权超过了现金流量权 ,这一事实是对“一股一权”原则的违背,是中小股东的权益被剥夺的结症所在。因此他们断言,公司中心的问题是限制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夺,而不是防止职业经理人员建造自己的帝国。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家族控股的公司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Joneson et al(2000a)考察了东南亚的情况后指出:1997-1998年东南亚最初受到的经济冲击并不大,但由于在中小股东权益缺乏法律保护的企业遭遇了控股股东大量的掏空行为,不大的经济冲击却酿成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马来西亚等国也曾多年保持GDP的高速增长,但那些被掏空的公司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毫无抵抗力。此后,研究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文献逐渐开始涌现。

【参考文献】

[1] [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商务印书馆,1997.

[2] 朱羿琨著. 《公司控制权配置论―制度与效率分析》.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张维迎(2000). 《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 经济研究, 2000.6.

[4] 黄来纪著. 《公司董事制度构成论》.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5] 邹进文著. 《公司理论变迁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6] 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7] Fama,E.,F.and Jensen,M.,C., (1983),“Agency Problems and Residual Claim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6(June 1983),p327-349.

立冬古诗范文6

价值回归和企业整体经营状况的改善无疑是股市暴涨的根本原因。当然,有另外两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中国政府对金融业的关注和支持。在今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指出,要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正确处理扩大金融业规模和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金融企业提高自身效益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正确处理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因此,构造和谐社会,保持大局稳定,当然就包括股票市场的稳定。

其次,股票市场的资金不断涌入,流动性充沛,资金充沛支撑了股市的向上攀升。

第一支力量来自民间资本,这里必须提及的是中国老百姓投资意识的觉醒。如果说从掘地藏银到把货币存入银行获取银行利息是一种进步的话,那么,把银行存款投入股市则是一次质的飞跃。目前,谁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主导力量呢?根据上海证券报和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共同推出《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2007年4月份,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单向流入近2500亿元,两市新开A股账户478.75万户,均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四月末,A股市场存量资金达到惊人的9800亿元。在4月份接近2500亿的流入资金中,机构资金只有三分之一,约830亿元左右(主要为新基金募集和老基金持续申购),而其余1600亿以上应为个人资金的贡献,个人资金与机构资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1。而在去年的11、12月,沪深两市的资金9成以上还来自机构。短短几个月来,A股市场的新资金主流已经基本转换至以个人为主。尤其是最近3个月内,个人资金流入量达到3000亿元以上。大批的个人投资者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持续入市,堪称目前市场资金面的最大特征。现在,各银行的排队现象背后,显示储户向股民的转变。其实,储户并不傻,因为居民消费价指数CPI在三月份已经达到3.3%,一季度总体平均达2.7%,而目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79%,扣除利息税的话,意味着在银行存钱意味着财富缩水。尽管央行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2007年以来四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2个百分点,但总体看依然偏快。截至2007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末加快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0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君不见,今年以来典当行的生意兴隆,许多股民开始典当自有固定资产,包括房子和汽车。根据《国际金融报》披露,用房产换资金入股市的方法包括:第一是以自有房产作为抵押进行贷款,第二是正在按揭的房产通过增加贷款额度,获得资金炒股,第三是通过一些循环信贷,短期借贷大量资金。到底有多少人将住房“押”进股市,银行也无法追踪。